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語文《黃河象》優(yōu)秀教案》_第1頁
《小學六年級語文《黃河象》優(yōu)秀教案》_第2頁
《小學六年級語文《黃河象》優(yōu)秀教案》_第3頁
《小學六年級語文《黃河象》優(yōu)秀教案》_第4頁
《小學六年級語文《黃河象》優(yōu)秀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小學六年級語文黃河象優(yōu)秀教案 黃河象寫的是科學家根據(jù)黃河象發(fā)掘時的情景及化石形成的科學知識,假想了陳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大廳里的一具古代黃河象骨骼化石的形成過程。下面就是我給大家?guī)淼男W六年級語文黃河象優(yōu)秀教案,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小學六年級語文黃河象優(yōu)秀教案一 教學目標: 1、能夠認真漂亮的書寫本課六個生字,準確認讀本課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了解黃河象化石的情況以及發(fā)現(xiàn)挖掘的過程 4、能有簡單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5、學習作者說明方法的準確性。 6、欣賞科學家假想的故事,感受科學家假想的有理有據(jù)。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黃河象骨骼化石的圖片;學生課前搜集有

2、關化石的資料、搜集黃河象化石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資料導入 1、師:先來看老師給大家?guī)砹耸裁?(幻燈出示化石圖片)這些都是化石。關于化石你有哪些了解?(學生交流課前搜集到的有關化石的資料) 2、出示黃河象化石的圖片。你知道這是什么化石嗎?對,這是古代黃河象的化石。你對黃河象的骨骼化石又有哪些了解呢?學生交流課前搜集到的有關黃河象化石的資料,其他學生注意傾聽,及時補充。 3、看來同學們在課前都認真的搜集了資料,為我們這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23課黃河象。(板書課題)一起來讀讀課題。這是一篇科普散文,這樣的文章我們在課前搜集相關的資料是非常重要的。

3、二、檢查預習 1、學習課文之前先來檢查一下我們對本課生字詞的預習情況。(出示本課生詞指名隨機認讀,隨機抽查個別詞語的理解。)在預習中,你還有不理解的詞語嗎?打開書在小組內(nèi)交流不理解的詞語,有沒有小組里解決不了的? 2、我們本課一共有六個字要求大家會寫。打開寫字課本。我們已經(jīng)讓大家臨帖并寫了一個。現(xiàn)在我們看一看這六個字按結(jié)構(gòu)分可以分為幾組?先來看左中右結(jié)構(gòu)的這三個字你認為在寫的時候應注意些什么?左右結(jié)構(gòu)的呢?最不好寫的要數(shù)半包圍結(jié)構(gòu)的這個腐爛的腐字,跟老師一起先寫一下。好拿起筆把,按我們剛才說的再來寫一寫這六個字。與你預習時寫的比一比,是不是有了明顯的進步。 3、字如其人,寫一手漂亮的好字可以讓

4、我們終身受益。其實只要我們仔細觀察,用心去寫就一定能把字寫好看??次覀儾欢际沁M步了嗎? 4、好下面我們打開書,我請同學們來讀課文,其他同學注意傾聽一他讀得準確嗎?二思考課文向我們介紹了關于黃河象的哪些內(nèi)容?(指名讀文)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文向我們介紹了關于黃河象的哪些內(nèi)容?(隨生回答板書:化石樣子、假想來歷、發(fā)現(xiàn)挖掘)請你根據(jù)這些內(nèi)容把課文分成三大部分,在文中用雙豎線標出來。用一句話簡單概括一下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我們來看一下文章的敘述順序,你認為應該先寫什么?再寫什么?而本文卻是先寫黃河象化石的樣子,再寫科學家假想化石的來歷最后寫化石的發(fā)現(xiàn)和挖掘,這在寫法上屬于倒敘的寫法?你

5、知道為什作者要把黃河象化石的樣子放在文章的開頭來介紹嗎?(為了突出化石的樣子,說明黃河象化石的樣子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細讀課文,品詞悟情 1、那我們就先來讀讀文章描寫化石樣子的第一自然段。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黃河象骨骼化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有印象,你是從哪一句感受到的,勾畫有關語句寫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 (1)這具大象骨架高四米,長八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裝起來的。感受到黃河象化石的高大,完整。有多高?四米比我們教室還要高出一米,有多大,長八米教室長。這具大象的骨架如果放在我這里恐怕屋頂都要漲破。你怎樣理解除了尾椎以外這句話?(只有尾椎不是化石) (2

6、)看,前面是三米多長的大象牙,接著是頭骨和下頜,甚至是連很難發(fā)現(xiàn)的舌骨也保存著。三米多長的大象牙重有三噸,得用載重噸的大卡車去拉。你怎樣理解甚至?(舌骨很難發(fā)現(xiàn)也能保存著,說明化石的完整。) (3)在一百多塊腳趾骨中,連三四厘米長的末端趾骨也沒有失掉。一百多塊的腳趾骨,連三四厘米的趾骨也沒有失掉可見完整。大到三米長的大象牙,小到三四厘米長得腳趾骨都保存著,可見它的完整。 3、作者為了說明化石的高大、完整用了一些數(shù)字來說明,這在說明文中是采用了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我們來再讀讀這三句話,感受一下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的準確性。 4、人們站在這樣的骨架前,似乎可以看到一頭大象這昂首闊步向前跑。(出示圖片)你

7、能用自己的話把你看到的這具化石的樣子介紹給大家嗎?結(jié)合第一段的內(nèi)容結(jié)合課前搜集的資料給大家介紹。 5、古代黃河象的骨架能夠這樣完整的保存下來,在象化石的發(fā)現(xiàn)是很少見的?為什么能這樣完整的保存下來呢?(死后沒有被移動過)你怎么知道的? 6、一起來讀一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出示問題:黃河象化石是怎樣被發(fā)現(xiàn)的?因為什么所以能完整的保存下來。 7、化石全部露出來了,人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一頭大象的骨架斜斜地插在沙土里,大象的腳踩著石頭。課件出示:從它站立的姿勢,可以想象( ),從它各部分骨頭相關聯(lián)的情況,可以推想( )。大象是失足落水的,死后沒有被移動過,這都是科學家們的想象和推想。但是不是隨便瞎想。而是有

8、理有據(jù)。科學家的推想是有根據(jù)的。那么科學家又會我們假想出怎樣的一個精彩的大象失足落水的故事呢?下節(jié)課我們再去欣賞吧!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聽寫詞語 2、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二、學習第二部分 1、出示:從它站立的姿勢,可以想象( ),從它各部分骨頭相關聯(lián)的情況,可以推想( )。 2、科學家根據(jù)發(fā)現(xiàn)時黃河象的樣子為我們假想樂樂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自由讀課文的25自然段。 交流; 1)想一想每個自然段都寫了什么?它們之間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 2)歸納總結(jié)出:因為天氣的炎熱才有象群的疲勞和干渴,才會有老象因為急于喝水而失足落水。歲月的變遷使之成為了化石。 3)體會科學家假想的條理性。 4)

9、同桌試著講一講這個故事。 3、科學家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假想? 聯(lián)系最后一段的內(nèi)容說一說。 三、課外延伸 1、找一找這樣的科普文章讀一讀 2、為黃河象設計解說詞,寫一寫。 四、綜合提升 自己試著假想黃河象化石的來歷,寫一篇小故事。 板書設計: 黃河象 化石樣子高大完整 假想來歷有理有據(jù) 發(fā)現(xiàn)挖掘科學有序 小學六年級語文黃河象優(yōu)秀教案二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了解科學家假想黃河象變成化石的情景和依據(jù)。 2、簡要復述課文重點段落。 3、運用推理想象,對琥珀形成的情景進行推測。 教學重點: 了解科學家假想黃河象變成化石的情景和依據(jù)。 教學難點: 運用推理想象,對琥珀形成的情景進行推測并有條理地表達

10、出來。 教學過程: 一、復習、質(zhì)疑、導入新課 復習:上接課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黃河象這篇課文的第一段,回憶一下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大廳里黃河象骨架化石有什么特點? (高大、完整) 質(zhì)疑:由此,你還想了解什么? (為什么這么高大、完整?) (是什么時間?誰?在哪?怎樣發(fā)現(xiàn)的?) (為什么叫黃河象?) (是怎樣形成的?) 二、指讀第四段 1、你讀懂了什么?能回答以上的哪個問題? 指答 時間、地點:73年春,甘肅省幾個農(nóng)民發(fā)現(xiàn)的。 名稱:因為在甘肅省,所以叫黃河象。 完整:死后沒有被移動過,在上級指揮下發(fā)掘,人們有文物保護的意識。 2、品詞:區(qū)別“發(fā)掘”與“挖掘”。 挖掘:往深處發(fā)掘出來 發(fā)掘:把深藏的東西挖

11、掘出來,有目的的,小心謹慎地挖掘 3、用“”畫出黃河象出土一剎那的句子。 板書:斜插腳踩 三、科學家由此進行了假想,想到了哪幾方面內(nèi)容?有什么依據(jù)? 1、自己默讀第二部分思考 2、指答:板書:熱、渴、喝、陷 3、說一說科學家推測的思路:陷、喝、渴、熱 4、過渡:文章是怎樣將這些方面聯(lián)系起來又生動地再現(xiàn)當時的情景的? 四、小組研究性學習:(小組任選一方面) 1、讀書想到什么依據(jù)好詞佳句 2、匯報 據(jù)沙土和礫石?(水) 斜斜地說明什么?(失足) (1)天氣炎熱 (2)地理環(huán)境一條彎彎的小河緩緩地流著(形成淤泥) (3)老象渴 指讀、范讀、齊讀:撲踏(有氣無力、慢、沉重) 指讀:跑(高興、喜悅、急切

12、) 男女生對比讀:男生讀疲憊,女生讀興奮 老象急著要干什么?讀出老象興奮的語氣,評讀。 (4)過渡:老象想的多好啊!可這美好的愿望不但沒有實現(xiàn),反而促使 它失足落水,我們看看它是怎樣一步步走向深淵的。 出示課件:觀察老象失足落水的順序,理解“側(cè)”和“栽” 滿懷希望的老象萬萬沒有想到在這短短的一瞬間陷入了深淵,我們也為老象感到 讓我們帶著沉重的感情讀描寫這部分的語句。 指名讀、齊讀。 (5)復述:課文按照天氣狀況、地理位置、老象失足落水情景的順序抓住老象的動作和心理活動進行描寫,生動地再現(xiàn)了當時的情景。按照這樣的順序,簡要復述。 自練、指名說、評議。 五、師過渡第八自然段 陷在淤泥里的老象終于不

13、能再動彈了,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隨著時間的流失、地殼的演變,老象的尸體與空氣隔絕而腐爛,它的骨胳和牙齒變成了像化石一樣硬的東西。 六、師生對讀第九自然段 二百萬年過去了,大地,往日的草原上升成,一座座山嶺,一條新的大河。 這條新的大河就是現(xiàn)在的黃河,黃海象由此得名。 七、黃河象這篇課文是一篇科學小品,回憶一下寫作順序。 指名說一說:首先介紹了黃河象骨架化石的特點,接著假想了它失足落水的情景及地殼的演變過程,最后介紹了它的發(fā)掘情況及科學家假想的依據(jù)。 八、總結(jié) 科學家以科學知識為依據(jù)對黃河象化石的形成過程進行推測、想象,這種思路在21世紀更為重要,我們從中受到啟迪,自然界是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的,我們

14、要依據(jù)科學展開想象,探索自然的奧秘。 九、想象推理,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 1、課內(nèi)外延伸、資料的收集:還了解哪些有關推理的事例? 2、對琥珀的形成進行推理 要求:假想要合理,對情景的想象力求生動。 可將推理的順序列出提綱,重點詞語寫一寫 自愿結(jié)成小組分角色說一段話。 3、小組匯報 4、評議 十、作業(yè) 1、對琥珀的形成過程或黃河象尾骨的失落情況進行推測,用一段話寫出來,力求生動、形象。 2、簡要復述課文。 板書設計: 26 黃河象 斜插 腳踩 陷 熱 喝 渴 小學六年級語文黃河象優(yōu)秀教案三 教育目標: 知識教學點 1.學會12個生字,理解“骨骼、昂首闊步、炙烤、橢圓、有氣無力、掙扎、驚恐、腐爛、挖掘

15、、一瞬間”等詞的意思。 2.理解科學家是怎樣想象黃河象骨骼化石的來歷的以及他們這樣假想的根據(jù)。 3.體會文章的記敘順序。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力訓練點 1.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 德育滲透點 激發(fā)學生探索大自然的奧秘、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 學示引導: 1、教師教法 教學本課,教師在組織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可借助多媒體,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并通過感情朗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 2、學生學法 自學、自悟、討論、交流。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1.體會黃河象化石高大完整的特點及形成原因。 2.理解科學家想象黃河象骨骼化石來歷的經(jīng)過。

16、 3.弄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難點 理解科學家假想的根據(jù)。 解決辦法 學生自讀自悟,討論交流,在此基礎上教師多媒體,并通過感情朗讀理 解課文內(nèi)容。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活動設計 1.組織學生自學、討論、交流。 2.借助電教媒體幫助學生理解。 學生活動設計 1.自學、討論、交流。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第19課。 自由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教師出示要求; (1)讀準字音。 (2)畫出帶有生字的生詞;反復讀一讀并試著理解。 (3)思考這篇課文講了什么? 2.小組內(nèi)交流討論。 3.全班交流,資源共享。

17、 學習生字詞 1.讀帶有生詞的句子,將生詞多讀幾遍。 2.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生詞,指名讀并加以理解。 3.指導書寫。 作業(yè) 1.熟讀課文。 2.抄寫生詞。 第二課時 復習導入,明確目標 課文寫了哪些內(nèi)容?(學生回答)這節(jié)課我們進一步來研究這幾個問題。 深入探究課文 1.合作學習第1自然段。 (l)靜靜地讀第1自然段,邊讀邊想:從這些語言中你體會出這具古代黃河象骨骼化石具有什么特點?把使你產(chǎn)生這種感受的詞句標出來。 (2)小組交流討論。 (3)全班交流。 討論的重點句子; a.這具大象骨架高4米,長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裝起來的。 b.前端是三米多長的大象牙,接著是頭骨和下頜,甚至連很難發(fā)現(xiàn)的舌骨也保存著。 c.在一百多塊腳趾骨中,連三四厘米長的末端趾骨也沒有失掉。 d.古代黃河象的骨架能夠這樣完整地保存下來,在象化石的發(fā)現(xiàn)是很少見的。 (4)媒體演示,進一步體會化石高大完整的特點。 (5)朗讀體會特點。 (6)小結(jié)并被書。這樣一具高大完整的象化石,為科學家假想它的來歷提供了依據(jù)。 2.以瀏覽方式學習第2-6自然段。 (1)采取瀏覽方式閱讀第2-6自然段,思考:科學家是怎樣想象黃河象骨骼化石的來歷的? (2)四人小組交流。 (3)互動交流,匯報學習收獲,相機進行板書朗讀指導。 3.學習第7、8自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