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第l六----七單元復習提綱_第1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6/1d029562-b37f-409c-8935-b6e9ecb0f057/1d029562-b37f-409c-8935-b6e9ecb0f0571.gif)
![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第l六----七單元復習提綱_第2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6/1d029562-b37f-409c-8935-b6e9ecb0f057/1d029562-b37f-409c-8935-b6e9ecb0f0572.gif)
![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第l六----七單元復習提綱_第3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6/1d029562-b37f-409c-8935-b6e9ecb0f057/1d029562-b37f-409c-8935-b6e9ecb0f0573.gif)
![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第l六----七單元復習提綱_第4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6/1d029562-b37f-409c-8935-b6e9ecb0f057/1d029562-b37f-409c-8935-b6e9ecb0f0574.gif)
![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第l六----七單元復習提綱_第5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6/1d029562-b37f-409c-8935-b6e9ecb0f057/1d029562-b37f-409c-8935-b6e9ecb0f057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20、秋水一、一、為加點的字詞注音。灌(gun) 涇流(jng) 涘(s) 渚(zh) 殆(di) 且夫(f)二、文學常識,文體知識。1.莊子,戰(zhàn)國時哲學家,道家代表人物。名周,宋國蒙人。與老子合稱為“老莊”。莊子是莊周和他的門人、后學者所著。它是一部哲學著作,但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后世常用的不少成語出自此書,比較有名的如“螳臂當車”、“東施效顰”、“庖丁解?!钡?。2.的體裁是寓言,故事以河神見海神為喻,說明個人的見識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對的,人們不能囿于見聞而驕傲自大。三、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不辯牛馬: “辯”通假“辨”,分辨四、一詞多義。若1、望洋向若而嘆曰 (傳說中的海神名)
2、 2、 以為莫己若者(趕得上,比得上)見1、不見水端(看見) 2、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被)聞1、聞道百(聽) 2、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學識)始 1、河伯始旋其面目(才) 2、始吾弗信(起初)于1、于是焉(介詞,在) 2、至于北海(介詞,引出動作的處所)3、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介詞,表被動)之 1、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的) 2、野語有之曰(代后邊所說的俗語)3、我之謂也(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 4、今我睹子之難窮也(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5、少仲尼之聞 (的)五、說明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詞類活用的情況而后解釋。1、秋水時至 (時,名詞作狀語,按時) 2、順流而東行 (東,名詞作狀語,向
3、東) 3、東面而視 (東面,名詞作狀語,面向東) 4、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 (少,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為少) 5、而輕伯夷之義者 (輕,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輕) 6、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美,形容詞作名詞,盛美的東西、六、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古今異義的詞語。1、百川灌河古義:黃河今義:泛指所有河流2、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古義:大道今義:舉止自然不拘束,或指不吝嗇3、河伯始旋其面目 古義:臉今義:相貌七、判斷特殊句式并翻譯句子 1、 以為莫己若(賓語前置,以為莫若己) 翻譯: 以為沒有人比得上自己.2、我之謂也(賓語前置, 謂我也)翻譯: 說的就是我啊.3、聞道百(定語后置, 聞百道) 翻譯:
4、 聽到了上百條道理.4、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被動句)翻譯: 我必定會永遠受到修養(yǎng)極高的人的恥笑.八、文言文閱讀。秋水時(按時)至,百川灌( 注入)河。涇流之(這樣)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辯”通假“辨 ,分辨)馬。 于是( 在這種情況下 )焉(語氣助詞)河伯欣然(高興的樣子)自喜,以(認為 )天下之美(美景 )為(是 )盡在己。順流而東( 向東)行,至于(到達)北海,東面(面向東 )而視,不見水端(盡頭)。于是焉河伯始( 才 )旋(旋轉(zhuǎn),掉轉(zhuǎn) )其面目( 臉 ),望洋(仰望的樣子 )向若而(表修飾 )嘆曰:“野語有之( 這樣 )曰:聞道百,以為(認為 )莫(沒有誰)己若( 比得上 )者。
5、我謂也。且夫( 況且)我嘗( 曾經(jīng) )聞少( 認為少 )仲尼之(的 )聞( 學識 ),而輕(以為輕 )伯夷之義者,始(開始)吾弗(不)信。今我睹子(您)難窮(看到邊際,形為動 )也,吾非( 表假設(shè) )至于子之( 的 )門,則殆(危險 )矣,吾長( 永遠,長久 )見( 表被動 )笑于大方之家( 修養(yǎng)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在上文的括號內(nèi)解釋文中加點的字詞2、翻譯句子(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在這個時候,河伯自己十分欣喜,以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這里了。 (2)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臉朝東望去,看不到大海的邊際 (3)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彼渍Z有這樣的說法
6、:“聽到了許多道理,就以為沒有人比得上自己”(4)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我曾經(jīng)聽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見聞、輕視伯夷的義行 (5)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我一定會永遠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譏笑。 3、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1)寫出河伯見到海神后自我反省的句子是:聞道百, 以為莫己若者, 我之謂也 。(2)描寫黃河伯壯闊的句子是: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4、本文河伯的認識有一個變化過程,你認為變化的原因是什么?請另外舉出一個和河伯開始認識相似的例子。 (1 ).他看到了北海的壯闊;(2 ).他能夠在比較中認識自己的不足;(3 ).他具有勇于自評的精神。相似例子:夜郎自大。5
7、、請給課文劃分層次:課文可以分為兩層。第一層(“秋水時至”至“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已”,寫黃河壯闊和河伯的驕傲自滿)。第二層(“順流而東行”至“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寫河伯見到大海后自嘆不如。6、你是怎么理解這篇寓言的?說說你從中受到的啟發(fā)。本文以河神見海神為喻,說明個人的見識有限,經(jīng)過比較,就會顯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驕傲自滿,就難免會貽笑大方。7、 .有哪些成語出自秋水這篇文章?并寫出這些成語的含義 望洋興嘆:比喻力量不夠或條件不具備而感到無可奈何。貽笑大方:給行家留下笑柄 大方之家:指見識廣博或?qū)W有專長的人 8、本文通篇采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請說說這種手法的作用。(1) 用了對比的手法,一是
8、寫景對比:前者是“百川灌河,”“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 后者是“不見水端”。 (2)是將河伯前后的認識作了對比(“欣然自喜”“望洋向若而嘆”)。 在對比中,情節(jié)得以推動,在對比中更能突出河伯過而能改的性格,從而突出主題。21、愚公移山一、為加點的字詞注音。萬仞 (rn) 冀州(j) 懲(chng) 迂(y) 汝(r) 荷擔者(h)叩石 (ku) 孀妻(shung ) 始齔(chn) 智叟(su) 箕畚(j bn) 窮匱(ku) 雍南(yng) 隴斷(lng) 朔東(shu)亡以應(w)二、文學常識,文體知識。1.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鄭國人,是戰(zhàn)國時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張清靜無為。愚公移
9、山選自列子,該書保存了不少先秦時代的寓言和神話故事。 2.愚公移山是一篇具有神話色彩的寓言故事。文中塑造了愚公的形象,表現(xiàn)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也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不懈的道理。三、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1、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反”通“返”,返回2、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聰明3、河曲智叟亡以應:“亡”通“無”,沒有4、一厝朔東,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5、指通豫南,達于漢陰:“指”通“直”,一直6、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隴”通“壟”,高大的山四、一詞多義。且1、年且九十(副詞,將要) 2、且焉置土石(連詞,況且) 已1
10、、懼其不已也(停止) 2、可以已大風(治愈) 其1其妻獻疑曰(他的) 2、其如土石何(加強語氣) 焉1、始一反焉(語氣助詞,呢) 2、且焉置土石(疑問代詞,哪里) 而1、何苦而不平(表順接) 2、而山不加增(表轉(zhuǎn)折)3、面山而居(表修飾) 之1、河陽之北(的) 2、跳往助之(他,指愚公)3、汝之不惠(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 以 1、以殘年余力(介詞,憑,靠) 2、河曲智叟亡以應(連詞,來,用來)五、說明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詞類活用的情況而后解釋。1、吾與汝畢力平險 (險,形容詞作名詞,險峻的大山) 2、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詞作狀語,用簸箕和土筐裝土石)3、懲山北之塞 (懲,形容詞的意
11、動用法,以為苦,苦于) 4、面山而居 (.面,名詞作狀語,面向著)六、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古今異義的詞語。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古義:方圓今義:方向,方面 2、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古義:即使今義:雖然 3、曾不能損魁文之丘古義:竟,卻今義:曾經(jīng) 4、何苦而不平古義:愁今義:跟“甜”“甘”相反 5、河陽之北 古義:山之南,水之北 今義:太陽 6、漢之陰 古義:山之北,水之南 今義:陰天7、投諸渤海之尾 古義:兼詞,“之于” 今義: 各個,許多8、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古義:草 今義:毛發(fā)9、北山愚公長息 古義:嘆氣 今義:休息10、懼其不已 古義:止 今義:已經(jīng)七、判斷特殊句式并翻譯句子1、“甚
12、矣,汝之不惠?!保?倒裝句,汝之不惠,甚矣 )翻譯: 你太不聰明了. 2、何苦而不平( 反問句,賓語前置, 苦何而不平)翻譯: 擔心什么鏟不平? 3、告之于帝 ( 狀語后置, 于帝告之) 翻譯:(山神)向天帝報告。4、帝感其誠 ( 被動句 ) 翻譯: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 翻譯: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5、一厝朔東,一厝雍南 ( 省略句, 一厝(于)朔東,一厝(于)雍南) 6、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定語后置,遂率荷擔者子孫三夫)翻譯:于是愚公率領(lǐng)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八、文言文閱讀。太行、王屋二山,方(方圓)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黃河)陽(水的北岸)之北。 北山
13、愚公者,年且( 將要,快要)九十,面( 面對)山而(表修飾)居。懲( 苦于)山北之塞,出入之(曲折,繞遠)也,聚( 召集)室(家人)而謀( 商量)曰:“吾與汝畢(竭盡,用盡)力平險(指險峻的大山,指( 一直,直 )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 贊同)。其妻獻疑( 提出疑問)曰:“以(憑,憑借 )君之( 的)力,曾(并,還)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 況且)焉( 哪里)置土石?”雜曰:“投諸(兼詞,“之于” )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欤?于是 )率子孫荷(挑)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用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換牙),跳往助之。寒暑易( 交換)節(jié)
14、,始(才)一反( 同“返”返回)焉。 河曲智叟笑而( 表修飾 )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同“慧”,聰明)。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草木),其( 表加強語氣)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 嘆氣)曰:“汝心之( 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固(頑固),固不可徹( 通,這里指思想的改變),曾不若孀妻弱子。雖( 即使 )我之死,有子存焉(語氣助詞 );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窮盡)也,而( 但是)山不加增,何苦( 愁,擔心)而不平?”河曲智叟亡( 同“無”,沒有)以( 來,用來)應。操蛇之神聞之( 指代這件事),懼其不已( 停止)也,告之于(向)帝。帝感其誠,命夸娥
15、氏二子負二山,一厝( 放置)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高大的山阻絕)焉。1、給加點字注意 懲山北之塞( chng)(s)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h )無窮匱也(ku)2、在上文的括號內(nèi)解釋文中加點的字詞3、翻譯句子(1)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由于山北交通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道,他感到很苦惱。 (2)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憑你的力氣,竟連魁父這座小山也難挖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樣呢? (3)遂率子孫荷 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于是愚公率領(lǐng)兒孫中能挑擔子的幾個人(上了山),鑿石頭挖土,用箕畚運到渤海邊上。(4)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
16、孀妻弱子。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連寡婦孤兒都不如。,4、愚公為什么要移山?山移走了有何好處?移山的勞動工具是什么?運送土石路途遙遠, 動艱辛體現(xiàn)在哪些句子?移山的結(jié)果如何?(用原文回答) 愚公移山的原因: 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移山的目的: 指通豫南,達于漢陰 愚公移山的方法: 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的結(jié)果: 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5、在艱巨的移山任務面前,與共的妻子、子孫遺男智叟他們分別是怎么說怎么做的呢?由此可見他們各自持怎樣的態(tài)度? (1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是關(guān)心,擔心。 (2)(子孫)“雜然相許
17、”,(遺男)“跳往助之”是支持,參與。 (3)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是輕視,嘲笑。 6、愚公認為山一定能移掉的理由是什么? 汝心這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7、智叟和愚公的對話有什么作用?智叟的話,句句嘲諷,愚公先斥后駁;愚公從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智叟則以靜止不變的眼光看問題;愚公有著克服困難,持之以恒的毅力,智叟則相反。二者形成對比,有力地烘托了愚公的形象。 8、愚公駁斥智叟的話念起來感到特別有力,這是什么原因呢? 運用了“
18、頂真”的修辭手法 ,一句頂一句,層層緊扣,增強了語言的力量,充分說明了子子孫孫綿延不絕的道理。 9、“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中的“笑”表現(xiàn)了智叟的 “不智”或“自作聰明” ; “北愚公長息”中的“長息”表現(xiàn)了愚公的 “不愚”或“胸有成竹” ;“笑”和“長 息”屬于人物的 神態(tài) 描寫。10、同樣是面對移山這件事,可為什么愚公和智叟會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呢? 提示:愚公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他有克服困難的決心,有堅持把想到毅力,有奉獻自己的造福后人的美好愿望,所以對移山充滿信心。智叟從靜止的觀點出發(fā),畏懼困難,懷有私心,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及獲利,從而斷定在自然面前是無能為力的。 11、作者為什么在這兩人的
19、名字中將“智”和“愚”反過來使用呢?有何用意? 作者在兩人的名字中將“智”和“愚”反過來使用 ,不僅加重了對比色彩,而且具有諷刺的效果。 12、故事結(jié)尾,兩座山還是靠了神仙的相助才搬走的,有人說,愚公到底還是無能的人。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 不同意?!安偕咧衤勚?,懼其不已也”可見愚公的決心行動,使山神都害怕了;“帝感其誠”,表明與共的精神連天神都感動了。所以,故事以神話結(jié)尾,更加突出了愚 公的精神驚天地,泣鬼神,感人至深。同時故事的結(jié)局也照應了故事的開端。 13、請從愚公移山這則寓言中概括出愚公的精神品質(zhì).。 堅持不懈艱苦奮斗的精神,具有遠大的目光和發(fā)展變化的觀點 14、尋找一下現(xiàn)實生活
20、中的相關(guān)事件,說說愚公的行為在今天有什么意義,你從公移這則寓言中得到什么啟示? 略 。 15、以現(xiàn)代人的價值觀來看,你認為愚公的做法可取嗎?為什么?如果你是愚公能不能有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略。 16、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話故事中,還有哪些與愚公移山的意義相同?請寫出故事的題目,不得少于兩個。 夸父追日;精衛(wèi)填海 17、本文哪些地方運用了細節(jié)描寫?有何好處?如 妻子的“獻疑”、京城氏孀妻之子的“跳往助之、”、智叟的“笑而止之等都是細節(jié)描寫。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18、本文運用對比的寫法,有兩山高大與人的渺小的對比,有孀妻弱子的舉動和智叟的嘲諷的對比,有其妻和智叟兩人對愚
21、公不同態(tài)度的對比,其中愚公跟智叟的對比是主要的對比,是故事的寓意所在。以愚公的長遠眼光而命名為“愚,以智叟的鼠目寸光而命名為“智”,這樣的對比有何好處?這一顛倒不僅加重了對比色調(diào),而且具有諷刺的效果。19、課文寫王屋、太行二山的高大、運土路程的遙遠、操蛇之神的“懼”和天帝的“感”,是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有何作用?運用了烘托的寫作手法,即側(cè)面描寫,對烘托愚公的形象起重要的作用,有力地烘托了人物性格,表現(xiàn)了文章主題。如寫王屋、太行二山的高大、運土路程的遙遠,說明移山勞動的艱巨,烘托愚公不怕困難的精神;寫操蛇之神的“懼”和天帝的“感”,也從側(cè)面反映了愚公決心不可動搖。22、扁鵲見蔡桓公一、為加點的字
22、詞注音。蔡桓公(hun) 立有間(jin)腠理(cu)湯熨(tng wi)骨髓(su)還走(xun)火齊(j)二、文學常識,文體知識。1.韓非子,戰(zhàn)國時期著名思想家,先秦法家學說的集大成者。2.韓非子是先秦法家的代表著作。書中保存了不少寓言故事,如:“守株待兔”、“濫竽充數(shù)”、“買櫝還珠”、“自相矛盾”、“老馬識途”、“鄭人買履”等。三、一詞多義。居 1、居五日 (止, 停) 2、面山而居 (居住): 故 1、桓侯故使人問之 (特地) 2、公問其故 (原因) 之 1、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 2、君之病在肌膚(的) 3、桓侯故使人問之(代詞,指代扁鵲還走的原因)間1.、立
23、有間(一會兒)2、又何間焉(參與) 3、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夾雜)四、說明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詞類活用的情況而后解釋。1、湯熨之所及也 (湯熨,名詞作動詞,用熱水焐,用藥熱敷 )2、針石之所及也 (針石, 名詞作動詞,用針灸治 )五、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古今異義的詞語。1、居十日古義:止、停 今義:居住2、扁鵲復見古義:再一次 今義:重復3、不治將益深古義:更加 今義:有益的4、是以無請也古義:詢問 今義:邀請5、扁鵲望桓侯而還走古義:跑 今義:行走6、使人索扁鵲古義:尋找 今義:線索7、君有疾在腠理古義:小病 今義:疾病8、桓侯故使人問之 古義:特地 今義:事故 六、判斷特殊句式并翻譯句子1、醫(yī)
24、之好治不病以( 之 )為功 ( 省略句 ) 翻譯:醫(yī)生總喜歡給沒病的人治病來撈取功勞。2、使人索扁鵲,( 扁鵲 )已逃秦矣 ( 省略句 ) 翻譯:(桓侯)派人去尋找扁鵲,(扁鵲)已逃到秦國去了。3、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 ( 判斷句,“也”表判斷 ) 翻譯:肌膚之間的空隙和肌肉,皮膚致理的病,用熱水焐,用藥熱敷,可以治好。七、文言文閱讀。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 一會兒,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皮膚的紋理),不治將恐深?!被负钤唬骸肮讶藷o疾?!北怡o出,桓侯曰:“醫(yī)之( 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好治不病以(把)為(作為)功!”居( 過)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被负畈粦?/p>
25、。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被负钣植粦1怡o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 表順接)還(同“旋”,回轉(zhuǎn),掉轉(zhuǎn))走?;负罟剩?特意)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同“燙”,用熱水捂)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達到,這里指治好)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掌管),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因此)無請(詢問)也?!本游迦?,桓侯體痛,使人索(尋找)扁鵲,已逃秦矣?;负钏欤?就)死。1、在上文的括號內(nèi)解釋文中加點的字詞2、與“不治將益深”中“益”意思相同的一項( A )A、精益求精B、良師益友C、延年益壽D、有害無益3、
26、翻譯句子。 (1)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醫(yī)生總喜歡給沒病的人治病來撈取功勞! (2)桓侯故使人問之 桓侯特意派人問扁鵲 (3)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遠遠看到桓侯后轉(zhuǎn)身就跑(4)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骨髓里的病,那是司命神的事情了,(醫(yī)生)是沒有辦法的。 4、用原文回答(1)扁鵲第一次見蔡桓公,提出了什么忠告?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 (2)表現(xiàn)蔡桓公固執(zhí)、自信的句子是哪一句? 寡人無疾 (3)扁鵲認為蔡桓公的病已無法醫(yī)治的原因是什么? 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 (4)表現(xiàn)蔡桓公反感醫(yī)生的話是哪一句? 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5)第四次見蔡桓公,扁鵲為什么“望桓侯而還走?” 在骨髓,司命
27、之所屬,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5、對本文說明的道理,有下面四種理解,請選出最妥當?shù)囊豁棧– )A、說明扁鵲醫(yī)術(shù)高超,是我國古代的名醫(yī)。B、說明扁鵲治病救人,有高尚的職業(yè)道德。C、告誡人們,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能拒絕批評幫助。D、告誡人們,過分驕傲自信而不相信群眾是錯誤和危險的。6、由本文內(nèi)容演變成的一個成語是 諱疾忌醫(yī),它的意思是: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醫(yī)治,比喻掩飾缺點,不思改正。 。7、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 教育人要防微杜漸,不能盲目自信,更不能諱疾忌醫(yī)。8、請說說蔡桓公和扁鵲是怎樣的人。: 蔡桓公:固執(zhí)、傲慢、自負而諱疾忌醫(yī)。扁鵲:醫(yī)術(shù)高超果斷有遠慮。9、概括本文的寫作手法:(
28、1)、對比。扁鵲的善意規(guī)勸與桓公的諱疾忌醫(yī)形成鮮明的對比,對比的目的在于提示諱疾忌醫(yī)的可悲、可鄙。(2)、語言描寫。二人對話,扁鵲苦心相勸,桓侯冷漠傲慢躍然紙上。10、扁鵲作為醫(yī)生,明知桓侯將死,卻逃往秦地,這是否有違醫(yī)生“救死扶傷”的職業(yè)道德,請談談自己的看法。 略。 11、用下面幾個成語寫一段話,說明扁鵲見蔡桓公所包含的道理。諱疾忌醫(yī) 直言不諱 置之不理 防微杜漸 病入膏肓 略。 23、捕蛇者說一、為加點的字詞注音。嚙人(ni)臘之(x)以為餌(r) 攣(lun)嗣 ( s ) 曩(nng) 殫(dn) 轉(zhuǎn)徙(x) 頓踣(b) 相藉(ji)謹食之(s)叫囂(xio) 隳突(hu) 恂恂(x
29、n) 視其缶(fu)熙熙(x) 孰知(sh)又安敢毒邪(y) 賦斂(lin) 幾( j )死者 數(shù)(shu )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s)二、文學常識1.柳宗元,唐代文學家,字子厚,河東人,世稱柳河東。后被貶柳州,世亦稱柳柳州。我們學過他的文章有黔之驢、 小石潭記等。 2. 說,古代的一種文體, 跟現(xiàn)在的雜文大體近似。內(nèi)容大多是一事一議,形式上為敘議結(jié)合, 以議為主。我們學過的有愛蓮說、馬說。三、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1、非死則徙爾:“爾”通“耳”,罷了2、謹食之:“食”通“飼”,喂養(yǎng)四、一詞多義。其1、當其租入(他們的) 2、專其利三世矣(代詞,指捕蛇不納稅)3、視其缶(代詞,那) 4
30、、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代詞,自己的)若1、豈若吾鄉(xiāng)鄰之旦旦有是(像) 2、貌若甚戚者(好像)3更若役,復若賦(你的) 4、若毒之乎(你) 5、以為莫己若(比得上 ) 6、望洋向若而嘆曰(海神名)已 1、可以已大風(治愈 ) 2、則久已病矣 (已經(jīng) )病1、則久已病矣(困苦不堪) 2、君之病在肌膚(疾病 )賦1、歲賦其二 (征收 ) 2、復若賦 (賦稅 )3、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我國古代的文體)毒1、又安敢毒耶 ( 怨恨 ) 2、郭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毒害 )得1、然得而臘之以為餌 (捕得 ) 2、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了解、知道)是1、自吾氏三世居是鄉(xiāng)( 這個 ) 2、豈若吾鄉(xiāng)鄰之旦旦有是哉
31、(指冒死亡的危險)3、吾嘗疑乎是(指孔子說的這句話) 4、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這 )食1、謹食之(通假“飼”,喂養(yǎng)) 2、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 吃 )生1、鄉(xiāng)鄰之生日蹙( 生活) 2、君將哀而生之乎(使生存 )焉1、以俟觀人風者得焉(于此,從這里) 2、永之爭奔走焉( 這件事)3、雖雞狗不得寧焉(語氣詞,不譯) 4、今其室十無四五焉(語氣詞,了)而1、黑質(zhì)而白章 (表并列) 2、然得而臘之以為餌( 表順接 ) 3、而吾以捕蛇獨存(表轉(zhuǎn)折 ) 4、吾恂恂而起 ( 表修飾 )以1、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用來) 2、太醫(yī)以王命聚之 ( 用 )3、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來 ) 4、而吾以捕
32、蛇獨存( 可是 )于1、余將告于蒞事者( 對) 2、積于今六十歲矣( 到 )3、吾祖死于是 ( 在) 4、苛政猛于虎 ( 比 )之1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 的 ) 2、無御之者 ( 它 ) 3、君將哀而生之乎(我 ) 4、悍吏之來吾鄉(xiāng)(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乎1、若毒之乎 ( 嗎 ) 2、叫囂乎東西 ( 相當于“于”)五、說明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詞類活用的情況而后解釋。1、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殫,竭,形容詞使動用法,使盡;出,入,動詞活用為名 詞, 生產(chǎn)的東西,收入 ) 2、而鄉(xiāng)鄰之生日蹙 (生,動詞作名詞,生活 ;日,名詞作狀語,一天天的)3、以盡吾齒 (盡,形容詞作動詞,指過完) 4、然得而
33、臘之以為餌(臘,名詞作動詞,把蛇晾干) 5、君將哀而生之乎(生,使動用法,使生存) 6、時而獻焉 (時,名詞作狀語,到時候)六、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古今異義的詞語。1、汪然出涕曰 古義:眼淚 今義:鼻涕 2、雖雞狗不得寧焉 古義:即使 今義:雖然 3、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古義:可以用來 今義:表示許可4、則久已病矣 古義:生病,這里指困苦不堪 今義:疾病5、以盡吾齒 古義:年齡 今義: 牙齒 6、祖死于是 古義:在這件事上 今義:連詞,表示后一事緊接前一事七、判斷特殊句式并翻譯句子1、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 蛇 )黑質(zhì)而白章,( 蛇 )觸草木,( 草木 )盡死,( 蛇 )以 嚙人,( 人 )無
34、御之者。然得而臘之以( 之 )為餌 (省略句) 翻譯:但把它捉了來,風干后,制成藥餌。2、苛政猛于虎也(倒裝句,苛政于虎猛也 判斷句,“也”表判斷 ) 翻譯:殘酷的統(tǒng)治比老虎還要兇?。∥难晕拈喿x。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 質(zhì)地)而白章( 花紋);觸草木盡死;以嚙( 咬)人,無御之者。然( 但是)得而臘( 干肉,這里指把蛇晾干)之以為(把作為)餌,可以(可以用來)已( 止,這里指治愈)大風、攣踠、瘺、癘,去( 去掉)死肌,殺三蟲。其始( 起初),太醫(yī)以( 用)王命聚(征集)之,歲賦(征收、斂?。┢涠?,募(招募)有能捕之者,當( 抵)其租入。永之人爭奔走焉。 有蔣氏者,專( 專享)其利(好處)三世矣
35、。問之,則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繼承)為( 做)之( 指捕蛇這件事)十二年,幾死者數(shù)( 多次)矣。”言之,貌若甚戚( 悲傷)者。 余悲之,且曰:“若(你)毒( 怨恨)之乎?余將告于( 向)蒞(治理)事者,更(更換)若役,復若賦,則何如( 怎么樣)?” 蔣氏大戚,汪然出涕( 眼淚)曰:“君將哀( 哀憐,可憐)而生(存活,這里指“使活)之乎?則吾斯役之( 的)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假使)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xiāng),積于今六十歲矣,而鄉(xiāng)鄰之生( 生活)日( 一天比一天)蹙( 困窘),殫( 盡)其地之出(出產(chǎn)的東西),竭其廬(家)之入,號呼而轉(zhuǎn)徙,饑渴而頓踣(
36、困頓跌倒)。觸風雨,犯(冒)寒暑,呼噓毒癘( 這里指瘟疫),往往而死者相藉(鋪,墊)也。曩( 從前)與吾祖居( 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即徙( 遷徙)爾。而吾以( 憑)捕蛇獨存。悍吏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來吾鄉(xiāng),叫囂乎( 在)東西,隳突( 沖撞,破壞)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即使)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提心吊膽的樣子)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放心的樣子而臥。謹食( 同”飼“,喂養(yǎng))之,時( 到時候)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 來)盡吾齒(年齡)。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 快活的樣子)而樂。豈(
37、 哪里)若( 像)吾鄉(xiāng)鄰之旦旦有是( 這樣的事)哉!今雖死乎( 在)此,比吾鄉(xiāng)鄰之死則已后矣,又安( 怎么,哪里)敢毒( 怨恨)耶?” 余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 比)虎也?!蔽釃L( 曾經(jīng))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 誰)知賦斂之毒有甚( 厲害)是( 這)蛇者乎!故( 因此)為( 寫)之說,以( 用來)俟( 等待)夫觀( 考察)人風者得焉( 于此,從這里)。 1、在上文的括號內(nèi)解釋文中加點的字詞2、翻譯句子(1)君將哀而生之乎 您是想要哀憐(我)使我活下去嗎?(2)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那么我這差事的不幸比不上恢復我的賦稅的不幸那么厲害呀(3)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
38、矣 假使當初我不做這個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4)豈若吾鄉(xiāng)鄰之旦旦有是哉哪里像我的鄉(xiāng)鄰們天天有這樣的事(指冒死亡的威脅)!(5)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我就小心翼翼地起來,看看我的瓦缸,我的蛇卻還在,就放心的躺下了。(6)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誰知道苛捐雜稅的毒害有比這毒蛇更厲害的呢!3、選出文中能表達下列成語的句子。(1)尸橫遍野: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2)十室九空: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3)傾家蕩產(chǎn):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 4)顛沛流離:號呼而轉(zhuǎn)徙,饑渴而頓踣4、文中“吾嘗疑乎是”中的“是”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苛政猛于虎也 5、對“又安敢毒邪”理解不
39、當?shù)囊豁検牵?B ) A回答上文作者的提問(“若毒之乎”)。 B用反問句委婉表示捕蛇給自己帶來了很多好處。 C.這個回答出人意料,使一篇血淚斑斑的控訴帶上“哀而不傷”的色調(diào),蘊含更加深刻。 D暗示了不敢怨恨捕蛇一事,是因為賦斂之毒有甚于蛇。6、聯(lián)系全文來理解,“余聞而愈悲”的主要原因是: 關(guān)心人民疾苦,對捕蛇者的不幸深表同情。7、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8、“故為之說”的主要目的是: 希望最高統(tǒng)治者能知道這種情況,減輕人民負擔。9、當聽到“余將告于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時,蔣氏為什么“大戚,汪然出涕”?這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蔣氏深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這反映了
40、當時封建社會統(tǒng)治階級橫征暴斂,廣 大人民深受賦劍之苦的社會現(xiàn)實。10、說說你對“苛政猛于虎”的理解。殘酷的統(tǒng)治比老虎還要兇猛??!反映了當時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橫征暴斂,百姓賦稅繁重,民不聊生。11、課文各段運用的表達方式: 課文14段主要是 敘述,第5段主要是 議論;其中第1段寫異蛇毒性之劇及其特殊醫(yī)療功效,用的表達方式是 說明,寫“永之人”爭捕異蛇的原因用的表達方式是 敘述。12、概括本文的寫作手法:(1)句式靈活,駢散結(jié)合。全文以 散句為主,但在描繪鄉(xiāng)民在重賦逼迫下的流亡圖景時卻大量使用 駢句,讀之如在眼前,使人慘不忍睹。(2)本文在寫作上最大的特點是運用了對比?!岸旧摺迸c“苛政”的對比,請用課
41、文原句在下面的橫線上填上蔣氏與鄉(xiāng)鄰們形成鮮明對比的句子。生死的對比: 非死即徙爾 而吾以捕蛇獨存 安危的對比: 雖雞狗不得寧焉 弛然而臥 冒死亡威脅的對比 : 旦旦有是哉 一歲之犯死者二焉 3)率章顯志。在文章結(jié)尾處點明主旨。24、詩詞五首根據(jù)要求默寫詩句。 (1)使至塞上中被王國維稱為“千古壯觀”的兩句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2)泊秦淮中揭示全詩主旨的句子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3)無題中以凄涼景象襯托分別時的凄苦心情的詩句是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 殘。運用雙關(guān)表達至死不渝情感的詩句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運用神話 傳說表示希望有人傳遞信息的詩句是蓬山此
42、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4)浣溪沙中表現(xiàn)詞人對世事迷茫的句子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 徑獨徘徊。(5)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中體現(xiàn)詩人豁達胸襟(或含有哲理)的詩句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表達詩人對生活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25、論語十則一、字音:三?。▁ng)吾身 為(wi)人謀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w) 不成人之惡() 冠(gun)者從吾所好(ho) 浴乎沂(y) 舞雩(y) 喟(ku)然 其恕(sh)乎二、文學常識:1、論語是 儒 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主要記錄 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及言行 。朱熹把它和 大學 、 中庸 、 孟子 合為“四書”。2
43、、孔子,名 丘 ,字 仲尼 , 春秋 時期魯國人,我國歷史上偉大的 思想家 、 教育 家, 儒家 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圣”。他的思想核心是 “仁” 。三、通假字:莫春者,春服既成: 莫 同 暮 ,意思是 晚、傍晚 四、古今異義: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誠實,今義:相信)士不可以不弘毅(士:讀書的人,今多指士兵)雖執(zhí)鞭之士(雖:即使,今表讓步,雖然)吾日三省吾身(身:自己,今義為身體)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可以:可以作為,現(xiàn)在是一個能愿動詞“可以”)五、詞類活用:子貢問君子(君子:名詞作動詞,做君子)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詞作狀語,每天)傳不習乎(傳:老動詞作名詞,師傳授的知識)見賢思齊
44、焉(賢:形作名,賢人;齊:形容詞作動詞,看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美、惡都是形容詞作名詞,好的、好事,壞的、壞事)冠者五六人(冠:名作動,戴帽子 )風乎舞雩(風:名詞作動詞,吹風)六、一詞多義:而 任重而道遠(表并列 ) 富而可求也(表假設(shè),如果 ) 為人謀而不忠(表轉(zhuǎn)折,一說表順接 ) 詠而歸(表修飾) 先行其言而后從之(表承接)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給) 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到)是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表示判斷的動詞) 小人反是(代詞,這樣、此 )吾父死于是(代詞,這件事)為 為人謀而不忠乎(替、給 ) 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作、欣賞 ) 吾亦為之(做 )乎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45、(表疑問,與“嗎”同) 其恕乎(表感嘆,與“啊”相同)浴乎沂,風乎舞雩(同“于”,在)成 君子成人之美(動詞,成全) 春服既成(動詞,做好)道 任重而道遠(道路 ) 不以其道得之(方法、仁道 )行 終身行之者乎(遵行、奉行 ) 先行其言(實行) 惡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厭惡) 不成人之惡(壞的、壞事)之 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成人之美(的 ) 終身行之者乎(它,指“一言” ) 不以其道得之(它,指“富與貴” )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吾欲為之(它,指“執(zhí)鞭之士” )與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和) 吾與點也(贊賞)七、解釋成語:1、見賢思齊:見到德行優(yōu)
46、秀的人要想著向他看齊、學習。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歡的言行,不要施加給別人。 3、成人之美:成全別人的好事或?qū)崿F(xiàn)其愿望。 4、任重道遠:比喻責任重大。 5、三省吾身:多次反省檢查自己。八、翻譯句子: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譯文:同朋友交往不誠實嗎?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譯文:看見德行優(yōu)秀的人就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優(yōu)秀的人就要(對照著)自我反省。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譯文:讀書人不可以沒有遠大的抱負、堅強的意志,(他們承擔的)責任重大,道路遙遠。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譯文:財富和地位,這是人們都向往的,(但如果)不用仁義之道去得到它,(君子是)不應該占有的。先行其言而后從之。譯文:(你要)先行動,有關(guān)行動的話以后再說出來。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譯文:君子要成全別人的好事,不要促成別人的壞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譯文:如果不能求得,(那么)我就從事自己喜歡的事。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譯文:沒想到韶樂的創(chuàng)作達到了如此高的境界啊。夫子喟然曰:“吾與點也!”譯文:孔子感慨地贊嘆說:“我贊同點的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2025學年高中英語 Module 2 My New Teachers說課稿1 外研版必修1
- 2023七年級生物上冊 第3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第5章 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3節(jié) 吸收作用說課稿(新版)北師大版
- 二零二五年度總經(jīng)理職位聘用與企業(yè)戰(zhàn)略目標實現(xiàn)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農(nóng)家樂景區(qū)門票銷售代理合同-@-1
- 二零二五年度旅行社旅游紀念品定制合同范本3篇
- 13沖出地球(說課稿)-2024-2025學年蘇教版(2017)科學六年級上冊001
- 汽車服務合伙人干股分紅協(xié)議書(2篇)
- 2024年高中物理 3.4 熱力學第二定律說課稿 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第三冊001
- 2023九年級數(shù)學上冊 第4章 銳角三角函數(shù)4.1 正弦和余弦第3課時 余弦說課稿 (新版)湘教版
- 2024春八年級語文下冊 第3單元 9桃花源記說課稿 新人教版
- PHOTOSHOP教案 學習資料
- 《游戲界面設(shè)計專題實踐》課件-知識點5:圖標繪制準備與繪制步驟
- 自動扶梯安裝過程記錄
- MOOC 材料科學基礎(chǔ)-西安交通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中國城市居民的健康意識和生活方式調(diào)研分析報告
- 復產(chǎn)復工試題含答案
- 售后服務經(jīng)理的競聘演講
- 慢加急性肝衰竭護理查房課件
- 文件丟失應急預案
- 全球職等系統(tǒng)GGS職位評估手冊
- 專項法律意見書(私募基金管理人重大事項變更)-詳細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