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腹部有幾條重要的經絡_第1頁
小腹部有幾條重要的經絡_第2頁
小腹部有幾條重要的經絡_第3頁
小腹部有幾條重要的經絡_第4頁
小腹部有幾條重要的經絡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小腹部有幾條重要的經絡,通過肚臍中央的任脈-主全身之陰,肚臍的中線往外兩側(對稱)分別有腎經(主先天之本)、胃、脾、肝、膽經,五臟之經絡匯集于此,調節(jié)臟腑機能的各種穴位星羅棋布。例如任脈上的關元穴與腎經相通。中極穴是脾經營氣的中轉站,曲骨穴是肝血運輸樞紐。這三個穴位是管理生殖系統(tǒng)的要穴。神闕穴即肚臍,又名臍中,即肚臍眼,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神闕穴是人體生命最隱秘最關鍵的要害穴竅,是人體的長壽大穴。天樞穴是治療消化不良和便秘的常用穴??梢姼共康闹匾?。    推腹揉腹是一套極為方便、簡單的防病治病秘法。肚子哪里痛就重點按揉那個痛點部位,有的人肚子痛點很多,

2、能用“推腹揉腹法”推開的多是暫時的氣結,還有用此法推不開的,通常這是氣滯時間很長,已經有瘀血阻滯其中了。這時可查看壓痛點在哪條經的通路上,只要敲打和按摩大腿上這條經的穴位,就可幫助打通瘀滯。    還有的人肚子軟軟的,按壓哪里都不痛,但是仍然會覺得腹中悶脹不舒,這通常是中氣不足、氣血過少造成的,必須先補足中氣,或吃些如補中益氣之類的成藥,人參黃芪類的草藥都可有效。   堅持用推腹揉腹法后,胃或肚子可能反而頻繁地疼,或隱痛或腹瀉,好多腸胃癥狀都可能出現。這是好轉的現象。每個人病的時間長短和瘀滯的程度不同,不好說推多久可以好,但

3、推上12周,疼痛的程度、深淺及位置就應該會有所改變,或減輕了,或層次深了,不用力就不痛了。那你就去尋找這個腹部的阻滯點(也許是一個硬塊,也許是一個痛點,也許是一個“水槽”,也許是一個“氣團”)吧,只要把它推開揉散,就會發(fā)現你的慢性病也隨之消失了。   每天早上起床時要推一次,晚上臨睡前推一次,平常無聊時也可推推。有人一推就會打嗝放屁,那是清氣上升、濁氣下降,效果最好;堅持每天排出濁氣,預防生病才是上上之策。   推腹揉腹操作方法:預備勢:在保暖的前提下,脫衣松褲,正身仰臥在床上,最好能夠枕在矮枕上,全身放松,凝神靜慮,調勻呼吸,舌抵上

4、腭,意守丹田。    第一式:按摩心窩部。兩手緩緩上提,在胸前兩手中三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對接并按在心窩部位(即胸骨下緣下柔軟的部位,俗稱心口窩的部位),由右上左下按順時針方向做圓周運動,按摩21次。再從右向左逆時針按摩21次(圖1) 圖1      第二式:回環(huán)按摩腹中線及腹兩側。以兩手中三指由心窩順摩而下,即一邊順時針轉動按摩一邊往下移,移至臍下恥骨聯合處(即小腹下部毛際處),再以兩手中三指由恥骨處向兩邊分開,一邊按摩一邊向上走,兩手按摩回到心窩處,兩手交接而止。循環(huán)做共21次

5、。(圖2、圖3) 圖2       圖3       第三式:推按腹中線部位。以兩手中三指相接,由心窩腹中線部位推下,直推至恥骨聯合處,共21次。(圖4)         圖4     第四式:右手繞臍腹按摩。以右手由右上左下按順時針方向圍繞肚臍摩腹21次。(圖5)  圖5 &#

6、160;      第五式:左手繞臍腹按摩。以左手由左上右下按逆時針方向圍繞肚臍摩腹21次。(圖5)     第六式:推按左側胸腹。  左手做叉腰狀,置左邊脅下腰腎處,大指向前,四指托后,輕輕捏住;右手中三指按在左乳下方部位,然后以此為起點,直推至左側腹股溝(俗稱大腿根)處,連續(xù)推按21次。(圖6) (圖6)      第七式:推按右側胸腹。  右手做叉腰狀,置右邊脅下腰腎處,

7、大指向前,四指托后,輕輕捏??;左手中三指按在右乳下方部位,然后以此為起點,直推至右側腹股溝(俗稱大腿根)處,連續(xù)推按21次。(圖6)     收勢:盤坐搖轉。  改為盤坐勢,兩手拇指在里,四指收攏(道家稱為“握固” ),分別輕按兩膝上,全身放松,足趾微向下屈。上身微往下俯,進行緩緩搖動。先自左向前、向右、向后、按順時針方向搖轉21次;然后自右向前、向左、向后、做逆時針方向搖轉21次。    搖轉的幅度宜大,如搖轉向左時,應將胸肩搖出左膝;搖轉向前時,宜將上身搖伏膝上;搖轉向右時,應將胸

8、肩搖出右膝;搖轉向后時,上身宜盡量往后倒。搖轉以滿足為妙,但又不可心躁圖速。                                       練習次序:將一至七式依次作完為一遍,每次應連作37遍。最

9、后,起身盤坐,做“盤坐搖轉 ”左右各21次?!氨P坐搖轉”本來是長時間靜坐后解除腿腳麻木的放松方法,因為其防治慢性病的效果很好,故可作為“推腹揉腹”的收勢。當然晚上睡覺前做完“推腹揉腹”的第一至七式后,如果非常困倦想睡覺了,那就直接睡吧,白天抽時間單獨做“盤坐搖轉”也可。      推腹揉腹注意事項     1. 要求解開衣褲,以直接揉摩為宜。姿勢第一至第七節(jié),以正身仰臥為主。    2. 揉腹時必須凝神靜慮,動作輕松、柔軟、緩慢的的運動

10、,不能用拙力,保持呼吸勻暢,切忌閉氣著力。“盤坐搖轉”搖轉上身時不可過快過急,練功后應自感輕松舒適、無疲勞感為度。晚上睡覺前做完“推腹揉腹”的第一至七式后,如果非常困倦想睡覺了,那就直接睡吧,白天抽時間單獨做“盤坐搖轉”也可。    3. 依次做完前七節(jié)為1遍,每次可做37遍,最后以 “盤坐搖轉” 畢。初練者早晚各做一次,不可間斷,只要持之以恒,必見成效。每次如認真作,大約需要三十分鐘,越慢越好。早晚兩次必不可少。    4. 練習推腹揉腹期間,由于胃腸臑動增強等生理功能的變化,常會出現腹內作響

11、(腸鳴音)、噯氣、腹中溫熱或易饑餓等現象,這屬正常的練功效應,可順其自然,無須作任何處理。    5. 凡腹內患有惡性腫瘤、內臟出血、腹壁感染及婦女妊娠期間均不宜練此“推腹揉腹”。      如果你感覺上面介紹的方法太麻煩,也可用下面簡單的方法推腹揉腹:    (1)從上往下推腹中線及腹兩側 。最好是躺在床上(例如每晚睡覺前),用雙手掌跟或者雙拳,從心窩開始沿腹部正中的任脈開始往下推揉至曲骨約2030次。然后從上往下在兩側沿著腎經、胃經、脾經、膽

12、經等等經絡區(qū)域依次推腹部,在推的過程中力度要適中,并同時感覺腹部有無異樣,每條經絡區(qū)域 從上往下 推揉2030次 ,期間可能會感覺到腹部某個區(qū)域疼痛,或酸,或麻,或有水聲等等,并隨著推揉漸漸的發(fā)散、移動、前進、最后消失。對經絡不熟悉沒關系,只要大概按著經絡走向操作就行了,把整個腹部從上往下都推揉了即可。    (2)點壓小腹。首輪從上往下推腹完成后,我們再用拇指(或者其余四指)沿著幾條經絡從上往下一路點壓下去,力度稍微比推時候大,手指邊壓邊揉,這樣可以發(fā)現更多細微的硬塊,結節(jié),氣團,痛點,由于力度大,往往可以發(fā)現許多更深層次

13、的問題。并通過點揉,把深部的毒素引到淺表來,把阻滯點揉開,散掉。用手指掌根刺激阻滯點,用勁要靈活掌握,不要太大,以免傷到內臟。在點揉過程中,很可能出現錢眼般的淤血點或青紫,不用怕,那些都是陳舊的淤血被您翻了出來,從此不再阻塞經絡了。 重點按揉那些疼的區(qū)域,遇到淤滯點時,通過重點點揉,掌跟按揉,使氣結散開,結節(jié)軟化,經常會聽胃腸鳴叫,接著濁氣隨串氣放屁而消。        (3)繞臍摩腹運轉。雙手左下右上疊放于小腹(雙手疊放可增加按揉的力度,一只手的力量太小),雙掌以肚臍為中心劃圓運轉,順時針方向繞臍摩腹運轉72圈,

14、 再逆針方向繞臍摩腹運轉72圈。繞臍摩腹運轉的圈數也不要那么講究,大致相等就行。    (4)腹股溝。大腿跟部與腹部交界的地方是腎經、肝經、脾經、胃經、沖脈等幾條重要經絡匯集的地方,這里若有條索樣的變性,點揉撥動會很疼,表明相關經絡不暢通,有泌尿及生殖器疾病的應特別重視這個區(qū)域的按揉。     有的人肚子痛點很多,有的痛點通過按揉小腹仍然不能消除,通常這是氣滯時間很長,已經有瘀血阻滯其中了。這時,可查看痛點壓在何經的通路上,只要敲打和按摩大腿上這條經的穴位,可幫助打通瘀滯。  

15、;  還有的人,肚子軟軟的,按壓哪里都不痛,但是仍然會覺得腹中悶脹不舒,這通常是中氣不足,氣血過少造成,按揉小腹會逐漸改善。 經常對神闕穴進行按壓,可使人體真氣充盈,精神飽滿,體力充沛,腰肌強壯,面色紅潤,耳聰目明,輕身延年。            推腹揉腹效驗    1. 腹部溫熱:一般認真作到第六到七遍時會感到腹部溫暖,這是內氣匯聚的表現。    2.胃腸蠕動有聲

16、:堅持揉腹,動作熟練后慢慢每次都會出現胃腸蠕動的感覺,有時甚至別人也能聽到你肚子“汩汩”的聲音,這是內氣匯聚后運行通暢的表現。    3. 頭腦清爽愉快:認真作完揉腹保健法,會感到明顯的頭腦輕松,疲勞感一下子消失,因為揉腹可以使中焦氣健運,清氣上升,頭腦輕松。    4. 排除宿便:揉腹后可能出現大便黑臭、或者拉肚子、肚子疼等表現,這是內氣匯聚攻沖宿疾、排出胃腸毒素的表現。    5. 食欲改善:胃口變好,消化吸收功能增強。身體瘦弱者體重會增加;虛胖者身體會變得結實,肚子贅肉

17、消失,腹部有彈性,這是元氣匯聚充沛的表現。    6. 面色光潤、身體健壯:堅持鍛煉揉腹,面色會變得越來越光彩,皮膚細嫩,身體強壯,因為長期揉腹可以使內臟血運豐富,內分泌協(xié)調,內臟元氣充盛自然面色紅潤,身體強壯。      推腹揉腹養(yǎng)生機理     中醫(yī)學角度:    中醫(yī)學認為,“背為陽,腹為陰。”腹部是五臟六腑所居之處,有肝、脾、胃、膽、大腸、小腸、腎、膀胱等臟器分布,因而腹部被喻為:“五臟六腑之宮城,

18、陰陽氣血之發(fā)源?!?本保健法與普通的揉腹方法不同,不僅將上脘、中脘、下脘三穴打通,而且揉法一直沉到丹田,將中焦和下焦連成一片,通過圈揉和回環(huán)晃海,橫向聯通足陽明胃腸、足太陽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和任脈等經脈,使整個腹部的內臟得到運動。使內氣迅速匯聚運行,堅持揉腹法,自能“通和上下,分理陰陽,去舊生新,充實五臟,驅外感之諸邪,清內生之百證,補不足,瀉有余,消食之道,妙應無窮,有卻病延年實效耳?!北竟Ψ▽儆趶妷压Ψ?,通過培護脾腎達到補氣益精的目的,因此常練此功,有助于治療肺結核、高血壓、神經衰弱、慢性肝炎、遺尿、尿潴留、遺精、陽痿、早泄等虛損性疾病,同時對于女子痛經、月經不調亦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現代醫(yī)學角度: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