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準儀操作步驟方法詳解圖解_第1頁
水準儀操作步驟方法詳解圖解_第2頁
水準儀操作步驟方法詳解圖解_第3頁
水準儀操作步驟方法詳解圖解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水準儀操作步驟方法詳解圖解水準儀的認識及基本操作一、目的與要求1、對照儀器,了解水準儀型號、各部件名稱和功能;2、掌握水準儀基本操作;3、練習一站兩點高差測定。二、儀器與工具1、DS3 水準儀 1 臺、水準尺 2 把、記錄簿 1 本。2、自備:鉛筆、草稿紙。三、實訓方法與步驟1、指導教師講解水準儀的構造及操作方法。2、安置和粗平水準儀。水準儀的安置主要是整平圓水準器,使儀器概略水平。做法是:選好安置位置,將三腳架調整至適當高度。取出儀器,用連接螺旋將其連接在腳架上(注意基座與三腳架相對位置)。先踏實兩只腳架尖,移動另一只腳架使圓水準器氣泡概略居中,然后轉動腳螺旋使氣泡居中。轉動腳螺旋使氣泡居

2、中的操作規(guī)律:氣泡需要向哪個方向移動, 左手就向哪個方向轉動腳螺旋。氣泡偏離在a 的位置,首先按箭頭所指的方向同時轉動腳螺旋和,使氣泡移到b 的位置,再按箭頭所指方向轉動腳螺旋,使氣泡居中。圖 1-1.3、用望遠鏡照準水準尺,并且消除視差。首先用望遠鏡對折明亮的背景,轉動目鏡對光螺旋,使十字絲清晰可見。然后松開制動落選,轉動望遠鏡,利用鏡筒上的準星和照門照準水準尺,旋緊制動螺旋。 再轉動物鏡對光螺旋,使尺像清晰。此時如果眼睛上、下晃動,十字絲交點總是指在標尺物象的一個固定位置,即無視差現(xiàn)象。 如果眼睛上、下晃動,十字絲橫絲在標尺上錯動就是有視差,說明標尺物像沒有呈現(xiàn)在十字絲平面上,若有視差將影

3、響讀數(shù)的準確性。消除視察時要仔細進行物鏡對光使水準尺看的最清楚,這時如十字絲不清楚或出現(xiàn)重影,再旋轉目鏡對光螺旋,直至完全消除視差為止,最后利用微動螺旋使十字絲精確照準水準尺。圖 2-14、精確整平水準儀。轉動微傾螺旋使管水準器的水準氣泡兩端的影像符合,如圖 1-3 所示。轉.東微傾螺旋要穩(wěn),慢慢的調節(jié),避免氣泡上下不停錯動。圖 1-35、讀數(shù)。以十字絲橫絲為準讀出水準尺上的數(shù)值,讀數(shù)前,要對水準尺的劃分、 注記分析清楚,找出最小刻劃單位,整分米、整厘米的分劃及米數(shù)的注記。先估讀毫米數(shù),再讀出米、分米、厘米數(shù)。要特別注意不要錯讀單位和發(fā)生漏0 現(xiàn)象。讀數(shù)后,應立即查看氣泡是否仍然符合,否則應重

4、新使氣泡符合后再讀數(shù)。6、變儀器高法測兩點高差。在相距約 60 米的 A、B 兩點豎立水準尺,約中間位置處安置儀器。粗平、照準 A、讀后視 a。然后照準 B,讀前視 b。讀數(shù)力求精確。兩點高差 hAB=a-b 。將儀器在原地升高(或降低)約 10cm,重復上述操作,得高差 hAB。若較差 hABhAB不超過 5mm,則觀測合格,否則重測。四、注意事項1、在觀測過程中,手切勿按扶在架腿上;2、測量時不論用哪個眼睛觀測,另一眼睛盡量不要閉上,更不要用手蓋住眼睛;水準儀操作步驟方法詳解圖解.步驟圖解1、安放三角架 : 調節(jié)三腳架腿至適當高度,盡量保持三腳架頂面水平。如果地面松軟,應將架腿踩入土中。2、連接螺旋 : 旋緊連接螺旋,將水準儀和三腳架連接在一起。3、腳螺旋 : 調節(jié)腳螺旋,使圓水準氣泡居中。4、制動螺旋 : 旋緊制動螺旋,望遠鏡被固定。5、水平微動螺旋 : 在制動螺旋旋緊后,調節(jié)水平微動螺旋,望遠鏡在水平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