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19152004機動車三角警告牌_第1頁
gb19152004機動車三角警告牌_第2頁
gb19152004機動車三角警告牌_第3頁
gb19152004機動車三角警告牌_第4頁
gb19152004機動車三角警告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機動車三角警告牌 GB19151-2003GB19151-2003(2003-05-23 發(fā)布,2003-11-01 實施)刖H本標準的 4.13 為推薦性的,其余為強制性的。本標準非等效采用 ECER27關于批準提前警告三角牌的統(tǒng)一規(guī)定(E/ECE/324/TRANS/505Rev.1/Add.26/Amend.3October9,1992)。本標準與 ECER27 勺主要差異:管理條款沒有納入。ECER2 斗要求做完一般要求和形狀尺寸檢驗后即對 4 只樣品進行耐溫性試驗,而本標準把耐溫性試驗放在了測量 CIL 值后進行,并且由 4 只改為 2 只。本標準的附錄 A、附錄 B、附錄 C、附錄

2、 D 均為標準的附錄。本標準由國家機械工業(yè)局提出。本標準由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天津神光新技術開發(fā)公司、中同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孫體生、許秀香。GB19151-2003機動車用三角警告牌1 范圍本標準規(guī)定了三角警告牌(以下簡稱警告牌)的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等。本標準適用于機動車隨車攜帶的、使用時放置在道路上,能晝夜發(fā)出警告信號以表示停駛機動車存在的警告裝置。2 引用標準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 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 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3

3、9781994 標準照明體及照明觀測條件1SO1051978 紡織品色牢度試驗 3 定義本標準采用下列定義。3.1警告牌 warningtriangle能晝夜發(fā)出警告信號以表示停駛機動車存在的等邊三角形警告裝置。3.2同一型式的警告牌 typeofwarningtriangle指在下列方面沒有差異:1.%2.%3產品型號和商標;2.%2.%3光學特性;3.%2.%3特定的幾何尺寸和機械性能。3.3回復反射器 retroreflectingdevice由一個或多個回復反射光學單元組成的具有回復反射功能的光學器件。3.4警告牌正面 frontfaceofthewarningtriangle含有光學

4、單元的一面。3.5警告牌軸線 axisofthewarningtriangle通過警告牌中心,且與正面垂直的直線。3.6熒光器 fluorescentmaterial指一種整體或表面由熒光材料構成,經日光激發(fā)能產生短暫光致發(fā)光的光學器件。3.7亮度系數(shù) luminancefactor在相同的照明和觀察條件下,被測物體的亮度(包括反射亮度和熒光亮度)與理想漫射體的亮度之比。3.8發(fā)光強度系數(shù) CILcoefficientofluminousintensity,CIL反射器在一定的照射角(B)、觀察角(a)和偏轉角()的條件下,反射光強度與反射器垂直照度之比。4 技術要求1一般要求1.5警告牌應是

5、中空的,外側為紅色的回復反射區(qū),內側鄰接的為紅色熒光區(qū),均為同心的等邊三角形。警告牌由支架支撐在距地面一定高度處。1.5在正常使用條件下,警告牌應能保持規(guī)定的特性和良好的性能。1.5警告牌的光學部件應不易拆卸,組成警告牌的各部分也應不易拆卸,將警告牌放置在道路上,各部分應具有良好的穩(wěn)定性。將警告牌放入保護罩內時,其可動部件包括支架應是不可拆的。1.5當警告牌被放置在使用道路上時,警告牌正面應垂直于地面(如果警告牌軸線與地平面之間的夾角不超過 5C,則認為滿足要求)。1.5警告牌正面不得粗糙,應易于清潔;若有凸起不應妨礙清潔。1.5警告牌及其支架不應有尖角或銳邊。1.5警告牌應帶有保護罩,以防止

6、受到侵蝕。如采用其他防護方法,也可以不使用保護罩。1形狀和尺寸1.6警告牌的形狀和尺寸見附錄 A(標準的附錄)1警告牌的理論邊長為 500mmi50mm 反射器寬度為 2550mm 外邊沿寬度不得超過 5mm 且不一定是紅色的。1回復反射單元可以是連續(xù)的,或者是不連續(xù)的。如果是不連續(xù)的,反射器的非連續(xù)區(qū)域必須是紅色的。1熒光器應延伸到反射器,并沿著反射器三角形的三條邊對稱排列。熒光器面積不得小于 315cm2 在反射器和熒光器之間的邊沿不得大于 5mm 可以連續(xù)或不連續(xù),且不一定是紅色的。1警告牌中空區(qū)域的邊長最小為 70mm1.6支架高度支撐面與警告牌底邊之間的距離應不大于 300mm1光度

7、性能1.7反身器的光度1發(fā)光強度系數(shù)(CIL)對于一定的觀察角民和照射角 B,反射器的 CIL 值應不小于表 1 中的數(shù)值。表 1 單位:mcd/lx照射角觀察角 a垂直角(V)B1水平角(H)B2或0。03004020130CIL800060040002001750100600501發(fā)光強度系數(shù)均勻性在三角形反射器的三條邊上,任取 50mnfe 樣片,在同樣測試條件下測得的發(fā)光強度系數(shù)應滿足下列規(guī)定:最大值/最小值 031警告牌形狀的視辨性在大照射角,小觀察角和低照度的條件下,警告牌的形狀應清晰可辨,但允許有亮度差異。1.7熒光器的光度1亮度系數(shù)(反射亮度和熒光亮度之和)應不低于 30%1亮

8、度一致性在日光下,目視比較熒光器和熒光材料樣品的亮度應無明顯差異。1色度特性1.8反射器的色度1反射器應由紅色材料組成。1當觀察角為 20,照射角 V=H=0,或 V=5,H=0 條件下,使用符合 GB/T3978 規(guī)定的標準光源 A 照射反射器時,反射光的色度坐標應位于如下范圍內:趨黃極限 y00.335趨紫極限 z00.0081.8熒光器的色度1熒光器為紅色,可以整體帶色,也可表面著色。1當熒光器使用符合 GB/T3978 規(guī)定的標準光源 C 照射照射角為 45,在與樣品成 900角的方向上觀察(450/00 測量幾何條件)時,反射光的色坐標應位于表 2中四點所圍成的四邊形區(qū)域內:表 2占

9、八、匚 1234x0.6900.5950.5690.655Hy0.3100.3150.3410.3451色度一致性在日光下,目視比較熒光器和熒光材料樣品的色度應無明顯差異。1離地間距警告牌的所有支撐腳必須能同時落在基準平面上,且在試驗設備見附錄 B(標準的附錄)覆蓋區(qū)內警告牌及其支架與基準平面之間至少相距 50mm1結構穩(wěn)定性在警告牌三角形的頂點位置施加 2N 的力, 其定點位移不超過 5cm,試驗后其頂點的位置應與初始無明顯差異。1耐溫性警告牌經高、低溫試驗后,應無可見裂紋或明顯畸變;如帶有保護罩,保護罩應容易打開,不粘連,不扯裂。1耐水性警告牌經 2h 耐水性試驗后,裝置各部件應無影響其性

10、能的明顯變化。1耐燃油性警告牌及其保護罩經耐燃油性試驗完全晾干后,警告牌不應與保護罩粘連,表面應無明顯變化和變形,但允許表面有微小裂痕。1抗風穩(wěn)定性警告牌經抗風力試驗后不得傾倒,支撐腳位移不超過 5cm,三角形部分繞水平軸或垂直軸的轉動不得超過 10。1防滲水性反射器經受防滲水性試驗后,反射器內部不得有水滲人。如果有異議,則再次測量 CIL 值應不低于試驗前的 60%。1鏡背試驗對于鏡背可觸摸式警告牌經受鏡背試驗后,測量其 CIL 值,不得低于試驗前的 60%。4.13熒光材料的耐候性將一只熒光材料樣品進行溫度和輻照試驗,試驗后,其色度應滿足 4.4.2 規(guī)定,亮度系數(shù)不低于 30%,且較耐候

11、性試驗前增加值不得超過 5%,樣品應無損傷(如裂紋),熒光材料無脫落、分層。5 試驗方法一般要求檢驗采用目視法進行檢查,應符合 4.1 的有關規(guī)定形狀及尺寸檢驗用量具及目視法檢驗警告牌的形狀和尺寸,應符合 4.2 的有關規(guī)定光度性能試驗3反射器的光度3.3試驗條件a)采用圖 1 所示的光度測試原理圖及圖 2 所示的試樣角度旋轉系統(tǒng)。注:圖中表明了所有角度和旋轉的正方向圖 2 試樣角度旋轉系統(tǒng)b)測量距離應考慮圖 3 中對 6,丫和刀角的限制,但不得小于 10m 或它的光學等效值。圖 3 孔徑張角與光源發(fā)散角c)進行光度測試的光源,應符合GBT3978 規(guī)定的標準光源 A。d)在反射器整個可用面

12、積上的垂直照度應足夠均勻,測量時其光敏面積不大于被檢區(qū)域的1/10,測得的照度值的變化應滿足:最大值/最小值 01.05。e)當 B 在 V=H=0和小觀察角(如 a=20)測試 CIL 時,應在 V 的方向將反射器稍稍轉動,以確定有無鏡面反射效應。如有,應使 B 在5范圍內和 H=0 的條件下進行讀數(shù),并采用最小CIL 值的位置。f)測試系統(tǒng)及環(huán)境應注意減少雜散光。測量背景及試樣旋轉臺架應為黑色;測量距離遠時應設置固定或可變光闌;按試樣尺寸調整適宜的孔徑光闌;使用探照式光源系統(tǒng)等。g) 進行 CIL 測量時假設警告牌的使用位置為 H=V=0。 , 光源的照射方向應平行于基座平面,同時垂直于警

13、告牌較低一邊的平面。3.3發(fā)光強度系數(shù)(CIL)a)對 4 只樣品,先在觀察角 a=20,照射角 B 為 H=5,V=00 條件下測量 CIL 值。b) 選取 CIL 最小和最大的 2 只樣品, 按表 1 規(guī)定的觀察角和照射角測量 CIL,應符合 4.3.1.1規(guī)定。3.3發(fā)光強度系數(shù)均勻性通過中空三角形反射器的三個頂點向其鄰邊作垂線,在每兩條垂線之間的反射器上隨機選取樣片50mm在觀察角 a=20,照射角 B為 V=0,H=0或5和 V=20,H=0條件下 CIL測量值的最大與最小比值應符合 4.3.1.2 的規(guī)定。3.3警告牌形狀的視辨性在觀察角為 20,照射角為 B 為 V=0,H=30

14、和 V=0,H=40,照度為 1lx 條件下用目視法觀察警告牌,應符合 4.3.1.3 的規(guī)定。3熒光器的光度3.3測試條件采用符合 GB/T3978 規(guī)定的標準光源 C,以與法線成 45方向照射,并在法線方向上測量反射光和熒光(45/0幾何條件),然后按下述方法得出亮度系數(shù)。3.3亮度系數(shù)(B)a)在上述 5.3.2.1 相同的測試條件下,分別測量樣品的亮度為 L,理想漫射體的亮度為 L0,則樣品的亮度系數(shù) B 可用式(1)計算:L/L0-B0式中:B0理想漫射體的亮度系數(shù)。b)當按 5.4.2 規(guī)定測量熒光器的色度特性時,若樣品和理想漫射體的三刺激值分別為 Y 和Y0,則亮度系數(shù)按式(2)

15、計算:3.3亮度一致性在日光下距離 30m 處,目視比較 2 只熒光器(CIL 最小和最大的)和 2 只熒光材料樣品6.1.2e)提供的亮度應符合 4.3.2.2 規(guī)定。色度檢驗3反射器的色度反射器的顏色可以用目視法進行判定。據(jù)有正常色響應的觀察者,將它與符合 4.4.1規(guī)定的色度坐標的參考樣板在 4.4.1.2 規(guī)定的照射角和觀察角條件下進行比較。如有異議,則進行色度坐標檢驗,以確定是否符合 4.4.1.2 的規(guī)定。3熒光器的色度3.4可以用目視法評定顏色。據(jù)有正常色響應的觀察者,將樣品與符合 4.4.2.2 色度坐標的參考樣板在 4.4.2.2 規(guī)定的照射角和觀察角條件下進行比較。如有異議

16、, 則進行色度坐標檢驗,以確定是否符合 4.4.2.2 的規(guī)定。3.4色度一致性在日光下,距離 30m 處,目視比較 5.3.2.3 中 4 只樣品,其色度應符合 4.4.2.3 規(guī)定。離地間距測量試驗設備為一個倒置的中空棱錐體(如附錄 B 圖示),放置在一水平的基準平面上。將警告牌各支撐腳逐個放置在實驗設備的正方形孔 O 內,在每個支撐腳試驗過程中,找出相對于警告牌及其支撐腳合適的試驗設備的位置,這個設置應滿足 4.5 的規(guī)定。結構穩(wěn)定性試驗將警告牌按制造廠要求安裝,使底部固牢;在警告牌三角形頂點位置施加垂直于三角形底邊平面 2N 的力,其位移應符合 4.6 的規(guī)定。耐溫性在 60c2C 的

17、干燥大氣環(huán)境下連續(xù)放置 12h。試驗后,在 25c5C 下連續(xù)放置 12h,而后在-40C2C 的干燥環(huán)境下連續(xù)放置 12h。試驗后應符合 4.7 的規(guī)定。警告牌如果帶有保護罩,使其在保護罩內經受耐溫性試驗。耐水性試驗將警告牌按工作狀態(tài)打開(支架可不打開)水平地浸在溫度為 25c5C 的水中 2h,警告牌反射面朝上并且離水面 5cm,然后,將警告牌從水中取出干燥、裝置各部件應符合 4.8 的規(guī)定。耐燃油性試驗將警告牌及其保護罩分別浸入含 70%n-庚燒和 30 刈苯的混合液(體積比) 中,60s 后取出,瀝去多余的混合液,將警告牌放入保護罩中,水平放置在常溫環(huán)境中。完全晾干后,應符合 4.9規(guī)

18、定。5.10 抗風穩(wěn)定性試驗1Y/Y0將警告牌放置在風洞中的一塊 1.50mx1.20m、幾何粗糙度為 HS=0.5mm+0.05mrmj 路面上按附錄 C(標準的附錄)中的“沙灘”方法測定。將警告牌安置好后,使其經受動態(tài)壓力為180Pa 的氣流(相當于 60km/h)作用 3min。氣流與支持面平行,作用在穩(wěn)定性最差的方向上。試驗后,警告牌應符合 4.10 規(guī)定。防滲水性試驗將警告牌按使用狀態(tài)浸入溫度為 50c5C 的水中 10min,反射面的上部最高點離水面為 20mm 然后取出立即以同卞方式浸入溫度為 25c5C 的水中。試驗后,反射器內部不得有水滲入。如果目視沒有滲水,或有異議,則再次

19、測量 CIL 值(測量前去除外部多余的水分),應符合 4.11 規(guī)定。鏡背試驗(對于鏡背可觸摸式警告牌)用硬尼龍清刷反射器背面,然后用 70%n 塊燒和 30 刈苯混合液(體積比)覆蓋或完全浸潤 60s,然后去除液體,使其干燥。待完全揮發(fā)后,再濤刷背面,并涂上墨汁,再測量 CIL 值,應符合 4.12 規(guī)定。熒光材料的耐候性試驗a)取熒光材料樣品一只6.1.2e 提供,按 5.3.2 和 5.4.2 測量其亮度系數(shù)和色度應符合4.3.2 和 4.4.2 規(guī)定。b)將 a)中一只熒光材料樣品和 5 號基準表樣按 ISO105 規(guī)定進行溫度和輻照試驗,直至使 5 號基準標樣達到 4 級灰卡為止。試

20、驗后,熒光材料樣品的色度,亮度系數(shù)和表面狀況應符合4.13 規(guī)定。如果熒光材料是膠粘膜,并已通過上述各項認證試驗,則不必再重復進行試驗。6 檢驗規(guī)則警告牌的檢驗包括型式檢驗和生產一致性檢驗。型式檢驗警告牌同一型式的判定按 3.2 規(guī)定。產品申請認證者應提供:a)足以詳細識別其型式的圖紙一式二份;b)有關警告牌材料的簡要技術和使用說明書;c)總成使用說明書復制件;d)警告牌樣品 4 只,如果使用保護罩,則提供至少 2 只保護罩樣品;警告牌使用的 100m 由 100mm 勺熒光材料樣品 2 只。6.1.3 警告牌型式檢驗要求如下:按 5.1、5.2 檢當經4 只樣品的一般要求、形狀及尺寸應符合

21、4.1、4.2 的規(guī)定。按 5.3.1.2a)測量 4 只樣品的 CIL 值應符合 4.3.1.1 的規(guī)定。按 5.3.2.3 和 5.4.2.2 對 CIL 最小和最大的兩只樣品與 6.1.2e) 提供的兩只熒光材料樣品, 在日光下進行目視比較,4 只樣品的亮度及色度應符合 4.3.2.2 和 4.4.2.3 規(guī)定。取 CIL 最小和最大的兩只樣品還應進行下列試驗。a)按 5.3.1.2b)測量 CIL 值應符合 4.3.1.1 規(guī)定。b)按 5.3.1.3 檢驗發(fā)光強度系數(shù)均勻性應符合 4.3.1.2 規(guī)定。c)按 5.3.1.4 檢驗警告牌的形狀視辨性應符合 4.3.1.3 的規(guī)定。d)

22、按 5.3.2.2 測量熒光器的亮度系數(shù)應符合 4.3.2.1 的規(guī)定。e)目視比較選擇色度特性最差的樣品,進行色度檢驗。如選不出來,應對 CIL 值最高的樣品進行色度檢驗。其色度特性應符合 4.4.1 的規(guī)定按 5.4.2.1 測量熒光器的色度特性應符合 4.4.2.1 和 4.4.2.2 的規(guī)定。g)按 5.5 測試離地間距應符合 4.5 的規(guī)定。h)按 5.6 測量結構穩(wěn)定性應符合 4.6 的規(guī)定。i)按 5.7 測量耐溫性應符合 4.7 的規(guī)定。上述 6.1.3.1 規(guī)定以外的一只樣品應進行下列試驗:a)按 5.11 測量反射器的防滲水性應符合 4.11 的規(guī)定。b)對于鏡背可觸摸式警

23、告牌按 5.12 進行反射器鏡背試驗,試驗后樣品應符合 4.12的規(guī)定。上述 6.1.3.1 規(guī)定以外的另一只樣品應進行下列試驗:a)按 5.8 進行反射器耐水性試驗,試驗后樣品應符合 4.8 的規(guī)定。b)按 5.9 進行反射器的耐燃油性試驗,試驗后樣品應符合 4.9 的規(guī)定。c)按 5.10 進行反射器的抗風穩(wěn)定性試驗,試驗后樣品應符合 4.10 的規(guī)定。樣品經過上述試驗合格后,將 6.1.2e)提交的兩只熒光材料樣品中的一只按 5.13進行耐候性試驗,試驗后樣品應符合 4.13 的規(guī)定。型式檢驗順序見附錄 D(標準的附錄)6.2 生產一致性檢驗對已經型式檢驗合格的產品,以在批量產品中隨機抽

24、取的樣品來判定其生產的一致性。隨機抽取樣品的一般要求應符合 4.1 規(guī)定,形狀和尺寸應符合 6.1.2a)申請認證提供的圖紙的規(guī)定。隨機抽取樣品數(shù)量為一只,其 CIL 值和 B 值應至少等于 4.3.1.1 和 4.3.2.1 規(guī)定值的 80%否則再抽取樣品 5 只,測得的 CIL 值和 B 值的平均值應至少等于規(guī)定值,但任何一個測量值不得低于規(guī)定值的 50%附錄 A(標準的附錄)警告牌的形狀和尺寸圖 A,1附錄 B(標準的附錄)測量離地間距用設備附錄 C(標準的附錄)用“沙灘”方法確定路面的粗糙度C.1 目的本方法目的在于,在進行 5.10 抗風穩(wěn)定性試驗中,將警告牌安放在具有一定幾何粗糙度

25、的路面上。C.2 方法原理C.2.1 以一定體積 V 的沙子均勻地散落在受試路面上,并成圓形。體積 V 與覆蓋面積 S之比為沙子平均深度 HS(單位:mm。HS=V/SC.2.2 試驗時使用 0.1600.315mm|t 度的圓形干燥沙子,體積為 25mLi0.15mL,利用一直徑為 65mm 勺圓盤為工具,將沙子鋪在受試路上,圓盤的一側蓋有厚度介于 1.52.5mm 的橡皮板,另一側安有受柄。如果沙子覆蓋的圓形區(qū)域的直徑為 D,則可按下式計算沙子的平均深度:HS=4/兀-25/D2103mmC.3 試驗操作C.3.1 被試路面必須干燥,并用軟刷子刷去污物或沙礫。C.3.2 將已經在一合適容器內的沙子,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