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境工程原理_第1頁
環(huán)境工程原理_第2頁
環(huán)境工程原理_第3頁
環(huán)境工程原理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簡述土壤污染治理的技術體系客土法處理技術隔離法清洗法(萃取法)吹脫法(通氣法)熱處理法電化學法焚燒法微生物凈化法植物凈化法利用的主要原理主要去除對象稀釋作用所有污染物物理隔離(防止擴散)所有污染物溶解作用溶解性污染物揮發(fā)作用揮發(fā)性有機物熱分解作用、揮發(fā)作用有機污染物電場作用(移動)離子或極性污染物燃燒反應有機污染物生物降解作用可降解性有機污染物植物轉化、植物揮發(fā)、植物吸收/固定重金屬、有機污染物簡述廢物資源化的技術體系2?資源化技術主要原理應用對象焚燒燃燒反應有機固體廢棄物的能源化堆肥生物降解作用城市垃圾還田離子交換離子交換工業(yè)廢水、廢液中金屬的回收;廢酸的再生利用溶劑萃取萃取工業(yè)廢水、廢

2、液中金屬的回收;廢酸的再生利用電解電化學反應工業(yè)廢水、廢液中金屬的回收;廢酸的再生利用沉淀沉淀工業(yè)廢水、廢液中金屬的回收蒸發(fā)濃縮揮發(fā)廢酸的再生利用沼氣發(fā)酵生物降解作用高濃度有機廢水/廢液利用3. 簡述沉降分離的原理、類型和各類型的主要特征。原理:將含有顆粒物的流體(水或氣體)置于某種力場(重力場、離心力場、電場或慣性場等)中,使顆粒物與連續(xù)相的流體之間發(fā)生相對運動,沉降到器壁、器底或其他沉積表面,從而實現顆粒物與流體的分離。沉降過程作用力特征重力沉降重力離心沉降離心力電沉降電場力慣性沉降慣性力擴散沉降熱運動沉降速率小,適用于較大顆粒分離適用于不同大小顆粒的分離帶電微細顆粒 ( 0. 1 pm

3、的分離適用于 1020 s 以上粉塵的分離微細粒子?0.01 pm )的分離4. 比較重力沉降和離心沉降的主要區(qū)別。與重力沉降相比,離心沉降有如下特征:沉降方向不是向下,而是向外,即背離旋轉中心由于離心力隨旋轉半徑而變化,致使離心沉降速率也隨顆粒所處的位置而變,所以顆粒的離心沉降速率不是恒定的,而重力沉降速率則是不變的。離心沉降速率在數值上遠大于重力沉降速率,對于細小顆粒以及密度與流體相近的顆粒的分離,利用離心沉降要比重力沉降有效得多。離心沉降使用的是離心力而重力沉降利用的是重力5. 表面過濾與深層過濾的主要區(qū)別是什么?各自的定義?表面過濾 :過濾介質的孔一般要比待過濾流體中的固體顆粒的粒徑小

4、過濾時固體顆粒被過濾介質截留,并在其表面逐漸積累成濾餅此時沉積的濾餅亦起過濾作用,又稱濾餅過濾通常發(fā)生在過濾流體中顆粒物濃度較高或過濾速度較慢的情況。深層過濾:利用過濾介質間空隙進行過濾通常發(fā)生在以固體顆粒為濾料的過濾操作中濾料內部空隙大于懸浮顆粒粒徑懸浮顆粒隨流體進入濾料內部,在攔截、慣性碰撞、擴散沉淀等作用下顆粒附著在濾料表面上而與流體分開區(qū)別:表面過濾通常發(fā)生在過濾流體中顆粒物濃度較高或過濾速度較慢的情況,過濾介質的孔一般要比待過濾流體中的固體顆粒的粒徑小。深層過濾利用過濾介質間空隙進行過濾,通常發(fā)生在以固體顆粒為濾料的過濾操作中,濾料內部空隙大于懸浮顆粒粒徑。參考答案:從兩者的過濾介質

5、、過濾過程、過濾機理和應用范圍加以比較。6?恒壓過濾和恒速過濾的主要區(qū)別是什么?各自的定義?恒壓過濾:在過濾過程中,過濾壓差自始自終保持恒定。對于指定的懸浮液,K 為常數。恒速過濾:恒速過濾是指在過濾過程中過濾速度保持不變,即濾液量與過濾時間呈正比。區(qū)別:7. 表面過濾的過濾阻力有哪些部分組成?由過濾介質的過濾阻力Rm 和濾餅層的過濾阻力FC 組成過濾介質過濾阻力Rm=過濾介質的過濾比阻r m* 過濾介質厚度Lm濾餅層過濾阻力濾餅層過濾比阻r c* 濾餅層厚度 L8. 顆粒床層的空隙率 ?的影響因素:顆粒粒彳空的旳性 。 粒彳卒越均釗 ,&越人顆粒衣曲的光滑性口顆粒農面越丸滑, &am

6、p;越小o 薇粒的大小。顆粒粒徑越大 . 店越大o 非球形戦將上的球形廢:° 球形度越小 . &越小O 丿木層的堆枳方 A .亂堆床層 &大CD 休層的堆枳速度 &堆積越快 . 越大9. 流體通過顆粒床層的實際流速u1 與哪些因素有關,與空床流速是什么關系 ? 因素:u 1 流體在床層空隙中的實際流速 ,m/s;deb2 Pdeb 顆粒床層的當量直徑,m; p 流體通過顆粒床層的壓力差,Pa;卩流體黏度, Pa s;U|32 l'l ' 孔通道的平均長度,m。與空床流速的關系: u1 10. 簡述吸收的基本原理和過程?;驹恚阂罁旌蠚怏w各組

7、分在同一種液體溶劑中的物理溶解度(或化學反應活性)的不同,而將氣體混合物分離的操作過程。實際上是混合氣體組分從氣相到液相的相間傳質過程過程:11. 化學吸收與物理吸收過程有哪些基本步驟?物理吸收:(典型的溶質由氣相向液相的兩相傳遞過程)溶質由氣相主體傳遞至兩相界面,即氣相內的傳遞; 溶質在兩相界面由氣相溶解于液相,即相際傳遞; 溶質由界面?zhèn)鬟f至液相主體,即液相內的傳遞。 化學吸收:氣相反應物 A 由氣相主體通過氣膜向相界面擴散(2) 反應物 A 由相界面向液相擴散(3) 反應物在液膜內或液相主體與反應物B 反應,形成反應區(qū)(4) 反應物 M若為液態(tài),向液相主體擴散,若為氣態(tài),則向相界面擴散(5

8、) 氣態(tài)產物由界面向氣相主體擴散歡迎下載212. 吸收時板式塔和填料塔的主要區(qū)別是什么?板式塔:氣液兩相在塔內逐級接觸填料塔:氣液兩相在塔內連續(xù)接觸13?常用的吸附劑有哪些 ?(一)活性炭(二)活性炭纖維(三)硅膠(四)活性氧化鋁(五)沸石分子篩14.BET 和 Langmuir 吸附假設有哪些?朗格謬爾( Langmuir )公式方程推導的基本假設:吸附劑表面性質均一,每一個具有剩余價力的表面分子或原子吸附一個氣體分子。吸附質在吸附劑表面為單分子層吸附。吸附是動態(tài)的,被吸附分子受熱運動影響可以重新回到氣相。吸附過程類似于氣體的凝結過程,脫附類似于液體的蒸發(fā)過程吸附在吸附劑表面的吸附質分子之間

9、無作用力。BET公式方程推導的基本假設:吸附分子在吸附劑上是按各個層次排列的。吸附過程取決于范德華引力,吸附質可以在吸附劑表面一層一層地累疊吸附。每一層吸附都符合Langmuir 公式。15?常見的吸附分離設備有哪些? 液體接觸過濾器固定床吸附塔流化床吸附塔移動床吸附塔16.萃取分離的原理和特點是什么?原理:利用混合液中被分離組分A 在兩相中分配差異的性質,使該組分從混合液中分離。該過程稱為液 - 液萃取,或溶劑萃取,或液體萃取。萃取過程是物質由一相轉到另一相的傳質過程。特點:可在常溫下操作,無相變;萃取劑選擇適當可以獲得較高分離效率;對于沸點非常相近的物質可以進行有效分離;利用萃取的方法分離

10、混合液時,混合液中的溶質既可是揮發(fā)性物質,也可以是非揮發(fā)性物質,如無機鹽類等。17?常見的膜分離過程有哪些?根據推動力的不同:壓力差:微濾、超濾、反滲透、氣體分離、滲透蒸發(fā)濃度差:滲析電位差:電滲析、膜電解溫度差:膜蒸餾18.膜分離的選擇性可以用哪些參數表示?CF CP對于溶液脫鹽或脫除微粒、高分子等物質,可用截留率表示C F對于液體混合物或氣體混合物等物質,可用分離因子A/ ByA/ y B 表示XA/ XByA 和 yB組分 A 和 B 在滲透物中的摩爾分數;xA 和 xB 組分 A 和 B 在過濾原料中的摩爾分數歡迎下載319?反滲透和納濾機理有哪些基本理論?氫鍵理論:基于水分子能夠通過

11、膜的氫鍵的結合而發(fā)生聯系并進行傳遞 優(yōu)先吸附 - 毛細孔流機理:水溶液與多孔膜接觸,膜對水具有選擇性吸水斥鹽,在膜液界面的溶質濃度下降,膜界面上形成一層吸附的純水層,優(yōu)選吸附的水滲透通過膜表面的毛細孔獲得純水。溶解 擴散機理:能較好的說明反滲透膜的傳遞過程20.濃差極化現象是如何發(fā)生的?對膜分離過程有何影響?原因:當含有不同大小分子的混合液通過膜面時,在壓力差的作用下,混合液中小于膜孔的組分透過膜,而大于膜孔的組分被截留。被截留的組分在緊鄰膜表面形成濃度邊界層,使邊界層中的溶質濃度大大高于主體溶液中的濃度,形成由膜表面到主體溶液之間的濃度差。濃度差的存在導致緊靠膜面的溶質反向擴散到主體溶液中,

12、導致濃差極化現象。影響:超濾過程中的濃差極化對通量的影響則十分明顯。一旦膜投入運行,濃差極化現象不可避免,但是可逆的?!纠? 求直徑為 40 m , 密度為 2700kg/m3 的固體顆粒在20 C 的常壓空氣中的自由沉降速度。已知20C, 常壓狀態(tài)下空氣密度為1.205 kg/m3 ,黏度為 1.81 X 10-5Pa ? s解: ( 1) 試差法假設顆粒的沉降處于層流區(qū),并且由于, 所以由式得:gdp2700 9.8140 102P0.13 m/sUt1818 1.81 105檢驗 :dpUt40 106 0.13 1.2050.346 2ReP1.81 105所以在層流區(qū) ,與假設相符

13、,計算正確。(2) 摩擦數群法2首先計算摩擦數群CD Re p440 106327009.81CD Re p 蝕 3;61.2058.315231.81105假設顆粒的球形度為則由 C°Rep 與 Rep 的關系曲線,可以查得Re p 為0.32因此,可得 utRe p0.3 呼止0.125 m/s40 101.205由于查圖得到的Rep 誤差較大,所以可以作為判斷顆粒沉降所處區(qū)域的依據,而 Ut 的計算仍然采用式6.2.6 ),P gd ;2700 9.81 40 106 20.13 m/sUt18 1.81 10518歡迎下載4(3) 判據法計算 K 判據得dpgP6 340 1

14、0 69.81 1.205 27002"6.24361.8110 5所以可判斷沉降位于層流區(qū),由斯托克斯公式,可得:gd p2700 9.816 24010 6Ut180.13m/s18 1.81 10【例題 7.2.1 】在實驗室中用過濾面積為0.1 m 2 的濾布對某種水懸浮液進行過濾試驗,在恒定壓差下,過濾5min 得到濾液 1L ,又過濾 5min 得到濾液 0.6L 。如果再過濾 5min ,可以再得到多少濾液?解:在恒壓過濾條件下,過濾方程為q2 2qq e Ktq1110 31 10 2 m 3/m2, t1 5 60 300 s0.110.610 3q21.6 10

15、2 m3/m 2, t2600s0.1代入過濾方程得22 21 10 2qe300K ( 1)1 10221.6 10 22 1.6 10 2qe600K ( 2)聯立( 1)、( 2)兩式可以求得qe 0.7 10 2 m3/m2, K 0.8 10 6m2/s因此, q2 2 0.7 10 q 0.8 10 6t,當 t3 15 60 900 s, 則: q2 2 0.7 10 2q3 0.8 10 6 900 , 解得: q3 2.073 102m3/m2所以 q3 q2 0.1 2.073 10 2 1.6 10 2 0.1 0.473 10 3m3因此可再得到的濾液為0.473L歡迎

16、下載5【例題 722 】用一臺過濾面積為10m 2 的過濾機過濾某種懸浮液已知懸浮液中固體顆粒的含量為60kg/m 3,顆粒密度為1800kg/m 3。已知濾餅的比阻為4 x 10 11 m-2 ,壓縮指數為0.3 ,濾餅含水的質量分數為0.3 ,且忽略過濾介質的阻力,濾液的物性接近20 C 的水。采用先恒速后恒壓的操作方式,恒速過濾10min 后,進行恒壓操作30min , 得到的總濾液的量為8ni 。求最后的操作壓差和恒速過濾階段得到的濾液量。解:設恒速過濾階段得到的濾液體積為V1, 根據恒速過濾的方程式得2,1 s 2,2 KA t p A tV12r°f濾液的物性可查得:黏度

17、y=1X 10-3 Pa? s, 密度為 998.2 kg/m 3,根據過濾的物 料衡算按以下步驟求得 f:已知 1m 3 懸浮液形成的濾餅中固體顆粒質量為60kg, 含水的質量分數為 0.3, 所 以濾餅中的水的質量 y 為:0.3 , 所以 y 25.7 kg , 60 y所以濾餅的體積為一 0.059 m 3, 濾液體積為 1 0.059 0.941 m3, 1800998.2所以 f0.0590.06270.941所以V厘也10 60r0fp0.7 2.394 10 3 p0.7 ( 1)11 10 3 4 10 11 0.0627歡迎下載6在恒壓過濾階段,應用或-2-15 ,2 2

18、2V V 1 KAt8 V 艸2 1斤 30602p°.7 1.43610p°.7( 2)31°1 104 l0 0.0627 科r fId36 6,V120.2394V1所以,求得恒速過濾的濾液體積3.02 m3,進而求得恒壓過濾的操作壓力1.3 1(f Pa【例題 7.3.3 】直徑為 0.1mm時球形顆粒物質懸浮于水中,過濾形成不可壓縮的濾餅,空隙率為0.6,求濾餅的比阻。如果懸浮液中顆粒所占的體積分率為0.1 ,求每平方米過濾面積上獲得0.5m 3 濾液時濾餅的阻力。解:) 濾餅的空隙率0.6 ,顆粒的6310 4m 2/m3,取比例系數Kidp0.1 1

19、0 3得濾餅的比阻為:2 22 4 210.66104rKI 1 a1.331010m-20.6 3(2) 濾餅的阻力 R 根據水的體積進行物料衡算即 0.5 1 0.6LrL,因此需要求出濾餅的厚度。0.5L110.1( 左邊是濾液和濾餅中水的體積,右邊是懸浮液中水的體積)歡迎下載7得濾餅的厚度為L 0.1667 m所以濾餅的阻力為R rL 1.33 10 10 0.16672.22 10 9m-1【例題 831 】在 20C 下,用水吸收空氣中的SO2, 達到吸收 平衡時, SO 2 的平衡分壓為5.05kPa , 如果只考慮SO 2在水中 的一級解離,求此時水中 SO 2的溶解度。已知該

20、條件下SO 2 溶解度系數為H 1.56 10 2kmol/ ( kPa ? m3), 一級解離常數為 K1 1.7 102kmol/m 3°解:考慮解離情況下SO 2 的吸收情況可以表示為以下兩個過程:擴散傳質過程 SO 2 g 垐 Q SO 2 l 解離過程 SO 2+H2O 垐 3 H+HSO 3-由傳質平衡可以求得吸收液中SO 2 的濃度2 3cA HpA 1.56 105.050.0788 kmol/m由吸收液捋O 的濃度,根據解離平衡,求HSQ 濃度H+ HSQK1-SC 2HSQ -SQ J1.7 10 2 0.0788 0.0366 mol/r n所以溶液中溶解的Q 總的濃度為SQ + HSQ -0.0788 0.0366 0.1154tmol/ri 3=7.4kg/m( 此處忽略 : SQ+H 2O 垐 Q H 2SQ 的反應平衡而認為SQ 全部反歡迎下載8應 為 HSQ, 然后解離 )I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