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實驗復習_第1頁
《浮力》實驗復習_第2頁
《浮力》實驗復習_第3頁
《浮力》實驗復習_第4頁
《浮力》實驗復習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3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浮力實驗復習2017-4-5考點一:認識浮力的探究實驗.如圖1所示【例題1】(1)將物體懸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端,如(a)實驗所示,物重(2)托力(3)G=N.當用手向上托物體時,如(b)實驗所示,手對物體向上的F2=N.當物體浸入水后,如(C)實驗所示將(C)實驗與(a)、實驗對照.說明水對物體也有向上的托力,即浮力.水對物體 的浮力F浮=N.(4) 該實驗是通過物理方法.建立起浮力概念的.(b)6S 1,1(2N考點二:阿基米德實驗研究將一個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的金屬【例題2】(15年四月)如圖所示,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某同學圓柱體緩慢浸入水中,分別記下圓柱體下表面所處的深度h彈簧測力計相應的示數(shù)

2、 F,并將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在下表中。2實驗次數(shù)123456h/cm048101216F/N6.755.754.754.254.252. 00(1) 上圖是第2次實驗的情景,請在圖中用力的示意圖把此時金屬塊所受浮力的 三要素表示出來。(2) 分析表中第4次和第5次實驗數(shù)據(jù),說明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深度( 選填“有關”或“無關”)。(3)第6次實驗中,金屬塊所受浮力大小為 N,容器底對金屬塊的支持力大小為 N??键c三:圖像類利用浮力測密度【例題3】在彈簧測力計下掛一圓柱體,從盛水的燒杯上方某一高度緩慢下降,圓柱體浸沒后繼續(xù) 下降直到圓柱體底面與杯底部接觸為止,如圖2甲所示。圖乙是圓柱體下

3、降過程中彈簧測力計讀數(shù)F隨圓柱體下降高度 h變化的圖像。(g=10N/kg )求:分析圖像可知,圓柱體重力是 圓柱體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是_圓柱體的體積是m;g/ cm 3 ;可得結論:物體浸沒液體之前,受到的浮力越(選(1)N;N;圓柱體的密度是分析圖像BC段,(5)浸入液體的深度越深,填“大”或“小”)(6)分析圖像CD段,可得結論:針對性訓練1. (14年四月)如圖所示,在裝滿水的燒杯中,將空的飲料罐慢慢向下按,我們 發(fā)現(xiàn)向下按的力越來越大。根據(jù)以上的實驗過程,下列猜想最符合研究目的的是 A.物體的體積越大,所受浮力越大C. 物體浸沒在液體中越深,所受浮力越大D. 向下按的力越大,物

4、體所受浮力越大B.物體排開液體越多,所受浮力越大2. (11年中考)為了 探究浸在液體中的 物體所受的浮力跟 它排開液體所受的 重力的關系,某同學 進行了下圖所示的 實驗:(1) 你覺得合理的實 驗順序是(2) 選用其他液體 多次實驗后,可得出 2.ON甲-測出恥合金塊所受的 I.5N-0.5N乙,把臺金塊浸i金在裝満 水的溢水杯中,測出合 金塊所受的浮力"收集 合僉塊掃E開的水丙測出桶和排 開水所受的重 力丁.測出空桶所受的重力結論: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3) 圖乙中,浸沒在水中的合金塊勻速向下運動的過程中,合金塊所受的浮力 圖乙所示的步驟中、 石塊部分浸入水中時所受的

5、浮力 速向下移動時不慎碰到燒杯底部,此時石塊所受的浮力于”、等于”或“小于”)(5)合金塊的密度是不變(填變大”該時刻桶中水所受的重力; 該時刻桶中水所受的重力?;蜃冃 ?。石塊勻(填“大4.如題1圖所示,圖A、B、C D、E是探究浮力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 重力的關系”實驗的五個步驟。(1)兩步驟可計算出圓柱體物塊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F浮=No 兩步驟可得出物塊排開水所受.的重力G排。比較F浮與 G排,可以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塊排 開水所受重力的關系。(2)如題2圖所示是圓柱體物塊從水面緩慢浸入水中時,根 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描繪出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F隨物塊浸入深度h變化的關系圖像。分析圖像可得:當物塊沒有浸沒

6、之-前,h增大時,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 (選填 變大” 變-小”或 不變”。當h=4cm時,物塊所受的浮力為 N,浸滑后,h繼0uJxluJLll續(xù)增大時,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 高度是N,該圓柱體物塊的cm o46 并 3U a 2 V* m題18 - 2圖5. (16年中考)為了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某興趣小組的同學,用同一物體進行了如圖所 示的操作,并記下物體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圖乙中物體未放入前溢水杯裝滿水,物體浸沒后用量筒測出溢出水的體積,如圖丁 所示。(1)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液體 密度的關系,應選擇兩圖;該小組同學通過比較 F1和 的大小,得到“浮力的大小與物體 浸沒的深度有關”的

7、結論,產(chǎn)生錯 誤的原因是。來(2)物體浸沒在水中時所受浮力大小為耳二1環(huán)仏二1環(huán)憶二1N水單N,鹽水的密度為6. (13年四月)在彈簧測力計下方掛一圓柱體,將圓柱體從水面上 方豎直往下放入水中,整個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與圓柱體下降的高度h的關系圖像如下圖所示。分析圖像可知:圓柱體的重力 為N,所受的最大浮力為 N。圓柱體的體積為m3,密度為 kg/m3.7. (11年元月)如圖甲所示,彈簧測力計下掛著一個實心 圓柱體逐漸浸入裝有水的燒杯,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 F隨圓 柱體下表面浸入的深度h變化如圖乙所示。(g=10N/kg )當圓柱體下表面浸入深度h為1.5cm時,其下表面所受的壓強為Pa 。

8、圓柱體的質量為kg 。圓柱體的密度為kg/m3。8.小寧為了研究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的規(guī) 律,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他將彈簧測力計 一端固定,另一端掛一合金塊A,開始時他將合金 塊A浸沒在裝有水的容器中。容器底部有一個由 閥門B控制的出水口,實驗時,打開閥門B緩慢放水,在此過程中金屬塊始終不與容器底部接觸。 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隨放水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如圖乙所 示。(g 取 10N/kg)合金塊A受到的最大浮力為_N(2) 合金塊A的密度是。kg_/ m。(3) 在容器中用一條水平的實線作出放水丁kg/m3甲II甲40s時水面的大致位置。9. (14年四月)如圖所示,將重為5N的小球掛在彈簧測力計

9、下,當小球的浸在水中時,測力計示數(shù)為2N。下列說法正確的是33A.小球的體積為 400cm3B.小球的密度為 1.25g/cm3C. 緩緩向下移動彈簧測力計,小球對測力計的拉力最小可達到1ND. 剪斷懸吊小球的細線,小球在水中穩(wěn)定時受到的浮力為5N10 ( 10年中考)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吊著物塊在空氣中稱時示數(shù)為1 一 一當把物塊總體積的2浸入水中稱時示數(shù)為 0.6N,則物體受到的浮力為1.6N,34物塊的密度為 kg/m。當把物塊總體積的 三浸入水中稱時示數(shù)為 5N。物塊排開水的質量為 kg o (g 取 10N/kg)11.在課外小組活動中,小剛將一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的形狀不規(guī)則的石塊 分

10、別浸沒有水和鹽水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所示,石塊在水中所受 的浮力為 N;如果直接將該物體投入水中,該物體將(填“上浮”、“懸浮”或“下沉”);鹽水的密度為小婷將一底面積為 S的實心金屬圓柱體掛在彈簧測緩慢浸沒到底面積為S2的薄壁盛水圓柱形容器中(水未溢出且物體未接觸容器底 部),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改變了F,則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改變了4M鹽水d2勺N12.某同學想將量程為 010N的彈簧測力計改為密度秤。他的操作如下: 先將塑料杯掛在彈簧測力計上,再將指針調(diào)到零刻度線處; 在塑料杯中裝滿水,彈簧測力計的指針指在如圖甲所示的位置; 將塑料杯中的水倒盡,再在塑料杯中裝滿待測液體,彈簧測力計的指針指在

11、如圖乙所示的位置。則杯中水的質量為kg,待測液體的密度為 kg/m3,他設計的密度秤的量程為0 kg/m3.( g 取 10N/kg )13.探究性實驗:為了測出普通玻璃的密度,小明同學用一 個普通玻璃制成的小瓶、一個量筒和適量的水。做了如下的 實驗:量筒內(nèi)倒入50cm的水;讓小瓶口朝上漂浮在量筒的水面上(如圖甲所示),此時水面與80cm刻線相平;讓小瓶口朝下沉沒水中 (如圖乙所示),這時水面與62cm 刻線相平。則根據(jù)以上測出的數(shù)據(jù)可知: 小瓶漂浮在水面時,它排開水的體積 V 排 =5 >SOcHlk-* 亠二- i甲62 cm 3;制造小瓶的玻璃的密度14.如圖所示,為了驗證“阿基米德原理”,某同學做了如下實驗:(1)如圖甲,在彈簧的下端掛一個小桶,小桶的下面吊一個石塊,記下彈簧伸長后下端到 達的位置0,將此時彈簧對小桶的拉力計為 T, 小桶與石塊的總重記為 G則T1G (選填“>”“<”“=”);(2)如圖乙,在溢水杯中盛滿水,當石塊浸 沒在水中時,排出的水便流到旁邊的小水杯 中,將排出的水的重力記為 G排;(3)如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