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老人一個安詳平和的晚年_第1頁
給老人一個安詳平和的晚年_第2頁
給老人一個安詳平和的晚年_第3頁
給老人一個安詳平和的晚年_第4頁
給老人一個安詳平和的晚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給老人一個安詳平和的晚年關于改善農村空巢老年人精神生活狀況的提案提案人:袁叢珊 社會發(fā)展與公共政策學院社會學類 09300730107陳世宜 軟件學院軟件工程 09302010078顧霏霏 物理學院物理學 09300190080提案對象: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第十二屆三次會議2010年4月28日給老人一個安詳平和的晚年關于改善農村空巢老年人精神生活狀況的提案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經濟迅速發(fā)展,城市化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升。根據國家統計局發(fā)布的數據,2006年全國城鎮(zhèn)人口57706萬,占全國總人口比重為43.9%,城市化水平比2002年提高4.8個百分點,年均提高1.2個百分點。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上海

2、,為88.7%??梢哉f,上海已進入了后工業(yè)化階段,上海市城市化水平已進入了相對穩(wěn)定期。當人們對上海的印象定格在國際大都市的同時,上海農村仿佛成了一個偏僻的角落,關注的人少之又少。上海1979年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到2002年,上海老齡化程度已高達13.4%,位居全國首位(中國經濟周刊:上海老齡化已達到世界水平,中國經濟網2006年5月8日)。作為全國經濟最發(fā)達和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地區(qū),上海市在保證老年人精神贍養(yǎng)方面取得了什么成就、還面臨著什么問題是我們特別關注的。農民是一個弱勢群體,農村老年人更是一個弱勢群體,即便在今日上海同樣如此。一些老年人為家庭、為國家獻出了自己一生的心血,到老卻面臨著“出

3、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的凄涼境遇。如果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滿足,不僅違背我國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而且不利于和諧社會的建設。每個人都要老的一天,維護老人權益、給他們一個安詳平和的晚年,不僅切實關系到老人的福祉,而且還與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為了客觀反映農村空巢老人精神生活的狀況,我們到上海市浦東新區(qū)航頭鎮(zhèn)牌樓村做了實地調研(調研報告見附件一,調研者手記見附件二,現場圖片見附件三,參考文獻見附件四),以下即為我們經過實地調研和文獻綜述得出的結論。一問題及原因精神贍養(yǎng),一般指在家庭生活中,贍養(yǎng)人理解、尊重、關心、體貼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在精神上給予其慰藉,滿足其精神生活的需要,使其愉悅、開心?;?/p>

4、姻法第二十一條第一款規(guī)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yǎng)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yǎng)扶助的義務;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十一條第一款規(guī)定,贍養(yǎng)人應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yǎng)、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梢?,精神贍養(yǎng)已被明確寫入法律;但事實上,當前老年人精神贍養(yǎng)依舊面臨許多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1.子女對老人關心程度差異大,忽視老人、漠視老人的現象依舊存在。我們走訪了上海地區(qū)的老年人,通過訪談了解了平時他們與子女的聯系狀況。調查顯示,子女與老人的聯系還是比較頻繁,通過電話的頻率差不多,均為一周若干次;但上門來訪的頻率有所差異,有的一周幾次,有的逢年過節(jié)才來訪,且上門頻率與現居住地點基本無關。可

5、見,子女還是比較關心老人的,能做到與老人時常聯系;但關心程度個體差異較大,孝順的子女會經常和老人接觸,而有的子女則顯得不太主動。2.老人精神生活比較貧乏,精神支持渠道單一。老人的休閑活動場所主要集中在室外空地和村里小商店,可見,老年人的活動場所其實是比較貧乏的,相當一部分老人因為種種原因只能呆在家里或下地干活。在興趣愛好方面,老人們喜好聽廣播、看電視或散步、燒香念佛、棋牌麻將、種花養(yǎng)寵物、看書讀報,但也有老人什么愛好都沒有??梢姡夏耆说男蓍e活動種類還算比較豐富,但與他們休閑活動場所相結合,我們可以推斷,平時呆在家里的老人一般看電視聽廣播,喜歡外出的老人一般散散步,因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其實還

6、是比較單調的。當老年人碰到困難時,幫助來源主要是子女,在我們訪談的七名老人中,兩名老人表示不能及時得到幫助,;當碰到煩心事想找人傾訴時,老人們主要向子女傾訴和鄰居朋友傾訴,有一位老人表示無人可以傾訴??梢?,老年人的精神支持來源主要是子女,朋輩群體僅僅起一定程度的補充作用。3.社區(qū)服務雖有開展、但質量不高,老人對社區(qū)活動的認同度也不高。農村社區(qū)服務的涵蓋面較廣、服務品種較豐富,能為不同年齡段老人提供特色服務,例如為所有六十周歲的老人提供定期體檢、為八十歲以上的高齡老人提供做家務、聊天活動等。但調查中我們發(fā)現,老人對社區(qū)服務的認知差別很大,有一名老年人認為村里經濟條件差,根本沒有社區(qū)服務;還有一名

7、老年人表示即便提供服務也不會去參加。針對還希望村里提供哪些服務的問題,多數老年人表示不需要,一人表示希望提供陪同看病服務,還有一人表示希望提供物業(yè)維修服務。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雖然村里有比較豐富的社區(qū)服務,但被接受程度顯然不高。原因可能是因為宣傳力度不夠,服務質量不高,沒有契合老年人的迫切需求,因而得不到老年人的歡迎。針對村里是否經常舉辦活動,有老人表示經常,活動種類為文藝演出(戲?。瑹o人表示很少、幾乎沒有或沒有,可見老人們對村里活動的認知程度也有較大差異。原因可能與社區(qū)服務類似,主要是宣傳不夠、活動質量不高等;兩位認為村里經常舉辦活動的老人都指出村里只舉辦文藝演出,可見村里提供的活動種類非常

8、單一。4.老年人對自身精神狀態(tài)的認識不足。走訪中我們發(fā)現,由于農村老人的經濟狀況普遍不佳,許多老人對物質的追求超過對精神的追求。調查顯示,老年人對自身精神狀況的評價與物質狀況密切相關,經濟狀況不佳的老人,休閑活動場所、興趣愛好也比較匱乏,對自身精神狀態(tài)評價的水平也比較低;而生活較為富裕的老人對自身精神狀態(tài)的評價則比較高。調查中還發(fā)現,許多老人根本沒有意識到精神贍養(yǎng)的問題,針對于調研者的問題會顯露出茫然無所知的態(tài)度,可見農村老人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可能是比較淡薄的。二建議改善老年人的精神贍養(yǎng)狀況,喚起社會對農村空巢老人的關愛,我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市政府應加大對農村的財政傾斜。由于歷史原

9、因和城鄉(xiāng)結構二元分立的因素,相對城鎮(zhèn),農村的經濟發(fā)展本來就比較落后。農村財力緊張必然不利于村社加大豐富老年人精神生活方面的投入,也必然不能保障農村老人精神需求。因而市政府應進一步加大對農村的財政投入,進一步促進農村經濟發(fā)展,讓農村富起來、農民生活好起來。2.加大農村社會保障力度,改善老年人的經濟條件。調查顯示,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狀況與經濟條件有很大關系,經濟比較寬裕的老人普遍覺得生活較充實愉悅,而經濟狀況不佳的老人則容易陷入空虛寂寞,雖然社會保障已將低收入老人覆蓋在內,但由于標準較低,一旦生病或有親戚寄住,這些微薄的收入還是會有入不敷出的危險。因而,在加大社會保障力度方面應做到兩點,即繼續(xù)擴大社

10、保覆蓋范圍,不斷與時俱進地提升社保標準。不僅僅是發(fā)放社保金,各級政府還可以通過發(fā)放實物來改善這些老人的生活,如贈送給老人電視、收音機、書籍等來為他們提供休閑娛樂的器材,改善他們精神生活的質量。3.完善農村老人的社區(qū)照顧服務,豐富社區(qū)活動。通過調查可以看出,社區(qū)確實為老年人提供了照顧服務和娛樂活動,但認同度不高;因而社區(qū)應通過調查走訪等方式切實摸清老年人的需求,對癥下藥地提供服務,提供更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活動形式。針對老年人的反映,社區(qū)可以在轄區(qū)內招募一批有所特長的志愿者,為老人提供陪同看病、物業(yè)維修等服務,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針對老人日?;顒颖容^單一但興趣愛好比較豐富的特點,社區(qū)可以通過組織老年

11、戲曲隊、老年舞蹈隊等特色才藝組織為志趣相投的老人提供相互結交的平臺,可以通過組織老年體育比賽引導鍛煉的風尚,可以通過開辦老年大學等提升農村老年的文化水平和精神追求??傊?,要豐富活動種類和形式,吸引老人參與,同時要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老年人知道社區(qū)服務和社區(qū)活動,從而加大認同度,提高社區(qū)服務和社區(qū)活動的效果。4.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村文化設施。農村交通不便,老人們不可能天天到鎮(zhèn)上娛樂,農村文化娛樂設施又十分匱乏,這必然制約了老年人豐富精神生活的方式。因而村社中可以根據老年人的需求,因地制宜地建設一些活動室、小廣場、小公園之類,或者對已有設施進行進一步修繕,豐富老人休閑娛樂的去處,進而引導

12、老人培養(yǎng)興趣愛好,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5.鼓勵老年人與他人相互交流,拓展老年人的社會支持網絡。調查顯示,多數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來源是子女,來源途徑比較單一。因而社區(qū)可以招募一些志愿者,充分發(fā)揮志愿者在農村空巢老人精神慰藉方面的作用;村干部也要主動關心老人,通過走訪老人特別是高齡獨居老人來為老人答疑解惑。社區(qū)還可以通過組織活動鼓勵老人之間相互交流走動、相互幫助,形成老年人自己的朋輩群體,作為空巢老人子女不在身邊的有力補充。6.提升老年人對自己精神狀況關注的意識,發(fā)揮老人在社會文明建設方面的作用。老年也是人生的一個新的階段,因此老人應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的種種變化;同時也可以為自己的生活尋求新的追求

13、和新的寄托,以減輕心理的孤獨感和抑郁感。例如,針對農村老人不少還愿意下地干活的特點,村社可以出臺優(yōu)先收購農村老人農產品、定期派技術人員指導等政策,鼓勵農村老人發(fā)揮生產方面的熱情;村里也可以組織老年婦女做糾紛調解員、組織黨員老人做環(huán)境監(jiān)督員等,調動老人的積極性,讓他們重新找回價值感和歸屬感。7.弘揚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鼓勵子女多與老人交流。歸根結底,老人的精神支柱是自己的子女,因而,我們應弘揚敬老愛老的美德,加強子女家庭養(yǎng)老的觀念,鼓勵子女們不僅在物質上妥善照顧老人,更要在精神上給予老人關心和慰藉。附件一關于上海市農村空巢老年人精神贍養(yǎng)情況的調查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科學技術的進步、人民醫(yī)療條件的

14、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又由于長時間的計劃生育政策使我國面臨著較低的生育率,我國社會老齡化現象已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根據2000年11月底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顯示,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8811萬人,占總人口的6.96%;60歲以上人口達1.3億人,占總人口的10.2%。如果按照國際通行的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7%,即為老年型人口結構類型的話,那么早在2000年,我國已開始邁入老年型社會。與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65歲以上老年人口為2620萬人相比較,我國老年人口47年中增長了2.36倍,年均遞增2.6%。近十年老齡化速度加快,每年以3%的速度遞增,而且80歲以上高齡人口也以平均年百萬人的

15、速度增長。 老年人又是一個弱勢群體,特別是在當今這個經濟飛速發(fā)展、人口流動頻繁、傳統倫理道德在實用主義沖擊下處于崩潰邊緣的社會。一些老年人為家庭、為國家獻出了自己一生的心血,到老卻面臨著“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的凄涼境遇。我們的鄰國日本是世界上平均壽命最長的國家,但日本老年人“孤獨死”的情況非常嚴重。日本媒體去年底援引日本政府的統計數據,稱日本每4個高齡男性之中,就有一個因無人在身邊照顧和陪伴而“默默離開人世”;2008年,僅東京一地,就有2000多個老人因無人照料而默默離世(廣州日報,2010年4月9日)。近期騰訊網絡調查顯示,六成網友認為空巢老人內心孤單寂寞(騰訊_大秦網,2010年2月

16、2日)??梢?,不論國內外,空巢老人的精神需求常常難以得到滿足,這顯然是一個關乎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問題。精神贍養(yǎng),一般指在家庭生活中,贍養(yǎng)人理解、尊重、關心、體貼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在精神上給予其慰藉,滿足其精神生活的需要,使其愉悅、開心?;橐龇ǖ诙粭l第一款規(guī)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yǎng)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yǎng)扶助的義務;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十一條第一款規(guī)定,贍養(yǎng)人應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yǎng)、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梢?,精神贍養(yǎng)已被明確寫入法律;而事實上,老年人要求精神贍養(yǎng)的案件也越來越多,例如2008年,天津市和平區(qū)人民法院在判決一起贍養(yǎng)案件時,不但強調子女要給付贍養(yǎng)費

17、,而且強調保證老人得到精神慰藉。上海1979年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到2002年,上海老齡化程度已高達13.4%,位居全國首位(中國經濟周刊:上海老齡化已達到世界水平,中國經濟網2006年5月8日)。作為全國經濟最發(fā)達和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地區(qū),上海市在保證老年人精神贍養(yǎng)方面取得了什么成就、還面臨著什么問題是我們特別關注的。本調研以上海農村為例,分析中國經濟較發(fā)達地區(qū)農村空巢老人的養(yǎng)老問題,這不僅對應對農村人口老齡化挑戰(zhàn)具有現實意義,而且也可為其他地方提供經驗和教訓。一資料收集與樣本特征(一)資料的收集本調研所指的農村空巢老人是指居住在農村的、沒有子女或雖有子女但不和子女共居一處的老人或老年夫婦,這

18、些老人年齡都在60周歲及以上。本研究采取個案研究的方法,以結構式訪談和非結構式訪談相結合的方式,深入訪問了上海市閔行區(qū)浦江鎮(zhèn)革新村的7位空巢老人。訪問于2010年4月10日展開,由3位同學分工合作完成。調研員先使用就近法對老年人進行抽樣,篩選出幾名屬于空巢老人的老年人;再使用滾雪球法找到更多空巢老人。訪談均為調研員持問卷上門走訪(夫婦二人家庭只調查其中一人)完成。(二)樣本基本特征以下為7位受訪老人的基本情況:編號性別年齡段文化程度曾經職業(yè)配偶狀況子女情況C1男7079高中工人喪偶一個,本市工作C2男8089小學農民患病七個,居住本村和外村C3男71初中小技工喪偶四個,本市工作C4女76文盲農

19、民喪偶三個,一個失蹤,兩個外地工作C5男7079小學工人健在兩個,本市工作C6女7079文盲農民喪偶三個,兩個本市工作,一個讀大學C7女60文盲農民健在兩個,本市工作雖然訪談的樣本數較少,但樣本基本涵蓋了居住于經濟發(fā)達區(qū)農村的各種情況的老年人,且老人們結合日常生活,對自身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故應能從一定程度上反映農村老年人精神贍養(yǎng)的現實狀況。二空巢原因通過訪談可知,幾乎所有的老人都是因為子女結婚、外出工作搬出原來的家庭而被迫空巢的,只有一位老人是因為分家而選擇自愿空巢。究其原因,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經濟迅速發(fā)展,城市化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2009年發(fā)布的社會藍皮書

20、:2010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顯示:在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中,農業(yè)增加值的比重2010年將下降到10以下,2015將下降到6左右;在就業(yè)結構中,農業(yè)勞動者的比重2010年將下降到38以下,2015年將下降到33左右;在城鄉(xiāng)結構中,2010年以城鎮(zhèn)常住人口代表的城市化水平將達到48左右2012年或2013年將超過50的結構轉換臨界點,2015年將達到53左右。我國尚處于工業(yè)化中期,正是城市化過程不斷提速的時候。許許多多農民的子女,或到城里工作、或到城里求學,居住在城市而讓留守在農村的父母成了空巢老人。2006年,上海第三產業(yè)占全市GDP總產值達50.6%,經濟結構已開始呈現“三、二、一”結構,郊

21、區(qū)城市化率達60.2%,可見,作為全國經濟中心的上海,經濟發(fā)展模式正由工業(yè)化向后工業(yè)化過渡,第三產業(yè)將得到蓬勃發(fā)展,城市化水平還將進一步提升,人口由農村流向城市的趨勢暫時還不會改變(馮晶艷、徐長樂、姜寧寧、潘鑫,20062007年上海經濟發(fā)展特點,經濟論壇2008年1月)。因而,越來越多的農村剩余人口流動到城市,在城市定居就業(yè),農民的孩子大學畢業(yè)后也多數選擇在城市就業(yè),這是多數農村空巢家庭的成因。工業(yè)化的發(fā)展也對傳統的大家庭式的觀念產生沖擊,核心家庭成為主流,在農村就會表現為大家庭通過“分家”的方式崩塌為許多小家庭,這也是空巢產生的原因之一。歸根結底,經濟的發(fā)展、生產方式的變革是空巢家庭出現的

22、根本原因。三農村空巢老人的自身情況和精神贍養(yǎng)狀況(一)日常生活1.經濟狀況:C1C2C3C4C5C6C7收入數目(元/月)170030027035016667001000收入來源退休工資小城鎮(zhèn)保險小城鎮(zhèn)保險小城鎮(zhèn)保險退休工資、小城鎮(zhèn)保險未知子女資助調查顯示,老年人的月人均收入約為900元,與2006年上海市人均月收入1303.4元相比較,農村老年人的經濟狀況尚可;但老年人內部差異極大,月收入最高的老人可達1700元,但最低的老人僅有270多元。參考職業(yè)分布,我們發(fā)現職業(yè)為工人的農村老年人收入較高,而職業(yè)為農民的收入很低;一項對具有上海市戶籍的60歲及以上老年人的抽樣跟蹤調查顯示,上海本市城鎮(zhèn)老

23、人在2003年上半年平均每月的個人純收入為1014.9元,農村老人平均每月的個人純收入為303.8元(上海市老齡科學研究中心 “2003年上海市老年人口狀況與意愿跟蹤調查”),根據以上數據我們可以推斷,居住在農村的老年人不一定都是農村戶口,戶籍、退休前職業(yè)會對老人退休后的收入產生巨大影響。戶籍為農村的老年人經濟狀況較困難,而城鎮(zhèn)戶口在農村居住的老年人經濟普遍比較寬裕。老年人的收入來源主要是社會保障,七位老人中五位享有小城鎮(zhèn)保險、職業(yè)為工人的老人還享有退休金,但也有一位老人只依靠子女資助獲得收入,還有一位老人表示是自食其力取得收入,這兩者都是農民。小城鎮(zhèn)保險是一項綜合性的社會保險制度,是上海市社

24、會保障體系中的一項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社會保險基本制度,包括養(yǎng)老、醫(yī)療、失業(yè)、生育、工傷等基本社會保險和補充社會保險組成;按規(guī)定,原已參加本市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的用人單位及其從業(yè)人員,應當適時參小城鎮(zhèn)保險。七位老人中有兩位沒有任何社會保險,可見社會保障的執(zhí)行還是存在問題的。2.健康狀況C1C2C3C4C5C6C7健康狀況好一般很好好差很差很好疾病氣喘高血壓無無高血壓、膝蓋手術高血壓、頸椎病無生活能力自理不能燒飯自理自理行動困難自理自理老年人的健康狀況與年齡關系很大,70歲以上的老人普遍健康狀況一般、患有至少一種疾病,較常見的是高血壓和肢體方面的病變、如頸椎病等。盡管如此,老人們的生活基

25、本都能自理,只有一名膝蓋開過刀的老人存在行走不便、不能做簡單家務的問題。由于身體原因,老年人經常需要去醫(yī)院,在七位老人中,五位表示看病很不方便,原因主要是交通不便、路遠??梢姡r村的基礎設施和醫(yī)療衛(wèi)生設施的建設存在很大問題。在訪談中我們的得知,所有老人看病都由子女或孫子女陪護,可見看病沒有人陪并不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3.社區(qū)服務綜合七名老年人的說法,村里對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組織體檢、免費量血壓的活動,對80歲以上老年人提供做家務、聊天服務,對90歲以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有幫助洗漱的服務,可見農村社區(qū)服務的涵蓋面較廣、服務品種較豐富,能為不同年齡段老人提供特色服務。但調查中我們發(fā)現,老人對社區(qū)

26、服務的認知差別很大,有一名老年人認為村里經濟條件差,根本沒有社區(qū)服務;還有一名老年人表示即便提供服務也不會去參加。針對還希望村里提供哪些服務的問題,多數老年人表示不需要,一人表示希望提供陪同看病服務,還有一人表示希望提供物業(yè)維修服務。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雖然村里有比較豐富的社區(qū)服務,但被接受程度顯然不高。原因可能是因為宣傳力度不夠,服務質量不高,沒有契合老年人的迫切需求,因而得不到老年人的歡迎。(二)精神贍養(yǎng)狀況1.與子女聯系C1C2C3C4C5C6C7電話頻率一周若干一周若干一天一次一月一次一周若干一周若干一天一次上門頻率有事才來一周一次天天來訪一月一次一周一次一月一次一周一次中國人素來有養(yǎng)兒

27、防老的觀念,子女與老人的關系理應最為密切。調查顯示,子女與老人的聯系可以說比較頻繁,通過電話的頻率差不多,一名為一天一次、五名為一周若干次、只有一名是一月一次;但上門來訪的頻率有所差異,三名為一周一次、兩名為一月一次、一名為天天來訪、一名為有事(過節(jié)、生病等)才來訪,且上門頻率與現居住地點基本無關??梢?,子女還是比較關心老人的,能做到與老人時常聯系;但關心程度個體差異較大,孝順的子女會經常和老人接觸,而有的子女則顯得不太主動。、2.精神生活編號活動場所興趣愛好精神支持來源C1室外空地、村里小商店、到鎮(zhèn)上買東西、呆在家里聽廣播看電視、種地不能及時得到幫助C2呆在家里聽廣播看電視能及時得到幫助;子

28、女C3村里活動室聽廣播看電視、散步不能及時得到幫助;C4室外空地無不置可否C5室外空地、呆在家里散步、看書看報能及時得到幫助;子女C6室外空地散步、種地能及時得到幫助;子女C7村里小商店聽廣播、看電視、燒香念佛、散步、棋牌麻將、種花養(yǎng)寵物能及時得到幫助;子女老人的休閑活動場所主要集中在室外空地和村里小商店,但有三名老人表示平時呆在家里,還有兩名老人表示要干農活??梢?,老年人的活動場所其實是比較貧乏的,相當一部分老人因為種種原因只能呆在家里或下地干活。在興趣愛好方面,五名喜好聽廣播、看電視或散步,一名老人選擇燒香念佛、棋牌麻將、種花養(yǎng)寵物、看書讀報,但也有一位老人什么愛好都沒有??梢?,老年人的休

29、閑活動種類還算比較豐富,但與上題休閑活動場所相結合,我們可以推斷,平時呆在家里的老人一般看電視聽廣播,喜歡外出的老人一般散散步,因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其實還是比較單調的。針對村里是否經常舉辦活動,兩人表示經常,活動種類為文藝演出(戲?。?,無人表示很少、幾乎沒有或沒有,可見老人們對村里活動的認知程度也有較大差異。原因可能與社區(qū)服務類似,主要是宣傳不夠、活動質量不高等;兩位認為村里經常舉辦活動的老人都指出村里只舉辦文藝演出,可見村里提供的活動種類非常單一。當老年人碰到困難時,四名老人表示能及時得到幫助,幫助來源是子女,兩名老人表示不能及時得到幫助,還有一位老人不置可否;當碰到煩心事想找人傾訴時,四

30、位老人選擇向子女傾訴,兩位選擇向鄰居朋友傾訴,有一位老人表示無人可以傾訴??梢?,老年人的精神支持來源主要是子女,朋輩群體起一定程度的補充作用。3.自我認知情況C1C2C3C4C5C6C7自我評價充實經常感到孤獨一般經常感到孤獨充實一般很充實在精神生活總體質量方面,三位老人覺得很充實或充實,兩人覺得一般,兩人覺得孤獨,可見農村老人的精神生活質量差異很大。觀察兩位經常感到孤獨的老人(C2,C4),我們發(fā)現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共通之處:j家庭經濟條件不佳:C2月收入300,C4月收入700,兩人都有小城鎮(zhèn)保險,但收入都不及農村老年人的平均收入;家庭遭到變故:C2經歷過分家、妻子患有老年癡呆癥,C4一個

31、孩子失蹤、兩個孩子都在很遠的外地工作、目前和孫子住在一起;精神生活單一:C2平時呆在家里,只有聽廣播或看電視這一個愛好,認為村里很少舉辦活動,C4會到室外空地活動,但沒有任何興趣愛好,同樣認為村里幾乎不舉辦活動;比較高齡:C2超過80碎了,C4也已76歲了??梢?,經常感到孤獨的老人經濟狀況不佳,這也許限制了他們進行休閑娛樂的方式;社會聯系較少,他們碰到困難不能及時得到幫助,遇到麻煩不能及時得到傾訴,會加重內心的孤獨感和無助感;村里的服務也未完全惠及這些老人,因而造成了他們精神上的空虛寂寞。在調查中我們還發(fā)現了一個現象,許多老人對自己的精神狀況持一種無意識或無所謂的態(tài)度。很多老人對調研員的問題表

32、現得比較茫然,還有的老人將精神生活、生活質量直接與物質掛鉤??傮w來說,農村老人對物質生活的追求要超過對精神生活的追求,他們對自己精神領域的關注度是比較淡薄的。四改善農村空巢老人養(yǎng)老情況的建議1.市政府應加大對農村的財政傾斜。由于歷史原因和城鄉(xiāng)結構二元分立的因素,相對城鎮(zhèn),農村的經濟發(fā)展本來就比較落后。農村財力緊張必然不利于村社加大豐富老年人精神生活方面的投入,也必然不能保障農村老人精神需求。因而市政府應進一步加大對農村的財政投入,進一步促進農村經濟發(fā)展,讓農村富起來、農民生活好起來。2.加大農村社會保障力度,改善老年人的經濟條件。調查顯示,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狀況與經濟條件有很大關系,經濟比較寬裕

33、的老人普遍覺得生活較充實愉悅,而經濟狀況不佳的老人則容易陷入空虛寂寞,雖然社會保障已將低收入老人覆蓋在內,但由于標準較低,一旦生病或有親戚寄住,這些微薄的收入還是會有入不敷出的危險。因而,在加大社會保障力度方面應做到兩點,即繼續(xù)擴大社保覆蓋范圍,不斷與時俱進地提升社保標準。不僅僅是發(fā)放社保金,各級政府還可以通過發(fā)放實物來改善這些老人的生活,如贈送給老人電視、收音機、書籍等來為他們提供休閑娛樂的器材,改善他們精神生活的質量。3.完善農村老人的社區(qū)照顧服務,豐富社區(qū)活動。通過調查可以看出,社區(qū)確實為老年人提供了照顧服務和娛樂活動,但認同度不高;因而社區(qū)應通過調查走訪等方式切實摸清老年人的需求,對癥

34、下藥地提供服務,提供更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活動形式。針對老年人的反映,社區(qū)可以在轄區(qū)內招募一批有所特長的志愿者,為老人提供陪同看病、物業(yè)維修等服務,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針對老人日?;顒颖容^單一但興趣愛好比較豐富的特點,社區(qū)可以通過組織老年戲曲隊、老年舞蹈隊等特色才藝組織為志趣相投的老人提供相互結交的平臺,可以通過組織老年體育比賽引導鍛煉的風尚,可以通過開辦老年大學等提升農村老年的文化水平和精神追求。總之,要豐富活動種類和形式,吸引老人參與,同時要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老年人知道社區(qū)服務和社區(qū)活動,從而加大認同度,提高社區(qū)服務和社區(qū)活動的效果。4.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村文化設施。農村交通不便,

35、老人們不可能天天到鎮(zhèn)上娛樂,農村文化娛樂設施又十分匱乏,這必然制約了老年人豐富精神生活的方式。因而村社中可以根據老年人的需求,因地制宜地建設一些活動室、小廣場、小公園之類,或者對已有設施進行進一步修繕,豐富老人休閑娛樂的去處,進而引導老人培養(yǎng)興趣愛好,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5.鼓勵老年人與他人相互交流,拓展老年人的社會支持網絡。調查顯示,多數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來源是子女,來源途徑比較單一。因而社區(qū)可以招募一些志愿者,充分發(fā)揮志愿者在農村空巢老人精神慰藉方面的作用;村干部也要主動關心老人,通過走訪老人特別是高齡獨居老人來為老人答疑解惑。社區(qū)還可以通過組織活動鼓勵老人之間相互交流走動、相互幫助,形成老

36、年人自己的朋輩群體,作為空巢老人子女不在身邊的有力補充。6.提升老年人對自己精神狀況關注的意識,發(fā)揮老人在社會文明建設方面的作用。老年也是人生的一個新的階段,因此老人應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的種種變化;同時也可以為自己的生活尋求新的追求和新的寄托,以減輕心理的孤獨感和抑郁感。例如,針對農村老人不少還愿意下地干活的特點,村社可以出臺優(yōu)先收購農村老人農產品、定期派技術人員指導等政策,鼓勵農村老人發(fā)揮生產方面的熱情;村里也可以組織老年婦女做糾紛調解員、組織黨員老人做環(huán)境監(jiān)督員等,調動老人的積極性,讓他們重新找回價值感和歸屬感。7.弘揚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鼓勵子女多與老人交流。歸根結底,老人的精神支柱是自己的子女,因而,我們應弘揚敬老愛老的美德,加強子女家庭養(yǎng)老的觀念,鼓勵子女們不僅在物質上妥善照顧老人,更要在精神上給予老人關心和慰藉。附件二:調研隨感2010年4月10日將近中午時分,我們調查組一行三人來到上海市浦東新區(qū)航頭鎮(zhèn)牌樓村。深入村莊,實地考察,進行“關于上海市空巢老年人精神贍養(yǎng)狀況的調研”。坐了2個多小時的車,一走出車門,就能明顯感到這里與城市的不同。一片片金黃的油菜花,一排排兩層的磚瓦房,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座典型的南方村莊。在村口就遇到了一群剛剛從田間回來的老人,在聊著村里的瑣事,上前搭話,說明了來意,調查活動就此展開??墒墙Y果遠不是我們料想的那樣一家家,一戶戶,遇見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