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語法練習(xí)(詞類活用,虛詞,音韻)_第1頁
古代漢語語法練習(xí)(詞類活用,虛詞,音韻)_第2頁
古代漢語語法練習(xí)(詞類活用,虛詞,音韻)_第3頁
古代漢語語法練習(xí)(詞類活用,虛詞,音韻)_第4頁
古代漢語語法練習(xí)(詞類活用,虛詞,音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詞類活用、句法、副詞部分練習(xí)一一、說明下列句中詞類活用的現(xiàn)象:1、左右欲兵之。2、昔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3、魏將龐涓聞之,去韓而歸。齊軍既已過而西矣。4、賢者與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二、判別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并分別予以說明:1、功皆未至,子何獨自是而非我哉!(墨子·耕柱2、大其都者危其國,尊其臣者卑其主。(史記·范雎蔡澤列傳3、曲其堗(同“突”,煙囪,遠其積薪;不者,將有火患。(說苑·權(quán)謀篇4、托地而游宇,友風(fēng)而子雨。(荀子·賦篇5、時充國年七十余,上老之。(史記·趙充國傳三、指出下列句中用作狀語的名詞,并說明它所表示的意義:1

2、、及秦軍降諸侯,諸侯吏卒乘勝,多奴虜使之,輕折辱秦吏卒。2、鄉(xiāng)鄰之生日蹙。3、楚田仲以俠聞,喜劍,父事朱家。4、將軍魚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飛幕之上。5、草行露宿,日與北騎相出沒于長淮間。四、指出下列句子賓語所在的位置,說明其語序類型。1、吾誰欺?欺天乎!2、我無爾詐,爾無我虞。3、今吳是懼而城于郢。4、余唯利是視。5、子歸,何以報我?五、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并說明它的詞性和用法。1、太后之色少.解。2、田忌一不勝而再.勝。3、臣愿頗.采古禮,與秦儀雜就之。4、魯周霸、孔安國,洛陽賈嘉,頗.能言尚書事。5、陳涉雖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竟.亡秦。6、匈奴匿其壯士肥牛馬,但.見老弱及羸畜。六、古

3、文加標點光為人沈靜詳審長財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須髯每出入下殿門止進有常處郎仆射竊識視之不失尺寸其資性端正如此初輔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聞其風(fēng)采殿中嘗有怪一夜群臣相驚光召尚符璽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奪之郎按劍曰臣頭可得璽不可得也光甚誼之明日詔增此郎秩二等眾庶莫不多光(漢書·霍光傳單元練習(xí)二一、下列句中加點的是代詞或兼詞,請依次注明它所稱代的人、物、事,并說明它所充當(dāng)?shù)木渥映煞?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見靈輒餓,問其.病,曰:“不食三日矣?!笔持?,舍其.半,問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請以遺之.。”使盡之.,而為之.簞食與肉,寘諸.橐以與之.。既而與為公介,倒以御公徒,而免

4、之.。二、說明下列加點的“者”字、“所”字的用法:1、夫執(zhí)輿者.為誰?2、赦之,以勸事君者.。3、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于夷者.也。4、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兔者.往焉。5、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也。6、知可以戰(zhàn)與不可以戰(zhàn)者.勝。7、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一石。8、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9、夜則以兵圍所.寓舍。10、酈元之所.見,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11、聿(筆者.,所以.書也。12、今水已變而益多矣,荊人尚猶循表而導(dǎo)之,此其所以.敗也。三、說明下列各句中加點的介詞“以”、“于”的意義、用法:1、及宋,宋襄公贈之以.馬二十乘。2、陽嘉元年,復(fù)造候風(fēng)地動

5、儀,以.精銅鑄成。3、稅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論。4、將軍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當(dāng)橫行天下,為國家除殘去穢。5、此天以.君授孤也。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7、荊軻奉樊于期頭函,而秦舞陽奉地圖匣,以.次進。8、子厚以.元和四年十一月八日卒。9、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shù)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11、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12、入乎.耳,出乎.口。四、在下列空格中分別填入介詞“以”、“于”、“之”、“諸”、“為”。1、臣神遇而不目視。2、當(dāng)仁不讓師。3、而求也之聚斂而附益之。4、言舉斯心加彼而已。5、歲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6、江漢濯之,秋陽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單元練習(xí)三一、說明

6、下列各句加點的連詞的用法:1、廣起,奪而.殺尉。(陳涉世家2、(狼性貪而.狠,黨豺為虐。(中山狼傳3、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項羽本紀4、嘩然而.駭者,雖雞犬不得寧焉。(捕蛇者說5、令天下重足而.立,側(cè)目而.視矣。(史記·汲鄭列傳6、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清稗類鈔·馮婉貞勝英人于謝莊7、趙亦盛設(shè)兵以.待秦,秦不敢動。(廉頗藺相如列傳8、事成,猶得封侯;事敗,易以.亡。(項羽本紀9、孔子曰:“以.吾從大夫之后,不可不告?!?論語·憲問10、(上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史記·絳侯周勃世家11、樂毅留徇齊五歲,下齊七十余城,皆為郡縣

7、以.屬燕。(史記·樂毅列傳12、項王曰:“賜之彘肩?!眲t.與之一生彘肩。(項羽本紀13、戰(zhàn)則.請從。(左傳·莊公十年14、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彭端淑:為學(xué)一首示子侄15、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師說16、我決(xuè,迅速的樣子起而飛,搶(qing榆枋,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遙游17、今父老子弟雖患苦我,然.百歲后期令父老子孫思我言。(褚少孫:西門豹治鄴18、王曰:“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必取宋?!?墨子·公輸二、比較下列兩個句子中的“而”字,說明其用法的不同。1、見兔而.

8、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zhàn)國策·楚策四2、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三、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句首、句中語氣詞:1、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左傳·莊公102、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逍遙游3、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師說4、吾子其.無廢先君之功。(左傳·隱公35、惟.懷(晉懷帝逮愍(晉愍帝,喪亂弘多,衣冠禮樂,掃地俱盡。(晉書·儒林傳6、維.此奄息,百夫之特。(詩經(jīng)·秦風(fēng)·黃鳥7、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

9、余則熙熙而樂。(捕蛇者說8、王室之不壞,繄.伯舅是賴。左·襄公14參考答案:1.兵,名詞用如動詞,是“(用刀殺”的意思。(它前面有能愿動詞“欲”和它結(jié)合,后面有代詞“之”作它的賓語。2.衣冠,名詞用如動詞,是“穿好衣服,帶好帽子”的意思。(“而”連接前后兩個動詞3.西,方位名詞用如動詞,是“向西進發(fā)”的意思。4.饔飧,名詞用如動詞,是“做早飯、晚飯”的意思。5.是、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自是”,意思是“自以為是”;“非我”,意思是“以我為非”。6.大、危、尊、卑,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大其都”、“危其國”,意思是“使其都大”、“使其國?!?“尊其臣”、“卑其主”,意思是“使其臣尊”、

10、“使其主卑”。7.曲、遠,形容詞的使動用法?!扒鋱唷?、“遠其積薪”,意思是“使其突曲”(把那煙囪砌得彎曲一點,“使其積薪遠”(把那堆積的柴火放遠一點。8.友、子,名詞的意動用法。“友風(fēng)”、“子雨”意思是“以風(fēng)為友”“以雨為子”。9.老,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袄现钡囊馑际恰耙灾疄槔稀奔础罢J為他年老”。10.奴虜,名詞用作狀語,表示對人的態(tài)度?!芭斒怪?意思是“把他們(指投降的秦軍的吏卒當(dāng)作奴隸、俘虜來使喚”。11.日,時間名詞作狀語,放在動詞或形容詞的前面,表示情況的逐漸發(fā)展,意即“一天一天地”。12.父,名詞用作狀語,表示對人的態(tài)度?!案甘轮旒摇?意思是“把朱家當(dāng)作父親來奉事”。13.魚

11、、燕,名詞用作狀語,表示比喻?!棒~游”、“燕巢”,意思是“像魚兒一樣地游動”,“像燕子一樣地筑巢”。14.草、露,名詞用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為的處所?!安菪新端蕖?意思是“在草莽中奔走,在露天下過夜”。15.日,時間名詞作狀語,用在具有行動性的動詞前面,表示行動的頻數(shù)或經(jīng)常,有“日日”的意思。稍微、略微兩次略略很最終只光為人沈靜詳審;長財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須髯。每出入,下殿門,止進有常處。郎、仆射竊識視之,不失尺寸。其資性端正如此。初輔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聞其風(fēng)采。殿中嘗有怪,一夜群臣相驚,光召尚符璽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奪之。郎按劍曰:“臣頭可得,璽不可得也!”光甚誼之。明日,詔增此郎

12、秩二等。眾庶莫不多光。(漢書·霍光傳參考答案:1.“者”特殊指示代詞,與動賓詞組“執(zhí)輿”結(jié)合,組成名詞性詞組。在句中作主語,意思是“手上拿著韁繩的人”。2.“者”特殊指示代詞,用在動賓詞組“事君”的后面,組成名詞性詞組,在句中作賓語,意思是“事奉國君的人”。3.“者”特殊指示代詞,分別用在偏正詞組“用夏變夷”、“變于夷”的后面,組成名詞性詞組,在句中作賓語,意思是“用中原各國的文化來同化少數(shù)民族的事例”,“被少數(shù)民族同化的事例”。4.“者”特殊指示代詞,分別用在動詞性的聯(lián)合詞組“芻蕘”、“雉兔”的后面,組成名詞性詞組,在句中作主語,意思是“割草打柴的人”、“打野雞抓野兔的人”。5.“

13、者”特殊指示代詞,用在數(shù)詞“五十”的后面,組成名詞性詞組,在句中作主語,意思是“五十歲的人”。6.“者”特殊指示代詞,用在動賓詞組“知可以戰(zhàn)與不可以戰(zhàn)”的后面,組成名詞性詞組,在句中作主語,意思是“知道在什么情況下可以打和什么情況下不可以打的人”。7.“者”特殊指示代詞,用在數(shù)量詞的后面,組成名詞性詞組,在句中作主語,意思是“日行千里的”。8.“者”,語氣詞,用在作狀語的時間詞“今”后,表示停頓。9.“所”特殊指示代詞,用在及物動詞“寓”的前面,組成一個名詞性詞組,意思是“住的處所”,在句中作定語。10.“所”特殊指示代詞,用在及物動詞“見”的前面,組成名詞性詞組,在句中作主語,意思是“所看到

14、的東西”。11.“者”,語氣詞,用在主語“聿”后,表示停頓?!八碧厥庵甘敬~,用在介詞“以”的前面,指代介詞“以”所介紹的對象,并和介詞“以”后面的動詞“書”組成一個名詞性詞組,表示“書”這個動作行為賴以實現(xiàn)的工具?!八詴?意思是“用來書寫的工具”,在句中作謂語。12.“所”特殊指示代詞,用在介詞“以”的前面,指代介詞“以”所介紹的原因。“所以敗”,意思是“失敗的原因”,在句中作謂語。1以,介詞,表示行為以某物為憑藉,相當(dāng)于“用、拿”2以,介詞,用。3以,介詞,表憑藉,依、按4以,介詞,表憑藉,憑5以,介詞,表示行為以某物為處置的對象,把6以,介詞,引進原因,因、因為。7以,介詞,表示行

15、為所依照的次序,按、依。8以,介詞,表時間,在9以,介詞,引進處所,從10以,介詞,表原因,由于11以,介詞,表比較,比12以,介詞,表處所,從以于為諸之以答案:一、1、“而”,連接動詞“奪”和“殺”,表示一先一后兩種動作行為。2、“而”,連接兩個形容詞,表示兩種并列的性質(zhì)。3、“而”,連接在意思上相反的兩項,表示轉(zhuǎn)折。4、“而”,用在狀語和動詞之間,連接偏正兩項。5、“而”,用在狀語(“重足”、“側(cè)目”表示“立”、“視”的方式和動詞之間,連接偏正兩項。6、“而”,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表示假設(shè),可譯為“如果”。7、“以”,連接動詞性詞組,后一行為是前一行為的目的。8、“以”,用在狀語和動詞之間

16、,連接偏正兩項。9、“以”,用在原因分句前,表示原因,可譯為“因為”。10、 “以”連詞,用在兩個名詞之間,表示并列關(guān)系。 11、 “以”連詞,連接動詞性詞組,表示后一行為是前一行為的結(jié)果。 12、 “則” ,用在表示動作的句子前,表示在時間上的承接。可譯為“就” 。 “則” ,用在假設(shè)關(guān)系的緊縮句里。可譯為“就” 。 13、 14、 “則” 用在假設(shè)復(fù)句中表結(jié)果的分句前, , 表示事理上的承接。 可譯為 “那么” 。 15、 “則” ,用在與上項意思不相諧調(diào)的分句里,表示轉(zhuǎn)折??勺g為“卻” 。 16、 “則” ,連詞,表示選擇。楊伯峻古漢語虛詞作“假設(shè)連詞” (中華書局 1981 年 2 月第 1 版,P331) “雖”連詞,用在前一分句里表示姑且承認事實,相當(dāng)于“雖然”“然” 。 ,連 17、 詞,與“雖”字相呼應(yīng),表示轉(zhuǎn)折,相當(dāng)于“然而”“但是” , 。 18、 “雖”連詞,表示讓步; “然”代詞。 “雖然”連用,相當(dāng)于“雖然如此” 。 二、 “而”可以用于順接,也可以用于逆接。順接,是說相連接的兩項在意思上 有某種類似,或者有密切的關(guān)系,中間沒有轉(zhuǎn)折。例 1 “見兔”就“顧犬”“亡羊”就“補牢” , ,屬于順接;逆接是說相連接的兩項在 意思上相反,或者不相諧調(diào),不是事理相因,語意連貫,而是有個轉(zhuǎn)折。例 2“出 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