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檢驗技術題目完成_第1頁
寄生蟲檢驗技術題目完成_第2頁
寄生蟲檢驗技術題目完成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總論1、醫(yī)學蠕蟲主要包括 ( B)A、 線蟲、吸蟲、鞭毛蟲 B 、線蟲、吸蟲、絳蟲 C 、阿米巴、孢子蟲、絳蟲D、吸蟲、絳蟲、阿米巴 E 、線蟲、絳蟲、孢子蟲2、寄生生活是指( C)A、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雙方都受益B 、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雙方都受害C、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D、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E、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雙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3、中間宿主是指寄生蟲( A)A、幼蟲階段或無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B、成蟲階段或有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C、成蟲階段或無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D 、幼蟲階段或有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E、成蟲階段所寄生的脊椎動物

2、4、寄生蟲病流行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是( D)A、傳染源、中間宿主、傳播媒介B 、終宿主、中間宿主、保蟲宿主C、自然因素、社會因素、傳播途徑 D 、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E、寄生蟲的種類、數量、致病性5、寄生蟲病流行特點是( E)A、衛(wèi)生習慣不良的人群易發(fā)B 、常爆發(fā)性流行 C 、多由動物傳播給人D、感染途徑多樣化 E 、地方性、季節(jié)性二、線蟲綱6、關于蛔蟲成蟲形態(tài)結構的錯誤描述是( D)A、較大呈圓柱狀 B 、體表有橫紋及側線 C 、雌雄異體 D 、雄蟲大于雌蟲E、有“品”字形的唇瓣7、蛔蟲卵與其他線蟲卵的主要不同是( E)A、橢圓形 B 、卵殼透明 C 、內含卵細胞 D 、呈棕黃色 E 、有蛋白

3、質膜8、人是蛔蟲的( A)A、終宿主 B 、保蟲宿主 C 、第一中間宿主 D 、第二中間宿主 E 、轉續(xù)宿主9、關于蛔蟲致病性的錯誤描述是( C)A、可引起闌尾炎 B 、可引起肺炎 C 、可引起皮炎 D 、可引起膽道阻塞E、可引起腸梗阻10、診斷蛔蟲病應檢查( B)A、痰液 B 、糞便 C 、血液 D 、尿液 E 、腦脊液11、與蛔蟲病流行無關因素是( E)A、帶蟲者存在 B 、糞便污染環(huán)境 C 、飲食衛(wèi)生不良 D 、雌蟲產卵量大 E、中間宿主存在12、鞭蟲卵最具有診斷價值的形態(tài)結構特征是(C)A、黃褐色 B 、呈腰鼓形 C 、有透明結節(jié) D 、卵殼較厚 E 、內含卵細胞13、蟯蟲引起的常見疾

4、病是( D)A、慢性腹瀉 B 、發(fā)熱 C 、異嗜癥 D 、肛門瘙癢 E 、失眠14、檢查蟯蟲卵的最佳時間是( A)A、清晨起床前 B 、上午 C 、中午 D 、下午 E 、晚上15、檢查蟯蟲卵常用的方法是( D)A、直接涂片法 B 、沉淀法 C 、飽和鹽水漂浮法 D、透明膠紙法 E 、培養(yǎng)法16、關于蟯蟲病流行特點的錯誤描述是( C)A、兒童高于成人 B 、集居兒童高于散居兒童 C 、女性高于男性D、經肛門 - 手- 口方式感染 E 、無地方性流行17、雄性鉤蟲的主要形態(tài)結構特征( E)A、尾部尖直 B 、蟲體呈線頭狀 C 、口囊有鉤齒或板齒 D 、蟲體呈“ S”形E、尾端膨大呈傘狀18、關于

5、鉤蟲卵形態(tài)結構的錯誤描述是( A)A、卵殼厚 B 、無色透明 C 、橢圓形 D 、內含 48 個卵細胞 E 、較蛔蟲卵小19、既經口又經皮膚感染的線蟲是( B)A、蛔蟲 B 、鉤蟲 C 、蟯蟲 D 、旋毛蟲 E 、絲蟲20、幼蟲經皮膚侵入,成蟲寄生于腸道的線蟲是(C)A、蛔蟲 B 、鞭蟲 C 、鉤蟲 D 、蟯蟲 E 、旋毛蟲21、能引起“異嗜癥”的線蟲是( A)A、鉤蟲 B 、蛔蟲 C 、絲蟲 D 、旋毛蟲 E 、鞭蟲22、能引起皮炎的線蟲是( B)A、蛔蟲 B 、鉤蟲 C 、絲蟲 D 、蟯蟲 E 、鞭蟲23、與鉤蟲病流行無關的因素是( C)A、帶蟲者的存在 B 、糞便污染水土 C 、蚊的存在

6、 D 、生食蔬菜E、礦工在污染的礦井內工作24、關于馬來微絲蚴形態(tài)結構的錯誤描述是( D)A、蟲體表面有鞘膜 B 、有 2 個尾核 C 、體核不可數 D 、體態(tài)柔和自然E、頭間隙長度是寬度的二倍25、幼蟲有“夜現周期性”的線蟲是( E)A、鉤蟲 B 、蟯蟲 C 、蛔蟲 D 、旋毛蟲 E 、絲蟲26、成蟲不在腸道內寄生的線蟲是( D)A、旋毛蟲 B 、蟯蟲 C 、鉤蟲 D 、絲蟲 E 、鞭蟲27、絲蟲的感染階段是( E)A、鉤蚴 B 、感染性蟲卵 C 、微絲蚴 D 、臘腸蚴 E 、絲狀蚴28、絲蟲引起的主要疾病是( C)A、貧血 B 、腸梗阻 C 、象皮腫 D 、肌肉酸痛 E 、腹瀉29、引起離

7、心性淋巴結炎的線蟲是( D)A、蛔蟲 B 、鉤蟲 C 、蟯蟲 D 、絲蟲 E 、旋毛蟲30、診斷絲蟲病應檢查( B)A、糞便 B 、血液 C 、尿 D 、痰 E 、腦脊液31、由蚊傳播的線蟲是( E)A、蛔蟲 B 、旋毛蟲 C 、鞭蟲 D 、鉤蟲 E 、絲蟲32、生食哺乳動物肉可感染的線蟲是( C)A、蛔蟲 B 、鞭蟲 C 、旋毛蟲 D 、蟯蟲 E 、絲蟲33、關于線蟲成蟲形態(tài)結構的錯誤描述是( D)A、蟲體呈圓柱狀或線狀 B 、雌蟲大于雄蟲 C 、蟲體不分節(jié) D 、雌蟲尾部彎曲 E、有完整的消化道三、吸蟲綱34、關于肝吸蟲成蟲形態(tài)結構的錯誤描述是(C)A、雌雄同體 B 、口吸盤略大于腹吸盤

8、C 、一對睪丸左右排列 D 、蟲體似瓜子 仁E、兩支腸管較直 35、肝吸蟲的第一中間宿主是( A)A、豆螺 B 、川卷螺 C 、扁卷螺 D 、釘螺 E 、福壽螺36、肝吸蟲的第二中間宿主是( D)A、狗 B 、貓 C 、牛 D 、淡水魚 E 、鳥37、不屬于肝吸蟲引起的疾病是( E)A、膽道結石 B 、膽囊炎 C 、膽管炎 D 、肝硬化 E 、貧血38、診斷肝吸蟲病應檢查( B)A、痰液 B 、糞便 C 、血液 D 、尿液 E 、肝臟穿刺液39、肝吸蟲病流行廣泛的主要原因是( E)A、蚊叮咬 B 、濫用抗生素 C 、飼養(yǎng)狗等寵物 D 、糞便污染水源 E 、食生魚40、姜片蟲卵內含有( C)A、

9、毛蚴 B 、尾蚴 C 、卵細胞和卵黃細胞 D 、囊蚴 E 、絲狀蚴41、含有姜片蟲囊蚴的水生植物為姜片蟲的( A)A、傳播媒介 B 、第一中間宿主 C 、第二中間宿主 D 、保蟲宿主 E 、終宿主42、關于肺吸蟲成蟲形態(tài)結構的錯誤描述是( D)A、形如半粒黃豆 B 、口吸盤與腹吸盤大小相同 C 、子宮與卵巢左右排列 D、兩個睪丸前后排列 E 、彎曲狀腸管沿蟲體兩側向后延伸43、關于肺吸蟲卵形態(tài)結構的錯誤描述是( B)A、橢圓形 B 、最大蠕蟲卵 C 、有卵蓋 D 、含有卵細胞和卵黃細胞 E 、卵殼厚 薄不一44、肺吸蟲的第一中間宿主是( B)A、豆螺 B 、川卷螺 C 、扁卷螺 D 、釘螺 E

10、 、沼螺45、肺吸蟲的感染階段是( A)A、囊蚴 B 、尾蚴 C 、絲狀蚴 D 、微絲蚴 E 、毛蚴46、肺吸蟲病的主要病原檢查是( B)A、取痰液查童蟲 B 、取痰液查蟲卵 C 、取糞便查成蟲 D 、取尿液查蟲卵 E、十二指腸引流液查蟲卵47、關于血吸蟲成蟲形態(tài)結構的錯誤描述是(D)A、雌雄異體 B 、雌蟲比雄蟲細長 C 、雄蟲睪丸多達 7 個D 、雌蟲有抱雄溝E、無肛門48、關于血吸蟲卵形態(tài)結構的錯誤描述是(C)A、橢圓形 B 、卵殼薄 C 、有卵蓋 D 、卵殼旁有一側棘E 、卵內含毛蚴49、無卵蓋的蟲卵是( C)A、肝吸蟲卵 B 、肺吸蟲卵 C 、血吸蟲卵 D 、姜片蟲卵E 、鉤蟲卵50

11、、血吸蟲卵內含有( E)A、囊蚴 B 、尾蚴 C 、絲狀蚴 D 、微絲蚴 E 、毛蚴51、不寄生于人體消化道卻可以從糞便排出蟲卵的寄生蟲是(D)A、絲蟲 B 、旋毛蟲 C 、姜片蟲D 、血吸蟲E 、蟯蟲52、血吸蟲的感染途徑是( A)A、經皮膚感染 B 、經蚊叮咬感染C 、經口感染D 、經胎盤感染 E 、經吸入感53、血吸蟲的主要致病階段是( B)A、成蟲 B 、蟲卵 C 、囊蚴D 、尾蚴 E、毛蚴54、能引起皮炎的寄生蟲是( C)A、蟯蟲 B 、肝吸蟲 C 、血吸蟲D 、姜片蟲E 、絲蟲55、晚期血吸蟲病臨床表現主要有(E)A、咳嗽、嚴重貧血 B 、嚴重貧血、腹瀉 C 、腹水、靜脈內膜炎 D

12、 、肝硬化皮炎E、腹水、肝硬化56、血吸蟲病在我國主要分布地區(qū)是( E)A、長江以北地區(qū) B 、西北牧區(qū) C 、東北地區(qū) D 、華北地區(qū) E 、長江流域及其以 南地區(qū)57、血吸蟲病最重要的傳播環(huán)節(jié)是( A)A、蟲卵污染水源及釘螺的存在 B 、帶蟲者和患者居多 C 、有多種哺乳動物作為保 蟲宿主 D、地方發(fā)生洪水或大暴雨E 、多種昆蟲作為傳播媒介四、絳蟲綱58、關于絳蟲形態(tài)結構特征的錯誤描述是( D)A、乳白色、帶狀 B 、背腹扁平 C 、無消化道 D 、雌雄異體 E 、分節(jié)、左右對 稱59、絳蟲成蟲結構中具有再生能力的是( C)A、頭節(jié) B 、幼節(jié) C 、頸節(jié) D 、成節(jié) E 、孕節(jié)60、關于

13、豬肉絳蟲成蟲頭節(jié)形態(tài)結構特征的錯誤描述是(D)A、呈圓球形 B 、有一個頂突 C 、有四個吸盤 D 、無小鉤 E 、直徑約 1mm61、關于帶絳蟲卵形態(tài)結構特征的錯誤描述是( E)A、呈圓球形 B 、棕黃色 C 、胚膜上有放射狀條紋 D 、常見不到卵殼 E、內含一個毛蚴62、成蟲寄生于人體小腸中,幼蟲寄生于人體組織中的寄生蟲是(B)A、蛔蟲 B 、豬肉絳蟲 C 、包生絳蟲 D 、牛肉絳蟲 E 、肺吸蟲63、豬肉絳蟲生活史中對人體危害最大的階段是(C)A、成蟲 B 、蟲卵 C 、囊尾蚴 D 、六鉤蚴 E 、孕節(jié)64、可查到豬囊尾蚴的標本是( D)A、尿液 B 、糞便 C 、痰液 D 、皮下結節(jié)

14、E 、血液65、牛肉絳蟲的感染階段是( C)A、蟲卵 B 、六鉤蚴 C 、囊尾蚴 D 、囊蚴 E 、包囊66、透明膠紙法適于檢查( A)A、牛肉絳蟲 B 、絲蟲 C 、豬肉絳蟲 D 、細粒棘球絳蟲 E 、血吸蟲67、絲蟲不在人體內寄生的寄生蟲是( B)A、豬肉絳蟲 B 、牛肉絳蟲 C 、細粒棘球絳蟲 D 、旋毛蟲 E 、肺吸蟲68、細粒棘球絳蟲的終宿主是( A)A、狗 B 、人 C 、貓 D 、羊 E 、家禽69、細粒棘球絳蟲的中間宿主是( C)A、貓 B 、狗 C 、羊,牛 D 、魚,蝦 E 、鳥類70、成蟲不在人體內寄生的寄生蟲是( D)A、肺吸蟲 B 、豬肉絳蟲 C 、牛肉絳蟲 D 、細

15、粒棘球絳蟲 E 、旋毛蟲71、不能見于人糞便中的寄生蟲卵是( B)A、豬肉絳蟲卵 B 、細粒棘球絳蟲卵 C 、牛肉絳蟲卵 D 、血吸蟲卵 E 、肺吸 蟲卵72、細粒棘球絳蟲的感染階段是( E)A、囊尾蚴 B 、六鉤蚴 C 、棘球蚴 D 、成蟲 E 、蟲卵73、細粒棘球絳蟲的致病階段是( C)A、成蟲 B 、蟲卵 C 、棘球蚴 D 、六鉤蚴 E 、囊尾蚴74、人患棘球蚴病最常見的器官是( D)A、心 B 、肺 C 、腦 D 、肝 E 、脾五、根足蟲綱75、關于溶組織內阿米巴大滋養(yǎng)體的錯誤描述是(B)A、運動活潑 B 、內、外質分界不明顯 C 、含有紅細胞 D 、有偽足 E 、有一個 泡狀核76、

16、溶組織內阿米巴生活史的基本過程是( A)A、包囊滋養(yǎng)體包囊 B 、包囊大滋養(yǎng)體小滋養(yǎng)體 C、大滋養(yǎng)體小滋養(yǎng)體包囊 D、滋養(yǎng)體包囊滋養(yǎng)體E 、小滋養(yǎng)體大滋養(yǎng)體包囊77、溶組織內阿米巴寄生部位是( C)A、小腸 B 、直腸 C 、結腸 D 、胃 E 、脾78、溶組織內阿米巴的致病階段是( D)A、一核包囊 B 、二核包囊 C 、四核包囊 D 、大滋養(yǎng)體 E 、小滋養(yǎng)體79、溶組織內阿米巴的感染階段是( E)A、小滋養(yǎng)體 B 、大滋養(yǎng)體 C 、一核包囊 D 、二核包囊 E 、四核包囊80、溶組織內阿米巴的感染途徑是( A)A、經口感染 B 、經皮膚感染 C 、經接觸感染 D 、經胎盤感染 E 、經吸

17、入 感染81、對人體致病力較強的阿米巴是( A)A、溶組織內阿米巴 B 、結腸內阿米巴 C 、微小內蜒阿米巴 D 、布氏嗜碘阿米 巴E、哈氏內阿米巴82、最常見的腸外阿米巴病是( B)A、阿米巴肺膿腫 B 、阿米巴肝膿腫 C 、阿米巴腦膿腫 D 、皮膚型阿米巴病E、原發(fā)型阿米巴腦膜腦炎83、診斷慢性阿米巴痢疾首選方法是( C)A、飽和鹽水漂浮法 B 、自然沉淀法 C 、碘液染色法 D 、直腸鏡檢查E、透明膠紙法84、確診阿米巴痢疾患者的主要依據是( D)A、糞便中查到白細胞 B 、糞便中查到紅細胞 C 、糞便中查到小滋養(yǎng)體D、糞便中查到大滋養(yǎng)體 E 、糞便中查到包囊85、可能檢出溶組織內阿米巴

18、包囊的標本是(E)A、膿血黏液便 B 、水樣便 C 、肝膿腫穿刺液 D 、肺膿腫穿刺液 E 、成形便86、檢查可疑急性阿米巴痢疾患者糞便的首選方法是(D)A、自然沉淀法 B 、硫酸鋅離心浮聚法 C 、透明膠紙法 D 、生理鹽水直接涂 片法E、飽和鹽水漂浮法87、關于阿米巴痢疾流行的錯誤描述是( E)A、帶蟲者為傳染源 B 、可由蟑螂傳播 C 、包囊抵抗力較強 D 、農村感染率高 于城市 E、只有兒童、老年人可受到感染88、溶組織內阿米巴病主要傳染源是( D)A、阿米巴肝膿腫患者 B 、阿米巴肺膿腫患者 C 、阿米巴腦膿腫患者D、慢性阿米巴痢疾患者 E 、急性阿米巴痢疾患者89、人體感染痢疾阿米

19、巴后大多數表現為( A)A、帶蟲者 B 、阿米巴肝膿腫 C 、阿米巴肺膿腫 D 、阿米巴腦膿腫 E 、阿米 巴痢疾六、鞭毛蟲綱90、陰道毛滴蟲的形態(tài)結構特征有( D)A、2 個核細胞 B 、偽足 C 、動基體 D 、波動膜 E 、腹鞭毛和尾鞭毛91、陰道毛滴蟲的寄生部位是( B)A、腸道 B 、前列腺 C 、肝 D 、肺 E 、膽道92、陰道毛滴蟲的運動方式是( A)A、螺旋式 B 、翻滾式 C 、穿梭式 D 、直線式 E 、變形運動93、陰道毛滴蟲的感染階段是( C)A、蟲卵 B 、毛蚴 C 、滋養(yǎng)體 D 、成熟包囊 E 、未成熟包囊94、陰道毛滴蟲的致病作用主要在于( E)A、機械性損傷

20、B 、代謝產物的毒性作用 C 、溶解陰道上皮細胞 D、產生溶組織酶 E 、阻礙乳酸桿菌的酵解作用95、陰道毛滴蟲的常用病原檢查方法是( A)A、直接涂片法 B 、碘液涂片法 C 、自然沉淀法 D 、飽和鹽水漂浮法 E 、動物 接種法96、檢查藍氏賈第鞭毛蟲感染時標本應選擇(B)A、痰液 B 、糞便 C 、血液 D 、尿液 E 、腦脊液97、檢查藍氏賈第鞭毛蟲包囊常用方法是( E)A、直接涂片法 B 、離心沉淀法 C 、透明膠紙法 D 、飽和鹽水漂浮法 E 、碘液 染色法98、杜氏利什曼原蟲的無鞭毛體主要寄生于人體(C)A、肝細胞 B 、紅細胞 C 、巨噬細胞 D 、嗜酸性粒細胞 E 、胃99、

21、杜氏利什曼原蟲的感染階段是( D)A、成熟包囊 B 、未成熟包囊 C 、滋養(yǎng)體 D 、前鞭毛體 E 、無鞭毛體100、杜氏利什曼原蟲的感染途徑是( E)A、經口感染 B 、經接觸感染 C 、經皮膚感染 D 、經胎盤感染 E 、經媒介昆蟲叮咬101、確診杜氏利什曼原蟲感染常用的方法是(D)A、取血涂片鏡檢 B 、細胞培養(yǎng)法 C 、取糞便涂片鏡檢 D 、骨髓穿刺圖片鏡檢 E、取血清做血凝試驗102、杜氏利什曼原蟲感染者治愈后可產生( B) A、先天性免疫 B 、終身免疫 C 、帶蟲免疫 D 、免疫耐受 E 、伴隨免疫103、杜氏利什曼原蟲的重要保蟲宿主是( A)A、犬 B 、貓 C 、豬 D 、羊

22、 E 、牛104、杜氏利什曼病在我國主要流行于( C)A、長江流域 B 、沿海地區(qū) C 、長江以北地區(qū) D 、長江以南地區(qū) E 、東北 地區(qū)七、孢子蟲綱105、間日瘧原蟲最初使紅細胞脹大的時期是(A)A、大滋養(yǎng)體 B 、小滋養(yǎng)體 C 、裂殖體 D 、配子體 E 、子孢子106、間日瘧原蟲經瑞氏染色后細胞核的顏色是(D)A、無色 B 、藍色 C 、紫色 D 、紅色 E 、黃色107、間日瘧原蟲經瑞氏染色后細胞質的顏色是(B)A、無色 B 、藍色 C 、紫色 D 、紅色 E 、黃色108、鑒別間日瘧原蟲雌、雄配子體的主要依據市(E)A、瘧原蟲的外形 B 、瘧原蟲的大小 C 、瘧原蟲染色后的顏色深淺

23、 D 、虐色素 的分布 E、瘧原蟲細胞核的特點 109、瘧原蟲寄生于人體的部位是( C)A、小腸 B 、結腸 C 、紅細胞 D 、白細胞 E 、肌肉110、瘧原蟲在生活史中的感染階段是( C)A、動合子 B 、卵囊 C 、子孢子 D 、裂殖體 E 、雌、雄配子體111、表示間日瘧原蟲在紅內期裂殖體已成熟是(D)A、被寄生的紅細胞脹大 B 、紅細胞內出現薛氏小點 C 、薛氏小點聚集成團D、裂殖子數目在 12 個以上 E 、裂殖體內開始出現瘧色素112、瘧原蟲能在蚊體內繼續(xù)發(fā)育增殖的階段是(A)A、配子體 B 、裂殖體 C 、裂殖子 D 、小滋養(yǎng)體 E 、大滋養(yǎng)體113、檢查瘧原蟲應取標本是( E

24、)A、糞便 B 、痰 C 、鳥 D 、腦脊液 E 、血液114、弓形蟲寄生于人體的部位是( B)A、紅細胞 B 、有核細胞 C 、血清 D 、腦脊液 E 、淋巴結115、弓形蟲的終宿主是( C)A、人 B 、犬 C 、貓 D 、羊 E 、豬116、關于弓形蟲傳播途徑的錯誤說法是( C) A、經口感染 B 、經輸血感染 C 、經媒介昆蟲叮咬感染 D 、經胎盤感染 E、經受損的皮膚黏膜感染117、診斷弓形蟲病的常用實驗方法是( D)A、動物接種 B 、體外細胞培養(yǎng) C 、骨髓穿刺 D 、免疫試驗 E 、檢測腦脊液壓 力118、經輸血可感染的寄生蟲是( B)A、旋毛蟲 B 、瘧原蟲 C 、絲蟲 D

25、、血吸蟲 E 、肝吸蟲119、隱孢子蟲感染者的病原檢查為( A)A、糞便中查卵囊 B 、糞便中查滋養(yǎng)體 C 、糞便中查合子 D 、糞便中查配子體 E、糞便中查裂殖體八、昆蟲綱120、關于昆蟲成蟲形態(tài)結構特征的錯誤描述是(B)A、體分頭、胸、腹三部分 B 、有足 4 對 C 、足分 5 節(jié) D 、有翅或無翅 E 、有口 器121、不屬于節(jié)肢動物引起的直接危害是( C)A、吸血 B 、寄生于人體內 C 、傳播疾病 D 、毒害 E 、超敏反應122、目前對病媒節(jié)肢動物綜合防治措施中常用的防治方法是(A)A、環(huán)境質量 B 、化學防治 C 、生物防治 D 、遺傳防治 E 、法規(guī)防治123、關于蚊形態(tài)結構

26、特征的錯誤描述是( D)A、喙長為頭長的幾倍 B 、足細長被以鱗片 C 、翅脈和脈緣上有鱗片 D 、有兩對 翅E、口器為刺吸式124、按蚊屬蚊卵的特征是( C)A、紡錘形,單個散開,沉于水底B 、紡錘形,有浮囊 C 、舟形,有浮囊,浮于水面D、橄欖形,散在,沉于水E 、長圓錐形,相互粘連成塊狀125、關于蚊的錯誤描述是( E)A、蚊生活史為全變態(tài) B 、雄蚊不傳播疾病 C 、按蚊可傳播瘧疾D、蚊成蟲分頭、胸、腹三部分E 、蚊可傳播地方性斑疹傷寒126、按蚊屬雌蚊產卵常選擇( D)A、糞池 B 、污水坑 C 、污水溝 D 、大型清潔水體 E 、小型清潔水體127、關于蚊幼蟲的錯誤描述是( C)A

27、、又稱孑孓 B 、口器為咀嚼式 C 、按蚊屬幼蟲無呼吸孔 D 、胸部不分節(jié) E、庫蚊屬和伊蚊屬幼蟲有呼吸管128、關于蚊生活史與生態(tài)習性的錯誤描述是( A)A、為不全變態(tài) B 、產卵于水中 C 、除成蚊外各期均在水中生活 D 、僅雌蚊吸 血E、當氣溫低于 10 攝氏度時蚊開始越冬129、不屬于蚊傳播的疾病是( D)A 登革熱 B 、絲蟲病 C 、流行性乙型腦炎 D 、斑疹傷寒 E 、瘧疾130、能區(qū)別雌、雄蠅的結構是( E)A、觸角 B 、觸須 C 、足 D 、唇瓣 E 、復眼間的距離131、符合蠅幼蟲特征的是( E)A、有眼 B 、前鈍后尖 C 、有呼吸管 D 、足 3 對 E 、腹部分節(jié)1

28、32、關于蠅的生活史與生態(tài)習性的錯誤描述是( D)A、多為雜食性 B 、為全變態(tài) C 、邊吃邊吐、邊排糞便 D 、幼蟲期為孑孓 E、多孳生與糞便、腐敗動植物、垃圾等地133、蠅的食性多屬于( A)A、雜食性 B 、草食性 C 、吸血性 D 、捕食性 E 、肉食性134、蠅生活習性中與傳播疾病有關的是( C)A、有趨光性,白天活動 B 、有的蠅直接產幼蟲 C 、食性雜,邊吃邊吐、邊排糞 便D、多數蠅以蛹過冬 E 、只有雌、雄蠅交配后可傳播病原體135、蠅類傳病的主要途徑是通過( A)A、污染食物、水源 B 、叮刺吸血 C 、傷口 D 、皮膚 E 、鼻腔136、蠅可傳播的寄生蟲病是( E)A、血吸

29、蟲病 B 、鉤蟲病 C 、瘧疾 D 、絲蟲病 E 、蛔蟲病137、蠅可傳播( A)A、傷寒,痢疾 B 、森林腦炎,登革熱 C 、弓形蟲病,牛肉絳蟲病 D 、鼠疫, 回歸熱 E、地方性斑疹傷寒,流行性斑疹傷寒138、關于蚤成蟲形態(tài)結構特征的正確描述是(C)A、口器為刺吸式,翅 1 對 B 、背腹扁平,體表有毛C、體側扁,全身有毛、鬃、刺或櫛D 、頭胸腹融合為軀體 E 、足 4 對,后足特別發(fā)達139、蚤的吸血習性是( D)A、僅雄蚤吸血 B 、僅雌蚤吸血 C 、僅幼蟲階段吸血 D 、雌、雄蚤皆吸血 E、蚤生活史各期均可吸血140、蚤類的習性中與傳播疾病無關的是( D)A、對宿主無嚴格選擇 B 、

30、雌雄均吸血 C 、邊吸血,邊排糞 D 、孳生于動物巢 穴E、對溫度敏感141、傳播鼠疫的昆蟲是( D)A、蚊B 、蠅 C 、虱 D 、蚤 E 、蜱142、關于人虱成蟲形態(tài)結構特征的錯誤描述是(B)A、背腹扁平,無翅 B 、兩側扁平,口器為刺吸式 C 、雄虱腹部末端呈“ V”形D、雌虱腹部末端呈“ W”形 E 、頭部菱形,有觸角、復眼各一對143、屬于半變態(tài)的昆蟲是( D)A、蚊 B 、蠅 C 、蚤 D 、虱 E 、蜱144、虱的吸血習性為( C)A、僅雌虱吸血 B 、僅雄虱吸血 C 、雌、雄虱和若蟲均吸人血 D 、僅若蟲吸人 血E、雌、雄虱吸畜血兼吸人血145、流行性斑疹傷寒的傳播媒介是( C

31、)A、蚊 B 、蠅 C 、虱 D 、蚤 E 、螨146、不屬于虱傳播的疾病是( E)A、流行性斑疹傷寒 B 、戰(zhàn)壕熱 C 、虱傳回歸熱 D、瘙癢、過敏 E 、地方性斑疹傷寒九、蛛形綱147、硬蜱成蟲的基本結構包括( D)A、頭、胸、腹三部分 B 、頭部與胸腹部 C 、頭部、胸腹部與尾部 D 、顎體與軀體 E、足體與末體148、顎體的組成不包括( B)A、螯肢 B 、觸角 C 、須肢 D 、基 E 、口下板149、硬蜱生活史中吸血的階段是( E)A、雌蜱 B 、雄蜱 C 、幼蜱 D 、若蟲 E 、以上均可150、硬蜱吸血產卵的特點是( C)A、雌蜱吸血前將卵一次產完B 、雌蜱吸血前將卵多次產完C、雌蜱吸血后將卵一次產完 D 、雌蜱吸血后將卵多次產完 E 、雌蜱吸血后停止 產卵151、關于蜱的正確描述是( A)A、硬蜱能長久在宿主身上寄生B 、硬蜱吸血時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