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變暖介紹_第1頁
全球氣候變暖介紹_第2頁
全球氣候變暖介紹_第3頁
全球氣候變暖介紹_第4頁
全球氣候變暖介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由于人們焚燒化石礦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將其焚燒時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種溫室氣體,由于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的透過性,而對地球反射出來 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說的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近 100多年來,全球平均氣溫經歷了冷-暖-冷-暖兩次波動,總的看為上升趨勢。進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氣溫明顯上升。全球變暖的后果,會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更威脅人類的食物供應和居住環(huán)境。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全球變暖是指全球 氣溫升高。近100多年來,全球平均氣溫經歷了冷-暖-冷-暖兩次波動,總的

2、看為上 升趨勢。進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氣溫明顯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氣溫比100年前上升了 0.48 C。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在近一個世紀以來大量使用礦物暨糞(如蛋、包等),排放出大量的 CO2等多種溫室氣體。由于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 在 組艷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的透過性,而對地球反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說的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全球變暖的后果,會使全球 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 衡,更威脅 人類的食物供應和居住環(huán)境。出現(xiàn)全球變暖趨勢的具體原因是,人們焚燒化石礦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將其焚燒時產生的二氧化碳進

3、入了地球的大氣層。政府間氣候變化問題小組根據(jù)氣候模型預測,到 2100年為止,全球氣溫估計將上 升大約1.4-5.8攝氏度(2.5-10.4華氏度)。根據(jù)這一預測,全球氣溫將出現(xiàn)過去 10,000年中從未有過的巨大變化,從而給全球環(huán)境帶來潛在的重大影響。為了阻止全球變暖趨勢,1992年聯(lián)合國專門制訂了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該公約于同年在 巴西城 市里約熱內盧簽署生效。依據(jù)該公紗,發(fā)達國家同意在2000年之前將他們釋放到大氣層的二氧化碳及其 它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降至1990年時的水平。另外,這些每年的二氧化碳合計排放量占到全球二氧化碳總排放量60%的國家還同意將相關技術和信息轉讓給發(fā)展中國家。

4、發(fā)達國家轉讓給發(fā)展中國家的這些技術和信息有助于后者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各種挑戰(zhàn)。截止2004年5月,已有189個國家正式批準了上述公約。全球變暖的歷史與預測全球變暖是真實的,而且正在進行!主流科學界一致對全球變暖是越來越清楚了,每天在改變我們的氣候都是真實的,他們也正在進行中。在20世紀末年初以來,表面平均溫度的地球增加了約1.1f ( 0.6攝氏度)。在過去的40年中,氣溫上升約0.5f ( 0.2-0.3攝氏度)。在過去400-600年,全球變暖,在20世紀是更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時間,7分之10的年,在20世紀發(fā)生在20世紀90年代,由于其中一個最強勁的下午1998是最熱的一年,因為可靠

5、的溫度測量開始的。此外,變化,在自然環(huán)境支持的事實,即地球正在變暖;山區(qū)giaciers也在逐3肖退;在過去四十年里,北極冰厚度已經下跌了大約 40 % ;全球海平面上升了約快三倍超過了過去的100年相比在以前的3000年里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植物和動物改變其范圍和行為回應氣候。根據(jù)儀器記錄,相對于1860年至1900年期間,全球陸地與海洋溫度上升了攝氏0.75度。自1979年,陸地溫度上升速度比海洋溫度快一倍(陸地溫度上升了攝氏0.25度,而海洋溫度上升了攝氏 0.13度)。根據(jù)衛(wèi)星溫度探測,對流層的溫度每十年上升攝氏 0.12度至0.22度。在1850年前的一兩千年,雖然曾經出 現(xiàn)中世紀

6、溫暖時期與小冰河時期,但是大眾相信全球溫度是相對穩(wěn)定的。根據(jù)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戈達德太空研究所的研究報告估計,自 1800年代有測量儀器廣泛地應用開始, 2005年是最溫暖的年份,比1998年的記錄高了攝氏百分之幾度。世界氣象組織和英國氣候研究單位也有類似的估計,曾經預計 2005年是僅次于1998年第二溫暖的年份。在人類近代歷史才有一些溫度記錄。這些記錄都來自不同的地方,精確度和可靠性都不盡相同。在1860年才有類似全球溫度儀器記錄,相信當年的記錄很少受到城市熱島效應的影響。從最近的千禧年內的多方記錄所展示的長遠展望,在過去1000年的溫度記錄中可以看到有關的討論及其中的差異。最近 50年的

7、氣候轉變的過程是十分清晰,全賴詳細的溫度記錄。到了 1979年,人類更開始利用衛(wèi)星溫度測量來量度M流層的溫度。在2000年后,各地的高溫記錄經常被打破。譬如: 2003年8月11日,瑞士格羅諾鎮(zhèn)錄得攝氏 41.5度, 破139年來的記錄。同年,8月10日,英國倫敦的溫度達到攝氏 38.1 ,破了 1990年的記錄。同期,巴黎 南部晚上測得最低溫度為攝氏 25.5度,破了 1873年以來的記錄。8月7日夜間,德國也打破了百年最高 氣溫記錄。在2003年夏天,臺北、上海、杭州、武漢、福州都破了當?shù)馗邷赜涗洠袊憬「焖?地屢破高溫記錄,67個氣象站中40個都刷新記錄。2004年7月,廣州的罕

8、見高溫打破了五十三年來的記 錄。2005年7月,美國有兩百個城市都創(chuàng)下歷史性高溫記錄。2006年8月16日,重慶最高氣溫高達 43度。臺灣宜蘭在2006年7月8日溫度高達38.8度,破了 1997年的記錄。2006年11月11日是香港整 個H一月最熱的一日,最高氣溫高達29.2度,比1961年至1990年的平均最高溫26.1度還要高。據(jù)新華社電美國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古代農業(yè)活動曾使世界避免進入新冰川期。這說明,人類活動引起全球 氣候變暖可能持續(xù)了數(shù)千年。研究人員說,砍倒大樹并開墾第一片田地的史前農民使大氣中坦皂和CO2等溫室氣體含量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全球氣溫因此逐漸回升。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教授拉迪曼

9、說:要不是早期農業(yè)帶來的溫室氣體,目前地球氣溫很可能還是冰JI時期的氣溫?!崩下姓J,研究結果非常容易引起爭議。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 17日說,科學家通過兩項最新研究預測,即使現(xiàn)在全世界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穩(wěn)定在2000年的水平,本世紀全球變暖和海平面上升的趨勢已經不可逆轉。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在 18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連續(xù)發(fā)表兩篇論文, 從不同角度預測了全球氣候 變化的趨勢。他們的成果將由聯(lián)合國下屬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評估,收錄到2007年公布的下一份全球氣候變化報告中。在第一篇論文中,國家大豈研究中心的魏格雷提出了一個較簡單的數(shù)學模型來理解全球氣候變化。他認為,由于海洋存在 熱慣性

10、”,對溫室氣體等外界影響的反應有所滯后,本世紀全球變暖的趨勢只不過是以前排 放溫室氣體的后果。據(jù)魏格雷預測,到2400年,已存在于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成分,將至少使全球平均氣溫升高1攝氏度;不斷新排放的溫室氣體,又將導致全球平均氣溫額外升高2至6攝氏度。這兩個因素還會分別引起海平面每世紀上升10厘米和25厘米。他在論文中說,要遏制氣候變暖的趨勢,現(xiàn)在就必須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控制在極其低的水平,即使這樣 海平面上升的趨勢恐怕也難以避免,每世紀10厘米的上升速度可能是最樂觀的預測。由杰拉爾德梅爾等人發(fā)表的第二篇論文則預測,由于 熱慣性”的存在,即使本世紀中人類不向大氣排放任 何溫室氣體,到2100年全

11、球平均氣溫也將至少升高 0.5攝氏度,海平面將上升 11厘米以上,其中海平面 上升的速度比科學家早先的預測值高了一倍多。梅爾對此解釋說,這是因為以前的預測沒有考慮到冰川融 化等的影響。梅爾的研究小組用兩套數(shù)學模型,借助超級計算機模擬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分別為低、中、高時的氣候 和海平面變化情況。全球變暖的條件地球氣候變暖和人類大量排放溫室氣體導致溫室效應有關。但日本和丹麥科研人員近日指出,溫室氣體增 加并非導致氣候變暖的惟一原因,太陽活動變化在其中也起到了推動作用。據(jù)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橫濱國立大學環(huán)境信息研究院的伊藤公紀教授制作了一張圖表。從圖上看, 過去200年間地球平均氣溫和太陽磁場強

12、度的變化曲線基本吻合。伊藤公紀由此推斷,太陽活動對氣候變 暖也有影響,僅用溫室氣體增加解釋氣候變暖可能不夠全面。太陽活動對地球氣溫的影響已被專家們關注了很長時間。一般來說,太陽黑子多的時候,太陽活動劇烈。比如史料曾記載,公元17世紀時太陽黑子很少出現(xiàn),當時的地球氣候也相對寒冷。 但地面獲得的探測信息也顯示,太陽活動強弱變化引起的太陽輻射能量變化幅度僅為0.1% ,如此微小的變化似乎不足以對氣候造成太大影響。然而,最近國際空間科學界出現(xiàn)了一種假說,認為太陽活動的變化會改變地球上空的云量,放大”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從而左右氣候變化。提出這種假說的丹麥科學家推測,射向地球的宇宙射線可較穩(wěn)定地使部 分大

13、氣離子化,使云容易生成,從而吸收太陽的大量輻射,降低地球溫度。但是,太陽活動高峰時釋放出 的高速帶電粒子流,能干擾宇宙射線射向地球,使云不易形成,進而導致地球溫度升高。目前,丹麥科研 人員正在研究與云形成有關的各種因素,以論證上述假說。也有日本專家提出,雖然太陽輻射能量的變化幅度只有0.1% ,但他們發(fā)現(xiàn)這種能量變化能使地球大氣對于 太陽紫外線的吸收量變化幅度達到百分之幾,這種吸收量的增加會使大氣臭氧層溫度升高。日本氣象研究 所第二研究部負責人小寺邦彥表示,臭氧層溫度的變化會波及對流層,從而對寒流和季風造成影響,但目 前尚不清楚上述機制能對地球氣候變暖產生多大影響。為了繼續(xù)研究這個課題,小寺邦

14、彥等人組成的國際 研究小組已于去年開始工作。全球變暖的原因全球變暖的原因很多,概括以后有以下幾點:1 .人口居|J增因素近年來人口的劇增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時,這也嚴重地危肋著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間的平衡。這 樣多的人口,每年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將是一驚人的數(shù)字,其結果就將直接導制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 量不斷地增加,這樣形成的二氧化碳 溫室效應”將直接影響著地球表面氣候變化。2 .大氣環(huán)境污染因素目前,環(huán)境污染的日趨嚴重已構成一全球性重大問題,同時也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之一?,F(xiàn)在,關 于全球氣候變化的研究已經明確指出了自上個世紀末起地球表面的溫度就已經開始上升。3 .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因

15、素目前,海平面的變化是呈不斷地上升趨勢,根據(jù)有關專家的預測到下個世紀中葉,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對措施,將直接導致淡水資源的破壞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陸地活動場所產生的大量有毒 性化學廢料和固體廢物等不斷地排入海洋;發(fā)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類活動而引發(fā)的沿海地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等都是導致海水生態(tài)環(huán)境遭破壞的主要因素。4 .土地遭侵蝕、沙化等破壞因素5 .森林資源銳減因素在世界范圍內,由于受自然或人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積正在大幅度地銳減。6 .酸雨危害因素酸雨給生態(tài)環(huán)境所帶來的影響已越來越受到全世界的關注。酸雨能毀壞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目 前,世界上酸雨多集中

16、在歐洲和北美洲,多數(shù)酸雨發(fā)生在發(fā)達國家,一些發(fā)展中國家,酸雨也在迅速發(fā)生、 發(fā)展。7 .物種加速絕滅因素地球上的生物是人類的一項寶貴資源,而生物的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但是目前地球上的 生物物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8,水污染因素據(jù)全球環(huán)境監(jiān)測系統(tǒng)水質監(jiān)測項目表明,全球大約有10%的監(jiān)測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紀以來,人類的用水量正在急劇地增加,同時水污染規(guī)模也正在不斷地擴大,這就形成了新鮮淡水的供與需的一對矛盾。由此 可見,水污染的處理將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9 .有毒廢料污染因素 不斷增長的有毒化學品不僅對人類的生存構成嚴重的威脅,而且對地球表面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也將帶來危害。全球持續(xù)變暖

17、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羅勇表示,據(jù)世界上許多科學家預測,未來 50 100年人類將完全進入一 個變暖的世界。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21世紀溫室氣體和硫化物氣溶膠的濃度增加很快,使未來100年全球、東亞地區(qū)和我國的溫度迅速上升,全球平均地表溫度將上升1.4C-5.8 C。到2050年,我國平均氣溫將上升2.2 。入冬以來罕見大霧天氣頻發(fā)也是 暖冬的一個征兆?!绷_勇說,大霧天氣系 暖冬”造成強冷空氣非常弱所致。全球變暖的現(xiàn)實正不斷地向世界各國敲響警鐘,氣候變暖已經嚴重影響到人類的生存和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它不僅是一個科學問題,而且是一個涵蓋政治、經濟、能源等方面的綜合性問題,全球變暖的事實已經上

18、 升到國家安全的高度全球變暖的溫度預測德國研究人員表示,未來全球氣溫可能會遠遠高于一些科學家此前所做的預測,如果新的計算機模型關于 氣候變化所做的預測是正確的話。據(jù)路透社報道,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 ,由各國氣象專家組成,研究全球氣候趨勢)此前預測,到本世紀末,隨著二氧化碳的成倍增加,全球氣溫將升高1.5至4.5攝氏度。但德國美因茲馬普化學研究所的邁因拉特安德烈埃教授及其研究小組的最新測算方法卻表明,全球氣溫上升的最高幅度可達到6攝氏度。安德烈埃教授表示,這種新的方法是將懸浮微粒、溫室氣體和生物圈效應統(tǒng)一在一起,改變了以往關于氣 候變化的預測,即使之從人們可以容忍的程度發(fā)展到更迅速

19、變化的危險境地。安德烈埃教授將溫室氣體比作是導致全球變暖的加速器,懸浮微粒的存在則可以減緩氣溫的上升。懸浮微粒是空氣中產生于燃燒、化學制品和煙塵之中的細小微粒。隨著新的空氣凈化調節(jié)裝置的使用,懸浮微粒 的數(shù)量將會減少,因而其冷卻功效也就隨之變小。相反,全球氣溫卻會隨之上升。懸浮微粒只能在大氣中停留一周的時間,而溫室氣體則能停留大約 50多年的時間。也就是說,懸浮微粒的冷卻作用減少得快,而溫室氣體減少得慢。這樣,在長期的競賽中,溫室氣體最終必將戰(zhàn)勝懸浮微粒,隨 之而來的就是灼熱的高溫天氣。然而,安德烈埃教授也同時承認,這種情況具有高度的科學不確定性,氣候的變化也遠遠超出了經驗和科學理解所能達到的

20、范疇。如果他的計算是正確的,21世紀氣候的變化就會超過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預測。有資料說,再過七年,全球氣候將不可逆轉的變暖。全球升溫的后果 據(jù)新華社電美國世界觀察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近期警告說,全球氣候升溫將致全球農業(yè)減產,或許在下個世 紀出現(xiàn)食品匱乏的局面。研究人員在分析聯(lián)合國和美國國立科學院發(fā)布的信息以及世界稻米市場趨勢后得 出了這一看法。世界觀察研究認為,全球氣候升溫和地下水水位下降將成為全球糧食供應緊張的直接誘因,全球稻米價格 上漲趨勢體現(xiàn)了這一點。全球升溫還會造成海平面升高,沿海地區(qū)會被淹沒,以前所說的大西洲就是這樣被淹沒的。美國政府發(fā)布的統(tǒng)計數(shù)字顯示,即使是在去年全球糧食大豐收

21、、小麥和玉米價格下降的情況下,稻米價格 依然上漲了 30% ,達到每噸260美元。美國國立科學院去年發(fā)表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水稻生長季節(jié)氣溫異常上升將使收成減少。另外,全球許 多地區(qū)出現(xiàn)地下水水位下降、水井枯竭問題,也將對糧食產量構成影響。全球暖化南太小島即將沒頂全球暖化使南北極的冰層迅速融化,全球第一個被海水淹沒的有人居住島嶼即將產生一一位于南太平洋國家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島嶼卡特瑞島,目下島上主要道路水深及腰,農地也全變成爛泥巴地。全球暖化使南北極的冰層迅速融化,海平面不斷上升,世界銀行的一份報告顯示,即使海平面只小幅上升1米,也足以導致5600萬發(fā)展中國家人民淪為難民。而全球第一個被海水淹沒

22、的有人居住島嶼即將產生 一一位于南太平洋國家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島嶼卡特瑞島,目下島上主要道路水深及腰,農地也全變成爛泥 巴地。農地積水瘧疾肆虐穿著傳統(tǒng)服飾向來樂天知命的卡特瑞島人,幾百年來遺世獨立,始終保持著傳統(tǒng)生活模式,但他們卻因人類對環(huán)境的破壞造成全球暖化,令他們將面臨被海水淹沒的命運??ㄌ厝饙u環(huán)保人士保羅塔巴錫說:他們已經持續(xù)被海洋力量攻擊,還有持續(xù)不斷的洪水,原有的地區(qū)都被改變了,被破壞殆盡,幾乎所有的地方 都被海水淹沒了。目前,島上原來的主要道路現(xiàn)已水深及腰,原來種植椰子樹的農地也全成了爛泥巴地。更不堪的是,招致 蚊子蒼蠅叢生,瘧疾肆虐。專家預測,過不了幾年,卡特瑞島將被完全淹沒在海里

23、,全島居民遷村撤離勢在必行。亞馬遜雨林逐漸消失而位于南美洲、全世界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一一亞馬遜雨林正漸漸消失,讓全球暖化危機雪上加霜。號稱地球之肺的亞馬遜雨林涵蓋了地球表面5%的面積,制造了全世界 20%的氧氣及30%的生物物種,由于遭到盜伐和濫墾,亞馬遜雨林正以每年7700平方英里的面積消退,相當于一個新澤西州的大小,雨林的消退除了會讓全球暖化加劇之外,更讓許多只能夠生存在雨林內的生物,面臨滅種的危機,在過去的40年,雨林已經消失了兩成。如何減緩全球變暖地球升溫使地球在多個方面發(fā)生了變化,其中的一些變化本身也會抑制地球升溫的趨勢。其一,地球升溫使地球上的部分冰雪消融,全球液態(tài)水總量增加。而液

24、態(tài)水的比熱高于冰雪,因溫室效應 而增加的熱量因為地球上液態(tài)水總量增加而未使水的溫度顯著上升,因溫室效應而增加的熱量雖然使地球 上的巖石、土地等溫度顯著上升,但由于其與地球上的液態(tài)水發(fā)生熱交換,使整個地球不再顯著升溫,一 定程度上抵消了溫室效應,延緩了地球上冰雪的融化。其二,地球升溫使地球上的綠色植物生長旺盛,其光合作用比地球升溫前吸收了更多的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主要部分),固定了一部分溫室氣體,使這部分溫室氣體不再阻止地球上的熱量向外輻射,也在一定程度 上抵消了溫室效應。地球升溫使地球上液態(tài)水總量增加,綠色植物吸收更多溫室氣體,反過來延緩了地球升溫的趨勢,有利于 達到均衡。當然,隨著地球升溫趨

25、勢的緩解,地球上液態(tài)水增量和被吸收的主要溫室氣體增量越來越小, 如果不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地球又會升溫,在地球上引起新一輪的液態(tài)水總量增加和綠色 植物生長峰值,再次延緩地球升溫的趨勢。所以,在不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情況下,上述均 衡會交替地形成和打破,如此循環(huán)使地球氣溫較之以前發(fā)生更大的波動,而不是單調遞增;而如果減少二 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或將排放的溫室氣體固定,可平復地球氣溫的波動。科學家們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要圍繞地球建立一個由小微粒或太空飛船組成的人工太空環(huán),遮蔽熱帶 陽光,調節(jié)地球溫度。不過,一些反對者認為,這種想法肯定會有一些副作用,一個能夠對太陽光進行有

26、效散射的粒子帶將會使我們的每個夜空都變成和滿月時一樣明亮;而且這一計劃的預算將高得驚人,可能達到6萬億到200萬億美元,就連全球資金最為充足的科研機構美國航空航天局也無法承擔,如果把散射粒子改為太空飛船的話,預算額可能會少一些,估計能降到 5000億美元左右。地球誕生以來,大氣溫度曾經幾度升降,太陽輻射、云層遮蔽和溫室氣體等各種因素都曾經或正在影響著 我們的氣候。如果給地球圍上一個粒子或飛船組成的腰帶”的話,赤道上空就會出現(xiàn)一個陰影,要部署這些粒子,就必須使用一些專門的控制飛船,像牧羊犬一樣照看粒子群。過去的一個世紀,地球溫度明顯上升,未來一百年間這一趨勢還會繼續(xù)下去,很多研究都證實地球氣溫將

27、 在未來幾個世紀里提高 1到20華氏度,海平面明顯上升,一些海濱城市將不復存在。有科學家指出,減 少太陽光照射,地球溫度就會降低,而一些地面或太空系統(tǒng)完全可以實現(xiàn)這一目的。不過,有科學家指出, 人們目前還無法計算出地球到底能吸收多少陽光,又有多少陽光被反射回太空,而這正是實施上述計劃的 關鍵一步。美國科學家的研究顯示,古代農民的活動曾使世界避免進入新冰川期。這一結果說明,人類活動引起的全 球氣候變暖不是新現(xiàn)象,它可能持續(xù)了數(shù)千年。英國觀察家報最近援引研究人員的話說,砍倒大樹并 開墾第一片田地的史前農民使地球大氣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含量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全球氣溫因此 逐漸回升。美國弗吉尼亞大

28、學教授威謙拉迪曼說:要不是早期農業(yè)活動帶來的溫室氣體,目前地球氣溫很可能還是冰川時期的氣溫。”研究表明,如果沒有人類干預,地球會比現(xiàn)在低2攝氏度,蔓延的冰蓋和冰 川會影響世界很多地區(qū)。人類排放的一些氣體如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燒等具有吸收紅外線輻射的功能,這些氣體被稱為 溫室氣體它們在大氣中大量存在,如同一個罩子,把地面上散發(fā)的熱量阻擋。就像 暖 房”一樣,造成地表溫度的上升??茖W家把這種現(xiàn)象稱為溫室效應有一種說法:認為溫室效應是造成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這是科學家考察了近一百年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與氣溫上升相關性而提出的。認為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可能會控制全球氣候變暖,防止生態(tài)平衡破壞,農

29、業(yè)變異,冰川融化等災害發(fā) 生。當然,根據(jù)現(xiàn)代環(huán)境科學研究,對溫室效應和全球候氣變暖的相關程度,還在進一步探索。但人們確 實已經感受到全球氣候變暖和異常,在這方面,科學家提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量也許是防患于未然吧。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有兩方面:大量燃燒煤炭、天然氣等產生大量溫室氣體;肆意砍伐原始森林,使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大氣層和地表這一系統(tǒng)就如同一個巨大的玻璃溫室”,使地表始終維持著一定的溫度,產生了適于人類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在這一系統(tǒng)中,大氣既能讓太陽輻射透過而達到地面,同 時又能阻止地面輻射的散失,我們把大氣對地面的這種保護作用稱為大氣的溫室效應。造成溫室效應的氣 體稱為 溫室氣體”

30、,它們可以讓太陽短波輻射自由通過,同時又能吸收地表發(fā)出的長波輻射。這些氣體有 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氣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近百年來全球的 氣候正在逐漸變暖,與之同時,大氣中的溫室氣體的含量也在急劇地增加。許多科學家都認為,溫室氣體 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溫室效應的加劇可能是全球變暖的基本原因。排放溫室氣體的人類活動包括:所有的化石能源燃燒活動排放二氧化碳。在化石能源中,煤含碳量最高, 石油次之,天然氣較低;化石能源開采過程中的煤炭瓦斯、天然氣泄漏排放二氧化碳和甲烷;水泥、石灰、 化工等工業(yè)生產過程排放二氧化碳;水稻田、牛羊等反芻動物消化過程排放甲烷;土地利用變化減少

31、對二 氧化碳的吸收;廢棄物排放甲烷和氧化亞氮。人類燃燒煤、油、天然氣和樹木,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 進入大氣層后使地球升溫,使碳循環(huán)失衡,改變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轉換形式。自工業(yè)革命以來,大氣中 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 25%,遠遠超過科學家可能勘測出來的過去16萬年的全部歷史紀錄,而且目前尚無減緩的跡象。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在近一個世紀以來大量使用礦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 氧化碳等多種溫室氣體。由于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過性,而對地球反射出來 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還包括看不見摸不著的電磁污染,也就是常說的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世界上的森

32、林主要分為寒帶(北方)森林、溫帶森林和熱帶森林三類。據(jù)專家介紹,今天的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 是大自然經過8000年的進化才逐漸形成的。今天,所有的原始森林都淪為伐木業(yè)大規(guī)模開采利用的目標。在熱帶地區(qū),許多現(xiàn)在已蕩然無存的森林就是在過去的50年被砍伐一空的。僅 1960年至1990年,就有超過4.5億公頃的熱帶森林被吞噬,占世界熱帶森林總面積的20%;還有數(shù)百萬公頃的熱帶森林在砍伐、農田開墾和礦產開采中退化。而且,全球的非法砍伐和非法木材產品交易還在繼續(xù)加劇,尤其是在擁有熱帶森林的發(fā)展中國家和政府執(zhí) 法不力的俄羅斯等國。而國際市場對廉價木產品的需求,又進一步惡化了這一狀況。政府間氣候變化問題小組根據(jù)氣

33、候模型預測,到2100年為止,全球氣溫估計將上升大約1.45.8攝氏度(2.510.4華氏度)。根據(jù)這一預測,全球氣溫將出現(xiàn)過去10,000年中從未有過的巨大變化,從而給全球環(huán)境帶來潛在的重大影響。我們的呼吁為了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請節(jié)約使用每一滴淡水。為了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請多種植樹木減慢沙化。 為了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請不要再用一次方便袋。 為了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請不要隨意扔廢舊電池。 為了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請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為了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請每人都愛護花草樹木。 為了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請您積極宣傳保護環(huán)境。為了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請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記得國際知名圖畫

34、作家芭芭拉.庫尼( Barbara Cooney )的一本名作花婆婆(Miss Rumphius ),故 事中的小女孩對她爺爺說,我長大之彳及,要到很遠的地方旅行,然彳及,我要住在大海邊。她的爺爺說,這些都很好但是,你還要再做一件事: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麗。於是,小女孩長大彳及,選擇在海邊種滿了美麗的紫藍 色扁豆花,美化地球。Who say you can not change the world ?(誰說您不能改變 世界),你呢?特別是在 4月22日國際性地球 日的紀念日子里,你選擇如何行動呢?食:一、4月22日地球日吃素一天。(畜牧業(yè)消耗大量的谷、豆類,也消耗大量珍貴的水;為了放牧牛只及飼養(yǎng)豬只,犧牲原始森林,造成溫室效應。二、少吃(在家烹煮、外食分量恰到好處,吃不完打包回家)三、禁食一日(體驗體內環(huán)保滋味)四、拒用保麗龍,并要求自助餐店或coffee shop使用紙杯(寶麗龍是一種致癌物質,它同時破壞保護地球的臭氧層。喝咖啡的保麗龍杯子、自助餐盤子,幾百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