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學期語文第一單元教學設(shè)計》_第1頁
《六年級下學期語文第一單元教學設(shè)計》_第2頁
《六年級下學期語文第一單元教學設(shè)計》_第3頁
《六年級下學期語文第一單元教學設(shè)計》_第4頁
《六年級下學期語文第一單元教學設(shè)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六年級下學期語文第一單元教學設(shè)計?六年級下學期語文第一單元教案(包含課文:1、文言文兩那么 2、匆匆 3、桃花心木 4 、頂碗少年 5、手指)教材分析: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給我們很多啟迪 ,閱讀它們 ,感悟它們 ,能讓我們在人生道路上足跡更踏實 ,步伐更穩(wěn)健。本組教材就是圍繞“人生感悟這一專題編寫的。本單元選編的5篇課文 ,從不同角度說明了人生的哲理。?文言文兩那么?通過學弈和兩小兒辯日的故事 ,表達了學習應(yīng)該專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F(xiàn)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飛逝的無奈和惋惜 ,滲透著珍惜時間的意識。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通過作者與種樹人的交談 ,借物喻人

2、 ,說明人的成長應(yīng)經(jīng)受生活的考驗 ,學會獨立自主。趙麗宏的散文?頂碗少年? ,描寫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雜技表演 ,蘊含著“失敗乃成功之母的哲理。豐子愷先生的散文?手指?更是以幽默幽默的語言 ,描寫了五根手指的姿態(tài)和“性格 ,各有長短 ,說明“團結(jié)有力量的道理。編排這組課文的目的 ,一是引導學生讀書和搜集資料 ,讀懂課文內(nèi)容 ,從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獲得人生的啟示;二是引導學生學習抓住重點句段 ,聯(lián)系生活實際 ,領(lǐng)悟文章蘊含的道理 ,并不斷積累語言 ,增強語感;三是引導學生在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根底上 ,體會作者表達感悟的不同方法 ,并試著在習作中運用。本組導語點出了“人生感悟的專題。由于學生對人生

3、的哲理缺乏實際的生活體驗 ,教學本組教材時 ,既要引導學生準確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和作者的感悟 ,還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 ,聯(lián)系自己的所見所聞 ,領(lǐng)悟文中蘊含的道理 ,獲得人生的啟發(fā) ,為在“口語交際·習作和“回憶·拓展中的學習、交流做好準備。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單元各局部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使本組課文的教學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教學本組教材可用1315課時。其中精讀課文67課時 ,略讀課文23課時 ,口語交際1課時 ,習作3課時 ,回憶·拓展12課時。1 文言文兩那么學習目標1.讀準每個字的讀音。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背誦課文。根據(jù)

4、課后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 ,了解故事內(nèi)容。3.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課前準備:1.布置學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資料。2.多媒體課件教學時間: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談話導入 ,揭示課題1.教師談話:文言文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珍貴遺產(chǎn) ,它言簡意賅 ,記錄了我國悠久的歷史 ,燦爛的文明。不少文言文還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 ,我們一起學習兩篇融知識性、趣味性與哲理性于一體的文言文。板書課題 ,齊讀課題。2.成語導入:“專心致志這個成語你熟悉嗎?誰能講講它的意思。“專心致志這個成語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學弈?。(板書

5、:學弈)介紹孟子資料: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名軻 ,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國(現(xiàn)山東鄒縣)人。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學大師 ,被尊稱為“亞圣 ,后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來是善的 ,都具有仁、義、禮、智等天賦道德意識。提出了“富貴不能淫 ,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等論點。?孟子?是孟子與他的弟子合著的 ,內(nèi)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yǎng)等。3.釋題:“弈指什么?“學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 ,本來專指下圍棋 ,“學弈就是學下圍棋?,F(xiàn)在的“對弈 ,就是下棋的意思 ,但不限于下圍棋。)4.引導學生就課題質(zhì)疑 ,及時歸納整理并板書:(1)誰學下棋?

6、(2)怎么學下棋?(3)學得結(jié)果怎么樣?(4)?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5.課前同學們已經(jīng)預(yù)習了課文 ,誰能給大家講一講?學弈?這個故事?二、初讀課文 ,讀通句子1.教師范讀課文 ,努力做到讀得有聲有色 ,流暢自如(最好能背誦)。從而感染學生 ,激發(fā)其誦讀興趣。2.讀后學生評價 ,及時歸納出朗讀文言文的要點:一是讀的速度要慢 ,二是停頓要得當。老師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頓符號 ,以對學生朗讀有所幫助。3.學生模仿教師自由練讀 ,讀通讀順為止。(教師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反復朗讀)4.同桌互讀課文 ,互相正誤。5.教師運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如指名讀、賽讀、齊讀等 ,直到讀熟為止。三、

7、精讀課文 ,理解文意。1.學生對照文后注釋 ,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意思 ,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 ,遇有困難教師及時幫助。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 ,合作學習 ,討論每句話的意思 ,也可向教師請教。教師及時就文中比較難理解的詞句進行指導: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與是通假字 ,同“歟 ,表示疑問或反問 ,跟“嗎“呢相同;弗假設(shè) ,不如;為是其智弗假設(shè)與 ,在這句話里 ,“為應(yīng)讀第四聲;然 ,這樣。3.學生對照注釋 ,講解自己對文中語句的理解 ,教師及時講解學生理解中的難點。(?學弈?參考譯文:弈秋是全國最會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兩個人下棋 ,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 ,只聽弈秋的教導;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 ,

8、可是他心里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 ,想拿弓箭去射它。這樣 ,雖然他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 ,卻學得不如前一個。能說這是他的聰明才智不如前一個人嗎?我說:不是這樣的。)4.同桌互相講說故事內(nèi)容。四、自讀思考 ,體會文中道理教師引導學生逐一解答就課題提出的問題1.誰學下棋?誰是老師?有兩個人學下棋 ,老師是全國最善于下棋的弈秋。2.(這兩個人)怎么學下棋?“其一人專心致志 ,惟弈秋之為聽(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 ,只聽弈秋的教導 ,注意力十分集中 ,一心一意);“一人雖聽之 ,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 ,思援弓繳而射之(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 ,可是他心里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 ,想拿弓箭去射它 ,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

9、 ,三心二意)。3.學得結(jié)果怎么樣?“雖與之俱學 ,弗假設(shè)之矣(雖然后一個人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 ,卻學得不如前一個)。解答這個問題后 ,教師可以追問:是什么原因使“雖與之俱學 ,弗假設(shè)之矣 ,(引導學生理解:兩個人學習結(jié)果不同 ,并不是因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異 ,而是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不同前一個專心致志 ,后一個三心二意。)4.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學習、做事必須專心致志 ,不可三心二意。)五、聯(lián)系生活 ,深化認識1.請學生談?wù)剬W習本文的體會。(做什么事只有專心致志 ,一心一意才能成功。)2.你能聯(lián)系實際說一說嗎?(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學習中的經(jīng)歷充分發(fā)言 ,認識到不專心產(chǎn)生的不良結(jié)果 ,

10、增強做事專心致志的意識。)六、復述故事 ,背誦課文。1.同桌互相講故事2.指導學生背誦課文。全文注釋如下:弈秋(人名) ,通(全)國之(文言助詞 ,的)善(擅長)弈(下棋)者(的人)也(文言助詞)。使(讓)弈秋誨(教)二人弈 ,其(其中)一人專心致志(集中意志) ,惟(只)弈秋之(文言助詞 ,有提起動詞性謂語“為的作用 ,從而使句中的“弈秋之為取消了句子的獨立性 ,成為了“聽的狀語。這一點只對教師講 ,之所以提出這個“之字 ,使為了和本文其他“之字含義相區(qū)別。)為聽 ,一人雖聽之(他 ,指代弈秋) ,一心以為鴻鵠(天鵝)將至(原是生絲繩 ,這里指系著絲繩射鳥用的箭)(到) ,思(想)援(拉開)

11、弓(弓箭)繳而射之(它 ,指鴻鵠) ,雖與(和)之(他 ,指代另一個學生)俱(一起)學 ,弗(不)假設(shè)(如)之(他)矣(文言助詞)。為(因為)是(這 ,指這個人)其(他的)智(智力、智慧)弗假設(shè)與(文言助詞 ,同“嗎)?曰(說):非(不是)然(這樣)也。第二課時一、復習穩(wěn)固 ,導入新課1.請生背誦?學弈?。2.板書課題:文言文兩那么兩小兒辯日3.介紹資料:?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 ,?列子?相傳為列御寇的論集。列御寇 ,戰(zhàn)國時鄭國人 ,?列子?共8篇 ,其中保存了許多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 ,如愚公移山 ,歧路亡羊 ,杞人憂天等 ,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4.理解課題 ,質(zhì)疑問難:(1)看了課

12、題 ,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兩個小孩;知道了這篇文章主要是寫兩個小孩辯日這件事)(2)看了課題你還想知道些什么?(他們?yōu)槭裁礌庌q?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么?依據(jù)是什么?他們辯論的結(jié)果是什么?教師及時板書學生提出的問題)二、總結(jié)學法 ,明確目標1.回憶學習?學弈?一文的過程 ,總結(jié)學習方法。(1)理解課題 ,提出問題。(2)讀準字詞 ,讀通課文。(3)結(jié)合注釋 ,疏通文意。(4)解疑釋惑 ,體會道理。(5)復述故事 ,熟讀成誦。2.明確方法 ,自主學習* 讀準字詞 ,讀通課文(1)學生自讀課文 ,注意語速要慢 ,適當停頓 ,到讀通順為止 ,。(2)學生多種形式朗讀課文 ,師生及時評價

13、。* 結(jié)合注釋 ,疏通文意(1)對照注釋 ,弄懂詞句 ,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 ,合作學習 ,弄明白每句話的意思。(3)請學生參考注釋 ,用現(xiàn)代口語復述故事 ,并根據(jù)學生復述的狀況進行即時疏通點撥。(譯文如下:孔子到東方去游學 ,途中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鬃釉儐査麄z爭論的原因。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 ,而正午時距離人遠。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 ,而正午時離人近。前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篷蓋 ,等到正午時就像個盤盂 ,這不是遠處的小而近處的大嗎?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 ,等到正午時就熱得像把手伸進熱水里一樣 ,這不是近的

14、時候熱而遠的時候涼嗎?孔子聽了 ,不能判斷誰是誰非。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道的事情多呢?)3.解疑釋惑 ,體會道理(1)兩小兒為什么爭辯?(太陽是遠是近)(2)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么?依據(jù)是什么?(一小兒的觀點是:“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而日中時遠也。依據(jù)是:“日初出大如車蓋 ,及日中 ,那么如盤盂 ,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個小孩認為太陽早上離人近 ,中午離人遠 ,他是根據(jù)形狀大小來判斷的。另一小兒的觀點是:以日初出遠 ,而日中時近也。依據(jù)是:“日初出滄滄涼涼 ,及其日中如探湯 ,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早上離人遠 ,中午離人近 ,他是根據(jù)溫度來判斷的。)(3)他們辯論

15、的結(jié)果是什么?(孔子不能決也孔子也不能判斷誰對誰錯。)(4)對兩小兒所持觀點 ,你同意哪一種?為什么?(引導學生積極發(fā)表看法 ,保護他們大膽發(fā)表自己見解的積極性。)(教師適時補充資料供學生閱讀:其實太陽早上和中午離我們的距離是一樣的。遠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時候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是一樣的。由于視覺的誤差。同一個物體 ,放在比它大的物體群中顯得小 ,而放在比它小的物體群中那么顯得大。同樣的道理 ,早晨的太陽 ,從地平線上升起來的背襯是樹木、房屋及遠山和一小角天空 ,在這樣的比較下 ,此時的太陽就顯得小了。B、同一物體白色比黑色的顯得大些 ,這種物理現(xiàn)象叫做“光滲作用。當太陽初升的時候 ,

16、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 ,太陽顯得明亮;中午時 ,背景是萬里藍天 ,太陽與其亮度反差不大 ,就顯得小些。日初涼、日中熱的原因:A、早晨太陽斜射大地 ,中午太陽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時間、相待的面積里 ,直射比斜射熱量高。B、在夜里 ,太陽照射到地面上的熱度消散了 ,所以早上感到?jīng)隹?中午 ,太陽的熱度照射到地面上 ,所以感到熱。)4.學了這個有趣的故事 ,你喜歡故事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1)兩小兒聰明可愛 ,善于動腦 ,對自己不懂的問題大膽質(zhì)疑 ,勇于爭辯。(2)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 盡管學識淵博 ,可是仍然“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 ,引導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5.復述故事 ,熟讀成誦。(1)分角

17、色朗讀課文。(2)學生分組表演故事。(學生自由選擇使用現(xiàn)代話或使用文言文表演)(3)學生背誦課文。2 匆匆教材分析:這篇講讀課文的作者是朱自清 ,寫于1922年3月28日。作為詩人和散文家 ,朱自清對中國現(xiàn)代文學作出了巨大的奉獻 ,他是“五四新文學的創(chuàng)業(yè)者之一。他創(chuàng)造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散文體制和風格。他的散文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 ,?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 ,一直被認為是白話美文的典范。?匆匆?這篇課文 ,向人們提出了一個嚴肅的問題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文中列舉了大量的事實 ,說明時間的來去匆匆 ,教育人們珍惜時間 ,不要讓時光匆匆流失。學情分析:在初讀的根底上

18、,抓住課題“匆匆 ,從題入手 ,看看課文是怎樣寫我們的的日子匆匆而逝/帶著這個問題 ,通過讀 ,找出有關(guān)的片段和句子進行分析。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語言的美 ,在讀中品味字里行間流露的感情 , ,在讀中學習語言的表達方式 ,積累語言。教學目的:1、了解時間的來去匆匆 ,一去不復返 ,教育我們要珍惜時間 ,不要讓它白白地流去。2、學會本課的生字。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背誦自己喜歡的局部。教學課時 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啟發(fā)談話 ,導入新課“匆匆是形容什么的?(急急忙忙的樣子。)不僅人會“匆匆 ,時間也回“匆匆。而且是一去不復返。時間到底到那里去了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作家朱自

19、清的?匆匆? ,對作者進行簡介。二、初讀課文 ,了解大意1、讀課文 ,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向我們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時間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它到那里去了呢?)2、按作者表達的順序 ,理清文章的脈絡(luò)。三、理解課文內(nèi)容。1、出示問題“作者提出一個問題 ,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 ,哪兒去了?學生討論 ,交流。2、作者用燕子去了再來 ,楊柳枯了再青 ,桃花謝了再開 ,是要說明什么?(說明這些事物有去有來)3、緊接著作者提出了什么問題?這里的“日子代表的是什么?(時間)這里的“他們指的是什么?(時間)4、指導朗讀這局部內(nèi)容。過渡:同學們 ,我們在答復前面的問題時 ,時間就在不知不覺中悄悄地溜走了。正如作者所說

20、“八千多個日子已經(jīng)從我手中溜去 ,像針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請同學們分析作者講這句話的意思。5、讓學生討論、交流。如果你理解了這句話 ,那么老師這里還有這么一句話 ,請你們再來分析一下:出示“我的日子滴在時間里 ,沒有聲音 ,也沒有影子。讓同學分小組討論。(時間悄悄地溜走 ,再也沒有了。)6、為什么“我不禁頭涔涔 ,而淚潸潸呢?(為時間的失去急得出汗 ,為時間一去不復返而流淚)7、究竟時間是怎樣溜走的呢?哪句話最能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呢?8、指導朗讀這局部內(nèi)容。四、穩(wěn)固練習。朗讀課文。第二課時一、復習舊知 ,導入新課同學們 ,通過上一節(jié)課的認真學習 ,你現(xiàn)在對時間有了一個怎樣的新認識?作者又是

21、怎樣看的呢?1、作者對過去的日子作了形象的比喻 ,“如輕煙說明無影無蹤;“如薄霧說明很快消失。2、“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 ,轉(zhuǎn)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是什么意思?3、而“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你又是怎么理解的?4、指導朗讀。5、是呀 ,時間這么的珍貴 ,我們真不應(yīng)該讓它白白地浪費啊!所以作者再次提醒我們。齊讀最后一小節(jié)。二、總結(jié)課文。1、時間是怎樣匆匆溜走的?2、人的一生應(yīng)該怎樣的度過?3、讀了這篇課文 ,你想到了什么?三、穩(wěn)固練習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2、練習背誦自己喜歡的局部。板書設(shè)計:一去不復返時間 來去匆匆 要珍惜留下痕跡3 桃花心木教學目標1.通過對含義深刻的語句的理解 ,體會文中深刻的人文

22、道理 ,從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諦。2.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及出現(xiàn)的新詞。教學過程一、啟讀 ,激趣質(zhì)疑引入文1.教師動情地講述?一個大學生的故事)。同學們 ,當你有那么一天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時刻 ,你會是什么心情?(學生的答復可能有:快樂、沖動、興奮)是啊!確實是一個令人無比沖動的時刻 ,然而有這樣一位大哥哥 ,在接到北京首都師范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時 ,卻憂心重重 ,不知所措。(學生露出疑惑不解的神情)他是個從小失去父母的孤兒 ,姐姐為了照顧他 ,輟學工作 ,賺錢供他上學 ,對他照顧得無微不至 ,呵護得無可挑剔 ,從小到大十幾年不讓他干任何家務(wù)活 ,只要求他努力學習。讀到高三畢業(yè) ,他連自己的襪子

23、都不會洗 ,方便面都不會煮 ,更不愿與人交流 ,正常必要的人際交往都很少很少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無奈 ,又喜又憂的姐姐只好陪他一起去大學報到 ,但學校不允許這種情況的陪讀 ,姐姐千叮嚀萬囑咐后擔憂地離開了。他堅持不到3天便哭著打 要姐姐來接他。因為他根本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 ,除了埋頭學習 ,他一切都不會做。結(jié)局是遺憾而又令人無奈的 ,他退學了 ,與已經(jīng)實現(xiàn)的大學夢想做了最后的辭別。2.請學生自由發(fā)言。聽了這個真實的故事 ,你有些什么想法?3.小結(jié):同學們 ,我們這位可悲的大學生為什么會有如此結(jié)局?是他的錯?是愛他的姐姐的錯?還是誰的錯?今天我們就一起到?桃花心木?那里去尋找答案。二、初讀 ,整體感知觀其貌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要求:字字入目 ,做到三不:不加字、不減字、不錯字。2.小組交流自學生字詞的情況。3.教師請舉手最快的前十名同學串讀課文。(師生共同正音 ,并對他們積極讀書的態(tài)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