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歷年真地的題目_第1頁
文獻歷年真地的題目_第2頁
文獻歷年真地的題目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05 年 1何謂文獻學?中醫(yī)文獻學的基礎知識包括哪些方面?文獻學是指以文獻整理的各個方面及其歷史為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具體的說,就是要研究文獻整理的對象、理的內容和方法、以及文獻整理的歷史。中醫(yī)文獻學的基礎知識包括:(1 )根據一般文獻學的的原則,說明中醫(yī)文獻學的性質和特點;(2 )結合歷史學知識,及古代醫(yī)籍,說明中醫(yī)文獻歷史發(fā)展的源流與流別;(3)根據古代文獻體式的情況,說明中醫(yī)文獻的體式和結構;(4)借助目錄學的知識,說明中醫(yī)文獻著錄的情況;(5)根據版本學的知識,說明中醫(yī)文獻載體的情況;(6 )結合古代文章學的知識,說明中醫(yī)文獻的文體;(7 )結合文字學的有關知識,說明中醫(yī)文獻文字方

2、面的有關知識;(8)借助文獻整理研究一般方法方面的知識,說明中醫(yī)文獻的???、注釋、辨?zhèn)巍⑤嬝扔嘘P問題;(9 )根據古今文獻整理研究中醫(yī)文獻的已有成果,進行系統(tǒng)的總結和概括;(10 )從大量中醫(yī)古代具體文獻中,揭示其自身的客觀規(guī)律。2金元時期中醫(yī)學術發(fā)展的特點是什么?試述此期的主要醫(yī)家和醫(yī)著。金元時期,由于社會和地理等因素,出現了明顯的不同學術流派,即金元四大家-劉完素、李杲、張從正、震亨,并由其本人及私淑弟子,撰寫了大量文獻,對當代及后世影響較大,對醫(yī)學的發(fā)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前人云:“醫(yī)之門戶分于金元”,蓋之此也。這批文獻各具特點,各有一定的適應范圍。主要醫(yī)家和著作:劉完素:宣明方論、素

3、問玄機原病式、運氣要旨論、三消論、傷寒直格、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等。張元素:珍珠囊、醫(yī)學啟源、潔古本草、潔古家珍、藥注難經、產育保生方、臟腑 標本藥式等。李杲:內外傷辨惑論、脾胃論、蘭室秘藏、醫(yī)學發(fā)明、東垣試效方等。羅天益:衛(wèi)生寶鑒。張從正:儒門事親。朱震亨:格致余論、局方發(fā)揮、本草衍義補遺、丹溪本草、丹溪脈法、丹溪心法等王好古:陰證略例、此事難知。3請問漢劉歆的七略中提出的六略分類法是哪六略,其中醫(yī)經、經方等書籍分在哪一略?六略是指: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術數略、方技略。醫(yī)經、經方屬于方技略。4請簡述??迸c校讎的關系。比較??迸c校讎二詞在歷史上的含義演變,既有相同,又有聯(lián)系,也有區(qū)別

4、。從成詞時間上說,校讎在前,??痹诤?;從其含義上說,都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但有所偏重,校讎一名,多指廣義上的??保?有時也指狹義文字上的更正。明清以后,言??闭撸饕侵笇盼墨I文字方面的??保貌煌姹竞陀嘘P資料相互核對比較其文字的異同,以訂正其錯誤;從運用情況上來說,校讎多用其廣義,而??倍嘤闷洫M義,尤其是清代以后。5請簡述古籍的歷代版本類別。按載體種類分:有甲骨、金石、竹簡、縑帛、紙;以刻印時間分:有唐刻本、五代刻本、宋刻本、金刻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等;以刻印地點分:國內:浙本、建本、江西本、蜀本、平陽本;國外:日本刻本、朝鮮刻本。以刻印單位分:官刻本:京本、監(jiān)本、經廠本、殿本、藩

5、本、書院本、太醫(yī)院本、局本、布政司本、郡本、府本、州本、縣本等;私刻本、坊刻本。以裝訂形式分:簡冊裝、卷子本、經折裝、旋風裝、蝴蝶裝、包背裝、線裝。以制版工藝分:寫本、拓本、刻本、活字本、套印本、鈐印本、石印本、影印本。以寫本種類分:寫本、抄本、稿本、手抄彩繪本。以活字種類分:泥活字本、木活字本、銅活字本、鉛活字本、聚珍本。以字體、行款分:大字本、小字本、中字本、軟體子本、硬體字本、以紙質分:樹皮紙本、竹紙本、公文紙背本。以顏色分:墨印本、朱印本、藍印本。以版式分:巾箱本、袖珍本、多層本、多層混印本、百衲本、配補本。以刻印質量分:邋遢本、寫刻本、精刻本。以內容分:單刻本、叢書本、抽印本、增訂本

6、、增損本、增補本、刪節(jié)本、足本、殘本、校本注本、批點本、真 本、白文本、偽本、別本、序跋本、圖文本、過錄本、幾卷本。以用途分:進呈本、底本、校本、定本、樣本。以流通情況和價值分:通行本、孤本、秘本、珍本、藏本、善本。6偽書的形成主要有哪些因素?如何辨析和利用偽書?偽書產生的 原因是十分復雜的。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學科,有著不同的原因。具體分析,可分為以下幾類:(1 )托古遵經而成偽:有兩種情況,一是古人著述,后人追名于神農黃帝等;一種是后人著述,托名于古人;(2 )邀賞牟利而作偽。歷史上,每逢統(tǒng)治階級下詔求書,并說明獻書有賞時,投機取巧的士大夫們變乘機制造 偽書,以行欺牟利;(3 )爭名斗勝而作

7、偽。歷史上,學者們有互相輕視、彼此攻擊的惡習,特別是同時代而又名等才齊的人物,更 是猜忌如仇讎。也有因政治斗爭需要而作偽。為了制造輿論,編造偽書,以達到某種政治目的。亦有批駁名著而 托名名家;(4 )不便署名而偽托。有些偽書的出現,是因為由于政治上的避忌或出于其他原因,不便撰署真實姓名。辨?zhèn)蔚姆椒ǎ汉鷳耄核牟空齻沃杏斜鎮(zhèn)伟朔?;胡適提出辨?zhèn)蔚奈宸N方法;梁啟超在中國歷史研究法中提出辨?zhèn)蔚氖l公例。中醫(yī)的辨?zhèn)危瑧Y合自身的特點,從以下幾個方面考辨:(1)考察史志書目著錄。查考史志及歷代官私書目的著錄情況,對于了解一書的流傳源流,辨別古書真?zhèn)尉哂?重要的意義;(2 )考察作者生平。凡是有著作傳世的

8、歷代名醫(yī),在史志或地方志上多有其傳記,或有碑銘。在傳記或碑銘上,多提及或詳列著作的名稱。同時代的其他書籍中,也會對其有所記載。通過考察作者的生平傳記、生卒年月、撰 者書籍的名稱等內容,常可為辨別醫(yī)籍真?zhèn)翁峁┲匾淖C據;(3)分析醫(yī)書的內容。通過閱讀原書,對醫(yī)書內容的學術斷代水平,以及歷代病名、藥名、方名等使用情況來辨別偽書;(4)考諸文史知識。醫(yī)書的辨?zhèn)?,可借助于文史知識,通過對地名、避諱、器具名稱、文字氣象、歷史事實等內容考辨,斷其真?zhèn)?。利用偽書:? )辨別偽書,能夠提高我們鑒別歷史、甄別真?zhèn)蔚哪芰Γ按俗x書之第一要義也”。(2 )揚棄的利用偽書。有些晚出贗品,雖為偽書,但仍有其可利用之處

9、,不應一概鄙棄。7宋代校正醫(yī)書局的主要成員有哪幾位?在中醫(yī)古籍整理方面有何成就?(舉出5例)主要成員:掌禹錫、林億、張洞、蘇頌、孫奇、高寶衡、孫兆。成就:宋代對醫(yī)籍的校正和刊行,對促進中國醫(yī)學的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在朝廷的重視支持下,經過校正醫(yī)書局醫(yī)家的多年整理,使許多瀕臨亡佚的重要醫(yī)書得以保存;又得力于當時的印刷術和造紙術的革新,改變了手工抄寫的落后局面,使的這些古代醫(yī)籍能夠刊行流傳至今,在中國醫(yī)學發(fā)展史上,其歷史作用不可低估。經校正 醫(yī)書局重修、刊行的醫(yī)藥書籍,現存可知的有:諸病源候論、外臺秘要方、傷寒論、金匱玉函經、 金匱要略方論、新校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脈經、針灸甲乙經、增廣補注

10、黃帝內經素問。8中醫(yī)文獻研究中選擇善本有何重要意義?9請簡述傷寒雜病論傳本系統(tǒng)。傷寒論定型前的研究與整理1、王叔和對仲景著作的整理-張仲景方2、 六朝時著錄:六朝時,在有關目錄書中有載。梁七錄有“張仲景辨?zhèn)?,亡;張仲景評病要方一卷”。3、隋唐著錄:隋書經籍志中載:“張仲景方十五卷;張仲景療婦人方二卷”。舊唐書經籍志:“張仲景藥方十五卷”。新唐書藝文志:“王叔和張仲景藥方十五卷;又,張仲景傷寒卒病論十卷”3、唐代流傳之一千金要方孫思邈撰寫千金要方時,嘆曰“江南諸師秘仲景要方不傳”,將見到的少量條文收入千金要方中。之二千金翼方?千金翼方中收錄整理了自已看到的一種傷寒論傳本。其中卷九名為傷寒上

11、,收錄三陽即太陽病狀、陽明病狀、少陽病狀,卷十名為傷寒下,收錄三陰即太陰病狀、少陰病狀、厥陰病狀及傷寒宜忌之三外臺秘要?外臺秘要中錄有張仲景傷寒論佚文,共220余條著錄到十八卷,是包括傷寒雜病在內的一個傷寒雜病論古傳本。?之四敦煌卷子:在敦煌卷子中也見到,兩個傳本的殘卷。一為P 3287, 為S. 202。4、宋金時期的傷寒論傳本?宋金時期有線索可查的,經翻刻至今能見到的傷寒論傳本,有以下幾種。1、林億校定的傷寒論十卷本2、金匱玉函經本3、太平圣惠方中的傷寒論內容4、傷寒總病論中的傷寒論內容5、圣濟總錄中的傷寒論內容6、注解傷寒論本7、傷寒補亡論中的傷寒論內容5、明代的傷寒論傳本趙開美復宋本傷

12、寒論成無己注解傷寒論金匱玉函經脈經。脈經中的傷寒論內容,是編次、篇章結構上不同與宋本的傷寒論古傳本。明代復刻脈經10余次,其中的傷寒論內容自然會隨著脈經的流傳而廣傳于世。從傳世數量上講,脈經本是 僅次于成注本而流傳較廣的傷寒論傳本。?千金翼方。卷 9、卷10基本收錄了傷寒論全文。明代千金翼方傳世較多,故其中的傷寒論 內容也為明代傳本之一。?五、清代的傷寒論傳本注解傷寒論,即使“引?通過對現存的數十種清代傷寒論研究著作的考察,發(fā)現幾乎都是以成本中傷寒論的內容為研究對象是官方組織編寫的四庫全書總目也只是著錄了“傷寒論十卷,漢張機撰,晉王叔和編,金成無己注”趙開美復宋本?趙開美復宋本 在清代,諸家多

13、以成注本為研究對象,趙開美復宋本或治平本只是散在于個別人手中。如成書于清康熙十九年(公元 1680年)的汪琥的傷寒論辨證廣注,雖其傷寒論內容與成本同,但在“纂注傷 寒例”后,增加了“四時八節(jié)二十四氣七十二候決病法”,內容與趙開美復宋本同。汪氏稱:“愚家有宋版?zhèn)?寒論,其例首四時八節(jié)氣候決病法,此實出仲景手跡,非叔和所能道及。”另外,王夢祖?zhèn)橐?用書目”項下同時載有“張仲景傷寒論”、“成無己注解傷寒論”,說明其中也當有趙開美復宋本。金匱玉函經在清代存在著金匱玉函經與金匱要略兩書名混用的情況脈經?脈經卷七、卷八、卷九較集中地收錄了傷寒論和金匱要略的大部分內容,其它卷還散有傷寒論“辨脈法”、“平

14、脈法”的少數內容。清初到道光年間為止的不同刊本,現存有九種,但研究其中傷寒論內 容的也極少,多只是作一些參考。?千金翼方10試述中醫(yī)文獻研究對于當代中醫(yī)臨床研究的意義和作用。在大量的中醫(yī)文獻中,除基礎理論性著作外,有相當一部分是臨床醫(yī)學文獻。它包括臨床各科的理法方藥,和歷代醫(yī)家臨床驗案與經驗體會的實錄。此類文獻,不僅是臨床醫(yī)學兩千年實際經驗的全面記錄,而且對當前和今后的臨床醫(yī)學,仍有十分重要的指導與啟迪,故為歷代學者多注目,且為文獻整理研究的重點之一。特別是在明清 醫(yī)學文獻中,有許多這方面很有成就的著作,頗受臨床醫(yī)家重視。(1 )文獻研究對現代臨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2)現代臨床不光要重視經

15、驗的總結,更應該重視歷代文獻中醫(yī)案,從中找出規(guī)律性的資料,指導臨床;(3)文獻研究能夠好服務于臨床實踐。2006 年1何謂文獻?簡述我國古代文獻載體。文獻:古代定義:“文”即典籍,指一切書本上的記載;“獻”即賢士大夫的言論?,F代定義:是指記錄有知識的一切載體。文獻的載體有:以甲骨文為載體:將文字刻在龜甲和獸骨上,是殷周時期的主要文獻載體。以金石為載體:金文是指在青銅器上鑄字,始于殷商,延續(xù)到漢代。石文是指以玉石料制成的碑碣或刻板為載體的文獻。兩漢時期盛行。以竹木為載體:古人將字寫在狹長的竹片上,稱為簡牘。體積大、分量重,不便攜帶、閱讀、收藏。以縑帛為載體:寫在縑帛上的文字稱為帛書。質量輕便,便

16、于閱讀,但不易保存。故此類文獻保留至今的極少。以紙為載體:魏晉三國時期即有紙質文獻。造紙術發(fā)明后,紙質文獻開始流行。新型載體:包括塑料、膠片、磁帶、等載體。以聲音、圖像、聲像等作為記錄符號,采用機械記錄、磁性記錄和光學記錄等方法和制作工藝制作文獻。2類書與叢書有何區(qū)別?各舉出三部較著名的中醫(yī)類書和叢書。類書是指采輯或雜抄各種古籍中的有關資料, 把它們分門別類的加以整理, 編次排比于從屬目錄之下, 供人們檢 索的工具書。內容廣博,以雜見稱。具有百科全書的性質。 外臺秘要、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 、幼 幼新書、普濟方、古今圖書集成醫(yī)部全錄、醫(yī)心方、醫(yī)方類聚。叢書將原屬單本流行的多種書籍匯編在一起

17、,題以概括各書總名出版的書。不打亂原書的內容。子目保留原書名。儒門事親、河間傷寒三書、濟生拔萃、汪石山醫(yī)書八種、萬密齋醫(yī)學全書、古今醫(yī)統(tǒng)正脈全書、張氏醫(yī)通、醫(yī)宗金鑒、陳修園醫(yī)書、三三醫(yī)書、中國醫(yī)書大成3簡述六朝至隋唐時期醫(yī)藥文獻發(fā)展的特點和代表作品。4簡述避諱的概念、避諱方法并舉例說明研究避諱對中醫(yī)古籍的??迸c利用的意義。指古時遇君父之名,在言語或書寫時皆避之。常用的避諱方法有三:改字、空字、缺筆。意義:避諱字給后人學習古代中醫(yī)文獻帶來一定的困難。但若能掌握其常識和規(guī)律,反能對古籍版本的斷代鑒別提供某些線索,從而對古代文獻的考證工作帶來幫助。舉例:漢文帝劉恒、恒作常,如中藥“恒山”改為“常山”

18、。玄胡索、玄參,清代為避玄燁之諱,改為延胡索、元參。5??钡闹饕椒ㄓ袔追N?請簡述之。對校法:廣備眾本,用同一部書的各種版本相互參校的方法。主治在校異同,不校是非。前提和關鍵是考察版本 的源流和優(yōu)劣,鑒別、確定底本和校本。底本一般選擇善本。優(yōu)點在于“最簡便,最穩(wěn)當”,“不參己見”,免 去妄改之弊。其缺點是“不負責任”,“不校是非”。本校法:將本書前后文字互證,比較其異同,從而斷定書中的錯誤。其中有用本書文句訂正錯訛者,有參照注文 勘正正文者,有根據文義、文例訂正謬誤者,有根據文辭韻律進行考訂者。但若古籍非出自一人之手或來源不同 時,不能用本校。他校法:即以他書校本書,可用前人之書,后人之書以及

19、同時之書校本書。理校法:就是根據推理推測正誤。 此法最為高妙,但又最危險。要擺事實,不能憑空臆斷。要求之于訓詁之相通、 他書之所引、文勢之銜接和義理之相通。6請簡述點校說明與??庇浀母拍睿⒄f明兩者的區(qū)別???庇洠汗偶男?保谕瓿烧`、脫、衍、倒等異文分析和審定正誤后,需要系統(tǒng)、扼要、準確的用文字形式表 達出來,這樣的一些文字稱之為校勘記。點校說明:在這一項工作完成后,一般還應該將該書??敝械母鞣N情況,在書前或書后,以文字的形式,向讀者作一說明。放在書前的也稱為“敘例”、“前言”,放在書后的一般稱為“校后記”。區(qū)別:校勘記點校說明是對誤、脫、衍、倒等異文分析、記錄,而點校說明是對校勘過程、方法

20、、注意事項的說 明。7請簡述訓詁(注釋)的基本方法。(1)因形求義:通過字形的分析來解釋詞義。由于漢字具有表意文字的特點而產生的一種注釋方法。其方式有 象形、指事、會意、形聲。(2)因聲求義:又稱聲訓或音訓,是用聲音相同或相近的的詞解釋詞義的方法。是建立在詞的聲音和意義之間有密切關系的基礎之上的。其方式有:利用音同或音近的同聲符的形聲字相訓釋;利用其他音同音近的字相訓釋。(3) 比較互證:又稱義訓。是不借助于字形或字音,而用一個詞或一串詞來解釋詞義的一種釋義方法。其方式有直訓、義界、描寫譬況。8請簡述古代書目的基本結構。古代書目的結構包括:前言、目次、正文、輔助資料。前言:又稱序言、引言、凡例

21、等。是對一部書目編制大綱的文字說明。目次:是介紹書目結構的,是一部書目內容的大綱,是了解書目內容結構及其體例的綱要。有利于讀者了解書目和查閱。正文:是一部書目的主體,包括著錄、內容提要、類序三個組成部分。輔助資料:是附在書目正文之后的各種資料。一般包括輔助索引、作者生平、著譯年表、等等。易于檢索。9請簡述四部分類法,其中“醫(yī)學類”書籍分在哪一部?四部分類法包括經、史、子、集四部。經部:是被統(tǒng)治階級推崇為典范,認為應該經常誦讀的書籍。包括:易經、書經、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史部:凡記載和說明國家、地方、人物、事件等的變遷與始終過程的文獻,都稱之為史。有正史、

22、編年史、別史、雜史、傳記、政書等。子部:收錄內容最為廣泛。早期指先秦時代思想家的著作,多屬政治、哲學方面的。后期收錄范圍逐漸擴大,凡屬政治、哲學、宗教、軍事、天文、農學醫(yī)學等等,皆入子部。集部:凡個人詩文匯而輯之者曰集。所收錄的內容,都是古典文學作品。 有別集類、總集類、詩文評類和詞曲類。醫(yī)學類書籍分在子部。10請結合您所從事的研究,談談對中醫(yī)文獻學的認識。2007 年1簡述胡適提出辨別偽書的五種方法。胡適在中國哲學史大綱中,對于如何辨別偽書,提出五種方法:、史事:書中的史事,是否與作書的人的年代相符,如不相符,即可證那一書或一篇是假的;文字:一時代有一時代的文字,不致亂用。做偽書的人多不懂這

23、個道理,故往往露出做偽的行跡來;文體: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體,一個人也有一個人的文體,后人盡管仿古,古認絕不仿今;思想:凡能著書立說成一家言的人,他的思想總有一個系統(tǒng)可尋,絕不致有大相矛盾沖突之處。故看一本書里的 學說是否能夠聯(lián)絡貫穿,也可幫助證明那書是否真的。大凡思想進化,有一定的次序,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問 題,即那個時代的思想。大凡一種重要的新學說發(fā)生以后,絕不會完全沒有影響。旁證:還有一些證據是從別書里面尋出的,故名為旁證。2我國古代解題可分為幾類,請分別進行簡述。我國古代解題,大體可概括為三類:敘錄體:敘錄體提要首創(chuàng)于劉向,是解題目錄中最早的體例。其內容大體可分為三個部分:審定和鑒

24、別圖書的版 本;評價作者生平及其學術思想;評價書的內容。傳錄體:是比敘錄體內容簡略的一種體例。始創(chuàng)于南北朝王儉的七錄。傳錄體的特點是在著錄圖書之后,不 述作者著作旨意,僅在書名之下,每立一傳,介紹作者生平事跡,簡要介紹圖書內容。比起敘錄體來說,不夠完 善,故影響不大。輯錄體:是廣泛輯錄與一書有關的資料,來揭示圖書內容和評價圖書的一種體例。初創(chuàng)于元代馬端臨的文獻通 考經籍考,其取材范圍很廣,著重史志目錄、官修目錄和私人藏書目錄,還有著者傳記、原書序跋、筆記、 語錄、詩話、文集內的議論等,凡與一書有關的資料,統(tǒng)統(tǒng)匯集在一起。用以“紀其著作之本末,考其流傳之真 偽、訂其文理之純駁“。3從哪幾個方面進

25、行版本鑒別,請試述之。(1) 注意牌記:古書扉頁常有發(fā)行者刊刻輯錄,包括年代、地點、刊刻者姓氏、堂號、官銜、刊行方式。是我 們鑒定版本的重要依據。(2)根據題跋識語、名家藏書章:有些古書缺牌記,或記錄不足憑,可根據本書藏書印章、及題跋、識語,來 決定書之來源,考查其刊年下限。(3)避諱字:民國以前古書中多存在對帝王名號避諱的現象,往往為我們考察此書成書、刊刻年代提供線索。(4)刻工姓名:明以前的刻書,多在版心刻有刻工的名字。其中宋版最多,明版次之,清版鮮見。(5)注意歷代行款特點,以確定本子之大致年代。北宋多白口、字大、雙邊、紙潔白而韌,多為經折裝或蝴蝶 裝;南宋為黑口或小黑口、單邊、字細行密

26、,紙黃色;元刊多黑口,趙體字;明初沿元刊風格、黑口、軟體字, 用包背裝;萬歷后,風氣改變,多白口,字體轉向歐、顏派仿宋軟體字,多為線裝;清代白口和黑口均有,乾隆 以前白口占多數,嘉慶以后多為黑口或白口。(6 )名家著錄所提供的線索,為鑒定提供依據。(7)本身版刻特點。此條與 5條相參照,紙質、墨色等特點,加以鑒別。4請簡述??钡姆绞健S捎谛?钡哪康牟煌浞绞揭灿胁煌?。主要有三種方式:(1 )存真法:包括求古本之真和求事實之真。求古本之真:??奔业玫侥骋簧票净蚬疟荆惆阉洼^晚的刻本進行一番??保粌H記載其文字的差異,而且記 錄該書的行款、版式、字畫的不同和紙質,甚至連古本上的圈點、收藏圖章也

27、要記錄。目的在于提高自己藏本的 價值,并使讀者知道曾有過這樣一個善本或古本。求事實之真:指作者對原書的校勘,“斷其立說之是非”。我們做??钡墓ぷ鳎纫3止疟局?,又要保持事實之真,所以必須把二者結合起來。有兩種方式:對誤字不 改,只在??庇浿兄赋觯桓恼`字,并在校勘記中注明。(2)校異法:把一部著作中的不同版本中的歧異之處羅列出來,而不評斷其是非,讓讀者自己抉擇。(3)訂訛法:根據不同版本或別的方法,發(fā)現書中的歧異之處,然后判別是非,并把書中的錯誤改正過來。這 是校勘工作中最關鍵最重要的步驟。5什么是因聲求意。請試述之。根據詞與詞之間的聲音關系來推求詞義的方法,又稱聲訓、音訓。(1) 聲訓的

28、根據:因聲求義是建立在詞的聲音和意義有著密切關系的基礎上的。其原因在于音義的關系比形義的關系更為密切。對于語言中的詞而言,義是詞的內容,音是詞的內在形式,形式詞的外在形式。(2 )聲訓的方式:禾U用音同音近的同聲符的形聲字相訓釋;禾U用其他音同或音近的字相訓釋。(3 )聲訓的作用:推求語源,從聲音上推求詞語音義的來源,闡明事物命名之義;通轉語,是指因古今與方域不同或其他原因而音有轉變的詞;說明假借,以聲音為線索,推求假借字的本字。6以古今圖書集成 醫(yī)部全錄為例,分析中醫(yī)類書的常見體例。中醫(yī)類書是專門收錄中醫(yī)文獻的??菩灶悤9沤駡D書集成 醫(yī)部全錄是綜合性的中醫(yī)類書,內容廣泛,隸屬于“博物匯編藝

29、術典”之下。輯錄了從黃帝內經到清初歷代文獻一百二十余種,分類編纂而成,是我國歷代以來最大、最為完整的一部醫(yī)學類書。包括醫(yī)經注釋、診斷、各種疾病的辯證論治以及有關醫(yī)學的藝文、記事和醫(yī)家傳記等。其編輯體例獨具一格,在縱的方面,是從基礎理論到分科治療,在橫的方面,是以各科疾病為主,引列有關疾病的歷代醫(yī)學文獻,前為醫(yī)論,后為方藥,條理清晰,便于閱讀。其他中醫(yī)類書常見體例有: 按科分類,類下又按病名分,如證治準繩;主要收錄某一科的內容的??菩灶悤? 如幼幼新書;7黃帝內經有哪幾個主要傳本系統(tǒng)、請簡述之。根據內徑發(fā)展源流及學術內容直接繼承關系上,可分為兩條渠道:直接傳本:素問、靈樞派生著作:黃帝內經太素、

30、針灸甲乙經(1 )素問:二十四卷本系統(tǒng):現存有金刊殘本,元代讀書堂本、明代顧從德影宋刊本、清代守山閣本; 十二卷本:是從二十四卷本衍化而來,有元刊胡氏古林堂本、黃帝內經濟南田經校本、趙府居敬堂本、朝鮮內醫(yī)院活字本; 五十卷本:有黃帝內經素問補注釋文正統(tǒng)道藏本; 明以后其他注本如吳昆、馬蒔、張志聰等注本。(2) 靈樞:二十四卷白文本:有公元 1584年周曰刊本、日本寬文三年刊本、清代守山閣校本; 十二卷白文本:胡氏古林堂本、明代熊宗立種德堂本、嘉靖吳悌氏刊本、趙府居敬堂本、醫(yī)統(tǒng)本、四部備要 本; 二十三卷本:涵芬樓影印道藏本; 一卷本:道藏所收黃帝內經靈樞略,是靈樞經的早期節(jié)錄本;全注文本:明以后各家注本,如馬蒔、張介賓、張志聰等家注本。(3) 太素:唐初楊上善撰著黃帝內經太素三十卷,傳于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