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豐產栽培技術_第1頁
毛竹豐產栽培技術_第2頁
毛竹豐產栽培技術_第3頁
毛竹豐產栽培技術_第4頁
毛竹豐產栽培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毛竹豐產栽培技術     竹子是一種特殊的森林資源,又是特殊的植物類群落,它具有利用時間長、生態(tài)、社會效益好等優(yōu)點,深受山區(qū)廣大竹農的青睞,毛竹造林也是山區(qū)竹農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一條有效途徑。    毛竹喜溫暖濕潤氣候,適宜生長在年平均溫度15-20,年降雨800-1800mm,海拔800m以下的地區(qū),扎根條件要求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較低,酸性或沙壤土。    近年來,毛竹系列加工業(yè)蓬勃發(fā)展,竹材供不應求,市場十分緊俏,銷路暢通,經濟效益可觀。    一、

2、毛竹母移栽造林方法    母竹造林通常每畝地栽植25-35株為宜,株行距為5×6米或4×5米,栽植穴規(guī)格1.0×0.6×0.4米為好。1、母竹年齡應選擇2-3年生,胸徑4-6厘米,分枝低,第一篷分枝有二叉的、無病早害、長勢旺盛的竹子。2、竹母挖取以母竹竹稈基部為中心,一般母竹竹稈第一分枝方為橫軸的去鞭,反方向為來鞭,留鞭要“來三去四”,即來鞭留大于30厘米,去鞭大于40厘米,截斷鞭要光滑、無撕裂,不損傷竹鞭和邊芽,不損傷螺絲釘(竹稈與竹鞭連接部分),保持根盤原狀,竹蔸多帶宿土為宜。如果就近栽植不需包扎,遠處移栽需用塑料、稻草

3、繩等將根盤包扎好待運。3、通常母竹留枝4-6盤,削去多余竹梢。有條件下也可多留枝1-2盤。4、母竹栽植,首先將整好種植穴先回填細表土,鋪平壓實,再將母竹根盤輕輕放入穴內,注意3點:一是根盤舒展,不彎曲;二是根盤入土不可太深,一般盤低于地面10-15厘米;三是根盤表面與種植穴地面平行,填土壓實,填土成饅頭狀,蓋草保濕。5、母竹移植一般情況下都需支架撐護,以防大風、野獸侵害動搖根盤,降低成活率。6、母竹造林成活后,必須采取撫育、施肥、養(yǎng)竹、護筍等管理措施。一是植株除草宜淺不宜深。二是植株施肥,要選準位置,應離竹子定植地盤邊緣15cm?;驶驈秃戏拭恐?.05-0.25公斤。三是慎用化學除草劑。四是

4、精心留養(yǎng),種竹成活后主要是養(yǎng)竹護筍。一般1-3年內新竹每叢3-6株全留,3-6年內新竹每叢6-15株重在蓄;6-8年內新竹每叢15-25株重在養(yǎng)。最終,“去小留大、去劣留優(yōu)”, 每畝達到胸徑8cm以上立竹180株左右。    二、毛竹造林方式毛竹造林一般有四種方式,即母竹移栽造林、毛竹埋鞭造林、截稈移蔸造林和毛竹實生苗造林四種。1、毛竹母造林是我縣由來已久傳統(tǒng)的造林方式,普遍被人們所認識,它的優(yōu)點是:造林密度要求低(每畝30株),成活率高,栽植成活后管理粗放,一般8-10年即可自然成園。缺點是:造林成本高,適合造林的母竹數(shù)量有限,竹母采挖難,母竹來源、運輸困難等。

5、目前造林一株母竹就要花費50-60元左右,畝造林成本都在1500-1800元左右,且廢工廢時,因此大面積造林尤其困難,只適合小面積和零星造林。2、毛竹埋鞭造林和截稈移蔸造林經南方試驗效果不好,這里不加介紹。3、毛竹實生苗造林。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廣西、廣東等南方省就開始用毛竹實生苗造林試驗并獲得成功,然后大面積推廣。九十年代浙江、福建、江西、貴州、四川、云南及我省皖南、霍山等地也開始用毛竹實生苗造林試驗并獲得成功。毛竹實生苗優(yōu)點是:造林成本低,實生苗根系發(fā)達,生命力強,發(fā)筍旺盛,易起挖,易運輸,適合不同區(qū)域栽植。只要栽植得當,成活率很高,成活后經2-3年精心管理施肥,6-8年同樣能成園成材,且

6、省工省時,一般造林畝均僅需種苗費200元左右,很適合大面積毛竹造林。    三、毛竹實生苗造林方法1、毛竹實生苗造林通常每畝栽植40-60株,株行距為4×4米或3×4米。栽植穴為60×50×30cm,造林時間以頭年冬和翌年早春栽植最好(即11月至2月)。2、毛竹實生苗一般栽植三年生以上實生苗,每叢單株或1-2株為宜,三年生苗需剪去單株枝盤的1/3-2/5為好。3、栽植時將漿好的苗輕輕放入已整好填入細土的穴中,一般靠內沿或外沿栽,扶正,然后取表土填入根蔸部周圍,用鋤頭柄分層塞緊,使鞭根和土壤密接,再覆松土,切勿在鞭根上用力敲打

7、和踩踏,以免損傷鞭和芽。有條件的話可澆水定根,蓋草保溫。4、毛竹實生苗造林后幼竹管理:實生苗成活后必須松土、除草、施肥、培蔸一年2-3次,連續(xù)2-3年,每年5月、6-7月、8月下旬至9月中旬各一次。施肥:每畝挖穴根施復合肥或尿素10公斤左右2次,第一次4-5月,第二次8月中旬,每株1-2兩左右。5、間苗撫育:栽植后由于實生苗發(fā)筍力強,第一年發(fā)筍少,一般不扳筍間苗,第二年發(fā)筍多,要適當扳去部分稠筍、弱小筍,11月份砍除原栽植老竹苗,防止有“返祖”現(xiàn)象產生。第三年同樣需扳除稠筍、弱小筍,經過2-3年不斷的間苗促大,是幼竹培育管理的關鍵,也可結合每年冬春挖種竹進行間苗,取小留大,3-5年后每畝達到保

8、留蓄竹400-600株即可。    四、怎樣提高毛竹實生苗造林成活率    毛竹實生苗造林有不少人擔心造林成活率低,成園慢或成不了園??梢钥隙ǖ卣f,毛竹實生苗造林成功勿庸置疑。毛竹實生苗造林成活率的關鍵有四條:    一是造林前必須事先要整好地,栽植要早,土壤墑情好(雨后最好);    二是苗木要適當帶點有肥沃泥漿漿根最好,一般盡量不栽隔夜苗;    三是栽植方法要講究,借助外地成功經驗,栽植時一般可將苗種放在穴內坑邊沿上栽,因新回填土、土壤時間

9、太短,土層不結實,土壤中的毛細管未形成,不能及時供水供肥給移栽苗。這時苗子可借助土壤中未被破壞的毛細管,及時供水供肥,從而提高苗木的成活率。當然,栽植苗蔸周圍的土要踩緊,讓土壤與根系緊密結合,保持根系暫時不缺水缺肥而且有活力,能正常的上下輸送養(yǎng)分而活下來;    四是要及時除草與施肥、也是決定實生苗栽植成活率的關鍵。毛竹苗栽植成活后,根系就要吸收水肥,滿足枝葉生長,枝葉旺盛,光合作用的產物多,根系就發(fā)達,吸收水肥能力強。這樣,高溫干旱來臨之前,就有一個枝葉、根系都旺盛生長的基礎了,方能順利度過高溫干旱的難關。反之,根系又瘦又少,吸收水肥少,勉強成活。這種弱苗在高溫

10、干旱過程中就會被干死。再說雜草在新造林地生長,與竹苗爭肥爭光,極大地影響竹苗根系與枝葉的生長,就會使壯苗變弱苗,弱苗變死苗,所以不除雜草也會嚴重影響毛竹實生苗造林的成活。(1)選地和整地。山區(qū)、丘陵、平地都可以造林。要選土壤深厚、肥沃、濕潤、排水和通氣良好,呈酸性壤土為造林地。全面整地,然后挖穴,穴長1米,寬60厘米,深40厘米。穴底施放基肥。(2)移竹造林。選擇生長健壯,節(jié)密,葉深綠,分枝低,無病蟲害,胸徑24厘米,23年生的母竹。竹鞭應選綠黃色,扁平粗壯,根多,芽肥根健。挖掘母竹。一般竹竿基部彎曲的內側是竹鞭所在,分枝方向與竹鞭走向大致平行。根據竹鞭的位置和走向,離母竹30厘米左右找鞭,按

11、來鞭2030厘米,去鞭4050厘米的長度截斷。母竹挖起后,留枝35盤,削去竹梢。在挖好穴的林地上栽植母竹,栽竹要做到:深挖穴、淺栽竹、下緊圍(土)、上松蓋(土)。每畝栽植2035株。栽后設立支柱。(3)移兜造林。栽植方法和選擇母竹都與移造造林相同,只是截去竹竿,用兜栽植。(4)實生分蘗苗(小母竹)造林。從圃地將分蘗苗整叢挖起,帶土,留根34盤,剪去梢部,適當疏葉。在已整好的造林地上,按每畝4060叢的造林密度開穴,穴長、寬、深各30厘米。將竹苗分為34株一叢栽植,壅土踏實,澆足定根水,栽植深度比苗根際約低3厘米,并壅土成饅頭形,以防積水。(5)冬季采伐。一般用材竹林要留三度竹(6年生),砍四度

12、竹。大小年分明的竹林,每兩年采伐一次,換葉當年冬季不能伐竹。年年出筍換葉的花年竹林,每年冬季伐竹,砍去竹葉發(fā)黃的小年竹,保留竹葉茂密的大年竹??撤ズ竺慨€應150200株。(6)鉤梢整枝防止雪害。3月 播種育苗。毛竹苗怕澇、怕旱、怕凍,容易發(fā)生病蟲害。要選擇深厚、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壤土作圃地和細致整地做床。播前,用0.3%的高錳酸鉀浸種消毒24小時后即可播種。條播、撒播、穴播均可。穴播的株行距為30厘米左右,每穴均勻點播810粒,用細焦泥灰覆土,以不見種子為度,再蓋草淋水。條播時,條距30厘米左右。畝用種2千克左右。播后要注意鼠、雀、蟲和蚯蚓為害。4月至5月(1)竹圃管理。竹苗出土后要分批適

13、量揭草。在向陽地方的春播苗,揭草后要搭棚遮蔭。透光度為50%60%。要經常除草松土,適當培土壅根。利用陰雨天,把過密的竹苗帶土間苗,移植在缺苗穴中,每穴12株。(2)護筍養(yǎng)竹。冬筍是春筍的前身,都能成竹,要做到冬筍不挖,保護春筍。6月至7月(1)竹圃管理。除草松土,培土壅根,分次施肥。高溫干旱期,要適量澆水灌溉。(2)幼林扶育。除草松土,竹農間作扶育、施肥蓋土,灌溉排澇和間伐扶育。(3)成林扶育。主要是松土施肥和護筍養(yǎng)竹。這期間是竹鞭生長旺期,不能挖鞭筍,以免影響竹鞭蔓延和成竹量。8月至9月(1)采種。毛竹種實89月成熟脫落,要及時連枝采下,經過干燥、脫粒、揚凈,即可裝運或貯藏,宜用干藏。也可

14、隨采隨播。每千克帶殼種子為3.66.6千粒。(2)秋季播種苗。霜凍前即全部成苗,入冬后搭暖棚防寒。(3)苗圃管理。松土除草、澆水施肥。進入9月停止施肥,并除去蔭棚。(4)幼林扶育。除草松土,澆孕筍水,促進筍芽膨大生長。防治病蟲害。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或70%可濕性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1:1:100的波爾多液,每隔1015天,連噴二三次防治枯梢病,發(fā)現(xiàn)新竹枝葉枯黃,及時鉤去病梢,加以燒毀。用敵百蟲或馬拉松1000倍液噴殺竹螟、竹蝗等害蟲。10月至11月(1)統(tǒng)計產苗量。到了秋末冬初,每穴有分蘗苗數(shù)株至十數(shù)株,一般高度3040厘米,形成小竹叢,根據穴數(shù)及每叢苗數(shù),進行調查統(tǒng)計。(2)開始鉤

15、梢修枝。鉤梢強度應不超過竹冠總長的1/3。每株留枝不少于1520盤。毛竹又稱楠竹。毛竹生長快、成材早、產量高、用途廣。造林五到十年后,就可年年砍伐利用。一株毛竹從出筍到成竹只需兩個月左右的時間,當年即可砍作造紙原料。1簡介編輯毛竹若作竹材原料,也只需三至六年的加固生長就可砍伐利用。毛竹鞭根發(fā)達,縱橫交錯,栽植在江堤、湖岸有固土防治作用。竹林四季常青,挺撥秀麗,是綠化祖國的優(yōu)良樹種。2范圍編輯本規(guī)程規(guī)定了毛竹速生豐產林建設的竹苗培育、立地選擇、造林、撫育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技術要求和規(guī)范。本規(guī)程適應于在江西省、湖北省建設速生豐產林建設時使用,其他地區(qū)也可參照執(zhí)行。3竹苗培育編輯2.1 采種采種宜選

16、擇10年生以上、立地條件較好且屬正常開花結實的竹林進行采種。毛竹種子在9-10月成熟采收,常用殺蟲粉拌種保存,以防蟲蛀食。2.2 苗圃地選擇苗圃地可選擇在土嶺的山坡地,或丘陵地育苗,以生荒地、疏松地和肥沃的沙土壤為最好。2.3 整地做床苗圃地要精耕細作,揀凈草根石塊后,便可起畦,畦面寬1米,高度15-20厘米,長度可按實際地形確定。每畝施足復合肥100公斤作基肥。2.4 播種季節(jié)秋播最好,也可春播,春播時間應在3月底以前完成。2.5 催芽播種前先用清水沖洗去拌種藥粉,用濕細沙拌種進行催芽處理,每天要翻動灑水一次。待種子開始露白時篩去沙子即可播種。2.6 播種播種方法應采用點播,株行距一般為25

17、cm x 25cm,每穴均勻點8-10粒種子后細土覆蓋,以不見種子為度。2.7 圃地管理采取培育2-3年生竹苗為目的進行鋪地管理。蓋一層薄茅草淋一次透水,并注意預防鼠害。竹苗出土后要及時揭去蓋草并可開始除草,天旱時要淋水,施肥宜用較稀的人糞水,每月施肥一至二次。為了使竹苗分布均勻,提高竹苗產苗量,可利用陰雨天氣把過密的竹苗帶上移植在缺苗的地穴中,每穴1-2株(叢)。竹苗出士后50天便開始分蘗、一般在67月后,高度在3040厘米之間形成小竹叢。用一年生的竹苗分成單株,再移植到苗圃中,按株行距25cm x 25cm ,經過一年的培育施肥、生長又可分蘗成叢,和上述點播種子長成一年生幼苗大致一樣,以后

18、照樣一年分植一次,可成為長期性的苗圃。2.8 竹苗標準一級苗胸徑4.0-5.0cm,健壯鞭芽數(shù)6個以上,留枝數(shù)7-9盤,枝下高小于2.0m;二級苗胸徑3.0-4.0cm,健壯鞭芽數(shù)5-6個,留枝數(shù)5-7盤,枝下高小于2.5m.。竹苗要求生長健壯、分枝較低、枝葉繁茂、竹節(jié)正常、無病蟲害。4移竹造林編輯3.1 立地條件毛竹是多年生常綠樹種。根集中稠密竹稈生長快,生長量大。因此,要求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年平均溫度15-20,年降水量為1200-1800毫米。對土壤的要求也高于一般樹種,既需要充裕的水濕條件,又不耐積水淹浸。板巖、頁巖、花崗巖、砂巖等母巖發(fā)育的中、厚層肥沃酸性的紅壤、黃紅壤、黃壤上分布

19、多,生長良好。在土質粘重而干燥的網紋紅壤及林地積水、地下水位過高的地方則生長不良。在造林地選擇上應選擇背風向南的山谷、山麓、山腰地帶;土壤深度在50厘米以上;肥沃、濕潤、排水和透氣性良好的酸性砂質土或砂質壤土的地方。3.2 造林整地通過整地可以創(chuàng)造適合毛竹成活和新竹成長的環(huán)境條件。整地工作應在造林前的秋、冬季進行,包括清理林地、開墾和挖掘栽植穴等三個工序。3.2.1 林地清理全墾整地是將造林地內的雜草、灌木全部砍除、清理后,全面深翻25-30厘米,將表土翻入底層,且除去土中的大石塊和粗樹兜、樹根等,再定表土翻入底層,且除去土中的大石塊和粗樹兜,樹根等,再定點挖栽植穴。3.2.2 挖穴3.2.2

20、.1打穴方法坡度不大的造林地采用全墾整地,坡度較大(15-20度)的造林地采用水平帶整地,在坡度25度以上陡坡的造林地則采用塊狀整地。在坡地上挖穴時,應注意穴的長邊與等高線平行。帶狀整地即整地帶與等高線平行,帶寬帶距視坡度緩陡及栽植密度而定,一般為3米左右。整地帶上先劈除雜草灌木,后沿帶開墾,翻土深度40厘米左右,再在已翻土的帶上按造林密度和株行距挖穴。塊狀整地是根據造林密度和株行距確定栽植點,清除各栽植點周圍2米左右的雜草灌木,按栽植點挖穴。無論那整地方式,都須在挖栽植穴前確定好造林密度和株行距離。3.2.2.2 打穴規(guī)格毛竹移竹造林每畝密度20-35株;株行距可用5×6米或4&#

21、215;5米;栽植穴的規(guī)格穴是長1.5米,寬0.8米,深0.5米左右。3.2.3 施基肥在林地栽植穴之間挖1m長施肥溝,每溝施復合肥500克,復土密封。3.3造林季節(jié)毛竹造林的良好季節(jié)是冬季和早春。3.4造林方法造林方法有移竹造林、移鞭造林、截稈移兜造林、實生苗造林和鞭節(jié)育苗造林等。其中,移竹造林法在生產中應用最廣,我公司營造毛竹速生豐產林選擇的造林方法為移竹造林。移竹造林首先應選好母竹。母竹以竹齡2-3年生、胸徑3-6厘米、生長健壯、分枝較低、枝葉繁茂、竹節(jié)正常、無病蟲害的林中竹為宜。挖母竹前應作好標記,使之在竹林中分布均衡。挖掘時,由先應判斷好竹鞭的走向,再細心扒開土找到生鞭。向母竹引伸過

22、來的鞭稱來鞭,留30-40厘米截斷;延伸出去的鞭稱去鞭,留70-80厘米截斷,然后沿鞭兩側逐漸挖掘。挖取時要多帶宿土,做到不傷鞭根,不傷筍芽,不傷“螺絲釘”,不傷母竹。挖出后,留5-7盤枝,砍去竹尾。母竹運輸?shù)穆吠竞蜁r間越短越好。遠距離運輸必須用稻草或蒲包包扎,保護好鞭芽和“螺絲釘”,并隨時澆水保濕。栽植時先在穴底墊上表土10-15厘米,然后解去母竹捆扎物,輕輕將母竹放入穴中,使鞭根舒展,下部與土密接,再填土、踏實。填土深度要比母竹原入土深度高3-5厘米,填土成饅狀形,以防積水爛鞭。填土踏實時,要防止損傷鞭根和筍芽。栽后澆足“定兜水”。5撫育管理編輯4.1護筍養(yǎng)竹護筍養(yǎng)竹是提高竹林密度、增加竹

23、林產量的關鍵措施。4.1.1 嚴禁挖鞭筍竹鞭的幼嫩梢頭稱為鞭筍。夏秋季節(jié),毛竹竹鞭生長旺盛,如挖鞭筍,不僅直接妨礙新鞭蔓延,而且使來年筆筍少,成竹質量差。4.1.2 謹慎挖冬筍冬筍是春筍的前身,是毛竹生長發(fā)育的一個階段。用材竹林培育中,若濫挖冬筍,就會直接影響來年的春筍和新竹的產量。便因受氣候、營養(yǎng)等因素限制,會有一部分冬筍不能出土而死亡,故在“冬至”前挖掘淺鞭冬筍,既可促進春筍生長發(fā)育,又可增加竹林收益。用材竹林挖掘冬筍中,必須要在護筍的前提下,科學謹慎的挖取。挖掘冬筍的方法是在大年毛竹林內選枝葉濃密、葉色深綠的竹株,沿去鞭的方向找到泥塊隆起、龜裂或腳感松軟的部位,小心開穴挖取。掘取后必須覆

24、土填平。可在覆土前放入少量腐熟的餅肥,但需防止肥料與竹鞭直接接觸。4.1.3 精心管春筍“清明”至“立夏”(四、五月份),是毛竹春筍出土的初期和盛期,要加強管護。嚴禁挖掘健壯春筍,特別對換葉的小年竹林內的春筍更應加強留養(yǎng)及管護,以免竹林出現(xiàn)明顯的大小年,影響竹林總產量,使竹林年年保持穩(wěn)產。對那些病蟲筍、路中筍,小筍和歪筍等應適時疏除。盛期筍成竹率高,質量好,應少疏多留;后期筍則應多疏少留;初春零星露頭筍應一律挖除。竹筍出土的末期,竹林中常出現(xiàn)不能成竹的筍稱為“退筍”?!巴斯S”亦應及時挖掘,既可增加收益,又可防止竹林林養(yǎng)分消耗。識別退筍的特征是:筍生長緩慢,筍梢松散、無光澤,籜干縮,籜毛枯萎,早

25、晨籜葉與無“露水”。此外,還要在春筍期的竹林內嚴禁放牧,防治筍期中的病蟲害。4.2 修山修山就是砍除竹林內的雜草灌木散布于林地,使其腐爛為有機肥料。修山每年進行1-2次,時間是7-9月,只進行一次的時間最好在7月初。4.3 墾復懇復就是深挖,在每年的秋冬委進行。20度坡以下的平緩竹林地進行全面墾復,墾復深度20-25厘米;20-30度坡的竹林地可采用隔年隔帶的等高帶墾復,帶寬及間距皆為3米左右;35度以上的陡坡竹林地,可每年淺鋤一次,隔年深挖一次。結合墾復深挖要清除竹林地內的大石頭,挖掘竹林地內的樹兜、竹兜及老竹鞭。同時,墾復深挖要注意不傷竹鞭及筍芽。4.4竹林施肥施用化肥應以氮、磷肥為主的復

26、合肥,每畝可施復合肥15公斤。如果進行伐樁施肥,則先打通竹兜內竹節(jié),每伐樁兜內施入尿素或碳酸氫銨0.25-0.5公斤,再復土密封。另外,竹林施用有機肥對竹林生長尤為重要,施肥量每年每畝可施有機肥50-100公斤或餅肥150-200公斤或塘泥100-200擔。有機肥在秋冬結合墾復挖溝或挖穴埋入土內。4.5適時鉤梢在風大、冰凍雪壓嚴重的地方,可采取適當鉤梢的辦法防止風倒稈破。鉤梢一般不能超過竹冠總長度的1/3,留枝不得少于15盤。鉤梢在冰凍年的10-12月進行。對冰凍雪壓不嚴重或每畝立竹密度不足的竹林,則不必進行鉤梢。4.6合理采伐合理采伐包括正確確定采伐年齡、采伐季節(jié)、采伐方法、采伐強度及采伐后

27、的立竹密度。4.6.1采伐年齡毛竹林為異齡林,只能采用齡級擇伐方式。擇伐年齡應以1-5年生蓄養(yǎng)、6-7年生填空抽砍、8-9年生除個別填空外,全部砍伐利用的原則進行。為了正確掌握每株立竹的年齡,可在每年新竹成竹后,用油墨在竹稈上標明年份。4.6.2采伐季節(jié)采伐季節(jié)應在冬季低溫干燥、竹子生理活動減弱、竹材力學性能好、不易蟲蛀的季節(jié)進行。4.6.3采伐方法采伐方法應在伐前根據竹齡、竹株分布,竹子生長狀況及病蟲害為害等情況,按砍老留幼、砍密留疏、砍小留大、砍弱留強的原則先標明應伐竹株,然后再采用齊地伐倒的方法進行。大小年明顯的毛竹株,最好每兩年伐一次,即在大年的冬季進行;花年竹林可在每年冬季除按上述原

28、則選擇應伐竹株外,還應選擇竹吸發(fā)黃,來年即將換葉的小年竹株砍伐,切忌砍竹葉濃綠的孕筍竹株。4.6.4采伐強度及采伐后的立竹密度毛竹用材林的竹林密度以保持每畝200-250株為好。其年齡組成最好是1年生、2-3年生、4-5年生竹各占25%左右,其余6-9年生筆占25%左右。4.7低產林改造為了擴大毛竹林面積,挖掘現(xiàn)有竹林的生產潛力,提高竹林的經濟效益,除新造竹林外,可在現(xiàn)有竹林中選擇一部分低產竹林改造成豐產林。改造對象應是坡度平緩,土層厚度50厘米以上,土壤肥沃濕潤,排水良好,每畝現(xiàn)有立竹100-140株的毛竹林。改造技術參照上述培育技術實施。先期其關鍵措施是護筍養(yǎng)竹、嚴控采伐量,可適當保留8-

29、9年生竹,促使立竹盡快恢復到每畝200-250株的竹林密度。4.8防止竹林開花結實毛竹林內的竹株開花結實后,竹株光禿無葉,竹稈枯黃死亡,所連的竹鞭發(fā)黑腐爛、失去萌發(fā)力。故毛竹林應晝控制和抑制竹株開花結實。對尚未開花的竹林,應在水肥、撫育、防病蟲等措施上加強管理,以推遲竹的竹林,應在水肥、撫育、防病蟲等措施上加強管理,以推遲竹林衰老成,抑制開花結實。當竹林出現(xiàn)個別開花筆株時,應及時砍掉開花竹株,挖出老鞭竹兜,進行全面松土,增施人糞尿,或硫酸銨,或尿素,仍可推遲或抑制竹林開花。當竹林出現(xiàn)成片開花竹株時,應全部砍去開花經竹株,每2-3年進行輪換帶狀或塊狀松土,挖掉老鞭竹兜,增施氮肥,敷蓋青草,覆培客

30、土,保留護養(yǎng)新發(fā)不開花的小竹子。這樣,經過2-3輪,即5-6年可使全林復壯更新。6主要病蟲害防治編輯5.1 毛竹枯梢病5.1.1毛竹枯梢病是我國毛竹產區(qū)的一種危險性病害,被列入國內檢疫對象。該病危害為當年新竹的嫩枝和側枝。7月上旬在主梢或枝條的某一節(jié)叉處首先出現(xiàn)棕紅色小斑點,并擴大成舌狀或梭形有淡褐色病斑,后顏色逐漸變成深褐色。隨著病斑的擴展,病部以上的枝葉開始萎蔫,葉逐步變黃、縱卷,直至枯萎脫落,枝梢枯死、且不再萌生新葉,形成枯枝、枯梢。發(fā)病嚴重的竹林,前期竹冠赤色,遠看似火燒狀;后期竹冠灰白色。受害毛竹造成枯枝、枯梢或整株枯死后,竹材質量降低,且影響發(fā)筍,一般發(fā)病3-4年后可使成片筆林趨于毀滅,給竹林生產帶來嚴重損失。病原菌的傳播途徑是借風吹和雨水濺散作近距離傳播;帶病母竹、竹材、竹梢的調運是該病遠距傳播的主要途徑5.1.2防治方法5.1.2.1清除并燒毀病枯枝(株),嚴禁從疫區(qū)和疫情發(fā)生區(qū)調出帶有該病原的竹苗、母竹等移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