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攻略、逐個擊破】高中化學《231化學平衡狀態(tài)》章節(jié)驗收題 新人教版選修4_第1頁
【高效攻略、逐個擊破】高中化學《231化學平衡狀態(tài)》章節(jié)驗收題 新人教版選修4_第2頁
【高效攻略、逐個擊破】高中化學《231化學平衡狀態(tài)》章節(jié)驗收題 新人教版選修4_第3頁
【高效攻略、逐個擊破】高中化學《231化學平衡狀態(tài)》章節(jié)驗收題 新人教版選修4_第4頁
【高效攻略、逐個擊破】高中化學《231化學平衡狀態(tài)》章節(jié)驗收題 新人教版選修4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3-1化學平衡狀態(tài)一、選擇題1在一定條件下,使NO和O2在一密閉容器中進行的反應,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反應開始時,正反應速率最大,逆反應速率為0B隨著反應的進行,正反應速率逐漸減小,最后為0C隨著反應的進行,逆反應速率逐漸增大,最后不變D隨著反應的進行,正反應速率逐漸減小,最后不變答案:B點撥:化學平衡建立的過程:隨著反應的進行,正反應速率逐漸減小,逆反應速率逐漸增大,最后不變,但都不為零。2下列各組兩個反應互為可逆反應的是()2H2O22H2O與2H2O2H2O2H2SO4(濃)2HBr=2H2OBr2SO2與Br2SO2H2O=2HBrH2SO42NO2N2O4與N2O42NO2

2、2SO2O22SO3與2SO32SO2O2ABCD答案:C點撥:可逆反應必須是在同一條件下同時向兩個方向進行的反應。3在一定條件下,某容器中充入N2和H2合成NH3,以下敘述錯誤的是()A開始反應時,正反應速率最大,逆反應速率為零B隨著反應的進行,正反應速率逐漸減小,最后減小為零C隨著反應的進行,逆反應速率逐漸增大,最后保持恒定D隨著反應的進行,正反應速率逐漸減小,最后與逆反應速率相等且都保持恒定答案:B點撥:隨著反應的進行,正反應速率逐漸減小,后保持恒定,但最后不可能減小為零。4在一定溫度下,容器內某一反應中M、N的物質的量隨反應時間變化的曲線如下圖所示,下列表述正確的是()A反應的化學方程

3、式為2MNBt2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達到平衡Ct3時,正反應速率大于逆反應速率Dt1時,N的濃度是M濃度的2倍答案:D點撥:由曲線可知,N物質的量減少,是反應物;M物質的量增加,是生成物,A不正確。橫軸t2時應縱軸數值為4,縱軸是物質的量軸,不是速率軸,B不正確。t3時刻以后,M、N物質的量不再改變,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v(正)v(逆),C不正確。t1時刻,N的物質的量為6mol,M的物質的量為3mol,D正確。5對于可逆反應:MNQ達到平衡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M、N、Q三種物質的濃度一定相等BM、N全部變成了QC反應中混合物各成分的百分組成不再變化D反應已經停止答案:C點撥:平衡時,

4、M、N、Q三種物質的濃度不一定相等,可逆反應不能進行到底,B錯誤,化學平衡為動態(tài)平衡,D錯誤。6可逆反應N23H22NH3的正逆反應速率可用各反應物或生成物濃度的變化來表示。下列關系中能說明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Av正(N2)v 逆(NH3) B3v正(N2)v 正(H2)C2v正(H2)3v 逆(NH3) Dv正(N2)3v 逆(H2)答案:C點撥:如果對于同一物質的v(正)v(逆)相等,或各物質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學計量數之比,那么就可以判斷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顯然只有答案C符合題意。7在溫度不變的條件下,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如下反應:2SO2O22SO3,下列敘述能夠說明反應已經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

5、是()A容器中SO2、O2、SO3共存BSO2與SO3的濃度相等C容器中SO2、O2、SO3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2D反應容器中壓強不隨時間變化答案:D點撥:對于反應前后計量數不等的反應,可以利用壓強不變來判斷反應是否達到平衡。8在已達到平衡的可逆反應2SO2(g)O2(g)2SO3(g)的體系中,充入由18O組成的氧氣一段時間后,18O存在下列物質中的()ASO2 BO2CSO3 DSO2、SO3、O2答案:D9在一定溫度下,可逆反應A(g)3B(g)2C(g),達到平衡的標志是()AC的生成速率與C的分解速率相等B單位時間內生成1mol A,同時生成3mol BC單位時間內生成B的速率,

6、與生成C的速率相等(數值)D單位時間內生成1mol A,同時生成2mol C答案:AD點撥:C的生成速率指正反應速率,C的分解速率指逆反應速率,同一種物質的正、逆反應速率相等故達到平衡,A正確;單位時間內生成1mol A指逆反應速率,同時生3mol B也是逆反應速率,故無法判斷是否達到平衡狀態(tài),B不正確;單位時間內生成B的速率為逆反應速率,單位時間內生成C的速率為正反應速率;二者之比為32時反應達平衡狀態(tài),二者相等(數值)不是平衡狀態(tài),C不正確;單位時間內生成1mol A為逆反應速率,同時生成2mol C為正反應速率,二者之比為1:2,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故達平衡狀態(tài),D正確。10下列說法中可

7、以充分說明反應:P(g)Q(g)R(g)S(g)在恒溫下已達平衡狀態(tài)的是()AP、Q、R、S的濃度不再變化BP、Q、R、S的分子數之比為1:1:1:1C反應容器內P、Q、R、S共存D反應容器內總物質的量不隨時間而變化答案:A解析:A符合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概念,故正確;B、C只是說明容器中四者的存在情況,不知道正、逆反應速率是否相等,故無法判斷反應是否達到平衡;由于該反應前后的化學計量數相等,反應容器中總物質的量不隨時間而變化,故不能判斷其是否平衡,D不正確。點撥:大家還應注意化學平衡狀態(tài)是維持在一定條件下的,一旦條件發(fā)生變化,平衡狀態(tài)就將遭到破壞。動態(tài)平衡也體現(xiàn)了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即運動是絕

8、對的,而靜止是相對的。11下列說法可以證明反應N2(g)3H2(g)2NH3(g),已達平衡狀態(tài)的是()A1個NN鍵斷裂的同時,有3個HH鍵形成B1個NN鍵斷裂的同時,有3個HH鍵斷裂C1個NN鍵斷裂的同時,有6個NH鍵斷裂D1個NN鍵斷裂的同時,有6個NH鍵形成答案:AC點撥:1個NN鍵斷裂為正反應速率,有3個HH鍵形成為逆反應速率,二者之比為1:3,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故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即A正確;1個NN鍵斷裂,有3個HH鍵斷裂都為正反應速率,故無法判斷反應狀態(tài),即B不正確;1個NN鍵斷裂為正反應速率,同時有6個NH鍵斷裂為逆反應速率,相應物質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

9、故達到平衡狀態(tài),即C正確;1個NN鍵斷裂的同時,有6個NH鍵形成,二者描述的都是正反應速率,故無法判斷反應狀態(tài),即D不正確。12298K時,合成氨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N2(g)3H2(g)2NH3(g)H92.4kJ/mol,在該溫度下,取1mol N2和3mol H2放在密閉容器內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在有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反應放出的熱量為92.4kJB有無催化劑該反應放出的熱量都為92.4kJC反應放出的熱量始終小于92.4kJD若再充入1mol H2,到達平衡時放出的熱量應為92.4kJ答案:C點撥:該反應為可逆反應,正向不可能進行到底,所以1mol N2和3mol H2反應放

10、出的熱量始終小于92.4kJ,C正確。13一定溫度下在恒容的容器中發(fā)生如下反應:A(s)2B(g)C(g)D(g),當下列物理量不發(fā)生變化時,能表明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混合氣體的密度混合氣體的壓強混合氣體的總物質的量B的物質的量濃度A BC D僅答案:A點撥:根據,不變,說明m(氣)不變,即生成A(s)的速率等于消耗A(s)的速率,符合題意。這是一個等積反應,反應過程中壓強始終保持不變,所以壓強不變不能說明是否已達平衡。14(2012·江西高二期末考試)一定條件下,在體積為1L的密閉容器中,1mol X和1mol Y進行反應:2X(g)Y(g)Z(g),下列敘述能證明該反應已

11、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是()AX的百分含量不再發(fā)生變化Bc(X) :c(Y) :c(Z)2:1:1C容器內原子總數不再發(fā)生變化D同一時間內消耗2nmol X的同時生成nmol Z答案:A點撥:反應過程中原子個數守恒,所以C不合題意。消耗2nmol X與生成nmol Z是同一反應方向,也不能說明反應已達平衡。濃度之比為2:1:1,不能說明濃度保持不變。15對于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的可逆反應N2(g)3H2(g)2NH3(g)H<0,能說明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為()A斷開一個NN鍵的同時有6個NH鍵生成B混合氣體的密度不變C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變DN2、H2、NH3分子數比為1:3:2的

12、狀態(tài)答案:C點撥:斷開NN鍵與生成NH鍵是同一個反應方向,A不對;平均相對分子質量,反應過程中m始終不變,若不變,則n不變,說明反應已達平衡。密閉容器混合氣體密度始終不變。二、選擇題16(2012·山西高二檢測)在水溶液中橙色的Cr2O與黃色的CrO有下列平衡關系:Cr2OH2O2CrO2H,把重鉻酸鉀(K2Cr2O7)溶于水配成的稀溶液是橙色的。(1)向上述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溶液呈_色。(2)向已加入NaOH溶液的(l)溶液中再加入過量稀H2SO4,則溶液呈_色。(3)向原溶液中逐漸加入足量Ba(NO3)2溶液(已知BaCrO4為黃色沉淀),則平衡_(填“向左移動”或“向右移

13、動”),溶液顏色將_。答案:(1)黃(2)橙(3)向右移動由橙色逐漸變淺,直至無色點撥:加堿中和溶液中的H,平衡右移,溶液中的c(CrO)增大;加酸使平衡左移,溶液中的c(Cr2O)增大;加Ba(NO3)2,發(fā)生的反應為:Ba2CrO=BaCrO4(黃色),平衡向右移動,溶液顏色將由橙色逐漸變淺,直至無色。17(2012·寧夏高二檢測)有可逆反應AB2C在不同溫度下經過一定時間,混合物中C的百分含量與溫度關系如圖所示,那么:(1)反應在_時達到化學平衡;(2)此正反應為_熱反應;(3)由T1向T2變化時,v(正)_v(逆)(填“>”、“<”或“”,下同);(4)由T3向T

14、4變化時,v(正)_v(逆)。答案:(1)T3(2)放(3)>(4)<點撥:在T3時,混合物中C的百分含量達到最大值,說明反應達到平衡,再升高溫度,C的百分含量減小,說明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故逆反應為吸熱反應,則正反應為放熱反應;由T1向T2變化時,平衡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則v(正)>v(逆),由T3向T4變化時,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則v(正)>v(逆)。18現(xiàn)有反應:mA(B)nB(g)pC(g),達到平衡后,當升高溫度時,B的轉化率變大;當減小壓強時,混合體系中C的質量分數也減小,則:(1)該反應的逆反應為_熱反應,且mn_p(填“>”、“”或“<”)

15、;(2)若加入催化劑,平衡時氣體混合物的總物質的量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3)若B是有色物質,A、C均無色,平衡后加入C(體積不變)時混合物顏色_(填“變深”、“變淺”或“不變”);若維持容器內壓強不變,充入氖氣時,平衡_移動(填“向左”、“向右”或“不”)。答案:(1)放>(2)不變(3)變深向左點撥:(1)升高溫度(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B的轉化率增大(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所以正反應為吸熱反應,則逆反應為放熱反應;減小壓強(向氣體體積增大的方向移動),C的質量分數減小(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所以逆反應為氣體體積增大的反應,即mn>p。(2)加入催化劑,平衡不發(fā)生移

16、動,故混合氣體的總物質的量不變化。(3)若向密閉容器中加入C,則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B的濃度增大,混合氣體顏色加深,若保證壓強不變,當充入氖氣時,容器體積增大,平衡向左移動。法國科學家勒夏特列簡介勒夏特列是一位精力旺盛的法國科學家,他研究過水泥的煅燒和凝固、陶器和玻璃器皿的退火、磨蝕劑的制造以及燃料、玻璃和炸藥的發(fā)展等問題。從他研究的內容也可看出他對科學和工業(yè)之間的關系特別感興趣。此外,他對乙炔進行了研究,并發(fā)明了氧炔焰發(fā)生器,迄今還用于金屬的切割和焊接。勒夏特列對水泥、陶瓷和玻璃的化學原理很感興趣,也為防止礦井爆炸而研究過火焰的物化原理。這就使得他要去研究熱和熱的測量。1877年他提出用熱

17、電偶測量高溫。它是由兩根金屬絲組成的,一根是鉑,另一根是鉑銠合金,兩端用導線相接,一端受熱時,即有一微弱電流通過導線,電流強度與溫度成正比。他還利用熱體會發(fā)射光線的原理發(fā)明了一種測量高溫的光學高溫計。這種熱電偶和光學高溫計可順利地測定3 000以上的高溫。勒夏特列在1888年宣布了一條遐邇聞名的定律,那就是勒夏特列原理。勒夏特列原理的應用可以使某些工業(yè)生產過程的轉化率達到或接近理論值,同時也可以避免一些并無實效的方案(如高爐加高的方案),其應用非常廣泛。這個原理可以表達為:“把平衡狀態(tài)的某一因素加以改變之后,將使平衡狀態(tài)向抵消原來因素改變的效果的方向移動。”換句話說,如果把一個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體系置于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