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文檔供參考,可復制、編制,期待您的好評與關注! 第八講 詩經(四) 詩經內容(三)第五節(jié) 燕饗詩詩經中還有以君臣、親朋好友歡聚晏享為主要內容的燕饗詩,更多的是反映上層社會的歡樂和諧。主要作用“和睦九族,溝通上下,鞏固統(tǒng)治地位”。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詩共三章,每章八句,開頭皆以鹿鳴起興。在空曠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閑地吃著野草,不時發(fā)出呦呦的鳴聲,
2、此起彼應,十分和諧悅耳。詩以此起興,便營造了一個熱烈而又和諧的氛圍,如果是君臣之間的宴會,那種本已存在的拘謹和緊張的關系,馬上就會寬松下來。此詩自始至終洋溢著歡快的氣氛,它把讀者從“呦呦鹿鳴”的意境帶進“鼓瑟吹笙”的音樂伴奏聲中鹿鳴是古人在宴會上所唱的歌。朱熹詩集傳云:“此燕(宴)饗賓客之詩也?!庇衷啤柏M本為燕(宴)群臣嘉賓而作,其后乃推而用之鄉(xiāng)人也與?”也就是說此詩原是君王宴請群臣時所唱,后來逐漸推廣到民間,在鄉(xiāng)人的宴會上也可唱。朱熹這一推測該是符合事實的,直到東漢末年曹操作短歌行,還引用了此詩首章前四句,表示了渴求賢才的愿望,說明千余年后此詩還有一定的影響?!疽弧⒉懿?短歌行】其一對酒當歌
3、,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這首短歌行的主題非常明確,就是整理希望有大量人才來為自己所用。第六節(jié) 怨刺詩毛詩序指出:“至于王道衰,禮儀廢,政教失,國異政,家殊俗,而變風、變雅作矣?!惫旁娝赜小懊来獭眰鹘y(tǒng),具有鮮明的功利性和實用性。詩經首開其端。其中廟堂和宮廷樂歌多歌功頌德之作,出自公卿列士和樂工之手,在頌詩中保存最多,雅詩中也有不少。有的頌帝王歌天命,有的頌揚文王之德。在雅詩和國風中,與頌歌異調的,是怨刺詩。亦即前人所謂“變風”、“變雅”。主要保存在“二雅
4、”和國風中。大雅中的民勞、板、蕩,小雅中的節(jié)南山雨無正,國風中的碩鼠伐檀。怨刺詩是詩經中最表現(xiàn)現(xiàn)實主義的詩體,而怨刺詩大量出現(xiàn)的原因主要有三點:第一,賦稅嚴重刑政苛刻的黑暗政治,詩被用來針砭時弊和傾吐怨憤。第二,社會生產力提高帶來的私有制發(fā)展使勞動人民的生活處境更加艱辛。第三,“士風”盛行,個人尊嚴和自我人格受到重視,平民百姓對精神生活的渴望強烈。第四,封建思想沒有深入人心,而人民的情感又逐漸成熟,加上當時中原地區(qū)的文化氛圍濃厚。于是平民百姓大量用詩來表達自己被壓迫和剝削的情感,來揭露統(tǒng)治階級的寄生本質。(一)反映社會黑暗腐朽的政治諷刺詩篇。例如邶風·新臺,揭露了衛(wèi)宣公霸占兒媳宣姜的
5、亂倫丑行。1.新臺:臺的故址在今山東甄城縣黃河北岸,衛(wèi)宣公為納宣姜所筑。有泚(c此):鮮明貌。2.河水:黃河。瀰瀰(m米):大水茫茫。3.燕婉:燕,安;婉,順。指夫婦和好。4.蘧篨(qú chú渠除):雞胸。一說蛤蟆。鮮:善。5.有灑(cu璀):高峻。6.浼浼(mi美):水盛貌。7.殄(tin舔):善。8.鴻:蛤蟆。離:通罹,遭受。9.戚施:駝背,一說蛤蟆。(二)反對剝削和壓迫的詩篇。例如魏風中的伐檀,寫奴隸們在伐木勞動中責問和諷刺統(tǒng)治者的不勞而獲,表達了奴隸們對奴隸主階級的無比憤恨和反抗情緒,反映了當時尖銳的階級矛盾;還有碩鼠,詩中把奴隸主比作“大老鼠”,高喊它們不要再來
6、吃莊稼,充滿了對寄生蟲的蔑視與厭惡,并表示要走向沒有剝削壓迫的理想樂園。(三)反映亡國之痛的。因詩人感時傷世而作。王風·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這首詩寫一位東周大夫的故國之思。長于心理描寫。全詩用賦的手法,直賦胸臆,寫主人公看到過去曾經是繁華的都市現(xiàn)在是一片滿目的荒涼與破敗而內心極度憂傷的情狀。開頭“彼黍離離,彼稷之苗”是比、興兼用,荒涼破敗的景象即烘托了抒情主人公悲愴的心情,又比擬王室的衰敗。那種“中心搖搖”、“中心如醉”、“中心如噎”以及呼天喊地的神情,歷歷在目,感人至深。后世據(jù)詩序所言,稱故國之思、亡國之
7、痛為“黍離之悲”。第七節(jié) 周部族史詩上古祭祀活動盛行,許多民族都產生了贊頌神靈、祖先,以及祈福禳災的祭歌。我國古代也特別重視祭祀,認為“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左傳·成公十 三年)。保存在大雅和“三頌”中的祭祀詩,大多是以祭祀、歌頌祖先為主, 或敘述部族發(fā)生、發(fā)展的歷史,或贊頌先公先王的德業(yè),總之是歌功頌德之作。 但這些作品也有其歷史和文學價值。如被認為是周族史詩的生民、公劉、綿、皇矣、大明五篇作品,贊頌了后稷、公劉、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的業(yè)績,反映了西周開國的歷史。生民寫始祖后稷的神異誕生和他對農業(yè)的貢獻。公劉寫公劉率領周人由邰(今陜西武功)遷徒到豳(今陜西彬縣、 旬邑一帶),開始
8、了定居生活,在周部族發(fā)展史上有重大意義。綿寫古公亶父率周部族再次由豳遷至岐(今陜西岐山縣)之周原,劃定土地疆界,開溝筑壟, 設置官司、宗廟,建立城郭,創(chuàng)業(yè)立國,并敘及文王的事跡?;室酉葘懱?、 王季的德業(yè),然后寫文王伐崇伐密勝利的經過。大明先敘王季娶太任生文王, 文王娶大姒生武王,然后寫武王在牧野大戰(zhàn)。從生民到大明,周人由產 生到逐步強大,最后滅商,建立統(tǒng)一王朝的歷史過程,得到了完整的表現(xiàn)。五篇史詩,反映了周人征服大自然的偉大業(yè)績,社會制度由原始公社向奴隸制國家的轉化,以及推翻商人統(tǒng)治的斗爭,是他們壯大發(fā)展的歷史寫照。因此,它們與后 世的廟堂文學有明顯的區(qū)別。如生民這樣寫后稷出生時的神奇經歷:
9、 厥初生民,時維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載生載育,時維后稷。 誕彌厥月,先生如達,不坼不副,無災無害,以赫厥靈。上帝不寧,不康禋祀,居然生子。誕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誕置之平林,會伐平林;誕置之寒冰,鳥覆翼之。 鳥乃去矣,后稷呱矣。實覃實訏,厥聲載路。履帝跡生子的神話,實際上是只知有母而不知有父的母系社會的折射。姜嫄棄子的原因歧說很多。這種描寫,使后稷的誕生,充滿神話色彩和人類童年的純真氣質。他是感天而生,一出世就經受了種種磨難。后五章寫后稷懂得耕作, 栽培五谷,在農業(yè)上取得很大成就,又創(chuàng)立了祀典。全詩不僅生動地寫出了周人始祖后稷一生的事跡,而且反映
10、了由母系社會進入父系社會的歷史背景。其他祭 祖頌歌,也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殷周時期的歷史圖景,以及人們敬天祭祖的宗 教觀念,是特定歷史背景、哲學思想、倫理道德、美學觀念的產物。第八節(jié) 詩經的藝術特點綜合起來看,詩經主要有以下主要藝術成就:第一、樸素自然的現(xiàn)實主義風格,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詩經里的絕大多數(shù)詩篇,是奴隸制社會的生活寫照。整理們對于社會生活有著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并能通過完美的藝術形象加以表現(xiàn),抒發(fā)了他們對現(xiàn)實生活的直接感受。譬如七月,以鋪敘直陳的手法,展現(xiàn)了一幅古代農奴悲慘生活的真實圖畫。詩篇不僅概括地描繪了一年的全部勞動過程,而且通過鮮明的對比,深刻有力地揭露了社會的不平,表達
11、了人民對統(tǒng)治階級的憤恨。伐檀和碩鼠,表現(xiàn)了奴隸們在繁苦剝削壓迫下的覺悟和反抗;君子于役、東山,反映戰(zhàn)爭與徭役給人民帶來的痛苦;氓、柏舟,揭示愛情、婚姻的種種悲歡。這些詩歌不僅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生活,而且以驚人的藝術概括力,把握和揭示出當時社會生活中的一些本質矛盾。它們通過對現(xiàn)實生活的具體描述,真實而又形象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表達了廣大人民的理想和愿望。第二、賦、比、興的手法賦、比、興是詩經中最突出的藝術表現(xiàn)方法,它們同風、雅、頌被稱為詩的“六義”。尤其比、興,是古人研究詩經時總結出來的藝術規(guī)律。古人一般認為賦、比、興是用,即表現(xiàn)方法。風、雅、頌是體,即表現(xiàn)的內容、體制。這里談談“賦、比、興”
12、三種藝術表現(xiàn)方法的藝術效果?!百x”就是鋪陳直敘事物的方法。其寫法特點就在于“直”,而不加譬喻,把要表達的內容有層次地敘述出來,給人以明確而完整的印象。如七月,詩人按季節(jié)和物候的變化,由春至冬分類排比地記述了農奴一年的勞動過程,直訴其苦,事事鋪陳,整體而全面地反映了農奴生產、生活的真實面貌。賦這種表現(xiàn)手法,多表現(xiàn)在一首詩的總體方面,它對社會生活的反映能夠給人以整體感,既有深度,又有概括力?!氨取?,就是比喻和比擬。它是用形象事物來打比方,使被比喻的事物生動形象,給人以真實感、形象感,增強詩的感染力量。如衛(wèi)風中的碩人,連用六個比喻來描繪碩人的手、膚、領、齒、首、眉的美艷,形象地贊美了衛(wèi)莊公夫人莊姜的
13、姿容和神態(tài),給讀者以鮮明而深刻的印象。比的表現(xiàn)方法,抓住了事物的本質特征和事物之間的內在了解,相似的特征或共同屬性,以形寫神,將抽象的事物訴諸形象,從而深化了主題?!芭d”,就是托物起興。它是一種憑借自然界的事物,先起個頭,然后借以聯(lián)想,引出詩人內心感情的表現(xiàn)方法。興句多放在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濤經中運用興的方法,有時起象征、聯(lián)想、比擬的作用,如周南·關雎,以睢鳥的和鳴引起下文男女求偶的聯(lián)想;周南·桃天開頭“桃之天天,灼灼其華”兩句,以盛開的艷麗桃花,象征初嫁少女容光煥發(fā)的艷美。有時起創(chuàng)造意境,烘托氣氛的作用,如秦風·蒹葭開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兩句,描繪了一幅
14、蕭疏清冷的意境,為抒發(fā)憂傷失望的心情,渲染了濃烈的氣氛。有時起協(xié)調韻律的作用,如秦風·黃鳥開頭“交交黃鳥,止于棘”兩句,與下文控訴殉葬制度沒有什么了解,它只起個協(xié)調韻律的作用。好的起興,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能把讀者引入詩的意境之中。詩三百篇中的賦、比、興多是結合為用的。賦、比、興是前人總結的詩經的三種表現(xiàn)手法或是藝術技巧。與風、雅、頌合稱“六義”。 賦就是鋪陳直敘,即詩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關的事物平鋪直敘地表達出來。比就是比方, 以彼物比此物,詩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個事物來作比喻。興則是觸物興詞,客觀事物觸發(fā)了詩人的情感,引起詩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詩歌的發(fā)端。對于賦、比、興的解釋,歷來不
15、同。朱熹的解釋比較準確。他說: “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詩集傳序)其中,賦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手法。明謝榛說:“予嘗考之三百篇,賦七百二十,興三百七十,比一百二十”(四溟詩話卷二)可見用賦之廣。當然,在詩經中更為出色的還是比興。先說比。在詩經中,有的通篇用比,如碩鼠;有時單用比,有時用博喻,如衛(wèi)風·碩人寫莊姜之美: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這里用了一連串的比喻。這種寫法千百年來膾炙人口,并為后世文人多仿效,如曹植洛神賦中用了“驚鴻”、“游龍”、“秋菊”“春松”之喻寫洛神體態(tài)之輕
16、盈,蓋借鑒于此。再說興。“興”的本意是“起”,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常常表現(xiàn)為托物起興。它是一種借對自然界的事物描寫,如鳥獸蟲魚、風云雨雪、星辰日月等,先開個頭,然后藉以聯(lián)想,引出詩人內心情感的表現(xiàn)手法。興句多放在一首詩的開頭,也有放在句中的。在詩經中,興的運用大致有兩種情況:(1)、起象征、聯(lián)想、比擬的作用。如關雎,以雎鳥成雙成對和鳴,相依相戀的情景,引起詩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聯(lián)想;周南·桃夭以盛開的艷麗桃花,象征新娘的年輕貌美。 (2)、起創(chuàng)設意境、烘托氣氛的作用。如秦風·蒹葭開頭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描繪了一幅清秋凄清的意境,渲染烘托了主人公求偶不得的失望心情。在詩
17、經中,又常常是比興兼用。這一點在講具體作品時再詳細了解。賦、比、興這三種藝術手法,對后世詩歌影響深遠。它極大地豐富了中國詩歌的表現(xiàn)藝術,是中國詩歌民族風格的重要特征。第三、靈活的句式和復沓的章法復迭是詩三百章法上的一個顯著特點。復迭又叫復沓或重章迭句,即各章的詞句基本相同,中間只更換幾個字,反復詠唱。它的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氣氛,深化詩的主題,增強詩的音樂性和節(jié)奏感,使感情得到盡情抒發(fā)。如伐檀,全詩三章采用章節(jié)復沓的形式,詩中更換的字詞起到了層層深入表現(xiàn)詩歌主題的作用:“伐檀”、“伐輻”、“伐輪”,顯示了奴隸有干不完的活兒;“三百廛”、“三百億”、“三百困”和“縣疆”、“縣特”、“縣鶉”,揭
18、露了奴隸主的殘酷剝削;“胡取禾兮”,表現(xiàn)了奴隸極大的憤怒。每章又以“素餐”、“素食”、“素飧”作結,對統(tǒng)治者表示出極大的諷刺。濤中運用上述手法,層層揭露,層層諷刺,再現(xiàn)了勞動場面,深化了主題,同時加強了控訴力量,突出了勞動者的抒情形象,也使詩的形式整齊完美,便于歌唱和記憶。四言為主的句式和豐富、生動、形象的語言。詩經中的基本句式,是四言一句,但也有不少詩句突破四言定格,在四言中又雜以二、三、五、六、七、八言句,在整齊中顯示出參差錯落之美。詩經是詩歌的語言寶庫,詞匯豐富多彩,用詞生動準確。詩經中還大量地運用了雙聲字、迭韻字和重迭字,這不但豐富了語匯,而且寫景狀物,擬形傳聲,使詩歌更富于形象美和音
19、韻美。詩經以四言為主,其間雜有二言之八言不等。四言節(jié)奏感強,是構成詩經整齊韻律的基本單位。詩經多重章迭句。詩經中的重章,許多為整篇中同一詩章重迭,每章只更換相應的幾個字。也有一篇之中有兩種迭章,或是一篇之中既有重章,也有非重章。詩經中多用迭句、迭字、雙聲迭韻。詩經的重章迭句的復沓結構,造成反復詠嘆,回環(huán)往復,增強了抒情效果,而迭字、雙聲迭韻的使用又增強了音樂美和形象美。詩經中的詩歌大多押韻。常見的也是我國后世最常用的是一章之中只用一個韻部,隔句押韻,韻腳在偶句的押韻方式。還有句句用韻的方式。第四、多種修辭手段的成功運用詩經中對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已相當成熟。對偶,如谷風“就其深兮,方之舟之,就其
20、淺矣,泳之游之?!焙訌V“誰謂河廣?曾不容刀,誰謂宋遠?曾不崇朝?!蔽淖肿兓嘧?,聲音和諧美妙,語句婉轉流暢。夸張,正如劉勰所說:“是以言峻則嵩高極天,論狹則河不容刀,說多則子孫千億,稱少則民靡孑遺?!保ㄎ男牡颀?#183;夸飾)指出崧高、河廣、云漢等詩恰當?shù)剡\用夸張,更富于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產生了讓人感覺更真切、更強烈、更深刻的藝術效果。其它手法如對比、排比、設問、頂真、呼告、擬人、借代等靈活運用,表情狀物,不勝枚舉。第九節(jié) 詩經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及影響詩經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奠定了我國詩歌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詩人,我國詩歌藝術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一、現(xiàn)實主
21、義精神與面向現(xiàn)實的傳統(tǒng)總而言之,詩經 的內容十分廣泛豐富。它立足于社會現(xiàn)實生活,沒有虛妄與怪誕,極少超自然的 神話,祭祀、宴飲、農事是周代社會經濟和禮樂文化的產物,其他詩對時政世風、 戰(zhàn)爭徭役、婚姻愛情的敘寫,展開了當時政治狀況、社會生活、風俗民情的形象 畫卷。詩經中,不僅描述了周代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特殊的文化形態(tài),而 且揭示了周人的精神風貌和情感世界,可以說,詩經是我國最早的富于現(xiàn)實精神的詩歌,奠定了我國詩歌面向現(xiàn)實的傳統(tǒng)。詩經的現(xiàn)實精神,在國風和 “二雅”中,表現(xiàn)尤其突出。大雅中的周族史詩,真實地再現(xiàn)了周民族的發(fā)生發(fā)展史,而在周道既衰的社會背景下產生的大小雅中的怨刺詩,表現(xiàn)出詩人對現(xiàn)實的
22、強烈關注,充滿憂患意識和干預政治的熱情。箴戒國君大臣,抨擊政治弊端, 諷刺背德違禮,斥責宵小讒佞,身處亂世的詩人真實地記錄下了當時腐朽、黑暗、 世衰人怨的社會現(xiàn)實,而其中表現(xiàn)出的憂國憂民的情懷,進一步強化了這些作品 反映現(xiàn)實的深度。國風中的作品,更多針對戰(zhàn)爭徭役,婚姻戀愛等生活抒發(fā)詩人 的真實感受,在對這些生活側面的具體描述中,表現(xiàn)了詩人真摯的情感,鮮明的 個性和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 二、抒情詩傳統(tǒng)詩經雖有少數(shù)敘事的史詩,但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衛(wèi)風·氓這類 偏于敘述的詩篇,其敘事也是為抒情服務的,而不能簡單地稱為敘事詩。詩經 可以說主要是一部抒情詩集,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產生了如此眾多、水平
23、如此之高 的抒情詩篇,是世界各國文學中罕見的。從詩經開始,就顯示出我國抒情詩 特別發(fā)達的民族文學特色。從此以后,我國詩歌沿著詩經開辟的抒情言志的道路前進,抒情詩成為我國詩歌的主要形式。詩經表現(xiàn)出的關注現(xiàn)實的熱情、強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識、真誠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被后人概括為“風雅”精神,直接影響了后世詩人的創(chuàng)作。三、風雅精神與文學革新詩經中以個人為主體的抒情發(fā)憤之作,為屈原所繼承?!皣L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史記·屈原列傳) 離騷及九章中憂憤深廣的作品,兼具了國風、“二雅”的傳統(tǒng)。漢樂府 詩緣事而發(fā)的特點,建安詩人的慷慨之音,都是這種精神的直接繼承。后世詩人 往
24、往倡導“風雅”精神,來進行文學革新。陳子昂感嘆齊梁間“風雅不作” (與東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他的詩歌革新主張,就是要以“風雅”廣泛深 刻的現(xiàn)實性和嚴肅崇高的思想性,以及質樸自然、剛健明朗的創(chuàng)作風格,來矯正 詩壇長期流行的頹靡風氣。不僅陳子昂,唐代的許多優(yōu)秀詩人,都繼承了“風雅” 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李白慨嘆“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誰陳”(古風其一);杜甫更 是“別裁偽體親風雅”(戲為六絕句其六),杜詩以其題材的廣泛和反映社 會現(xiàn)實的深刻而被稱為“詩史”;白居易稱張籍“風雅比興外,未嘗著空文” (讀張籍古樂府),實際上白居易和新樂府諸家,所表現(xiàn)出的注重現(xiàn)實生活、 干預政治的旨趣和關心人民疾苦的傾向,都是“風雅”精神的體現(xiàn)。而且這種精 神在唐以后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從宋陸游到清末黃遵憲,也代不乏人。四、比興的垂范如果說,“風雅”在思想內容上被后世詩人立為準的,比興則在藝術表現(xiàn)手 法上為后代作家提供了學習的典范。詩經所創(chuàng)立的比興手法,經過后世發(fā)展, 成了我國古代詩歌獨有的民族文化傳統(tǒng)。詩經中僅作為詩歌起頭協(xié)調音韻, 喚起情緒的興,在后代詩歌中仍有表現(xiàn)。而大量存在的兼有比義的興,更為后代 詩人所廣泛繼承,比興就成了一個固定的詞,用來指詩歌的形象思維,或有所寄 托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井蓋專利技術許可與轉讓合同3篇
- 2025年度新型建材鋼管租賃服務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家電產品銷售合同協(xié)議范本3篇
- 2025年度二手房屋買賣居間服務合同范本全新升級版
- 2025年度預制構件裝配式建筑項目風險評估與保險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跑步賽事場地設施租賃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古建筑修繕泥工班組專業(yè)施工合同4篇
- 2025版民爆物品裝卸作業(yè)應急救援預案合同3篇
- 2025年墻體改梁與裝配式建筑技術應用合同3篇
- 2025版二零二五年度商鋪租賃合同租賃物保險條款3篇
- 礦物加工工程基礎知識單選題100道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同等學力申碩英語考試真題
- 世說新語原文及翻譯-副本
- 消除“艾梅乙”醫(yī)療歧視-從我做起
- 非遺文化走進數(shù)字展廳+大數(shù)據(jù)與互聯(lián)網(wǎng)系創(chuàng)業(yè)計劃書
- 2024山西省文化旅游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科普知識進社區(qū)活動總結與反思
- 加油站廉潔培訓課件
- 現(xiàn)金日記賬模板(帶公式)
- 消化內科??票O(jiān)測指標匯總分析
- 深圳市物業(yè)專項維修資金管理系統(tǒng)操作手冊(電子票據(jù))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