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公開課教案及反思 最新_第1頁
《涉江采芙蓉》公開課教案及反思 最新_第2頁
《涉江采芙蓉》公開課教案及反思 最新_第3頁
《涉江采芙蓉》公開課教案及反思 最新_第4頁
《涉江采芙蓉》公開課教案及反思 最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涉江采芙蓉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反復誦讀,疏通詩意,感悟詩歌思想2、分析詩歌中的意象,展開想象,運用詩歌的表現手法,體悟詩中的情感教學重點分析詩中意象,展開想象教學難點 學會運用詩歌的表現手法,體悟詩中情感教學方法 誦讀法、合作探究法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1、 導入 愛情是人類永恒的話題,但是相愛卻不能相聚相守,不免讓人扼腕嘆息?!皟汕槿羰蔷瞄L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是秦觀發(fā)出的一種寬慰,一種無奈。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有“一字千金”之稱的古詩十九首,看看里面的涉江采芙蓉表達了怎樣的相思?2、 文學常識介紹古詩十九首專指東漢末年無名氏文人的19首作品。古詩十九首的出現標志著五言詩已經達到了成熟的階段,劉

2、勰的文心雕龍稱它為“五言之冠冕”。鐘嶸詩品評價它“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三、整體感知 1、讀準字音,讀好節(jié)奏涉江采芙蓉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xiāng),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2、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疏通大意,表達詩歌的內容,總結主題 明確:詩歌寫的是抒情主人公在采芙蓉的時候,不知道將所采芙蓉送給誰,他所思念的人在遠方,抒情主人公不由自主的回頭望家鄉(xiāng),可是她看到的是無法計算的迢迢路程和浩渺煙云的山阻水長,抒情主人公從眼前想到將來,不免憂傷不已。 主題:表達了游子的離別相思之情。4、 文本探析1、 找意象 詩歌中有哪些意

3、象,這些意象有什么特點?給我們塑造出一個怎樣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意象:芙蓉、蘭澤、芳草,讓人感覺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潔以及所表達情感的單純、美好。抒情主人公:通過“采之欲遺誰”、”“還顧舊鄉(xiāng)”、“憂傷以終老”我們似乎可以看到一個孤獨、惆悵、憂傷的抒情主人公。2、 賞析詩句“涉江采芙蓉”和“采之欲遺誰?” 我們學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面說,江南有采蓮的舊俗,那是一個風流的季節(jié)也是一個熱鬧的季節(jié)??墒沁@種歡樂美好剎那間被一聲嘆息聲所改變,主人公注視著手中的芙蓉默然無語。徒然采摘了美好的芙蓉,可是又能送給誰呢?這一朵朵美好的鮮花送不到遠方的愛人那里!將人物放置在歡樂美好的背景中,抒寫獨自懷遠的憂傷,正是

4、以樂襯哀的效果。我們還把它叫作反襯?!耙詷穼懓?,以哀寫樂,更增其哀樂”?;仡櫸覀儗W過的運用了反襯手法的詩句有哪些?“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還顧望舊鄉(xiāng),長路漫浩浩”兩句詩,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想象畫面。明確:“還顧”動作感和畫面感非常強,如果不是思念至極,恐怕不會情不自禁地回頭望家鄉(xiāng)吧?可是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無法計算的迢迢路程和浩渺煙云的山阻水長。讓我們看到一個孤獨、憂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5、 合作探究 詩中的抒情主人公到底是男子還是女子,說說你的觀點和依據。 (生討論,找代表發(fā)言)生1:是女子,因為只有女孩子才喜歡采一些花花草草,依據是“涉江采芙蓉”。生

5、2:是男子,“還顧望舊鄉(xiāng)”,古代只有男子才出來游歷求學,女子一般不出遠門,既然望故鄉(xiāng)說明是遠游,由此判斷是男子。生3:前兩句女子,后兩句男子。從前四句和后四句關系來說。 明確:根據學生發(fā)言,總結。首先假設是女子:“涉江采芙蓉”和“還顧望舊鄉(xiāng)”是兩個空間的不同畫面在同一時間的顯現。只有在想象的情況下這種情況才會出現。這在詩歌里面我們叫它“懸想”法。是女子想象自己游歷在外的丈夫在回頭望故鄉(xiāng)思念自己。其實這種方法我們并不陌生,我們學過的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后兩句就是王維想象兄弟們思念自己,這種以虛襯實的方法更襯托出自己思念親人的深切。(學生只要自圓其說,有理有據,我們可以不必拘泥于一種說法,詩

6、歌貴在讀出自己的感悟)我們說,這首詩的作者是東漢末文人,假若抒情主人公是女子的話,則他采用了女性的口吻寫的這首詩,詩里面又有懸想。初讀感覺單純,詩旨明了,再三涵詠,我們發(fā)現它婉曲奇妙。 六、能力拓展庭中有奇樹庭中有奇樹,綠葉發(fā)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比較庭中有奇樹和涉江采芙蓉的區(qū)別。 明確:相同點:主題相同表達的都是折芳贈送所思念的人而不得的痛苦。采用欲揚先抑的手法,前六句都是對花樹的極力贊揚,最后兩句表明了全詩的主題。意境高潔、清幽,含蓄不盡,余味悠長。 不同點:一個是以芙蓉為寄托,以樂景襯哀情,末句感情哀傷不止。一首是以樹為寄托物,末

7、句自我安慰。 七、課堂小結 古詩十九首主要抒發(fā)了游子失志無成和相思別離之情,突出表現了當時中下層士子的不滿不平,真實的反映了東漢后期的政治混亂、敗壞、沒落的時代風貌。詩歌就像橄欖一樣,越咀嚼越有味,希望同學們下去好好讀,最好讀出自己的感悟。八、作業(yè)布置1、背誦并默寫涉江采芙蓉2、找來古詩十九首中其他作品讀一讀。 板書設計涉江采芙蓉 古詩十九首 一、主題 游子的離別相思之情1、 藝術特色 1、以樂襯哀(反襯) 2、以虛襯實(懸想) 3、婉曲奇想(思婦調) 涉江采芙蓉教學反思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東漢時期的文人五言詩,劉勰和鐘嶸都給與了高度的評價。劉勰稱之為“五言之冠冕”,鐘嶸更是毫無夸張的說是“驚心

8、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古詩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而古詩鑒賞也是高考的必考項目。選擇這首詩進行比賽是想對古詩教學進行一個展示和探索,也想讓各位評委給出指導意見,以便將來更好地進行古詩教學。 這首詩在環(huán)節(jié)設計上,還是比較清晰合理的。通過整體感知,反復誦讀,讓學生初步理解古詩。然后通過分析意象和展開想象對詩歌進行深度的理解,最后對詩歌的抒情主人公是男子還是女子進行討論。整個過程還把詩歌的表達技巧通過一些例子教給學生,不僅讓學生在學習詩歌的時候觸類旁通,也讓學生掌握一些鑒賞詩歌的方法。學習完古詩,用古詩十九首中同一主題的庭中有奇樹進行比較閱讀和鑒賞。教學效果整體上在實際課堂教學上能夠得到實現。

9、但是有兩個問題自己一直在思考,這也是古詩教學方面一直存在的問題。首先,人們經常說“詩無達詁”,意思是詩歌是語言的品味和情感體驗的一個過程,它適合反復吟詠,自己體悟,實在不適合一字一句的翻譯,否則,破壞它意境和情感的整體性,這違反詩歌鑒賞的原則??墒菍嶋H教學當中,不可能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讀,在一些字詞和意象學生不理解的情況下,學生根本無法真正透徹的理解詩歌,更談不上情感的共鳴。而且在高考中詩歌鑒賞就是分析一些詩歌的意象來體悟作者的情感。“詩無達詁”和意象分析,在這種看似矛盾的原則下,盡管課堂上進行了正常的教學處理,但是還是會有一些不解的地方。 其次,關于詩歌抒情主人公的討論存在歧義。在統一發(fā)放的教師教學用書上,抒情主人公認定為是男子,而在發(fā)放的學習指導上則認定為女子。存在矛盾的說法,本想讓學生自己討論,最后采用不管是男子還是女子只要是有理有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