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探究實驗設計之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_第1頁
九年級化學探究實驗設計之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_第2頁
九年級化學探究實驗設計之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_第3頁
九年級化學探究實驗設計之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word探究實驗設計之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1原理: 通過水的蒸發(fā)和冷凝,說明物質狀態(tài)的變化過程中,沒有生成新的物質。是物理變 化。 通過對膽磯的研磨,顆粒狀固體膽磯變成粉末狀膽磯, 說明物質的形狀發(fā)生改變時, 不生成新的物質。是物理變化。 硫酸銅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氫氧化銅,說明反應過程中生成了 新的物質,是化學變化。2NaOH-FCuSO4 = Na2S04 + Cu(OH i2 I 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將氣體通過澄清石灰 水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鈣,出現(xiàn)渾濁。證明變化過程中產生了新的物質,是化學變化。2 實驗儀器:試管、鐵架臺、酒精燈、玻璃片、研缽

2、、燒杯等。實驗藥品:水、膽磯、氫氧化鈉溶液、石灰石、澄清石灰水等。3. 探究方案: 在試管中加入約五分之一體積的水,用鐵架臺固定(試管口向上傾斜約 45°,管口對著沒有人的方向),點燃酒精燈加熱。如圖1-1所示。加熱一段時間后,可見水沸騰,在試管口有"白氣”發(fā)出。用冷而干燥的玻璃片貼近"白氣",一會兒后,玻璃片上有水滴出 現(xiàn)。說明在此變化過程中,水由液態(tài)受熱變成氣態(tài)的水蒸氣,而后遇冷凝結成液態(tài)水, 水本身沒有發(fā)生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澄潔前圖1 1 圖1 2 圖 1 3取少量膽磯,放在研缽內,用研杵研碎(注意是“研”,即通過研杵對藥品的擠壓 而使其粉碎,

3、不可用磨杵“搗”,以免損壞研缽),觀察到藍色顆粒狀膽磯變成了淺藍色粉 末狀膽磯。沒有新物質生成。如圖 1-2所示。 在試管里分別加入少量研碎的膽磯粉末,并加入少量水,振蕩,直至硫酸銅全部溶解為止。觀察硫酸銅溶液的顏色為藍色。將溶液平均分裝到兩支試管中,一支留做比照,另一支中用滴管滴加數(shù)滴氫氧化鈉溶液。觀察到試管內有藍色絮狀沉淀物出現(xiàn)。說明該變化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取少量塊狀石灰石放入干燥的試管里,向其中加入少量稀鹽酸,用配有玻璃彎管的橡皮塞塞住試管口, 使彎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里。如圖1-3所示。觀察到石灰石表面出現(xiàn)大量氣泡,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證明石灰石與稀鹽酸作用, 生成了

4、二氧化碳。 該變化中有新物質生成。4. 探究評價:這是學生學習化學以來的第一個化學實驗,其功效性還在其次,主要是要培養(yǎng)學生對 化學學科的學習興趣。因此,現(xiàn)象明顯、生動、新穎更顯得重要。以上四個實驗操作都很簡單,現(xiàn)象也很明顯,特別是對學生感官的刺激是比較強烈的,學生耳目一新。能立即將學生吸引到化學學習的氛圍中。這是學生遇到的第一次化學實驗,教師的規(guī)X操作對學生影響很大。因此,老師在做以上實驗時,一定要注意操作的正確性。本實驗涉及到藥品裝入試管、加熱、滴管的使用等多種操作,教師務必重視。但也正是由于這是學生的第一個化學實驗,學生缺乏必要的化學學科知識的基礎,還不易判斷變化過程中有無新物質生成。 實

5、驗中生成的氫氧化銅及產生二氧化碳, 學生都不易 判斷出是新的物質,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選取一些既貼近學生生活,又能便于學生判斷有無新物質生成的事例為好。5 資源開發(fā): 物質狀態(tài)的變化,可用碘的升華實驗。 該實驗現(xiàn)象更加明顯, 對感官的刺激性更強。先制作一支升華管,在一支一端封口的玻璃管內,放入幾粒碘晶體,將玻璃管另一端放在酒精燈外焰上加熱熔化,用攝子輕夾熔融的玻璃,使其黏粘在一起,冷卻,就制作成了一支封閉的升華管。用試管夾夾持住升華管上半端,用酒精燈微加熱升華管有碘晶體的一端,一會兒后,可觀察到有紫色蒸氣產生,在玻璃管的另一端,有紫黑色碘晶體形成。如圖1-4所示。該升華管可以反復使用,方便

6、,經濟,現(xiàn)象明顯。陛蒸氣凝華后的 碘晶偉 膽磯研碎不如改用冰糖研碎(無冰糖也可用白砂糖代替)。課前安排學生自帶冰糖(或白砂糖)、干凈的碗碟和金屬湯勺等。實驗時取少量的冰糖(或白砂糖)放在碗碟中, 用金屬湯勺在碗碟中研磨。 研碎后,可以親口嘗一嘗。 此實驗可更好地證明糖僅僅是形狀發(fā) 生了改變,并沒有生成新的物質。 證明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可用鎂條燃燒,碳酸氫銨的分解等,比較易于判斷有新 物質生成。取一根打磨光亮的鎂帶,先讓學生觀察鎂條有光亮的銀白色,有彈性;再用坩堝鉗夾住,在酒精燈上點燃,并迅速放到石棉網的上方,使其繼續(xù)燃燒。觀察到鎂條劇烈燃燒,產生耀眼的強光,放出大量的熱,并生成白色固體。學生觀察所產生的白色固體,并與鎂帶比較,外觀上差異很大,學生較易得出有新物質生成的結論。如圖1-5。如圖1-6所示,在試管里加入適量的碳酸氫銨晶體,敞口加熱。可看到試管口有水滴出現(xiàn),證明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