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報告-聲速測量_第1頁
實驗報告-聲速測量_第2頁
實驗報告-聲速測量_第3頁
實驗報告-聲速測量_第4頁
實驗報告-聲速測量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jié)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 實驗報告:聲速的測量實驗報告  聲速的測量 【實驗項目】 1.用共振干涉法測量空氣中的聲速2.用相位比較法測量空氣中的聲速3.時差法測量介質(zhì)中的聲速;4.用反射法測量擋板的距離【實驗儀器】聲速測量儀、FD-SV-D超聲波測距綜合試驗儀、示波器【實驗原理】 由于超聲波具有波長短,易于定向發(fā)射、易被反射等優(yōu)點。在超聲波段進行 聲速測量的優(yōu)點還在于超聲波的波長短,可以在短距離較精確的測出聲速。 超聲波的發(fā)射和接收一般通過電磁振動與機械振動的相互轉(zhuǎn)換來實現(xiàn),最常見的方法是利用壓電效應和磁致伸縮效應來實現(xiàn)的。本實驗采用的是壓電陶瓷制 成的換能器(探頭),這種壓電陶瓷可以在

2、機械振動與交流電壓之間雙向換能。 聲波的傳播速度與其頻率和波長的關(guān)系為: (1) 由(1)式可知,測得聲波的頻率和波長,就可以得到聲速。同樣,傳播速度亦可用=(2)表示,若測得聲波傳播所經(jīng)過的距離L和傳播時間t,也可獲得聲速。1. 共振干涉法 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圖中S1和S2為壓電晶體換能器,S1作為聲波源,它被低頻信號發(fā)生器輸出的交流電信號激勵后,由于逆壓電效應發(fā)生受迫振動,并向空氣中定向發(fā)出以近似的平面聲波;S2為超聲波接收器,聲波傳至它的接收面上時,再被反射。當S1和S2的表面近似平行時,聲波就在兩個平面間來回反射,當兩個平面間距L為半波長的整倍數(shù),即 L=n/2 n=0,1,2,(3

3、) 時,S1發(fā)出的聲波與其反射聲波的相位在S1處差(n=1,2 ),因此形成共振。 因為接收器S2的表面振動位移可以忽略,所以對位移來說是波節(jié),對聲壓來說是波腹。本實驗測量的是聲壓,所以當形成共振時,接收器的輸出會出現(xiàn)明顯增大。從示波器上觀察到的電信號幅值也是極大值(參見圖2)。 圖中各極大之間的距離均為/2 ,由于散射和其他損耗,各級大致幅值隨距離增大而逐漸減小。我們只要測出各極大值對應的接收器S2的位置,就可測出波長。由信號源讀出超聲波的頻率值后,即可由公式(1)求得聲速。FD-SV-D2. 相位比較法  波是振動狀態(tài)的傳播,也可以說是位相的傳播。沿波傳播方向

4、的任何兩點同相位時,這兩點間的距離就是波長的整數(shù)倍。利用這個原理,可以精確的測量波長。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沿波的傳播方向移動接收器S2,接收到的信號再次與發(fā)射器的位相相同時,一國的距離等于與聲波的波長。 同樣也可以利用李薩如圖形來判斷位相差。實驗中輸入示波器的是來自同一信號源的信號,它們的頻率嚴格一致,所以李薩如圖是橢圓,橢圓的傾斜與兩信號的位相差有關(guān),當兩信號之間的位相差為0或時,橢圓變成傾斜的直線。 位相差和角頻率、傳播時間t之間有如下關(guān)系: 同時有,(式中T為周期) 代入上式得: 當(n=1,2,3,.)時,可得。 由上式可知:

5、當接收點和波源的距離變化等于一個波長時,則接收點和波源的位相差也正好變化一個周期(即=2)。 實驗時,通過改變發(fā)射器與接收器之間的距離,觀察到相位的變化。當相位差改變時,相應距離的改變量即為半個波長。根據(jù)波長和頻率即可求出波速。  3. 時差法  用時差法測量聲速的實驗裝置仍采用上述儀器。由信號源提供一個脈沖信號。經(jīng)t時間到達L處的接收器,根據(jù)關(guān)系v=L/t,即可計算出聲速。4. 超聲測距用反射法,就要求使用接收器與發(fā)射器在同一位置,利用公式:L=vt=vT/2T為發(fā)射到接收的時間差?!緦嶒灢襟E】1.共振干涉法打開實驗儀與示

6、波器實驗儀調(diào)整為相位測量模式。信號源:一接口接超聲發(fā)生器、一接口接示波器的1通道(CH1)信號接收放大:輸入端接超聲接收器、輸出端接示波器的2通道(CH2)觀察CH2的信號,按下POSITION,使得信號置中。界面上顯示有頻率值,記下該頻率值f。只顯示CH2的信號,界面上顯示有CH2的最大電壓值。調(diào)節(jié)游標尺,使得讀數(shù)歸零。將游標尺調(diào)節(jié)到最近的位置,獲得最大的信號電壓值,記下此處的位置。繼續(xù)移動游標尺,每到一個信號電壓最大處,記錄位置,總共記錄20個位置。使用逐差法,獲得半波長,進而獲得聲速。2.相位比較法仍舊使用相位測量模式,游標尺歸零顯示CH1、CH2,按下DISPLAY,將模式調(diào)節(jié)為XY模

7、式,此時顯示李薩如圖形。游標尺開始移動。每到一處李薩如圖形為一斜線,就記錄一次位置。使用逐差法,獲得半波長,進而獲得聲速。3.時差法切換為時差法測量模式。連續(xù)移動接收端游標尺,記錄接收端的位置L,同時記錄主機液晶屏上顯示的時間t,取多個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繪制直線,斜率就是所測聲速v。4.反射法測量擋板距離。將利用磁鋼將擋板吸附在移動接收端之前。將游標尺上的接收端的接口拔出,換到發(fā)生器一側(cè)的接收接口。進入超聲波測距模式,移動擋板,同時記錄擋板位置L與液晶屏上的顯示距離l,比較兩者的數(shù)值?!緦嶒灁?shù)據(jù)】頻率:f=40.0001kHz1.共振干涉法接收序號iLi/mm接收序號iLi/mmdelta Li

8、/mm平均差值/mm11.681145.6043.92 44.3024.731249.8145.08 310.111354.3144.20 415.001458.6943.69 518.571563.3144.74 622.651667.5844.93 728.121771.9543.83 832.451876.6444.19 936.711981.1844.47 1041.262085.1643.90 平均波長:聲速:2.相位比較法接收序號iLi/mm接收序號iLi/mmdelta Li/mm平均差值/mm132.671176.6844.01 43.80237.211281.0143.80 341.651385.3943.74 446.001489.7343.73 550.411594.0543.64 654.771698.4843.71 759.2117102.8843.67 863.6018107.3143.71 967.8719111.5943.72 1072.1520116.4544.30 平均波長:聲速:3.時差法斜率v = 0.3504 mm/s = 350.4 m/s4.用反射法超聲測距L/mm0.0010.0420.0929.9739.9750.1360.1370.1080.01l/mm31111203040515958L/mm9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