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案德白_第1頁
故都的秋教案德白_第2頁
故都的秋教案德白_第3頁
故都的秋教案德白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故都的秋 教案一、教學目標:1理解本文“以情馭景,以景顯情, 情景一體”的藝術(shù)手法,學會從景物描寫中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聯(lián)系文中所寫的五幅秋景圖,體會散文“形”“神”合一的藝術(shù)特色。二、教學重點: 通過五幅畫面中的景物描寫,領(lǐng)會故都秋的清、靜、悲涼的特點。三、教學難點:作者對北平秋色的描繪所流露出的內(nèi)心情感。四、教學安排: 一課時五、教學過程:(一)導入:有人說“秋是四季中意蘊最豐富的一個季節(jié)”。秋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從古到今,關(guān)于“秋”的詩文,可謂數(shù)不勝數(shù)。不同的人,他們眼里的秋景不同,因為心里的情感有別,美學家說,“一片自然風景就是一個心靈的世界”。 這一節(jié)課,

2、我們就通過學習故都的秋,來一起走進郁達夫的心靈世界?。ǘ┳髡吆喗椋河暨_夫(18961945),現(xiàn)代作家。浙江省富陽縣人。三歲喪父,幼年生活貧困。1913年(17歲)留學日本,在異國生活的十年,是他飽受屈辱和歧視的十年。后來又經(jīng)兩度婚姻失敗,再有兩次喪子之痛。在個人性格方面,他抑郁,多愁善感。他主張“文學作品,都是作者的自敘傳”,所以,他的作品體現(xiàn)著極強的“主觀色彩”。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沉淪。(三)解題:“故都”指北京,也稱北平。為什么作者用“故都的秋”作為標題而不用“北京的秋”?北京歷史悠久,秦漢以來,一直是中國北方的重鎮(zhèn),遼、金、元、明、清均定都于此,一個“故”字不僅道盡了歷史的滄桑與厚重

3、,還可以感受到文化底蘊和歷史氣息。(四)賞析文章:1、齊讀第一段,找出故都秋的特點?明確:清、靜、悲涼。2、再讀第二段,問:寫的是北國的秋還是南國的秋?其有什么特點?明確:南國。慢、潤、淡、混沌。(通過對比及段末幾個“不”字明確表示作者喜歡的是北國的秋。)3、局部研讀3-11段:作者是通過哪些景物來表現(xiàn)故都秋的“清、靜、悲涼”的特點?(1)結(jié)合課本中的小標題,讀第3段(秋院晨觀圖),描寫了哪些景物?明確:破屋、碧綠的天空、馴鴿、日光、牽?;?、秋草。分別表現(xiàn)的“清、靜、悲涼”:很高很高得碧綠的天色-當天很高的時候,給人一種曠遠,明凈高爽,無半點纖塵之染的感覺,突出了清,靜;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反襯

4、,連細微的聲音都聽得見,突出了周圍環(huán)境的寂靜,也是一種心的寧靜;細數(shù)絲絲陽光-畫面中的人早晨起來無事可做,細數(shù)日光,靜對藍朵,顯得清閑,也有一絲落寞;花的顏色,藍色白色為佳-牽?;ū緛硎俏孱伭模髡吖P下卻只有藍色白色,冷色系,突出清和悲涼;疏疏落落的秋草-象征生命的衰竭與凄涼,且文人本來就又悲秋情結(jié),作者這時思想苦悶,內(nèi)心孤獨,冷清,有一種淡淡的悲涼。(2)結(jié)合第3段的分析方法對后四幅圖進行分析,具體如何體現(xiàn)清、靜、悲涼的:a秋槐落蕊圖:(4段)寫槐樹不寫其高大挺拔,而寫其落蕊,看到落蕊,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悲涼;且“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突出了靜;b秋蟬殘鳴圖:(5段)寫秋蟬衰弱

5、的蟬聲,這本身就是一種悲涼;c秋雨話涼圖:(6-10段)“一層秋雨一層涼”;閑人閑話秋風秋雨,更覺悲涼,落寞;d秋果奇景圖:(11段)秋天本來是成熟的季節(jié),但作者筆下的棗子卻是“淡綠微黃”,是青澀的,不成熟的;而且棗子的背景是“塵沙灰土”,也是不明朗的,給人一種悲涼的感覺。小結(jié):作者選材零碎,他著力刻畫的五種景物,它們之間并沒有明顯的時空關(guān)系,卻能相提并論,因為它們都是由“清,靜,悲涼”貫穿起來的。4、讀12段,寫景文字插入古今中外寫秋的詩文,創(chuàng)造了一種文化氛圍,與題“故都”暗合,并以議論的表達方式說到賞秋非到北方不可,進而體現(xiàn)出對北國秋的贊美之情。5、讀最后兩段,作者又與南國之秋對比,體現(xiàn)了

6、對北國之秋的眷戀之情。(五) “一切景語皆情語” 難點探究:故都的秋景即使在作者所處的時代,也有明艷之色,也有繁鬧的景象,作者為什么避而不寫,只贊美清、靜、悲涼的故都之秋呢?這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明確:此文寫于1934年,當時中國遭受連年戰(zhàn)亂,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詩人也飽受顛沛流離之苦,加之個人性格抑郁善感,面對祖國大好山河被破壞,作者一方面贊美故都的秋,一方面也流露出深遠的憂慮和孤獨感。中國人說“言為心聲”,又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可見郁達夫?qū)€人的不幸遭際和動蕩的社會現(xiàn)實都融入到了故都的秋景之中。清、靜、悲涼的故都之秋正是作者憂郁、孤獨心境的折射。寫作特色:以情馭景,以景顯情,情景交融。(六)總結(jié):本文通過對北平秋色的描繪,贊美了故都的自然風物,抒發(fā)了向往、眷戀故都之秋的真情,并流露出深沉的憂思和孤獨感。六、布置作業(y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