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語文必修二離騷教案_第1頁
人民教育出版語文必修二離騷教案_第2頁
人民教育出版語文必修二離騷教案_第3頁
人民教育出版語文必修二離騷教案_第4頁
人民教育出版語文必修二離騷教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離騷教案知識目標 1、了解離騷是詩經(jīng)以后的一次詩體大解放,是“楚辭”體的代表作品。 2、通過學習離騷,了解文學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詩中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懷。  3、學會吟誦古詩詞,注意節(jié)拍、重音。 4、了解以屈原作品為代表的積極浪漫主義和創(chuàng)作手法:豐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通過把握詩文形象,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實詞、虛詞,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能力。 德育目標 通過學習離騷,理解詩人熱愛祖國、憂國憂民的情懷,培養(yǎng)學生愛國

2、憂民的思想感情,并學習詩人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污,執(zhí)著追求理想的高尚節(jié)操。 教學重點 1、通過鑒賞離騷的優(yōu)美詩句,學習屈原追求美政、憂國憂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鑒賞詩歌的比興藝術手法,藝術價值。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對詩作中疑難的字、詞及表達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節(jié)奏地誦讀并背誦課文。 教學方法 1、運用講讀法、逐節(jié)誦讀、講講背背,指點難字讀音、難字詞義。 2、運用討論法,讓學生理解詩中作者的愛國憂民感情及他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 3、通過比較閱讀法,延展課堂內(nèi)容,開闊學生的

3、視野,充實對作品的理解。 教具準備 錄音機      教學磁帶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了解屈原的離騷及他的政治理想。 2、了解離騷在詩歌形式上的革新及“楚辭”體。 3、學習詩歌的1-7節(jié),解決其中的疑難字、詞,能夠熟讀并基本背誦下來。 教學過程 一、導語:  毛澤東在沁園春   雪中感嘆古代帝王們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惜秦皇漢武,略輸文

4、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我們知道,"風"是指詩經(jīng)中的國風,"騷"即楚辭中的離騷。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楚辭是我國第一部文人創(chuàng)作的詩歌,詩經(jīng)楚辭分別開創(chuàng)了我國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詩風,"風騷"也因此成為文學的代名詞。古代帝王們需補充一點"風騷",作為新世紀接班人的我們更應注重自身的文學修養(yǎng)。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離騷,以求在文學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二、解題 1、簡介“楚辭”    “楚辭”這一名稱最早見于西漢前期,上戰(zhàn)國時期

5、興起于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它淵源于中國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謠,汲取民間文學特別是楚聲歌曲的新形式,把詩經(jīng)三百篇特別是“雅”、“頌”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塊詩改為參差不齊,長短不拘的騷體詩,建立一種詩歌的新體裁,標志著我國文學史的詩歌的新發(fā)展,是詩經(jīng)以后的一次詩體大解放。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離騷九歌天問,宋玉的九辨等。 2、屈原及離騷         屈原,名平,字原。戰(zhàn)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楚辭”的創(chuàng)立者和代表作者,上個世紀中,曾被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 &

6、#160;       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偉大詩人屈原,生活在時代大動蕩,社會大變革的戰(zhàn)國中期。當時,新興地主階級與奴隸主貴族集團的殘余勢力,在宗國內(nèi)部和宗國之間進行著內(nèi)外交錯的復雜斗爭。據(jù)史記  屈原列傳記載,屈原“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義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付諸侯。王甚任之?!边€曾“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原力主革新政治,舉賢授能,除殘去穢,勵精圖治。這就突破了貴族階級的局限,而適應了新興階級的政治要求。楚國貴族集團中的頑固派不斷打擊和排擠屈原,使他一生為之奮斗呼號的政治理想不

7、能得到實現(xiàn)。他就用詩歌傾吐自己的憂愁幽思、纏綿悱惻的情緒。         離騷是屈原一生尋求愛國真理并為之奮斗不息的一個縮影,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最長的一首政治抒情詩,是“可與日月爭光”的一篇浪漫主義杰作,是詩人的一篇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辭”體的重要代表作品,人們往往以此來統(tǒng)稱屈原的全部詩作,它在我國文學史是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人們常將“風”“騷”并稱,用“風”來概括詩經(jīng),用“騷”來概括楚辭。         

8、60;離騷的主題表現(xiàn)了詩人為實現(xiàn)祖國富強的崇高目標所作的熱烈追求和不屈的斗爭?!半x”憂愁,“離騷”即作者遭遇憂愁而寫成的詩句。全詩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結晶,是他政治失敗后用血和淚寫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發(fā)憂國之思的作品,本課便是選于其中的20-32節(jié)。 三、誦讀課文 1、放錄音: 第一遍,要求學生注意聽準字音及句子的節(jié)奏。 第二遍,讓學生輕聲跟讀。 第三遍,讓學生大聲朗讀。 2、指名學生朗讀,指正生字的讀音及句子的節(jié)奏。 3、教師總結騷體詩的誦讀節(jié)奏: 騷體詩一般是三四個節(jié)拍,隨文切分。如  &#

9、160;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余/雖/好修姱/以 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4、請同學們集體讀一遍課文,要讀出語氣。 四、整體把握課文 1、要求學生借助課下的注解,疏通課文的句子,注意生字、生詞及常用字、詞的特殊用法。 2、要求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討論課文內(nèi)容,梳理課文思路。 明確:1-7節(jié)作者自述受屈遭貶的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 8-13節(jié)表現(xiàn)了作者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節(jié)操,抒發(fā)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感情。 五、重、難點解決過程     

10、   學習1-7節(jié) 1、要求學生集體朗讀這一部分。 2、提問:第一節(jié)中,詩人“太息”“掩涕”,為什么?這一節(jié)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詩人是因為 “哀民生之多艱”,即同情人民生活艱難。這兩句承上,形象地概括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給我們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詩人形象?!坝嚯m好修姱以羈鞿兮,謇朝誶夕替 ”兩句啟下。 3、提問:屈原一生“好修姱以鞿羈鞿兮”,卻為什么“謇朝誶而夕替”?有哪三個原因? 明確:小人投機(“眾女”“謠諑”);君王“不察”,自己不愿同流合污。 4、屈

11、原怎么對待這種不公平的待遇?(用詩句回答)屈原是什么態(tài)度?表現(xiàn)了他什么樣的感情?  明確:“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世之所厚”。表現(xiàn)了屈原實施“美政”,振興楚國的政治理想和愛國熱情,以及修身潔行的高尚節(jié)操和嫉惡如仇的斗爭精神,并對楚國的腐敗政治和黑暗勢力做了無情的揭露和斥責。 六、小結:          第一部分自述受屈遭貶的政治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 七、作業(yè):  &

12、#160;       背誦課文。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離騷是詩經(jīng)以后的一次詩體大解放,是“楚辭”體的代表作品。 2、通過學習離騷,了解文學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詩中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懷。  3、學會吟誦古詩詞,注意節(jié)拍、重音。 4、了解以屈原作品為代表的積極浪漫主義和創(chuàng)作手法:豐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通過把握詩文形象,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實詞、虛詞,培

13、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能力。 德育目標 通過學習離騷,理解詩人熱愛祖國、憂國憂民的情懷,培養(yǎng)學生愛國憂民的思想感情,并學習詩人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污,執(zhí)著追求理想的高尚節(jié)操。 教學重點 1、通過鑒賞離騷的優(yōu)美詩句,學習屈原追求美政、憂國憂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鑒賞詩歌的比興藝術手法,藝術價值。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對詩作中疑難的字、詞及表達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節(jié)奏地誦讀并背誦課文。 教學方法 1、運用講讀法、逐節(jié)誦讀、講講背背,指點難字讀音、難字詞義。 2、運用討論法,讓學

14、生理解詩中作者的愛國憂民感情及他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 3、通過比較閱讀法,延展課堂內(nèi)容,開闊學生的視野,充實對作品的理解。 教具準備 錄音機      教學磁帶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步驟                       

15、0;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

16、了解屈原的離騷及他的政治理想。 2、了解離騷在詩歌形式上的革新及“楚辭”體。 3、學習詩歌的1-7節(jié),解決其中的疑難字、詞,能夠熟讀并基本背誦下來。 教學過程 一、導語:   毛澤東在沁園春   雪中感嘆古代帝王們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保┪覀冎?,"風"是指詩經(jīng)中的國風,"騷"即楚辭中的離騷。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楚辭是我國第一部文人創(chuàng)作的詩歌,詩經(jīng)楚辭分別開創(chuàng)了我國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

17、主義的詩風,"風騷"也因此成為文學的代名詞。古代帝王們需補充一點"風騷",作為新世紀接班人的我們更應注重自身的文學修養(yǎng)。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離騷,以求在文學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二、解題 1、簡介“楚辭”    “楚辭”這一名稱最早見于西漢前期,上戰(zhàn)國時期興起于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它淵源于中國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謠,汲取民間文學特別是楚聲歌曲的新形式,把詩經(jīng)三百篇特別是“雅”、“頌”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塊詩改為參差不齊,長短不拘的騷體詩,建立一種詩歌的新體裁,標志著我國文學史的詩歌的新發(fā)展,是詩經(jīng)以后的一次詩體大

18、解放。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離騷九歌天問,宋玉的九辨等。 2、屈原及離騷         屈原,名平,字原。戰(zhàn)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楚辭”的創(chuàng)立者和代表作者,上個世紀中,曾被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         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偉大詩人屈原,生活在時代大動蕩,社會大變革的戰(zhàn)國中期。當時,新興地主階級與奴隸主貴族集團的殘余勢力,在宗國內(nèi)部和宗國之間進行著內(nèi)外交錯的復雜斗爭

19、。據(jù)史記  屈原列傳記載,屈原“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義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付諸侯。王甚任之。”還曾“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原力主革新政治,舉賢授能,除殘去穢,勵精圖治。這就突破了貴族階級的局限,而適應了新興階級的政治要求。楚國貴族集團中的頑固派不斷打擊和排擠屈原,使他一生為之奮斗呼號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實現(xiàn)。他就用詩歌傾吐自己的憂愁幽思、纏綿悱惻的情緒。        離騷是屈原一生尋求愛國真理并為之奮斗不息的一個縮影,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最長的一首政治抒情詩,是“可與日

20、月爭光”的一篇浪漫主義杰作,是詩人的一篇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辭”體的重要代表作品,人們往往以此來統(tǒng)稱屈原的全部詩作,它在我國文學史是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人們常將“風”“騷”并稱,用“風”來概括詩經(jīng),用“騷”來概括楚辭。          離騷的主題表現(xiàn)了詩人為實現(xiàn)祖國富強的崇高目標所作的熱烈追求和不屈的斗爭。“離”憂愁,“離騷”即作者遭遇憂愁而寫成的詩句。全詩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結晶,是他政治失敗后用血和淚寫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發(fā)憂國之思的作品,本課便是選于其中的20-32節(jié)。 三、

21、誦讀課文 1、放錄音: 第一遍,要求學生注意聽準字音及句子的節(jié)奏。 第二遍,讓學生輕聲跟讀。 第三遍,讓學生大聲朗讀。 2、指名學生朗讀,指正生字的讀音及句子的節(jié)奏。 3、教師總結騷體詩的誦讀節(jié)奏: 騷體詩一般是三四個節(jié)拍,隨文切分。如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余/雖/好修姱/以 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4、請同學們集體讀一遍課文,要讀出語氣。 四、整體把握課文 1、要求學生借助課下的注解,疏通課文的句子,注意生字、生詞及常用字、詞的特殊用法。 2、要求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討論課文內(nèi)容,梳理課文思路。 明確:1-7節(jié)作者自述受屈遭貶的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 8-13節(jié)表現(xiàn)了作者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節(jié)操,抒發(fā)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