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結構碳纖維加固技術及其適用性_第1頁
混凝土結構碳纖維加固技術及其適用性_第2頁
混凝土結構碳纖維加固技術及其適用性_第3頁
混凝土結構碳纖維加固技術及其適用性_第4頁
混凝土結構碳纖維加固技術及其適用性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混凝土結構碳纖維加固技術及其適用性利用高強非金屬纖維類材料,如碳纖維、玻璃纖維等對結構進行加固的方法,具有耐久 性好,施工簡便,不加大截面,不增加荷載,外形美觀等優(yōu)點,已成功用于多種結構的抗震、 抗彎和抗剪加固。但是,碳纖維加固方法也有其適用范圍,本文通過幾個工程實例,分析用 碳纖維加固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特點及其適用性。1、碳纖維用于抗震加固試驗研究表明,用碳纖維材料包裹鋼筋混凝土柱,使纖維方向與柱軸線相垂直,可以有 效提高柱的延性和承載力,增加其抗震耗能能力 10另外,剪力墻作為主要抗側力構件,其 破壞形態(tài)不外乎受彎延性破壞(中高剪力墻)或受剪脆性破壞(低剪力墻)。將碳纖維用于加固剪力墻,只要

2、方法適當,也可顯著提高其延性和承載力。因此,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抗震加 固是碳纖維材料應用的一個有效領域。但應指出,用碳纖維對柱或剪力墻進行加固時,由于 碳纖維本身屬預柔性材料,通過結構膠與被加固結構粘結,這就要求被加固結構混凝土須滿 足一定的強度要求,才有可能發(fā)揮碳纖維的加固效果。以下以實際工程為例說明碳纖維加固 鋼筋混凝土柱并改善抗震性能的方法。1.1 工程概況和加固方案某多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施工驗收時發(fā)現(xiàn)有 9根框架柱混凝土強度不能滿足設計要 求,致使軸壓比過大,無法滿足軸壓比限值所需的延性要求,對此確定采用碳纖維布對柱進 行包裹的加固方案。其理由一方面是碳纖維的包裹對柱混凝土產生環(huán)箍作

3、用,可在一定程度 上提高混凝土的軸心抗壓強度;另一方面,碳纖維對柱的橫向約束作用還可顯著提高柱在水 平荷載下的延性,滿足軸壓比的延性要求。加固材料采用美國赫氏單向碳纖維布環(huán)氧復合材料。通過對承載力和延性的計算,對強 度較低的3根柱采用沿整個柱高范圍包裹 3層碳纖維布的方案,對其他6根柱采用沿整個柱 高度范圍內包裹2層碳纖維布的方案。加固方案如圖1所示。1.2 加固承載力和延性分析經碳纖維加固后,可以顯著提高框架柱的抗剪承載力和延性。原結構為800 nlm X 800 mm框架柱,層高3.6m。根據(jù)有關研究結果,碳纖維加固后抗剪承載力的提高可按下式計算2:VCFS= Y p CFf CFSbho

4、對本工程的全包裹加固方案,該公式可改寫為:VcfS=2 Y tf CFSho式中,t為包裹的碳纖維厚度,fcFS為碳纖維的極限抗拉強度,ho為混凝土截面有效高度,V為碳纖維布受剪系數(shù),按下式計算:1.6(0.4 二 0.6n_0.15_)'','sv ' CFS 1.2式中n為軸壓比,入為剪跨比,入sv+入CFS為總配箍特征值。設計混凝土強度為 C40,按此計算,單根柱的抗剪承載力應為1312KN對強度較低的 3根柱,最低混凝土強度為28.3Mpa,未加固時的抗剪承載力為1031KNI包裹3層碳纖維,可算出承載力提高值為319KN,則加固后總承載力為 1350K

5、N,高于設計承載力。對另 6根柱,最低混凝土強度為35Mpa,未加固時的抗剪承載力為1209Kz包裹2層碳纖維,可算出承載力的提高值為246KN,加固后總承載力為1455KN,也高于設計承載力。根據(jù)有關試驗結果,當軸壓比確定時,碳纖維加固柱延性系數(shù)科隨強剪弱彎系數(shù) Vs/Vm基本呈線性增長。當軸壓比為 0.48時,有如下擬合公式 網:科=-1.278+5.233V s/Vm由上式可見,碳纖維抗剪加固量越大,Vs/VM就越大,延性系數(shù)就越大。另外,根據(jù)文獻4,當延性系數(shù)保持不變時,配箍特征系數(shù)與軸壓比有如下關系:Asv f yvfcbs=0.03 0.12上式表明,當軸壓比增大時,為保持延性系數(shù)

6、不變,應適當增加配箍率。按保守估算,對本工程假設由于混凝土強度降低導致柱軸壓比增大值為0.3 ,則對應所需的配箍特征系數(shù)增量為0.066 ,而本加固方案新增碳纖維配箍特征系數(shù)為0.097 ,完全能滿足要求。由上述分析可見,當用碳纖維加固鋼筋混凝土柱以提高抗震能力時,應根據(jù)承載力和延性指標確定 碳纖維布的用量。2、碳纖維用于樓板抗彎加固碳纖維材料由于具有很高的抗拉強度,可以用于混凝土構件的抗彎加固。碳纖維用于抗彎加固時, 纖維粘貼方向應平行于構件的主受力方向,另外,計算加固結構的抗彎承載力時,也應考慮對碳纖維極限 強度的折減。下面以工程實例說明碳纖維抗彎加固方法。2.1 工程概況某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

7、框架-剪力墻結構,原樓板厚 120 mm,現(xiàn)擬在其上增加一大型魚缸。重 3.6t ,魚缸S2 黏乎轉黜底座尺寸4.6mX1.2m (圖2)。由于新增荷載較大,須對原結構進行加固。2.2 內力分析如圖2所示,魚缸合力作用點離剪力墻軸線1.4m。內力計算采用有限元法,將樓板按1m 寬板帶劃分為若干單元。原結構荷載中,包載考慮板的自重,裝修層按水磨石地面考慮,活 載標準值取2.5KN/W。剪力墻部位對板帶的約束按固定支座考慮,柱對梁的約束亦按固定支 座考慮,梁板節(jié)點按剛接計算。主要內力計算結果說明如下。在魚缸作用下,板的彈性撓度為 0.9 cm左右,滿足正常使用要求,但前提是板的抗彎 能力能夠抵抗新

8、增的荷載。放置魚缸部位的樓板在剪力墻部位新增的負彎矩為4.6KN m,在板跨中部位新增的正彎矩為1.8KN-m,而原結構所能抵抗的彎矩基本與原荷載持平。板的抗剪能力也足以承擔新 增荷載。梁L10在與梁ZL3相交的部位,其負彎矩也超出抗彎能力 5.2KN m,梁L10的跨中正 彎矩超出4.5KN - m根據(jù)上述計算結果,原結構在魚缸作用下抗彎能力不足,可采用碳纖維結合粘鋼加固。2.3 加固方案首先,樓板負彎矩區(qū)在剪力墻部位需要加固,由于碳纖維不易錨固,故采用粘鋼板加固 法,本文不予詳述。對于樓板正彎矩區(qū),可采用粘貼碳纖維布的方法加固。研究表明,一方 面,當加固碳纖維布用量較大時,在樓板承載力極限

9、狀態(tài)所能達到的強度較低,無法充分發(fā)揮其強度;另一方面,若減少碳纖維材料用量,其在承載力極限狀態(tài)可達到較高的應力,但 由于碳纖維彈性模量與鋼材接近,在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下板就可能由于撓度過大而破壞。另 外,碳纖維材料易發(fā)生脆性破壞,強度也應按保守取值。加固板的抗彎承載力按平衡條件計 算,根據(jù)文獻5,碳纖維材料的極限拉應力取為極限強度的一半。200根據(jù)計算結果,擬沿短跨方向粘貼雙層200 nlm寬纖維布,每兩塊纖維布問凈距也為mm,加固方案見圖3。3、碳纖維加固方法的適用性如上所述,碳纖維可成功地用于混凝土結構的抗震、抗剪和抗彎加固。但應該指出,由 于碳纖維加固結構固有的一些受力特點,許多混凝土結構

10、問題不適于用碳纖維進行加固,因 此有必要對其適用性作出分析。3.1 剛度問題當混凝土樓、屋蓋結構由于剛度不足,導致變形過大、開裂嚴重而影響使用時,不適合 用粘貼碳纖維布的方法加固。研究表明,對于梁、板等橫向受力構件,當用碳纖維進行加固 時,在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碳纖維對結構剛度的提高作用小于 10%或基本沒有提高。3.2 碳纖維抗彎加固的適用范圍當混凝土結構由于抗彎承載力不夠,采用碳纖維布進行加固時,加固結構的破壞形態(tài)一 方面取決于原結構的配筋情況,另一方面取決于碳纖維的用量。現(xiàn)假設原結構為適筋構件, 則加固結構的破壞形態(tài)可分為如下三種情況。碳纖維用量較少。破壞時受壓區(qū)邊緣混凝土壓碎,受拉鋼筋屈

11、服,碳纖維可以達到較 高的拉應變。碳纖維用量適中。破壞時受壓區(qū)邊緣混凝土壓碎,受拉鋼筋屈服,碳纖維可達到某一 中等拉應變。碳纖維用量較多。破壞時受壓區(qū)邊緣混凝土壓碎,受拉鋼筋屈服,碳纖維應變很低。上述三種情況,第三種情況由于碳纖維用量大且強度利用率低,不宜采用。第一種加固 方法適用于截面高度較大的梁,第二種加固方法適用于截面高度較小的板或扁梁。這主要是 由于對板或扁梁而言,在碳纖維未達到很高的拉應變時,結構就可能由于變形過大而破壞。 具體界限取決于碳纖維極限拉應變和加載方式。3.3 抗扭問題關于用碳纖維材料進行混凝土結構的抗扭加固,目前國內外進行的研究很少。從混凝土 結構的受扭破壞機理上看,不

12、論使碳纖維的纖維方向垂直于軸線,還是平行于軸線,均可以 約束扭轉斜裂縫的發(fā)展,起到一定的加固效果。但是,由于用碳纖維進行加固時,一方面構件裂縫已經形成,裂縫分布已經確定;另一 方面由于碳纖維的極限應變可高達 10000 H £以上,而普通鋼筋應變不到2000小£即已屈服, 若應變加到4000小£以上時混凝土裂縫寬度已開展很大,必然開始向其他表面發(fā)展,結構即 已接近破壞,而此時碳纖維所能達到的應力可能還很低,因此碳纖維加固受扭構件的效果有 必要通過進一步研究確定。4、結論碳纖維加固法可用于對混凝土結構抗彎、抗剪和抗震加固,但各有適用范圍。計算承 載力時,應根據(jù)試驗結果考慮碳纖維強度的折減。碳纖維加固法不適于混凝土結構由于剛度不足,變形過大,在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的加 周。當用于抗扭加固時,雖能起一定的作用,但并不經濟,需通過進一步試驗研究確定。參考文獻1張柯,丘清瑞等.碳纖維布加固混凝土柱改善延性試驗研究 .中國首屆纖維增強塑料(FRPP混凝土結構學術交流會論文 集.2000.62葉列平,趙樹紅等.碳纖維布加固混凝土柱的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 .中國首屆纖維增強塑料 (FRP)混凝土結構學術交流 會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