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5U解析】河北省邯鄲市大名一中2020-2021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 Word版含解析_第1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河北省邯鄲市大名一中20202021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一、單選題1. 香港特別行政區(qū)中學歷史教材新理論中國歷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統(tǒng)治地位,諸侯必須服從天子的命令?!边@里的“封建制度”指的是a. 君主專制制度b. 分封制c. 王位繼承制度d. 中央集權制度【答案】b【解析】【詳解】材料中的封建制度指的是“封邦建國”,即分封制,因此b正確;君主專制制度和中央集權制度在當時尚未出現(xiàn),ad排除;c與材料無關,排除。故選b。2. 禮記·禮運篇記載:“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這一記載反映了()a.

2、分封制開始出現(xiàn)b. 階級矛盾尖銳c. 王位世襲制代替禪讓制d. 社會貧富分化嚴重【答案】c【解析】材料描述的是禮記中對當時社會的描寫。從“天下為家”可以看出這是“公天下”變?yōu)椤凹姨煜隆保簿褪峭跷皇酪u制開始,所以本題選擇c選項。a選項材料沒有描述;b選項材料沒有體現(xiàn)這一點;d選項材料沒有記述這一點。3. 中國古代有“禹鑄九鼎”的傳說,考古工作者在屬于夏王朝的偃師二里頭遺址中也發(fā)掘了不少銅渣、陶范殘片和銅鏃、銅錐等。這表明夏王朝已進入了a. 舊石器時代b. 新石器時代c. 青銅時代d. 鐵器時代【答案】c【解析】根據(jù)常識可知,鼎是古代權利的象征,是青銅鑄造;“銅渣”“銅鏃”“銅錐”也是青銅制品,

3、故c項正確。舊石器時代以使用打制石器為主要標志;新石器時代以使用磨制石器為主要標志;鐵器時代以能夠冶鐵和制造鐵器為主要標志;故abd三項排除。4. 1982年,北京人遺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類之一。下列表述正確的是a. 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b. 會使用火和打制石器c. 已經會制造工具和種植水稻d. 會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答案】b【解析】【詳解】北京人遺址中發(fā)現(xiàn)有灰燼等,這反映出北京人已經學會使用火。北京人用石塊、獸骨制作各類工具,已經學會打制石器,故選b。元謀人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排除a;新石器時代的河姆渡人會種植水稻,排除c;半坡

4、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會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排除d?!军c睛】“北京人”是解題的關鍵,這里需要學生掌握各種原始居民的顯著特點。5. 關于大汶口文化的墓葬研究發(fā)現(xiàn),早期墓葬以單人葬為主,也有較多的反映氏族成員間牢固血緣關系的同性合葬,葬具少,有微小差別;晚期墓葬里,隨葬品的數(shù)量差距很大,且出現(xiàn)了具有貧富分化的家族墓地。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是a. 貧富分化的加劇b. 出現(xiàn)了私有財產c. 等級觀念逐漸產生d. 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的關鍵信息是“根本原因”。大汶口晚期原始居民的墓葬里的隨葬品多少不一、檔次不同,差距很大,這說明了因為生產力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私有財產,出現(xiàn)了貧富分化,出現(xiàn)

5、了等級觀念,故排除abc,d符合題意。6. 周幽王當政時,為博寵妃褒姒一笑,竟在沒有敵寇的情況下,命令城防舉烽火。結果,諸侯以為自己的天子遇到了大敵,紛紛率兵救難勤王。即使到了春秋中葉,還出現(xiàn)過“諸侯城周”的勤王舉動。這反映了分封制使a. 周王擁有絕對權力b. 周朝有效控制邊疆c 宗法等級秩序森嚴d. 權力中心意識明確【答案】d【解析】【詳解】材料反映出西周和春秋時期分封制下各諸侯國對周王權威的認同,說明分封制使“共主觀念”成為共識,權力中心意識明確,故d項正確。分封制下地方擁有一定的自主權,周王沒有形成絕對權力,故a選項錯誤;西周時期的分封制下地方有一定的權力,沒有實現(xiàn)對邊疆的有效控制,故b

6、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宗法制的信息,c項錯誤。7. 如果央視欄目舌尖上的中國想拍攝有關我國最早種植水稻的專題片,你認為最符合拍攝要求的外景地是a. 元謀人遺址b. 北京人遺址c. 河姆渡遺址d. 大汶口文化遺址【答案】c【解析】【詳解】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我國最早種植水稻的河姆渡文化,故c正確;元謀人遺址、北京人遺址、大汶口文化遺址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bd錯誤。8. 西周的詩篇描寫有大量“千耦其耘”的勞動場景,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五口之家,治百畝之田”的現(xiàn)象。這一變化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是a. 分封制崩潰b. 鐵犁牛耕的應用c. 井田制瓦解d. 土地私有制確立【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jù)材料“千耦其

7、耘”“五口之家,治百畝之田”等信息可知,材料體現(xiàn)了集體耕作到個體農耕,主要原因是鐵犁牛耕的使用,推動生產力的進步,促進小農經濟的產生,b項正確;材料體現(xiàn)了集體耕作到個體農耕的發(fā)展,主要原因是鐵犁牛耕的使用,與分封制的崩潰沒有關系,a項錯誤;井田制的瓦解是鐵犁牛耕的使用,生產力發(fā)展的結果,不是材料所述現(xiàn)象的原因,c項錯誤;土地私有制的確立是材料所述集體耕作逐漸發(fā)展到個體農耕的結果,不是材料內容的主要原因,d項錯誤。9. 商鞅變法的措施中,遭到秦國守舊貴族極力反對的一項是a. 土地私有b. 建立縣制c. 鼓勵生產d. 獎勵軍功【答案】d【解析】【詳解】商鞅變法實行獎勵軍功,損害了秦國守舊貴族的利益

8、,故遭到他們極力反對,故d正確;abc與守舊貴族的利益聯(lián)系不大,排除。【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守舊貴族極力反對”,聯(lián)系所學商鞅變法的內容和影響分析解答。10. 教育現(xiàn)代化是國家教育整體的現(xiàn)代化,沒有教育公平就沒有教育現(xiàn)代化。下列思想主張中最能體現(xiàn)“教育公平”的是()a. 因材施教b. 兼愛c. 有教無類d. 仁政【答案】c【解析】【詳解】依據(jù)題干信息“最能體現(xiàn)教育公平可知,有教無類是孔子的主張,意思是不管什么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論貧富、貴賤等,充分體現(xiàn)了“教育公平”,故c符合題意;因材施教是針對不同的人進行不同的教育,不能體現(xiàn)教育公平,故a不正確;兼愛是墨家學派的思想觀點,不屬于教育上的

9、思想主張,故b不正確;仁政是孟子的思想主張,故d不正確。11. “莫走極端、適可而止、以柔克剛、韜光養(yǎng)晦、知足而止”這些主張,體現(xiàn)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a. 孟子b. 老子c. 孔子d. 墨子【答案】b【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老子強調的是無為而治和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材料“適可而止、以柔克剛、韜光養(yǎng)晦”體現(xiàn)的是樸素的辯證法和無為而治,b選項符合題意。孟子強調的是民貴君輕,a選項排除??鬃铀枷氲暮诵氖侨屎投Y,c選項排除。墨子的思想核心是兼愛和非攻,d選項排除。12. 商君書曰:“四境之內,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奔磳傩盏拿值怯浻谡陌婕?,開始出現(xiàn)編戶齊民制度。

10、這一制度造成的影響是a. 管理百姓的方式由地域轉向親緣b. 削弱貴族勢力增強國家的人口控制c. 便利新興地主兼并土地隱匿人口d. 擴大士階層與農民的身份等級差異【答案】b【解析】【詳解】依據(jù)材料可知,通過清查和登記全國人口,有利于國家加強對人口的控制和管理,并削弱貴族勢力,故b項符合題意;編戶齊民制度是按照地域管理百姓的方式,不是向親緣的轉變,a項不符合題意;編戶齊民制度有利于政府了解基層人口變化,不利于新興地主隱匿人口,c項不符合題意;士階層與農民的身份等級差異不會因戶籍管理制度的推行而變化,d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13. 漢書·藝文志說到某學派:“信賞必罰,以輔禮制。及刻者為之,

11、則無教化,去仁愛,專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殘害至親,傷恩薄厚?!痹搶W派是a. 儒家b. 墨家c. 法家d. 道家【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jù)材料“信賞必罰,以輔禮制”這句話的意思是嚴格地按照法律進行懲罰,以此來輔助禮制。由此可知,法家強調以法治國,用來輔助禮制,故c正確;儒家強調的是仁和禮,與材料無關,a選項排除;墨家強調的是兼愛、非攻,與材料無關,b選項排除;道家強調的是無為而治,與材料無關,d選項排除。14. 從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戰(zhàn)國商鞅“廢井田,開阡陌”直接反映了a. 分封制的瓦解b. 封建王權的強化c. 土地所有制的變化d. 上層建筑的變化【答案】c【解析】【詳解】材料體

12、現(xiàn)的是由井田制到土地私有制的變化,c選項符合題意,abd選項排除。15. 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中記載:“周以后的秦朝盡管存在時間短暫,卻用一個組織得很嚴密的帝國結構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這些使中國得到了世界上最穩(wěn)定、最持久的統(tǒng)治。”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國結構”是指a. 分封制b. 郡縣制c. 郡國并行制d. 行省制【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jù)所學知識,秦始皇統(tǒng)一全國后,為加強封建統(tǒng)治,創(chuàng)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中央設立三公九卿,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因此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國結構”指的是郡縣制,故選b項;分封制為西周時期政治制度,郡國并行制為漢初推行的制度,行省制

13、首創(chuàng)于元朝,排除a、c、d三項。16. 易中天在帝國終結中說秦始皇稱帝是“一場革命”,“始皇帝”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點是a.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b. 官員直接由皇帝任免c. 權力高度集中,皇權至上d. 書同文,人同倫【答案】c【解析】【詳解】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秦始皇創(chuàng)立的新制度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該“新制度”最突出的特點是權力高度集中,皇權至上,故c正確;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是分封制的特點,故a錯誤;官員直接由皇帝任免是該制度的表現(xiàn),故b錯誤;書同文,人同倫是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故d錯誤。17. 秦簡語書說,如果官員對其轄內吏民的犯法奸私行為和各種陋習等不能及時察覺而失職,

14、將被免職,稱之為“不勝任”。這從側面反映出秦朝a. 地方官員失職現(xiàn)象十分嚴重b. 地方官員僅負責維護社會穩(wěn)定c. 社會秩序比較穩(wěn)定d. 已經確立官僚政治【答案】d【解析】【詳解】材料反映了秦朝的官員如果失職將被免職的現(xiàn)象,這說明秦朝不是世襲的而是任免的,這是官僚政治的表現(xiàn),故d項正確;材料只是強調如果失職將被免職而非失職現(xiàn)象十分嚴重,故a項排除;地方官員不僅僅是負責維護社會穩(wěn)定,還有其他的職責,故b項排除;“犯法奸私行為和各種陋習”說明社會秩序并不穩(wěn)定,故c項排除。18. 錢范是古代鑄造金屬貨幣的模子,“母范”主要提供錢“范”的標準樣板,造出“子范”后用于大批量鑄錢。秦朝“錢范”折射出的重大意

15、義在于()a. 對后世鑄造工藝影響深遠b. 規(guī)范了銅錢的輕重和大小c. 確立外圓內方的錢幣形制d. 統(tǒng)一鑄幣加強了中央集權【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jù)材料反映出,秦朝統(tǒng)一了全國貨幣樣板,屬于經濟上的統(tǒng)一措施,有利于加強了中央集權,d正確;abc都是秦朝“錢范”的影響,但不是最重大意義,排除。19. 古人對秦朝短命而亡原因的分析,最接近事實的是。a. “乃舉措暴眾而用刑太極故也”b. “所以殄滅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c. “四維(禮義廉恥)不張故萬民離叛”d. “廢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答案】a【解析】試題分析:分析題干,要求選擇最接近事實的對秦朝短期而亡原因的分析,a項意

16、思是秦因暴政而亡,b項認為是被六王之后所滅,c、d兩項都認為是因為不推行儒家思想,教化萬民而導致滅亡,聯(lián)系史實,秦亡的原因主要是暴政,答案為a。考點:統(tǒng)一中國的第一個皇帝秦始皇點評:此題難度較大,需要學生仔細分析比較,要有一定的古文水平,還要客觀分析秦亡主要原因,要求學生能客觀地看待問題。20. 傳說古代先王在陰歷一月決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陰歷一月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贏政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為“正月”;又因“正”字的讀音與他的名字同音,就下令把“正月”讀作“征月”。這實質體現(xiàn)了a. 中央集權的建立和加強b. 歷法為封建政府服務c. 向社會宣揚君權神授觀d. 封建皇權的至髙無上【答案】d

17、【解析】【詳解】根據(jù)題干可知,由“政月”到“正月”再到“征月”的演變,皆與秦始皇有關.體現(xiàn)的是中國古代君主專制下的避諱制度.故d項正確。中央集權反映的是中央與地方的關系,與材料不符.故a項排除;題干不能說明歷法的政治意義,排除b項;君權神授意思是君主受命于天,與材料不符.故c項錯排除。21. 秦朝的三公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長”,“掌承天子,助理萬機”,秦朝設左、右丞相,以右為尊。丞相的工作職責是a. 主管軍事b. 協(xié)助皇帝處理政事c. 負責監(jiān)察系統(tǒng)d. 代替皇帝處理政事【答案】b【解析】【詳解】由材料“掌承天子,助理萬機”,可見丞相協(xié)助皇帝處理政事,故b符合題意。主管軍事的是

18、太尉,負責監(jiān)察系統(tǒng)的是御史大夫,故ac不符合題意?;实鄞髾嗒殧?,皇權至上,故丞相雖然位高權重,但不可能代替皇帝處理政事,故d不符合題意。22. 2002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龍山縣里耶古城出土了36000余枚秦代簡牘。這批秦簡中有“洞庭郡”字樣的簡例,這里的洞庭郡應是a. 直屬中央地方行政機構b. 相當于地方行政機構縣,隸屬于州c. 少數(shù)民族的分封機構d. 中央政府機構【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jù)“秦簡”可知此處記載的“洞庭郡”應該是秦代郡縣制下的郡,秦代郡縣制下的郡是直屬于中央的地方行政機構,故選a;郡下設縣,排除b;秦代的郡不是少數(shù)民族的分封機構,排除c;郡屬于地方行政機構,而非中央

19、政府機構,排除d。23. 漢初,丞相有專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的傳統(tǒng)。漢武帝時,開始起用沒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為相,拜相后始封侯;武帝后期,丞相動輒因故免職、下獄。這一變化主要反映了a. 皇帝集權下政務機關權力弱化b. 獨尊儒術使儒學地位得到提高c. 功臣列侯的勢力開始遭到削弱d. 中央集權制度得到了有效加強【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jù)材料“開始起用沒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為相,拜相后始封侯;武帝后期,丞相動輒因故免職、下獄”,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時期,形成中朝外朝制度,中朝多決策,丞相代表的外朝日益成為純粹的政務機關,其權力受到削弱,丞相受制于皇帝的程度大大加強,故本題答案選a項;b項與材料

20、無關,排除;c項錯在“開始”,排除;材料旨在強調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概念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24. 漢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梁王劉武薨,景帝“立梁孝王子明為濟川王,子彭離為濟東王,子定為山陽王,子不識為濟陰王”。梁國由此一分為五,封四侯。漢景帝的做法a. 擴大了地方王國勢力b. 廢黜了梁國的王國地位c. 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d. 結束了郡、國并存局面【答案】c【解析】【分析】試題分析:本題材料從“梁國由此一分為五,封四侯”可知梁國的勢力被削弱,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故c項正確。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排除??键c: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21、83;郡國并存制【詳解】請在此輸入詳解!25. 史記載:“漢定百年之間,親屬益疏,諸侯或驕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軌于法?!背霈F(xiàn)這種現(xiàn)象是由于漢初a. 實行察舉制度b. 推行推恩令c. 實行郡國并行制d. 全面推行郡縣制【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jù)材料“諸侯或驕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軌于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初推行郡國并行制,最終威脅了中央集權,c選項符合題意;察舉制屬于西漢時期的選官制度,a選項排除;推恩令是漢武帝為解決王國問題而采取的措施,b選項排除;d選項說法不符合史實,西漢初年推行的是郡國并行制,排除。26. 漢初統(tǒng)治集團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訓,采取與民休息的政策,減輕賦稅、徭役和刑法,提倡節(jié)儉

22、,減少財政支出,出現(xiàn)了文景之治的局面,與此相對應的治世思想是a. 黃老學說b. 法家思想c. 儒家思想d. 墨家思想【答案】a【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面對漢初經濟凋敝的現(xiàn)狀,統(tǒng)治者采取的治國思想是黃老的無為而治思想,a正確,bcd排除。故選a。27. 公元前112中,漢武帝頒布罷郡國鑄錢令,命令銷毀原各郡國的私鑄錢,將鑄幣權收歸中央。這一措施a. 改變了抑商政策b. 加強了中央集權c. 抑制了農業(yè)生產d. 實現(xiàn)了國家統(tǒng)一【答案】b【解析】【詳解】材料“銷毀原各郡國的私鑄錢,將鑄幣權收歸中央”反映漢武帝試圖通過控制鑄幣權以加強了中央集權,故b符合題意;中國古代抑商是基本經濟政策,故a不

23、符合題意;穩(wěn)定金融有利于穩(wěn)定社會經濟秩序,從而有利于農業(yè)生產,故c不符合題意;漢武帝之前,國家就已經實現(xiàn)統(tǒng)一,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28. 察舉制,是一種自下而上推薦人才為官的制度。漢武帝時,令郡國每年舉薦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選拔制度。孝廉成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徑。由此可知,漢武帝的選官標準是a. 品德b. 考試成績c. 官員的文化素質d. 血緣關系【答案】a【解析】【詳解】“舉薦孝、廉”指的是孝子、廉吏,很明顯是依據(jù)人才的品德,a正確;b、c、d都與材料主旨不符,均排除。29. 下表顯示了東漢中后期10個皇帝的即位年齡及壽命,這一現(xiàn)象導致a. “七國之亂”的爆發(fā)b. “八王之亂”的興起

24、c. 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d. 五胡十六國局面出現(xiàn)【答案】c【解析】【詳解】從材料中的帝王壽命來看,這一時期帝位更迭頻繁,這主要和東漢后期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有關,c正確;七國之亂是在漢初,a排除;八王之亂是在西晉時期,b排除;五胡十六國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d排除。故選c。30. 東漢末年,外戚、宦官、權臣、武將相繼把持朝政。這種狀況出現(xiàn)的根源是a. 地方勢力群雄并起b. 劉氏家族大權旁落c. 宗法觀念喪失殆盡d. 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答案】d【解析】外戚、宦官、權臣、武將把持朝政,都根源于君主專制制度,故d正確;地方勢力群雄并起是中央集權削弱的原因,不符合題意,故a錯誤;劉氏家族大權旁落,是表面現(xiàn)

25、象,不屬于根源,故b錯誤;宗法觀念的原因也不是根源,故c錯誤。故選d。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抓住題干關鍵詞“出現(xiàn)的根源”,學生可以結合所學知識從君主專制制度的影響出發(fā),即可排除不符合題意的選項,進行正確判斷。二、材料分析題31.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據(jù)載,在周公攝政時就分封了71國,其中大部分都是周的同姓子弟。分封時要舉行隆重的冊封儀式,天子“授民授疆土”,將某地區(qū)的土地連同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封賜給諸侯,由他們去建立國家。諸侯要對天子承擔鎮(zhèn)守疆土、屏藩王室、繳納貢物、朝覲述職、發(fā)兵從征等義務。周朝的分封制主要是由統(tǒng)治部族對被征服地區(qū)主動進行的武裝拓展,大大加強了王室對全國疆域的控制,鞏固

26、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即所謂“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摘編自張帆著中國古代簡史(1)依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西周建立分封制度的內容。材料二 史記商君列傳所說的:“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贝伺e體現(xiàn)了國野制度崩潰,國人與野人界線泯滅的變化。秦孝公用商鞅變法,“并諸小鄉(xiāng)聚,集為大縣,縣一令,四十一縣”。事在孝公十二年(前350年)。戶籍相伍與集鄉(xiāng)聚為縣兩事,是秦國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轉折點。同時每一縣都由國君任命的縣令擔任長官,也標志著官僚制度的完善。摘編自周振鶴著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2)秦國地方行政制度有何重大變化?反映出什么趨勢?【答案】(1)內容:以分封同姓諸侯為主;分封要舉行儀式,天子

27、對諸侯“授土授民”;諸侯要對天子承擔鎮(zhèn)守疆土、屏藩王室、繳納貢物、朝覲述職、發(fā)兵從征等義務。(2)變化:在地方建立縣制;標志著官僚制度的完善(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過渡)?!窘馕觥俊驹斀狻浚?)內容:根據(jù)“在周公攝政時就分封了71國,其中大部分都是周的同姓子弟”得出以分封同姓諸侯為主;根據(jù)“分封時要舉行隆重的冊封儀式,天子授民授疆土”得出分封要舉行儀式,天子對諸侯“授土授民”;根據(jù)“諸侯要對天子承擔鎮(zhèn)守疆土、屏藩王室、繳納貢物、朝覲述職、發(fā)兵從征等義務”得出諸侯要對天子承擔鎮(zhèn)守疆土、屏藩王室、繳納貢物、朝覲述職、發(fā)兵從征等義務。(2)變化:根據(jù)“并諸小鄉(xiāng)聚,集為大縣,縣一令,四十一縣”得出在地方建

28、立縣制。趨勢:根據(jù)“每一縣都由國君任命的縣令擔任長官,也標志著官僚制度的完善”得出標志著官僚制度的完善(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過渡)。32.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西周宗族制度,到東周時期發(fā)生了比較劇烈的破壞。東周大小宗族間展開了長期的兼并戰(zhàn)爭,許多國家和采邑滅亡了,原來的經濟基礎變化了。在戰(zhàn)爭中某些統(tǒng)治者繼承西周敬天保民思想,對祀與戎有了新的認識。東周在西周的文化基礎上表現(xiàn)出偉大的創(chuàng)造性,產生了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鄭國子產創(chuàng)法家,齊國孫武創(chuàng)兵家,魯國孔丘創(chuàng)儒家,宋大夫墨翟創(chuàng)墨家,諸子百家的多家學派在東周后半期都創(chuàng)始了。摘編自范文瀾中國通史材料二 史載武帝好公羊,昭帝傳孝經論語尚書,明帝通春秋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