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診學習心得_第1頁
脈診學習心得_第2頁
脈診學習心得_第3頁
脈診學習心得_第4頁
脈診學習心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脈診學習心得簡介第一篇:脈診學習心得脈診學習心得 中醫(yī)四診:望、聞、問、切,其中我以為以切脈最為主要,也最能反映一個中醫(yī)大夫的水平。確有醫(yī)者以三指決死生,按脈而知病恙。且不說中醫(yī)其他何等神奇,只此一招就可知病在何臟何腑,實在是中醫(yī)文化之重中之重。,然而我又確見不少家父同門,從醫(yī)多年仍不能領會脈診之精要,只為“有病不治常得中醫(yī)”之流,實在讓我心痛。又覺中醫(yī)診斷學里脈診部分實在不怎么樣,遂在家父指導下潛心研讀瀕湖脈學,實踐理論結合。通過一段時間總算初涉脈診門路,浮、沉、遲、數(shù)、滑、弦、濡、弱也大概分清,對瀕湖也略有心得,特別寫來希望大家探討。 首先,學習脈診一定要對其有信心。中國醫(yī)學發(fā)展幾千年,脈

2、診的手法理論都很完備,其能存在如此長的時間,客觀上說明他一定是有效的,一定能指導我們診斷治療疾病。否則,脈診早就被時間沖刷干凈了,更不會有歷代醫(yī)家的繼續(xù)發(fā)掘。雖然現(xiàn)在西醫(yī)大行其道,以至于中醫(yī)院校本身都有很多人懷疑和非議脈診的科學性,但我想告訴大家:夫難事,必為我能而他人不能者。沒有潛心學習研究的人,永遠領會不到脈診的精華,永遠達不到“從脈辯證”的最高境界。而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人,自古有之,其言其行大可當笑話看來。所以,如果各位想在中醫(yī)學真的有所造詣,脈診絕對是不能省略的科目。 其次,說說我認為該學什么內容?,F(xiàn)在的中醫(yī)診斷學脈診部分前后的總論不錯,提供很多指導性的東西,像“舉按尋”的手法介紹,

3、三步九侯的所指,甚至是“獨處藏奸”的道理都很重要??墒蔷唧w敘述29種(瀕湖里是27種)|賣相時,寫得實在不怎么樣,反倒不如瀕湖脈學有意義。很多東西都是把瀕湖縮抄,翻譯成白話文,再加幾句說明,可到底其脈整體和部分顯現(xiàn)的意義如何卻沒有提。比如滑脈,臨床上所見極多。書中說到主?。憾嘁娪谔禎袷撤e和濕熱。可寸滑和遲滑有什么不同?關滑寸滑又有什么不同?三部俱滑呢?很多重要的問題沒有說明。臨床很多病人很可能是一手關部浮滑,寸部浮滑帶有弦意,尺部沉滑,如此又該怎么辯證呢?總之,我實在認為學脈學一定要背瀕湖脈學,沒有堅實的根基,一輩子都不能從脈辯證。 第三,說說我對瀕湖脈學的初感。體狀詩和相類詩是描述和區(qū)分脈象

4、的,熟記他們可以加深對脈象的理解和分辨能力?!盎},往來前卻,流利輾轉,替替然如珠之應手,轆轆如欲脫”,類似的話只有熟記后,才能在見到滑脈時恍然大悟:滑脈原來如此。等臨床一段時間,大部分脈象自己就有所明了,這時脈象到手便能有直觀的感覺了。但一定要隔斷時間就重新記憶一下,會有更深的感悟。主病詩分兩部分,一是此脈大體主病,二是三部主病。以浮脈為例:第一部分“浮脈為陽表病居,遲風數(shù)熱緊寒居,浮而有力多風熱,無力而浮是血虛”;第 二部分“寸浮頭痛眩生風,或有風痰聚在胸,關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我起先也很疑惑為什么有兩段內容,是否第一部分說病因,第二部分說癥狀?后來通過和家父的討論,以及對古本

5、難經(jīng)(都退色了,我真佩服我父親的爺爺保存書籍的能力)的考究,我們一致認為:第二部分說的是每個分布的癥狀和部分病因,而第一部分是總綱,是三部都出現(xiàn)同種脈象時的分析,同時更是作為可能出現(xiàn)的病因病機蘊含在第二部分的每部主病中。例如,“寸部浮,癥狀可能是頭痛目眩,病因可能是內風”,這是對第二部分第一句理解,但這里說的癥狀和病因是可能出現(xiàn)的,而第一部分的內容:“浮遲為傷風,浮數(shù)是熱邪,浮緊是寒邪束表”給我們提供了更廣泛的思路,從第二部分提到的寸部脈浮可能出現(xiàn)的癥狀的基礎上,讓我們在更廣范圍的病因中思考疾病本質。所以我認為:第一部分是某一脈象的總綱,任何分步脈象背后都是總綱帶領的病因病機。有時第一部分和第

6、二部分的病因不同,這時第一部分說的往往是導致第二部分內容出現(xiàn)的更深層原因,即第一癥狀病因。他與第二部分的第二癥狀病因聯(lián)合起來,成為整體,是我們發(fā)現(xiàn)疾病變化的根本所在。但因為脈象變化繁多,如何從眾多病因病機中發(fā)現(xiàn)要旨,必須長時間的實踐才行啊 第二篇:脈診學習心得脈診學習心得中醫(yī)四診:望、聞、問、切,其中我以為以切脈最為主要,也最能反映一個中醫(yī)大夫的水平。確有醫(yī)者以三指決死生,按脈而知病恙。且不說中醫(yī)其他何等神奇,只此一招就可知病在何臟何腑,實在是中醫(yī)文化之重中之重。,然而我又確見不少家父同門,從醫(yī)多年仍不能領會脈診之精要,只為“有病不治常得中醫(yī)”之流,實在讓我心痛。又覺中醫(yī)診斷學里脈診部分實在不

7、怎么樣,遂在家父指導下潛心研讀瀕湖脈學,實踐理論結合。通過一段時間總算初涉脈診門路,浮、沉、遲、數(shù)、滑、弦、濡、弱也大概分清,對瀕湖也略有心得,特別寫來希望大家探討。首先,學習脈診一定要對其有信心。中國醫(yī)學發(fā)展幾千年,脈診的手法理論都很完備,其能存在如此長的時間,客觀上說明他一定是有效的,一定能指導我們診斷治療疾病。否則,脈診早就被時間沖刷干凈了,更不會有歷代醫(yī)家的繼續(xù)發(fā)掘。雖然現(xiàn)在西醫(yī)大行其道,以至于中醫(yī)院校本身都有很多人懷疑和非議脈診的科學性,但我想告訴大家:夫難事,必為我能而他人不能者。沒有潛心學習研究的人,永遠領會不到脈診的精華,永遠達不到“從脈辯證”的最高境界。而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

8、人,自古有之,其言其行大可當笑話看來。所以,如果各位想在中醫(yī)學真的有所造詣,脈診絕對是不能省略的科目。其次,說說我認為該學什么內容?,F(xiàn)在的中醫(yī)診斷學脈診部分前后的總論不錯,提供很多指導性的東西,像“舉按尋”的手法介紹,三步九侯的所指,甚至是“獨處藏奸”的道理都很重要。可是具體敘述29種(瀕湖里是27種)|賣相時,寫得實在不怎么樣,反倒不如瀕湖脈學有意義。很多東西都是把瀕湖縮抄,翻譯成白話文,再加幾句說明,可到底其脈整體和部分顯現(xiàn)的意義如何卻沒有提。比如滑脈,臨床上所見極多。書中說到主病:多見于痰濕食積和濕熱??纱缁瓦t滑有什么不同?關滑寸滑又有什么不同?三部俱滑呢?很多重要的問題沒有說明。臨床

9、很多病人很可能是一手關部浮滑,寸部浮滑帶有弦意,尺部沉滑,如此又該怎么辯證呢?總之,我實在認為學脈學一定要背瀕湖脈學,沒有堅實的根基,一輩子都不能從脈辯證。第三,說說我對瀕湖脈學的初感。體狀詩和相類詩是描述和區(qū)分脈象的,熟記他們可以加深對脈象的理解和分辨能力。“滑脈,往來前卻,流利輾轉,替替然如珠之應手,轆轆如欲脫”,類似的話只有熟記后,才能在見到滑脈時恍然大悟:滑脈原來如此。等臨床一段時間,大部分脈象自己就有所明了,這時脈象到手便能有直觀的感覺了。但一定要隔斷時間就重新記憶一下,會有更深的感悟。主病詩分兩部分,一是此脈大體主病,二是三部主病。以浮脈為例:第一部分“浮脈為陽表病居,遲風數(shù)熱緊寒

10、居,浮而有力多風熱,無力而浮是血虛”;第 二部分“寸浮頭痛眩生風,或有風痰聚在胸,關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蔽移鹣纫埠芤苫鬄槭裁从袃啥蝺热荩欠竦谝徊糠终f病因,第二部分說癥狀?后來通過和家父的討論,以及對古本難經(jīng)(都退色了,我真佩服我父親的爺爺保存書籍的能力)的考究,我們一致認為:第二部分說的是每個分布的癥狀和部分病因,而第一部分是總綱,是三部都出現(xiàn)同種脈象時的分析,同時更是作為可能出現(xiàn)的病因病機蘊含在第二部分的每部主病中。例如,“寸部浮,癥狀可能是頭痛目眩,病因可能是內風”,這是對第二部分第一句理解,但這里說的癥狀和病因是可能出現(xiàn)的,而第一部分的內容:“浮遲為傷風,浮數(shù)是熱邪,浮緊是

11、寒邪束表”給我們提供了更廣泛的思路,從第二部分提到的寸部脈浮可能出現(xiàn)的癥狀的基礎上,讓我們在更廣范圍的病因中思考疾病本質。所以我認為:第一部分是某一脈象的總綱,任何分步脈象背后都是總綱帶領的病因病機。有時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病因不同,這時第一部分說的往往是導致第二部分內容出現(xiàn)的更深層原因,即第一癥狀病因。他與第二部分的第二癥狀病因聯(lián)合起來,成為整體,是我們發(fā)現(xiàn)疾病變化的根本所在。但因為脈象變化繁多,如何從眾多病因病機中發(fā)現(xiàn)要旨,必須長時間的實踐才行啊第三篇:脈診心得:脈診總綱是陰陽-切脈象.脈診心得:脈診總綱是陰陽-切脈象 脈診心得:脈診總綱是陰陽 2010-03-05 17:36:48 來源

12、: 收集于網(wǎng)絡顯示次數(shù):編輯:未知進入論壇 一、脈診總綱是陰陽“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問曰:脈有陰陽者,何謂也?答曰:凡脈大、浮、數(shù)、動、滑,此名陽也;脈沉、澀、弱、弦、微,此名陰也。”(傷寒論·辨脈法第一)這可是張仲景傷寒論正文開宗明義第一句話!陰陽是八綱辨證的總綱,也是脈診的總綱。內經(jīng)作者和張仲景都己明確地作了結論。所謂“脈診虛實為綱”,舍其本而競逐其末,雖景岳亦是千慮之失??偩V之下,方是浮沉遲數(shù)虛實,可以稱為提綱。概念清楚,法度縝密。以上幾乎是常識性的內容,沒有什么爭議。是謂知其要者,一言而終。若言人之虛實,則“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若

13、言病之虛實,則“邪氣盛則實,正氣奪則虛”。陰虛則熱,陽虛則寒。遇疑似不定時,合色脈以萬全。察色診脈以定病位之表里臟腑,病情之寒熱虛實,或從證、或從脈,豈是偏取沉按一法耳? 虛勞病可說是“虛”,金匱要略對本病尤詳于脈,“夫男子平人,脈大為勞,極虛亦為勞。”脈象大,或者極虛,都可能是勞病的脈象;“脈浮者,里虛也”、“男子脈虛沉弦此為勞之使然?!泵}浮或者脈虛沉弦,也都是勞病的脈象;它如:脈浮大和浮弱而澀、極虛芤遲和諸芤動微緊、虛弱細微、脈大等等。都是要我們臨證必須脈證合參。脈有真假,凡陽證見陽脈者多實,陰證見陰脈者多虛,這些皆為脈證相符,所謂真也;假指脈證不符,實證見虛脈,虛證見實脈。例如今之臨床教

14、學,同學們感受最深莫如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的脈象,本病辨證屬虛,屬于金匱要略的“虛勞、亡血失精”一類,當無異議。其脈數(shù)而弦大,隨其病情加重而劇,倘通過治療,癥情好轉,脈亦逐漸減弱,若脈微細和平,血色素??蛇_90g/l以上。這正是:脈有真假,識得假時假即真。再舉一個病例:一新加坡來南大讀博士的35歲比丘尼于2003年11月求診,彼邦地近赤道,在南京冬日特別怕冷,手足凍瘡,破潰不堪。右脈弦細左脈微,手足清冷,足部脫襪后,足前部及后跟,已有受凍的痕跡。當時,隨診學習的同學,都以為是當歸四逆湯證。結果我給出的卻是四逆散方加味。眾皆不知何故。余謂“諸君,厥者極也,陰陽氣不相順接,極造其偏,手足逆冷。有

15、熱厥有寒厥。何以得知?是舌質紅絳起紅點,少津而口干。左脈微,假象也,當舍脈從舌?!敝T君問:這是“假脈”?回答這個問題是非常困難的,仿金剛經(jīng)法解決疑難:“是假脈,非假脈,是名假脈?!?蓋肝主疏泄,敷布陽氣,倘肝氣阻遏,陽氣不能布于四末,而肢冷,而凍傷。此脈右弦細左微,正是肝氣阻遏,陽氣郁于中之脈象。12月復診,雖氣溫一降再降,而手足溫,兩手寸關皆現(xiàn)浮滑帶數(shù)之脈,陽氣暢達無礙矣。 二、脈診易學而難精脈診是中醫(yī)的一部分,中醫(yī)是中國文化一部分,中國文化,無論中醫(yī)、中國畫、中國書法、京劇、圍棋、氣功、太極拳,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易學而難精。脈診,浮沉遲數(shù)是很容易的,尤其是遲數(shù),老師學生都會有相同的感覺

16、。難在三部九候和微、澀、散、革、結、代、芤、牢、伏等。由于人的各項生理效應產(chǎn)生變化都極其靈敏,脈診所得有時無法重復,師生授受時,難以手把手地教。正是“神轉不回,回則不轉,乃失其機。”過去的不可得,現(xiàn)在的留不住,轉瞬即逝的感覺,常常在師生間無奈地發(fā)生。不過我們在臨床帶教前,師生都作了充分溝通,尤其是在對老年患者診脈時,久按或換人再按,多發(fā)生變化,老師按寸微,學生按寸關都弦;老師按弦而帶澀,學生沒有澀的體會,老師再去重按,真的沒有澀的感覺了。如此等等。因為脈象難以重復,所以近代以來的多種脈象儀都以無聲無息而告終??蒲械锚劧荒芡茝V應用的另一原因,是脈診分左右手、寸關尺、三部九候。我曾欲與脈象儀研究

17、課題負責人李枝教授合作,驗證胸痹“陽微陰弦”與冠心病臨床脈圖的關系,李枝教授無奈地攤開雙手,“我們的脈象儀只有一個點,力難勝任?!痹僬?,該脈象儀課題進行時,請了幾位老中醫(yī)專家,為健康學生或患者搭脈,同一人之脈象,一個專家一個說法,有時相差甚遠。這種困難自古以來就是如此,所以古人對于脈診的論述特別詳盡,使用譬喻、使用描述,語言也特別生動,目的要你心領神會。內經(jīng)強調悟而后通神明:“神乎神,耳不聞,目明心開而志先,慧然獨悟,口弗能言,俱視獨見,適若昏,昭然獨明,若風吹云,故曰神。三部九候為之原,九針之論不必存也?!惫P者以為,這種慧悟、目明心開、神乎神,是漸進漸悟的過程,必須以長期大量的臨床實踐為基礎

18、,紙上得來,終歸是淺。再者,平心靜氣,專心一意的定力是獲得慧悟的一個重要條件。三、脈診必須三部合參、脈證合參臨床工作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每看一個病人,都有一個獨立思考再創(chuàng)造過程,其功力大異其趣。舉寸部脈微為例:一嫗寸部脈微,診為中氣下陷,以其關尺微細,其病為胃下垂。另50余歲男性患者寸口脈微,診為胸痹,以其關尺脈弦,此類患者病常被懷疑為冠心病,查心電圖,有的有部分導聯(lián)t波、s-t段異常,有的正常。有病人左寸微,但右寸浮滑甚至浮上魚際,左關尺弦,診為心氣虛兼有肝陽上亢,肝風或風痰挾相火上旋。其病為冠心病并患有高血壓病(有學生問:肝陽何以弦到右寸?師答:木火過旺,金石俱焚?;蛟S可以圓其說也)。

19、促脈為脈來急數(shù)而有不規(guī)則的間歇,促而有力者為陽熱亢盛之證,促而無力者多為氣虛將脫之象;結脈為脈來緩慢而有不規(guī)則的間歇,有陰盛、氣結、寒痰、瘀血等多種主??;代脈為脈來緩慢而有規(guī)則的間歇,間歇時間較長。為臟氣衰微或氣滯血瘀之證。 第四篇:脈診總結伏脈:邪厥痛(諧音:謝絕痛) 牢脈:牢寒疝癥積(老和尚真急) 澀脈:痰食滯瘀,精血少(談十只魚,精血少:和十只魚談戀愛,必然精血虛少) 結脈:結氣血(虛衰),陰盛氣結寒痰(瘀)血(這樣記比較押韻) 代脈:動脈病癥加臟衰 促脈:痰臟癰,陽瘀食(貪贓用,養(yǎng)魚食) 弦脈:痰弦疼(彈弦疼:彈弦的手指很疼) 緊脈:緊積(食積)寒痛(緊急喊痛) 主痛證的脈:緊伏代動弦

20、(警服帶動弦:取警服時帶動了琴弦) 主濕證的脈:細緩濡滑(喜歡如花) 主宿食的脈:滑澀緊促(花色緊簇) 主寒證的脈:結遲牢緊(劫持牢警:劫持了牢獄里的警察) 主痰證的脈:結澀弦滑促(劫色嫌話粗) 既主虛又主濕的脈:緩濡細第五篇:中醫(yī)脈診教案中醫(yī)脈診教案 詞目:脈象 拼音:maì xìang 基本解釋 pulse condition;type of pulse 中醫(yī)指脈搏的快慢、強弱、深淺的情況 詳細解釋 中醫(yī)學名詞。指脈搏的形象與動態(tài),為中醫(yī)辨證的依據(jù)之一。一般分為浮、沉、遲、數(shù)四大類。 晉 王叔和 脈經(jīng)細分為二十四脈, 明 李時珍 瀕湖脈學增為二十七脈, 明 李中梓 診家

21、正眼增為二十八脈。 編輯本段基本簡介 脈動應指 (指頭)的形象,包括頻率、節(jié)律、形態(tài)、充盈度、顯現(xiàn)部位、通暢的情況、動勢的和緩、波動的幅度等方面。脈象的形成與臟腑氣血密切相關。心主血脈,心臟搏動把血液排入血管而形成脈搏。心臟的搏動和血液在血管中的運行均由宗氣所推動。血液循行于脈管之中,除了心臟的主導作用外,還必須有各臟器的協(xié)調配合。肺朝百脈,即是循行于全身的血脈均匯于肺 ,且肺主氣 ,通過肺氣的敷布,血液才能布散全身;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主統(tǒng)血,血液的循行有賴于脾氣的統(tǒng)攝;肝藏血,肝主疏泄,有調節(jié)血量的作用;腎藏精,精化氣,是人體陽氣的根本,各臟腑功能活動的動力;而且精可化生血,是生成血液的

22、物質基礎之一。故脈象的形成與五臟功能活動有關,而且五臟與六腑相表里,脈象的變化也可反映六腑的變化。 健康人脈象應為一次呼吸跳4次,寸關尺三部有脈,脈不浮不沉,和緩有力,尺脈沉取應有力。常見病脈有浮脈、沉脈、遲脈、數(shù)脈、虛脈、實脈、滑脈、洪脈、細脈、弦脈等。 編輯本段相關記載 晉·王叔和脈經(jīng)將脈象總結為二十四種;元·滑壽診家樞要發(fā)展為三十種脈象;明·李時珍瀕湖脈學定為二十七脈;明·李士材診家正眼再增入疾脈,合二十八種脈象。后世多沿用二十八脈。 編輯本段相關分類 浮脈 輕按可得,重按則減。主病:表證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時,衛(wèi)氣抗邪,脈氣鼓動于外,故脈位淺顯。

23、浮而有力為表實;浮而無力為表虛。內傷久病因陰血衰少,陽氣不足,虛陽外浮,脈浮大無力為危證。 沉脈 輕按不得,重按乃得。主?。豪镒C。有力為里實,無力為里虛。邪郁于里,氣血阻滯陽氣不暢,脈沉有力為里實;臟腑虛弱,陽虛氣陷,脈氣鼓動無力,則脈沉無力。 遲脈 脈搏緩慢,(每分鐘脈搏在60次以下)。主?。汉C。有力為實寒,無力為虛寒。寒則凝滯,氣血運行緩慢,脈遲而有力為實寒證。陽氣虛損,無力運行氣血,脈遲而無力,為虛寒證。 數(shù)脈 脈搏急促,(每分鐘脈搏在90次以上)。主病:熱證。有力為實熱,無力為虛熱。外感熱病初起,臟腑熱盛,邪熱鼓動,血行加速,脈快有力為實熱。陰虛火旺,津血不足,虛熱內生,脈快而無力為

24、虛熱。 虛脈 寸關尺三部脈皆無力。重按空虛。主?。禾撟C:多為氣血兩虛,氣血不足,難以鼓動脈搏,故按之空虛。 實脈 寸關尺三部脈皆有力。主病:實證:邪氣亢盛而正氣充足,正邪相搏,氣血充盈脈道,搏動有力。 滑脈 按之流利,圓滑如按滾珠。多見于青壯年氣血充實。妊娠婦女滑脈是氣血旺盛養(yǎng)胎之現(xiàn)象。均屬生理現(xiàn)象。 洪脈 脈大而有力,如波濤洶涌,來盛去衰。主?。簾崾?。內熱盛脈道擴張,脈形寬大,因熱盛邪灼,氣盛血涌,使脈有大起大落。 細脈 脈按之細小如線,起落明顯。主?。禾撟C,多見于陰虛、血虛證。又主濕病。陰血虧虛不能充盈脈道,或濕邪阻壓脈道,脈細小。 弦脈 端直而長,挺然指下,如按琴弦。主肝膽病、痛證、痰飲

25、。氣機不利,肝失疏泄,脈道拘急而顯弦脈。病則氣亂或痰飲內停,致使氣機輸轉不利,出現(xiàn)弦脈。1 編輯本段正常脈象 正常人脈象,又稱平脈,常脈。常脈為三部有脈,一息四至(每分鐘脈搏早次),不浮不沉,不大不小,節(jié)律均勻,從容和緩,流利有力,尺脈沉取不絕。稱為有胃,神,根。其中有胃,就是有胃氣,脈搏表現(xiàn)和緩,從容,流利,有神;有神,是指脈搏應指有力柔和,節(jié)律整齊;有根。主要表現(xiàn)為尺脈沉取不絕。 此外,脈象與內外環(huán)境的關系十分密切。由于氣候,年齡,性別,體質,勞逸及精神狀態(tài)等因素的影響,脈象也會發(fā)生某些生理變化。例如一年四季,脈象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的變化;年齡越小,脈搏越快;嬰兒脈急數(shù),青壯年脈多有

26、力,老人脈稍弦,婦女脈象較男性脈象弱而略快;胖人脈稍沉,瘦人脈稍浮;勞力之后,飲酒,飽食或情緒激動時,脈多快而有力,饑餓時脈來較弱;腦力勞動者脈多弱于體力勞動者等。這些均應與病脈相鑒別。另外,少數(shù)人橈動脈走向異常,脈可不顯現(xiàn)與寸口,如有的顯于寸口的背側,名曰“反關脈”;有的從尺部斜向手背,名曰“斜飛脈”。這都不屬于病脈。 編輯本段影響因素 人體大致有28種脈象,每一種脈象都是對人體機能的反映,都有所對應的病癥范圍。脈象是一種生物信息傳遞現(xiàn)象,是從外部測量到的關于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一個信號。其不足之處是,不精確,缺乏量化,如號脈可發(fā)現(xiàn)高血壓,但測不出血壓值,若說號出高壓180mmhg是不科學的。任何一個

27、生物體,除了發(fā)送內源性信息,還發(fā)送外源性的信息。決定脈象的內源性因素主要是前面提到的三方面的因素。決定脈象的外源性因素有地理、氣候等。 天冷了,血管收縮變細了,血流會減慢;天熱了,血管舒張變寬了,血流會加快,脈象就出現(xiàn)了相應的變化。哪怕是外界環(huán)境微不足道的變化,在脈象上都可能會出現(xiàn)明顯的變化。如果在生理的調節(jié)范圍內,是正常的脈象;超過生理范圍,就是病態(tài)的脈象。有了干擾,脈象有時就不準確可靠。在這時,經(jīng)驗顯得尤其重要,診脈技藝高超、經(jīng)驗豐富的中醫(yī)大夫可以較準確地發(fā)現(xiàn)病變,而一般的中醫(yī)大夫就可能診斷不清,甚至診斷失誤。 編輯本段其他相關 脈象口訣歌 脈理兮,用心細,三法四中要熟記。人脈難,需勤理,

28、察形辨象非容易,浮沉遲數(shù)力為中,擴充各脈真消息,此理需明未診前,免之新醫(yī),吃脈記,經(jīng)為一貫用心機,指下回聲診妙記。 浮脈:輕尋有、按無有,浮脈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脈中間仔細究,有力惡風見表實,無神無力指虛浮,浮脈里有七瓣(浮緊、浮緩、浮滑、浮數(shù)、浮遲、浮虛、浮洪),其中理性要經(jīng)驗。 洪脈:洪脈滿指波濤似,來時力狀去自然。脈洪陽盛雖夏旺,非是火盛治災凡。 實脈:實畢畢更屬長,舉按充實力最強,新病逢時是火盛,久病逢時或氣痛。 長脈:長脈直過本位前,迢迢自弱類長桿,心腎身強氣本狀,實脈相聯(lián)似劍長。 短脈:短脈象形似龜,藏頭露尾脈中筋,寸尺可憑關不診,澀微動結似相隨,主病逢之為難治,概似真元

29、氣多虧。 芤脈:兩邊實中間空,芤形脈似軟如蔥,寸陽見芤血上溢,芤現(xiàn)遲脈下流紅,芤形浮細須輕診,睡眠浮脈像得診,氣血傷耗精神損,自汗陽虛骨蒸深。 散脈:散脈形浮無沉候,如尋至數(shù)拘不定,滿指散亂似揚先,按之分散難歸整,產(chǎn)是生早胎為墮,久病脈散必喪命。 沉脈:沉脈壯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無力真元弱,有力為痛滯氣侵,中寒其脈均沉類,沉緊、沉滑、沉弦、沉細、沉數(shù)、沉遲、沉微,數(shù)頭機關勿誤人。 微脈:細微小至如弦,沉而極細最不斷,春夏少年均不宜,春冬老弱確為善。 伏脈:沉之深,伏脈游,下指推筋靠骨求,真氣不行癥痞結,脈喪瀉之不出頭。 弱脈:沉細軟綿似弱脈,輕尋無板重采知,元氣耗損精血虛,少年可慮白頭矣。 虛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