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中的追問藝術_第1頁
教學中的追問藝術_第2頁
教學中的追問藝術_第3頁
教學中的追問藝術_第4頁
教學中的追問藝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教學中的追問藝術高效課堂,提倡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皩А钡姆椒ㄖ槐闶亲穯?。追問是課堂教學中發(fā)展性理答的一種重要方式,可以最及時地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它是學 生 基本回答了教師提出的問題后,教師有針對性地“二度提問”,再次激活學生 思 維,促進他們深入探究。教師適時、有效的追問可以使課堂錦上添花,化平淡為神 奇,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追問集中體現(xiàn)了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教學機智、教 學水平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追問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的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 可以最及時地啟發(fā)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拓寬思維的廣度,增進思維的深 度,鍛造思 維的強度。一個智慧的教師總能順思而問、順學而“追”,以“問”促思,以“

2、問”促學,“問”出別樣的精彩。本期,我們共同探討一下教學中的追 問藝術,希望能幫助諸位教師把教學導向更加深廣奇麗的領域,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追問的作用人的認知內化是一個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過程。課堂追問所產生的刺激 有助于打破學生的認知平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保持思考的延續(xù)性,促 進他 們進行深度思維,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使用巧妙的追問 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地理解,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具有 重要意義。1、調動思維的積極性追問的方式主要有探因、追根、遷移、質疑等形式,是對前一個提問的深入和 發(fā)展,具有一定的隨機性,通

3、過問題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對問題進行深入了解。課堂追問藝 術實際上是對學生思維的引導,通過既定的追問內容來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思 考。在新課程的教授中,通過巧妙的設問及追問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 性。2、激發(fā)學習的興趣正確巧妙的追問能夠適時地調整學生的思維方向。通過追問,讓學生積極思考 并大膽地闡述自己的觀點,不僅可以活躍課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地思考,從而提高學習效率。3、引導學習的正確性由于學生對知識的認識有一個由混沌到清晰的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出 現(xiàn)偏差或錯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在深入把握知識內容的基礎上設計問題, 使其具有很強的指向性。然后

4、,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通過巧妙的追問來引導學 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理解和思考。4、加深理解的深刻性學生在接觸新知識時,對知識的理解容易停留在表面,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提 出一系列相互關聯(lián)、邏輯嚴密的問題,通過由淺人深的追問,一步一步地揭示 知識 的本質,促使學生對知識地理解層層推進,加深學生對知識地理解,提高課堂教學 的效率和質量。教師在追問的過程中應注重對學生的啟發(fā)、誘導,幫助學 生的思維 向更深層次發(fā)展。二、追問要有“原點追問,是針對某一內容或某一問題,為了使學生弄懂弄通,在一問之后的再次 提問,窮追不舍,直到學生能正確理解。但追問不是亂問,更不等于濫問,一定要 把握好與前一問之間的關聯(lián)之處,

5、無論是要理解的內容還是要激發(fā)的思維,兩者間 都要有某種內在的、必然的聯(lián)系,前一問的具體內容和思維角度應該是追問的“原 點”。其二者之間的關系可以概述為:1、層進關系層進關系是指,沿一條直線向前推進,步步深入,將問題引向縱深,而不是“原地轉圈”,后一問的思維深度要逐步大于前一問,直到弄清問題的實質為止。2、對比關系對比關系是指5先出正面后出反面5或者是先出反面后出正面,從正反兩個 方 面的對比或從不同角度的比照中來鮮明揭示問題的實質。3、補充關系補充關系是指,采取“外圍突破”、先“顧左右而言他”的方式,以另一個問 題來引出或補充說明這一個問題,借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4、拓展關系拓展關系是指,由此及

6、彼,以點帶面,將問題適當向外延伸開去,拓寬問題的 面,拓展學生的思維,從而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比前一問更高更遠的地方,實現(xiàn)由從課內向課外的遷移。三、追問什么追問是學生回答教師預設問題之后教師有目的有方向的再次提問。追問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引導學生更為深入地理解學習內容的手段,是課堂教學不可或缺 的一種理答行為。思維是教學的核心,教師及時的追問能促使學生還原思維過 程, 并與教師的教學產生共鳴。教師從追問所呈現(xiàn)的學生思考過程,便能掌握其 思維脈 絡,獲得新的教學啟示。那么,教師到底該追問些什么呢1、追問意外課堂教學中隨時有“意外”發(fā)生,這就需要教師機智靈活地把握那些稍縱即逝 的課堂契機,捕捉生成信息

7、,及時地追問,把課堂中的“意外”巧妙地引導到 有價 值的思維軌道上來,從而形成知識的動態(tài)生成。2、追問關聯(lián)各學科的知識結構既有橫向美聯(lián),又有縱向關聯(lián),它們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 聯(lián)系。課堂教學中,教師在知識的銜接處設計問題進行追問,既可以讓學生聚焦核 心知識點,也能夠根據(jù)知識的線索關聯(lián)實現(xiàn)認知結構的拓展。3、追問內涵課堂教學應呈現(xiàn)“知識的本質內涵”,各學科的基本概念是構成和反映學科本 質的重要組成部分,關注知識本質就必須準確把握概念的本質屬性。學生在學習中 認知錯誤的出現(xiàn),暴露的是學生的思維障礙或理解缺失。此時,教師緊扣其 本質內 涵對學生進行追問,凸顯問題的核心,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認知表

8、 象。4、追問過程世間萬物盡管有著不同的呈現(xiàn)形態(tài),但在其根本上有相通之處,知識也是如 此。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根據(jù)學習的具體內容不斷設置思維沖突, 打破學生的認知平衡,促進他們的思維向更高階梯攀升,進而對其中蘊含的規(guī)律有 深刻的認識和精當?shù)目偨Y。四、怎樣追問追問難預設。所以,從實質上來說,追問其實就是所謂的“急中生智”,這也 充分說明為什么追問會是教師教學機智的直觀表現(xiàn)。追問能“顯智”,這“智”主 要體現(xiàn)于教師應該在什么情況下需要或值得再去“追一問”。追問能“顯智”,強 調的是追問的方式。1、要善于對癥出擊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成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得益于教師能及時地抓住師生間對話 時出現(xiàn)

9、的問題,對癥出擊,且緊扣不放,窮追到底。因為正是這樣的追問,才 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緊張和深度開發(fā)的狀態(tài)。這就要求教師 要始終全神貫注于學生的言說,敏銳地捕捉學生思維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不 足,或作提 醒,或作補充。2、要適時雪中送炭在教學的追問環(huán)節(jié)中,首先強調的是預設,要求的就是教師自身對問題的理解 和把握要深刻全面,因為只有“手中有糧”,心中才能不慌;其次還要求教師在學 生的思維受阻或思維逸出之時能夠及時“出手相救”,給學生雪中送炭,充分發(fā)揮 教師的引領和點撥作用,而不能置身事外、 “冷眼旁觀”,否則,極有可 能會讓學生的思維“雪上加霜”。這同樣要求教師課堂上要集中注意力,

10、全神貫注 地參與對話的整個過程。3、要順勢趁熱打鐵機智的教師常常會“順勢一擊”,抓住一點,輕巧地將學生的思維引向遼遠。因為有的時候從表象上看,教師所提的問題似乎已經得到了較為圓滿的解決,但是學生的思維還有可拓展或開掘的可能和空間,那么,教師就不能讓學生的思維 僅止于此,不妨乘勢而上、趁熱打鐵,再追一問,從而拓寬思維的廣度、增進思維 的深度。無論是對癥出擊、雪中送炭還是趁熱打鐵,追問都要講求適時、相機而問,這 也許就是所謂的“良機”;也就是說,只有學生在進行了充分的思考之后,思維處于一種由“起點”邁向“終點”但尚未達到“終點”的中間靠后狀態(tài)時,追問 才是最有效的。那么,何時才是追問的良機呢五、何

11、時追問追問的策略,是對學生思維行為作“即時”的點撥和有效的控制,讓追問真 正 成為師生互動的平臺,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這“即時”就是教師所要把握的時機、要掌握的“火候”。1追問于混沌狀態(tài)不確定性和無序性,是思維混沌狀態(tài)的重要特點,所謂“山重水復疑無路”說 的也許正是這種現(xiàn)象。而學生的思維一旦出現(xiàn)了混沌狀態(tài),其實也就出現(xiàn)了一個值 得教師去把握的“良機”,一個需要教師適時追問、點撥的時機。這個時候 教師不 能“袖手旁觀”,恰當?shù)淖穯?,或許就會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2追問于臨界狀態(tài)追問追求的是一種“激活效應”,孔子早就說過要“不憤不啟,不俳不發(fā)”, 而這“憤”這“

12、俳”,就是追問的前提和時機。所以,只有當學生的思維處于由活 躍到受阻時、似懂非懂時實施追問,才能使學生的思維在臨界點上產生頓悟、發(fā)生 質的飛躍;如果學生的思維尚未進入臨界狀態(tài)就去“追”,就不能體現(xiàn)出點撥的作 用,追問也就不能收到預期的、比較明顯的效果。3追問于僵持狀態(tài)追問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突破思維的“瓶頸”,因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 的 思維一般情況下不太可能是一帆風順、暢通無阻的,總會有暫時停滯的、相持不下的時候,特別是教師提出的問題帶有一定的思維難度時,如果教師能夠抓住 這 個時機追上一問,或許就能突破“僵持”的“瓶頸”。追問于定勢狀態(tài)由于認知經驗、思維發(fā)展的局限,學生的認識難免表現(xiàn)出比較

13、孤立、粗淺、簡 單的特征,甚至出現(xiàn)思維定式。追問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學生突破思維的“瓶 頸”。在學生出現(xiàn)思維定式時,如果教師能夠抓住這個時機,站在一個較高的角 度 和層次,追問引領,幫助學生搭設思維的跳板,拓寬思維的視角,或許能突破“瓶頸”,跳出窠臼,識得廬山真面目。六、何處追問提問是一門課堂教學藝術,而追問是立于提問中更加高品位的藝術?!白穯枴?促進人們進行正確而深入的思考,有效地開發(fā)人們的潛能發(fā)展區(qū)。教師要善于通 過 “追問”撥動學生的心弦,架起學生思維的橋梁,弓I導學生準確把握思維的方向, 及時地啟發(fā)和激發(fā)學生思維的“層層波浪”,從而在師生、生生交流互動中創(chuàng)造出 一個精彩、靈動和智慧的思想

14、政治課堂。1追問于最近發(fā)展區(qū)前蘇聯(lián)教育家維果茨基認為,人的認知水平可劃分為三個層次:“已知區(qū)”、 “最近發(fā)展區(qū)”和“未知區(qū)”。課堂提問不宜停留在“已知區(qū)”和“未知區(qū)”,即 不能太易或太難。問題太易,則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浪費有限的課堂時間; 問題太難,則會使學生喪失信心,不僅使學生無法保持持久的探索心理,反而使設 問失去價值。教師應在“已知區(qū)”和“最近發(fā)展區(qū)”的結合點即知識的“增長點” 上追問,這樣有利于原有認知結構對新知識的同化,使認知結構得到補充完善并最 終使學生的認知結構中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上升為“已知區(qū)”2追問于知識疑問處向學生提出有意義的問題是學生探索和創(chuàng)造的前提,教師課堂的追問一

15、定要引 發(fā)學生思考,不能為問而問,以致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教師預設的臺階上,嚴重 禁錮學生思維的拓展。抓住學生的疑問點,在知識的疑問處去設計問題,進行追 問,不僅能化難為易,而且能有效地吸引和提醒學生去主動思考和解決這些問題, 完成思維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這樣的追問可以讓學生和老師共同聚焦教學目標,同時也 能夠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信心。3追問于思維發(fā)散處所謂發(fā)散思維,是指從一特定的信息目標出發(fā)向外輻射,多角度、多方面思 考、想象,從而探索出多種多樣的設想和解決問題的辦法,產生出大量的、獨特的 新思想的思維方式。在教學中,由一點切入,由點帶面,多方誘導,充分發(fā)揮學生 假設、想象、猜想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思維

16、多向發(fā)散,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 思維品 質的理論和實踐的統(tǒng)一,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追問于教學難點處教學難點是學生接受比較困難的知識點或問題不容易解決的地方,它起到承 上啟下的作用。一節(jié)課成功與否,一個重要的考查指標就是教學難點是否突破,要 想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及時追問很有必要。每節(jié)課都有教學難點,而 難點恰恰是學生最難理解、最容易在此產生疑惑的地方。此處不突破,勢必會 影響 對整堂課的理解。為此,教師必須在此處精心設置問題,幫助學生走出認知中的誤 區(qū)。5追問于學生錯誤處“理想的課堂是真實的課堂?!睂W生在探索知識的旅途中由于知識水平、思維 能力、經驗閱歷等因素的影響,對問題的理解解

17、答難免會出現(xiàn)認知偏差不足為奇。英國心理學家貝恩布里說過:“差錯人皆有之,而作為教師,對學生的錯誤不 加以利用則是不能原諒的?!边@時教師不應以一個“錯”字堵住學生的嘴巴或親自 把正確答案雙手奉上,而應正確解讀學生的錯誤,弄清產生錯誤的原因,把 錯誤為 己所用,使之更為有效地為教學平添一些美麗。教師如能在錯誤處進行暗 示性地追 問,引發(fā)學生的再度思考,讓學生在自我肯定與否定中,走出迷茫,走向澄明,讓 學生自己認識并糾正思維誤差。精彩的課堂與課堂教學中的巧妙追問是分不開的,有效的課堂追問是一種教學 機智,更是一門教學藝術。追問教學通過一連串的提問,層層遞進,或釋疑,或引 發(fā)認知沖突,一步一步向正確完整的結論逼近。這種方法能展現(xiàn)學生真實的思維過 程,能真正體現(xiàn)教學的真實與深刻、豐富與生動,而且學生在這樣多方位、“長時 期”的追問中,獲得的將不僅僅是扎實的基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