橋梁設計強制性條文_第1頁
橋梁設計強制性條文_第2頁
橋梁設計強制性條文_第3頁
橋梁設計強制性條文_第4頁
橋梁設計強制性條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城市橋梁設計強制性條文1.1荷載及凈空城市橋梁設計荷載標準cjj 77 981.0.4設計活載分為兩個等級,即城一 a級和城一b級。3.1.1 城市橋梁設計荷載可分為:永久荷載、可變荷載和偶然荷 載三類。3.1.2 主要為承受某種其他可變荷載而設置的構件,計算其所承受的荷載時,應作為基本可變荷載。3.2.1 按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設計時,應根據可能同時由現 的荷載,選擇下列荷載組合:3.2.1.1 組合i: 一種或幾種基本可變荷載與一種或幾種永 久荷載相結合;3.2.1.2 組合n: 一種或幾種基本可變荷載和一種或幾種永 久荷載疊加后與一種或幾種其他可變荷載相組合;當設計 彎橋并采用離心力與制動

2、力組合時,制動力應按70%計算;3.2.1.3 組合田:一種或幾種基本可變荷載和一種或幾種永 久荷載疊加后與偶然荷載中的船只或漂流物撞擊力相組 合;3.2.1.4 組合iv:橋梁在進行施工階段的驗算時,根據可能由現的結構重力、腳手架、材料機具、人群、風力以及拱橋的單向推力等施工荷載進行組合;當橋梁構件在施工吊 裝時或運輸時所產生的沖擊力,應根據現場具體情況和設 計經驗,計人構件的動力系數;3.2.1.5 組合v:結構重力、預加力、土重及土側壓力,其 中的一種或幾種與地震力相結合。3.2.2 不同時參與組合的其他可變荷載應符合表3.2.2的規(guī)定。不同時參與組合的其他可變荷載表3.2.2荷載名稱不

3、與該他載同m參與組合的可艾何載汽車制動力流水壓力、冰壓力、支座摩阻力流水壓力汽車制動力、冰壓力冰壓力汽車制動力、流水壓力支座摩阻力汽車制動力3.2.3 當橋梁采用承載力極限狀態(tài)設計時,應根據不同的 荷載組合,采用不同的荷載分項系數,分別驗算變形、裂 縫寬度、施工階段的應力及預應力狀態(tài)。其荷載組合及荷 載安全系數的采用,均應符合現行相關標準的規(guī)定。3.2.4 對鋼木結構構件仍按容許應力進行設計。具荷載組 合,材料容許應力取值應符合現行相關標準的規(guī)定。4.1.2 汽車荷載可分為車輛荷載和車道荷載。橋梁的橫隔 梁、行車道板、橋臺或擋土墻后土壓力的計算應采用車輛 荷載。橋梁的主梁、主拱和主桁架等的計算

4、應采用車道荷 載。當橋面車行道內有輕軌車輛混合運行時,尚應按有關 輕軌荷載規(guī)定進行驗算,并取其最不利者進行設計。當進 行橋梁結構計算時不得將車輛荷載和車道荷載的作用疊 加。4.1.3 城一 a級車輛荷載和城一 b級車輛荷載的標準載重 汽車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4.1.3.1 城一 a級標準載重汽車應采用五軸式貨車加載,總重700kn ,前后軸距為18.0m ,行車限界橫向寬度為3.0m(圖 4.1.31);車軸編號12345軸重(kn)60140140200160輪重(kn)30707010080總重(70kn)圖4.1.3 1城一a級標準車輛縱、平面布置1.1.1.2 城一b級標準載重汽車應采用三

5、軸式貨車加載,總重300kn ,前后軸距為4.8m ,行車限界橫向寬度為3.0m(圖 4.1.32);車軸編號123軸重(kn)60120120輪重(kn)306060總重(300kn)圖4.1.3-2城一b級標準車輛縱、平面布置1.1.1.3 城一 a級和城一 b級標準載重汽車的橫斷面尺寸 相同,具橫橋向布置應符合圖4.1.3-3的規(guī)定。圖4.1.3-3車輛荷載橫橋向布置4.1.4 城一a級車道荷載和城一 b級車道荷載應按均布荷 載加一個集中荷載計算。計算應符合本標準的規(guī)定。4.1.9 人群荷載計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4.1.9.1 城市橋梁的人群荷載:(1)人行道板(局部構件)的人群荷載應按5

6、kpa的均布 荷載或1.5kn的豎向集中力分別計算。4.1.9.4 計算橋上人行道欄桿時,作用在欄桿扶手上的活載:豎向荷載采用1.2kn/m;水平向外荷載采用 1.0kn /m。兩者應分別考慮,不得同時作用。作用在欄桿立柱柱頂的水平推力應為1.0kn/m。防撞欄桿應采用80kn橫向集中力進行驗算。作用點應在防撞欄桿板的中 心。城市人行天橋與人行地道技術規(guī)范cjj 69-953.1.11欄桿水平推力水平荷載為2.5kn/m,豎向荷載為1.2kn /m,不與其他活載迭加。城市橋梁設計準則cjjll-934.4.1新建橋梁的橋面凈空限界應符合圖4.4.1的要求。(1)快速路橋可按圖4.4.1-2(b

7、)或圖4.4.1 4(b)布置??焖俚乐虚g分車帶 wsm ,在特大橋和大橋中,可用劃線代替。但快車道和非機動車道之間或快車道和人行道之間必須設置分隔帶或分隔欄柵,必要時還應改設防護欄。圖中設施帶 寬度wf的數僅視具體需要而定。(2)主干路橋可按圖4.4.14布置,中間分車帶 w, 也可用劃線代替,也可按 4.4.1 3布置。(3)次干路橋可按圖4.4.1 1、圖4.4.1 3(a)或圖4.4.12(d)布置,中間分車帶 wsm可用劃線代替(4)支路橋可按圖4.4.1 1布置。(5)對特大橋和大橋,除快速路橋外,凡符合本準則5.0.5規(guī)定的,車道布置可參照圖4.4.1 1或圖4.4.1 -2布置

8、,中間分車帶 wsm可用劃線代替。圖4.4.1 -1無中間分隔帶的凈空限界圖4.4.1 -2有一個中間分隔帶的凈空限界(二幅)圖4.4.1 3有一個中間分隔帶的凈空限界(二幅)圖4.4.1 -4有三個或五個分隔帶的凈空限界(四幅)圖4.4.1橋面凈空限界機動車道凈高h按行車要求不得小于4.5m,行駛電車時 可采用5m。非機動車道凈高h可取3.5m o人行道凈高宜不小于2.5m。圖中:wb 路側帶寬度(m);wc 非機動車車行道寬度(m);wdb 一機動車車行道寬度或機動車與非機動車混合行駛的車行道寬度(m);wdb一兩側分隔帶寬度(m);wdm 中間分隔帶寬度(m);wf一設施帶寬度(m);w

9、l一側向凈寬(m);wmb 一非機動車道路緣帶寬度 (m);wmc 一機動車道路緣帶寬度(m);wp一人行道寬度(m);wpb 一非機動車道路面寬度(m);wpc 一機動車道路面寬度或機動車與非機動車混合行駛的路面寬度(m);wsh一兩側分車帶寬度(m);wsh 一機動車車行道安全帶寬度 (m);wsm中間分車帶寬度(m);h機動車道凈高(m);h非機動車道凈高(m)。5.0.5特大橋、大橋所處路段具有下列條件之一時,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可按混合行駛考慮:(1)每一車道平均交通量少于300輛刀)(當量小客車);(2)同向機動車與非機動車的高峰小時流量不在同一時間;(3)雙向的交通流量高峰不在同一時

10、間;(4)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在同一時間交通量相差較大;(5)機動車設計行車速度小于 30km / h;(6)設計的兩端連接的車道本身是混合車道。其寬度應按現行的城市道路設計規(guī)范有關規(guī)定計算。城市人行天橋與人行地道技術規(guī)范cjj 69-952.3.1 天橋橋下凈高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2.3.1.1 天橋橋下為機動車道時,最小凈高為4.5m,行駛電車時,最小凈高為5.om。2.3.1.3 天橋橋下為非機動車道時,最小凈高為3.5m,如有從道路兩側的建筑物內駛由的普通汽車需經橋下非機動車道通行時,其最小凈高為4.om o2.3.1.4 天橋、梯道或坡道下面為人行道時,凈高為2.5m ,最小凈高為2.3m。

11、2.3.1.5 考慮維修或改建道路可能提高路面標高時,其凈高應適當提高。2.3.2地道的最小凈高應符合下列規(guī)2.3.2.1 地道通道的最小凈高為2.5m 。2.3.2.2 地道梯道踏步中間位置的最小垂直凈高為2.4m ,坡道的最小垂直凈高為2.5m ,極限為2.2m2.3.3天橋橋面凈高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2.3.3.1 最小凈高為2.5m。2.3.3.2 各級架空電纜與天橋、梯(坡)道面最小垂直距離應符合表2.3.3規(guī)定。天橋、梯道、坡道與各級電壓電力線間最小垂直距離表表2.3.3配電線 送電線配電線送電線1以下1103560110154220330居民區(qū)6.06.57.07.07.58.5非居

12、民區(qū)5.05.56.06.06.57.51.2橋梁結構與設計城市橋梁設計準則cjj11 932.0.3城市橋梁設計宜采用百年一遇的洪水頻率,對特別 重要的橋梁可提高到三百年一遇。防洪標準較低的地區(qū),若按百年一遇或三百年一遇的 洪水頻率設計,導致橋面高程較高而引起困難時,可按實 際情況考慮,但仍須確保橋梁結構在百年一遇或三百年一 遇洪水頻率下的安全。2.0.4城市橋梁孔徑,應按批準的城市規(guī)劃中的河道及 (或) 航道整治規(guī)劃,結合現狀布設。若無規(guī)劃,則根據現狀按 設計洪水流量滿足泄洪要求和通航要求布置。不宜過大改 變水流的天然狀態(tài)。2.0.8橋梁結構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4)地震區(qū)城市橋梁結構的設計和

13、布置應符合現行的公路工程抗震設計規(guī)范有關規(guī)定;2.o.10不得在橋上敷設污水管、煤氣管和其他可燃、有 毒或腐蝕性的液、氣體管。如條件許可,允許在橋上敷設 電訊電纜、熱力管、自來水管、電壓不高于lokv配電電纜,但必須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護措施。3.0.3橋位選擇,除符合整個城市規(guī)劃要求外,還應符合下列要求:10(1)適應城市車輛交通和行人的流向、流量需要,必須 滿足使用上的方便,吸引各種車輛和行人過橋;(2)水中設墩的橋位選擇在河道順直,河灘較窄、河床 穩(wěn)定的河段,并使橋位處高水位水流的流向與中、常水位 水流的流向之間的偏差角最??;(3)水中設墩的通航河流上,還應按下列情況考慮:墩(臺)沿水流方向

14、軸線應盡可能與水流流向一致, 其偏角不得超過5度;如超過則通航凈寬須相應加大。一般應不小于二個通航孔,水運繁忙的較寬河流 上,應設多孔通航;河寬不足二個通航孔,應一孔跨過。橋位應離開灘險、彎道、匯流口或港口作業(yè)區(qū)及錨 地。橋位上游河道的直線段長度,不得小于頂推船隊長 度的4倍,拖帶若安排在地道外另行敷設的專用管道內, 而專用管道與地道貼近,則其沉降縫、伸縮縫應與地道的 沉降縫、伸縮縫錯開。城市人行天橋與人行地道技術規(guī)范cjj 69-952.5.1 天橋與地道的結構應符合以下要求:2.5.1.1 結構在制造、運輸、安裝和使用過程中,應具有 規(guī)定的強度、剛度、穩(wěn)定性和耐久性。2.5.2 天橋上部結

15、構,由人群荷載計算的最大豎向撓度,不應超過下列允許值: 梁板式主梁跨中l(wèi)/600 ;梁板式 主梁懸臂端11 /300;桁架、拱l(fā)/800。注:i為計算跨 徑;l1為懸臂長度。2.5.4 為避免共振,減少行人不安全感,天橋上部結構豎 向自振頻率不應小于 3hz。2.5.7地道結構,以汽車荷載(不計沖擊力)計算的最大 撓度不應超過l/600o注:用平板桂車或履帶車荷載驗 算時,上述允許撓度可增加 20%。2.6.1 天橋必須設橋下限高的交通標志。2.6.4 當天橋上方的架空線距橋面不足安全距離時,為確 保安全,橋上應設置安全防護罩,安全防護罩距橋面的距 離不宜小于2.5m。2.6.6 在地道兩端,應設置消火栓,配備消防器材。在長 地道內,應按有關消防規(guī)范,設置消防措施和急救通訊裝 置。2.6.8 天橋或地道結構不得敷設高壓電纜、煤氣管和其他可燃、易爆、有毒或有腐蝕性液(氣)體管道過街。3.4.5 欄桿扶手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3.4.5.1 欄桿高度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