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qū)分字的結構_第1頁
如何區(qū)分字的結構_第2頁
如何區(qū)分字的結構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字形結構分析存在分歧的原因何在?字形結構分析存在分歧,原因是分析字形結構的依據不同。分析漢字字形結構,最常用的是字源分析法和書寫分析法兩種方法。 字源分析法又叫造字分析法,它從追溯字源出發(fā),著眼于字形與字義、字音之間的關系,有助于探明字理,為理解字義、認讀字音、辨明字形提供了線索。在師范教科書和小學語文教學資料書里講到字形時,對獨體字和合體字概念的界定多從字源分析法。書寫分析法又叫字根分析法,它從楷書形體出發(fā)著眼于漢字的筆畫組合方式和部位的間架位置,有助于書寫的正確與工整。例如,“湖”字從字源說是水形胡聲,左右結構,從書寫說卻是左中右結構,而大家都分析為左中右結構。再如“喜”字是壴口會意,從字

2、源說是上下結構,但是從書寫角度分析,卻是上中下結構了。再說,許多字的字形結構是有層次的。例如“湖”這個字,第一層可以劃分為“氵”和“胡”,是左右結構;第二層,“胡”又可以劃分為“古”和“月”。“想”字的第一層可以劃分為“相”和“心”,是上下結構;第二層,“相”又可以劃分為“木”和“目”。兩個字都是由兩個層級三部分組成,但是沒有人把兩個層級混淆,說“想”不是上下結構,卻有不少人混淆兩個層級,說“湖”是左中右結構。 在實踐中,我們老師又有誰能把每個字的字源說清楚?我們往往是從教學實際出發(fā),方便學生學習,不自覺地混用了這兩種分析方法,就出現了分析字形的分歧意見。不僅是老師,就是許多教輔讀物,甚至一些

3、字典工具書也往往使用混淆,這就造成了分析字形依據的混亂。據我統計,若嚴格按照字源分析法和書寫分析法來分析,在3500個常用漢字中約有700多個字形分析有分歧。這可是一個不小的數字啊。當然,我們使用的是現代漢字,誰能嚴格使用兩分析方法。實踐中往往是混用。這樣混用的字遠遠達不到那么多,卻也有二三百字。我個人的意見和聶在富老師的相同,分析字形結構要根據教學的具體情況而定。偏重于識字的,不妨多用字源分析法,有利于學生記憶生字,形成識字能力,偏重于寫字的,不妨用書寫分析法,有利于學生把字的間架安排得好一些,把字寫好。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學習著豐富多彩的漢字文化,何樂而不為呢?不過,語文出版社出版的李行健先

4、生主編的小學生規(guī)范字典把字形結構劃分為兩類六種:獨體字;上下、左右、半包圍、包圍和特殊。這就減少了許多分歧。世界是復雜的,那會有那么多非白即黑,非得搞出個統一標準。語文教學不是1+1=2,往往不能只說一種答案是對的。介紹一種簡便的字形結構分類法在教學中,許多老師對一些字的字形結構分析很是頭痛。例如“湖、棚、柳”等字是左右結構還是左中右結構,“宮、蓋、高”等字是上下結構還是上中下結構,“坐、爽、乘”這些字的結構究竟歸到哪一種? 有許多字,例如“鴻、例、附、排”和“景、荔、管、盆”等字,識字教學時學生可以用自己學過的熟字來記,可是字形結構一般都分析為左中右結構或上中下結構,這就與他們識字使用的字形

5、結構不一致了。這種干擾不利于培養(yǎng)識字能力。這究竟該如何辦? 我覺得,字形結構分析要有利于小學生的學習,應該宜簡不宜繁,。與其面對這些解決不了的問題,還不如回避開來為好。 能回避得了嗎?李行健先生主編了一本小學生規(guī)范字典(語文出版社1995年5月第一版)是一本權威的現代漢字的規(guī)范字典。李先生長期擔任原國家語委語文出版社社長,他主編的小學生規(guī)范字典是國家語委規(guī)劃編寫的現代漢語規(guī)范字典系列字詞典中的一本,是國家語委的一個研究成果。這本字典分析字形結構就比較簡便,而且回避了矛盾。這本字典把字形結構分為兩類六種:獨體字,上下、左右、半包圍、包圍和特殊。它把上中下和左中右兩種結構分別歸到了上下和左右之中。

6、“坐”“爽”“乘”這些字結構特殊,就歸到特殊結構中,的確有理。至于品字形結構,這本字典歸到上下結構,不再另設。仔細一想,也有道理。以“森”字為例,上邊一個“木”,下邊并排兩個“木”,還是三“木”為“森”,學生好記也好學寫字。 俗話說,秀才認字認半邊。漢字絕大部分是形聲字,形旁和聲旁往往是在字的左右或上下等部位。把上中下和左中右兩種結構分別歸到上下和左右之中,可以更好地使學生掌握漢字的這個特點,有利于及早形成識字能力,學習和體驗漢字文化,受到漢字美的熏陶。 現在的第10版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等字詞工具書已經按照漢字統一部首表來編制部首檢字。這個漢字統一部首表是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即現在的國家語

7、委)和國家新聞局(即現在的國家新聞出版署)發(fā)布的,共有201個部首,其中大多數部首是按照傳統的造字法來確定的。把上中下和左中右兩種結構分別歸到上下結構和左右結構之中,有利于學生學會使用字典。因此,建議老師們也這樣分析字形結構。 在指導寫字時,遇到原來那些上中下和左中右的字不妨具體分析成幾個部分。按這幾個部分來說,不僅方便,還可以解決一些困擾我們的問題。以“景”字為例,過去分析為上中下結構,究竟每一部分是什么?上邊是日字頭,中間是“亠”,還是“亠”加“口”?很多人搞不清?,F在這樣分析就簡單明了:“景”是上下結構,上邊是日字頭,表形,下邊是“京”,表聲;寫字時按四個部分來分析安排間架結構:“日、亠

8、、口、小”。同樣道理,“坐、爽、乘”這些字是特殊結構,寫字時就具體分析安排間架結構。這樣做,學生學習生字的頭緒少,而且多與漢字字理一致,能較快的達到獨立識字,學會寫字。 當然,漢字所包含信息的復雜性使結構分析不是這么幾句話就能說完的,但是這起碼解決了大部分問題,一般也就完全夠用了。再說教學中也無須落實到每一個字上去。 漢字結構分析為的是使學生能舉一反三,用來認準字形,較好地記住和使用字,形成識字寫字能力,同時感受漢字文化,而不是為了應付考試,絕對沒有必要把每一個字的結構名稱都記下來。 一位老師問道:中國的漢字太復雜了,這樣分析下去,孩子們會不會“顧此失彼”呢?我的理解,他說得“顧此失彼”指的是

9、考試的標準答案。語言現象是復雜的,不能什么都非要有一個標準答案。想想我們自己在生活實際里是怎樣使用字形結構的,就會知道分析字形結構不應該有統一的標準答案。上中下結構和左中右結構這兩種結構還是需要的。你看,“裹”字是把“衣”中間夾一個“果”,是衣形果聲的形聲字,不能它說是上下結構吧。把“裹”分析為上中下結構,既符合字源又便于稱說記憶。這樣,字形結構可以分為獨體字、上下、上中下、左右、左中右、半包圍、全包圍、特殊這么8種。據我統計,在2500個現代漢語常用字表里,上中下結構、左中有結構和特殊結構的字有以下68個字:    上中下結構(46字):鼻、茶、豆、復、高、谷、黃、京、競、竟、莫、善、率、算、享、言、魚、葬、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