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一辰大創(chuàng)項目調查報告_第1頁
樊一辰大創(chuàng)項目調查報告_第2頁
樊一辰大創(chuàng)項目調查報告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5年度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中期檢查調查報告絲路文化背景下大漢上林 項目名稱苑保護與開發(fā)模式探究項目類型創(chuàng)新訓練項目項目負責人樊一辰報告日期2015年7月絲路文化背景下大漢上林苑保護與開發(fā)模式探究項目中期調查報告項目實施步驟概況:1、收集并整理與本項目相關的文獻資料,包括歷史文獻、學術研究專著論 文等(已完成);2、運用??睂W相關知識對收集整理后的資料進行考證,保證資料的真實性 (已完成);3、對研究項目進行條目梳理,借鑒目錄學相關知識進行邏輯整理和內容層 次的劃分(已完成);4、 實地進行考察,對杜陵及大漢上林苑當前狀況予以了解(進行中);5、查找有關陵墓文物的保護技術資料,杜陵保

2、護性開發(fā)的合理構想(未開 始);6結合旅游管理相關知識,實現(xiàn)歷史文化價值與旅游經(jīng)濟發(fā)展的統(tǒng)一(未 開始);7、統(tǒng)籌各類因素,對杜陵的開發(fā)帶動當?shù)匚幕?jīng)濟發(fā)展作出合理預期(未 開始);8、總結研究成果,寫出最終研究報告(未開始)。報告正文:一、2015年初到6月,小組成員收集漢代帝陵相關資料并整理出與本項目 有關的部分。陜西漢帝陵共有十一座,合稱十一漢帝陵,十一漢帝陵是指埋葬在今陜西省 的西漢十一位皇帝陵墓的總稱。陜西漢帝陵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漢11陵,除文帝霸陵在西安市東郊的白鹿原上,宣帝杜陵在西安市南郊的少陵原上外,其余9陵都在西安市北面渭河北岸的咸陽原上??加喓蟮奈急?9陵,東西跨度

3、 50多千米,西起咸陽市興平市(縣級市,原興平縣,1993年6月撤縣設市)城東北南位鄉(xiāng)茂陵村,東到咸陽市渭城區(qū)正陽鎮(zhèn)張家灣、 后溝村北的咸陽原上,依 次排列著漢武帝茂陵、漢昭帝平陵、漢成帝延陵、漢平帝康陵、漢元帝渭陵、漢 哀帝義陵、漢惠帝安陵、漢高帝長陵、漢景帝陽陵。在西漢陵中,文帝霸陵采用 依山為陵的形式,墓室開在山崖中,不另起墳丘,其余10陵都在地面上夯筑高大的覆斗形墳丘。墳丘一般底每邊長150200米,頂高2030米左右。當時帝 后合葬,同塋而不同陵,皇后埋在帝陵東邊,后陵規(guī)模略小。從景帝陽陵開始, 帝后墳丘的四周均筑起夯土垣墻, 每面中央各辟一門,門外立雙闕。陵園內還設 寢殿,陵園旁設

4、廟,陵園外有大批陪葬墓。西漢是我國封建帝國時代的第一個鼎盛時期, 封建社會的各種典章制度的完 善、確立和鞏固基本上都完成于西漢。封建社會對禮儀典章制度及其重視,喪葬 制度是禮儀典章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西漢皇帝陵墓,就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最高 喪葬禮儀,漢代喪葬事死如生”帝陵也可以說是西漢封建統(tǒng)治階級社會歷史活 動的縮影。對西漢帝陵的勘探與發(fā)掘,使我們對西漢歷史有更全面、更深刻地認 識。二、7月到8月初,小組成員對已查閱的資料和未查閱的但需要的資料進行條目梳理,對下一步工作進行了預期,確定需要書目和考古資料。1、劉慶柱、李毓芳:西漢諸陵調查與研究,文物資料叢刊,6期(1982 年)。2、北宋宋敏求

5、(10191079)長安志3、三輔黃圖校證。4、漢書后漢書史記5、咸陽市博物館:漢平陵調查簡報,考古與文物,1982年4期。&太平御覽卷一九七引天文要錄7、楊寬:先秦墓上建筑問題的再探討,考古,1982年7期。8、李宏濤、王丕忠:漢元帝渭陵調查記,考古與文物,1980年創(chuàng)刊號9、后漢書10、史記11、水經(jīng)注?渭水。12、閻文儒關中漢唐陵墓石刻題材及其風格 考古與文物1986年3期13、楊寬中國古代陵寢制度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以上書目與考古資料只是初期研究結果,在接下來的考察與研究過程中會隨 實際情況予以調整或更改。三、8月中至今,小組成員對陜西省西安市漢中宗孝宣皇帝劉詢杜陵進行實地考察。杜陵

6、的歷史淵源杜陵之名源于杜縣,杜縣又取名于杜地。周成王滅唐遷之于杜,為杜伯國。 周宣王四十三年(前785年),宣王殺杜伯,其后代子孫力量從此衰弱。春秋時代, 秦武公滅亡了杜伯國,設立杜縣。杜縣故城位于今西安市南效杜城鎮(zhèn)。 杜陵位于 其東9公里的鴻固原,即“杜東原”。宣帝元康元年,以杜東原上為初陵,更名 杜縣為杜陵。宣帝與杜陵杜陵位于鴻固原最高處,風景秀美,南望終南名山如屏,北眺京師宮觀似錦, 東臨浐水白鹿原,西傍宜春下苑。宣帝在杜東原上營建壽陵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 一,因西漢帝陵昭穆制度的限制,宣帝無法于咸陽原漢陵區(qū)營建“初陵”;第二, 宣帝少時,流落民間,“尤樂杜鄠間,率常在下杜”,對此處環(huán)境

7、比較喜歡;第三, 宣帝的曾祖母孝武衛(wèi)皇后(衛(wèi)子夫)、祖母史良娣、父母史皇孫和王夫人,因“巫 蠱”之禍,株連遇害,葬于長安東南,宣帝置初陵于杜東原,還有以近其祖母、 父母陵園之意。杜陵保護區(qū)范圍北以南三環(huán)為界,西以西康高速公路為界,東至浐河西岸,南以長安韋鳴路 為界。南北長約8.5km,東西寬約4.05km,規(guī)劃范圍總面積約為23平方公里。杜陵陵寢制度陵寢制度,是喪葬制度的核心,也是封建禮儀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西漢帝 陵是由陵園、陵冢、寢殿、便殿、陵廟等組成的龐大建筑群,這實際是皇帝生前 所居皇宮的縮影。杜陵陵園陵園其形制是仿皇宮而建。西漢諸陵園平面多為正方形,有少數(shù)平面為長方 形。皇帝陵園和皇

8、后陵園的位置,與漢長安城中未央宮和長樂宮的位置是一致的, 一般帝陵園在西,皇后陵園在東。杜陵寢園杜陵寢園位于杜陵陵園東南,是杜陵主要的禮制建筑。寢園平面為長方形, 東西長173米,南北長120米。寢園辟有南門、東門和西門。寢殿位于寢園西部, 大殿筑于長方形夯土臺基上。夯土臺東西51.2米,南北29.6米。寢殿是主要的 祭祀活動場所。便殿在寢園東部,是一組多功能的建筑群,由殿堂、院落和成套 的房間組成。東西寬63米,南北長83米。陵廟陵廟主要與祭祀活動有關,杜陵陵廟遺址位于杜陵東北約400米處,遺址范圍東西73米,南北70米。遺址東西兩側,各有一條大路,分別通往宣帝陵園和 王皇后陵園。陵邑杜陵邑

9、位于今三兆村西北,陵邑城址為長方形,東西長約2100米,南北寬約 700米,是西漢最后一座陵邑。文獻記載,杜陵邑有三萬戶人。西漢制度,新皇 帝即位,修筑陵邑后,權臣豪富就遷到新皇帝的陵邑。漢書記載,家居杜陵的名人有:御史大夫張湯、典屬國蘇武、后將軍趙充國等。杜陵邑有那么多當時 國家上層統(tǒng)治集團的重要成員,那里便成了他們在京師長安之外的另一個政治舞 臺。在圭寸建社會,權力和財富往往是對孿生兄弟,因此,杜陵邑在經(jīng)濟上也是富 冠京師。王皇后陵園王皇后陵園平面呈方形,邊長330米,墻基寬3.5米,陵園四面墻中央各辟 一門,門址通寬約68米,進深約19米。王皇后陵在宣帝陵東,故曰“東園”,位 于杜陵東南

10、575米。陵墓圭寸土為覆斗形。圭寸土底部和頂部平面均為方形,底部與 頂部邊長分別為145米和45米,圭寸土高24米。王皇后陵寢園位于陵園西南。寢園呈長方形,東西129米,南北92米。寢殿位于寢園的西部,東西54米,南北34米。便殿東西長33米,南北長73米。 杜陵南園一一許皇后少陵孝宣許皇后陵在今長安區(qū)大兆街辦司馬村, 許皇后陵盡管西北距杜陵13里, 仍應屬于杜陵塋域,因此史稱其墓為“杜陵南園”。與宣帝杜陵相比,許皇后陵 墓規(guī)模較小,所以稱“小陵”。古代“少”、“小”二字通假,故許皇后陵俗稱“少 陵”。許皇后陵的封土呈三層臺,象征“昆侖山三重”,高22米,底部東西長134 米,南北長139米。結尾:由于時間倉促,工作量巨大,小組成員盡可能詳細,嚴謹對杜陵進行考察與 研究,目前工作有條不紊進行中,下一步將對上林苑進行實地考察,查找考古與 文物保護資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