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教學論_第1頁
語文課程教學論_第2頁
語文課程教學論_第3頁
語文課程教學論_第4頁
語文課程教學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西方課程一詞源于拉丁語,原意是跑道,轉義為學習路線,引申為有組織的知識體系。19世紀,英國教育家斯賓塞把課程一詞用于教育學,意思是教學內容的系統(tǒng)組織。狹義的課程是學科的同義語 廣義的課程是指為各級各類學校實現(xiàn)教育目標而規(guī)定的教學科目及它的目的、內容、范圍、分量和進程的總和,包括為學生個性的全面發(fā)展而營造的學校環(huán)境的全部內容。v 成都市文翁書院校園v 成都市草堂小學 成都 金沙 小學的閱讀活動大廳。為學生布置的創(chuàng)作園地。v 重慶謝家灣小學,教室走廊磁磚,孩子們的作品v 樹立大語文課程觀,是開展語文教學的先決條件。v 在語文課程的各個要素當中,語文課堂教學是核心,語文教學實踐是關鍵,語文教學環(huán)境

2、是保證。 教學是教師引起、維持、促進學生學習時的全部行為方式。其中包括呈示、對話、輔導等主要行為方式和激發(fā)動機、課堂管理、交流、期望等輔助行為方式兩大類。思考v 教師在教學中應扮演哪些角色?四、語文課程教學論的性質v 綜合性邊緣學科v 應用性理論學科第二節(jié) 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的研究對象和基本內容 認識語文課程與教學現(xiàn)象 基本任務 揭示語文課程與教學規(guī)律 指導語文課程與教學實踐緒論 語文課程教學概論導論 第一編 語文課程與教學總論 v 第一章 語文課程與教學的發(fā)展 第二編 語文課程論v 第二章 語文課程設計v 第三章 語文課程的性質和理念v 第四章 語文課程的價值轉型與目標重建 v 第五章 語文課

3、程資源第三編 語文教學論v 第六章 語文教學設計v 第七章 閱讀教學v 第八章 寫作教學v 第九章 口語交際教學與語文綜合性學習v 第十章 語文課程的教學評價第三節(jié) 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的發(fā)展演變v 孕育于教育學時期(1902-1918)v 國文教授法時期(1918-1924)v 國文教學法和國語教學法時期(1924-1939) v 語文教材教法時期(1939-1978)v 語文教學法和語文教學論時期(1978-1989)v 語文教育學時期(1989-1997) v 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時期(1997-) 第四節(jié) 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的學習方法v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v 學習與訓練相結合v 集中與開放相結合v

4、 歷史與現(xiàn)狀相結合思考與練習v 討論:什么樣的教師是最糟糕的?什么樣 的教師是最悲哀的?v 用自己的話概括語文課程的內涵。v 在教學中,教師應扮演好哪幾個角色?技能訓練v 熟悉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冀教版7、8、9年級語文教材。重點復印7、8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以后的教材。v 選取自己喜歡的一篇課文進行詳細的文本解讀。包括作者創(chuàng)作的背景、寫作緣起、文本的內容、結構層次、中心主旨、表現(xiàn)手法、表達方式、寫作特色等。 要求:本周完成說課稿(說教材部分),并練習說課。下周在微格教室分小組展示。第二章 語文課程與教學的發(fā)展 語文課程的發(fā)展可分為三個大的歷史時期 v 古代語文課程與教學(1840年以前) “傳統(tǒng)

5、語文課程與教學” v 近現(xiàn)代語文課程與教學 (1840年1917年1949年)v 當代語文課程與教學 (1949年)第一節(jié) 古代語文課程與教學 中國古代的教育中,并無獨立的語文課程。語文教學是與政治、經濟、歷史、哲學、倫理學以及自然科學的教育等融為一體的。是綜合的人文學科。v 文選讀本是我國古代用來進行讀寫訓練的主要教材。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詩文總集是南朝梁太子蕭統(tǒng)編的文選,又稱昭明文選。其后影響較大的還有宋代真德秀編的文章正宗,謝枋得編的文章軌范,清代吳楚材、吳調侯編的古文觀止,姚鼐編的古文類辭篡、孫洙編的唐詩三百首等。各類文選讀本,所選的大都是各個朝代的名家名篇,有利于學生閱讀和仿作習文。二、古

6、代語文課程與教學的經驗 識字教學v 集中識字,為讀寫打基礎 v 識寫分開,先識后寫,多識少寫v 使用韻語和對偶,便于朗讀、記誦。 v 正確處理“文”與“道”的關系。v 聯(lián)系日常生活 v 激發(fā)兒童的興趣 閱讀教學v 重視朗讀誦讀v 提倡多讀熟讀v 強調記誦積累v 講究存疑精思v 突出精講多練v 注重綜合素養(yǎng)v 教與讀書方法寫作教學 v 注重基本功訓練 (練習屬對、議論文片斷)v 多讀多寫多改v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v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 v “讀十篇,不如做一篇” v 精于改文:其一,先生改文要“隨其立意而改之”,避免沮挫學生的才思。其二,批改要精當,“唯可改之處,宜細小筆

7、削,令有點鐵成金之妙,斯善矣”。其三,要教學生懂得改文之方。v 作文從模仿入手v 朱熹:“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文。益學之既久,自然純熟?!?v 先放后收v 謝枋得主張:“凡學文,初要膽大,終要心小由粗入細,由俗入雅,由繁入簡,由豪蕩入純粹。初學熟之,開廣其胸襟,發(fā)舒其志氣,但見文之易,不見文之難,必能放言高論,筆端不窘束矣?!?三、古代語文課程與教學的主要問題 v 語文教學的性質和目的問題 大學中說:“大學之法,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學記中說:“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v 教學內容問題 v 教學方法問題 第二節(jié) 近現(xiàn)代語文課程與教學v 一

8、、語文單獨設科v 鴉片戰(zhàn)爭前后,有志有識之士的變法革新主張打破了中國的封閉狀態(tài),也帶來了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變革。 v 1902年,清政府頒布了張百熙所擬的欽定學堂章程,產生了新的學制,是為“壬寅學制”,但沒有實行。次年又頒布了由張之洞、張百熙、榮慶合訂的奏定學堂章程,這就是“癸卯學制”。這是我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經政府正式頒布、在全國范圍實際推行的現(xiàn)代學制。v 癸卯學制的內容包括改私塾為學堂,引進自然科學,增設外語,實行分科教學等,語文也隨之開始單獨設科。這是我國現(xiàn)代教育的起點,也是語文這門學科獨立的起點。v 奏定學堂章程規(guī)定小學教育為兩級九年初小五年高小四年。初小讀經講經,中國文字,占全部課時

9、的五分之一;高小讀經講經,中國文學,占全部學時的三分之一。中學堂學制為五年,繼續(xù)開設讀經講經,中國文學,占全部課時的四分之一。 “國文”名稱出現(xiàn)v 早在辛亥革命前,蔡元培、梁啟超等人就認為“中國文字”和“中國文學”所要學的并不限于文字和文學,于是提議將這一學科定名為“國文”。 v 蔡元培等人1902年創(chuàng)辦愛國學社,梁啟超1906年前后創(chuàng)辦長沙女子學堂,就將這一學科稱為“國文”。v 辛亥革命后,臨時政府于1912年頒布了中學校令施行規(guī)則,規(guī)定中小學一律開設“國文”課,這是我國教育史上語文學科從古代傳統(tǒng)教育的綜合性社會學科中獨立出來后的第一個正式名稱。 1916年臨時政府頒布的中學校令施行細則第三

10、條說:“國文要旨在通解普通語言文字,能自由發(fā)表思想;并使略解高深文字,涵養(yǎng)文學之興趣,兼以啟發(fā)智德?!?近代語文教育新特點:v 語文教育宗旨的改變v 文道關系的改變v 語文教授法研究的興起 現(xiàn)代文進入語文教學 v “五四”時期的國語運動和清末民初的白話文運動相銜接,對國語教育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在“白話文運動”和“國語運動”的推動下,北洋軍閥政府于1920年通令全國,小學開設“國語”,主要教白話文;中學開設“國文”,仍然教文言文。這在中國教育史上,是現(xiàn)代文第一次進入語文教材,在語文教學中取得了合法地位。 v 現(xiàn)代文進入語文教學并逐漸占有主導地位,是區(qū)別現(xiàn)代語文教育與古代語文教育的根本標志。第三節(jié)

11、 當代語文課程與教學一、“語文”名稱的出現(xiàn)(新中國成立伊始)v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根據(jù)原華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學改革的經驗,接受語文教育家葉圣陶等人的建議,決定取消“國語”和“國文”這兩個名稱,統(tǒng)稱“語文”,即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合稱。二、全面學習蘇聯(lián)關于 “紅領巾”教學的討論 v 1、推動了教學方法改革v 紅領巾的教學核心是啟發(fā)式與談話法,這是對現(xiàn)代文教學的深入研究,同時也促進了語文教學的整體改革。v 2、建立了現(xiàn)代文教學模式v (1)題解,作者介紹、時代背景等。v (2)講解生字生詞、學生質疑問難等。v (3)分析課文,結構分析、人物形象分析、重點難點分析等。v (4)總結主題思

12、想。v (5)研究寫作特點。 這對普通教師特別是經驗較少的教師掌握教學常規(guī)、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有重要意義。漢語、文學分科教學實驗v “大躍進”時期的語文教育v 國民經濟調整時期的語文教育 “工具說”理論的確立v “文革”時期的語文教育 v 改革開放以來的語文教育 教學大綱頻繁更新,教材建設呈現(xiàn)多樣化趨勢,教學研究日益活躍,有代表性的優(yōu)秀教師大量涌現(xiàn)。思考與練習v 為什么古代語文課程與教學思想具有極強的傳承性?v 新時期語文課程教學可從傳統(tǒng)語文課程與教學中獲取哪些智慧?v 針對新時期教育的特點,語文課程與教學應重點實現(xiàn)哪些方面的創(chuàng)新?第一節(jié) 語文課程標準概況v (語文)課程標準 ,又稱(語文)課

13、程綱要,(語文)教學大綱,是由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制定、頒發(fā)的,是規(guī)范(語文)課程、指導(語文)教學的指導性文件。v 課程標準的作用是編寫教材的依據(jù),是進行教學的依據(jù),是評價學生學業(yè)水平的依據(jù),是評估教學質量的依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的發(fā)展歷程v 1923年國語課程綱要和1929年國文課程標準(語文獨立的第一部)v 1936年中學國文課程標準v 1949年中學語文科課程標準(建國第一部)v 1956年初級中學漢語教學大綱和初、高中文學教學大綱v 1963年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要求最高)v 明確提出了語文學科的工具課性質。 v 正確闡述了語文教學中“道”和“文”的辯證關系 v 重視基本訓練和能力培養(yǎng)

14、v 選材重視思想教育的任務 v 1978-1980年全日制十年制學校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及修訂版(恢復過渡)v 1986-1990年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及修訂版v 1992年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和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及修訂版v 2001年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03年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現(xiàn)行)第二節(jié)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解讀 以“課程標準”代替“教學大綱”,至少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理解和考慮: (一)課程功能從主要關注怎么教轉向主要關注教什么。 (二)課程價值從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 (三)課程目的從主要關注學生的智力發(fā)展轉

15、向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從設計思路看,凸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課程目標按照“三維五面,九年一貫”的思路來設計,體現(xiàn)了較強的前瞻性設計思路。語文課程標準產生的背景v 國外母語課程改革發(fā)展的啟示 美國v “美國閱讀挑戰(zhàn)計劃”的目標與實施 每一個8歲兒童都能順利進行閱讀 v 重視培養(yǎng)閱讀策略的文學教育v 在綜合活動中學習母語日本v 重視培養(yǎng)尊重母語的態(tài)度v 改變傾向于詳細講解文學性文章的現(xiàn)狀v 重視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1006個漢字)v 重視語感培養(yǎng)v 重視創(chuàng)新能力的教育英國v 重視經典名著的閱讀 小學階段完整閱讀莎士比亞戲劇兩部,1900年以前著名作品兩部(書目自選),至少要讀四部詩集。v 過

16、程性評價占高考考試成績的百分之四十。v 考試試題的開放性與選擇性,答案的多樣性。 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v 1999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發(fā)展綱要 具體目標:v 倡導“全人教育”。 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v 重建新的課程結構。 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xiàn)狀,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并設置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qū)和學生發(fā)展的需求,體現(xiàn)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v 體現(xiàn)內容的現(xiàn)代化。 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xiàn)狀,加強

17、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xiàn)代社會和科技發(fā)展的聯(lián)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v 提倡建構性學習。 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v 確立正確的評價觀。 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v 促進課程的民主化與適應性。 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我國語文教育發(fā)展歷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v 過分

18、追求語文學科體系的建設,而忽視了語文課程功能的認識v 照搬西方語文教育理念(解詞、語法修辭)v 教學過程中過分追求目標的精確性和序列的 完整性v 語文考試試題的標準化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基本內容 v 第一部分“前言”,包括:(1)課程性質與地位,(2)課程的基本理念,(3)語文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v 第二部分“課程目標”,包括:(1)總目標,(2)階段目標。v 第三部分“實施建議”,包括:(1)教材編寫建議,(2)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3)教學建議,(4)評價建議。v 第四部分“附錄”,包括:(1)關于優(yōu)秀詩文背誦推薦篇目的建議,(2)關于課外讀物的建議,(3)語法修辭知識要點。 普通

19、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基本內容 v 第一部分“前言”,包括3項:(1)課程性質, (2)課程的基本理念,(3)課程設計思路。v 第二部分“課程目標”,包括總目標和分目標??偰繕税?個方面:(1)積累·整合,(2)感受·鑒賞,(3)思考·領悟,(4)應用·拓展,(5)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分目標包括2個方面:(1)必修課程,(2)選修課程。v 第三部分“實施建議”,包括4項:(1)教學建議,(2)評價建議,(3)教科書編寫建議,(4)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fā)。技能訓練v 登陸“人教社”網站下載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v 熟

20、悉課程標準的框架及基本內容第三章 語文課程的性質和基本理念 認識課程性質的意義v 語文課程的性質是語文課程區(qū)別于其他課程的本質屬性。它決定著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 教學原則、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v 語文課程教育性質居于首位,成為統(tǒng)帥全局的核心,各種基本觀念和具體觀念都從性質觀中引發(fā)出來,與性質觀一脈相承。建國以來語文教學大綱關于語文課性質表述的演進軌跡 v 1955、1956年文學漢語分科教學大綱:漢語是“認識社會生活”一種重要的、有力的工具。文學是“對青年一代進行社會主義教育的有力工具”。v 1963年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草案)“語文是學好各門知識和從事各種工作的基本工具”v 1

2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學校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草案)、1986年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 1990年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修訂本)“語文是從事學習和工作的基礎工具?!?v 1992年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語文是學習和工作的基礎工具” v 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供試驗用)“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重要的文化載體。” 2001年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03年高中語文課程標準: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工具性含義 語文是交際的工具,是思維的工具,是學習和工作的工具,

22、是表情達意的工具。 語文課程的人文性 我國古代,“人文”是與“天文”相對的概念,易·賁:“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比宋牡膬群ㄈ祟惿鐣母鞣N文化現(xiàn)象。 在西方,“人文”源于拉丁文humanitsa,意為人性或教養(yǎng),與神學相對?!叭宋男浴眲t指同人類利益有關的學問,包括語言、文學、音樂、繪畫、雕刻、建筑、歷史、哲學等,即人文學科。 文藝復興時期及其后的“人文性”的內涵,則基本上等同于人性論或人道主義,是對人的重視,是人性的張揚。語文課程的人文性應具備的特質: 把人文精神的養(yǎng)成作為語文課程的價值取向,并以此來制定語文課程目標和選擇語文課程資源;在課程

23、中努力突出為學生發(fā)展服務的理念,塑造學生人格,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創(chuàng)造人道、和諧的教學體系。案例分析v 有位語文教師是這樣執(zhí)教海輪·凱勒第四節(jié)的。v 師:請同學們靜下心來哪些地方令你感動或者令你為之一震,隨手畫下來。對此你一定會心潮澎湃,有自己獨特的感慨,不妨從旁寫下來,然后交流,好嗎?學生滿懷著無限的閱讀期待,走進文章的字里行間,潛心會文(五分鐘后)師:讓大家分享你的閱讀收獲吧!v 生A:海倫·凱勒“拼命摸讀盲文,不停地書寫單詞和句子”,“以至小手指都摸出了血,”這種刻苦用功的精神令我感動!相比之下,我在學習英語記憶單詞的時候,就缺少這種恒心與毅力!v 師:結合

24、自身談體會,很真實。v 生B:“拼命摸”、“不停地寫”、“摸出了血”,這些字眼兒的背后是一種堅韌,是一種執(zhí)著。v 生C:海倫·凱勒默讀盲文那感人的一幕,使我想起了因患血管瘤而高位截癱的張海迪。她躺在床上,對著鏡子念外語單詞,以至于嘴唇都磨出了血泡。v 生D;這也使我想起了被盧伽雷病固定在輪椅上三十余年的科學巨匠霍金,想起他艱難扣擊鍵盤敲出了震古爍今的時間簡史,成為繼愛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學家。v 師:你們的談話使我想起了耳聾后的貝多芬。耳聾,對常人而言是部分世界的死寂,對音樂家而言是整個世界的毀滅!“整個世界毀滅了”,而 貝多芬依然挺立,他用牙齒銜著指揮棒放在鍵盤上用心靈感應每一個

25、音符,捕音為鳳,譜曲為凰,向世界,向冥冥中的命運抗爭,奏響了他的英雄交響曲!其實,像司馬遷忍受宮刑寫史記,梵·高在精神分裂狀況下創(chuàng)作向日葵經歷過很大的痛苦,才使他們從平凡走向偉大。真可謂“天將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 那么,從海倫·凱勒、張海迪、霍金、貝多芬、司馬遷身上,你們得到了什么啟迪呢?v 生1:痛苦是偉大的開始。v 生2:一個人戰(zhàn)勝敵人一千次還不如戰(zhàn)勝自己一次。v 生3;身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殘。v 師:我們應該心存感激,感激無數(shù)身殘志堅者給了每一個肢體健全者,更多的直面苦難時的堅守、樂觀與勇氣。v 評析:教例很好得體

26、現(xiàn)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v 教師要求學生“逐字逐句地閱讀”,“反復地品一品”,“學生懷著閱讀期待走進文章的字里行間,潛心會文”,之后,又要求學生將“獨特的感慨”“寫下來”, “然后交流”。這一切教學環(huán)節(jié)就把學生自主地讀、寫、口語交際的語言實踐活動與對文本語言的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課文是“言與意”的結合體,要品出“言”中“意”來,就要借助想象,聯(lián)想,感悟,思維,審美,表達,這就把工具性的本質思想內涵灌注在學生自主閱讀的實踐活動之中,顯示出語言科的工具性特征。v 還須指出,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并未粘滯在語言的表面意義上,教師強調和肯定的是“哪些地方令你感動”,“讓大家分享你的閱讀收獲”,“結合自己談

27、體會,很真實”。這是在有意用課文語言中蘊涵的健康積極的情與意來感染和熏陶學生,并啟發(fā)他們的覺悟,陶冶他們的情操,美化他們的心靈,健全他們的人格。學生在吸取課文語言的精神營養(yǎng)之中,使自身的精神得以健康地成長。v 其實,教師充分尊重學生閱讀主體的權利,提供閱讀對話的空間,給予獨立思考、自由交流的機會,以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身份與學生一道暢談閱讀體會,人生感悟。這種從“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的教學理念,使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真正得以實現(xiàn)。 v 祝福中四嬸先后兩次阻止祥林嫂在祭祀時插手酒杯筷子,語境沒有變化,但句型卻不相同。第一次在祥林嫂再嫁回魯鎮(zhèn)后,四嬸的說法是

28、:“祥林嫂,你放著吧,我來擺?!钡诙问窃谙榱稚┫霐[脫非人處境,極力掙捐了門檻之后,四嬸的說法是:“你放著吧,祥林嫂!”試分析四嬸的兩次說法在句型上有什么不同?這種句型變化暗示了什么?通過以上的思考,你看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什么關系? 語文課程的理念v 核心理念: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維度:思維品質、思想觀念、文化品位、審美情趣、個性人格、情感態(tài)度、知識視野、學習興趣和習慣等;知識能力維度:語文的積累、語感、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等;學習過程與方法維度:學習語文的策略方法,語文學習過程的體驗與反思。 理念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v 語文課程具有

29、豐富的人文內涵 重視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獨特感受和體驗。不要用教學參考書的“標準答案”來壟斷學生的思考,不要用教師的期待來抹殺學生個性化的表達。v 語文教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 教師一定要克服“發(fā)胖式分析”v 語文教育是母語教育 注重母語學習的”自然習得性” ,擴大語文學習的外延,聽說讀寫各種能力協(xié)調發(fā)展。v 語文課程要遵循漢語言文字的特點 漢字是音形義的統(tǒng)一體,漢語沒有形態(tài)標志,強調整體把握,重視語感培養(yǎng)。 理念三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v 自主學習,是指學習主體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對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具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的學習方式。v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群體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

30、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v 探究學習,是指學生獨立地發(fā)現(xiàn)問題、獲得自主發(fā)展的學習方式。強調v 倡導自主學習,在強調“樂學”“愿學”的基礎上,特別要研究如何讓學生“能學”“會學”。v 課堂上組織合作學習要注重合作的效果、效率。v 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要建立在對文本的準確理解基礎之上。理念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v 語文課程要加強綜合性,溝通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溝通與生活的聯(lián)系。(麥子幾月黃)v 語文教師要增強課程的資源意識。v 語文教育要有“大視野”,堅持“三個面向”。v 語文課程的改革,創(chuàng)新是關鍵。 一堂沒有備的課 蘇如皋市搬經中學 郁俊生 頂著凜凜寒風,踏著皚皚白雪,想著故

31、鄉(xiāng)的榕樹,走向沸騰的教室。上課的鈴聲失去了往日的威嚴,教室里依舊是一片叫聲、笑聲。待到我的身影從窗口閃過,同學們才狼奔豸突地竄向座位。一位同學迅速打開了教室門,一個雪團從門檐落下來在地上炸開了花。我知道這是同學們想跟我開個玩笑又怕“炸彈”真的掉到我頭上才提前引爆的保護措施。我微微一笑走進教室,并且做了一個快速掃描,只見同學們頭發(fā)上、衣襟上和課桌上、地面上到處都是星星點點的雪,同學們的頭也微微地埋著,有些同學還一邊窺視我一邊在用眼睛互相交流著。我明白他們的魂早已被雪勾去了,他們正在拼命壓抑著自己的興奮呢。我想,不是說學生是上帝,老師的教學應該圍繞著學生轉嗎?何必強扭著大家在這大雪紛飛的冬日去感受

32、夏日榕樹下的陰涼呢,就讓大家去擁抱一下白雪公主吧。 于是我開口了;“你們是否聞到一股硝煙味?” 很多同學脫口而出:“沒有?!?“我怎么覺得教室里硝煙味還蠻濃的呢?”同學們會意的笑了。我又問:“雪好玩那?打雪仗有意思嗎?” 同學們不知我葫蘆里賣的什么藥,也只是笑而不答?!按蠹艺J識雪,了解雪嗎?” “誰不認識雪?”有同學低聲說道。 “大家既然認識雪,那我們今天就來談談雪,好嗎?” 教室里掌聲雷動,許多同學捏著雪團的手也放到了桌上。 于是這堂課就圍繞雪展開了。 首先,我讓同學們用“雪”組詞并解釋。同學們也能說出“昭雪”“雪恥”“雪中送炭”“瑞雪”等。 接著我又讓大家用詞語來形容雪,大家七嘴八舌:“潔

33、白”“紛紛揚揚”“飄飄灑灑,漫山遍野”。 然后,我叫大家用生動的語言去描寫雪,可是絕大多數(shù)同學心理感受到雪的美,卻無法用語言描述出來。于是我又引導大家從古詩中去汲取營養(yǎng),讓他們說出古詩文中描寫雪的名詞。分組比賽,各組內部可以討論查資料,隨時匯總寫到黑板上來,其他組已寫過的不能再寫。同學們紛紛搬出了各種詩文集、簡報、讀書筆記,查的查,抄的抄,寫的寫,改的改,熱鬧非凡。敲擊玻璃黑板的咚咚聲像鼓點,更是加劇了競爭的緊張氣氛。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保愐?lt;<青松)>>)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曹操<<苦寒行>>)

34、“瑞雪兆豐年” “燕山雪花大如席” 紛紛揚揚卷下一場大雪來 “那雪下得正緊”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毛澤東詠梅) “六出冰花滾似綿”(關漢卿竇娥冤)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如今好上高樓望,蓋盡人間惡路歧?!?四塊黑板上已經滿滿的了。我先表揚大家的求知熱情,再引導他們訂正錯別字,理解這些詩文的大意,篩出不是以寫雪為中心的詩文(如陳毅的青松詩,毛澤東的詠梅詞,體會這些描寫的精妙之處。然后問學生要把景寫得生動形象,我們可以怎么做。同學們認識到,首先要仔細觀察,把握事物

35、特征,然后用擬人、夸張、比喻、等修辭手法去準確地描寫出事物的特征,同時我們應該大膽地去想象。 于是,我讓同學們站到窗口門邊仔細觀察外面的雪,然后口頭描述它。學生興奮不已,語言開始顯色:“隨風起舞”,“地上雪像一床棉被保護著青春的麥苗” 我不失時機地補充說:“人們常說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水之精神寫不出,以波濤寫之。那么雪之精神寫不出,我們也完全可以以竹木寫之,以心靈感之,以意義寓之。”同時以黑板上的詩句印證它。然后我叫大家想象一個清晨自己獨自一人在雪地里走的感受(心理感受、腳踩在雪上發(fā)出的聲音等),再讓大家說說雪的象征意義。學生議論紛紛:“雪是純潔的象征?!薄把┦茄谏w丑陋的漂亮面具?!薄?/p>

36、雪象征讓人心寒的社會環(huán)境?!薄把┦窍闯碎g罪惡的上帝使者?!?我發(fā)話了:不錯,同樣是雪,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我這里有一個配伍題,請大家做做。古時候,一個大雪紛飛的東日,驛站里有三個人圍爐吃酒:一個是趕考的書生,一個是赴任的縣令,一個是當?shù)氐呢斨?。門外屋檐下蜷縮著一個避雪的氣概。書生提議作詩,每人一句,連門外乞丐也參加了。 四句詩如下:1、大雪紛紛落地2、都是皇家瑞氣3、下它三日何妨4、放你娘的狗屁。詩中各句分別是什么人說的呢? 教室里充滿了快活的空氣。然后我讓大家聯(lián)想、想象,這雪中會發(fā)生那些美麗動人的故事。他們說: 父親陪兒子堆雪人,打雪仗。(愛子) 兒子在雪地里背著父親艱難地走向醫(yī)院。(

37、孝敬父母) 老師冒著雪風從幾十里外趕來上課。(愛學生,高度的責任感) 意外事故(如汽車翻車)發(fā)生后,素不相識的人互相救助。(人性美) 小鳥在雪地里找食,喚起失意之人(貧病交加等)生存的勇氣。 奇想中閃耀著智慧的光芒。 接著我又開始引導學生多角度去說明事物。 下雪的季節(jié)有什么特點?天氣特征如何?地球上雪的分布情況怎樣?下雪有哪些好處?為什么說它能保護農作物?雪有哪些危害?人們?yōu)槭裁床幌矚g春雪?雪花到底是什么樣的? 然后,我又讓同學到我辦公室去把剪報拿來,我還把絢麗的雪花照片給大家欣賞。大家嘖嘖不已。臨近下課,我順勢讓同學們圍繞雪寫一篇作文,可寫記敘文,可寫說明文,大家非常樂意。 當我下課離開時,

38、教室里一片掌聲,響徹了整個校園。 作文很快交來了,出現(xiàn)了不少佳作。賀振華同學還以全班同學的名義送給我一張賀卡。賀卡畫面是兩個小孩走在莽莽雪原上,卡里寫了雋秀的一行小字:潔白的雪,送給你一片純真。分享v 評析:這是一堂沒有備課的課,也是一堂體現(xiàn)語文課程改革基本理念的課。v 學生對“天下大雪”興奮不已,教師“投其所好”,果斷改變預設的計劃,將學生置于大自然創(chuàng)設的雪的情境之中,開展有滋有味有趣有益的教學活動,這是“順生心”,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的思想,這正是新課程的人文起點。v 教師捕捉住天下大雪的自然現(xiàn)象,充分利用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引導學生貼近生活,開展綜合性學習實踐活動,正符合語文

39、課程標準強調的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一理念。教師讓學生用雪組詞,用詞形容雪,回顧寫雪的古詩文、觀察雪、描寫雪、通過聯(lián)想思考雪的象征意義,完成雪的配伍題,多角度抒發(fā)對雪的感受,圍繞雪作文。所有這些都在緊扣一個“雪”字,調動學生關于雪的知識儲備,不蔓不枝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活動,既訓練了學生的語文能力,又讓學生在關照自然、關照社會、關照人生中健全人格,提升精神境界,體現(xiàn)了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教改理念。高中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v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 應使學生受到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fā)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學習認識自

40、然、認識社會、認識自我、規(guī)劃人生,以適應未來學習、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v 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的發(fā)展。 應使學生掌握語言交際的規(guī)范和基本能力,應關注學生情感的發(fā)展,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yǎng)審美感知和審美創(chuàng)造的能力。 v 遵循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tǒng)一的原則,構建開放有序的語文課程。 第四章 語文課程的目標 第一節(jié) 語文課程目標概述v 所謂目標,就是希望學生學習后發(fā)生的思想和行為變化,是學習者經過學習要達到的狀態(tài)。 v 語文課程目標,則是依據(jù)語文課程的特點制定的培養(yǎng)目標。即人們在語文學科領域內展開的全部教學活動中預期要達到的具體要求。 語文課程目標的作用v 導向

41、作用:可以使期望明晰,因而使語文教學任務明朗化,影響教師和學生的注意,引導語文教學朝著既定的方向前進。 v 推進作用:可以提高教師的教育水平和能力,可以使教師從總體上保持教學基本思路的一致性,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對學生來說,認識和明確課程目標,可以激發(fā)其強烈的參與感。 v 控制作用:可以控制教學內容、 教學過程以及教學反饋。v 評價作用:是衡量教師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水平的重要尺度,是衡量學校教學管理水平的尺度之一 v 管理作用:明確了教學質量管理的方向和指標,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可以實施較為符合教學實際的、針對性和目的性較強的管理和指導。 語文課程目標的體系v 語文課程目標是一個多元的、

42、分級分層的集合體。 v 時限層面多級系列:學段目的、年級目的、學期目的、單元目的、課文目的、課時目的等。v 要素層面多元結構: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知識能力、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語文課程的目標重建 v 確立新的知識觀 原課程體系過分強調了知識技能的確定性,把知識技能視為凝固起來的供人掌握的東西。新課程突破原課程目標的知識技能價值取向,承認知識技能的不確定性,認為知識技能的本質在于人們通過它進行批判性、創(chuàng)造性思維,建構新的意義。 v 確立新的學生觀。 新課程把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視為課程的根本目標。新課程從三大關系上理解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規(guī)劃課程目標。學生與自我的關系,學生與他人和社會的關系,學生與自然的關系。

43、v 確立課程與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 回歸生活世界是課程目標的重要特色,使新課程植根于社會生活的土壤。 重建后語文課程目標的主要特點 v 三個維度和五個領域。 縱向是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過程和方法、知識和能力這三個維度,這是隱性線索;橫向則是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五個領域,這是顯性呈現(xiàn)。 v 明確性和模糊性。 三維目標中,知識、技能、方法等大多是明確的,具體目標中某些內容可以量化。但有許多目標內容是難以量化的。如理解能力,其深淺、強弱、快慢的程度,只能以“初步”、“深刻”、“透徹”等字眼兒加以限定,這些字眼兒本身就有不確定性。 v 連續(xù)性和階段性。 所謂連續(xù)性,就是提出的多個課程

44、目標要形成層次,組成序列,構成整體。所謂階段性,就是各個層次、各個序列的課程目標要體現(xiàn)出過程性,在高度和難度上要有區(qū)別,要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水平。 第二節(jié) 全日制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目標簡析 全日制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目標分為總目標和階段目標兩類。 總目標共有十項。 階段目標把義務教育的九年劃分為小學1-2年級,小學3-4年級,小學5-6年級,初中1-3年級,共四個學段。每個學段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五個領域,分別提出目標。 體現(xiàn)了課程目標的整體性和階段性。一、總目標v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

45、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v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收人類優(yōu)秀文化營養(yǎng)?!?v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yǎng)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v 4、“在發(fā)展語文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逐步養(yǎng)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tài)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v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v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v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

46、,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是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v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見。能根據(jù)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v 9、“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的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v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總目標中的各項目標是各有側重的,但界限不是絕對的,具有三個維度、五個領域之間的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的關系。 其

47、基本精神是基于人的終身需要以及和諧發(fā)展所必須具備的基本語文素養(yǎng)而提出的,體現(xiàn)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思想性與審美性的統(tǒng)一。 其中突出了新的教育思想:v 突出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v 突出了現(xiàn)代社會對語文能力的新要求。 v 突出了語文課程的實踐性本質。 二、階段目標第四學段(79年級) v (一)識字與寫字v 1.能熟練地使用字典、詞典獨立識字,會用多種檢字方法。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 v 2.在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的基礎上,學寫規(guī)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書寫的速度。 v 3.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 關于識字寫字教學目標的說明1、加強了情感態(tài)

48、度價值觀要求v 重視識字寫字的興趣和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v 識字寫字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二)閱讀v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v 2.養(yǎng)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xiàn)代文每分鐘不少于500字。 v 3.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范圍,拓展自己的視野。 v 4.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v 5.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v 6.在閱讀中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 v 7.能夠區(qū)分寫實作品與虛構作品,了解詩歌、散

49、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 v 8.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lián)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 v 13.了解基本的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課文中的語言難點;了解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 v 14.能利用圖書館、網絡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 v 15.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 v 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

50、主體地位。v 閱讀目標在情感態(tài)度方面,強調養(yǎng)成閱讀的興趣和習慣。 v 在閱讀的過程方法方面,標準特別強調要加強朗讀。v 在語文知識的要求和表述方面,新的標準確有較大變化。指導思想是,學習語文知識是為了運用,應該促使知識向能力方面轉化,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能力,而語感能力只有在大量閱讀中才可能獲得發(fā)展,課程階段目標盡可能將知識要求轉換成能力要求來表述。 v 課程目標特別重視加強積累。 (三)寫作v 1.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 v 2.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v 3.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 v 4

51、.根據(jù)表達的中心,選擇恰當?shù)谋磉_方式。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后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運用聯(lián)想和想像,豐富表達的內容。 v 5.寫記敘文,做到內容具體;寫簡單的說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寫簡單的議論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據(jù);根據(jù)生活需要,寫日常應用文。 v 6.能從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進行縮寫;能根據(jù)文章的內在聯(lián)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進行擴寫、續(xù)寫;能變換文章的文體或表達方式等,進行改寫。 v 7.有獨立完成寫作的意識,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huán)節(jié)。 v 8.養(yǎng)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

52、感受,溝通見解。 v 9.能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v 10.作文每學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練筆不少于1萬字。45分鐘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習作。 關于寫作教學目標的說明v 特別強調情感態(tài)度方面的因素,把重點放在培養(yǎng)寫作的興趣和自信上。 v 重視鼓勵自由表達,倡導寫作的個性化,在寫作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v 對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強調要把注意力放在寫作實踐上。v 5.在交流過程中,注意根據(jù)需要調整自己的表達內容和方式,不斷提高應對能力。 v 6.講述見聞,內容具體、語言生動。復述轉述,完整準確、突出要點。 v 7.能就適當?shù)脑掝}作即席講話和有準備的主題演講,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說服力。 v 8.

53、課堂內外討論問題,能積極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條理、有根據(jù)。能聽出討論的焦點,并有針對性地發(fā)表意見。 把傳統(tǒng)的聽說能力改為口語交際有兩個突出的特點: v 綜合性。目標強調以貼近生活的話題或情境來展開口語交際活動,重視日常生活中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重在參與,體現(xiàn)了口語交際的實踐性。 v 情感性??谡Z交際的核心意思是“交際”二字,所以情感態(tài)度十分重要。表現(xiàn)為人際交往的文明態(tài)度和語言修養(yǎng),如自信心、勇氣、誠懇、尊重對方、有主見、談吐文雅等。 綜合性學習旨在倡導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它重在學習過程,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能較好地整合知識

54、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感受能力、綜合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組織策劃能力、互助合作和團隊精神等。 v 樂于探究v 自主學習v 主動參與v 勤于動手 第三節(jié) 高中語文課程目標v 高中語文課程從“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五個方面提出課程目標。v 必修課程目標從“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兩個方面進行描述;選修課程分別根據(jù)“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讀”五個系列的特點擬定目標。v 積累·整合v 能圍繞所選擇的目標加強語文積累,在積累的過程中,注重梳理。根據(jù)自己的特點,揚長補短,逐步形成富有個性的語文學習方式。了解學習方法的多樣性,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據(jù)需要,采用適當?shù)姆椒ń鉀Q閱讀、交流中的問題。通過對語文知識、能力、學習方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