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復習課教學設計_第1頁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復習課教學設計_第2頁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復習課教學設計_第3頁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復習課教學設計_第4頁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復習課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復習課教學設計教材分析這是高三一輪 復習,內(nèi)容是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本章內(nèi)容準備復習 兩課時。本節(jié)課是第一課時。標要求本章的中心內(nèi)容是如 何解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的工具, 最 后應落實在解三角形的應用上。通過本節(jié)學習,學生應當 達到以下學習目標:(1) 通 過 對任意三角形邊長和角度關 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 ( 2 ) 能 夠 運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識和方法判斷三角形形狀的 問題。本章內(nèi)容與三角函數(shù)、向量聯(lián)系密切。作為復習 課 一方面將本章知識作一個梳理,另一方面通過整理歸納 幫 助 學生進一步達到相應的學習目標。學情分析學生通過

2、必修 5 的學習,對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內(nèi)容已經(jīng)了解,但對于如何靈活運用定理解決實際問題,怎樣合理選擇定理進行邊角關系轉(zhuǎn)化從而解決三角形綜合問題,學生還需通過復習提點有待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 )學生通過對任意三角形邊長和角 度關 系的探索,掌握正弦、余弦 定 理的內(nèi)容及其證明方法;會運用正、余弦定理與三角形 內(nèi) 角和定理,面積公式解斜三角形的兩類基本問題。( 2)學生學會分析問題,合理選用定理解 決三角形綜合問題。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提 出 問題、正確分析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 在方程思想指導下處理解三角形問題的運算能力,培養(yǎng)學生合情推理探索數(shù)學規(guī)律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生活 實 例 探究回顧三角函數(shù)、正余弦定理,體現(xiàn)數(shù)學于生活, 并 應 用于生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并體會數(shù)學的應用 價值,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精神。教學方法探究式教學 、 講練結(jié)合重點難點、正、余弦 定理的對于解解三角形的合理選擇;2、正、余弦定理與三角形的有關性質(zhì) 的綜 合運用。教學策略、重視多 種 教學方法有效整合;2、重視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策略的指 導。3、重視加強前后知識的密切聯(lián)系。4、重視加強數(shù)學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5、注意避免過于繁瑣的形式化訓練6、教學過程體現(xiàn)“實踐-認識-實踐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必 修 5 的學習,對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內(nèi)容已經(jīng)了解

4、,但 對 于如何靈活運用定理解決實際問題,怎樣合理選擇定理 進 行邊角關系轉(zhuǎn)化從而解決三角形綜合問題,學生還需通 過 復習提點有待進一步理解和掌握。作為復習課一方面要 將 本章知識作一個梳理,另一方面要通過整理歸納幫助學 生 學會分析問題,合理選用并熟練運用正弦定理、余弦定 理 等知識和方法解決三角形綜合問題和實際應用問題。數(shù)學思想方 法 的教學是中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學生 加 深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雖然是復習課,但我們不能 一 味的講題,在教學中應體現(xiàn)以下教學思想:重視教學 各環(huán)節(jié)的合理安排: 在生活實 踐 中 提出問題,再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對新知進行探究,然后 引 導學生回顧

5、舊知識與方法,引出課題。激發(fā)學生繼續(xù)學習 新知的欲望,使學生的知識結(jié)構呈一個螺旋上升的狀態(tài), 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重視多種教學方法有效整合,以講練結(jié)合法、分析引導法、變式訓練法等多種方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重視提 出 問 題、解決問題策略的指導。重視加 強 前 后知識的密切聯(lián)系。對于新知識的探究必須增加足夠的 預 備知識 , 做好 銜 接 。要對學生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整理 和 篩選,把對學生后繼學習中有需要的知識選擇出來,在新知識介紹之前進行復習。注意避免過 于繁瑣的形式化訓練。從數(shù)學教學的傳統(tǒng)上看解三角形內(nèi) 容有不少高度技巧化、形式化的問題,我們在教學過程中 應該注意盡量避免這一類問題的出現(xiàn)

6、。二、實施 教 學 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 、 揭示提出課題引例:要 測 量 南北兩岸A、B 兩個建筑物 之 間 的距離,在南岸選取相 距 A 點 km 的 c 點 , 并通過經(jīng)緯儀測的,你能計算出A、B 之間的距離嗎?若人在南岸要測 量 對岸B、D兩個建筑物之間 的 距離,該如何進行?(二)復習回顧 、 知 識梳理正弦定理:正弦定理的 變形:(1)( 2); ;利用正弦定 理 ,可以解決以下兩類有關三角形的問題.( 1 )已知兩角和任一邊,求其他兩邊和一 角; ( 2)已知兩邊和其中一邊的對角,求另一 邊的對角 . (從而進一步求出其他的邊和角)2余弦定理:a2=b2+c2 2bccosA;b2

7、=c2+a2 2cacosB;c2=a2+b2 2abcosc.cosA=;cosB=;cosc=.利用余弦定 理 ,可以解決以下兩類有關三角形的問題:( 1)已知三邊,求三個角;( 2)已知兩邊和它們的夾角,求第三邊和 其他兩個角3三角形面積公式:(三)、 知 識鞏固2.3.(四)典例導航 、 知 識拓展【例1】AABc的三個內(nèi)角A、B、c的對邊分別是a、b、c,如果 a2=b (b+c),求ZE: A=2B.剖析:研究 三 角形問題一般有兩種思路. 一 是 邊化角,二是角化邊.證明:用正 弦定理,a=2RsinA, b=2RsinB, c=2Rsinc ,代入 a2=b (b+c)中,得s

8、in2A=sinB ( sinB+sinc ) sin2A sin2B=sinBsinc因為A、B、c為三角形的三內(nèi)角,所以 sin (A+B)片0.所 以 sin (A B) =sinB.所以只能有 A- B=B,即 A=2B.評述:利 用 正 弦定理,將命題中邊的關系轉(zhuǎn)化為角間關系,從而全部 利 用三角公式變換求解.思考討論 : 該題若用余弦定理如何解決?【例2】已知a、b、c分別是 ABc的三個內(nèi)角A、 B、 c 所對的邊, 1)若AABc的面積為,c=2,A=600,求邊a,b的值; 2) 2)若a=ccosB,且b=csinA,試判斷AABc的形狀。(五)變式訓練 、 歸 納整理【例

9、31已知a、b、c分別是 ABc的三個內(nèi)角A、 B、 c 所對的邊,若 bcosc=cosB求角 B設, 求 a+c 的值。剖析:同樣 知 道三角形中邊角關系,利用正余弦定理邊化角或角化邊 , 從而解決問題,此題所變化的是與向量相結(jié)合,利用向 量 的模與數(shù)量積反映三角形的邊角關系,把本質(zhì)看清了,問題與例 2 類似解決。此題分析后由 學生自己作答,利用實物投影集體評價,再做歸納整理。(解答略)課時小結(jié)( 由 學生歸納總結(jié),教師補充)解三角形 時 , 找三邊一角之間的關系常用余弦定理,找兩邊兩角之間 的 關系常用正弦定理2.根據(jù)所給條 件 確定三角形的形狀,主要有兩種途徑:化邊為角; 化 角為邊

10、. 并常 用 正余弦定理實施邊角轉(zhuǎn)化。3.用正余弦定 理解三角形問題可適當應用向量的數(shù)量積求三角形內(nèi)角與 應 用向量的模求三角形的邊長。4.應用問題可 利 用圖形將題意理解清楚,然后用數(shù)學模型解決問題。5.正余弦定理 與三角函數(shù)、向量、不等式等知識相結(jié)合,綜合運用解決實 際 問題。課后作業(yè):材料三級跳創(chuàng)設情境, 提 出實際應用問題,揭示課題學生在探究 問題時發(fā)現(xiàn)是解三角形問題,通過問答將知識作一梳理。學生通過課前預熱 1.2.3. 的快速作答,對正余弦定理的基本運用有了 一定的回顧學生探討知識的關聯(lián) 與拓展正余弦定理 與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面積公式的綜合運用對學生來說也 是難點,尤其是根據(jù)條件判

11、斷三角形形狀。此處列舉例 2 讓 學 生進一步體會如何選擇定理進行邊角互化。本課是在學 生學習了三角函數(shù)、平面幾何、平面向量、正弦和余弦定理 的 基礎上而設置的復習內(nèi)容,因此本課的教學有較多的處 理辦法。從解三角形的問題出發(fā),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分類 , 采用的例題是精心準備的,講解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開 始 的復習回顧學生能夠很好的回答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基本內(nèi)容,但對于兩個定理的變形公式不知,也就是說對于公式的應用不熟練。設計中的自主檢測幫助學生回顧記憶公式,對學生更有針對性的進行了訓練。學生還是出現(xiàn)了問題,在遇到第一個正弦方程時,是只有一組解還是有兩 組解,這是難點。例 1、例 2 是常 規(guī)題

12、,讓學生應用數(shù)學知 識 求解問題,可用正弦定理,也可用余弦定理,幫助學生 鞏 固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知識。本節(jié)課授 課 對象為高三 6 班的學生,上課氛圍非常活躍??紤]到這是一節(jié)復習課,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定理的內(nèi)容,沒有經(jīng)歷知識的 發(fā) 生與推導,所以興趣不夠,較沉悶。奧蘇貝爾指出,影 響 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我們應當根 據(jù)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去進行教學。因而,在教學中,教師 了 解學生的真實的思維活動是一切教學工作的實際出發(fā)點。 教師應當 "接受"和"理解 "學生 的真 實思想,盡管它可能 是錯誤的或幼稚的,但卻具有一定的 " 內(nèi)在" 合理性,教師不應簡單否定,而應努力 去理 解這些思想 的產(chǎn)生與性質(zhì) 等等,只有真正理解了學生思維的發(fā)生發(fā)展 過程,才能有 的放矢地采取適當?shù)慕虒W措施以便幫助學生 不斷改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