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住宅設計實施細則_第1頁
xx市住宅設計實施細則_第2頁
xx市住宅設計實施細則_第3頁
xx市住宅設計實施細則_第4頁
xx市住宅設計實施細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x市住宅設計實施細則 x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2018.021總則1.0.1為保障x市城鎮(zhèn)居民的基本住房條件和功能質量,提高城鎮(zhèn)住宅設計水平,使住宅設計滿足安全衛(wèi)生、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等性能要求,在執(zhí)行現行國家標準住宅設計規(guī)范GB50096的基礎上,并結合x市實際情況,制定本細則。1.0.2本細則適用于x市城鎮(zhèn)新建、改建和擴建住宅的設計。1.0.3住宅設計必須執(zhí)行國家和地方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guī),遵循以人為本、安全衛(wèi)生、綠色環(huán)保、節(jié)約資源等基本原則。1.0.4住宅的建筑工業(yè)化(PC)專項設計和建筑節(jié)能設計、消防設計等要求,應按國家和地方現行有關標準或文件的規(guī)定執(zhí)行。1.0.5住宅建筑室內裝修設

2、計的具體要求,可參照國家現行有關標準和浙江省住宅全裝修設計技術導則的規(guī)定執(zhí)行。1.0.6住宅設計除應符合本細則外,尚應符合國家和地方現行有關規(guī)范和標準的規(guī)定。2術語2.0.1住宅residential building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2.0.2套型dwelling unit由居住空間和廚房、衛(wèi)生間等共同組成的基本住宅單位。2.0.3居住空間habitable space臥室、起居室(廳)、書房和可獨立使用的餐廳等功能空間的統(tǒng)稱。2.0.4臥室bed room供居住者睡眠、休息的空間。2.0.5起居室(廳)living room供居住者會客、娛樂、團聚等活動的空間。2.0.6廚房kitch

3、en供居住者進行炊事活動的空間。2.0.7衛(wèi)生間bathroom供居住者進行便溺、洗浴、盥洗等活動的空間。2.0.8餐廳dining room供居住者進行就餐活動的空間。2.0.9書房(家庭工作室)study供居住者進行閱讀、書寫、學習、研究等活動的空間。2.0.10使用面積usable area房間實際能使用的面積,不包括墻、柱等結構構造的面積。2.0.11層高storey height上下相鄰兩層樓面或樓面與地面之間的垂直距離。2.0.12室內凈高interior net storey height樓面或地面至上部樓板底面或吊頂底面之間的垂直距離。2.0.13陽臺balcony附設于建筑物

4、外墻設有欄桿或欄板,可供人活動的空間,一般可分為生活陽臺和服務陽臺。2.0.14平臺terrace供居住者進行室外活動的上人屋面、入戶花園或由住宅底層地面伸出室外的部分。2.0.15設備平臺equipment platform供空調室外機、熱水系統(tǒng)機組等設備擱置和檢修,且與建筑內部空間和陽臺相分隔,對外敞開的室外空間。2.0.16過道(廳)passage住宅套內使用的水平通道。2.0.17壁柜cabinet建筑室內與墻壁結合而成的落地貯藏空間。2.0.18凸窗bay-window凸出建筑外墻面的窗戶。2.0.19躍層住宅duplex apartment套內空間跨越兩個樓層且設有套內樓梯的住宅。

5、2.0.20無障礙住宅accessible housing出入口、通道、廚房、衛(wèi)生間和家具等均設有無障礙設施,房間的空間尺度方便行動障礙者進入和使用的住宅。2.0.21自然層數natural storeys按樓板、地板結構分層的樓層數。一層至三層為低層住宅,四層至六層為多層住宅,七層至九層為中高層住宅,十層及十層以上為高層住宅。2.0.22中間層middle-floor住宅底層、入口層和最高住戶入口層之間的樓層。2.0.23架空層open floor僅有結構支撐而無外圍護結構的開敞空間層。2.0.24走廊gallery住宅套外使用的水平通道。2.0.25無障礙出入口accessible ent

6、rance在坡度、寬度、高度以及地面材質、扶手形式等方面方便行動障礙者通行的出入口。2.0.26平坡出入口ramp entrance地面坡度不大于1:20且不設扶手的出入口。2.0.27聯系廊inter-unit gallery聯系兩個相鄰住宅單元的樓、電梯間的水平通道。2.0.28住宅單元residential building unit由多套住宅組成的建筑部分,該部分內的住戶可通過共用樓梯和安全出口進行疏散。2.0.29地下室basement室內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過室內凈高的1/2的空間。2.0.30半地下室semi-basement室內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過室內凈高的1/3

7、,且不超過1/2的空間。2.0.31附建公共用房accessory assembly occupancy building附于住宅主體建筑的公共用房,包括物業(yè)管理用房、符合噪聲標準的設備用房、中小型商業(yè)用房、不產生油煙的餐飲用房等。2.0.32設備層mechanical floor建筑物中專為設置暖通、空調、給水排水和電氣的設備和管道施工人員進入操作的空間層。2.0.33生活用水water for life水質符合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的用于日常飲用、洗滌的水。2.0.34家居配電箱house electrical distributor住宅套(戶)內供電電源進線和終端配電的設備箱。2.0.35家

8、居弱電配線箱house tele-distributor住宅套(戶)內數據、語音、圖像等信息傳輸線纜的接入和匹配的設備箱。2.0.36智能快件箱intelligent express box智能快件箱是一種基于物聯網的,能夠將物品(快件)進行識別、暫存、監(jiān)控、管理的設備,可以與PC服務器一起構成智能快遞投遞箱系統(tǒng)。3基本規(guī)定3.0.1住宅設計應符合城鎮(zhèn)規(guī)劃及居住區(qū)規(guī)劃的要求,遵守地方規(guī)劃管理的相關規(guī)定,并應經濟、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和空間。3.0.2住宅設計應使建筑與周圍環(huán)境相協(xié)調,并應合理組織方便、舒適的生活空間。3.0.3住宅設計應以人為本,滿足多樣的居住需求。除應滿足一般居住使用要求外,

9、尚應根據需要滿足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使用要求。3.0.4住宅設計應滿足居住者所需的日照、天然采光、通風和隔聲的要求。3.0.5住宅設計必須滿足節(jié)能要求,住宅建筑應能合理利用能源。宜結合當地能源條件,采用常規(guī)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相結合的供能方式。3.0.6住宅建筑應采用適宜的綠色建筑技術和生態(tài)環(huán)保產品。3.0.7住宅設計應推行標準化、模數化和多樣化,并應合理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積極推廣工業(yè)化設計、建造技術和模數應用技術。3.0.8住宅的結構設計應滿足安全、適用和耐久的要求。3.0.9住宅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和地方相關防火規(guī)范及技術要求的規(guī)定,并應滿足安全疏散的要求。3.0.10住宅設計應

10、滿足設備系統(tǒng)功能有效、運行安全、維修方便等基本要求,并應為相關設備預留合理的安裝位置。3.0.11新建住宅建筑宜實施全裝修,住宅的裝修設計宜與建筑設計同步進行。3.0.12住宅設計應在滿足近期使用要求的同時,兼顧今后改造的可能。3.0.13無障礙住宅應在居住區(qū)內集中設置,其設置數量可根據x市城市無障礙設施設計導則的要求確定。3.0.14住宅建筑的(消防)分類標準應符合表3.0.14的規(guī)定。表3.0.14住宅建筑分類高層住宅建筑低、多層住宅建筑一類二類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包括設置商業(yè)服務網點的住宅建筑)高度不小于27m、且不大于54m的住宅建筑(包括設置商業(yè)服務網點的住宅建筑)高度不大于2

11、7m的住宅建筑(包括設置商業(yè)服務網點的住宅建筑)注:設置在底部且室內高度不大于2.2m的非機動車庫、儲藏室、敞開空間,室內外高差或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的頂板高出室外設計地面的高度不大于1.5m的部分,可不計入建筑高度。3.0.15住宅的建筑高度的計算方法,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和浙江省消防技術規(guī)范難點問題操作技術指南的規(guī)定;住宅的建筑層數計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當住宅樓的所有樓層的層高不大于3.00m時,層數應按自然層數計;2當住宅和其他功能空間處于同一建筑物內時,應將住宅部分的層數與其他功能空間的層數疊加計算建筑層數。當建筑中有一層或若干層的層高大于3.00m時,應

12、對大于3.00m的所有樓層按其高度總和除以3.00m進行層數折算,余數小于1.50m時,多出部分不應計入建筑層數,余數大于或等于1.50m時,多出部分應按1層計算;3層高小于2.20m的架空層和設備層不應計入自然層數;4高出室外設計地面小于2.20m的半地下室不應計入地上自然層數。3.0.16住宅設計相關技術經濟指標計算,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工程建筑面積計算規(guī)范GB/T50353、住宅設計規(guī)范GB50096和x市城鄉(xiāng)規(guī)劃管理技術規(guī)定的規(guī)定。4場地空間4.0.1住宅設計應綜合考慮用地條件、選型、朝向、間距、綠地、層數、密度、布置方式、群體組合、空間環(huán)境和不同使用者的需求等因素確定。4.0.2住

13、宅間距,應以滿足日照要求為基礎,綜合考慮采光、通風、消防、防災、管線埋設、視覺衛(wèi)生等要求確定,并應符合x市城鄉(xiāng)規(guī)劃管理技術規(guī)定的規(guī)定。4.0.3住宅的朝向宜控制在南偏東30°至南偏西15°之間。4.0.4住宅與相鄰民用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應符合表4.0.4的要求。表4.0.4住宅建筑與住宅及其他民用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m)建筑類別高度大于27m住宅建筑高層非住宅民用建筑其他住宅建筑裙房和其他民用建筑主樓裙房一、二級三級四級高度大于27m住宅建筑13991114其他住宅建筑一、二級96679三級1177810四級14991012注:1當建筑相鄰外墻采取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

14、火規(guī)范GB50016的防火措施后,其防火間距可適當減少或貼鄰。2住宅盡端底部設有裙房時,裙房與住宅交接部位長度不應大于10m。3“一、二級、三級、四級”表示建筑物的耐火等級。4住宅建筑與廠房和倉庫等建(構)筑物的防火間距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的要求確定。4.0.5住宅至道路邊緣的最小距離,應符合表4.0.5的規(guī)定。表4.0.5住宅至道路邊緣最小距離(m)路面寬度與住宅距離6m69m9m住宅面向道路無出入口高層2.03.05.0多層2.03.03.0有出入口2.55.0住宅山墻面向道路高層1.52.04.0多層1.52.02.0注:1當道路設有人行便道時,其道路邊緣指便道

15、邊線。2表中“”表示住宅不應向路面寬度大于9m的道路開設出入口。4.0.6每個住宅單元至少應有一個出入口可以通達機動車;當受條件限制而無法滿足時,低層住宅入戶門(單元門)距可通達機動車的最近位置的行走距離不應超過80m。5套內空間5.1套型5.1.1住宅應按套型設計,每套住宅應設臥室、起居室(廳)、廚房和衛(wèi)生間等基本功能空間。5.1.2住宅套型可分為普通套型和最小套型兩類,其基本功能空間的劃分和使用面積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普通套型由臥室、起居室(廳)、廚房和衛(wèi)生間等基本功能空間組成,其使用面積不應小于30;2最小套型由兼起居的臥室、廚房和衛(wèi)生間等基本功能空間組成,其使用面積不應小于22。5.2居

16、住空間5.2.1臥室的使用面積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雙人臥室不應小于9;2單人臥室不應小于5;3兼起居的臥室不應小于12。5.2.2起居室(廳)的使用面積不應小于10。5.2.3套型設計時應減少直接開向起居室(廳)的門的數量。起居室(廳)內布置家具的墻面直線長度宜大于3m;當套內面積超過75時,應至少有一面墻的直線長度大于3m。5.2.4套內未設置獨立餐廳的,其起居室(廳)應兼有用餐的空間。5.2.5無直接采光的餐廳、過廳等,其使用面積不宜大于10。5.3廚房5.3.1廚房使用面積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普通套型的廚房使用面積不應小于4.0;2最小套型的廚房使用面積不應小于3.5。5.3.2廚房應設置洗

17、滌池、案臺、爐灶及排油煙機、熱水器等設施,或為其預留位置。5.3.3廚房宜布置在套內近入口處,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廚房應按炊事操作流程布置。排油煙機的位置應與爐灶位置對應,并應與排氣道直接連通;2單排布置設備的廚房凈寬不應小于1.50m,雙排布置設備的廚房其兩排設備之間的凈距不應小于0.90m;3使用燃氣的廚房應設計為可封閉的獨立空間。5.4衛(wèi)生間5.4.1每套住宅應設衛(wèi)生間,并至少應配置便器、洗浴器、洗面器三件衛(wèi)生設備,或為其預留設置位置及條件。衛(wèi)生間的使用面積不應小于2.50;當洗面器設置在衛(wèi)生間外,衛(wèi)生間內僅便器和洗浴器時,其使用面積不應小于2.00。5.4.2無前室的衛(wèi)生間的門不應直接

18、開向起居室(廳)或廚房。5.4.3衛(wèi)生間不應直接布置在下層住戶的臥室、起居室(廳)、廚房和餐廳的上層;上下層為非同一戶的衛(wèi)生間應上下對位布置,且上層衛(wèi)生間的邊界不得超越下層衛(wèi)生間。5.4.4當衛(wèi)生間布置在本套內的臥室、起居室(廳)、廚房和餐廳的上層時,均應采取防水和便于檢修的措施。5.4.5衛(wèi)生間的設計與布局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衛(wèi)生間應有防水、防潮、排水和防滑措施;2衛(wèi)生間宜留設放置洗衣機的位置及條件;3衛(wèi)生潔具不宜直接布置在外窗的窗檻墻部位,當坐便器受條件限制必須布置時,應采取可靠措施滿足隱私、安裝和防攀爬等需求;4無外窗的衛(wèi)生間應設置防止回流的機械通風或預留機械通風設置條件,有外窗的衛(wèi)生間宜

19、預留機械通風設置條件。5.5陽臺5.5.1每套住宅應設陽臺或平臺,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生活陽臺宜設在起居室(廳)或臥室外,陽臺進深不宜小于1.30m;服務陽臺宜設在南側次臥室或北側餐廳、廚房外,陽臺進深不宜小于1.10m。2陽臺應設置晾、曬衣物設施或為其預留位置。3頂層陽臺應設雨罩,滿足晾曬功能;當一套住宅設有一個配設雨罩的陽臺時,套內其他陽臺(露臺、退臺)可不設雨罩。4設有洗滌設施的陽臺應設置給水和廢水排水設施,陽臺樓地面應做防水。5.5.2各套住宅之間毗連的陽臺或平臺應設分戶隔板等安全隔離措施。5.5.3住宅陽臺樓地面距離地面高度超過100m時,應采用封閉陽臺;七層及七層以上住宅陽臺宜采用

20、實體欄板。5.5.4開敞陽臺樓(地)面構造均應采取防水措施。5.5.5開敞陽臺、雨罩均應采取有組織排水措施,開敞陽臺排水與屋面排水應分別獨立設置。5.6過道、貯藏空間和套內樓梯5.6.1住宅套內入口處宜設置過渡空間,并宜設置或預留貯藏空間,獨立設置的貯藏空間的使用面積不宜小于1.50。5.6.2套內入口過道凈寬不宜小于1.20m;通往臥室、起居室(廳)的過道凈寬不應小于1.00m;通往廚房、衛(wèi)生間、貯藏室的過道凈寬不應小于0.90m,過道拐彎處空間應便于搬運家具。5.6.3套內設于底層或靠外墻、衛(wèi)生間的壁柜,其內部應采取防潮措施。5.6.4套內樓梯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套內樓梯梯段凈寬不應小于表5

21、.6.4-1的限值。表5.6.4-1套內樓梯梯段最小凈寬(m)類別套內樓梯位置與情形一面臨空兩側有墻(墻面間凈寬)A套內層數為2層,且上層主要功能為貯藏空間0.750.90B套內層數超過2層或上層設有臥室、起居室(廳)室0.901.00注:1套內層數超過2層,且最上層主要功能為貯藏空間的,由次上層至最上層的套內樓梯梯段凈寬可按A類樓梯的要求確定。2兩側有墻的套內樓梯,應在其中一側墻面設置扶手。2踏步寬度不應小于0.22m,踏步高度不應大于0.20m;扇形踏步轉角距扶手中心0.25m處,寬度不應小于0.22m。5.7層高和室內凈高5.7.1住宅層高不宜小于2.80m。5.7.2臥室、起居室(廳)

22、室內凈高不應低于2.40m,局部凈高不應低于2.10m,且局部凈高的室內面積不應大于室內使用面積的1/3。5.7.3利用坡屋頂內空間作臥室、起居室(廳)時,至少有1/2的使用面積的室內凈高不應低于2.10m。5.7.4廚房、衛(wèi)生間的室內凈高不應低于2.20m;面積不大于5的獨立設置的貯藏室,其室內凈高不宜低于2.00m。5.7.5廚房、衛(wèi)生間內排水橫管下表面與樓面、地面凈距不宜低于2.00m,且不得低于1.90m,并不得影響門、窗扇開啟。6公共空間6.1出入口、門廳和走廊6.1.1住戶的公共出入口與附建公共用房及其他非住宅部分的出入口應分別獨立布置。6.1.2位于陽臺、外廊及開敞樓梯平臺下部的

23、公共出入口(含住宅單元出入口、附建公共用房出入口、非機動車出入口、架空層出入口等)和底層住宅單獨直通室外出入口,應采取設置防墜落雨篷等防止物體墜落傷人的安全措施。當設置防墜落雨篷時,其出挑凈寬不應小于1.00m,長度不應小于對應出入口的寬度。6.1.3住宅的公共出入口處應有標識;公共出入口宜設門斗,十層及十層以上住宅的公共出入口應設門廳。6.1.4住宅的公共出入口宜設置單元安全防護門,單元外門上方應設雨篷。6.1.5住宅安全出口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高度不大于27m的住宅,當每個單元任一層的建筑面積大于650,或任一戶門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離大于15m時,每個單元每層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2個;2高

24、度大于27m、不大于54m的住宅,當每個單元任一層的建筑面積大于650,或任一戶門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離大于10m時,每個單元每層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2個;3高度大于54m的住宅,每個單元每層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2個。6.1.6高度大于27m、不大于54m的住宅,每個單元設置一座疏散樓梯時,疏散樓梯應通至屋面,且單元之間的疏散樓梯應能通過屋面連通(僅一個單元的住宅,可將疏散樓梯僅通至屋頂),戶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當不能通至屋面或不能通過屋面連通時,應設置2個安全出口。6.1.7住宅安全出口應分散布置,每個住宅單元每層相鄰兩個安全出口最近邊緣之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5m。6.1.8住宅門廳的凈高不宜低于

25、2.40m。6.1.9住宅中作為主要通道的外廊宜作封閉外廊,并應設置可開啟的窗扇,窗扇開啟后不應妨礙交通。6.1.10走廊通道的凈寬不應小于1.20m,凈高不宜低于2.20m,局部(沿走廊行進方向長度不超過1.20m)凈高不應低于2.00m。6.2樓梯6.2.1樓梯梯段凈寬不應小于1.10m,不超過六層的住宅,一邊設有欄桿的樓梯梯段凈寬不應小于1.00m。單元樓梯通至地下室的,其地下室部分梯段的凈寬可與地上部分一致。6.2.2樓梯踏步寬度不應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應大于0.175m。住宅單元樓梯通至地下室的,其地下室部分樓梯踏步的寬度和高度可采用與地上部分相同的規(guī)格。6.2.3樓梯欄桿高度

26、應符合表6.2.3的規(guī)定。表6.2.3樓梯欄桿最小高度欄桿位置欄桿最小高度(m)一般部位樓梯欄桿0.90長度大于0.50m的水平段欄桿不超過六層的住宅1.05七層及七層以上的住宅1.106.2.4樓梯平臺凈寬不應小于樓梯梯段凈寬,且不應小于1.20m;剪刀梯和梯段凈寬為1.00m的樓梯,其平臺的凈寬不應小于1.30m。6.2.5樓梯入口處地坪與室外地面應有高差,并不應小于0.10m。6.2.6樓梯平臺的結構下緣至人行通道的垂直高度不應低于2.00m,梯段之間的凈高不應小于2.20m。6.2.7樓梯井凈寬不宜大于0.11m;當大于0.11m時,必須采取防止兒童攀滑的措施。6.2.8樓梯間及前室的

27、門應向疏散方向開啟,且門的開啟不應妨礙交通。6.2.9住宅疏散樓梯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高度不大于21m的住宅可采用敞開樓梯間;與電梯井相鄰布置的疏散樓梯間應采用封閉樓梯間,當戶門采用乙級防火門時,仍可采用敞開樓梯間。2高度大于21m、不大于33m的住宅應采用封閉樓梯間;當戶門采用乙級防火門時,可采用敞開樓梯間。3高度大于33m的住宅應采用防煙樓梯間。戶門不宜直接開向前室,確有困難時,每層開向同一前室的戶門不應大于3樘且應采用乙級防火門。6.2.10住宅單元的疏散樓梯,當分散設置確有困難且從任一戶門至最近疏散樓梯間入口的距離不大于10m時,可采用剪刀樓梯間,但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應采用防煙樓梯間

28、;2梯段之間應設置耐火極限不低于1.00h的防火隔墻;3樓梯間的前室不宜共用;共用時,前室的使用面積不應小于6.0;4樓梯間的前室或共用前室不宜與消防電梯的前室合用;樓梯間的共用前室與消防電梯的前室合用時,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積不應小于12.0,且短邊的電梯對應部分的寬度不應小于2.4m。6.3電梯6.3.1四層及四層(頂層為躍層住宅時,躍層部分不計層數)以上住宅或住戶入口層樓面距室外設計地面的高度超過10m時,必須設置電梯,且其中至少一臺為無障礙電梯。6.3.2十二層及十二層以上的住宅,每單元設置電梯不應少于兩臺,其中應設置一臺可容納擔架的電梯。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其電梯設置數量的確定應綜合

29、考慮建筑類型、層數和使用者舒適度等因素,一般可按每臺電梯服務6090戶確定,且每個單元不應少于3臺。6.3.3高度大于33m的住宅應設置消防電梯。6.3.4四層及四層以上住宅電梯應在設有戶門和公共走廊的每層設站,電梯宜成組集中布置。6.3.5當附設為本住宅樓服務的地下汽車庫時,至少應有一臺電梯通向該地下汽車庫;當地下室為非機動車停車庫或機電設備房時,電梯宜到達該樓層。6.3.6與電梯井道寬度相對應部分的候梯廳深度不應小于多臺電梯中最大轎廂的深度,且不應小于1.50m。電梯候梯廳和樓梯平臺共用時,平臺凈深不應小于2.10m;候梯廳的凈高不宜低于2.40m。6.3.7可容納擔架電梯宜優(yōu)先選用深轎廂

30、電梯,其轎廂凈寬不應小于1.10m、凈深不應小于2.10m,層門凈寬不應小于0.90m;當受條件限制,無法設置深轎廂電梯時,可選用寬轎廂電梯,其轎廂凈寬不應小于1.60m、凈深不應小于1.50m,層門凈寬不應小于0.90m。6.3.8電梯井道及機房的位置符合下列規(guī)定:1電梯井道及機房不應緊鄰臥室和書房布置。2電梯井道及機房不宜與除廚房、衛(wèi)生間和面積不大于5的儲藏室外的其他功能用房緊鄰布置;當受條件限制,不得不緊鄰布置時,必須采取有效的隔聲、減振構造措施。3當受條件限制,書房與電梯井道或機房緊鄰布置時,宜設雙墻將書房與電梯井道或機房隔開。6.3.9電梯機房的設置符合下列規(guī)定:1電梯機房設備基礎應

31、采取減震隔震措施,墻面應采用吸音構造。2電梯機房應設置機械通風設施,或預留設置空調的條件。6.4地下室和半地下室6.4.1臥室、起居室(廳)、廚房不應布置在地下室;當布置在半地下室時,必須對采光、通風、日照、防潮、排水及安全防護采取措施,并不得降低各項指標要求。6.4.2除臥室、起居室(廳)、廚房以外的其他功能房間可布置在地下室,當布置在地下室時,應對采光、通風、防潮、排水及安全防護采取措施。6.4.3住宅地下機動車庫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庫內坡道嚴禁將不滿足雙車道寬度的單車道兼作雙車道。2庫內不應設置修理車位,并不應設置使用或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房間。3庫內車道和車位的凈高均不應低于2.20m。

32、6.4.4設置在住宅地上架空層或半地下室的機動車停車庫,其凈高不應低于2.20m。6.4.5住宅的地下室、半地下室設為非機動車庫或設備用房時,其凈高不應低于2.00m。6.4.6地上、地下或半地下非機動車庫的出入口宜按住宅樓棟分別設置;當非機動車庫在地下或半地下室集中設置時,非機動車庫出入口至住戶所在樓棟對應單元的地下或半地下室出入口的直線距離不宜大于100m(當單元地面出入口鄰近區(qū)域設有非機動車停車位時,可不受此限)。6.4.7地上住宅單元的樓、電梯間宜與地下機動車庫或非機動車庫連通,并應采取安全防盜措施。直通住宅單元的地下樓、電梯間入口處應設置乙級防火門,嚴禁利用樓、電梯間為地下車庫進行自

33、然通風。6.4.8住宅地下室、半地下室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住宅地下室、半地下室內公共管線不宜穿越私有空間。2住宅地下室、半地下室應采取防水、防潮及通風措施。3地下室通向地面的各種孔口(包括采光井、通風井、下沉庭院等)應采取防止地面水倒灌的措施,并設置或預留排水設施。6.5附建公共用房6.5.1住宅建筑內嚴禁布置存放和使用甲、乙類火災危險性物品的商店、車間和倉庫,以及產生噪聲、振動和污染環(huán)境衛(wèi)生的商店、車間和娛樂設施。6.5.2住宅建筑內不應布置易產生油煙的餐飲店,當住宅底層商業(yè)網點布置有產生刺激性氣味或噪聲的配套用房,應做排氣、消聲處理。6.5.3水泵房、冷熱源機房等公共機電用房不宜設置在

34、住宅主體建筑內,不宜設置在與住戶相鄰的樓層內,在無法滿足上述要求貼臨設置時,應進行隔聲減振處理。6.5.4當配變電所布置在住宅建筑內時,不應設在住戶的正上方、正下方、貼鄰和住宅建筑疏散出口的兩側;當配變電所布置在地下室時,不應設在多層地下室的最底層。6.5.5住宅小區(qū)集中設置的管理用房宜設在小區(qū)顯著位置,獨立建造的高層住宅宜在底層出入口處設置管理值班室。當設置管理值班室時,應設置管理人員使用的衛(wèi)生間。7建筑設施7.1安全防護7.1.1住宅套內空間的外窗和樓梯間、電梯廳等共用部位的外窗,窗外沒有陽臺或平臺,且窗臺距樓地面的凈高低于0.90m時,應設置防護設施。防護高度由樓地面起計算不應低于0.9

35、0m。7.1.2公共出入口臺階高度超過0.70m且側面臨空時,應設置防護設施,防護設施凈高不應低于1.05m。7.1.3陽臺(露臺、平臺)、外廊、內天井和上人屋面等臨空處防護設施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防護欄桿或欄板凈高應從可踏面起計算,六層及六層以下不應低于1.05m,七層及七層以上不應低于1.10m,100m以上不應低于1.20m;2消防電梯前室的內天井及過道部位宜采用實體欄板,其防護高度從可踏面算起不應小于1.10m;3放置花盆處必須采取設置低矮圍欄等防墜落措施。7.1.4防護欄桿必須采用防止兒童攀登的構造,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防護欄桿為垂直桿件時,其桿件的水平凈距不應大于0.11m;當

36、采用變截面的垂直桿件時,上端距離扶手、下端距離可踏面的高度不大于0.18m范圍內,垂直桿件的水平凈距可適當放寬至不大于0.13m。2防護欄桿下部有距離可踏面的高度小于0.45m的橫(斜)向桿(構)件時,防護欄桿的凈高應從該桿(構)件上表面起計算(符合本條第5款特征的斜向欄桿除外)。3防護欄桿上部設有一根或多根除扶手外的其它橫(斜)向桿(構)件時,該桿(構)件下表面距離可踏面的高度均不應小于0.70m,橫(斜)向桿(構)件之間的垂直凈距不應大于0.11m。4設置于距離可踏面的高度在0.450.70m范圍內的懸空的橫(斜)向桿(構)桿,可不影響防護欄桿的高度計算,但應視作易于兒童攀登的構造。5符合

37、下列特征的特殊形式防護欄桿,可視作具有防攀登功能的防護欄桿:斜向桿(構)件斜面與水平地面較小夾角不小于70°;弧形桿(構)件上仰表面任一點切線與水平地面較小夾角不小于70°。7.1.5封閉陽臺欄板或欄桿應滿足陽臺欄板或欄桿凈高要求。7.1.6公共出入口臺階踏步寬度不宜小于0.30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并不宜小于0.10m,踏步高度應均勻一致,并應采取防滑措施。臺階踏步數不應少于2級,當高差不足2級時,應按坡道設置;臺階寬度大于1.80m時,兩側宜設置欄桿扶于,高度應為0.90m。7.2無障礙設施7.2.1四層及四層以上的住宅,應對建筑入口、入口平臺、候梯廳和公共走

38、道部位進行無障礙設計。7.2.2住宅入口及入口平臺的無障礙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建筑入口設臺階時,應同時設置輪椅坡道和扶手;2坡道的坡度應符合表7.2.2的規(guī)定。表7.2.2坡道的坡度坡度1:201:161:121:101:8最大高度(m)1.200.900.750.600.30水平長度(m)24.014.409.006.002.40注:其他坡道可用插入法進行計算。3供輪椅通行的門凈寬不應小于0.8m;4供輪椅通行的推拉門和平開門,在門把手一側的墻面,應留有不小于0.5m的墻面寬度;5供輪椅通行的門扇,應安裝視線觀察玻璃、橫執(zhí)把手和關門拉手,在門扇的下方應安裝高0.35m的護門板;6門檻高度及

39、門內外地面高差不應大于0.015m,并應以斜坡過渡。7.2.3除平坡出入口外,在門完全開啟的狀態(tài)下,四層及四層以上住宅建筑入口平臺的凈深不應小于2.00m,四層以下住宅建筑入口平臺的凈深不應小于1.50m。7.2.4供輪椅通行的走道和通道凈寬不應小于1.20m。7.2.5應根據不同的居住群體,設置適量的方便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居住的無障礙住房,或預留可改造條件。無障礙住房的設計必須滿足現行國家標準無障礙設計規(guī)范GB50763有關無障礙住房的全部規(guī)定。7.2.6住宅出入口、電梯和樓梯的無障礙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設置電梯的住宅,應至少設置1處無障礙出入口,通過無障礙通道直達電梯廳;每個居住單

40、元應至少設置1部直達戶門層的無障礙電梯;2未設置電梯的低層住宅,設置無障礙住房時,應設置無障礙出入口;無障礙住房設在二層或三層且未設置電梯時,應設置無障礙樓梯。7.3信報箱和智能快件箱7.3.1新建住宅應每套配套設置信報箱。7.3.2住宅設計應在方案設計階段布置信報箱的位置,信報箱宜設置在住宅單元主要入口處;住宅設計宜在方案設計階段布置智能快件箱的位置。7.3.3信報箱和智能快件箱的投遞口位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設有單元安全防護門的住宅,信報箱的取件口可根據場地條件設置在門禁以內或門禁以外,投遞口則均應設置在門禁以外。2當通往投遞口的專用通道設置在室內時,通道凈寬應不小于0.60m。3信報箱和智

41、能快件箱的投遞口位于室外時應有防雨措施。7.3.4信報箱和智能快件箱的投取信口設置在公共通道位置時,通道的凈寬應從信報箱或智能快件箱的最外緣起算。7.3.5信報箱和智能快件箱的設置不得降低住宅基本空間的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標準。7.3.6信報箱和智能快件箱的設置宜利用共用部位的照明,但不得對公共照明形成遮擋而降低住宅公共照明的標準。7.3.7信報箱設計應選用信報箱定型產品,產品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選用嵌墻式信報箱時應設計洞口尺寸和安裝、拆卸預埋件的位置。7.3.8選用智能信報箱時,應預留電源接口。7.4設備平臺和室外擱板7.4.1住宅應設置安裝空調室外機、熱水系統(tǒng)機組等設施的設備平臺或室外擱板。

42、7.4.2設備平臺或室外擱板放置空調室外機及熱水系統(tǒng)室外機時,其安裝位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應能使設備通暢地向室外排放空氣和自室外吸入空氣;2室外機排出空氣一側不應有影響設備正常運行的遮擋物,滿足散熱需求;3應為室外機安裝和維護提供方便操作的條件;4安裝位置不應對室外人員形成熱污染;5窗開啟扇和百葉等裝飾物的開啟不應影響設備平臺或室外擱板的正常使用;6應設置排水設施。7.4.3位于底層的設備平臺或室外擱板,其位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設置在道路兩側時,不應占用公共人行道,且其底部距地面的高度應大于2.50m;2盡可能遠離相鄰單元的出入口和綠色植物,與對方門窗的距離不應小于3.00m。7.5共用排氣道

43、和管道井7.5.1廚房宜設共用排氣道,無外窗的衛(wèi)生間應設共用排氣道。7.5.2廚房、衛(wèi)生間的共用排氣道應采用能夠防止各層氣體回流的定型產品,并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排氣道斷面尺寸應根據層數確定,排氣道接口部位應安裝支管接口配件。廚房排氣道接口直徑應大于0.15m,衛(wèi)生間排氣道接口直徑應大于0.08m。7.5.3廚房的共用排氣道應與灶具位置相鄰,共用排氣道與排油煙機連接的進氣口應朝向灶具方向。廚房煙氣應通過排氣道在屋頂進行高空集中排放,不得在外墻開口直接排放(上下層均為同一戶的低層住宅等特殊情形除外,但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煙氣侵入相鄰住戶)。7.5.4廚房的共用排氣道與衛(wèi)生間的共用排氣道應分別獨立設

44、置。7.5.5地下室應設置尾氣排氣道,排氣道應直通屋頂進行高空集中排放,不得在出地面處或非頂層外墻等部位開口直接排放。7.5.6豎向排氣道屋頂風帽的安裝高度不應低于相鄰建筑砌筑體。排氣道伸出高度應有利于煙氣擴散,并應綜合考慮屋面形式、排氣口周圍遮擋物的高度、距離和積雪深度等因素確定,其排氣口距離屋面(住戶平臺)的最小高度應滿足下列具體要求:1排氣口下緣高出非上人平屋面最高點不小于0.60m,且不得低于女兒墻的頂部。2當排氣口設置在上人屋面(住戶平臺)上時,排氣口下緣高出屋面(住戶平臺)最高點不小于2.00m;當排氣口周圍4.00m范圍內設有門窗時,排氣口下緣高出該部位最高門窗上緣不小于0.60

45、m。3坡屋面排氣口出屋面高度應區(qū)分不同位置,分別確定:排氣道中心線距屋脊的水平距離小于1.50m時,排氣口下緣應高出屋脊不小于0.60m;排氣道中心線距屋脊的水平距離為1.503.OOm時,排氣口下緣應高于屋脊,且高出屋面不小于0.60m;排氣道中心線距屋脊的水平距離大于3.00m時,其頂部同屋脊的連線同水平線之間的夾角不應大于10°,且高出屋面不小于0.60m。7.5.7住宅應在公共部位設置公共管道井,管道井位置和空間尺寸應滿足相關設備專業(yè)和防火的設計要求。7.5.8管道井宜在每層靠公共走道的一側設置滿足相關要求的檢修門或便于檢修的裝置。8圍護結構8.1外墻8.1.1住宅建筑外墻應

46、優(yōu)先選用經浙江省發(fā)展新型墻體材料辦公室認定的非粘土燒結類多孔磚和保溫陶粒砌塊等利廢、綠色墻體材料。8.1.2非裝配式住宅建筑,其砌體外墻的墻體厚度不宜小于240mm;外墻外保溫砂漿厚度不宜大于25mm,且不應大于30mm;外墻墻體材料的強度等級和抗?jié)B等級應滿足國家和地方現行標準的規(guī)定。8.1.3住宅外墻的熱工性能指標應滿足夏熱冬冷地區(qū)居住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JGJ134和居住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DB33/1015等國家和地方現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其保溫材料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高度大于100m時,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應為A級;2高度大于27m、不大于100m時,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不應低于B1級;3高度不大于2

47、7m時,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不應低于B2級。8.1.4住宅外墻宜進行墻面整體防水,且應滿足現行行業(yè)標準建筑外墻防水工程技術規(guī)程JGJ/T235的規(guī)定。8.2門窗8.2.1住宅外窗的熱工性能指標應滿足夏熱冬冷地區(qū)居住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JGJ134和居住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DB33/1015等國家和地方現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其不同朝向平均窗墻面積比宜滿足表8.2.1的規(guī)定。表8.2.1不同朝向平均窗墻面積比外窗的朝向南北東、西平均窗墻面積比0.450.400.20注:朝向范圍的定義參見居住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DB33/1015。8.2.2居住空間的凸窗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北向不應設置凸窗,其他朝向不宜設置凸窗

48、;其他朝向設置凸窗時,每套住宅允許一處凸窗的最大寬度為3.00m,其他凸窗的寬度不應大于1.80m,凸窗突出外墻面的凈深度不應大于0.60m。2凸窗防護措施應貼窗設置,且不應影響窗戶的正常開啟;防護高度應從凸窗窗臺面起算不小于0.90m。3凸窗非透明的側板、上頂板、下底板應采取保溫隔熱措施,其傳熱系數不得大于外墻傳熱系數的限值要求。8.2.3底層外窗和陽臺門、下沿低于2.00m 且緊鄰走廊或共用上人屋面上的窗和門,應采取防衛(wèi)措施。8.2.4面臨走廊、共用上人屋面或凹口部位的窗,應避免視線干擾。向走廊、公共空間開啟且底面高度低于2.00m的窗扇不應妨礙交通。8.2.5外墻上相鄰套房最近外窗洞口之

49、間或套房窗口與樓梯間窗口之間的水平間距,均不應小于1.00m;當不能滿足時,應在開口之間設置突出外墻不小于0.60m的隔板。8.2.6相鄰套房開向內天井的外窗,其洞口最近邊緣的最小水平距離應滿足表8.2.6的規(guī)定。表8.2.6內天井窗洞口最近邊緣的最小水平距離相鄰套房外窗的位置關系窗洞口最近邊緣的最小水平距離(m)同一防火分區(qū)不同防火分區(qū)一字型并列1.002.00L型側對2.004.00U型相對6.00注:1門窗U型相對的最小水平距離小于6.00m時,可在兩門窗之間U形底邊處挑出一片隔墻,該隔墻的外端應與相對的兩個門窗的最外邊平齊。2內天井應設置為形,且不得為一戶獨用。8.2.7各部位門洞的最

50、小尺寸應符合表8.2.8 的規(guī)定。表8.2.7門洞最小尺寸類別洞口寬度(m)洞口高度(m)共用外門1.252.00戶(套)門1.052.00起居室(廳)門0.902.00臥室門0.902.00廚房門0.802.00衛(wèi)生間門0.702.00陽臺門(單扇)0.702.00注:1表中門洞口高度不包括門上亮子高度,寬度以平開門為準。2洞口兩側地面有高低差時,以高地面為起算高度。8.2.8戶門的性能和設置應滿足下列規(guī)定:1戶門應為具備防盜功能的防護門,防盜等級不應低于現行國家標準防盜安全門通用技術條件規(guī)定的丙級;2戶門應為具備保溫功能的防護門,通往封閉空間和非封閉空間或戶外的戶門,其傳熱系數分別不宜大于

51、2.0 W/(·K)和2.5W/(·K);3戶門應為具備隔聲功能的防護門,其隔聲性能不應低于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guī)范GB50118的規(guī)定;4向外開啟的戶門不應妨礙公共交通及相鄰戶門開啟。8.3屋面8.3.1住宅屋面的熱工性能指標應滿足夏熱冬冷地區(qū)居住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JGJ134和居住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DB33/1015等國家和地方現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8.3.2住宅屋面不宜設置天窗;當設置天窗時,應滿足下列規(guī)定:1天窗總面積不應大于屋面總面積的4;2天窗的傳熱系數不應大于2.8 W/(·K)和2.5W/(·K);3天窗應設置活動遮陽。8.3.3普通屋

52、面的防水等級應為級(兩道防水設防),其具體技術措施和細部構造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屋面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345等的規(guī)定。8.3.4種植屋面的防水等級應為級,且必須至少設置一道具有耐根穿刺性能的防水材料;種植屋面不宜設計為倒置式屋面,其具體技術措施和細部構造應滿足現行行業(yè)標準種植屋面工程技術規(guī)程JGJ155的規(guī)定。9室內環(huán)境9.1日照、天然采光、遮陽9.1.1每套住宅應至少有一個居住空間能獲得冬季日照;當一套住宅有四個或四個以上居住空間時,其中應至少有兩個能獲得冬季日照。9.1.2冬季日照的標準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普通住宅的臥室、起居室(廳)、書房等居住空間大寒日日照不應低于2小時(慈溪、余姚、象山

53、、寧海等地另有當地規(guī)定的,從其規(guī)定);2無障礙住宅的臥室、起居室(廳)、書房等居住空間冬至日日照不應低于2小時(慈溪、余姚、象山、寧海等地另有當地規(guī)定的,從其規(guī)定)。9.1.3需要獲得冬季日照的居住空間的窗洞口寬度不應小于1.20m。9.1.4臥室、起居室(廳)、書房、廚房應有直接天然采光,采光窗洞口的窗地面積比不應低于1/7;當樓梯間設置采光窗時,采光窗洞口的窗地面積比不應低于1/12(側窗采光窗下沿離樓面或地面高度低于0.80m的窗洞口面積不應計入采光面積內,窗洞口上沿距地面高度不宜低于2.00m)。9.1.5住宅套內設有兩個及以上的衛(wèi)生間時,應至少有一個衛(wèi)生間能直接采光。9.1.6住宅內

54、各空間的采光標準應符合表9.1.6的規(guī)定。表9.1.6住宅各空間的采光標準房間名稱側面采光采光系數標準值室內天然采光照度標準值臥室、起居室(廳)、書房、廚房2.0300lx衛(wèi)生間、過道、餐廳、天然采光樓梯間1.0150lx9.1.7居住空間外窗(天窗)遮陽措施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東、西向空調居住空間的外窗應設置活動外遮陽或活動中間遮陽;南向空調居住空間的外窗宜設置水平遮陽、活動外遮陽或活動中間遮陽;天窗應設置活動遮陽。2活動外遮陽可采用以下形式:室外可調節(jié)遮陽卷簾或可開啟百葉窗;中空玻璃夾層內置可調節(jié)遮陽裝置;出挑寬度不小于0.30m的挑檐、陽臺或立面構件內部高反射率可調節(jié)遮陽簾等。9.2自然通風9.2.1臥室、起居室(廳)、書房、廚房應有自然通風;住宅套內設有兩個及以上的衛(wèi)生間時,應至少有一個衛(wèi)生間能自然通風。9.2.2住宅的平面空間組織、剖面設計、門窗的位置、方向和開啟方式的設置,應有利于組織室內自然通風。單朝向住宅宜采取改善自然通風的措施。9.2.3每套住宅外窗(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