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生物學整理的復習資料匯總_第1頁
細胞生物學整理的復習資料匯總_第2頁
細胞生物學整理的復習資料匯總_第3頁
細胞生物學整理的復習資料匯總_第4頁
細胞生物學整理的復習資料匯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名詞解釋、細胞生物學pell biology :是研究細胞基本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科學,是在顯微、亞顯微和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細胞結構與功能,細胞增殖、分化、衰老與凋亡,細胞信號傳遞,真核細胞基因表達與調控,細胞起源與進化等為主要內(nèi)容的一門學科。2、顯微結木構microscopic structure: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中能夠觀察到的細胞結構,直徑大于0.2微米,如細胞的大小及外部形態(tài)、染色體、線粒體、中心體、細胞核、核仁等,目前用于研究細胞顯微結構的工具有普通光學顯微鏡、暗視野顯微鏡、相差顯微鏡、熒光顯微鏡等。3、亞顯微結構submicroscopic structure :在電子顯微鏡中能夠觀察

2、到的細胞分子水平以上的結構,直徑小于0.2微米,如內(nèi)質網(wǎng)膜、核膜、微管、微絲、核糖體等,目前用于亞顯微結構研究的工具主要有電子顯微鏡、偏光顯微鏡和X線衍射儀等。4、細胞學Icytology :研究細胞形態(tài)、結構、功能和生活史的科學,細胞學的確立是從的細胞學說的提出開始的,而大部分細胞學的基礎知識是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以后得到的。在這一時期,顯微鏡的觀察技術有Schleiden (1838 )和 Schwann (1839)了顯著的進步,詳細地觀察到核和其他細胞結構、有絲分裂、染色體的行為、受精時的核融合等,細胞內(nèi)的滲透壓和細胞膜的透性等生理學方面的知識也有了發(fā)展。對于生殖過程中的細胞以及核的行為

3、的研究,對于發(fā)展遺傳和進化的理論起了很大作用。5、分子細胞生物學 molecular cell biology :是細胞的分子生物學,是指在分子水平上探索細胞的基本生命活動規(guī)律,主要應用物理的、化學的方法、技術,分析研究細胞各種結構中核酸和蛋白質等大分子的構造、組成的復雜結構、這些結構之間分子的相互作用及遺傳性狀的表現(xiàn)的控制等。四、判斷題1、細胞生物學是研究細胞基本結構的科學。(X )2、細胞的亞顯微結構是指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結構。3、細胞是生命體的結構和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V4、英國學者Robert Hooke第一次觀察到活細胞有機體。5、細胞學說、進化論、遺傳學的基本定律被列為19世

4、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fā)現(xiàn)” 。(X ) 6、細胞學說的建立構成了細胞學的經(jīng)典時期。(X )五、簡答題1、細胞學說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有何重要意義?答:細胞學說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一切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組成生物體的基本結構單位;細胞通過細胞分裂繁殖后代。細胞學說的創(chuàng)立對當時生物學的發(fā)展起了巨大的促進和指導作用。其意義在于:明確了整個自然界在結構上的統(tǒng)一性,即動、植物的各種細胞具有共同的基本構造、基本特性,按共同規(guī)律發(fā)育,有共同的生命過程;推進了人類對整個自然界的認識;有力地促進了自然科學與哲學的進步。2、細胞生物學的發(fā)展可分為哪幾個階段?答:細胞生物學的發(fā)展大致可分為五個時期:細胞質的發(fā)現(xiàn)、細

5、胞學說的建立、細胞學的經(jīng)典時期、實驗細胞學時期、分子細胞生物學時期。3、為什么說19世紀最后25年是細胞學發(fā)展的經(jīng)典時期?答:因為在19世紀的最后25年主要完成了如下的工作:原生質理論的提出;細胞分裂的研究;重要細胞器的發(fā)現(xiàn)。這些工作大大地推動了細胞生物學的發(fā)展。一、名詞解釋1、細胞:由膜圍成的、能進行獨立繁殖的最小原生質團,是生物體最基本的框架結構和生理功能單位。其基本結構包括: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擬核)2、病毒(virus):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小的、最簡單的專性活細胞內(nèi)寄生的非胞生物體,是僅由一種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質構成的核酸蛋白質復合體。3、病毒顆粒:結構完整并具有感染性的病毒。4

6、、原核細胞:|沒有由膜圍成的明確的細胞核、體積小、結構簡單、進化地位原始的細胞。5、 原核(擬核、類核)I:原核細胞中沒有核膜包被的 DNA區(qū)域,這種DNA不與蛋白質結合。6、細菌染色體(或細菌基因組):細菌內(nèi)由雙鏈 DNA分子所組成的封閉環(huán)折疊而成的遺傳物質,這樣的染色體是裸露的,沒有組蛋白和其他蛋白質結合也不形成核小體結構,易于接受帶有相同或不同物種的基因的插入。5程中常作為基因重組和基因轉移的載體。&芽孢細菌細胞為抵抗外界不良環(huán)境而產(chǎn)生的休眠體。9、細胞器:存在于細胞中,用光鏡、電鏡或其他工具能夠分辨出的,具有一定特點并執(zhí)行特定機能的結構。10、類病毒;寄生在高等生物(主要是植物

7、)內(nèi)的一類比任何已知病毒都小的致病因子。沒有蛋白質外殼,只有游離的RNA分子,但也存在DNA型。11、細胞體積的守恒定律:器官的總體積與細胞的數(shù)量成正比,四、判斷題而與細胞的大小無關。1、病毒是僅由一種核酸和蛋白質構成的核酸蛋白質復合體。2、支原體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小、最簡單的生物。(F )細胞3、所有細胞的表面均有由磷酯雙分子層和鑲嵌蛋白質構成的生物膜即細胞膜。4、細菌的DNA復制、RNA轉錄與蛋白質的翻譯可以同時進行,沒有嚴格的時間上的階段性與空間上的區(qū)域性。5、細菌的基因組主要是由一個環(huán)狀 DNA分子盤繞而成,特稱為核區(qū)或擬核。6、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相比,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原核細胞內(nèi)沒有細胞

8、器。)核糖體7、核糖體僅存在于真核細胞中,而在原核細胞沒有。9、病毒的增殖又稱病毒的復制,與細胞的增殖方式一樣為二分分裂。10、細菌核糖體的沉降系數(shù)為70S,由50S大亞基和30S小亞基組成。(T五、簡答題1、病毒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病毒是“不完全”的生命體。病毒不具備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但卻具備生命的基本特征(復制與遺傳),其主要的生命活動必需在細胞內(nèi)才能表現(xiàn)。病毒是徹底的寄生物。病毒沒有獨立的代謝和能量系統(tǒng),必需利用宿主的生物合成機構進行病毒蛋白質和病毒核酸的合成。病毒只含有一種核酸。病毒的繁殖方式特殊稱為復制。*、為什么說支原體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小、最簡單的能獨立生活的細胞生物?答:支原體的的

9、結構和機能極為簡單:細胞膜、遺傳信息載體DNA與 RNA進行蛋白質合成的一定數(shù)量的核糖體以及催化主要酶促反應所需要的酶。這些結構及其功能活動所需空間不可能小于100 n仏因此作為比支原體更小、更簡單的細胞,又要維持細胞所有的細胞均具有兩種核酸,即 DNA和 RNA( T )生命活動的基本要求,似乎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說支原體是最小、最簡單的細胞。3、如何理解“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I 答:細胞是構成有機體的基本單位。一切有機體均由細胞構成,只有病毒是非細胞形態(tài)的生命體。細胞具有獨立的、有序 的自控代謝體系,細胞是代謝與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是有機體生長與發(fā)育的基礎細胞是遺傳的基本單位,細胞具

10、有遺傳的 全能性細胞是生命起源和進化的基本單位。沒有細胞就沒有完整的生命4、試論述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最根本的區(qū)別。I答: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最根本的區(qū)別在于:生物膜系統(tǒng)的分化與演變:真核細胞以生物膜分化為基礎,分化為結構更精細、 功能更專一的基本單位一一細胞器,使細胞內(nèi)部結構與職能的分工是真核細胞區(qū)別于原核細胞的重要標志;遺傳信息量與遺 傳裝置的擴增與復雜化:由于真核細胞結構與功能的復雜化,遺傳信息量相應擴增,即編碼結構蛋白與功能蛋白的基因數(shù)首先 大大增多;遺傳信息重復序列與染色體多倍性的出現(xiàn)是真核細胞區(qū)別于原核細胞的一個重大標志。遺傳信息的復制、轉錄與翻 譯的裝置和程序也相應復雜化,真核細胞內(nèi)

11、遺傳信息的轉錄與翻譯有嚴格的階段性與區(qū)域性,而在原核細胞內(nèi)轉錄與翻譯可同 時進行。一、名詞解釋1、分辨率:|區(qū)分開兩個質點間的最小距離。2、細胞培養(yǎng):|把機體內(nèi)的組織取出后經(jīng)過分散(機械方法或酶消化)為單個細胞,在人工培養(yǎng)的條件下,使其生存、生長、繁 殖、傳代,觀察其生長、繁殖、接觸抑制、衰老等生命現(xiàn)象的過程。3、細胞系;在體外培養(yǎng)的條件下,有的細胞發(fā)生了遺傳突變,而且?guī)в邪┘毎攸c,失去接觸抑制,有可能無限制地傳下去的傳代細胞。4、 細胞株:在體外一般可以順利地傳40 50代,并且仍能保持原來二倍體數(shù)量及接觸抑制行為的傳代細胞。5、原代細胞培養(yǎng):直接從有機體取出組織,通過組織塊長出單層細胞,

12、或者用酶消化或機械方法將組織分散成單個細胞,在體 外進行培養(yǎng),在首次傳代前的培養(yǎng)稱為原代培養(yǎng)。6、傳代細胞培養(yǎng):原代培養(yǎng)形成的單層培養(yǎng)細胞匯合以后,需要進行分離培養(yǎng)(即將細胞從一個培養(yǎng)器皿中以一定的比率移植至另一些培養(yǎng)器皿中的培養(yǎng)),否則細胞會因生存空間不足或由于細胞密度過大引起營養(yǎng)枯竭,將影響細胞的生長,這一分離培 養(yǎng)稱為傳代細胞培養(yǎng)。7、細胞融合:兩個或多個細胞融合成一個雙核細胞或多核細胞的現(xiàn)象。一般通過滅活的病毒或化學物質介導,也可通過電刺激 融合。8、單克隆抗體:通過克隆單個分泌抗體的B淋巴細胞,獲得的只針對某一抗原決定簇的抗體,具有專一性強、能大規(guī)模生產(chǎn)的特點。四、判斷題1、亞顯微結

13、構就是超微結構。(X )2、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的差別在于后者的放大倍數(shù)遠遠大于前者,所以能看到更小的細胞結構。3、熒光顯微鏡技術是在光鏡水平,對特異性蛋白質等大分子定性定位的最有力的工具。廣泛用于測定細胞和細胞器中的核酸、氨基酸、蛋白質等。(V )4、生物樣品的電子顯微鏡分辨率通常是超薄切片厚度的十分之一,因而切得越薄,照片中的反差越強,分辨率也越高。(X )6、7、8、光鏡和電鏡的切片均可用載玻片支持。(X )9、體外培養(yǎng)的細胞,一般仍保持機體內(nèi)原有的細胞形態(tài)。)成纖維樣和上皮樣細胞5、細胞株是指在體外培養(yǎng)的條件下,細胞發(fā)生遺傳突變且?guī)в邪┘毎攸c,有可能無限制地傳下去的傳代細胞。胞系

14、透射或掃描電子顯微鏡不能用于觀察活細胞,而相差或倒置顯微鏡可以用于觀察活細胞。酶標抗體法是利用酶與底物的特異性反應來檢測底物在組織細胞中的存在部位。10、細胞凍存與復蘇的基本原則是快凍慢融。(V )11、多莉的培育成功說明動物的體細胞都是全能的。(X 五、簡答題1、超薄切片的樣品制片過程包括哪些步驟?答案要點:取材,固定,包埋,切片,染色。2、熒光顯微鏡在細胞生物學研究中有什么應用?答案要點:熒光顯微鏡是以紫外線為光源,照射被檢物體發(fā)出熒光,在顯微鏡下觀察形狀及所在位置,圖像清晰,色彩逼真。;也可觀察誘發(fā)熒熒光顯微鏡可以觀察細胞內(nèi)天然物質經(jīng)紫外線照射后發(fā)熒光的物質(如葉綠體中的葉綠素能發(fā)出血紅

15、色熒光)光物質(如用丫啶橙染色后,細胞中RNA發(fā)紅色熒光,DNA發(fā)綠色熒光),根據(jù)發(fā)光部位,可以定位研究某些物質在細胞內(nèi)的變化情況。3、比較差速離心與密度梯度離心的異同。答案要點:二者都是依靠離心力對細胞勻漿懸浮扔中的顆粒進行分離的技術。差速離心是一種較為簡便的分離法,常用于細胞 核和細胞器的分離。因為在密度均一的介質中,顆粒越大沉降越快,反之則沉降較慢。這種離心方法只能將那些大小有顯著差 異的組分分開,而且所獲得的分離組分往往不很純;而密度梯度離心則是較為精細的分離手段,這種方法的關鍵是先在離心管 中制備出蔗糖或氯化銫等介質的濃度梯度并將細胞勻漿裝在最上層,密度梯度的介質可以穩(wěn)定沉淀成分,防

16、止對流混合,在此 條件下離心,細胞不同組分將以不同速率沉降并形成不同沉降帶。4、為什么電子顯微鏡不能完全替代光學顯微鏡?答案要點:電子顯微鏡用電子束代替了光束,大大提高了分辨率,電子顯微鏡相對光學顯微鏡是個飛躍。但是電子顯微鏡:樣 品制備更加復雜;鏡筒需要真空,成本更高;只能觀察“死”的樣品,不能觀察活細胞。光學顯微鏡技術性能要求不高,使用 容易;可以觀察活細胞,觀察視野范圍廣,可在組織內(nèi)觀察細胞間的聯(lián)系;而且一些新發(fā)展起來的光學顯微鏡能夠觀察特殊的 細胞或細胞結構組分。因此,電子顯微鏡不能完全代替光學顯微鏡。5、相差顯微鏡在細胞生物學研究中有什么應用?I答案要點:相差顯微鏡通過安裝特殊裝置(

17、如相差板等)將光波通過樣品的光程差或相差位轉換為振幅差,由于相差板上部分,樣品表現(xiàn)出肉眼可見的區(qū)域有吸光物質,使兩組光線之間增添了新的光程差,從而對樣品不同同造成的相位差起“夸大作用” 明暗區(qū)別。相差顯微鏡的樣品不需染色,可以觀察活細胞,甚至研究細胞核、線粒體等到細胞器的形態(tài)。6比較放大率與分辨率的含義。答案要點:二者都是衡量顯微鏡性能的指標。通常放大率是指顯微鏡所成像的大小與樣本實際大小的比率;而分辨率是指能分 辨或區(qū)分出的被檢物體細微結構的最小間隔,即兩個點間的最小距離。放大率對分辨率有影響,但分辨率不僅僅取決于放大率。7、掃描隧道顯微鏡具有哪些特點?答案要點:高分辨率:具有原子尺度的高分

18、辨率本領,側分辨率為0.10.2nm,縱分辨率可達0.001 nm;直接探測樣品的表#面結構:可繪出立體三維結構圖像;可以在真空、大氣、液體(接近于生理環(huán)境的離子強度)等多種條件下工作;非破壞,能對生理狀態(tài)下的生物大分子和活細胞膜表面的結性測量:由于沒有高能電子束,對表現(xiàn)沒有破壞作用(如輻射、熱損傷等) 構進行研究,樣品不會受到損傷而保持完好;掃描速度快,獲取數(shù)據(jù)的時間短,成像快。一、名詞解釋1、生物膜:把細胞所有膜相結構稱為生物膜。2、3、脂質體:是根據(jù)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穩(wěn)定的脂雙層膜的而制備的人工膜。雙型性分子(兼性分子)I:像磷脂分子既含親水性的頭部、又含疏水性的尾部,這樣的分子叫雙

19、性分子。4、內(nèi)在蛋白:分布于磷脂雙分子層之間,以疏水氨基酸與磷脂分子的疏水尾部結合,結合力較強。只有用去垢劑處理,使膜崩解后,才能將它們分離出來。5、外周蛋白:為水溶性蛋白,靠離子鍵或其它弱鍵與膜表面的蛋白質分子或脂分子極性頭部非共價結合,易分離。6、細胞外被:又稱糖萼,細胞膜外表面覆蓋的一層粘多糖物質,實際上是細胞表面與質膜中的蛋白或脂類分子共價結合的寡糖鏈,是膜正常的結構組分,對膜蛋白起保護作用,在細胞識別中起重要作用。7、細胞連接:細胞連接是多細胞有機體中相鄰細胞之間通過細胞膜相互聯(lián)系、協(xié)同作用的重要組織方式,在結構上常包括質膜下、質膜及質膜外細胞間幾個部分,對于維持組織的完整性非常重要

20、,有的還具有細胞通訊作用。&緊密連接:|緊密連接是封閉連接的主要形式,普遍存在于脊椎動物體表及體內(nèi)各種腔道和腺體上皮細胞之間。是指相鄰細胞質膜直接緊密地連接在一起,能阻止溶液中的分子特別是大分子沿著細胞間的縫隙滲入體內(nèi),維持細胞一個穩(wěn)定的內(nèi)環(huán)境。9、橋粒:又稱點狀橋粒,位于粘合帶下方。是細胞間形成的鈕扣式的連接結構,跨膜蛋白(鈣粘素)通過附著蛋白(致密斑)與中間纖維相聯(lián)系,提供細胞內(nèi)中間纖維的錨定位點。中間纖維橫貫細胞,形成網(wǎng)狀結構,同時還通過橋粒與相鄰細胞連成一體,形成整體網(wǎng)絡,起支持和抵抗外界壓力與張力的作用。10、膜骨架:細胞質膜下與膜蛋白相連的、由纖維蛋白組成的網(wǎng)架結構,它參與

21、細胞質膜形狀的維持,協(xié)助質膜完成多種生理功能。11、血影:紅細胞經(jīng)低滲處理后,質膜破裂,釋放出血紅蛋白和其他胞內(nèi)可溶性蛋白后剩下的結構,是研究質膜的結構及其與膜骨架的關系的理想材料。12、間隙連接是動物細胞間最普遍的細胞連接,是在相互接觸的細胞之間建立的有孔道的連接結構,允許無機離子及水溶性小分子物質從中通過,從而溝通細胞達到代謝與功能的統(tǒng)一。13、細胞粘附分子:細胞粘附分子是細胞表面分子,多為糖蛋白,是一類介導細胞之間、細胞與細胞外基質之間粘附作用的膜表面糖蛋白。14、細胞外基質:分布于細胞外空間,由細胞分泌的蛋白和多糖所構成的結構精細而錯綜復雜的網(wǎng)絡結構,它不僅參與組織結構的維持,而且對細

22、胞的存活、形態(tài)、功能、代謝、增殖、分化、遷移等基本生命活動具有全方位的影響。細胞外基質成分可以借助其細胞表面的特異性受體向細胞發(fā)出信號,通過細胞骨架或各種信號轉導途徑將信號傳導至細胞質,乃至細胞核,影響基因的表達及細胞的活動。四、判斷題1、脂質體是根據(jù)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穩(wěn)定的脂雙層膜的趨勢而制備的人工膜。2、外在(外周)膜蛋白為水不溶性蛋白,形成跨膜螺旋,與膜結合緊密,需用去垢劑使膜崩解后才可分離。3、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和內(nèi)膜體系,所以紅細胞的質膜是最簡單最易操作的生物膜。4、連接子(connexon)是錨定連接的基本單位。(X)緊密連接5、血影是紅細胞經(jīng)低滲處理后,質膜破裂,

23、釋放出血紅蛋白和其他胞內(nèi)可溶性蛋白后剩下的結構,是研究質膜的結構及其與膜6、7、間隙連接和緊密連接都是脊椎動物的通訊連接方式。骨架的關系的理想材料。(V )上皮細胞、肌肉細胞和血細胞都存在細胞連接。(X )7透明質酸是一種重要的氨基聚糖,是增殖細胞和遷移細胞外基質的主要成分。9、橋粒和半橋粒的形態(tài)結構不同,但功能相同。10、所有生物膜中的蛋白質和脂的相對含量都相同。五、簡答題1、簡述細胞膜的生理作用。答案要點:(1)限定細胞的范圍,維持細胞的形狀。(2)具有高度的選擇性,(為半透膜)并能進行主動運輸使細胞內(nèi)外形成不同的離子濃度并保持細胞內(nèi)物質和外界環(huán)境之間的必要差別。(3)是接受外界信號的傳感

24、器,使細胞對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產(chǎn)生適當?shù)姆磻?。?)與細胞新陳代謝、生長繁殖、分化及癌變等重要生命活動密切相關。2、生物膜的基本結構特征是什么?與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聯(lián)系?答案要點:生物膜的基本結構特征:磷脂雙分子層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具有極性的頭部和非極性的尾部的脂分子在水相 中具有自發(fā)形成封閉膜系統(tǒng)的性質,以非極性尾部相對,以極性頭部朝向水相。這一結構特點為細胞和細胞器的生理活動提供 了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使細胞與外界、細胞器與細胞器之間有了一個界面;蛋白質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鑲嵌其中或結合于表 面,蛋白質的類型、數(shù)量的多少、蛋白質分布的不對稱性及其與脂分子的協(xié)同作用賦予生物膜不同的特性與功能;這

25、些結構特 征有利于物質的選擇運輸,提供細胞識別位點,為多種酶提供了結合位點,同時參與形成不同功能的細胞表面結構特征。4、紅細胞質膜蛋白及膜骨架的成分是什么?、錨蛋白、帶3蛋白、帶4.1蛋白4.1蛋白等。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分析血影蛋白成分,紅細胞膜蛋白主要包括血影蛋白(或稱紅膜肽)和肌動蛋白,還有一些血型糖蛋白。膜骨架蛋白主要成分包括:血影蛋白、肌動蛋白、錨蛋白和帶5、簡述細胞膜的基本特性。答案要點:細胞膜的最基本的特性是不對稱性和流動性。細胞膜的不對稱性是由膜脂分布的不對稱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對稱性 所決定的。膜脂分布的不對稱性表現(xiàn)在:膜脂雙分子層內(nèi)外層所含脂類分子的種類不同;脂雙分子層內(nèi)

26、外層磷脂分子中脂 肪酸的飽和度不同;脂雙分子層內(nèi)外層磷脂所帶電荷不同;糖脂均分布在外層脂質中。膜蛋白的不對稱性表現(xiàn)在:糖蛋 白的糖鏈主要分布在膜外表面;膜受體分子均分布在膜外層脂質中;腺苷酸環(huán)化本科分布在膜內(nèi)表面。膜的流動性是由膜 內(nèi)部脂質分子和蛋白質分子的運動性所決定的。膜脂的流動性和膜蛋白的運動性使得細胞膜成為一種動態(tài)結構;膜脂分子的運 動表現(xiàn)在側向擴散;旋轉運動;擺動運動;翻轉運動;膜蛋白的分子運動則包括側向擴散和旋轉運動。一、名詞解釋1、主動運輸:|物質逆濃度梯度或電化學梯度,由低濃度向高濃度一側進行跨膜轉運的方式,需要細胞提供能量,需要載體蛋白的參與。2、被動運輸:|物質通過自由擴散

27、或促進擴散,順濃度梯度從高濃度向低濃度運輸,運輸動力來自運輸物質的濃度梯度,不需要細胞提供能量。3、載體蛋白:是一類膜內(nèi)在蛋白,幾乎所有類型的生物膜上存在的多次跨膜的蛋白質分子。通過與特定溶質分子的結合,引起一系列構象改變以介導溶質分子的跨膜轉運。4、細胞通訊:| 一個細胞發(fā)出的信息通過介質傳遞到另一個細胞產(chǎn)生相應的反應。對于多細胞生物體的發(fā)生和組織的構建,協(xié)調 細胞的功能,控制細胞的生長、分裂、分化和凋亡是必須的。5、細胞識別:|細胞通過其表面的受體與胞外信號物質分子(配體)選擇性地相互作用,進而導致胞內(nèi)一系列生理生化變化,最終表現(xiàn)為細胞整體的生物學效應的過程。6、簡單擴散:|物質直接通過膜

28、由高濃度向低濃度擴散,不需要細胞提供能量,也沒有膜蛋白的協(xié)助。7、協(xié)助擴散(促進擴散)I:物質在特異膜蛋白的“協(xié)助”下,順濃度或電化學梯度跨膜轉運,不需要細胞提供能量。特異蛋白的“協(xié)助”使物質的轉運速率增加,轉運特異性增強8、通道蛋白:|由幾個蛋白亞基在膜上形成的孔道,能使適宜大小的分子及帶電荷的溶質通過簡單的自由擴散運動從膜的一側到另一側。答案要點:細胞信號分子包括:短肽、蛋白質、氣體分子(NO CO以及氨基酸、核苷酸、脂類的膽固醇衍生物等,其共同特9、協(xié)同運輸:通過消耗 ATP間接提供能量,借助某種物質濃度梯度或電化學梯度為動力進行運輸。14、鈉一鉀泵(Na+ K+ pump:是動物細胞中

29、由ATP驅動的將Na+輸出到細胞外同時將 K+輸入細胞內(nèi)的運輸泵,實際上是位于細胞膜脂雙分子層中的載體蛋白,是一種Na+/K+ATP酶,在ATP直接提供能量的條件下能逆濃度梯度主動轉運鈉離子和鉀離子。16、胞吞作用:細胞攝取大分子和顆粒性物質時,細胞膜向內(nèi)凹陷形成囊泡,將物質裹進并輸入細胞的過程。17、胞吐作用:|細胞排出大分子和顆粒性物質時,通過形成囊泡從細胞內(nèi)部移至細胞表面,囊泡的膜與質膜融合,將物質排出細胞外的過程。18、吞噬作用:大顆粒物質(如微生物、衰老死亡細胞及細胞碎片等)轉運入胞內(nèi)的作用。過程是:被吞噬的物質首先結合于細胞表面,接著細胞膜逐漸內(nèi)陷并將外來物質包圍起來形成吞噬小泡并

30、進入胞內(nèi),被吞噬的物質在細胞內(nèi)消化降解,不能被消 化的殘渣被排出胞外或以殘余小體的形式存留在細胞中。*9、胞飲作用:細胞對液體物質或細微顆粒物質的攝入和消化過程。過程是:細胞對這類物質進行轉運時,由質膜內(nèi)陷形成吞飲小泡,將轉運的物質包裹起來進入細胞質,被吞物質被細胞降解后利用。大多數(shù)的真核細胞都能通過胞飲作用攝入和消化所 需的液體物質和溶質。2。、信號分子:|生物體內(nèi)的某些化學分子,如激素、神經(jīng)遞質、生長因子等,在細胞間和細胞內(nèi)傳遞信息,特稱為信號分子。21、信號通路:|細胞接受外界信號,通過一整套的特定機制,將胞外信號轉導為胞內(nèi)信號,最終調節(jié)特定基因的表達,引起細胞的應答反應,這種反應系列稱

31、為細胞信號通路。22、受體:一種能夠識別和選擇性地結合某種配體(信號分子)的大分子,當與配體結合后,通過信號轉導作用將胞外信號轉導為胞內(nèi)化學或物理的信號,以啟動一系列過程,最終表現(xiàn)為生物學效應。25、G蛋白由GTP控制活性的蛋白,當與GTP結合時具有活性,當與 GDP結合時沒有活性。既有單體形式(ras蛋白),也有111、2、3、胞吞作用與胞吐作用是大分子物質與顆粒性物質的跨膜運輸方式,也是一種主動運輸,需要消耗能量。4、協(xié)助擴散是一種不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載體參與的被動運輸方式。(X三聚體形式(Gs蛋白)。在信號轉導過程中起著分子開關的作用。四、判斷題NO作為局部介質可激活靶細胞內(nèi)可溶性鳥甘

32、酸環(huán)化酶。親脂性信號分子可穿過質膜,通過與胞內(nèi)受體結合傳遞信息。5、6、大分子物質及顆粒通常以膜泡方式運輸,而小分子及離子往往以穿膜方式運輸。(V受化學信號物質刺激后開啟的離子通道稱為配體門通道。7、9、G蛋白偶聯(lián)受體都是7次跨膜的。(V )10、G蛋白偶聯(lián)受體被激活后,使相應的 G蛋白解離成三個亞基,以進行信號傳遞。11、Ras是由 a 、(3、Y三個亞基組成的 GTF酶。(X )主動運輸是物質順化學梯度的穿膜運輸,并需要專一的載體參與。(V )細胞外信號分子都是通過細胞表面受體又進行跨膜信號傳遞的。12、胞外信號通過跨膜受體才能轉換成胞內(nèi)信號。(V )13、Ca2+是細胞內(nèi)廣泛存在的信使,

33、細胞質中游離的Ca2+濃度比胞外高。14、Na+- K+泵既存在于動物細胞質膜上,也存在于植物細胞質膜上。15、胞吞作用和胞吞作用都是通過膜泡運輸?shù)姆绞竭M行的,不需要消耗能量。16、DG結合于質膜上,可活化與質膜結合的蛋白激酶Co ( V )17、IP3與內(nèi)質內(nèi)上的IP3配體門鈣通道結合,關閉鈣通道,使胞內(nèi)Ca2+濃度升高。減輕心臟負荷和心肌的需氧量。(V )18、硝酸甘油治療心絞痛的作用原理是:硝酸甘油在體內(nèi)轉化成 NO從而可舒張血管,五、簡答題1、細胞質基質中Ca2+濃度低的原因是什么?答案要點:細胞質基質中 Ca2+濃度通常不到10-7mol/L,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在正常情況下,細胞膜

34、對Ca2+是高度不通透Na+ Ca2+交換的;在質膜和內(nèi)質網(wǎng)膜上有 Ca2+泵,能將Ca2+從基質中泵出細胞外或泵進內(nèi)質網(wǎng)腔中;某些細胞的質膜有泵,能將Na+輸入到細胞內(nèi),而將 Ca2+從基質中泵出;某些細胞的線粒體膜也能將鈣離子從基質中轉運到線粒體基質。 2簡述細胞信號分子的類型及特點?I點是:特異性,只能與特定的受體結合;高效性,幾個分子即可發(fā)生明顯的生物學效應,這一特性有賴于細胞的信號逐級放大系統(tǒng);可被滅活,完成信息傳遞后可被降解或修飾而失去活性,保證信息傳遞的完整性和細胞免于疲勞。3、比較主動運輸與被動運輸?shù)漠愅鸢敢c:運輸方向不同:主動運輸逆濃度梯度或電化學梯度,被動運輸:順濃度梯

35、度或電化學梯度;是否需要載體的參與:主動運輸需要載體參與,被動運輸方式中,簡單擴散不需要載體參與,而協(xié)助擴散需要載體的參與;是否需要細胞直接提供能量:主動運輸需要消耗能量,而被動運輸不需要消耗能量;被動運輸是減少細胞與周圍環(huán)境的差別,而主動運輸則是努力創(chuàng)造差別,維持生命的活力。5、鈣離子的主要作用途徑有哪幾種? I答:主要有:通過鈣結合蛋白完成作用,如肌鈣蛋白C鈣調素;通過鈣調素活化腺苷酸環(huán)化酶及PDE調節(jié)CAMP水平;作為雙信使系統(tǒng)的傳遞信號;參與其它離子的調節(jié)。6 G蛋白的類型有哪些?答案要點:G蛋白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刺激型調節(jié)蛋白(Gs),另一種是抑制型調節(jié)蛋白(Gi)。者結構和功能很相似

36、,均由(3和Y三個亞基組成,分子質量均為80100000D,它們的P和Y亞基大小很相似,其a亞基也都有兩個結合位點: 一是結合GTP或基其類似物的位點,具有 GTF酶活性,能夠水解GTP另一個是含有負價鍵的修飾位點,可被細胞毒素ADP核糖基化。二者的不同之處在于Gs的a S亞基能被霍亂毒素ADP核糖基化,而Gi的a i亞基能被百日咳毒素 ADP核糖基化。Gs和Gi都調節(jié)其余相應受體的親合性以及作用于腺苷酸環(huán)化酶,產(chǎn)生CAMP7、簡要說明由G蛋白偶聯(lián)的受體介導的信號的特點。答案要點:G蛋白偶聯(lián)的受體是細胞質膜上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倍轉導系統(tǒng),具有兩個重要特點:信號轉導系統(tǒng)由三部分構成:G蛋白偶聯(lián)的

37、受體,是細胞表面由單條多肽鏈經(jīng)7次跨膜形成的受體;G蛋白能與GTP結合被活化,可進一步激活其效應底物;效應物:通常是腺苷酸環(huán)化酶,被激活后可提高細胞內(nèi)環(huán)腺苷酸(CAMP的濃度,可激活CAMP依賴的蛋白激酶,引發(fā)一系列生物學效應。產(chǎn)生第二信使。配體一受體復合物結合后,通過與G蛋白的偶聯(lián),在細胞內(nèi)產(chǎn)生第二信使,從而將胞外信號跨膜傳遞到胞內(nèi),影響細胞的行為。根據(jù)產(chǎn)生的第二信使的不同,又可分為CAMP信號通路和磷酯酰肌醇信號通路。CAMP信號通路的主要效應是激活靶酶和開啟基因表達,這是通過蛋白激酶完成的。該信號途徑涉及的反應鏈可表示為:激素-G蛋白偶聯(lián)受體T G蛋白T腺苷酸環(huán)化化酶T CAMP T C

38、AMP依賴的蛋白激酶A-基因調控蛋白T基因轉錄。磷酯酰肌醇信號通路的最大特點是胞外信號被膜受體接受后,同時產(chǎn)生兩個胞內(nèi)信使,分別啟動兩個信號傳遞途徑即IP3Ca2+和DG-PKC途徑,實現(xiàn)細胞對外界信號的應答,因此,把這一信號系統(tǒng)又稱為“雙信使系統(tǒng)”1、試論述Na+-K+泵的結構及作用機理。I答案要點:1、結構:由兩個亞單位構成:一個大的多次跨膜的催化亞單位(a亞基)和一個小的單次跨膜具組織特異性的糖蛋白(3亞基)。前者對Na+和 ATP的結合位點在細胞質面,對 K+的結合位點在膜的外表面。2、機制:在細胞內(nèi)側,a亞基與Na+相結合促進ATP水解,a亞基上的一個天門冬氨酸殘基磷酸化引起 a亞基

39、的構象發(fā)生變化,將Na+泵出細胞外,同時將細胞外的K+與a亞基的另一個位點結合,使其去磷酸化,a亞基構象再度發(fā)生變化將 K+泵進細胞,完成整個循環(huán)。Na+依賴的磷酸化和K+依賴的去磷酸化引起構象變化有序交替發(fā)生。每個循環(huán)消耗一個ATP分子,泵出3個Na+和泵進2個K+。4如何理解“被動運輸是減少細胞與周圍環(huán)境的差別 ,而主動運輸則是努力創(chuàng)造差別,維持生命的活力” ?答案要點:主要是從創(chuàng)造差異對細胞生命活動的意義方面來理解這一說法。主動運輸涉及物質輸入和輸出細胞和細胞器,并且能夠逆濃度梯度或電化學梯度。這種運輸對于維持細胞和細胞器的正常功能來說起三個重要作用:保證了細胞或細胞器從周圍環(huán)境中或表面

40、攝取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即使這些營養(yǎng)物質在周圍環(huán)境中或表面的濃度很低; 能夠將細胞內(nèi)的各種物質,如分泌物、代謝廢物以及一些離子排到細胞外,即使這些物質在細胞外的濃度比細胞內(nèi)的濃度高得多;能夠維持一些無機離子在細胞內(nèi)恒定和最適的濃度,特別是K+、Ca2+和 H+的濃度。概括地說,主動運輸主要是維持細胞內(nèi)環(huán)境的穩(wěn)定,以及在各種不同生理條件下細胞內(nèi)環(huán)境的快速調整,這對細胞的生命活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名詞解釋1、細胞質基質:|真核細胞的細胞質中除去細胞器和內(nèi)含物以外的、較為均質半透明的液態(tài)膠狀物稱為細胞質基質或胞質溶膠。2、微粒體:為了研究ER的功能,常需要分離ER膜,用離心分離的方法將組織或細胞勻漿

41、,經(jīng)低速離心去除核及線粒體后,再經(jīng)超速離心,破碎ER的片段又封合為許多小囊泡(直徑約為100nm,這就是微粒體。3、糙面內(nèi)質網(wǎng):細胞質內(nèi)有一些形狀大小略不相同的小管、小囊連接成網(wǎng)狀,集中在胞質中,故稱為內(nèi)質網(wǎng)。內(nèi)質網(wǎng)膜的外表 面附有核糖體顆粒,則為糙面內(nèi)質網(wǎng),為蛋白質合成的部位。核糖體附著的膜系多為扁囊單位成分,普遍存在于分泌蛋白質的 細胞中,其數(shù)量隨細胞而異,越是分泌旺盛的細胞中越多。4、內(nèi)膜系統(tǒng):細胞內(nèi)在結構、功能乃至發(fā)生上相關的、由膜圍繞的細胞器或細胞結構的統(tǒng)稱,主要包括內(nèi)質網(wǎng)、高爾基體、溶酶體、胞內(nèi)體、分泌泡等。5、分子伴侶:又稱分子“伴娘”,細胞中,這類蛋白能識別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

42、折疊的多肽,并與多肽的一定部位相結合, 幫助這些多肽的轉移、折疊或組裝,但其本身并不參與最終產(chǎn)物的形成。6、溶酶體:溶酶體幾乎存在于所有的動物細胞中,是由單層膜圍繞、內(nèi)含多種酸性水解酶類、形態(tài)不一、執(zhí)行不同生理功能的 囊泡狀細胞器,主要功能是進行細胞內(nèi)的消化作用,在維持細胞正常代謝活動及防御方面起重要作用。7、殘余小體在正常情況下,被吞噬的物質在次級溶酶體內(nèi)進行消化作用,消化完成,形成的小分子物質可通過膜上的載體蛋白轉運至細胞質中,供細胞代謝用,不能消化的殘渣仍留在溶酶體內(nèi),此時的溶酶體稱為殘余小體或三級溶酶體或后溶酶體。殘余小體有些可通過外排作用排出細胞,有些則積累在細胞內(nèi)不被排出,如表皮細

43、胞的老年斑、肝細胞的脂褐質。&蛋白質分選:|細胞中絕大多數(shù)蛋白質均在細胞質基質中的核糖體上開始合成,隨后或在細胞質基質中或轉至糙面內(nèi)質網(wǎng)上繼 續(xù)合成,然后,通過不同途徑轉運到細胞的特定部位并裝配成結構與功能的復合體,參與細胞的生命活動的過程。又稱定向轉 運。9、信號假說:1975年G.BIobel和D.Sabatini等根據(jù)進一步實驗依據(jù)提出,蛋白合成的位置是由其N端氨基酸序列決定的。他ER膜;多肽們認為:分泌蛋白在 N端含有一信號序列,稱信號肽,由它指導在細胞質基質開始合成的多肽和核糖體轉移到10、11、12、13、肽鏈邊合成邊轉移至內(nèi)質網(wǎng)腔中的方式稱為共轉移。邊合成邊通過ER膜上的

44、水通道進入ER腔。這就是“信號假說”。蛋白質在細胞質基質中合成以后再轉移到這些細胞器中,稱為后轉移。分泌蛋白的 N端序列,指導分泌性蛋白到內(nèi)質網(wǎng)膜上合成,在蛋白合成結束前信號肽被切除。在蛋白質折疊起來時其表面的一些原子特異的三維排列構成信號斑,構成信號斑的氨基酸殘基在線性氨基酸序列 中彼此相距較遠,它們一般是保留在已完成的蛋白中,折疊在一起構成蛋白質分選的信號。四、判斷題1、細胞中蛋白質的合成都是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的。2、溶酶體是一種異質性細胞器。(V )3、由生物膜包被的細胞器統(tǒng)稱為內(nèi)膜系統(tǒng)。(X4、分泌功能旺盛的細胞,其糙面內(nèi)質網(wǎng)的數(shù)量越多。5、氨基化是內(nèi)質網(wǎng)中最常見的蛋白質修飾。(X6、

45、0-連接的糖基化主要在內(nèi)質網(wǎng)進行。(X )7、在高爾基體的順面膜囊上存在 M6P的受體,這樣溶酶體的酶與其他蛋白區(qū)分開來,并得以濃縮,最后以出芽的方式轉運到溶酶體中。(X )&指導分泌性蛋白到糙面內(nèi)質網(wǎng)上合成的決定因素是信號識別顆粒。五、簡答題1、信號假說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答:分泌蛋白在N端含有一信號序列,稱信號肽,由它指導在細胞質基質開始合成的多肽和核糖體轉移到ER膜;多肽邊合成邊通過ER膜上的水通道進入 ER腔,在蛋白合成結束前信號肽被切除。指導分泌性蛋白到糙面內(nèi)質網(wǎng)上合成的決定因素是N端的信號肽,信號識別顆粒(SRP和內(nèi)質網(wǎng)膜上的信號識別顆粒受體(又稱停泊蛋白docking Pr

46、otein,DP)等因子協(xié)助完成這一過程。2、溶酶體是怎樣發(fā)生的?它有哪些基本功能?答:溶酶體幾乎存在于所有的動物細胞中,是由單層膜圍繞、內(nèi)含多種酸性水解酶類、形態(tài)不一、執(zhí)行不同生理功能的囊泡狀細胞器,主要功能是進行細胞內(nèi)的消化作用,在維持細胞正常代謝活動及防御方面起重要作用。(1)清除無用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細胞器及衰老損傷和死亡的細胞(自體吞噬)。(2)防御功能(病原體感染刺激單核細胞分化成巨噬細胞而被吞噬、消化)(異體吞噬)(3)其它重要的生理功能 a作為細胞內(nèi)的消化器官為細胞提供營養(yǎng)b分泌腺細胞中,溶酶體攝入分泌顆粒參與分也就是說,線粒體和葉綠體的自主程度是有限的,而對核遺傳系統(tǒng)有很大

47、的依賴性。因此,線粒體和葉綠體的生長和增殖是受合成部位糙面內(nèi)質網(wǎng)糙面內(nèi)質網(wǎng)或高爾基體合成方式來自同一個寡糖前體一個個單糖加上去與之結合的氨基酸殘基天冬酰胺絲氨酸、蘇氨酸、羥賴氨酸、羥脯氨酸最終長度至少5個糖殘基一般1-4個糖殘基,但ABC血型抗原較長第一個糖殘基N-乙酰葡萄糖胺N-乙酰半乳糖胺等1、何為蛋白質分選?細胞內(nèi)蛋白質分選的基本途徑、分選類型是怎樣的?答:蛋白質的分選:細胞中絕大多數(shù)蛋白質均在細胞質基質中的核糖體上開始合成,隨后或在細胞質基質中或轉至糙面內(nèi)質網(wǎng)上繼續(xù)合成,然后,通過不同途徑轉運到細胞的特定部位并裝配成結構與功能的復合體,參與細胞的生命活動的過程。又稱定向轉運。細胞中蛋白

48、質都是在核糖體上合成的,并都是起始于細胞質基質中。基本途徑:一條是在細胞質基質中完成多肽鏈的合成,然后轉運至膜圍繞的細胞器,如線粒體、葉綠體、過氧化物酶體、細胞核及細胞質基質的特定部位,有些還可轉運至內(nèi)質網(wǎng)中;另一條途徑是蛋白質合成起始后轉移至糙面內(nèi)質網(wǎng),新生肽邊合成邊轉入糙面內(nèi)質網(wǎng)腔中,隨后經(jīng)高爾基體轉運至溶酶體、細胞膜或分泌到細胞外,內(nèi)質網(wǎng)與高爾基體本身的蛋白成分的分選也是通過這一途徑完成的。蛋白質分選的四種基本類型:1、蛋白質的跨膜轉運:主要指在細胞質基質合成的蛋白質轉運至內(nèi)質網(wǎng)、線粒體、葉綠體和過氧化物酶體等細胞器。膜泡運輸:蛋白質通過不同類型的轉運小泡從其糙面內(nèi)質網(wǎng)合成部位轉運至高爾

49、基體進而分選運至細胞不同的部位。3、選擇性的門控轉運:指在細胞質基質中合成的蛋白質通過核孔復合體選擇性地完成核輸入或從細胞核返回細胞質。4、細胞質基質中的蛋白質的轉運。一、名詞解釋1、氧化磷酸化:|電子從 NADH或 FADH2經(jīng)呼吸鏈傳遞給氧形成水時,同時伴有2、電子傳遞鏈(呼吸鏈)I :在線粒體內(nèi)膜上存在有關氧化磷酸化的脂蛋白復合物,它們是傳遞電子的酶體系,由一系列能可逆ADP磷酸化形成ATP這一過程稱為氧化磷酸化。地接受和釋放電子或 H+的化學物質所組成,在內(nèi)膜上相互關聯(lián)地有序排列,稱為電子傳遞鏈或呼吸鏈。3、ATP合成酶:ATP合成酶廣泛存在于線粒體、葉綠體、異養(yǎng)菌和光合細菌中,是生物

50、體能量轉換的核心酶。該酶分別位于線粒體內(nèi)膜、類囊體膜或質膜上,參與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在跨膜質子動力勢的推動下催化合成ATR4、半自主性細胞器:線粒體和葉綠體的生長和增殖是受核基因組及其自身的基因組兩套遺傳系統(tǒng)的控制,所以稱為半自主性細胞器。5、光合磷酸化::由光照所引起的電子傳遞與磷酸化作用相偶聯(lián)而生成ATP的過程,稱為光合磷酸化。四、判斷題1、在真核細胞中ATP的形成是在線粒體和葉綠體細胞器中。(X2、線粒體和葉綠體都具有環(huán)狀 DNA及自身轉錄RNA與轉譯蛋白質的體系。(")3、線粒體是細胞的“能量工廠”,葉綠體是細胞的“動力工廠” 。(X )4、ATP合成酶只存在于線粒體、

51、葉綠體中。(X )3、簡述細胞質基質的功能。答:物質中間代謝的重要場所;有細胞骨架的功能;蛋白質的合成、修飾、降解和折疊。4、比較N-連接糖基化和 0-連接糖基化的區(qū)別。答:N-連接與0-連接的寡糖比較0璉接N-連接135、線粒體和葉綠體的DNA均以半保留的方式進行自我復制。(V ) 五、簡答題1、為什么說線粒體和葉綠體是半自主性細胞器?答:線粒體和葉綠體中有 DNA和RNA核糖體、氨基酸活化酶等。這兩種細胞器均有自我繁殖所必需的基本組分,具有獨立進行轉錄和轉譯的功能。迄今為止,已知線粒體基因組僅能編碼約20種線粒體膜和基質蛋白并在線粒體核糖體上合成;線粒體和葉綠體的絕大多數(shù)蛋白質是由核基因編

52、碼,在細胞質核糖體上合成,然后轉移至線粒體或葉綠體內(nèi)。這些蛋白質與線粒體或葉綠 體DNA編碼的蛋白質協(xié)同作用,可以說,細胞核與發(fā)育成熟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之間存在著密切的、精確的、嚴格調控的生物學 機制。在二者協(xié)同作用的關系中,細胞核的功能更重要,一方面它提供了絕大部分遺傳信息;另一方面它具有關鍵的控制功能。核基因組及其自身的基因組兩套遺傳系統(tǒng)的控制,所以稱為半自主性細胞器。2、簡述光合磷酸化的兩種類型及其異同。答:光合磷酸化可分為循環(huán)式光合磷酸化和非循環(huán)式光合磷酸化。不同點:非循環(huán)式光合磷酸化電子傳遞是一個開放的通道其產(chǎn)物除ATP外,還有NADPH(綠色植物)或NADH(光合細菌)、循環(huán)式光合磷

53、酸化電子的傳遞是一個閉合的回路只有其產(chǎn)物ATP的產(chǎn)生。相同點:接受光產(chǎn)生電子,都生成ATP.1、線粒體與葉綠體的內(nèi)共生學說的主要內(nèi)容及證據(jù)。答:內(nèi)容:線粒體和葉綠體分別起源于原始真核細胞內(nèi)共生的細菌和藍藻。主要論據(jù)R線粒體和葉綠體的基因組在大小、形 態(tài)和結構方面與細菌相似;線粒體和葉綠體有自己完整的蛋白質合成系統(tǒng),能獨立合成蛋白質,蛋白質合成機制有很多類似細菌而不同于真核生物;兩層被膜有不同的進化來源,外膜與細胞的內(nèi)膜系統(tǒng)相似,內(nèi)膜與細菌質膜相似;以分裂的方式進行繁殖,與細菌的繁殖方式相同;能在異源細胞內(nèi)長期生存,說明線粒體和葉綠體具有的自主性與共生性的特征;線粒體的祖先很可能來自反硝化副球菌

54、或紫色非硫光合細菌。一、名詞解釋染色體:是細胞在有絲分裂或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由染色質聚縮而成的棒狀結構,是細胞分裂期遺傳物質存在的特定形式。2、染色質:指間期細胞核內(nèi)能被堿性物質染色的,由DNA組蛋白、非組蛋白及少量 RNA組成的線性復合結構,是間期細胞遺1、傳物質的存在形式。常伸展為非光鏡所能看到的網(wǎng)狀細纖絲。3、常染色質:間期核內(nèi)染色質纖維折疊壓縮程度低,處于伸展狀態(tài),用堿性染料染色時著色淺的染色質組分。4、異染色質:間期核內(nèi)染色質纖維折疊壓縮程度高,處于聚縮狀態(tài),用堿性染料染色時著色深的染色質組分。5、核小體:染色體的基本結構單位,是由組蛋白和200個堿基對的DNA雙螺旋組成的球形小體,其

55、核心由四種組蛋白(H2AH2B H3 H4)各兩分子共8分子組成的八聚體,核心的外面纏繞了1.75圈的DNA雙螺旋,其進出端結合有 H1組蛋白分子。6、核孔:是內(nèi)、外兩層核膜的局部融合之處形成的環(huán)狀開口,是核、質間物質相互交流的渠道,并有一定的選擇性。7、 核仁組織區(qū):|位于染色體的次縊痕部位,是rRNA基因所在部位,與間期細胞核仁形成有關。但并非所有的次縊痕都是NOR& 基因組I: 一個生物貯存在單倍染色體組中的總遺傳信息,稱為該生物的基因組。9、核纖層是位于細胞核內(nèi)膜與染色質之間的纖維蛋白片層或纖維網(wǎng)絡,與核內(nèi)膜緊密結合。它普遍存在于高等真核細胞間期細胞核中。10、親核蛋白:是指在細胞質基質內(nèi)合成后,需要或能夠進入細胞核內(nèi)發(fā)揮功能的一類蛋白質。11、核基質:廣義的概念是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