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_厚煤層一次采全高綜采工作面設計_設備選型配套及實踐(1)_第1頁
軟_厚煤層一次采全高綜采工作面設計_設備選型配套及實踐(1)_第2頁
軟_厚煤層一次采全高綜采工作面設計_設備選型配套及實踐(1)_第3頁
軟_厚煤層一次采全高綜采工作面設計_設備選型配套及實踐(1)_第4頁
軟_厚煤層一次采全高綜采工作面設計_設備選型配套及實踐(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_三軟_厚煤層一次采全高綜采工作面設計_設備選型配套及實踐(1) 第 4 期 東 北煤 炭技 術 1998 年 8 月 C oal Techn ol ogy of Nort heast C hina Au g. 1998 No. 4 “三軟”厚煤層一次采全高綜采工作面 設計、設備選型配套及實踐 謝海峰 郭俊生 (煤炭部濟南設計研究院 濟南 250031) 摘 要 介紹和分析了龍口礦務局梁家煤礦綜采工作面設計、設備選型及配套中 的大斷面回風巷、運輸巷布置與支護、液壓支架架型的選擇及主要參數(shù)的確定、端頭支 架的設備、應用及改進情況。同時,結合礦井投產(chǎn)后的生產(chǎn)實踐,對上述有關問題進行 了探討。 關

2、鍵詞 “三軟”厚煤層 一次采全高 綜采工作面 龍口礦務局 梁家礦井設計生產(chǎn)能 力為 180 萬 t / a, 綜采工作面設計生產(chǎn)能力為 60 萬 t / a。工作面長度為 135m, 裝備國產(chǎn)成套 設備。1991 年 12 月開始試生產(chǎn), 1992 年 12 月礦井正式投產(chǎn), 試生產(chǎn)當年綜采工作面即 達到設計生產(chǎn)能力。近幾年來礦井產(chǎn)量穩(wěn)步 提高, 1996 年綜采工作面年產(chǎn)突破了百萬噸 大關, 最高月產(chǎn)達 13 萬 t。 下為 5. 2MPa , 水浸 6h 后降低到 2. 14MPa, 18h 后降低為 0. 99MP a。煤層普氏系數(shù) f = 0. 88, 屬典型 “三軟”厚煤層。投產(chǎn)采區(qū)

3、內(nèi) 構造簡單, 斷層走向與煤層走向基本一致。本 礦井屬低瓦斯礦井, 煤塵有爆炸性危險, 煤 層自然發(fā)火期 11. 5 個月。 2 工作面運輸巷與回風巷布置與支護 1 開采技術條件 本礦井含煤地層為第三系, 地層傾角 5° # 。 6° 10°一般 7。°投產(chǎn)初期主要開采 2 煤 2. 1 布置方式 運輸巷與回風巷布置方式目前在我國有 多種類型。由于梁家礦井圍巖松軟, 運輸巷 與回風巷支護是綜采工作面設計考慮的重點 問題之一。在滿足掘進施工, 設備運輸與安 裝、通風、工作面超前支護及端頭支護的條 件下, 要求盡量縮小運輸巷與回風巷斷面。按 此原則, 運輸巷

4、與回風巷內(nèi)設備布置采用分 開布置方式, 即運輸巷鋪設吊掛式帶式輸送 機 ( 適應巷道底鼓的特點) , 設備列車 ( 移動 變電站等) 布置在回風巷。 為使設備列車上的諸多設備處于新鮮風 層, 埋深 300450m。投產(chǎn)采區(qū) 2 煤厚度 2. 755. 15m, 平均 4. 29m。直接頂板以含油 泥巖為主, 部分為泥巖、粉砂巖, 單向抗壓 強度 一般在 30MP a 左右, 抗拉強 度 0. 6 1. 3MP a。直接底板為炭質泥巖、泥巖及粘土 巖、粉砂巖、中粗砂巖, 巖相變化較大, 砂 巖多為泥質膠結。底板容許比壓在自然狀態(tài) # 收稿日期 9 · 流中, 減少煤塵的污染。另外, 綜

5、采工作面 采用下行通風方式, 它具有以下優(yōu)點: ( 1) 煤流方向與風流方向一致, 可減少 煤塵量; ( 2) 有利于采場防滅火; ( 3) 運送大件設備的通道無風門設施, 有利于現(xiàn)場通風管理。 2. 2 斷面及支護 經(jīng)過詳細的分析論證, 設計考慮斷面形 狀為半圓拱形, 采用錨網(wǎng)噴支護方式。具有 節(jié)省工程投資、簡化超前支護、縮短建井工 期、預防自然發(fā)火等諸多優(yōu)點。 運輸巷凈寬 4. 0m, 凈高 3. 8m ; 軌道巷 凈寬 3. 6m、凈高 3. 5m。錨桿間排距 600mm ×600mm, 采 用快硬水 泥錨桿, 錨桿規(guī) 格 5 14, l= 1900mm, 噴射混凝土厚 100

6、mm。礦 井的生產(chǎn)實踐表明, 運輸巷與回風巷斷面及 支護方式的選擇是合理的, 滿足了初期工作 面生產(chǎn)的要求。但是近幾年來, 沿空掘進的 回風巷 ( 留 5m 小煤柱) 施工后, 其變形破壞 明顯大于兩側均為實體煤的巷道。施工成巷 后 1 個月左右, 靠近采空區(qū)一側的巷幫明顯 內(nèi)移, 變形量達 3050mm, 不待巷道貫通就 需返修。主要原因是: 鄰近工作面回采后, 靠 近邊緣附近的煤體在頂板壓力作用下形成裂 隙、煤壁壓松, 強度削弱, 并易使采空區(qū)邊 緣與巷道之間頂板形成較長的懸臂巖梁。 1995 年礦方與山東礦業(yè)學院 合作進行 了巷道注漿加固試驗, 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綜 采工作面注漿前 3

7、 個月平均月產(chǎn) 6. 57 萬 t , 注漿加固后 3 個月平均月產(chǎn)達到 9. 47 萬 t , 提高了 44% 。 注漿加固的主要機理是: 利用泵壓向煤 層裂隙中壓注摻了水玻璃的水泥漿, 脫水后 使原本膠結松散的煤體與水泥渾然一體, 注 漿改變了煤體結構, 提高了圍巖的整體性, 煤 體強度提高了 35 倍, 因此大大改善了巷道 支護狀況。 3 液壓支架的選擇 3. 1 架型選擇 許多礦區(qū)的實踐表明: 綜采設備選型中 架型選擇是第 1 位的。在我國綜采發(fā)展過程 中, 即有成功的經(jīng)驗, 也有過失敗的教訓。鑒 于當時我國在厚煤層一次采全高綜采技術尚 處于探索階段, 特別是 “三軟”厚煤層采用 一次

8、采全高綜采技術尚無成功的先例, 因此 于 1988 年 12 月由上級主管部門組織召開了 “三軟”綜采技術研討會。在這次會議上, 經(jīng) 過專家認真討論和論證后認為: 梁家礦井 2 煤層采用綜采一次采全高技術是可行的。根 據(jù)這次會議的精神, 濟南設計研究院與龍口 礦務局共同提出了 “梁家礦井綜合機械化采 煤設備設計基礎資料及技術要求”, 并依此對 綜采設備進行議標采購。 關于支架架型選擇, 有兩種代表性意見, 一是選用插腿兩柱掩護式液壓支架; 二是選 用四柱掩護式液壓支架。兩柱掩護式支架具 有保持主動水平力的能力。由于支柱斜向煤 壁后產(chǎn)生水平分力, 對于維護高裂隙和松軟 直接頂板的穩(wěn)定性是非常有利

9、的, 它向煤壁 施加一種壓力, 可以抑制裂隙發(fā)展和維持松 軟頂板于原位。但是也存在以下缺點: 1 底 座對底板壓分布不均勻, 前端峰值比壓大, 拉 架困難; o 平衡千斤頂易損壞, 使支架失去 穩(wěn)定狀態(tài); ? 插腿式支架與刮板輸送機、采 煤機等配套復雜, 刮板輸送機及采煤機需特 殊設計, 且裝煤效果差。因此考慮采用四柱 掩護式支架。 四柱掩護式支架是將兩柱掩護式支架的 兩個平衡千斤頂從頂梁移至底座而成。后柱 支撐在底座與掩護梁之間, 后立柱直徑小于 前立柱直徑。四柱掩護式支架基本保持了兩 柱掩護式支架的支撐力和水平力, 但水平推 力稍弱于兩柱掩護式支架, 克服了兩柱掩護 式支架平衡千斤頂易拉壞

10、、支架對底板比壓 # · · 分布不均、峰值大的缺點, 同時使支架安裝、 際, 支架支護強度考慮有一定的富裕量, 同 時又不至因支護強度過大, 造成支架過于笨 重, 加大管理難度。 根據(jù)梁家礦井 2# 煤層頂板類型, 經(jīng)計算 支架支護強度應不小于 0. 6MP a??紤]后期 跳采及受斷層構造應力等不利條件影響, 設 計要求支架支護強度為 0. 65MPa。同時根據(jù) 實測 2 煤層的抗壓入強度, 要求支架對底板 # # 拆卸更容易、方便, 適應了梁家礦井 2 煤底 板松軟的特點。兩種支架的底板比壓分布情 況見圖 1。 圖 1 兩種支架底板比壓分布 a - 兩柱掩護式 b- 四

11、柱掩護式 比壓不大于 1. 5MP a, 平均值 1. 0MPa。 現(xiàn)場使用及礦壓觀測表明: 該支架經(jīng)受 住了初次來壓及周期來壓的考驗, 工作狀態(tài) 良好。基本頂初次來壓時, 實測平均支護強 度為 0. 605MPa, 占額定支護強度的 94. 8% 。 基 本頂周期來壓時, 實測平均支護強 度為 0. 561MPa。占額定支護強度的 87. 9% 。該支 架底座在底板遇水潮解、泥化的情況下, 能 保證不鉆底、不下沉, 保證了順利移架。因 此, 梁家礦井支架架型選擇是正確的, 支護 強度的確定是合理的。 結合綜采設備總體設計, 支架采用 “半 插腿”式結構。即底座前端伸入輸送機檔板 下面但不插入

12、整個輸送機下邊, 這樣就加長 了底座長度, 降低了支架對底板的比壓, 并 減少了梁端距, 避免了插腿式支架本身固有 的配套復雜、裝煤效果差的缺點。 3. 2 支架支護強度的確定 據(jù)統(tǒng)計, 工作面液壓支架的購置費在綜 采成套設備中約占 70% 左右。在不同的原則 指導下, 支架支護強度的確定有兩種不同的 觀點。一種在夠用即可的原則指導下, 適當降 低支架的支護強度, 發(fā)展輕型( 經(jīng)濟型) 支架, 以求降低支架重量, 減少投資; 另一種觀點主 張向重型化發(fā)展, 通過加大支架的支護強度, 提高支架的可靠性, 亦就是走一條高投入, 高 產(chǎn)出、高效益的路子。以美國為例, 近年來液 壓支架有明顯向重型化發(fā)

13、展的趨勢。 在考慮支架支護強度時, 根據(jù)本礦井支 架高度大、穩(wěn)定性差、要求可靠性較高的實 設備名稱 液壓支架 端頭支架 ( 上端頭) 端頭支架 ( 下端頭) 采煤機 刮板輸送機 可伸縮帶式輸送機 設備型號 4 綜采設備選型及配套 根據(jù)梁家礦井 2# 煤層開采條件以及采 用一次采全高后出現(xiàn)的一系列困難因素 ( 諸 如設備大型化、復雜化、機動性差、管理難 度加大) , 結合當時國內(nèi)采煤機裝備水平及能 力, 認為工作面年產(chǎn)在 60 萬 t / a 比較符合實 際, 同時具備實現(xiàn)年產(chǎn) 100 萬 t 的能力。經(jīng)過 議標最終確定主要設備型號見表 1。 結合 “三軟”厚煤層大采高工作面的特 點, 對設備配

14、套提出了以下要求: ( 1) 采煤機能切割到刮板輸送機機頭、 生產(chǎn)能力/ t·h - 1 表 1 綜采工作面設備配備 功率/ kW 700 700 800 300 2×160 160 11 機尾端部, 以便處理端部底煤、并能自開缺 口。 ( 2) 上端頭處設置三架排頭支架。因排 頭支架比相鄰工作面中部支架滯后, 故頂梁 加長 600mm。 ( 3) 工作面刮板輸送機采用的是側卸式 機頭, 雙速電機、封底溜槽。 ( 3) 兩架組合邁步前進, 避免了端頭區(qū) 大面積空頂移架現(xiàn)象; ( 4) 拉架容易、速度快, 節(jié)省了大量的 生產(chǎn)準備時間; ( 5) 與轉載機和刮板輸送機配套更加合

15、 理, 可以實現(xiàn)帶拉刮板輸送機頭部, 減少生 產(chǎn)環(huán)節(jié)。 5 端頭液壓支架 綜采面下端頭因運輸巷高度大 ( 3800mm) 、端頭設備體積大等原因, 配套設 計確定設置端頭支架。支架設主、副兩架。主 架頂梁寬 1. 932. 1m, 長 8. 0m, 支護高度 2. 04. 0m; 副架頂寬 1. 131. 3 m, 二者互 為基點交替前移。 在實際使用中, 因受采動影響, 順槽收縮 變形, 致使主、副架不能同時使用。因此被迫 拆除了副架, 只保留主架支護端頭。為了解決 端頭支架移動問題, 現(xiàn)場將副架置于工作面 前方 80100mm 的順槽 內(nèi)作為錨固支架, 通過圓環(huán)鏈及液壓千斤頂拉主架。經(jīng)過上

16、述 改進, 明顯縮短了移架的時間。在試采及初期 開采期間, 端頭支架使用效果比較理想。但仍 存在以下問題: 重量大、體積大, 移架時需先 將端頭支架前的超前支護撤除, 形成空頂拉 架, 且拉架過程中頻繁升降, 容易破壞頂板, 造成漏頂。 隨著采深加大, 回風巷沿空送巷, 工作面 回采時, 巷道變形加大, 端頭支架拉移變得比 較困難。有時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進行 擴幫、挑頂、臥底等超前處理??梢哉f, 端頭支 護成為影響生產(chǎn)的主要因素。 經(jīng)反復論證、調研, 梁家煤礦試制了輕 型組合端頭支架, 見圖 2。經(jīng)過現(xiàn)場實踐證明 它具有以下特點: ( 1) 支架重量輕, 使用靈活方便; ( 2) 對端

17、頭巷道高度和寬度變化均有較 強的適應性; 圖 2 輕型組合端頭支架 a- 平面布置 b- 結構 6 結語 ( 1) 龍口礦務局梁家礦井在 “三軟”厚 煤層條件下, 成功地采用綜采一次采全高技 術, 工作面單產(chǎn)突破了百萬噸大關, 屬國內(nèi) 首次。1996 年全礦井產(chǎn)煤 166 萬 t , 實現(xiàn)利潤 4545 萬元, 取得 了顯 著的 技術 經(jīng)濟 效 益。 1992 年與分層開采進行了對比分析, 僅巷道 工程及鋪網(wǎng)費用每年即可節(jié)約 1451 萬元。 ( 2) 液壓支架及其配套設備經(jīng)受住了基 本頂初次來壓和周期來壓的考驗, 各配套設 備的單機性能、配套性能適應了礦井的實際 生產(chǎn)條件。 ( 3) 綜采運

18、輸巷與回風巷采用錨網(wǎng)噴支 護, 較好地解決了 “三軟”大斷面支護的難 題, 礦井在生產(chǎn)中進一步試驗了注漿錨桿, 使 沿空回風巷支護取得了較理想的效果, 為綜 · · 采工作面的連續(xù)、正常和安全生產(chǎn)創(chuàng)造了良 好條件。 參考文獻 煤炭技術, 1995 ( 4) 2 張傳國等. 軟巖高架綜采輕型端頭支架的研制. 山東煤 炭科技, 1997 ( 1) 1 謝海峰. “三軟”大斷面綜采順槽采用錨網(wǎng)噴支護. 東北 FACE DISIGN AND EQUIPMENT CHOICE FOR MINING FACE IN CONDITI ONS OF WEAK SEAM INCLUDING

19、WEAK ROOF AND FLOOR Xie H aifeng Guo Junsheng Abstr act Discussed about how to lay out fully mechanized mining face and choose e- quipment of Liangjia in longkou Coal Mine bureau and how t o choose the equipment s of plicat ion and improving situat ion. Combined wit h pr oduct ion sit uation, aft er pu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