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道路設計規(guī)范及資料_第1頁
田間道路設計規(guī)范及資料_第2頁
田間道路設計規(guī)范及資料_第3頁
田間道路設計規(guī)范及資料_第4頁
田間道路設計規(guī)范及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土地開發(fā)整理工程建設標準土地開發(fā)整理相關行業(yè)標準應用研究田間道路工程專項報告土地開發(fā)整理工程建設標準課題組2006年10月審查:李紅舉校核:張志新編寫:宿梅雙目 錄1研究目的12引用標準名稱13標準內容規(guī)定及研究分析13.1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03)13.2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guī)范(JTG D60-2004)133.3土地開發(fā)整理標準(TD/T 101110132000)203.4公路圬工橋涵設計規(guī)范(JTG D612005)213.5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JTG D302004)243.6固化類路面基層和底基層技術規(guī)程(CJJ/T 8098)323.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規(guī)范(JT

2、G D402002)334應用成果374.1田間道路等級的劃分374.2 控制要素384.3 路線394.4 路基404.5 路基排水444.6 路面454.7 橋涵461研究目的田間道路工程是土地開發(fā)整理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下述標準的目的就是為土地開發(fā)整理工程建設標準中關于田間道路的建設標準和等級,橋涵建設標準和等級提供依據。2引用標準名稱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03);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guī)范(JTG D60-2004);土地開發(fā)整理標準(TD/T 101110132000);公路圬工橋涵設計規(guī)范(JTG D612005);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JTG D302004);固化類路面

3、基層和底基層技術規(guī)程(CJJ/T 8098);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規(guī)范(JTG D402002)。3標準內容規(guī)定及研究分析3.1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03)標準簡介公路工程技術標準對公路工程總體控制要素、路線、路基路面、橋涵、隧道、汽車及人群荷載、路線交叉等方面進行了界定,適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本標準只列出同控制公路工程建設規(guī)模和技術標準有關的技術指標,其他相關技術指標均移至相應設計規(guī)范。標準摘抄及研究分析1 總則公路根據功能和適應的交通量分為以下五個等級:1 高速公路為專供汽車分向、分車道行駛,并應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車道公路。四車道高速公路應能適應將各種汽車折合成小客車的年平均

4、日交通量2500055000輛;六車道高速公路應能適應將各種汽車折合成小客車的年平均日交通量4500080000輛;八車道高速公路應能適應將各種汽車折合成小客車的年平均日交通量60000100000輛。2 一級公路為供汽車分向、分車道行駛,并可根據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車道公路。四車道一級公路應能適應將各種汽車折合成小客車的年平均日交通量1500030000輛;六車道一級公路應能適應將各種汽車折合成小客車的年平均日交通量2500055000輛。3 二級公路為供汽車行駛的雙車道公路。雙車道二級公路應能適應將各種汽車折合成小客車的年平均日交通量500015000輛。4 三級公路為主要供汽車行駛的雙車道公

5、路。雙車道三級公路應能適應將各種車輛折合成小客車的年平均日交通量20006000輛。5 四級公路為主要供汽車行駛的雙車道或單車道公路。雙車道四級公路應能適應將各種車輛折合成小客車的年平均日交通量2000輛以下。單車道四級公路應能適應將各種車輛折合成小客車的年平均日交通量400輛以下。各級公路設計交通量的預測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高速公路和具干線功能的一級公路的設計交通量應按20年預測;具集散功能的一級公路,以及二、三級公路的設計交通量應按15年預測;四級公路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2 設計交通量預測的起算年應為該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中的計劃通車年。3 設計交通量的預測應充分考慮走廊帶范圍內遠期社會、經

6、濟的發(fā)展和綜合運輸體系的影響。分析:總則中除上述條目外均是對公路建設的政策性要求,因此沒有采納分析。對于公路進行了分類,由于公路級別較高,因此所分的類別不適用于土地整理工程田間道路劃分,下一步還應根據土地整理工程田間道路的實際情況對道路級別的劃分提出新的更適合的劃分方法和結果。2 控制要素 交通量換算采用小客車為標準車型。確定公路等級的各汽車代表車型和車輛折算系數規(guī)定如表2.0.2。2 一、二級公路上行駛的拖拉機按路側干擾因素計。三、四級公路上行駛的拖拉機每輛折算為4輛小客車。表 各汽車代表車型與車輛折算系數汽車代表車型車輛折算系數說明小客車1.0 19座的客車和載質量2t的貨車中型車1.5

7、19座的客車和載質量2t7t的貨車大型車2.0 載質量7t14t的貨車拖掛車3.0 載質量14t的貨車 各級公路設計速度規(guī)定如表2.0.5。表 各級公路設計速度公路等級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三級公路四級公路設計速度(km/h)1201008010080608060403020 各級公路建筑限界應符合圖2.0.7的規(guī)定。4 一條公路應采用同一凈高。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的凈高應為5.00m;三級公路、四級公路的凈高應為4.50m。分析:土地整理工程中田間道路工程部分很少涉及道路的服務水平、抗震設計等要求,因此沒有進行分析。3 路線一般規(guī)定1 路線設計應根據公路等級及其功能,正確運用技術指

8、標,保持線形連續(xù)、均衡,確保行駛安全、舒適。2 確定路線走廊帶應考慮走廊帶內各種運輸體系的分工與配合,據以統(tǒng)籌規(guī)劃、近遠期結合、合理布局,充分發(fā)揮和提高公路總體綜合效益。3 公路選線必須由面到帶、由帶到線,在對地形、工程地質、水文地質等調查與勘查的基礎上論證,確定路線方案。4 路線線位應考慮同農田與水利建設、城市規(guī)劃的配合,盡可能避讓不可移動文物、自然保護區(qū),保護環(huán)境且同當地景觀相協調。5 高速公路、一級公路應做好總體設計,使各種技術指標的設置與平、縱線形組合恰當,平面順適,縱面均衡;各構造物的選型與布置合理、實用、經濟。 車道寬度應符合表3.0.2規(guī)定。表 車道寬度設計速度(km/h)120

9、1008060403020車道寬度(m)3.75 3.75 3.75 3.50 3.50 3.25 3.00(單車道時為3.50)路肩寬度應符合表3.0.5-1規(guī)定。表-1 路肩寬度設計速度(km/h)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三級公路、四級公路12010080608060403020右側硬路肩寬度(m)一般值3.00或3.503.00 2.50 2.50 1.50 0.75最小值3.00 2.50 1.50 1.50 0.750.25土路肩寬度(m)一般值0.750.750.750.50 0.750.750.750.50.25(雙車道)最小值0.750.750.750.50 0.50 0.

10、50 0.50(雙車道)注:1)“一般值”為正常情況下的采用值;“最小值”為條件受限制時可采用的值; 2)設計速度為120km/h的四車道高速公路,采用3.50m的右側硬路肩;六車道、八車道高度公路,采用3.00m的右側硬路肩。1 高速公路、一級公路應在右側硬路肩寬度內設右側路緣帶,其寬度為0.50m。2 高速公路、一級公路采用分離式斷面時,應設置左側硬路肩,其寬度應符合表-2規(guī)定。左側硬路肩寬度包含左側路緣帶寬度。表-2 分離式斷面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左側路肩寬度設計速度(km/h)1201008060左側硬路肩寬度(m)1.251.00 0.750.75左側土路肩寬度(m)0.750.750

11、.750.50 3 八車道高速公路宜設置左側硬路肩,其寬度應為2.50m。左側硬路肩寬度內含左側路緣帶寬度。 四級公路采用4.50m路基時,應設置錯車道。設置錯車道路段的路基寬度應不小于6.50m。各級公路路基寬度應符合表3.0.11規(guī)定。表 各級公路路基寬度公路等級高速公路、一級公路設計速度(km/h)1201008060車道數864864644路基寬度一般值4534.5284433.5263224.523最小值42-2641-24.5-21.520公路等級二級公路、三級公路、四級公路設計速度(km/h)8060403020車道數22222或1路基寬度一般值12108.57.56.5(雙車道

12、)4.5(單車道)最小值108.5-注:1)“一般值”為正常情況下的采用值;“最小值”為條件受限制時可采用的值;2)八車道高速公路路基寬度“一般值”為設置左側硬路肩、內側車道采用3.50m時的寬度;八車道高度公路路基寬度“最小值”為不設置左側硬路肩、內側車道采用3.75m時的寬度。1 各級公路路基寬度為車道寬度與路肩寬度之和,當設有中間帶、加(減)車道、爬坡車道、緊急停車帶、錯車道等時,應計入這些部分的寬度。2 二級公路因交通量、交通組成等需設置慢車道的路段,設計速度為80km/h時,其路基寬度可采用15.0m;設計速度為60km/h時可采用12.0m。3 四級公路宜采用雙車道路基寬;交通量小

13、的路段,可采用單車道4.50m路基寬。4 確定路基寬度時,中央分割帶寬度、左側路緣帶寬度、右側硬路肩寬度、土路肩寬度等的“一般值”和“最小值”應同類項相加。視距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1 高速公路、一級公路的停車視距應符合表-1規(guī)定。表-1 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停車視距設計速度(km/h)1201008060停車視距(m)210160110752 二、三、四級公路的停車視距、會車視距與超車視距應符合表-2規(guī)定。3 雙車道公路應間隔設置具有超車視距的路段。4 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以及大型車比例高的二、三級公路,應采用貨車停車視距對相關路段進行檢驗。表-2 二、三、四級公路停車視距、會車視距與超車視距設計速度

14、(km/h)8060403020停車視距(m)11075403020會車視距(m)220150806040超車視距(m)5503502001501005 積雪冰凍地區(qū)的停車視距宜適當增長。 直線的最大與最小長度應有所限制。一條公路的直線與曲線的長度設計應合理。 圓曲線最小半徑應符合表3.0.14規(guī)定。表 圓曲線最小半徑設計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一般值(m)10007004002001006530極限值(m)650400250125603015不設超高最小半徑(m)路拱2.05500400025001500600350150路拱2.0750052503350190080

15、0450200 直線與小于表3.0.14所列不設超高的圓曲線最小半徑相銜接處。應設置回旋線。回旋線參數及其長度應根據線形設計以及對安全、視覺、景觀等的要求,選用較大的數值。四級公路的直線與小于不設超高的圓曲線最小半徑相銜接處,可不設置回旋線,用超高、加寬緩和段徑相連接。 最大縱坡應符合表3.0.16規(guī)定。表 最大縱坡設計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最大縱坡()34567891 設計速度為120km/h、100 km/h、80 km/h的高速公路受地形條件或其他特殊情況限制時,經技術經濟論證,最大縱坡值可增加1。2 公路改建中,設計速度為40 km/h、30 km/h、20

16、km/h的利用原有公路的路段,經技術經濟論證,最大縱坡值可增加1。3 越嶺路線連續(xù)上坡(或下坡)路段,相對高差為200500m時,平均縱坡不應大于5.5;相對高差大于500m時,平均縱坡不應大于5。任意連續(xù)3km路段的平均縱坡不應大于5.5。 縱坡長度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1 縱坡的最小坡長應符合表規(guī)定。設計速度(km/h)表 不同縱坡最大坡長最大坡長(m)縱坡坡度()12010080604030203900100011001200-470080090010001100110012005-60070080090090010006-5006007007008007-5005006008-3003004

172003 連續(xù)上坡(或下坡)段時,應在不大于表所規(guī)定的縱坡長度范圍內設置緩和坡段。緩和坡段的縱坡應不大于3,其長度應符合縱坡長度的規(guī)定。 公路縱坡變更處應設豎曲線。豎曲線最小半徑和最小長度應符合表3.0.18規(guī)定。表 豎曲線最小半徑和最小長度設計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凸形豎曲線半徑(m)一般值170001000045002000700400200極限值11000650030001400450250100凹形豎曲線半徑(m)一般值6000450030001500700400200極限值4000300020001000450250100豎曲線最小

18、長度(m)100857050352520分析:以上摘抄的各條均是田間道路工程可能用到的路線設計的標準,對于高等級公路的路線要求在此沒有分析。4 路基路面 一般規(guī)定1 路基路面應根據公路功能、公路等級、交通量,結合沿線地形、地質及路用材料等自然條件進行設計,保證其具有足夠的強度、穩(wěn)定性和耐久性。同時,路面面層應滿足平整和抗滑的要求。2 路基設計應重視排水設施與防護設施的設計,取土、棄土應進行專門設計,防止水土流失、堵塞河道和誘發(fā)路基病害。3 路基斷面形式應與沿線自然環(huán)境相協調,避免因深挖、高填對其造成不良影響。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宜采用淺挖、低填、緩邊坡的路基斷面形式。4 通過特殊地質和水文條件的

19、路段,必須查明其規(guī)模及其對公路的危害程度,采取綜合治理措施,增強公路防災、抗災能力。5 高速公路、一級公路路面不宜分期修建,但位于軟土、高填方等工后沉降較大的局部路段,可按“一次設計、分期實施”的原則實施。 路基設計洪水頻率應符合表4.0.2規(guī)定。表 路基設計洪水頻率公路等級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三級公路四級公路設計洪水頻率1/1001/1001/501/25按具體情況確定 路基高度設計,應使路肩邊緣高出路基兩側地面積水高度,同時考慮地下水、毛細水和冰凍的作用,不使其影響路基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沿河及受水浸淹的路基邊緣標高,應高出規(guī)定設計洪水頻率的計算水位加壅水高、波浪侵襲高和0.5m的安全高度

20、。 路基壓實度和原地面處理要求:1 路堤基底應清理和壓實。基底強度、穩(wěn)定性不足時,應進行處理,以保證路基穩(wěn)定,減少工后沉降。2 路基壓實度應符合表規(guī)定。表 路基壓實度填挖類別路床頂面以下深度(m)路基壓實度()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三級公路、四級公路零填及挖方00.30940.300.809695填方00.809695940.801.50949493>1.50939290注:1)表列數值以重型擊實試驗法為準; 2)特殊干旱或特殊潮濕地區(qū)的路基壓實度,表列數值可適當降低; 3)三級公路修筑瀝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路面時,其路基壓實度應采用二級公路標準。 路面設計標準軸載為雙輪組單軸100

21、kN。 路面面層類型的選用符合表4.0.7規(guī)定。表 路面面層類型及適用范圍面層類型適用范圍瀝青混凝土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三級公路、四級公路水泥混凝土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三級公路、四級公路瀝青貫入、瀝青碎石、瀝青表面處治三級公路、四級公路砂石路面四級公路 路面結構層所選材料應滿足強度、穩(wěn)定性和耐久性的要求。同時路面墊層材料宜采用水穩(wěn)性好的粗粒或各種穩(wěn)定類粒料。 路基路面排水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1 路基、路面排水設計應綜合規(guī)劃、合理布局,并與沿線排灌系統(tǒng)相協調,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防止水土流失和污染水源。2 根據公路等級,結合沿線氣象、地形、地質、水文等自然條件,設置必要的地表排水、路面

22、內部排水、地下排水等設施,并與沿線排水系統(tǒng)相結合,形成完整的排水體系。3 特殊地質環(huán)境地段的路基、路面排水設計,必須與該特殊工程整治措施相結合,進行綜合設計。分析:路基路面的要求在此規(guī)范中描述比較籠統(tǒng),沒有詳細的做要求,在其他規(guī)范中應該繼續(xù)尋找分析關于路基路面的標準。5 橋涵 一般規(guī)定1 橋梁應根據公路功能、等級、通行能力及抗洪防災要求,結合水文、地質、通航、環(huán)境等條件進行綜合設計。2 特大、大橋橋位應選擇河道順直穩(wěn)定、河床地質良好、河槽能通過大部分設計流量的河段,不宜選擇在斷層、巖溶、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質地帶。3 橋梁設計應遵循安全、適用、經濟、美觀和有利環(huán)保的原則,并考慮因地制宜、便于施

23、工、就地取材和養(yǎng)護等因素。4 橋涵的設置應結合農田基本建設考慮排灌的需要。5 特殊大橋宜進行景觀設計;上跨高速公路、一級公路的橋梁,應與自然環(huán)境和景觀相協調。6 橋梁結構應考慮橋面鋪裝進行綜合設計。橋面鋪裝應有完善的橋面防水、排水系統(tǒng)。 橋涵分類規(guī)定如表5.0.2。表 橋涵分類橋涵分類多孔跨徑總長L(m)單孔跨徑Lk(m)特大橋L1000Lk150大橋100L100040Lk150中橋30L10020Lk40小橋8L305Lk20涵洞Lk5注:1)單孔跨徑系指標準跨徑; 2)梁式橋、板式橋的多孔跨徑總長為多孔標準跨徑的總長;拱式橋為兩岸橋臺內起拱線間的距離;其他形式橋梁為橋面系車道長度; 3)

24、管涵及箱涵不論管徑或跨徑大小、孔數多少,均稱為涵洞; 4)標準跨徑:梁式橋、板式橋以兩橋橋墩中線間距離或橋墩中線與臺背前緣間距為準;拱式橋和涵洞以凈跨徑為準。 橋梁全長:有橋臺的橋梁應為兩岸橋臺側墻或八字墻尾端間的距離;無橋臺的橋梁應為橋面系長度。橋涵的跨徑小于或等于50m時,宜采用標準化跨徑。橋涵標準化跨徑規(guī)定如下:0.75m、1.0m、1.25m、1.5m、2.0m、2.5m、3.0m、4.0m、5.0m、6.0m、8.0m、10m、13m、16m、20m、25m、30m、35m、40m、45m、50m。 橋涵設計洪水頻率應符合表5.0.4規(guī)定1 二級公路的特大橋以及三級、四級公路的大橋,

25、在水勢猛急、河床易于沖刷的情況下,可提高一級設計洪水頻率演算基礎沖刷深度。2 沿河縱向高架橋和橋頭引道的設計洪水頻率應符合本標準第條路基設計洪水頻率的規(guī)定。表 橋涵設計洪水頻率公路等級設計洪水頻率特大橋大橋中橋小橋涵洞及小型排水構造物高速公路1/3001/1001/1001/1001/100一級公路1/3001/1001/1001/1001/100二級公路1/1001/1001/1001/501/50三級公路1/1001/501/501/251/25四級公路1/1001/501/501/25不做規(guī)定 橋下凈空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1 通航或流放木筏的河流,橋下凈空應符合通航標準及流放木筏的要求。2

26、跨線橋橋下凈空,應符合被交叉公路、鐵路、其他道路等建筑限界的規(guī)定。3 橋下凈空還應考慮排洪、流水、漂流物、冰塞以及河床沖淤等情況。 橋梁及其引道的平、縱、橫技術指標應與路線總體布設相協調。橋上縱坡不宜大于4,橋頭引道不宜大于5。位于市鎮(zhèn)混合交通繁忙處,橋上縱坡和橋頭引道縱坡均不得大于3。橋頭兩端引道線形應與橋上線形相配合。分析:此章對橋涵的基本分類,及橋梁的設計標準提出了要求。但是對于土地整理工程中的小橋涵描述的比較少。6 汽車及人群荷載 汽車荷載分為公路級和公路兩個等級。汽車荷載由車道荷載和車輛荷載組成。車道荷載由均布荷載和集中荷載組成。橋梁結構的整體計算采用車道荷載;橋梁結構的局部加載、涵

27、洞、橋臺和擋土墻土壓力等的計算采用車輛荷載。車道荷載與車輛荷載的作用不得疊加。 各級公路橋涵設計的汽車荷載等級應符合表6.0.2規(guī)定.表汽車荷載等級公路等級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三級公路四級公路汽車荷載等級公路公路公路公路公路二級公路作為干線公路且重型車輛多時,其橋涵設計可采用公路級汽車荷載。四級公路重型車輛少時,其橋涵設計可采用公路級車道荷載的0.8倍,車輛荷載效應可采用0.7倍。 車道荷載1 公路級車道荷載的均布荷載標準值為qK10.5kN/m;集中荷載標準值PK按以下規(guī)定選?。簶蚝嬎憧鐝叫∮诨虻扔?m時,PK180 kN;橋涵計算跨徑等于或大于50m時,PK360 kN;橋涵計算跨徑

28、大于5m、小于50m時,PK值采用直線內插求得。計算剪力效應時,上述集中荷載標準值應乘以1.2的系數。公路級車道荷載的均布荷載標準值qK和集中荷載標準值PK,為公路級車道荷載的0.75倍。2 車道荷載的均布荷載標準值應滿布與使結構產生最不利效應的同號影響線上;集中荷載標準值只作用于相應影響線中一個影響線峰值處。分析:此處只對荷載的基本要求和計算標準作出界定,但是我們土地整理工程中能做到荷載設計的工作其實并不多。分析:第7章隧道和交通工程及沿線設施與土地整理工程相關性不大,不作為分析對象。8 路線交叉8.2 分離式立體交叉二、三、四級公路間的交叉,直行交通量很大,在不考慮交通轉換或地形條件適宜時

29、,宜采用分離式立體交叉。8.4 公路、鐵路相交叉 公路、鐵路相鄰時,鐵路用地界與高速公路、一級公路用地界相距不應小于10m;與二、三、四級公路用地界相距不應小于5m。8.6 公路、管線等相交叉 管道與高速公路、一級公路相交叉且采用下穿方式時,應埋置地下通道;管道與二級及二級以下公路相交叉時,應埋置套管。通道與套管應按相應公路等級的汽車荷載等級進行驗算。分析:只對田間道路工程中各級道路可能涉及到的路線交叉形式進行了摘抄。3.2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guī)范(JTG D60-2004)標準簡介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guī)范吸取了多年來研究的新成果和新經驗,在公路橋梁荷載方面,恒荷載、汽車荷載、人群荷載、汽車沖擊力、風

30、荷載、溫度作用等都進行了全國性的調查和測試,取得了大量的較具代表性的數據,運用統(tǒng)計數學的方法尋找各種荷載的統(tǒng)計參數和概率分布類型;對于可變荷載,以隨機過程概率模型來描述,最終求得在設計基準期內最大值的概率分布。本規(guī)范的其他作用(或荷載),盡管未作專門研究,但也是根據國內外最新資料并經多次研討確定的。本規(guī)范適用于新建和改建各級公路橋涵的結構設計。標準摘抄及研究分析1 總則 為統(tǒng)一公路橋涵設計技術標準,貫徹國家有關法規(guī)和公路技術政策,使公路橋涵的設計符合技術先進、安全可靠、適用耐久、經濟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規(guī)范。 本規(guī)范依據公路工程結構可靠度設計統(tǒng)一標準(GB/T 50283)規(guī)定的原則和交通部公路

31、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的有關規(guī)定制訂。 本規(guī)范適用于新建和改建各級公路橋涵的結構設計。 公路橋涵及其引道的線形應與路線的總體布設相協調。 公路橋涵應根據所在公路的作用、性質和將來發(fā)展的需要,除應符合第1.0.1條的要求外,還應按照美觀和有利環(huán)保的原則進行設計,并考慮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于施工和養(yǎng)護等因素。 公路橋涵結構的設計基準期為100年。 公路橋涵結構應按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和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進行設計。1 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對應于橋涵結構或其構件達到最大承載能力或出現不適于繼續(xù)承載的變形或變位的狀態(tài)。2 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對應于橋涵結構或其構件達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的某項限值的狀態(tài)。在

32、進行上述兩類極限狀態(tài)設計時,應同時滿足構造和工藝方面的要求。 按持久狀況承載能力設計時,公路橋涵結構的設計安全等級,應根據結構破壞可能產生的后果的嚴重程度劃分為三個設計等級,并不低于表1.0.9的規(guī)定。表 公路橋涵結構的設計安全等級設計安全等級橋涵結構一級特大橋、重要大橋二級大橋、中橋、重要小橋三級小橋、涵洞注:本表所列特大、大、中橋等系按本規(guī)范表中的單孔跨徑確定,對多跨不等跨橋梁,以其中最大跨徑為準;本表冠以“重要”的大橋和小橋,系指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上、國防公路上及城市附近交通繁忙公路上的橋梁。對于有特殊要求的公路橋涵結構,其設計安全等級可根據具體情況研究確定。同一橋涵結構構件的安全等級宜

33、與整體結構相同,有特殊要求時可作部分調整,但調整后的極差不得超過一級。 特大、大、中、小橋及涵洞按單孔跨徑或多孔跨徑總長分類規(guī)定如表1.0.11所示。表 橋梁涵洞分類橋涵分類多孔跨徑總長L(m)單孔跨徑Lk(m)特大橋L1000Lk150大橋100L100040Lk150中橋30L10020Lk40小橋8L305Lk20涵洞Lk5注:1)單孔跨徑系指標準跨徑; 2)梁式橋、板式橋的多孔跨徑總長為多孔標準跨徑的總長;拱式橋為兩岸橋臺內起拱線間的距離;其他形式橋梁為橋面系車道長度; 3)管涵及箱涵不論管徑或跨徑大小、孔數多少,均稱為涵洞; 4)標準跨徑:梁式橋、板式橋以兩橋橋墩中線間距離或橋墩中線

34、與臺背前緣間距為準;拱式橋和涵洞以凈跨徑為準。分析:總則中敘述了橋涵設計的總體思路,設計基準期、承載能力的計算依據、設計各種情況及橋涵的設計等級,其中橋涵設計基準期和橋涵設計等級屬于國家強制性規(guī)定。對于本規(guī)范的第2章,是橋涵術語,不屬于標準研究的范圍,因此沒有進行摘抄分析。3 設計要求3.1 橋涵布置 橋梁應根據公路功能、等級、通行能力及抗洪防災要求,結合水文、地質、通航、環(huán)境等條件進行綜合設計,特大、大橋橋位應選擇河道順直穩(wěn)定、河床地質良好、河槽能通過大部分設計流量的河段。橋位不宜選擇在河汊、沙洲、古河道、急彎、匯合口、港口作業(yè)區(qū)及易形成流冰、流水阻塞的河段以及斷層、巖溶、滑坡、泥石流等不良

35、地質的河段。 當橋址處有二個及二個以上的穩(wěn)定河槽,或灘地流量占設計流量比例較大,且水流不易引入同一座橋時,可在各河槽、灘地、河汊上分設橋,不宜用長大導流堤強行集中水流。平坦、草原、漫流地區(qū),可按分片泄洪布置橋涵。天然河道不宜改移或裁彎取直。 橋梁縱軸線宜與洪水主流流向正交。對通航河流上的橋梁,其墩臺沿水流方向的軸線應與最高通航水位時的主流方向一致。當斜交不能避免時,交角不宜大于5°;當交角大于5°時,宜增加通航孔凈寬。 橋涵水文、水力的計算應符合公路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JTJ 064)和公路工程水文勘測設計規(guī)范(JTG C30)。分析:本節(jié)中對于通航橋涵的要求沒有進行分析,只

36、對一般橋涵布置的總體要求進行分析,而且對于與公路工程技術標準中橋涵設計洪水頻率相同的要求表格沒有摘抄。3.2 橋涵孔徑 橋涵孔徑的設計必須保證設計洪水以內的各級洪水及流水、泥石流、漂流物等安全通過,并應考慮壅水、沖刷對上下游的影響,確保橋涵附近路堤的穩(wěn)定。橋涵孔徑的設計應考慮橋位上下游已建或擬建橋涵和水工建筑物的狀況及其對河床演變的影響。橋涵孔徑設計尚應注意河床地形,不宜過分壓縮河道、改變河流的天然狀態(tài)。 小橋、涵洞的孔徑,應根據設計洪水流量、河床地質、河床和錐坡加固形式等條件確定。當小橋、涵洞的上游條件許可積水時,依暴雨徑流計算的流量可考慮減少,但減少的流量不宜大于總流量的1/4。3.3 橋

37、涵凈空 橋涵凈空應符合圖3.3.1公路建筑限界規(guī)定及本條其他各條款規(guī)定。圖 橋涵凈空尺寸(尺寸單位:m)E橋涵凈空頂角寬度(m),當L1m時,EL;當L>1m時,E1m;W行車道寬度(m),為車道數乘以車道寬度,并計入所設置的加(減)速車道、緊急停車道、爬坡車道、慢車道或錯車道的寬度,車道寬度的規(guī)定減表-1;L側向寬度。二、三、四級公路上橋梁的側向寬度為其相應的路肩寬度減去0.25m。表-1 車道寬度設計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車道寬度3.75 3.75 3.75 3.50 3.50 3.25 3.00(單車道時為3.50)4 高速公路上的橋梁應設檢修道,不宜設人

38、行道。一、二、三、四級公路上橋梁的橋上人行道和自行車道的設置,應根據需要而定,并應與前后路線布置協調。人行道、自行車道與行車道之間,應設分隔設施。一個自行車道的寬度為1.0m;當單獨設置自行車道時,不宜小于兩個自行車道的寬度。人行道的寬度宜為0.75rn或1. 0;大于1.0m時,按0.5m的級差增加。當設路緣石時,路緣石高度可取用0.250.35m。6 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上的橋梁必須設置護欄。二、三、四級公路上特大、大、中橋應設護欄或欄桿和安全帶,小橋和涵洞可僅設緣石或欄桿。不設人行道的漫水橋和過水路面應設標桿或護欄。 橋下凈空應根據計算水位(設計數位計入壅水、浪高等)或最高流冰水位加安全高

39、度確定。當河流有形成流冰阻塞的危險或有漂浮物通過時,應按實際調查的數據,在計算水位的基礎上,結合當地具體情況酌留一定富余量,作為確定橋下凈空的依據。對于有淤積的河流,橋下凈空應適當增加。在不通航或無流放木筏河流上及通航河流的不通航橋孔內,橋下凈空不應小于表的規(guī)定。表 非通航河流橋下最小凈空橋梁的部位高出計算水位(m)高出最高流冰面(m)梁底洪水期無大漂流物0.50 0.75 洪水期有大漂流物1.50 -有泥石流1.00 -支承墊石頂面0.25 0.50 拱腳0.25 0.25 無鉸拱的拱腳允許被設計洪水淹沒,但不宜超過拱圈高度的2/3,且拱頂面至計算水位的凈高不得小于1.0m。在不通航和無流筏

40、的水庫區(qū)域內,梁底面或拱頂面離開水面的高度不應小于計算浪高的0.75倍加上0.25m。 涵洞宜設計為無壓力式的。無壓力式涵洞內頂點至洞內設計洪水頻率標準水位的凈高應符合表3.3.3的規(guī)定。表 無壓力式涵洞內頂點至最高流水面的凈高 涵洞類型涵洞進口凈高(或內經)h(m)管涵拱涵矩形涵h(huán)3h/4h/4h/6h30.75m0.75m0.5m電訊線、電力線、電纜、管道等的設置不得侵人公路橋涵凈空限界,不得妨害橋涵交通安全,并不得損害橋涵的構造和設施。嚴禁天然氣輸送管道、輸油管道利用公路橋梁跨越河流。天然氣輸送管道離開特大、大、中橋的安全距離不應小于100m,離開小橋的安全距離不應小于50m。高壓線跨河

41、塔架的軸線與橋梁的最小間距,不得小于一倍塔高。高壓線與公路橋涵的交叉應符合現行公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的規(guī)定。分析:本節(jié)中涉及高速公路等高等級公路橋涵的凈空要求均沒有分析,只對土地整理工程中常用的四級公路橋涵及小橋涵凈空要求進行了摘抄。其中的路線交叉要求屬于國家強制性規(guī)定。3.4 橋上線形及橋頭引道 橋上及橋頭引道的線形應與路線布設相互協調,各項技術指標應符合路線布設的規(guī)定。橋上縱坡不宜大于4,橋頭引道縱坡不宜大于5;位于市鎮(zhèn)混合交通繁忙處,橋上縱坡和橋頭引道縱坡均不得大于3。橋頭兩端引道線形應與橋上線形相配合。 在洪水泛濫區(qū)域以內,特大、大、中橋橋頭引道的路肩高程應高出橋梁設計洪水頻率的水位加壅水高

42、、波浪爬高、河灣超高、河床淤積等影響0.5m以上。小橋涵引道的路肩高程,宜高出橋涵前壅水水位(不計浪高)0.5m以上。分析:橋上引線和橋頭引道的要求很多,但是土地整理設計橋涵時主要考慮縱坡的要求和小橋涵路肩的要求,因此只對這兩條進行了摘抄。3.5 構造要求 橋涵結構應符合以下要求:1 結構在制造、運輸、安裝和使用過程中,應具有規(guī)定的強度、剛度、穩(wěn)定性和耐久性。2 結構的附加應力、局部應力應盡力減小。3 結構型式和構造應便于制造、施工和養(yǎng)護。4 結構物所用材料的品質及其技術性能必須符合相關現行標準的規(guī)定。 公路橋涵應根據其所處環(huán)境條件選用適宜的結構型式和建筑材料,進行適當的耐久性設計,必要時應增

43、加防護措施。 橋涵的上、下部構造應視需要設置變形縫或伸縮縫,以減小溫度變化、混凝土收縮和徐變、地基不均勻沉降以及其他外力所產生的影響。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上的多孔梁(板)橋宜采用連續(xù)橋面簡支結構,或采用整體連續(xù)結構。 小橋涵可在進、出口和橋涵所在范圍內將河床整治和加固,必要時在進、出口處設置減沖、防沖設施。 橋涵應有必要的通風、排水和防護做事及維修工作空間。 需設置欄桿的橋梁,其欄桿的設計,除應滿足受力要求外,尚應注意美觀,欄桿高度不應小于1.1m。 安裝板式橡膠支座時,應保證其上下表面與梁底面及墩臺支承墊石頂面平整密貼、傳力均勻,不得有脫空的橡膠支座。當板式橡膠支座設置于大于某一規(guī)定坡度上時,

44、應在支座表面與梁底之間采取措施,支座或坡形的板式橡膠支座。墩臺構造應滿足更換支座的要求。3.6 橋面鋪裝、排水和防水層。 橋面鋪裝的結構型式宜與所在位置的公路路面相協調。橋面鋪裝應有完整的橋面防水、排水系統(tǒng)。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上特大橋、大橋的橋面鋪裝宜采用瀝青混凝土橋面鋪裝。 橋面鋪裝應設防水層。圬工橋臺背面及拱橋拱圈與填料間應設置防水層,并設盲溝排水。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上橋梁的瀝青混凝土橋面鋪裝層厚度不宜小于70rnm;二級及二級以下公路橋梁的瀝青混凝土橋面鋪裝層厚度不宜小于50mm。瀝青混凝土橋面鋪裝尚應符合現行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guī)范的有關規(guī)定。 水泥混凝土橋面鋪裝面層(不含整平層和墊層)的

45、厚度不宜小于80mm,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40。水泥混凝土橋面鋪裝層內應配置鋼筋網。鋼筋直徑不應小于8mm,間距不宜大于100mm。水泥混凝土橋面鋪裝尚應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規(guī)范(JTG D40)的有關規(guī)定。 橋面伸縮裝置應保證能自由伸縮,并使車輛平穩(wěn)通過。伸縮裝置應具有良好的密水性和排水性,并應便于檢查和清除溝槽的污物。特大橋和大橋宜使用模數式伸縮裝置,其鋼筋高度應按計算確定,但不應小于70mm,并應具有強力的錨固系統(tǒng)。 橋面應設排水設施。跨越公路、鐵路、通航河流的橋梁,橋面排水宜通過設在橋梁墩臺處的豎向排水管排入地面排水設施中。分析:本規(guī)范的橋面鋪裝主要針對公路橋梁的橋面,對于土

46、地整理工程中的小橋涵目前對于鋪裝的要求還較少,但是隨著土地整理的深入,對于建筑等級和設計要求也越來越高,應該參考對這些公路橋梁的要求來設計小橋涵的橋面鋪裝。3.7養(yǎng)護及其他附屬設施,主要是針對大型橋梁所規(guī)定,因此沒有分析。3.3土地開發(fā)整理標準(TD/T 101110132000)標準簡介土地開發(fā)整理標準規(guī)定了土地開發(fā)整理項目規(guī)劃的總則、內容、程序、方法、成果等的基本要求和項目設計的原則、內容及技術要求。土地開發(fā)整理標準適用于土地開發(fā)整理項目的規(guī)劃編制與實施,適用于土地開發(fā)整理項目的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并作為與設計有關的概預算、審批等方面的依據。標準摘抄及研究分析.2 道路寬度:干道路面寬6

47、8m,高出地面0.71.0m;支道路面寬36m,高出地面0.50.7m。.3 道路縱坡:主要指干道。平原地區(qū)一般應小于6;丘陵山區(qū)應小于8,個別大縱坡地段以不超過11為宜。.4 道路彎道半徑:根據地形、工程難易及行駛安全確定。平原地區(qū)或丘陵地區(qū)彎道半徑不小于20m,山區(qū)最小半徑可為15m,對翻山越嶺回頭彎道半徑一般可采用12m。 田間道設施設計原則a)道路中心線以平直線為主,路長最短,聯系簡捷。b)道路坡度、轉彎角度等技術指標應符合有關技術要求。c)應與田、林、村、渠、溝等布局相協調,有利于田間生產管理。d)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防止水土流失。 田間道縱坡.1 最大縱坡:宜采取68。.2 最小縱坡:以

48、滿足雨雪排除要求為準,一般宜取0.3%0.4%,多雨地區(qū)宜取0.4%0.5%。分析:本標準主要針對土地整理工程中田間道路提出標準,其中對于干道、支道、道路縱坡、彎道半徑、田間道縱坡提出了要求,但是對于具體道路設計的路基路面、路肩等的強度、材料、質量等級等方面都沒有作出規(guī)定。有待于通過研究其他標準對其進行補充完善。3.4公路圬工橋涵設計規(guī)范(JTG D612005)標準簡介本規(guī)范適用于一般公路污工橋涵的設計,對于特殊材料(如輕質混凝土)、特殊結構(如薄殼結構)和特殊條件(如抗震設計)的污工橋涵設計應符合有關標準和規(guī)范的規(guī)定。污工橋涵結構的設計,除應滿足本規(guī)范的要求外,凡涉及其他標準、規(guī)范者尚應符

49、合其他有關的規(guī)定和要求。公路污工橋涵總的設計原則是: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適用和確保質量。標準摘抄及研究分析3 材料3.1 材料強度等級 石材、混凝土和砂漿的強度等級,應按下列規(guī)定采用:1 石材強度等級:MU120、MU100、MU80、MU60、MU50、MU40、MU30。2 混凝土強度等級:C40、C35、C30、C25、C20、C15。3 砂漿強度等級:M20、M15、M10、M7.5、M5。注:(1)石材強度等級采用邊長70mm的含水飽和的立方體試件的抗壓強度(MPa)表示??箟簭姸热∪龎K試件平均值。(2)混凝土強度等級的定義見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guī)范(JTG D6

50、22004)。(3)砂漿的強度等級采用邊長70.7mm的標準立方體試件28d抗壓強度(MPa)表示??箟簭姸热∪龎K試件平均值。3.2 材料基本要求 公路圬工橋涵結構物所使用材料的最低強度等級應符合表3.2.1規(guī)定。表 圬工材料的最低強度等級結構物種類材料最低強度等級砌筑砂漿最低強度等級拱圈MU50石材 C25混凝土(現澆)C30混凝土(預制塊)M10(大、中橋)M7.5(小橋涵)大、中橋墩臺及基礎,輕型橋臺MU40石材 C25混凝土(現澆)C30混凝土(預制塊)M7.5小橋涵墩臺、基礎MU30石材 C20混凝土(現澆)C30混凝土(預制塊)M5分析:本章3.3是材料設計指標,對于小橋涵工程在材

51、料強度滿足后,一般不對材料設計做過多的工作,因此此處不再分析材料設計的指標。第4章構件設計與計算,因為在土地整理工程中采用的小橋涵設計均比較簡單,很少對構件單獨進行設計與計算,所以對這章沒有進行分析。第5章拱橋,在土地整理橋涵工程中很少用到拱橋的單獨設計,因此也將此章略過。第6章墩臺,此章屬于詳細的設計規(guī)范,對于標準而言寫的過于詳盡,而且在土地整理實際工作中考慮較少,故對此章也略過。7 涵洞 涵洞設計應符合如下要求:1 涵洞設計時,應按水力性質選擇其計算圖式。新建涵洞應采用無壓力式涵洞;當涵前允許壅水時,可采用壓力式或半壓力式涵洞。2 無壓力式圓管涵應根據地基土的密實程度,設置砂墊層、灰土墊層

52、、砌石基礎或混凝土基礎;建于砂礫地基上的圓管涵,可不設基礎,但應對接縫處和進出水口處的地基予以處理,以避免管節(jié)間發(fā)生不均勻沉降和接縫漏水。壓力式和半壓力式涵洞應設置基礎,接縫應嚴密。3 涵洞內徑或凈高不宜小于0.75m;涵洞長度大于15m但小于30m時,其內徑或凈高不宜小于1.0m;涵洞長度大于30m且小于60m時,其內徑或凈高不宜小于1.25m;涵洞長度大于60m時,其內徑或凈高不宜小于1.5m。4 涵洞進、出洞口及洞外進、排水工程的形式與尺寸,應使水流能順利通過,并滿足兩側附近路堤的穩(wěn)定要求,且不應對附近環(huán)境造成不利影響。5 當有農田排灌需要,且路基填方較低時,可設置倒虹吸管。 除設置在巖石地基上的涵洞外,根據涵洞的涵底縱坡及地基土情況,應每隔46m設置一道沉降縫;高路堤路基邊緣以下的洞身及基礎應每隔適當距離設置沉降縫。沉降縫應采用彈性的不透水材料填塞。 涵洞洞底縱坡不宜大于5,圓管涵的縱坡不宜大于3。洞底縱坡大于5時,涵底宜每隔35m設置消能橫隔墻或將基礎做成階梯形。洞底縱坡大于10時,洞身及基礎應分段做成階梯形,前后兩節(jié)涵洞蓋板或拱圈的搭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