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教案_第1頁
最新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教案_第2頁
最新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教案_第3頁
最新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教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品文檔精品文檔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教案設計:黃雙玉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 1掌握相關重點字、詞、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2 2通過閱讀人物的幾個事件,把握人物形象;過程與方法:1 1討論本文記人散文的結構內容,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 2 2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脈絡,以及藝術手法的運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1 1理解文中闡發(fā)的“胸有成竹” “心手相應”的道理。2 2理解作者表達的深厚情意。教學重點難點:1 1感悟文章主旨,欣賞作品的藝術特色。2 2探索哲理深意教學課時:兩課時教學步驟與內容:一、以詩引入,激發(fā)興趣蘇東坡云:“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 可肥,士俗不可醫(yī)”

2、古人頗得竹的靈氣,植竹而居,杖竹而行,幾千年來朝夕相 處,自然陶冶了一股竹的文化氛圍,中華民族的竹文化堪稱源遠流長。竹與松、 梅并稱為“歲寒三友”, 與梅、蘭、菊成為“花中四君子”。植竹、賞竹、寫竹、畫竹,竹與文學結下了不解之緣本文即以畫竹為線索,本文就是通過作者和文與 可談畫竹來表現(xiàn)表兄弟之間的深摯友誼及緬懷悼念之情的散文。二、整體感知,了解背景1.1. 從題目入手,初步感知文章提問:從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這個題目中,你讀到了什么? 明確:文與可 人畫筼筜谷偃竹 事記 文體記:古代的一種文體,通過記人、記事、記物或寫景來抒發(fā)作者感情 或見解。2.2. 梳理文章結構,整體把握文章第一段 闡述文

3、與可的繪畫理論,談自我藝術實踐的體會。第 1 1 層 由竹說起,提出畫竹應當有成竹在胸。第 2 2 層 寫作者自己學習文與可畫論的心得。第 3 3 層 評價蘇轍的看法,表明自己比弟弟更能領悟文與可的畫論。第二段 追憶二人在交往過程中與畫竹相關的幾件趣事。第 1 1 件 投求畫者的絹于地,并言當襪穿,傳為笑話。第 2 2 件 書信往來各自表述藝術創(chuàng)作中神似重于形似的美學觀點。第 3 3 件 追述自己一首“筼筜谷”詩令文夫婦為之噴飯。第三段 交代寫作此文的緣由,并表明二人關系感情深厚、親密無間。精品文檔精品文檔3.3.分析行文結構特色,把握文章主旨通觀整篇結構,極為自然、流暢。從竹的本性寫起,至原

4、后才點出對 亡友的思念并以此作結。主要是寫對詩人兼書畫家的表兄的緬懷、 悼念、悲痛和贊美之情。通過日常 趣事表現(xiàn)了表兄弟深厚情誼和親密無間的關系。生活上的共鳴人格上的共鳴提問二:第一段作者說“若予者,豈獨得其意,并得其法”,那么綜觀全文, 文與可提出了怎樣的繪畫理論?明確: 胸有成竹(第一自然段)T神似生于形似(第二自然段)提問三:對于文與可的畫論,“我”有怎樣的體會? 明確:心手相應“學”-得意亦得法特別強調“學”和“實踐”。尊重生活,師法自然。必須對客觀事物反復 觀察,仔細研究,不斷觀察,不斷積累,最終做到“胸有成竹”“心手相應”。 我們平時的學習也是這樣。提問四:本文記人、敘事和說理融為

5、一體,作者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明確:說畫竹理“親厚無間”記畫竹人抒 情敘畫竹事形散散而不亂,氣脈中貫蘇軾散文,信筆揮灑則姿態(tài)橫生,文筆似閑散,義脈卻流暢完整“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自畫法說起, 而敘事錯列,見與可竹法之妙,而公 與與可之情,尤為厚也。筆端出沒,卻是仙品?!?邱浚 四、寄言同學,延伸探究、文本研讀,突破重點 提問 明確一:作者記了哪些“戲笑之言”,從中可以讀到與可是一個怎樣的人第一件以裐為襪恬淡狂放淡泊名利第二件絹畫玩笑造詣咼深無拘率直第三件詩戲太守為官清廉不貪圖奢侈享樂神聚精品文檔精品文檔“畫竹亦在畫人,做人亦如作畫”,人世多艱,事務繁雜,凡事做之前需全 面考慮和安排,做起來才會

6、沉著冷靜, 勝券在握, 在洶涌的社會競爭洪流中奔騰 不息,立于不敗之地。胸有成竹,成功的機會就大了;人生之路上,有恩師導航在前,有父母助瀾在后,諄諄教誨切記,聲聲叮囑 莫煩,明白了他們講的道理, 趕快付諸實際行動, 心手相應, 成功的機會就多了 五、布置作業(yè):1 1自行梳理本文文言基礎知識,課后檢查。2.2. 完成學海導航作業(yè)。附: : 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文言知識整理(一)文言通假1.1. 與可沒與陳州:沒,通“歿”,死亡2.2. 少縱即逝矣:少,通“稍”,稍微3.3. 而節(jié)葉具焉:具,通“俱”,俱全(二)古今異義1.1. 初不自貴重:貴重,古:看重;今,價值高2.2. 月落庭空影許長:許,

7、古:這樣;今,也許3.3. 廢卷而哭失聲:廢,古:停下,放下;今,廢棄4.4. 吾將以為襪:以為,古:把.當作;今,認為5.5. 發(fā)函得詩:發(fā),古:打開;今:發(fā)送6.6. 而讀書者與之:與,古:贊成;今:給7.7. 以書遺余曰:遺,古:贈送;今:遺失(三)詞類活用1.1. 形容詞做動詞(1 1)吾將買田而歸老焉:老,養(yǎng)老(2 2)余因而實之:實,證實(3 3)與可厭之:厭,厭惡2.2. 名詞作狀語(1 1)自蜩腹蛇腹以至于劍拔十尋者: 劍拔,像劍拔出鞘一樣 蜩腹蛇腹,像蟬破殼腹部有節(jié),蛇腹部長鱗一樣3.3. 意動用法(1 1)初不自貴重:重,以為貴重,覺得貴重(四)一詞多義A.A. 文言實詞1

8、.1. 熟執(zhí)筆熟視:仔細 而操之不熟者:熟練2.2.語 今語士大夫:告訴 有“車過”“腹痛“之語:說法3.3.過 不學之過也:過錯 有“車過”“腹痛“之語:經過 B.B. 文言虛詞1.1.然自視了然:的樣子 予不能然也:這樣 然二百五十匹絹:然而2.2.以 以追其所見:來,從而 因以所畫筼筜谷偃竹遺予:把,表對象 與可以書遺予曰:把精品文檔精品文檔吾將以為襪:把 當作3.3.之 竹之始生:主謂之間 , ,取消句子獨立性 一寸之萌耳:結構助詞“的” 生而有之也:代詞,指代節(jié)葉 臨事忽喪之:語氣助詞,補足音節(jié) 士大夫傳之:代詞,指代與可之言 而讀書者與之:代詞,指代輪扁講的道理4.4.于 今夫夫子

9、之托于斯竹也:對 , ,表對象 與可沒于陳州:在,表地點5.5.焉 而節(jié)葉具焉:助詞 而臨事忽焉喪之:無義 吾將買田而歸老焉:兼詞6.6.其 乃見其所欲:代詞,代“畫家” 以追其所見:代詞,代“畫家” 其所以然:代詞,代“提到的事情” 豈獨得其意:代詞,代“文與可”7.7.而 而節(jié)葉具焉:但是,表轉折 生而有之也:就,表承接 廢卷而哭失聲: 表承接三、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斷句(1 1) 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外不一,心手不相應,不學之過也。(2 2) 庖丁,解牛者也(3 3) 輪扁,斫輪者也(4 4)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二)省略句(1 1) 子由為墨竹賦以(之)遺與可曰(2 2)吾將以(之)為襪(3 3)士大夫傳之以(之)為口實(三)倒裝句1.1. 定語后置(1 1) 四方之人持縑素而請者2.2. 狀語后置(1 1)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2 2)故凡有見于中而操之不熟者(3 3)足相躡于其門(四)固定句式(1 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