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書所見教案(優(yōu)秀范文10篇)_第1頁
夜書所見教案(優(yōu)秀范文10篇)_第2頁
夜書所見教案(優(yōu)秀范文10篇)_第3頁
夜書所見教案(優(yōu)秀范文10篇)_第4頁
夜書所見教案(優(yōu)秀范文10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夜書所見教案(優(yōu)秀范文10篇)一、設計理念努力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重視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在教學中重點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采用多種方法讓學生理解詩中的詞句,展開想象,體會詩人的思鄉(xiāng)情感,并注重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感悟、體驗、積累。另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反復誦讀,加深對詩句資料和情感的理解感悟,領略古詩的意境,從而不斷提高自我的語文素養(yǎng)。二、教材簡說夜書所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9課古詩兩首其中一首。夜書所見這首詩是南宋詩人葉紹翁客游在外,因秋風落葉,感到孤獨郁悶,由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憶起自

2、我的故鄉(xiāng)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種郁悶之情又被一種親切之感所代替。三、教學目標(一)掌握本課的生字詞,會寫“促、深”兩個生字。(二)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三)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思念家鄉(xiāng)的感情,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習古詩的興趣。四、教學重點(一)會寫本課的兩個生字。(二)感情朗讀,理解詩意,背誦古詩。五、教學難點經過誦讀,悟出詩情。六、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搜集有關葉紹翁的資料。七、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1.課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圖片讓學生欣賞。2.讓學生談談看了圖片后的感受。3.師導入:秋天是美麗的季節(jié),但同時也是容易引起人們愁思的季節(jié),古代的詩人也發(fā)出了這樣的感慨!今日

3、我們就一齊來學習一首關于秋天的古詩。請同學們讀一讀題目。(二)了解詩人,理解題意1.你明白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你了解他嗎?他是在什么情景下寫下這首詩的呢?(學生將自我課前搜集到的資料進行交流,師可適當進行補充。)2.此刻我們再讀一讀題目(生讀),那么,題目是什么意思呢?(1)“書”在那里是什么意思呢?(寫)(2)“所見”呢?(所看到的)。(3)題目“夜書所見”是什么意思呢?誰來說一下?(在夜里把自我所看到的景物寫下來)(三)初讀古詩,學習生字1.過渡:詩人在秋天的一個夜晚把自我所看到的東西寫下來,那么他在夜晚看見了什么?聽到什么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讀這首古詩,邊讀邊把詩人所看到的、所聽到的分別用

4、“”和“·”畫下來。(讀的時候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能夠借助工具書,看插圖,看注釋等方法弄懂詩意,不懂的地方作下記號。)2.師:剛才看見同學們認真的神情感動了我,相信你們必須能學好這首詩。誰來說說作者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3.學生匯報。(師隨機板書:見:梧葉促織一燈明聽:寒聲)4.剛才所畫的這些詞語有沒有讀懂的呀?5.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師生幫忙解決。(結合注釋解詞,并教會學生看注釋解釋詞語。)(理解“促織”時,出示圖片,了解蟋蟀。)6.學習生字(促、深)(1)那里的“促”是生字,是平舌音,跟教師讀一讀。(課件先出示“促”,后出示“深”。(2)這首詩還有一個生字“深”,

5、翹舌音,請讀一讀。寫這個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生自由講自我的識字方法。)(3)把剛才學到的兩個生字“書空”寫寫。(4)指名讀生字,男女對讀。(5)(出示生詞)生字記好了,請你們同桌互相讀一讀生詞。(6)開小火車讀,齊讀。7.師:生字能讀好了,此刻教師將生字放進古詩里,看看你們能否把古詩讀好。(課件出示全詩)8.師:此刻讓我們先聽一聽錄音朗讀。9.同學們聽得真認真!那么,誰能給大家讀一讀。10.指名讀,自由讀,齊讀。(四)品讀賞析,感悟詩意1.賞析第一、二行詩(1)下頭我們更深入地學習這首古詩,先來看看前兩行詩。(2)請男同學讀一讀這兩行詩。(3)梧桐樹的葉子在秋風的吹動下,發(fā)出了什么聲音呢?

6、(蕭蕭)結合注釋解詞。(4)第二行詩句那里的“客”是指誰呢?為什么說詩人是“客”?(因為他身在異鄉(xiāng))(5)請大家想想,(播放音樂渲染氣氛)蕭蕭秋風吹下梧桐葉,送來陣陣寒冷,江面上也吹來了秋風,在這樣的一個夜晚,假如你就是這個獨自在外地作客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生怎樣的心境?有了這樣孤單寂寞的心境就會很容易想起了什么呢?(6)我們班有新莞人的孩子,當你們當離開家鄉(xiāng)來道滘讀書,你們想家嗎?你想起了誰呀?請你讀一讀這句詩好嗎?(7)經過你的朗讀,教師深深地感受到你也十分想家!對呀,看到這樣的秋景,很容易觸動了我的思鄉(xiāng)之情,這就叫做什么呀?(板書:動客情)(8)小組賽讀這兩行詩,看看哪組最能體

7、會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再指名讀,齊讀。(9)你們真是詩人的知音人,讀出了他的寂寞,讀出了他的思鄉(xiāng)之情。誰能夠結合詞語的意思用自我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說得好的給予表揚。)2.賞析第三、四行詩(1)師:正當詩人孤獨的時候,他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此刻我們來學習后面兩行詩。請同學們默讀,邊讀邊結合插圖、注釋來想一想。(2)女同學讀,指名匯報看到了什么。(3)讀到那里,你們有不懂的地方嗎?生提出疑問,師生一齊解決。師也可提出疑問:在那里想問一問:“知”字是什么意思呢?引導:你想一想,詩人是在深夜從遠處看見籬笆底下有燈火,他真的能看見那么小的蟋蟀嗎?(不能)那是作者的什么呢?(是作者想到的,猜到的,

8、料想的)所以這個“知”字是料想的意思。(指名說)請同學們發(fā)揮想象,你還能猜想孩子在玩些什么呢?(4)師:是的,他看見兒童玩得那么高興,那么投入的時候,就越會想到了什么呢?(想起他的家鄉(xiāng)和自我的童年)(板書:思鄉(xiāng)之情)(5)詩人看到孩子們高興的情景,想起了自我的童年,他那孤獨的心,頓時變得親切了。下頭,誰能用自我的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嗎?指名說:生可能會直譯詩句,這時師可引導:你是按照每個字的意思說的,可是覺得通順嗎?怎樣才能說得通順呢?有時候在把古詩變成我們的語言的時候,能夠根據情景調換詞語、詩句的順序。所以能夠將第三行和第四行的順序調換一下。誰來根據教師剛才的提示說一說詩句的意思?(指名說)

9、(6)指名讀詩,齊讀,讀出詩人當時的心境。(五)游戲練習,加深理解1.剛才同學們對詩的大意基本弄懂了,那我們來玩?zhèn)€小游戲吧!游戲的規(guī)則是:我說詩句的意思,你們來猜相應的詩句,好嗎?(課件出示)2.這個游戲好玩嗎?你們同桌來試試你說我猜。(六)深入朗讀,感悟詩情1.全詩從頭到尾都融進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讀的時候要注意讀出感情,讀出詩的韻味,此刻請同學們聽教師讀一遍,你們認真地聽一聽。師配樂范讀。2.你能不能讀出這種“想家”“鄉(xiāng)愁”的味道來?(自由讀)3.誰能大膽地讀給大家聽呢?(配樂,指名讀)4.你認為他讀得怎樣?生互相評一評。5.思鄉(xiāng)的感情越來越濃了,此刻讓我們男女賽讀,看看誰讀得好?。信愖x

10、)6.師:聽了你們的朗讀,教師也被你們那深深的鄉(xiāng)愁打動了?。ㄆ撸┍痴b古詩,加強積累1.你們最喜歡玩游戲了,此刻我們再來玩玩:(1)我說說詩中的一個字,請你說出相應的詩句。(課件出示:蕭、客、促、深)(2)我指出圖片,你說出相應的一句詩。2.同學們對于古詩掌握得很好,你能把它背下來嗎?3.同桌互相背古詩,再指名、齊背古詩。(八)拓展延伸,質疑問難1.在秋天的夜晚,周圍的景色觸動了詩人的心,于是就寫下夜書所見這首思念家鄉(xiāng)、親人的詩篇。你們還讀過哪些關于思鄉(xiāng)的古詩呢?(指名讀或背)2.小結:秋天到了,當我們離別家鄉(xiāng),離別親人的時候,我們是多么容易思念,有時一草一木都會引起我們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3.課文

11、學到那里,你們還有沒有不懂的呢?(九)布置作業(yè),課外延伸1.背誦夜書所見2.收集一些關于思鄉(xiāng)的古詩,把自我喜歡的背下來,還能夠與大家一齊交流。3.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細心觀察一下自我周圍的景色,看看有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點,這時你也有怎樣的感受呢?(十)板書設計,突出主題夜書所見葉紹翁見:梧葉促織一燈明聽:寒聲思鄉(xiāng)之情感:動客情夜書所見教案(二):一、出示課題,理解題意1.回顧以前所認識的詩人,出示課題,提問:你明白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你了解他嗎(學生將自我課前搜集到的資料進行交流,師可適當進行補充。)2.再讀課題,提問:題目是什么意思呢(1)“書”在那里是什么意思(寫)(2)“所見”是什么意思

12、(所看到的)。(3)題目“夜書所見”是什么意思(在夜里把自我所看到的景物寫下來)pck分析:課前讓學生搜集詩人的資料,交流了解詩人的背景,為學生學好古詩和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做好鋪墊。從題目入手,引導學生理解詩題,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也能更好地過渡到古詩資料的教學。二、初讀古詩,學習生字1.根據拼音、注釋同桌互讀詩文,要求讀通、讀順。2.教師正音(“挑”),師生討論生字“促、深”的識記方法。3.聽錄音朗讀,劃出朗讀節(jié)奏,男女生分組讀。4.你從詩中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自由讀讀這首古詩,邊讀邊把詩人所看到的、聽到的分別用“”和“”畫下來。猜一猜詩人在想什么5.學生匯報。(板書:見:梧葉促織一燈明聽

13、:寒聲)pck分析:從整體入手,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經過整體感悟文章資料。并讓學生邊讀邊畫,培養(yǎng)學生帶問題讀書,養(yǎng)成邊讀邊畫的習慣,實現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三、品讀賞析,感悟詩意1.學習第一、二行詩(1)梧桐樹的'葉子在秋風的吹動下,發(fā)出了什么聲音呢(“蕭蕭”,結合注釋理解)。(2)第二行詩句那里的“客”是指誰呢(詩人)為什么說詩人是“客”(因為他身在異鄉(xiāng))(3)播放音樂渲染氣氛:蕭蕭秋風吹下梧桐葉,送來陣陣寒意,江面上也吹來了秋風,在這樣的一個夜晚,假如你就是這個獨自在外地作客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是怎樣的心境有了這樣孤單寂寞的心境就會很容易想起了什么(4)我們班有很

14、多隨父母來到這讀書的孩子,離開家鄉(xiāng)的你們想家嗎你想起了誰請你讀一讀這句詩好嗎(5)經過你的朗讀,教師深深地感受到你也十分想家!對呀,看到這樣的秋景,很容易觸動了我的思鄉(xiāng)之情,這就叫做什么呀(板書:動客情)(6)小組賽讀這兩行詩,再指名讀,齊讀。(7)結合詞語的意思用自我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pck分析:抓住詩句中的字詞來理解詩文資料,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經過播放音樂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想象,感受秋天,感受詩人的孤獨和思鄉(xiāng)情感,從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并讓新居民孩子談談自我離開家鄉(xiāng)的感受,深深體會“動客情”。2.學習第三、四行詩(1)自由默讀,邊讀邊結合插圖、注釋來想一想。(2)女同學齊讀,指名匯報看

15、到了什么。(3)質疑:“知”字是什么意思呢(料想)發(fā)揮想象,猜想孩子還在玩些什么呢(4)師:詩人看見兒童玩得那么高興,那么投入的時候,就越會想到了什么呢(想起他的家鄉(xiāng)和自我的童年)(板書:思鄉(xiāng)之情)(5)根據剛才的提示用自我的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引導:在翻譯古詩的時候,能夠根據情景調換詞語、詩句的順序。所以翻譯時能夠把第三行和第四行的順序調換一下。(6)指名讀詩,齊讀,讀出詩人當時的心境。pck分析:經過學生交流自我對詩句的理解,解除疑難,理解詩句所描述的情景。引導學生對于詩句中的“知”字深入思考,品詞析句,進取思維,展開想象,感受到詩人的情感變化,體悟了詩的內涵,也學會了閱讀。四、誦讀詩文

16、,品味詩蘊1.全詩從頭到尾都融進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讀的時候要注意讀出感情,讀出詩的韻味,師配樂范讀。2自由讀,指名讀詩,師生評價。3.男女賽讀。4.游戲背詩:師說出詩中的一個字,學生說出相應的詩句。5.同桌互相背古詩,再指名、齊背古詩。6.說說自我的感受,你想對詩人說些什么7.回憶一下關于思鄉(xiāng)的詩,如靜夜思。pck分析:語文的閱讀教學應當堅持“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讀,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讓情感升華。古詩教學也應注重積累,經過游戲的方式進行背誦,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品味古詩的詩蘊,靈活把握教材,拓展教材,使課堂教學得到拓展和延伸,豐富學生的積累。五、布置作業(yè),課外延伸1.背誦

17、夜書所見2.收集一些關于思鄉(xiāng)的古詩,把自我喜歡的背下來,還能夠與大家一齊交流分享。pck分析: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多背誦優(yōu)秀詩文。針對三年級學生的特點,要注意扶放結合,由點及面,讓學生在閱讀中充分感受中華古詩文化的魅力。夜書所見教案(三):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認會寫“促、深、”兩個生字。(2)朗讀、背誦詩文。2.過程與方法:經過朗讀詩文,體會詩中的感情,背誦詩文。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人孤獨、寂寞的心境以及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讓我們熱愛家鄉(xiāng)珍惜親情。教學重點:會寫本課的兩個生字。感情朗讀,理解詩意,背誦古詩。教學難點:經過誦讀,悟出詩情。教學過程:一、情境

18、導入,揭示課題課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圖片讓學生欣賞。讓學生談談看了圖片后的感受。師導入:秋天是美麗的季節(jié),是豐收的季節(jié),但也是容易引起人們愁思的季節(jié),古代的詩人也發(fā)出了這樣的感慨!今日我們就一齊來學習一首關于秋天的古詩。請同學們齊讀題目。二、了解詩人,理解題意1、題目中的“書”在那里是什么意思呢?(寫)“所見”呢?(所看到的)。題目“夜書所見”是什么意思呢?誰來說一下?(在夜里把自我所看到的景物寫下來)2、這首詩的作者是誰?你了解他嗎?他在什么情景下寫下這首詩?(秋天,離開家鄉(xiāng))三、初讀古詩,學習生字1、師帶讀古詩。詩人在在夜晚看見了什么?聽到什么?把詩人所看到的、所聽到的分別用“-”和“=

19、”畫下來。2、學生匯報。(師隨機板書:見:梧葉促織一燈明聽:蕭蕭、寒聲)3、生提出不懂之處,師生幫忙解決。(教學生結合注釋理解詞語)4、學習生字(促、深)(1)“促”是生字,是平舌音,跟教師讀一讀?!吧睢保N舌音,請讀一讀。(2)寫這個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生自由講自我的識字方法。)把剛才學到的兩個生字“書空”寫寫。(3)生字組詞,說話。將生字放進古詩里,看看你們能否把古詩讀好。指名讀,自由讀,齊讀。四、品讀賞析,領悟詩意1、賞析第一二行詩(1)男同學讀一讀這兩行詩。梧桐樹的葉子在秋風的吹動下,發(fā)出了什么聲音呢?(蕭蕭)結合注釋解詞。第二行詩句那里的“客”是指誰呢?為什么說詩人是“客”?(因

20、為他身在異鄉(xiāng))請大家想想,蕭蕭秋風吹下梧桐葉,送來陣陣寒冷,江面上也吹來了秋風,在這樣的一個夜晚,假如你就是這個獨自在外地作客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想起什么呢?(2)帶著思鄉(xiāng)之情讀一讀這兩句詩。(3)經過你的朗讀,教師深深地感受到你也十分想家!對呀,看到這樣的秋景,很容易觸動了我的思鄉(xiāng)之情,這就叫做什么呀?(板書:動客情)(4)小組賽讀這兩行詩,看看哪組最能體會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再指名讀,齊讀。(5)你們真是詩人的知音人,讀出了他的寂寞,讀出了他的思鄉(xiāng)之情。誰能夠結合詞語的意思用自我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2、賞析三四行詩(1)女同學讀,指名匯報看到了什么。讀到那里,你們有不懂的地方嗎?(2)

21、師也可提出疑問:在那里想問一問:“知”字是什么意思呢?:你想一想,詩人是在深夜從遠處看見籬笆底下有燈火,他真的能看見那么小的蟋蟀嗎?(不能)那是作者的什么呢?(是作者想到的,猜到的,料想的)所以這個“知”字是料想的意思。(3)請同學們發(fā)揮想象,你還能猜想孩子在玩些什么呢?是的,他看見兒童玩得那么高興,那么投入的時候,就越會想到了什么呢?(想起他的家鄉(xiāng)和自我的童年)(板書:思鄉(xiāng)之情)(4)詩人看到孩子們高興的情景,想起了自我的童年,他那孤獨的心,頓時變得親切了。下頭,誰能用自我的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嗎?生可能會直譯詩句,這時師可引導:你是按照每個字的意思說的,可是覺得通順嗎?怎樣才能說得通順呢?

22、有時候在把古詩變成我們的語言的時候,能夠根據情景調換詞語、詩句的順序。所以能夠將第三行和第四行的順序調換一下。誰來根據教師剛才的提示說一說詩句的意思?(指名說)(5)指名讀詩,齊讀,讀出詩人當時的心境。五、游戲練習,加深理解(1)剛才同學們對詩的大意基本弄懂了,那我們來玩?zhèn)€小游戲吧!游戲的規(guī)則是:我說詩句的意思,你們來猜相應的詩句,好嗎?(課件出示)(2)這個游戲好玩嗎?你們同桌來試試你說我猜。六、深入朗讀,感悟詩情(1)全詩從頭到尾都融進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讀的時候要注意讀出感情,讀出詩的韻味,此刻請同學們聽教師讀一遍,你們認真地聽一聽。師范讀。(2)你能不能讀出這種“想家”“鄉(xiāng)愁”的味道來?

23、(自由讀)誰能大膽地讀給大家聽呢?(指名讀)你認為他讀得怎樣?互相評一評。(3)思鄉(xiāng)的感情越來越濃了,此刻讓我們男女賽讀,看看誰讀得好?。信愖x)七、背誦古詩,加強積累(1)游戲:我說說詩中的一個字,請你說出相應的詩句。(課件出示:蕭、客、促、深)(2)出示圖片,說出相應的一句詩。(3)同桌互相背古詩,再指名、齊背古詩。八、拓展延伸,質疑問難(1)你們還讀過哪些關于思鄉(xiāng)的古詩呢?(2)小結:秋天到了,當我們離別家鄉(xiāng),離別親人的時候,我們是多么容易思念,有時一草一木都會引起我們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九、布置作業(yè),課外延伸(1)默寫夜書所見。(2)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細心觀察一下自我周圍的景色,看看有哪

24、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點,這時你也有怎樣的感受呢?十、板書設計,突出主題夜書所見葉紹翁看:梧葉、兒童、一燈明聽:蕭蕭、寒聲,思鄉(xiāng)之情想:動客情夜書所見教案(四):課文分析:夜書所見描繪了秋天夜景圖,表現詩人孤身在外孤獨、寂寞的心境。抒發(fā)了一種思鄉(xiāng)念親、懷想故園的感情。詩中一、二兩句寫梧葉飄飛,寒聲陣陣,秋風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詩人客居他鄉(xiāng)、輾轉漂泊的凄涼心境。三、四兩句描述兒童挑燈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場景,自然容易引發(fā)詩人的聯想。他會想起自我童年時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開心趣味;他會想起故土家園的溫馨完美,他想起親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種如歸故里,如返童年的親切感油然而生。詩文傳達了詩人久居在

25、外、歸家不得、思家念親的思想感情。學情分析:三年級的學生學習古詩,一方面是要把古詩作為一個識字的載體,另一方面是要學生經過朗讀背誦古詩,體會古詩的意境美,理解詩意也根據學生的年段特點,不要求學生一一對譯,使學生產生產生畏難情緒,不利于今后的學習。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所以要重視語文課程的熏陶感染,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法分析:語文的閱讀教學應當堅持“以讀為本”,詩歌教學更是如此?!叭衷?,七分讀”這句話就強調了詩歌學習中讀的重要性。根據夜書所見一文的詩歌題裁特點,在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以讀促知、以讀促解、以讀促悟”的方法進行教學。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相同的閱讀材料,

26、不一樣的'學生有不一樣的閱讀感受,有不一樣的體驗和感悟。在讀的基礎上,經過引進資源、練習說話、啟發(fā)想像、改編古詩等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進入詩歌學習的自主狀態(tài)。整個教學設計,突出表現以讀為本,說、寫結合,突出本事訓練。在瑯瑯書聲中,學生的情感得以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從而潛移默化地受到詩歌的感染。課堂上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努力營造自主空間,使學生學得得法,學得主動,學得生動。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認“促、深、憶、蕭、梧”五個生字,會寫“促、深、憶”三個生字。(2)朗讀、背誦詩文。2.過程與方法:經過朗讀詩文,體會詩中的感情,背誦詩文。3.情感態(tài)度與價

27、值觀:體會詩人孤獨、寂寞的心境以及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讓我們熱愛家鄉(xiāng)珍惜親情。重難點、關鍵:1.體會詩文的意境,體味詩人的感情。2.朗讀詩文做到“字字有情,句句含情”,在讀中有所感悟。教具準備:課文掛圖。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一、美圖導入,營造詩境1.出示掛圖,請學生說出掛圖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據自我的想像創(chuàng)編小故事。2.“同學們的故事很精彩,教師真是佩服呢!這樣美的畫面寫成詩也必須會很精彩!來,我們一齊走進夜書所見!(從形象直觀的圖畫入手,貼合兒童的認識規(guī)律。經過圖片營造詩文意境并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編故事,一是為了訓練口語表達的本事,二是為了有一個簡便的開始,創(chuàng)造自由的學習氛

28、圍。在教師的引導下提高同學們的閱讀期待,預熱課堂。)二、初讀詩文,感知詩情1.理解“書”、“所見”的意思,近而解題。2.齊讀題目。3.根據拼音、注釋同桌互讀詩文,要求讀通、讀順。4.教師正音、師生討論生字的認法。5.教師范讀,劃出朗讀節(jié)奏,男女生分組讀。6.告訴教師你從詩中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猜一猜詩人在想什么(從整體入手,把握詩意,避免了機械的分析,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經過整體感悟文章資料,邊讀邊想,實現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三、精讀詩文,感悟詩意1.詩的題目是夜書所見,那詩人在這樣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呢默讀詩文,在你認為的重點詞語下頭劃線,說說感受。2.在這樣凄涼的秋

29、夜,詩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覺他想到什么呢(板書“動客情”。)3.請同學帶著自我的感受齊讀寫景部分。(讀中感悟,讀中悟情,以讀促思,尊重學生個性化朗讀的感受,激發(fā)了他們的閱讀興趣。)4.圖文結合,自由讀文,聯系上下文討論“知”的意思。(品“挑”)(品詞析句,進取思維,展開聯想,凸顯學生的個性化和自主性。)5.在圖中標出從詩文中摘到的詞,給圖畫配上“注釋”。(看圖也是閱讀的一種方式,鮮明的圖畫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圖文結合是第二學段閱讀的重要途徑。)6.作者看到孩子們玩得那么投入,就會想到什么(家鄉(xiāng)、童年。)是的,這就是“江上秋風動客情”中的“動客情”,也就是-詩人思念自我的家鄉(xiāng)和童年。7.“動客情”就

30、是全詩的中心句,文字中融進了詩人思鄉(xiāng)之情,我們讀的時候就要把“想家”、“鄉(xiāng)愁”的味道讀出來,讀得濃濃的。你覺得應當怎樣讀才能讀出這種感覺(抓住文中的字詞來理解詩文資料,讓學生聯系上下文分析想像,使之感受更為深入,學生體悟了詩內涵,也學會了閱讀。)四、誦讀詩文,品味詩蘊1.指名讀詩,師生評價,評出“朗讀之星”。(多元化的評價、激勵方式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及熱情,避免出現“朗讀疲勞”。)2.齊背詩文。(注重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學會合作,學會與人共處,同時進一步升華了詩歌的情感。)3.說說自我的感受,你想對詩人說些什么(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與文中人物對話,學生在情境中將自我融入其中,與作

31、者的思想產生共鳴,加深了對詩文的理解。)4.回憶一下關于思鄉(xiāng)的詩,如靜夜思。(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回應本課情感體驗。)五、小小詩人,再現詩韻把這篇古詩改寫成一篇優(yōu)美的現代詩。(注重積累與表達的訓練,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激發(fā)學生對文字的興趣,很自然地完成讀寫結合。樹立了“生活中學語文,生活中用語文”的大語文教學觀,拓寬學生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的空間。給學生留下自主空間,可做課堂小練筆,也可課下寫成,下節(jié)交流。)夜書所見教案(五):一、導入1、復習:秋天來了(板書:秋)。你們還記得學過描述秋天的詩嗎?同樣是秋天,杜牧感受到了它楓葉似火的美,蘇軾感受到了它橙黃橘綠的豐收,但葉紹翁感受到了它的秋風掃落葉

32、的凋零,而心中生愁(板:心)是離人心上秋。2、解題:今日學習一首詩,詩人有什么感受呢?夜書所見:見:看見;書:寫(書:我們學過兩種意思:(1)出示書本;(2)做動作-寫3、齊讀課題二、初讀古詩:詩人夜晚看見了什么?請讀讀古詩1、按要求自讀三遍2、結合注釋再讀古詩3、出示生字帶讀,挑(tio)促(cù)深(shn)4、齊讀兩遍出示圖片5、出示詞語蕭蕭促織籬落夜深6、書寫促深7、生寫兩遍三、解讀古詩1、指名讀古詩(2名)2、齊讀1遍3、師配樂讀,生邊聽邊想:見到了哪些景物。4、交流、板畫:我們一齊來畫一畫看到:梧葉被風吹響了,被風吹落下來了。梧葉飄飛江:吹來帶有寒意風,這是冷

33、冷的'江。江面清冷聽到:秋風;蕭蕭。它們在風中瑟瑟發(fā)抖沒有白天的熱鬧,此刻只此時江水感到這寒不就是作者此時的心境寫照嗎?第一句,該畫什么,該如何畫第二句,該畫什么(樹葉被吹落了,離開了哺育它的大樹,失去依靠。詩人看著看著不禁想起自我也如這東里一樣孤苦無依)畫上梧桐樹,沒有樹哪來葉。江水在秋風中靜靜地躺著,沒有了白天的熱鬧,此刻是冷冷清清的。(1)詩人在本詩中稱自我為(客)(2)秋風動客情,其實有一個典故。這蕭蕭的秋風送來了陣陣寒氣。寒(感到寒冷)這飄落的梧桐樹葉送來了無依無靠。寒(感到孤苦)這靜臥的江面送來了冷冷清清。寒(感到寂寞)這寒氣襲人的秋風,這枯萎的梧葉,這冷清的江面評

34、價的心里如這秋風一樣寒,如這梧葉一樣傷,如這江面一樣冷。(3)在這夜深人靜的夜晚,身在他鄉(xiāng)的詩人看到了什么?一二句(4)梧葉(比較夏天)江面(比較白天)三、四句(1)籬落,燈四、品讀1、指導讀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2、引讀3、贊讀五、拓展靜夜思身在他鄉(xiāng)的人無時無刻不在想家,秋天的秋容秋貌秋天的一草一木本課我們要學習一首秋天思念家鄉(xiāng)的詩,板書夜書所見夜書所見教案(六):一、復習導入秋天是一個多彩多姿的季節(jié),絲絲的涼意和片片紛飛的黃葉,給人帶來無盡的思鄉(xiāng)情緒.1.還記得我們學過許多思鄉(xiāng)的古詩嗎誰能來說一說(背)生1:靜夜思生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2.看來同

35、學們之前的知識掌握的不錯哦.二、了解詩人及其背景:1.今日我們來學習另外一首寫思鄉(xiāng)的古詩.讓我們先去認識這個主人公吧(出示課件:葉紹翁)2.這是我們第一次在古詩的學習中認識到他,誰能把你查到的資料和大家一齊分享3.同學們了解的真多,從你們的介紹中,教師了解到了他是一位南宋的詩人,(課件板書:南宋葉紹翁)他的詩以七言絕句最佳,他擅長寫景抒情,字句華美精麗。異常引起教師關注的是,他的祖籍在建安,也就是今日的福建建歐。三、初讀古詩,整體感知1.我們今日學的這首就是(板書:夜書所見)2.全班一齊讀課題,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生1:夜是晚上的意思生2:所見是看見的意思3那誰能說說那里的書是什么意思?(寫

36、)4.誰能把題目的意思連起來說完整.生:夜晚寫下自我所看見的5.到底是怎樣一幅畫面呢(出示課件:秋夜圖音樂伴奏)6.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夜晚,有一位詩人久久不能入眠.7.下頭教師想請大家自學這首古詩,在學習之前,教師想問問大家,你覺得能夠用哪些方法來讀懂詩歌中的字詞或意思呢?(看注釋,查字典,查資料,看插圖,展開想象)好,下頭就請大家以同桌為單位,用你們提出的辦法來學一學古詩,看看你能讀懂的有哪些,再給你讀不懂的地方做個記號。8學生反饋自我讀懂的字詞或句,再提出自我不明白的。9.古詩是一種內涵豐富的語言,需要我們細細的去揣摩,才能更好的領悟其中的韻味,下頭,我們就一齊走進詩文里,去細細品位,看看你

37、們剛才的理解,對了多少,還有什么需要修正的地方。四、品詞析句,想象悟情1首先,我們來看看詩歌的第一二句。在這兩句詩歌中,你們能體會到作者看到了些什么,聽到了些什么,又想到了些什么嗎?(出示課件前兩句)生:作者看到了梧桐樹葉隨風擺動。聽到了秋風的聲音。2師:是什么風?(秋風)怎樣的秋風(涼涼的秋風)這風怎樣吹?發(fā)出什么聲音?(呼呼)(課件演示風聲)什么感覺?(好冷?。┪闹姓f到風聲,用的是什么詞?(蕭蕭)是啊,這蕭蕭的秋風吹打著梧桐樹的葉子,發(fā)出什么樣的聲音?(沙沙,嘩嘩)你覺得怎樣?(我覺得更冷了。)3這樣的風聲,梧桐聲,拂過詩人的身體,掠過詩人的耳朵,送來陣陣的寒意,讓詩人不禁打了個寒噤,那么

38、你們覺得這一句該怎樣讀?個別讀兩三個,齊讀。(蕭蕭梧桐送寒聲)4詩人還看到了什么?(課件圖片,一輪明月)好一輪當空的明月啊,讓我們想起了什么節(jié)日?(中秋節(jié))中秋節(jié),我們都做些什么?生1:我們一家人吃月餅,看月亮.生2:全家圍在一齊很開心是啊,當你們圍坐在院子里,陽臺上,吃著可口的月餅,看著明亮的月亮的時候,我們不由的發(fā)出一聲感嘆,月亮真美?。?但詩人此時此刻眼中的月亮美嗎?(美,不美。6看來意見不統(tǒng)一,說說各自的理由。生:不美。因為作者此時,深處他鄉(xiāng).7.你怎樣明白他在異鄉(xiāng)?生:因為詩中提到動客情。這個客說明他在他鄉(xiāng)做客,這時候,他必須.8說的真好,那里有個關鍵詞,動客情,他動了哪些情?想了哪

39、些事?大家來當當小詩人,設身處地的想想,在這樣一個月圓的深秋之夜,秋風陣陣,涼意深深,你們會想到些什么?9說的太好了,可見詩人此時的心境是怎樣的?(憂愁,孤單,寂寞,郁悶)(板書:孤單)所以,在詩人眼中,這輪明月并不美,他沒有心境賞月,他的心被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所代替,被對家人的深深思念所填滿,那么這句又該怎樣讀?(江上秋風動客情)10.把作者想家的感情,味道讀出來.11大家讀的太好了,趙教師也仿佛被你們帶入了詩人的情感世界中,被他的憂郁和孤獨所感染。10這時候,詩人一個不經意的轉頭,他又看到了什么?(出示插圖:籬笆下的一盞燈)你怎樣明白他看到了一盞燈(夜深籬落一燈明)11在這樣滿是憂愁的夜晚,卻

40、有一盞這樣醒目的燈,大家想象下,在籬笆背后,可能有怎樣的一幅情景呢?12你們的想象力真豐富,教師真佩服你們,詩人和你們一樣,他雖然沒有看到籬笆后的情景,卻也走出了一番猜想,他所想到的又是什么呢?大家來讀讀詩歌的后面兩句,然后告訴我答案)13詩人想到后面應當有兩個孩子在捉蛐蛐。師:你從哪一句詩里明白的?那里的知是什么意思:猜想14為什么作者會有這樣的猜想?(因為,他小時侯必須也常常提著燈籠在籬笆下捉蛐蛐)15你們明白孩子們捉蛐蛐是為了做什么嗎?(斗蛐蛐玩)16你們想明白他們是怎樣捉蛐蛐的嗎?(生:…)你們想捉蛐蛐嗎?(想)好,下頭請大家閉上眼睛,和詩人一齊回到童年時代,在教

41、師的語言帶領下去捉一捉蛐蛐。17這是深秋的一個夜晚,好大好圓的月亮掛在高高的天空,你和你的小伙伴,躡手躡腳的來到后院的空地上,興奮地尋找著蛐蛐的蹤跡,這時,你們聽見了(放蛐蛐的聲音),這可是一只好大的蛐蛐啊,你們悄悄地靠近發(fā)出聲音的地方,提著燈籠,一邊照亮,一邊輕輕地撥動小草,忽然,你們眼前一亮,看到了那只蛐蛐,說時遲,那時快,你們一伸手,哈哈,蛐蛐被你們逮住拉。(怎樣,你們這時有什么感覺???)18捉蛐蛐真好玩啊,我們可高興了。所以,這兒挑應讀tiao(第三聲)19當詩人也回想起這一段童年的往事的時候,你覺得他的心境又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開心,歡樂)板書:歡樂20那你覺得應當怎樣讀詩歌的最終兩

42、句?(個別讀全班讀)21這篇詩文寫的太精彩了,作者在深秋的景致中融入了自我深深的思鄉(xiāng)之愁,又從一盞明燈里回憶起童年的完美往事,由此產生了愉悅的心境,這樣復雜的情感變化,卻只用了寥寥幾句精辟的詩句來演繹,并且表達的淋漓盡致,耐人尋味。讓我們一齊來好好的讀一讀這位偉大詩人的杰作吧。夜書所見教案(七):教材分析:詩中一、二兩句寫梧葉飄飛,寒聲陣陣,秋風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詩人客居他鄉(xiāng)、輾轉漂泊的凄涼心境。三、四兩句描述兒童挑燈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場景,自然容易引發(fā)詩人的聯想。他會想起自我童年時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開心趣味;他會想起故土家園的溫馨完美,他想起親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種如歸故里,如返

43、童年的親切感油然而生。詩文傳達了詩人久居在外、歸家不得、思家念親的思想感情。學情分析:三年級的學生學習古詩,一方面是要把古詩作為一個識字的載體,另一方面是要學生經過朗讀背誦古詩,體會古詩的意境美,理解詩意也根據學生的年段特點,不要求學生一一對譯,使學生產生產生畏難情緒,不利于今后的學習。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所以要重視語文課程的熏陶感染,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法分析:語文的閱讀教學應當堅持“以讀為本”,詩歌教學更是如此。“三分詩,七分讀”這句話就強調了詩歌學習中讀的重要性。根據夜書所見一文的詩歌題裁特點,在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以讀促知、以讀促解、以讀促悟”的方法進行教

44、學。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相同的閱讀材料,不一樣的學生有不一樣的閱讀感受,有不一樣的體驗和感悟。在讀的基礎上,經過引進資源、練習說話、啟發(fā)想像、改編古詩等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進入詩歌學習的自主狀態(tài)。整個教學設計,突出表現以讀為本,說、寫結合,突出本事訓練。在瑯瑯書聲中,學生的情感得以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從而潛移默化地受到詩歌的感染。課堂上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努力營造自主空間,使學生學得得法,學得主動,學得生動。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認“促、深、憶、蕭、梧”五個生字,會寫“促、深、憶”三個生字。(2)朗讀、背誦詩文。2.過程與方法:經過朗讀詩文,體會詩中的感情,背

45、誦詩文。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人孤獨、寂寞的心境以及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讓我們熱愛家鄉(xiāng)珍惜親情。重難點、關鍵:1.體會詩文的意境,體味詩人的感情。2.朗讀詩文做到“字字有情,句句含情”,在讀中有所感悟。教具準備:課文掛圖。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一、美圖導入,營造詩境1.出示掛圖,請學生說出掛圖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據自我的想像創(chuàng)編小故事。2.“同學們的故事很精彩,教師真是佩服呢!這樣美的畫面寫成詩也必須會很精彩!來,我們一齊走進夜書所見!(從形象直觀的圖畫入手,貼合兒童的認識規(guī)律。經過圖片營造詩文意境并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編故事,一是為了訓練口語表達的本事,二是為了有一個簡便

46、的開始,創(chuàng)造自由的學習氛圍。在教師的引導下提高同學們的閱讀期待,預熱課堂。)二、初讀詩文,感知詩情1.理解“書”、“所見”的意思,近而解題。2.齊讀題目。3.根據拼音、注釋同桌互讀詩文,要求讀通、讀順。4.教師正音、師生討論生字的.認法。5.教師范讀,劃出朗讀節(jié)奏,男女生分組讀。6.告訴教師你從詩中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猜一猜詩人在想什么(從整體入手,把握詩意,避免了機械的分析,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經過整體感悟文章資料,邊讀邊想,實現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三、精讀詩文,感悟詩意1.詩的題目是夜書所見,那詩人在這樣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呢默讀詩文,在你認為的重點詞語下頭劃線,說

47、說感受。2.在這樣凄涼的秋夜,詩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覺他想到什么呢(板書“動客情”。)3.請同學帶著自我的感受齊讀寫景部分。(讀中感悟,讀中悟情,以讀促思,尊重學生個性化朗讀的感受,激發(fā)了他們的閱讀興趣。)4.圖文結合,自由讀文,聯系上下文討論“知”的意思。(品“挑”)(品詞析句,進取思維,展開聯想,凸顯學生的個性化和自主性。)5.在圖中標出從詩文中摘到的詞,給圖畫配上“注釋”。(看圖也是閱讀的一種方式,鮮明的圖畫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圖文結合是第二學段閱讀的重要途徑。)6.作者看到孩子們玩得那么投入,就會想到什么(家鄉(xiāng)、童年。)是的,這就是“江上秋風動客情”中的“動客情”,也就是-詩人思念自我的家

48、鄉(xiāng)和童年。7.“動客情”就是全詩的中心句,文字中融進了詩人思鄉(xiāng)之情,我們讀的時候就要把“想家”、“鄉(xiāng)愁”的味道讀出來,讀得濃濃的。你覺得應當怎樣讀才能讀出這種感覺(抓住文中的字詞來理解詩文資料,讓學生聯系上下文分析想像,使之感受更為深入,學生體悟了詩內涵,也學會了閱讀。)四、誦讀詩文,品味詩蘊1.指名讀詩,師生評價,評出“朗讀之星”。(多元化的評價、激勵方式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及熱情,避免出現“朗讀疲勞”。)2.齊背詩文。(注重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學會合作,學會與人共處,同時進一步升華了詩歌的情感。)3.說說自我的感受,你想對詩人說些什么(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與文中人物對話,學生在

49、情境中將自我融入其中,與作者的思想產生共鳴,加深了對詩文的理解。)4.回憶一下關于思鄉(xiāng)的詩,如靜夜思。(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回應本課情感體驗。)五、小小詩人,再現詩韻把這篇古詩改寫成一篇優(yōu)美的現代詩。(注重積累與表達的訓練,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激發(fā)學生對文字的興趣,很自然地完成讀寫結合。樹立了“生活中學語文,生活中用語文”的大語文教學觀,拓寬學生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的空間。給學生留下自主空間,可做課堂小練筆,也可課下寫成,下節(jié)交流。)板書:見:梧葉挑促織一燈明夜書所見聽:寒聲秋風思鄉(xiāng)、孤獨感:動客情夜書所見教案(八):教學目標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會寫“促、深”兩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挑”。2、有

50、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3、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思念家鄉(xiāng)的感情,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習古詩的興趣。教學重點1、會寫本課的兩個生字。2、感情朗讀,理解詩意,背誦古詩。教學難點:經過誦讀,悟出詩情。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搜集有關葉紹翁的資料。教學過程:課前談話:今日這節(jié)語文課,由朱教師和大家一齊來學習。孩子們,準備好了嗎?一、導入新課1、出示靜夜思的背景圖片。孩子們,看著這幅畫,你想起了哪首詩?2、指一名學生來背一背。問:李白思念誰?他看到什么想起了故鄉(xiāng)的?3、讓我們帶著思念,一齊再來讀讀這首詩。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這節(jié)課,我們一齊來學習一首葉紹翁寫的夜書所見。板書:夜書所見二、解詩

51、題,知作者1、簡介作者孩子們,叫一叫詩人的名字。葉紹翁是我國南宋的一個大詩人。來,再敬佩地叫一聲-葉紹翁。親切地叫一聲-葉紹翁。2、好,我們來看這首詩,一齊來讀一讀詩題。3、解詩題(1)你明白那里的書是什么意思嗎?那里的書,就是我們此刻“寫”的意思。(2)誰來說說“夜書所見”是什么意思?(在夜里把自我所看到的景物寫下來。)三、初讀古詩1、一讀(1)(好,孩子們翻到書本35頁。)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2)指一名學生讀詩,正音。(強調“挑”的讀音。)(3)教學多音字。這個字還在哪些詞中也讀挑呢?出示挑撥、挑逗、挑染來,一齊讀。能給它的另一個讀音組組詞嗎?(3)齊讀全詩。2、二讀(1)快速

52、地讀,用“-”標出詩人所寫的景物。(2)指名說,板書,再讀一讀詞語。梧葉江秋風兒童促織籬落燈3、三讀(1)理解“注釋”A、仔細看課文,除了文字,你還發(fā)現了什么?B、與下頭注釋里的對應起來的,注釋是幫忙我們讀懂詩句用的。C、看,詩句里的促織右上角有個,我們就到下邊的注釋中找,找到了嗎?D、說一說促織就是什么?E、你明白詩人為什么叫它“促織”嗎?因為它在秋天鳴叫,提醒農婦冬天快到了,快織布做衣,所以又叫促織。此刻請小朋友輕輕地讀,一邊讀詩句,一邊看注釋,你能讀懂哪句詩?(2)學生自由讀詩。四、明詩義,悟詩情(一)出示第一句:蕭蕭梧葉送寒聲1、誰來說說“蕭蕭”指什么聲音?(風聲)2、詩中的“梧葉”指的是什么?(1)解說:梧葉(課件出示梧桐的變化照片)梧葉指梧桐樹的葉子。梧桐樹是一種有季節(jié)特征的樹。它春天發(fā)芽;夏天葉茂;可到秋天,蕭蕭秋風一齊,便葉黃飄落。從梧桐樹的變化,我們能夠明白秋天來了,天氣變冷了。3、鏈接詩句:古人常用“蕭蕭”“梧葉”來寫秋天的景象。(1)出示詩句(師讀前一句,生接后一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蕭蕭幾葉風兼雨,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