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譜牒中的常用名詞解釋_第1頁
2022年譜牒中的常用名詞解釋_第2頁
2022年譜牒中的常用名詞解釋_第3頁
2022年譜牒中的常用名詞解釋_第4頁
2022年譜牒中的常用名詞解釋_第5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學習必備歡迎下載譜牒中的常用名詞說明黃祖珩【譜牒】記述氏族或家族世系的書;【家譜】又稱族譜,記錄家族世系和事跡的書,內(nèi)容記載家族的起源、進展歷史,家族成員的身份事跡及相關(guān)的各種內(nèi)容;【家乘】春秋時晉國史書名乘 ;后因稱史籍為史乘;宋黃庭堅有宜州乙酉家乘是日記性質(zhì);后人撰寫家族之史, 襲用家乘之名,其內(nèi)容比家譜更廣泛、更詳盡;如即墨黃氏家乘內(nèi)有明清皇帝誥命,圣旨、敕諭,家族名臣給皇帝奏疏、議,家族賢達傳記、墓志、科舉、著作目錄、詩詞文章等;【玉牒】 1、古帝封禪所用文書; 2、帝王族譜(以編年體敘帝系而記其歷數(shù)稱玉牒); 3、典冊; 4、神仙名籍;【考】老;父親;后只稱亡父曰考;禮·曲

2、禮 :“生曰父死曰考; ”【妣】祖母或祖母輩以上的女性祖先;母親;爾雅·釋親 :“父為考,母為妣; ”后來只用于亡母; 禮·曲禮下:“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嬪;”【謚號、謚】帝王、貴族、大臣、士大夫死后,依其生前事跡賜予的稱號;【昭穆】古代宗法制度,宗廟或墓地的輩次排列,以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的左方,稱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右方,稱穆;用來分別宗族內(nèi)部的長幼、親疏和遠近;周禮·春官·小宗伯 :“辨廟祧之昭穆; ”后來泛指家族的輩分;晉陶潛陶淵明集贈長沙公詞序:“長沙公于余同族,祖同出大司馬,昭穆既遠,以為路人;”【出嗣、嗣

3、】嗣即繼承,接續(xù);出嗣:在封建宗法制度下,把自己的兒子給沒有兒子的親屬作過繼子;【承祧】承奉祖廟的祭奠;后亦稱嗣子為承祧子;祧:古代稱遠祖的廟;在封建宗法制度中承繼先代,稱承祧;【雙承】繼承兩支的祭奠;【嗣子、嗣孫】無子者以同輩兄弟之子過繼為后人,稱“嗣子”;過繼孫輩的,稱“嗣孫”;【乏嗣】缺乏承繼人;【止】一般指已婚無后代(兒子)即去世;【早卒】早年去世;【流寓】借居他鄉(xiāng);【適遼】至遼寧,泛指到我國東北地區(qū);【配】元配;初娶的妻子,也稱“嫡妻”;繼配;元配亡故后,繼娶之妻;【嫡、庶】“嫡”與“庶”相對, “嫡”在封建宗法制度中指正妻;“庶”指妾,又稱副室、偏房;【守節(jié)】在封建社會中,婦女在丈

4、夫死后,立志不嫁,直到老死就是守節(jié)的行為,這樣的婦女稱為“節(jié)婦”;【契】古代把合同、總賬、案卷、具結(jié)都稱作契,后單稱買賣的文卷為契;【契約】雙方或多方同意訂立的條款、文書;【司廳】即驛丞;明清時,各州縣設(shè)驛站之地,均設(shè)驛丞;掌管驛站中儀仗、車馬、迎送之事;【翰林院】官署名,唐初置翰林,為內(nèi)廷供奉之官,本以文學備顧問,得參謀議,其時醫(yī)、卜、伎、術(shù)、方士僧道, 皆得待詔翰林,非盡文學之士;玄宗開元初始置翰林院,以張九齡、張說、陸堅等掌四方表疏批答、應(yīng)和文章,號“翰林供奉”,與集賢院學士分司起草詔書及應(yīng)承皇帝的各種文字;開元二十六年改翰林供奉為學士,別置學士院,專掌內(nèi)制;宋設(shè)翰林學士院,職掌在內(nèi)朝起

5、草詔旨;此外在內(nèi)侍省下設(shè)翰林院,總天文、書藝、圖畫、醫(yī)官四局;明將著作、修史、圖書等事務(wù)并歸翰林院,成為外朝官署;清沿明制,翰林院掌編修國史及草擬制誥等,其長官為掌院學士,滿、漢各一人,由高校士、尚書中特派,所屬職官有侍讀、侍講、修撰、編修、檢討和庶吉士等,無定員;【國子監(jiān)】國子監(jiān)是中國古代訓練體系中的最高學府;國子監(jiān)設(shè)六堂,分別為:率性堂、誠意堂、崇志堂、修道堂、正義堂、廣業(yè)堂,是貢生、監(jiān)生們的教室;國子監(jiān)設(shè)祭酒、司業(yè)以及學正、助教、主教、主事、收掌、對讀等學官, 品秩為從正四品到九品;【內(nèi)三院(內(nèi)翰林) 】清官署名,天聰十年,置內(nèi)國史院、內(nèi)秘書院、內(nèi)弘文院,各設(shè)高校士一人;內(nèi)弘文院掌注釋歷

6、代行事善惡、進講;合稱內(nèi)三院,康熙九年改為內(nèi)閣;【處士】古時稱德才兼?zhèn)涠粸楣俚娜耸?;【伯仲叔季】兄弟排行;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封贈】封建時代施恩臣下,實行封贈之制;即將文武官員的官爵、有關(guān)名號授予其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三代及本人妻室的制度;存者稱“封”,歿者稱“贈” ;一品高官可封贈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三代,連同妻室共四代;以下有兩代、一代,品位低流官只封贈妻室而不追及上代;【誥命】在明清之際,對文武官員及其先代、妻室授予爵位、名號時,皇帝命令有“誥命”與“敕命”之分;五品含五品 以上授誥命,而針對官員本身的叫“誥授”,針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時,存者叫“誥封

7、”,歿者叫“誥贈”;六品以下授敕命,稱“敕授” 、“敕封”、“敕贈”;【例授】循例授官;清制封典,朝廷根據(jù)定例授予官爵:授予本人者為“例授”;因推恩而授給本人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之存者為“例封” ,其歿者為“例贈” ;【貤封】清制,官員以自身所受的封爵名號呈請朝廷移授給親族尊長遠祖、伯叔或外祖父母等稱為“貤封” 、“貤贈”;【議敘】清制,吏部考核官吏后,對成果優(yōu)良者加級或紀錄,以示嘉獎,稱“議敘”;功多者加倍議賜嘉獎稱“優(yōu)敘”;又由保舉而任用的官員亦稱“議敘”,如議敘知縣等;【承蔭】明清時,憑借上代的余蔭而授的官職叫承蔭;【恩榮】由皇帝批準下旨,賜與榮典,予以褒獎,為“恩榮”;清中期以后

8、 ,冠以恩榮的官秩,多由朝廷籌餉特許而捐納取得的品級;【揀選】各省如因本省人員不敷差遣,可要求于候補人員中選擇適宜者委用,經(jīng)吏部奏請后,由特派大臣負責揀選;【署理】是指代理、暫任或試充官職的意思;【庠生】明、清時,府、州、縣學的生員為庠生;【廩生】明洪武二年,朝廷令府、州、縣皆置學,府同學員四十人,州、縣以次減十,人月給廩米六斗;后來名額增多,食廩者謂之廩膳生員,省稱廩生;增多者謂之增廣生員,省稱增生,無廩米;后來名額再增,稱附同學員;清沿明制,廩生名額及待遇視州縣大小而異,月給廩餼銀四兩;經(jīng)歲、科兩試成果優(yōu)秀者,增生可依次升廩生,稱補廩, 廩生可依次升國子監(jiān)同學,稱歲貢;童生應(yīng)試,例須覓廩生

9、具保無冒籍、頂替、匿喪等情,稱廩保;【貢生】科舉時代,選擇府、州、縣生員(秀才)中成果或資格優(yōu)異者,升入京師的國子監(jiān)(太學)肄業(yè),稱為貢生;明代有歲貢、選貢、恩貢和納貢;清代有恩貢、拔貢、副貢、歲貢、優(yōu)貢和例貢;【舉人】明清專稱鄉(xiāng)試登第者為舉人;【進士】明清時,舉人會試中式,殿試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通稱進士,凡列銜皆先書賜進士及第或出身;【高校士】官名;唐、宋、明、清皆設(shè),職權(quán)不一;唐中宗景龍二年,修文館置高校士四員,宋有昭文館高校士、集 賢殿高校士,以首相、次相分領(lǐng);明初政歸六部,洪武十五年置華蓋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高校士以備顧問,秩 僅五品;其后增設(shè)

10、謹身殿高校士;宣宗時,楊士奇、楊榮、楊溥入閣,乃以師保尚書兼高校士,官尊于六卿;清因之, 設(shè)殿(保和、文華、武英)閣(體仁、文淵、東閣)高校士四人,協(xié)辦高校士二人,秩皆正一品;贊理機務(wù),表率百 僚,遂為宰相之職;【庶吉士】官名,明洪武初采尚書·立政“庶常吉士”之義,置庶吉士,六科及中書皆有之,永樂二年始專隸于翰林院,以進士之善于文學及書法者任之;清因之,設(shè)庶常館,進士殿試后朝考前列者,得選用為庶吉士;肄業(yè)三年期滿再經(jīng)考試,按等第而分別授職,謂之散館;二甲進士授編修、三甲授檢討,不入選者,內(nèi)用六部主事,內(nèi)閣中書; 外用知縣;【六科給事中】官名,明初沿前代設(shè)給事中,洪武六年開頭分為吏、戶

11、、禮、兵、刑、工六科,各設(shè)給事中,幫助皇帝處理奏章,稽查駁正六部之違誤;每科又設(shè)都給事中一人及左右給事中各一人以總司之;給事中衙署即在午門外東西朝房,章奏均必經(jīng)其手,故權(quán)勢尤重;與各道監(jiān)察御史合稱科道,同有建言及進諫之責;又合稱臺垣,臺指御史, 垣指給事中;清初沿明制,六科設(shè)掌印給事中滿、漢各一人,給事中滿、漢各一人,秩為正五品;雍正元年始并入都察院,職權(quán)范疇已大為縮??;光緒三十二年( 1906 年)撤銷六科,仍通設(shè)給事中;【光祿大夫】文、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代正一品升授特進光祿大夫,從一品升授光祿大夫;清正一品;【榮祿大夫】文、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代正一品初授特進榮祿大夫,從一品初授榮祿

12、大夫;清從一品;【資政大夫】文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正二品初授資善大夫,升授資政大夫,加授資德大夫;清正二品;【通奉大夫】文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從二品初授中奉大夫,升授通奉大夫,加授正奉大夫;清從二品;【通議大夫】文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正三品初授嘉議大夫,升授通議大夫,加授正議大夫;清正三品;【中大夫】文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從三品初授亞中大夫,升授中大夫,加授大中大夫;清廢;【中議大夫】文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正四品加授中議大夫;清從三品;【中憲大夫】文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正四品初授中順大夫,升授中憲大夫;清正四品;【朝議大夫】文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從四品初授朝列大夫,升授朝議大夫,加授朝請大夫;

13、清從四品;【奉政大夫】文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正五品初授奉議大夫,升授奉政大夫;清正五品;【奉直大夫】文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從五品初授奉訓大夫,升授奉直大夫;清從五品;【承德郎】文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正六品初授承直郎,升授承德郎;清正六品;【儒林郎】文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從六品初授承務(wù)郎,儒生出身者升授儒林郎,吏員出身者升授宣德郎;清從六品授儒林郎,吏員出身者授宣德郎;【文林郎】文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正七品初授承事郎,升授文林郎,吏員出身者授宣議郎;清正七品授文林郎,吏員出身者授宣議郎;【徵仕郎】文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為從七品初授從事郎,升授徵仕郎;清從七品;【修職郎】文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正八

14、品初授迪功郎,升授修職郎;清正八品;【修職佐郎】文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從八品初授迪功佐郎,升授修職佐郎;清從八品;【登仕郎】文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正九品初授將士郎,升授登仕郎;清正九品;【登仕佐郎】文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從九品初授將士佐郎,升授登仕佐郎;清從九品;【驃騎將軍】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正二品初授驃騎將軍,升授金吾將軍,加授龍虎將軍;【鎮(zhèn)國將軍】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從二品初授鎮(zhèn)國將軍,升授定國將軍,加授奉國將軍;【昭勇將軍】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正三品初授昭勇將軍,升授昭護將軍,加授昭武將軍;【懷遠將軍】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從三品初授懷遠將軍,升授定遠將軍,加授安遠將軍;【明威將

15、軍】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正四品初授明威將軍,升授宣威將軍,加授廣威將軍;【宣武將軍】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從四品初授宣武將軍,升授顯武將軍,加授信威將軍;【武德將軍】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正五品初授武德將軍,升授武節(jié)將軍;【武略將軍】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從五品初授武略將軍,升授武毅將軍;【昭信校尉】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正六品初授昭信校尉,升授乘信校尉;【忠顯校尉】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從六品初授忠顯校尉,升授忠武校尉;【建威將軍】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清正一品;【振威將軍】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清從一品;【武顯將軍】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清正二品;【武功將軍】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清從二品;【武

16、義都尉】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清正三品;【武翼都尉】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清從三品;【昭武都尉】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清正四品;【宣武都尉】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清從四品;【武德騎尉】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清正五品;【武德佐騎尉】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清從五品;【武略騎尉】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清正六品;【武略佐騎尉】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清從六品;【武信騎尉】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清正七品;【武信佐騎尉】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清從七品;【奮武校尉】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清正八品;【奮武佐校尉】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清從八品;【修武校尉】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清正九品;【修武佐校尉】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清從九品;【云騎

17、尉】清代為世爵名;為獎賞作戰(zhàn)有功或陣亡將士而授的爵位;【翰林】翰林,即文翰之林;翰林院是一個帶有深厚學術(shù)顏色的官署;在院任職與曾經(jīng)任職者,被稱為“翰林官”,簡稱“翰林”,是傳統(tǒng)社會中層次最高的士人群體;【翰林院待詔】明清時,翰林院中置有待詔官職,掌校對章疏文史,官秩從九品;【主事】明代為各部司等官中最低的一級,官秩正六品;清代沿襲;進士分到各部,先補主事,遞升員外郎、郎中;【署正】在清代,此官職配置于朝廷之神樂署,官秩為正六品;【典籍】官名;明翰林院及國子監(jiān)皆有此官,掌文牘及金錢出納等事務(wù);清內(nèi)閣置典籍掌章奏文移,國子監(jiān)置典籍掌書籍碑版;官秩從九品;【禮部儒士】明清時在禮部設(shè)的文筆官員;【光祿

18、寺署正】光祿寺為掌管宮廷膳食的官署;下設(shè)四署,署的主官為署正,官秩從六品;【鴻臚寺序班】鴻臚寺為掌管朝會、來賓、吉兇儀禮之事的官署;主官為鴻臚寺卿;序班為鴻臚寺屬員,官秩從九品;【布政司】全稱“承宣布政使司”簡稱“布政司”,為明清省級地方最高行政機構(gòu);長官為布政使,官秩為從二品,掌管一省的民政、田賦、戶籍;【布政司理問】布政司設(shè)理問所,掌勘核刑名案件;理問所設(shè)理問一人,官秩初為正四品,后降為從六品;【布政司經(jīng)受】布政使屬官,主管出納文書事,官秩為從六品;【衛(wèi)經(jīng)受】衛(wèi)設(shè)經(jīng)受司,治理文牘、軍民詞訟及儒學等;經(jīng)受司設(shè)經(jīng)受職官一人,官秩從七品;【攢典】明代稱倉庫、務(wù)、場等處的吏役;【知府】官名,明清府

19、的行政長官,管轄所屬州縣;明為正四品;清沿明制,官秩為從四品;【府同知】官名,府的副職稱為同知,官秩為正五品;【府通判】知府的屬官,主管地方治安,官秩為正六品;【府經(jīng)受】知府的屬官,主管出納文書事,官秩為正八品;【府大使】府中治理專項業(yè)務(wù)的官員,官秩從九品;【知州】州的行政長官,官秩一般是五品或六品;【州同知】明代地方各州之副職,官秩從六品;【州同】清代知州的佐官;屬于直隸州的,相當于州同知;屬于散州的,就與州判分掌糧務(wù)、水利、海防、巡捕諸事, 官秩均為從六品;【州判】清代知州的佐官;屬于直隸州的,相當于州同知;屬于散州的,就與州同分掌糧務(wù)、水利、海防、巡捕諸事, 均從七品官;【學正】學官名;

20、明清時州設(shè)學正,掌教導(dǎo)所屬生員;官秩為從六品;【州吏目】州官的屬員,掌理官署內(nèi)部事務(wù),官秩從九品;【知縣】官名;縣的長官,治理一縣行政,稱“知縣事”,簡稱知縣,官秩為正七品;【縣丞】官名;縣之副職,官秩為正八品;【主簿】官名;各級主官屬下掌管文書的佐吏,官秩為正九品;【教諭】學官名;明、清縣學均置,掌文廟祭奠,訓練所屬生員;官秩為正八品;【訓導(dǎo)】學官名;明、清于府、州、縣學均置訓導(dǎo),幫助教授、學正、教諭教導(dǎo)生員;官秩為從八品;【典史】官名,知縣下掌管緝捕、監(jiān)獄的屬官,官秩為從九品;【吏員】吏員是衙門中操辦詳細事務(wù)的人員,又稱典吏;【都司】明清武官名,官秩正四品;【守備】明清武官名,官秩正五品;

21、【鎮(zhèn)撫】明代武官名,主管巡察、緝捕,官秩從五品;【千總】明清武官名,官秩正六品,又分為營千總、衛(wèi)千總、守御所千總等;【把總】武官名,明設(shè)營的統(tǒng)兵官位次于千總;各地總兵屬下軍官,位次于守備;【千戶、百戶】宋元明衛(wèi)所掌兵千人的武官名,元置大都督府,管轄三衛(wèi)三府;衛(wèi)府都有千戶所,有行軍千戶、屯田千戶、守城千戶、欽察千戶等名稱;后千戶所改為兵馬司;明京衛(wèi)也有千戶所;千戶下設(shè)多個百戶所;【外委】清代額外的下級武官;外委千總官秩為正八品,外委把總官秩為正九品;【艦船正管】清代海軍武官名,即艦長,由千總充任;【巡檢】明清時,掌管社會治安的武官,官秩為九品;【土官】“土官”是相對于“流官”而言,土官是封建王朝封賜的少數(shù)民族地方官;【致仕】官吏因年老或有病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