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_第1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8/e520ae96-3a1f-4a4d-90e1-8051c1bb1ac4/e520ae96-3a1f-4a4d-90e1-8051c1bb1ac41.gif)
![高三語文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_第2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8/e520ae96-3a1f-4a4d-90e1-8051c1bb1ac4/e520ae96-3a1f-4a4d-90e1-8051c1bb1ac42.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高三語文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 用法 2010 年高考安徽卷語文復(fù)習(xí)系列教案 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教學(xué)目標: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教學(xué)重難點:掌握古漢語特殊句式,理解詞類活用 教學(xué)方法:點撥討論練習(xí) 教學(xué)步驟: 【考點簡說】 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的能力層級為B級。不 同的句式主要有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省略句、固定句 式等。不同的用法主要指詞類活用。詞類活用是指某些實詞 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臨時具有的某種新的語法功能。詞類 活用主要有名詞的活用、形容詞的活用和動詞的活用。 【命題規(guī)律】 近年來,這一考點的考查類型有兩類,一類是理解文言詞語 涉及詞類活用;
2、一類是翻譯文言句子涉及特殊句式用法。高 考命題中,句式往往是單獨命制選擇題或隱含在文言文主觀 翻譯題中作為 采分點 ,從命題的技術(shù)處理層面來講,后一 種的可能性更大。 2005 年浙江、重慶、北京單獨設(shè)題考查, 2006 年的北京、浙江、廣東單獨設(shè)題考查。設(shè)題的方式有: 判斷省略成分的正誤;選出與題干有相同的句式特點的 項;選出句式特點相同的項;判斷句式的相同與不同; 通過翻譯句子和斷句考查對文言句式的理解等。 【知識梳理】 一、文言句式 (一) . 判斷句 所謂判斷句,就是以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為謂語對主語 進行判斷的句式。其常見的形式有以下幾種: 1. 者, 也 , 也 . , . 者也
3、 . 者, . . 者, 者也 , 等形式。如: 廉頗者, 趙之良將也。 練習(xí) 列說我們學(xué)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判斷句。(句數(shù)在 3 句以上) 2. 采用副詞 乃 即 則 皆 是 誠 為 等表示判斷。如: 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練習(xí) 列說我們學(xué)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判斷句。(句數(shù)在 3 句以上) 3. 采用否定副詞 非 表示否定。如: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 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 練習(xí) 列說我們學(xué)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判斷句。(句數(shù)在 3 句以上) (二) . 被動句 文言文中,有些語句的主語是動作的承受者,這種句式就是 被動句。其常見類型有: 1. 見 見 于 于表被動。如: 吾常見笑于 大方之家。 練習(xí) 列
4、說我們學(xué)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被動句。(句數(shù)在 3 句以上) 2. 為 為 所 表被動。如: 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練習(xí) 列說我們學(xué)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判斷句。(句數(shù)在 3 句以上) (三) . 倒裝句 文言中的倒裝句,是相對于現(xiàn)代漢語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 我們將文言倒裝句式分為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 主謂倒裝等。 1. 賓語前置 所謂賓語前置,就是通常作賓語的成分,置于謂語動詞的前 面,或介詞的前面,以示強調(diào)。如: 洎不之信 中的之就 是前置的賓語。賓語前置通常分為四種情況。 (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 大王來 何操? (2)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 古之
5、人不余 欺也。 (3)借助之 是將賓語提前。如: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 解。 孜孜焉唯進修是急 ,未之多見也。 (4)介賓短語中賓語前置。如: 不然,籍何以至此? 2. 定語后置 通常定語應(yīng)該放置于中心詞的前面,但文言語句中卻有很多 句子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如: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 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其中的利 強都 是后置定語。文言中的定語后置有以下幾種情況。 (1)用 之 使定語后置。如: 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 2)用者的后置。如: 馬之千里者 , 一食或盡粟一石。 3. 狀語后置 文言文中,介詞結(jié)構(gòu)作狀語往往都會置于句后作補語。如: 貧者語于富者曰 于富者 就是置于
6、句后作補語的介詞短語。 4. 主謂倒裝 這種情況很少,往往是為了表示強烈的感嘆。如: 甚矣, 汝之不惠。 美哉 ,我少年中國。 練習(xí) 判斷下列各句中的句式。 1.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2. 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 3. 德何如,則可以王矣? 4. 何由知吾可也? 5. 甚矣,烏紗之橫,皂隸之俗哉! 6. 欲祠韋蘇州、白樂天諸 公于其中 7. 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 8.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 其罪惡。 (四) . 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著省略成分的情況,對省略成分的把握, 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 省略主語。 (1)承前省。如: 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
7、, (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 n (2)承后省。如: 沛公謂張良曰: (公)度我至軍中,公 乃入。 (3)自述省。如: (予)愛是溪, (予)得其尤絕者家焉。 n (4)對話省。如: (孟子)曰: 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王)曰: 不若與人。 2. 省略謂語。如: 一鼓作氣,再 (鼓)而衰,三(鼓)而竭。 n 3. 省略賓語。如: 可燒而走(之)也。 4. 省略介詞賓語。如: 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 (之)掩戶 n 5. 省略介詞 于 。如: 今以鐘磬置 (于)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 能鳴焉。 (五)、固定句式 1、孰與,與 . 比怎么樣? - 吾孰與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 諫戰(zhàn)國策 2、得無,該不會,
8、表揣測的疑問詞 - 日食飲得無衰乎? 觸 龍說趙太后戰(zhàn)國策 3、得無,該不會,表揣測的疑問詞 - 反復(fù)自念,得無教我 獵蟲所耶?促織蒲松齡 4、無乃 . 與?恐怕 . 吧- 求,無乃爾是過與 (同 歟,語 氣詞)季氏將伐顓臾論語 5、何(以) . 為,表反問的句式,為什么要 . 呢- 是社稷 之臣也,何以伐為?季氏將伐顓臾論語 6、無以,沒有用來 . 的(辦法) - 故不積跬步 ,無以致千里; 不積小流 , 無以致江海。 勸學(xué)荀子 7、奚以 . 為,哪里用得著 . 呢,表反問 - 奚以之九萬里 而南為?逍遙游莊子 8、為 . 所 . ,表示被動關(guān)系 - 山巒為晴雪所洗。 諫太宗 十思疏魏征(課
9、后題) 9、見 . 于. ,表被動的固定格式 - 今日見辱問于長者。 柳毅傳李朝威 10、 . 之謂也, . 說的就是 .- 他人之心,予忖度之。 - 夫子之謂也。齊桓晉文之事孟子 11、以為、以 為 意思是 以為、認為、 把 當(dāng)作、用做。例如:而陋者乃 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石鐘山記) 至丹以荊軻為計,始速禍焉。(六國論) 12、豈 哉(乎)、獨 哉意思是 難道 嗎 例如:趙豈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13、 與其 孰若 、與其 寧 可譯為 與其 不如(寧可) . 例如:與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鴻門宴) 與人刃我,寧自刃。(魯仲連傳) 14、 如 何、 奈 何 、若 何。這是
10、三 個同義的說法。意思是 把 怎么樣 、對 怎么 辦或怎么對付 ( 處置、安頓 ) 。 例如:如太行、王屋何?(如何處理太行、王屋這兩座大 山呢? ) 奈并累若屬何? (把你們一起連累了可怎么辦呢? ) 虞兮虞兮奈若何? ( 虞啊虞啊我拿你怎么辦呢? ) 15、 孰與 、 何如 。這兩種說 法都是詢問比較的結(jié)果,用法相同。 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 (你們看廉將軍和秦王相比,誰更 厲害? ) 例如:吾孰與城北徐公美?(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誰更 美? ) 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 (長安和太陽相比,哪一個離得更 遠? ) 孰與 、 何如 還可以用來詢問利害得失,或表示抉擇取舍。 例如:救趙孰與勿救?(救
11、趙與不救趙哪個有利?) 惟坐待亡,孰與伐之?(與其坐而待斃,哪如起而進攻他 們? ) 嶺南梅開早,何如北地春? 與孰與、何如這種用法相同的還有 孰若、孰如、 何若 等。 16 不亦 乎? 可譯為: 不 嗎? , 難道 不 . 嗎? 例如: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樂乎? 有過不罪,無功受賞,雖亡,不亦可乎? 17、 何(奚、曷)以(用) 為 何以為何 為。 這是三個同義的說法,可譯為 哪里用得著 . 呢? 、 還要 . 干什么呢? 例如:吾有車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車為?上岸擊賊,洗 足入船,何用塢為? 世方亂,安以富為?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 辭為? 18、 何 之為 。意思是 還算得上 、還談得
12、上什么 、 還說什么 。 例如: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秦則無禮,何施之為? ( 還談得上什么恩惠呢? ) 國仇未報,何以家為?何以名為?臣夫桑下之餓人也? 19、得無、無乃。得無又寫作 得毋、得微、得 非等,意思是 該不會 、莫不是 、只怕是 、豈不是 、 莫非 等。 例如:得無教我獵蟲所耶?日食飲得無衰乎?得毋有 病乎? 無乃又寫作毋乃、非乃、不乃,意思是 豈不是、 莫非是 、恐怕要 等。 例如:求,無乃爾是過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 不可乎? 今君王既棲于會稽之上,然后乃求謀臣,無乃后乎? 固定句式總結(jié):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結(jié)構(gòu),或者凝固結(jié)構(gòu)。它 的語法特點就是由一些不同詞性的詞凝結(jié)在一起
13、,固定成為 一種句法格式,表達一種新的語法意義,世代沿用,約定俗 成,經(jīng)久不變。它的分類可按表達語氣的種類分為四種: 第一種:表陳述語氣。常用的有:有以(有 用來)、 無以(沒有 . 用來)、有所(有 . 的)、無所(沒 有 . 的)、比及(等到 . 的時候)、為 . 所。 第二種:表疑問語氣。常用的有:奈何 (怎么辦) 、何如(怎 么樣)、如 何(把 怎么樣) 、得無 耶(大 概 吧、恐怕 吧)等。 第三種:表感嘆語氣。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 等、多么)、何 . 之(怎么 . 這樣?。┑?。 第四種:表反問語氣。常用的有:無乃 . 乎(恐怕、只 怕)、不亦 乎(不是 嗎)、得無 乎(
14、難 道 . 嗎)、孰與、孰若(跟 . 相 . )何 . 為(為什么 呢 二、詞類活用 詞類活用是指某些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臨時具有的某 種新的語法功能。而這種語法功能與現(xiàn)代漢語相比具有明顯 的不同, 判斷之時要參照現(xiàn)代漢語的一般用法推斷。 具體而 言,它包括: 1. 名詞作狀語。 2.名詞作動詞。 3. 名詞意動用 法。 4. 名詞使動用法。 5. 動詞作名詞。 6. 動詞使動用法。 7. 動詞為動用法。 8.形容詞作名詞。 9.形容詞作動詞。 10. 形 容詞使動用法。 11.形容詞意動用法。 12. 數(shù)詞活用。 (一)、名詞活用 1、名詞作狀語 在現(xiàn)代漢語中名詞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狀語
15、的,有些名詞 在文言文中卻經(jīng)常用做狀語,在句中起修飾作用。如: 日 削月割,以趨于亡 中的日 月 ,都是名詞作狀語,翻譯 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來引申為慢慢、逐漸。 小練習(xí)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詞用作狀語的詞語,并加以解 釋。 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人皆得以隸使之隸。 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東歌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而相如廷叱之。士大夫終不肯夜泊絕壁之下。君子博 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2、名詞用作動詞 現(xiàn)代漢語中,名詞是不會直接帶賓語的,但文言文中卻經(jīng)常 出現(xiàn)名詞直接帶賓語的現(xiàn)象,這就是名詞用作動詞?;钣靡?后,名詞變成相關(guān)的動詞的意思。如: 始見中原氣象 , 泰然 不肉而肥矣 中的 肉 ,就
16、是吃肉的意思。 小練習(xí) 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動詞的名詞,并解釋之。 籍吏民,封府庫沛公欲王關(guān)中 屠大窘 , 恐前后受其敵臧使者枉用三尺 , 以仇一言之憾 大喜,籠歸,舉家慶賀大楚興,陳勝王 日將暮,取兒稿葬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原 3、 名詞使動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賓語之后,表示使賓語怎么樣的意思。 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 中的臣 ,就是名詞作動詞,臣 服的意思。 小練習(xí) 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使動的名詞,并解釋之。 生死而肉骨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4、 名詞意動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上賓語后,表示主語把賓語當(dāng)作是 什么。如: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中的
17、師 ,就 是 以 為老師 的意思。 小練習(xí) 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意動的名詞,并解釋之 稍稍賓客其父魚肉縉紳 孟嘗君客我君子病無能焉 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二)、動詞活用 1、動詞用作名詞 文言文中,動詞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語或賓語,有時又受 其 之 等詞語修飾限制,這使之具有了名詞的特點。如: 追 亡逐北,流血漂櫓 中的 亡 北 均為動詞用作名詞,意思 是敗逃的人。 小練習(xí) 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名詞的動詞,并解釋之。 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古人之觀于天地 往往 有得 作有利于時 , 制有便于物者 , 可為也去國懷鄉(xiāng) , 憂讒畏 譏 鉤黨之捕遍于天下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 司馬子反渴而求飲 2、動詞使動用
18、法 文言文中,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其發(fā)出者是后面的賓語 臣活之 中的活,就是使 活命的意思。 小練習(xí) 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使動的動詞,并解釋之。 外連橫而斗諸侯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以夭梅病梅為業(yè)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 李牧連卻之中軍置酒飲歸客 3、動詞為動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是主語表示的人為了 (因為)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樣。如: 余與同社諸君 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 中的哀,就是 為 . 哀憐 之意。 小練習(xí) 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為動的動詞,并解釋之。 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今亡亦死 ,舉大計亦死,等死,死 國可乎 秦不哀吾之喪而伐吾同姓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 亦使后人
19、 復(fù)哀后人也 (三)、形容詞詞活用 1. 形容詞用作名詞 文言文中,當(dāng)形容詞擔(dān)任主語或賓語時,它已不再表示事物 的性質(zhì)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種性質(zhì)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如: 將軍身披堅執(zhí)銳 中的堅 銳 ,指的是堅固的鎧甲和 銳利的兵器。 小練習(xí) 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名詞的形容詞,并解釋之。 秦孝公據(jù)函之固曉看紅濕處 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險以遠,則至者少或脫身以逃 ,不能容于遠近 吾嘗而望矣 , 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所表示的人或物,這就是動詞的使動用法。如: 項伯殺人, 2、 形容詞用作動詞 在文言文中,當(dāng)形容詞直接帶賓語時,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質(zhì), 而是表示相應(yīng)的動作行為或變化發(fā)
20、展。 如: 其好游者不能 窮也中的窮 ,是走到盡頭的意思。 小練習(xí) 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動詞的形容詞,并解釋之。 欲窮千里目 , 更上一層樓恐事窮且得罪 , 乃再詣相府 毛嬙麗姬 , 人之所美也牛困人饑日已高 , 市南門外泥中歇 此誠雕蟲之戲 , 不足為多也 3、 形容詞使動用法 在文言文中,當(dāng)形容詞帶賓語時,它表示附加某種特征于賓 語所表示的事物上,這種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詞使動用法。 如: 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 , 明月何時照我還 中的綠,就是 使 變綠的意思。 小練習(xí) 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使動的形容詞,并解釋之。 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欲居之以為利 ,而高其直,亦無 售者 昂其直,居為奇貨鑄以為金人
21、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4、形容詞意動用法 在文言文中,當(dāng)形容詞帶上賓語時,它表示主語所表示的人 或物認為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種性質(zhì)或特征。如: 登泰山而小天下 中的 小,就是認為 小的意思。 小練習(xí) 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意動的形容詞,并解釋之。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予怪而問之 漁人甚異之貴貨而易土患志之不立 (四)、數(shù)詞用作動詞(或形容詞、名詞) 在文言文中,數(shù)詞往往用來擔(dān)當(dāng)謂語,陳說事情的狀況,或 表示具有某個數(shù)量的事物。如: 六王畢,四海一 中的 一, 就是統(tǒng)一的意思。 小練習(xí) 找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數(shù)詞,并解釋之。 余觀乎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蚓無爪牙之利 用心 一也 以其
22、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二三其德 【精題演練】 (全國卷 1)三、( 9 分,每小題 3 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題。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沖,仕周,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 因家弘農(nóng)。父毗,郁林令。德深初為隋文帝挽郎,后歷馮翊 書佐、武陽郡司戶,書佐,以能遷貴鄉(xiāng)長。為政清凈,不嚴 而肅。會興遼東之役,征稅百端,使人往來,責(zé)成郡縣。于 時王綱弛紊,吏多贓賄,所在征斂,人不堪命。唯德深一縣, 有無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給,而百姓不擾。于時盜賊群 起,武陽諸城多被淪陷,唯貴鄉(xiāng)獨全??へ┰獙毑厥茉t逐捕 盜賊,每戰(zhàn)不利,則器械必盡,輒征發(fā)于人,動以軍法從事, 如此者數(shù)矣。其鄰城營造,皆聚于聽事,
23、吏人遞相督責(zé),晝 夜喧囂,猶不能濟。德深各問其所欲,任隨便修營,官府寂 然,恒若無事。唯約束長吏,所修不須過勝余縣,使百姓勞 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為諸縣之最。 尋轉(zhuǎn)館陶長,貴鄉(xiāng)吏人聞之,相與言及其事,皆欷流涕,語 不成聲。及將赴任,傾城送之,號泣之聲,道路不絕。既至 館陶,闔境老幼,皆如見其父母。有猾人員外郎趙君實,與 郡丞元寶藏深相交結(jié),前后令長,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 深至縣,君實屏處于室,未嘗輒敢出門。逃竄之徒,歸來如 市。貴鄉(xiāng)父老,冒涉艱險,詣闕請留德深,有詔許之。館陶 父老,復(fù)詣郡相訟,以貴鄉(xiāng)文書為詐。郡不能決。會持節(jié)使 者韋霽、杜整等至,兩縣詣使訟之,乃斷從貴鄉(xiāng)。貴鄉(xiāng)吏人, 歌呼
24、滿道,互相稱慶。館陶眾庶,合境悲泣,因從而居住者 數(shù)百家。 寶藏深害其能。會越王侗征兵于郡,寶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 赴東都。俄而寶藏以武陽歸李密。德深所領(lǐng)皆武陽人也,念 其親戚,輒出都門,東向慟哭而反。人或謂之曰: 李密兵 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汝必欲歸,誰能相禁,何為 自苦如此! 其人皆垂泣曰: 我與魏明府同來,不忍棄去, 豈以道路艱難乎! 其得人心如此。后沒于陣,貴鄉(xiāng)、館陶 人庶,至今懷之。 (節(jié)選自北史魏德深傳) 8.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A. 為政清靜,不嚴而肅 肅:恭敬。 B. 會興遼東之役 會:適逢。 C. 所在征斂,人不堪命 堪:忍受 D. 動以軍法從事
25、動:招致 【答案和解析】 答案: D 解析:本題重點考查考生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 能力,需要結(jié)合原文語境來推斷詞語的含義,采取篩選的辦 法排除不符合題干要求的選項。 動,經(jīng)常 9.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擁戴的一組是 常為諸縣之最皆欷流涕,語不成聲 未嘗輒敢出門 詣闕請留德深 以貴鄉(xiāng)文書為詐 詣使訟之,乃斷從貴鄉(xiāng)。 A. B. C. D. 【答案和解析】 答案: D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篩選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在解答 時,先要準確理解題干文句的含義,再推敲各選項文句所表 達的內(nèi)容是否與題干文句契合。 用排除法,排除表明魏德深管理屬下有方,約束官吏; 表明魏德深治理有方和
26、他的嚴厲; 10.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魏德深很有才干,歷任多種職務(wù)后升職主持貴鄉(xiāng)政務(wù)。 其時朝廷綱紀敗壞,官吏貪污受賄,民不聊生;只有貴鄉(xiāng)生 產(chǎn)生活一切照常進行,百姓沒有受到騷擾。 B. 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體恤下情。鄰城打造兵器,聚 集在官府,官吏督責(zé),尚不能成功;而貴鄉(xiāng)則約束官吏,避 免百姓勞苦,官府安靜,一直象無事一樣。 C. 魏德深深受百姓歡迎,又能震懾奸猾之人。他到館陶, 百姓見他如見父母;而奸人趙君實與逃竄之徒,只能躲藏流 亡。他后來將回貴鄉(xiāng),貴鄉(xiāng)吏民互相慶賀。 D. 郡丞元寶藏忌妒魏德深的才能,令他率領(lǐng)武陽籍士兵在 家鄉(xiāng)附近作戰(zhàn),想利用軍士
27、的戀家情緒使軍隊潰散。但魏德 深極得人心,士兵們?nèi)疾蝗屉x他而去。 【答案和解析】 答案: C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 物的觀點態(tài)度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等內(nèi)容,尤其要重視選文細 節(jié)處的理解。 而奸人趙君實與逃竄之徒,只能躲藏流亡 錯誤,文中說的 是自德深到縣任職以來,君實呆在家中不敢出門。逃犯紛 紛來自首。 11. 把第 I 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 語。( 10 分) ( 1)與郡丞元寶藏深相交結(jié),前后令長,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譯文:與郡丞元寶藏結(jié)交很深,前前后后的縣令縣長,沒有 不受他指揮的。
28、 (2) 館陶眾庶,合境悲泣,因從而居住者數(shù)百家。 譯文:館陶縣整個境內(nèi)的百姓都悲哭,因此跟隨著去安家的 有幾百戶。 【答案和解析】解析:本題重點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譯文中的 句子能力,同時考查理解文言句式和詞類活用的能力,翻譯 時注意聯(lián)系前后文,力求做到 信、達、雅 。第(1)句注意 交結(jié)為古今異義和 令長、 指麾 等詞的落實;第( 2) 句注意 合境 和從而 居住 為古今異義。 參考譯文:魏德深,本來是巨鹿人。祖父是魏沖,在周作過 刑部大夫、建州刺史,于是就安家在弘農(nóng)。父親名為魏毗, 作過郁林令。德深最初作文帝的挽郎,后來作過馮翊書佐、 武陽司戶書佐,因為才能卓著升任貴鄉(xiāng)縣令。為政清凈,不 采
29、用嚴厲的辦法治理縣政。正好趕上遼東作戰(zhàn),朝廷想出各 種辦法征稅,派人到各個郡縣責(zé)成催辦。當(dāng)時,朝綱廢弛, 法治紊亂,官吏貪贓賄賂成風(fēng),橫征暴斂,老百姓不堪以命。 只有德深所在的貴鄉(xiāng)縣,貧富相通,不竭盡老百姓的全力, 上面要求的全部滿足了,卻沒有驚擾百姓,所以被稱為 治 。當(dāng)時盜賊群起,武陽等城大多被攻陷,唯獨貴鄉(xiāng)得以 保全。郡丞元寶藏受詔逐捕盜賊,經(jīng)常進剿失敗,每次都丟 盔棄甲,軍械丟得干干凈凈,于是就又從老百姓那里征集, 并且以軍法要挾百姓,像這樣已經(jīng)多次了。臨近的城池在建 造,大家聚集在一起,官員民眾互相指責(zé),日夜喧嘩,還是 不能完成。德深問眾人想做什么工作,安排并讓人們便宜從 事,官府安
30、靜了,就象什么也沒發(fā)生一樣。只不過約束負責(zé) 的官員,修造的城池也無須超過別的縣,而使百姓辛勞困苦。 但是他的屬下辦事盡力,為各縣中最好的。 很快他又調(diào)任館陶縣令,貴鄉(xiāng)官員百姓聽說這個消息后,互 相談?wù)撨@件事,都感慨流淚,說不出話來。到了去任職那天, 全城的人都去送他,哭號的聲音傳便整條道路。魏德深到了 館陶,全縣的百姓都象見到父母一樣。有一叫趙君實的狡猾 的員外郎,和郡丞元寶藏互相勾結(jié),前后任的縣令沒有不被 趙君實左右的。 自德深到縣任職以來, 君實呆在家中不敢出 門。逃犯紛紛來自首。貴鄉(xiāng)百姓冒著危險到城里請求德深留 任,上級下令答應(yīng)了。館陶的百姓也去向郡守投訴,稱貴鄉(xiāng) 的任命文書是假的??な?/p>
31、不能決斷。正好有持節(jié)使者韋霽、 杜整等到了,兩縣的百姓拜見使者并訴訟,才判給貴鄉(xiāng) 鄉(xiāng)官員百姓在路上歌舞慶祝。而館陶的全縣人民都悲傷痛哭, 規(guī)模達到了幾百家之多。 元寶藏對魏德深很厭惡,正好越王楊侗在郡中征兵,元寶藏 就令魏德深帶一千士兵去東都洛陽。不久元寶藏以武陽歸順 李密。德深所帶領(lǐng)的士兵都是武陽人,因為家鄉(xiāng)已被敵人占 領(lǐng),想到親人,都出洛陽向東痛哭,然后又回洛陽了。有人 對士兵們說: 李密的軍隊在金墉,離此僅二十多里地。你 們要是去投靠李密,又有誰能夠阻擋呢?何必這樣痛苦。 士兵們都哭著說: 我們和魏大人一起來,不忍心丟下大人 而逃走,并不是因為道路難走??! 魏德深就象這樣深得民 心。后來
32、他和敵人作戰(zhàn),犧牲在戰(zhàn)場上,貴鄉(xiāng)、館陶的百姓 至今仍然懷念魏德深。 (全國卷 2)三 (9分,每小題 3 分)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 8-10 題。 子原平,字長泰,又稟至行,養(yǎng)親必己力。性閑木功,傭賃 以給供養(yǎng)。性謙虛,每為人作匠,取散夫價。主人設(shè)食,原 平自以家貧,父母不辦有肴味,唯飧鹽飯而已。若家或無食, 則虛中竟日,義不獨飽;要須日暮作畢,受直歸家,于里中 買糴,然后舉爨。父抱篤疾彌年,原平衣不解帶,口不嘗鹽 菜者,跨積寒暑。父喪既終,自起兩間小屋,以為祠堂。每 至節(jié)歲嘗,于此數(shù)日中,哀思,絕飲粥。父服除后,不復(fù)食 魚肉。于母前,示有所啖,在私室,未曾妄嘗。自此迄終, 三十余載。高陽許
33、瑤之居在永興,罷建安郡丞還家,以綿一 斤遺原平。原平不受,送而復(fù)反者前后數(shù)十。瑤之乃自往曰: 今歲過寒,而建安綿好,以此奉尊上下耳。 原平乃拜而受 之。每出市賣物,人問幾錢,裁言其半,如此積時,邑人皆 共識悉,輒加本價與之。彼此相讓,欲買者稍稍減價,要使 微賤,然后取直。居宅下濕,繞宅為溝,以通淤水。宅上種 少竹,春月夜有盜其筍者,原平偶起見之,盜者奔走墜溝。 原平自以不能廣施,至使此人顛沛,乃于所植竹處溝上立小 橋,令足通行,又采筍置籬外。鄰曲慚愧,無復(fù)取者。世祖 大明七年大旱,瓜瀆不復(fù)通船,縣官劉僧秀愍其窮老,下瀆 水與之。原平曰: 普天大旱,百姓俱困,豈可減溉田之水, 以通運瓜之船。 乃
34、步從他道往錢唐貨賣。每行來,見人牽 埭未過,輒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若自船已渡, 后人未及,常停住須待,以此為常。太守王僧郎察教廉,不 就。太守蔡興宗臨郡,深加貴異,以私米饋原平及山陰百年 妻,原平固讓頻煩,誓死不受。人或問曰: 府君嘉君淳行, 敏君貧老,故加此贍,豈宜必辭。 原平曰: 府君若以吾義 行邪,則無一介之善,不可濫荷此賜。若以其貧老邪,耋齒 甚多,屢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 終不肯納。百年妻亦辭 不受。 (節(jié)選自宋書 ? 郭原平傳) 8.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A. 稟至行,養(yǎng)親必己力 稟:賜與。 B. 性閑木功,傭賃以給供養(yǎng) 閑:熟習(xí) C. 日暮作畢,受直
35、歸家 直:報酬 D. 于里中買糴,然后舉爨 爨:做飯 【答案和解析】 答案: A 來源: 解析:本題重點考查考生理 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需要結(jié)合原文語境來 推斷詞語的含義,采取篩選的辦法排除不符合題干要求的選 項。 9. 以下各組句子中,分別表明郭原平孝順父母和仗義助人的 一組是 A. 唯飧鹽飯而已 后人未及,常停住須待 B. 父抱病篤疾彌年 要使微賤,然后取直 C. 于母前,示有所啖 豈可減溉田之水 D. 原平乃拜而受之 己自引船,不假旁力 【答案和解析】 答案: A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篩選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在解答 時,先要準確理解題干文句的含義,再推敲各選項文句所表 達
36、的內(nèi)容是否與題干文句契合。 用排除法, B 要使微賤,然后取直 不能表明仗義助人,表 明他家貧稟:生性 稟性 窮或者說他的儉樸; C豈可減溉田之水不能表明 仗義助人,只能說是他體恤他人; D原平乃拜而受之不能 表明郭原平孝順父母。 己自引船,不假旁力 也不能表明仗 義助人。 10.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郭原平品德高尚,竭盡全力贍養(yǎng)雙親。他外出做工,賺錢 養(yǎng)家,家中斷炊,從不獨自飽食。照顧病父,積年累月始終 不懈;父親去世后,他三十多年不吃魚肉。 B. 郭原平為人寬厚,常常顧及他人感受。出市賣物,只收 半價,以致買者加價付錢。他家種竹,有人偷筍,他掘出竹 筍放在
37、籬外,盜者感到慚愧,不在偷盜。 C. 郭原平以種瓜為業(yè),曾遇大旱,運瓜的溝渠不能通船??h 官劉僧秀要引農(nóng)田中水注入瓜渠讓他運瓜,他不肯接受。運 瓜時他見有人遇到困難,卻能迅速相助。 D. 太守王僧郎舉察郭原平為孝廉,他不愿接受。太守蔡興宗 私人送米給他,他堅決推辭;有人勸他別拒絕,原平謙虛地 說,他自己沒有一點善行,不當(dāng)受到賞賜。 【答案和解析】 答案: C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把握時間、人物、事件以及 文中人物的觀點態(tài)度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等內(nèi)容,尤其要重視 選文細節(jié)處的理解。 時間錯誤, 運瓜時 應(yīng)為每次行船來錢塘 。 11、 把
38、第 I 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 語。 ( 10 分) ( 1)自以為不能廣施,至使此人顛沛,乃于所植竹處溝上立 小橋,令足通行。 答案:自認為不能廣泛的施舍,致使這人跌倒,于是在種竹 處的溝上建起小橋,讓人足以通行。 ( 2)若依其貧老邪,耄齒甚多,屢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 答案:如果因為我又窮又老的話,老人很多,家家戶戶經(jīng)常 貧困,不止是我一個人而已。 【答案和解析】解析:本題重點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譯文中的 句子能力,同時考查理解文言句式和詞類活用的能力,翻譯 時注意聯(lián)系前后文,力求做到 信、達、雅 。第(1)句注意 顛沛 為古今異義和 立 、 足 等詞的落實;第( 2)句
39、注 意其和 耄齒 比 等詞的落實。 參考譯文: 郭原平,字長泰,宋朝會稽郡永興縣人。他生性孝順,為人 正直寬厚,樂于行善,總是處處先人后己,不貪圖計較個人 的私利。郭原平很孝順,他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來侍養(yǎng)父 母。他會做木工,??拷o人做工供養(yǎng)雙親。他生性謙虛,每 次給人做工,只取一般木匠的工錢。雇主招待他吃飯時,郭 原平想到自己家中貧窮,父母不曾吃葷菜,所以自己只吃咸 菜下飯就算了。家里有時沒飯吃,他就整日空腹干活,和家 里人一同挨餓;等到傍晚收工,得了工錢回家,在村里買米, 然后燒火做飯。父親得了重病整一年,郭原平衣不解帶,口 不嘗鹽漬的蔬菜,這樣過了一冬一夏,連覺都沒躺下睡過一 次。郭原平
40、每次去市場賣東西,別人問多少錢,他總是栽減 成市價的一半,這樣時間長了,城里的人都認識他,于是加 還本價給他,賣者買者彼此總要互相推讓。郭原平總想使買 的人稍稍減價,等價錢低廉然后才收錢。郭原平住的房屋下 面潮濕,他便繞著宅基挖了條水溝疏通淤水。他在房子旁邊 種了一些竹子,春季夜里有人來偷竹筍,有一次,郭原平偶 爾起來撞見了,偷筍的人奔逃掉進了水溝。郭原平認為自己 不能廣施善行,而使偷者摔跤,于是在種竹筍地方的水溝上 搭一座小橋,使偷者行走方便,又采了些竹筍放在籬笆外面。 偷筍人感到很慚愧,從此再也沒有人去他家偷筍。郭原平以 種瓜為業(yè)。宋世祖大明七年發(fā)生大旱災(zāi),他的運瓜水道不再 能通船,縣令劉
41、僧秀憐惜他貧窮年老,放其他溝渠的水給他。 郭原平說: 普天下大旱, 百姓都很困難, 怎么能減少灌溉 稻田的水, 用來通行運瓜的船呢? 于是他步行改走他道去 錢塘賣貨。每次行船來錢塘,看見旁人的船被堵在水壩下還 沒有牽過去,就迅速操槳過去幫助,自己的船自己牽引,不 要旁人的幫助。若是自己的船已經(jīng)通過了水壩,后面的人還 沒趕上來,他常常停船等待,似乎這樣已成了習(xí)慣。因為郭 原平的德行令人欽佩,所以太守王僧朗推舉他為 孝廉 ,郭 原平?jīng)]有接受。太守蔡興宗來到該郡,對郭原平的為人行事 也很欽佩,感到驚異,于是便把自己的米饋贈給郭原平和山 陰縣朱百年的妻子。郭原平堅決的一再推讓,誓死不受。有 人問他說:
42、 府君嘉獎你淳厚的德行,憐憫你年老貧窮,所 以才有贍養(yǎng)之贈,豈能苦苦推辭呢? 郭原平回答說: 府君 如果因我的孝義行為而給以賞賜,則不止我一個人做得好, 所以不能隨便承受這種賞賜;如果因我貧窮衰老而饋贈,而 八九十歲的老人很多,家家都很貧困,并非只是我一個罷了。 他始終不肯接受,朱百年的妻子也推辭不接受。 (北京卷)二、本大題共五小題,每小題 3分,共 15 分。閱 讀下面文言文,完成 6-10 。 (1)叔孫通者,薛人也。及項梁之薛,叔孫通從之。敗于定 陶,從懷王。懷王為義帝,叔孫通留事項王。漢二年,漢王 從五諸侯入彭城,叔孫通降漢王。漢王敗而西,因竟從漢。 (2)漢五年,已并天下,諸候共尊
43、漢王為皇帝于定陶。高帝 悉去秦苛儀法,為簡易。群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 柱,高帝患之。叔孫通知上益厭之也,說上曰: 夫儒者難 與進取,可與守成。臣愿征魯諸生,與臣弟子共起朝儀。 高帝曰: 得無難乎? 叔孫通曰: 臣愿頗采古禮與秦儀雜 就之。 上曰: 可試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為之。 ( 3)于是叔孫通使征魯諸生。魯有兩生不肯行,曰: 公所 事者且十主,皆面諛以得親貴。吾不忍為公所為。公所為不 合古,吾不行。公往矣,無污我! 叔孫通笑曰: 若真鄙儒 也,不知時變。 (4)遂與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為學(xué)者與其弟子百馀人習(xí) 之月馀,叔孫通曰: 上可試觀。 上既觀,使行禮,曰: 吾能為此。乃令
44、群臣習(xí)肄。漢七年,長樂宮成,諸侯群 臣皆朝。儀:先平明,謁者治禮,引以次入殿門。廷中陳車 騎步卒衛(wèi)宮,設(shè)兵張旗志。傳言 趨 。殿下郎中夾陛,陛數(shù) 百人。功臣列侯諸將軍軍吏以次陳西方,東鄉(xiāng);文官丞相以 下陳東方,西鄉(xiāng)。大行設(shè)九賓,臚傳。 ( 5)于是皇帝輦出房,百官執(zhí)職傳警。引諸侯王以下至吏六 百石以次奉賀。自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肅敬。至禮畢,復(fù)置 法酒。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壽。觴九行,謁 者言 罷酒 。御史執(zhí)法,舉不如儀者,輒引去。竟朝置酒, 無敢喧嘩失禮者。于是高帝曰: 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 乃拜叔孫通為太常,賜金五百斤。叔孫通出,皆以五百斤 賜諸生。諸生乃皆喜曰: 叔孫生誠圣
45、人也,知當(dāng)世之要務(wù)。 (取材于史記 ? 叔孫通傳) 肄:學(xué)習(xí)、練習(xí) 謁者:官名,掌接待賓客及贊禮 6. 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叔孫通知上益厭之也 益:漸漸 B. 度吾所能行為之 度:估量 C. 若真鄙儒也 鄙:品德低下 D. 竟朝置酒 竟:直至 . 終了 【答案和解析】 【答案】C來源: 【考點】考查對文中實詞的理解 【解析】C項,據(jù)第三段若真鄙儒也之前的內(nèi)容魯有兩生 不肯行,曰: 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諛以得親貴。吾不忍 為公所為。公所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無污我! 和 叔孫通笑著說: 你等真是 . 的儒生 及下一段眾儒生被 征召的情況來看,叔孫通此處斷不會認為他們
46、 品德低下 , 應(yīng)當(dāng)譯為 見識淺陋 。課文曹劌論戰(zhàn) 有 肉食者鄙 ,出 師表中有 先帝不以臣卑鄙 的句子。 【思路分析】文言文實詞的推斷,基本方法就是代入原文, 據(jù)上下文的文意進行排除或篩選,至于據(jù)結(jié)構(gòu)、語法等進行 分析,還不如平時多讀一些文言文短文(難度不要大),積 累一定的文言文,形成語感。 7. 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意義、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 漢王敗而西,因竟從漢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B. 及項梁之薛 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 C. 謁者治禮,引以次入殿門 文官丞相以下陳東方 D. 度吾所能行為之 數(shù)十年,竟為秦所滅 【答案和解析】 【答案】 A 【考點】考查對文言文虛詞的理解。
47、 【解析】A項均為介詞趁機。B項:到(動詞)/的(助詞)。 C項:按照(介詞)/在(介詞)。D項:所字結(jié)構(gòu),助詞, 可譯為 的或不譯/被(介詞) ,被動句固定句式 為 . 所 【思路分析】 所考查的虛詞均出自大綱規(guī)定的 18 個文言文虛 詞。對照句出自教材或選文。對于前者可以此句中該詞的意 義和用法代入前一句子,看看講的通還是講不通。對于后者, 則需要先找到句子在原文的所在,看整個句子乃至一段的意 思而定。 8. 下列對文中語句的解釋,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 諸侯共尊漢王為皇帝于定陶 諸侯一起擁戴漢王在定陶即 位為皇帝 B. 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諛以得親貴您所侍奉過的人主將近 十位了,您都是
48、憑當(dāng)面阿諛得到了信任和富貴 C. 陳車騎步卒衛(wèi)宮,設(shè)兵張旗幟 擺開戰(zhàn)車騎兵步兵以拱衛(wèi) 皇宮,設(shè)置士兵的隊列,并豎起旗幟 D. 以尊卑次起上壽 按照地位高低的次序起身上前,為皇帝 祝壽 【答案和解析】 【答案】 C 【考點】考查翻譯文言文中的句子。 【解析】C項:車騎翻譯成戰(zhàn)車騎兵錯 【思路分析】用選擇題的形式考查翻譯,難度不大,但考生 一定要據(jù)上下文仔細辨別其翻譯中的細微之處。據(jù)文章第二、 三段可知,這是叔孫通為漢帝制定禮儀以使君臣的尊卑有序。 朝堂上當(dāng)然不會像作戰(zhàn)那樣排兵布陣了。 9. 下列語句編為四組,全部表現(xiàn)叔孫通有眼光、識時務(wù)的一 組是 來源: 漢王敗而西,因竟從漢 高帝悉去秦苛儀法,
49、為簡易 夫儒者難與進取,可與守成 若真鄙儒也,不知時變 御史執(zhí)法,舉不如儀者,輒引去 叔孫生誠圣人也,知當(dāng)世之要務(wù) A. B. C.D.來源: 【答案和解析】 【答案】 B 【考點】考查對文章信息的篩選。 【解析】寫的是高帝的做法,據(jù)此可排除 A、C兩項;寫 的是叔孫通幫助恢復(fù)古禮后的效果,不能說明其 識時務(wù), 有眼光,據(jù)此可排除D項。 【思路分析】考生一定要有原文意識,找到備選項在原文的 所在,據(jù)上下文讀懂大意,再據(jù)題干進行篩查。 10. 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劉邦初即位,不喜歡繁文縟節(jié),崇尚簡易 B. 跟隨劉邦征戰(zhàn)的將軍們不懂禮儀,表現(xiàn)粗魯 C. 叔孫通幫助朝廷建立
50、了一套莊重威嚴的禮儀 D. 魯?shù)厝迳怨淌貧夤?jié),堅決不與叔孫通合作 【答案和解析】 【答案】 D 【考點】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 【解析】據(jù)第二段可知,是高帝 高帝悉去秦苛儀法,為簡易 后,群臣才沒有了尊卑禮法。 【思路分析】考生對于需要讀懂幾個句子或是一段乃至全篇 才能回答的這類概括題,比較犯難。其實,只要牢牢把握一 點,就是找到信息源,進行比較、歸納、概括,也就迎刃而 解了。 11. 用斜線( /)給下面文言文斷句。( 5 分) 天 之 道 其 猶 張 弓與 高 者 抑 之 下 者 舉 之 有 馀 者損之不足 者 補之 天 之 道 損 有 馀 而 補 不 足 人 之 道 則 不 然
51、損 不 足 以 奉 有馀 孰 能 有 馀 以奉 天下 唯有 道 者 是 以 圣 人 為 而 不 恃 功 成 而 不 處。 取材于老子 ? 七十七章) 答案和解析】 (5 分)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 /高者抑之 / 下者舉之 /有馀者補之 /不足者 補之/天之道損有馀而補不足 / 人之道則不然 /損不足以奉有 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 /唯有道者 / 是以圣人為而不恃 /功成而 不處。 【考點】考查文言文的斷句 【思路分析】文言文的斷句是近幾年興起的一種與翻譯相關(guān) 的題型,其難度低于翻譯,但讀不懂文句,斷句也是很困難 的??忌稍谧x懂大意的基礎(chǔ)上,據(jù)標志詞進行輔助斷句。 如據(jù)實詞 補不足 、人、損,據(jù)虛
52、詞 之、是以等可 輔助判斷。 參考譯文 叔孫通是薛縣人。秦朝時以長于文章,知識淵博被征召入宮, 等待任命為博士。幾年后,陳勝在山東起兵,使者把這個情 況報告給朝廷,秦二世召來各位博士、儒生問道: 楚地戍 邊的士卒攻下蘄縣進入陳縣,對這件事各位是怎么個看法? 博士以及儒生們?nèi)嗳俗呦蚯叭フf: 作臣子的不能聚眾, 聚眾就是造反,這是死罪不能寬赦,希望陛下趕快發(fā)兵攻打 他們。 秦二世一聽就發(fā)了火,臉色頓時改了樣。這時叔孫 通走向前去說: 各位儒生的話都不對。當(dāng)今天下已合為一 個大家,毀掉郡縣城池,銷熔各種兵器,向天下人昭示不再 用它。何況有賢明的君主君臨天下,給下面制定了完備的法 令,使人人遵法守職,四方八面都歸附朝廷,哪有敢造反的! 這只是一伙盜賊行竊罷了,何足掛齒??す賯冋谒巡端麄?治罪論處,不值得憂患。 秦二世高興地說: 好啊。 又向 每個儒生問了一遍,儒生們有的說是造反,有的說是盜賊。 于是秦二世命令監(jiān)察官審查每個儒生說的話,凡說是造反的 都交給官吏治罪,秦二世認為他們不該說這樣的話。那些說 是盜賊的都免掉職務(wù)。卻賜給叔孫通二十匹帛,一套服裝, 并授給他博士職位。叔孫通走出宮來,回到居舍,一些儒生 問道: 先生說了些什么討好話? 叔孫通說: 各位不知道 啊,我?guī)缀跆硬怀龌⒖冢?/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全球及中國自主機器人街道吸塵器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diào)研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微波波導(dǎo)衰減器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diào)研報告
- 2025下水道施工合同
- 2025韶關(guān)市項目移交合作協(xié)議終止合同
- 2025亞糧集團宿州市埇橋區(qū)農(nóng)產(chǎn)品智慧物流園區(qū)項目投資合同書
- 監(jiān)控安裝工程施工合同
- 2025樹苗栽培承包合同
- 2025年外研版選修3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職業(yè)經(jīng)理人合作合同協(xié)議書范本
- 2025勞動合同常用版本范文
- 《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24)》解讀完整版
- 《檔案管理課件》課件
- 2025年中考物理終極押題猜想(新疆卷)(全解全析)
- 脛骨骨折的護理查房
- 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設(shè)管理方案
- 電動工具培訓(xùn)課件
- 《智能網(wǎng)聯(lián)汽車智能傳感器測試與裝調(diào)》電子教案
- 視頻會議室改造方案
- 【中考真題】廣東省2024年中考語文真題試卷
- GB/T 32399-2024信息技術(shù)云計算參考架構(gòu)
- 2025年湖南省長沙市中考數(shù)學(xué)模擬試卷(附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