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蹈教案_第1頁
民族舞蹈教案_第2頁
民族舞蹈教案_第3頁
民族舞蹈教案_第4頁
民族舞蹈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一、蒙古民間舞一、蒙古民間舞 蒙古族主要分布在我國北方,他們世代生活在遼闊的大草原上,過著騎馬狩獵的游牧生活,因此又稱為“馬背生活”。他們不僅有著燦爛豐富的草原文化,還造就了勇敢、熱情、豪爽的民族性格特征。 蒙古族因其獨特的民族地域性,使得其男子舞蹈粗狂豪放,女子舞蹈舒展大方。在蒙古族舞蹈教學(xué)中,本教材從蒙古舞的體態(tài)、手腕,再到肩部、臂部以及與步伐的配合訓(xùn)練等,都以圓形圓線圓韻的獨特審美觀而貫穿始終。因此,具有一定的訓(xùn)練性。一)基本動作 1、基本體態(tài):頸部后靠,下頜微抬,上身重心微后仰,目視遠方。 2基本手形:五指自然向前平伸,大拇指與四指距離分開。 3、基本腳位:小八字位、大八字位、點步位、

2、靠步位、弓步位、大掖步位 4.基本手位:叉腰手、跨前手、斜下手、平開手、斜上手、胸前手 5、基本動律:劃圓動律(分立圓、平圓、8字圓三種)(二)手臂動作 1、硬碗雙手同時或交替做上下提壓腕。 2、柔肩雙插腰,右肩慢發(fā)力向前送出,肘隨之向后,反面一樣。 3、硬肩基本同柔肩,區(qū)別在于動作發(fā)力快、幅度小。 4、聳肩雙鍵座上下聳動,單聳肩節(jié)奏平均,雙聳肩重拍向下。 5、繞肩雙叉腰,右肩從前經(jīng)上弧線劃至后,反面一樣。 6、抖肩雙手自然放松,肩肘部位左右碎擺動。 7、柔臂由肋部發(fā)力,帶動手臂、手肘、手腕的上下擺動。 8、軟手手腕提壓帶動指尖上下起伏,由胸前位逐步打開至平開位。(三)馬步1、走馬步:前半拍左

3、腳向前跑一步,后半拍右腳躍于左腳處,同時左腳離地屈膝,準備向前跑,連續(xù)起來就像馬跑的樣子。右腳起時動作同左腳相反。跑步時上身稍前伏,雙臂前伸稍屈,雙手半握拳,做拉“馬韁繩”狀。2、跑馬步:正部雙膝彎曲,上身前俯,左手勒馬,右手加鞭。第一、二拍,左、右、左腳向前交替跳落。第三、四拍,右、左、右腳向前交替跳落。3、搖籃步:正步,左手勒馬,右手頭上揮鞭。前半拍,右腳落于左腳外側(cè),左腳外緣著地,雙膝彎曲,重心移至右腳。后半拍,左腳全腳著地,右腳外緣著地,重心移至左腳,雙膝彎曲。4、吸跳馬步:正步準備動作時,主力腳蹬地跳起,同時動力腿在正步的基礎(chǔ)上吸腿,兩腿交替進行,以示大馬奔跑嘶鳴。吸跳馬步一般一拍一

4、動。5、馬步手位:雙手拉馬、單手拉馬、甩鞭拉馬、揚鞭拉馬。(四)動作短句1、硬碗短句8 小八字位站好,跨前硬碗兩次,雙手平伸硬碗兩次。8 大八字右旁點地,斜下手硬碗兩次,轉(zhuǎn)換重心反面一次。 8 上左腳右后靠步,胸前手交錯硬碗四次,撤右腳的前點步位,斜上手交錯硬碗四次。 8 上右腳左后靠步,平開手硬碗兩次,撤左腳體對8點的前點步位,雙手跨前交叉至左手斜上,右手斜下位。2、肩部短句8 小八字位站好,雙手叉腰,先右后左的單聳肩四次8 腳下不變,雙聳肩前傾一次,后仰一次,最后一拍做左柔肩,體側(cè) 8 上左腳踏步半蹲,同時先右后左柔肩一次,收回正步位,柔肩一次 8 做 8 的反面動作3、柔臂短句8 踏步半

5、蹲位屈伸,左起的上下柔臂一次,左起上柔臂一次,換重心8做8 的反面動作 4 并腳半蹲,雙手跨旁提腕含胸,撤右腳靠步位,體對2點壓腕展胸。 8做 4 的反面動作8 同 4 的前兩拍動作,右腳半立左腳吸,右手提腕左手壓腕,左腳放下同時碎步自轉(zhuǎn)一圈,上身做做上下柔臂。(五)教學(xué)組合 1、肩部組合 蒙族曲 馬背上的小騎手第一段音樂:(準備四拍)在臺后中區(qū),雙手攤開同時向前碎步前進,在臺中區(qū)小八字站好,同時雙手收于叉腰位?!?2】小節(jié),右肩起單聳肩四次。【34】小節(jié),雙聳肩兩次,身體隨之前傾后仰。【5-6】小節(jié),同【1-2】小節(jié)的動作?!?-8】小節(jié),同【3-4】小節(jié)的動作,最后一拍左肩出,體側(cè)一點。第

6、二段音樂:【1-2】小節(jié),先右后左柔肩四次,配合腳下向前邁步,最后一拍轉(zhuǎn)身。【3-4】小節(jié),同【1-2】小節(jié)的動作?!?-6】小節(jié),同【1-2】小節(jié)的動作?!?-8】小節(jié),打開至平開手位,腳下碎步打開至大八字位并立,最后一拍跪立。第三段音樂:【1-4】小節(jié),跪下板腰,起一次?!?-6】小節(jié),碎抖肩8次。【7-8】小節(jié),上左腳交叉手,打開同時站立走一圈面對7點,小八字位叉腰手。第四段音樂:【1-2】小節(jié),先右后左的單繞肩四次,最后一次繞肩同時轉(zhuǎn)身面對3點?!?-4】小節(jié),同【1-2】小節(jié)的動作?!?-6】小節(jié),同【1-2】小節(jié)的動作?!?-8】小節(jié),雙手交叉,打開同時右腳起碎步走一圈,面對1點收

7、叉腰位。2、硬碗組合 硬手曲動作內(nèi)容第一段音樂:(準備4拍)小八字位站好,雙手自然垂于體旁?!?-4】小節(jié),雙手跨前硬碗四次?!?-8】小節(jié),雙手向前平伸硬碗四次?!?-12】小節(jié),斜下手硬腕四次,同時左腳向旁邁步,反面再做一次。【13-14】小節(jié),上左腳右靠步位,雙手胸前交錯硬碗?!?5-16】小節(jié),撤右腳左前點步位,體對2點,身體后靠,雙手代開至右手斜上,左手斜下位。第二段音樂:【1-4】小節(jié),右腳前踏步半蹲向左橫移,雙手跨前交錯硬碗八次?!?-8】小節(jié),做【1-4】小節(jié)的反面動作。【9-16】小節(jié),腳下動作同【1-4】小節(jié),雙手交錯硬碗劃立圓一次,最后一拍回跨前位。第三段音樂:【1-4】

8、小節(jié),大八字位,平開手交錯硬碗四次,右腳前弓步收后靠步,硬碗兩次。【13-16】小節(jié),做【9-12】小節(jié)反面動作。第四段音樂:【1-4】小節(jié),左腳掌起向前邁步四次,斜上手交錯硬碗四次,左前大掖步,雙晃手至右手胸前,左手斜上位?!?-8】小節(jié),做【1-4】小節(jié)的反面動作?!?-12】小節(jié),左腳前弓步收后靠步,硬碗兩次,反面一次。第五段音樂:【1-4】小節(jié),同第三段音樂中【13-16】小節(jié)的動作,體對2點,目視8點?!?-8】小節(jié),同第三段音樂中【9-12】小節(jié)的動作,體對8點,目視2點?!?-12】小節(jié),做第四段音樂中【9-12】小節(jié)的反面動作。【13-16】小節(jié),同第四段音樂中【1-4】小節(jié)的

9、動作。教學(xué)提示 1、肩部訓(xùn)練,強調(diào)動作的韌性、彈性,切記端肩,不可憋氣。 2、硬碗注意右腕部帶動手掌有彈性的提壓,突出頓挫感,切記不要手指主動。二、藏族民間舞二、藏族民間舞 藏族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中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特有的地理環(huán)境和宗教信仰,造就了藏族悠久的歷史文化,豐富多彩的民間歌舞藝術(shù)。藏族人民激情奔放、穩(wěn)重樸實,他們以歌述懷、借舞抒情,形成了高原特有的“一順邊”的美。在牧、林區(qū),藏族人喜歡跳粗狂奔放的“卓”(鍋莊);農(nóng)業(yè)區(qū)多喜歡跳“諧”(弦子);在在場外和城市多表演“諧果”、“堆諧”;較專業(yè)的一人多表演“熱巴”;室內(nèi)表演的常有“囊瑪”。 由于地理和氣候環(huán)境的原因,生活中

10、的人們服飾厚重,身著大袍長靴,而為了便于勞作常將雙袖扎在腰前或腰后。舞袖這一動律特征 ,是藏族的民族服飾特點的展現(xiàn)。藏族服飾色豐富,舞蹈時旋轉(zhuǎn)起來如孔雀開屏,長袖飛舞猶如彩虹劃空。在藏族民間舞教學(xué)上,基本的訓(xùn)練內(nèi)容包括: (1)踢踏,舞蹈時膝部松弛而富于彈性,腳下靈活、敏捷,雙膝上下運動頻率快,節(jié)奏鮮明,形成上下顫動的動律,腳部動作踏出有變化的各種節(jié)奏點。 (2)弦子,舞蹈時身軀前傾,膝部有規(guī)律的屈伸,上身隨重心的移動而晃動,膝關(guān)節(jié)隨重心的下懈,形成沉重、緩慢的形體語言特色。 (3)卓,即“鍋莊”,是圍圈歌舞的意思?!白俊笔俏鞑氐貐^(qū)廣泛流傳的民間舞蹈,從流傳地區(qū)看,分農(nóng)區(qū)“果卓”和牧區(qū)“鍋莊”

11、兩種風格,前者奔放豪邁,后者沉穩(wěn)豪爽。(一)基本動作 1、基本體態(tài):坐胯懈腰,雙手自然垂于體旁。 2、基本手行:五指并攏,向前平伸。 3、基本腳位:自然位、小八字位、丁字位。 4、基本手位:扶胯位、斜下位、單臂袖 5、基本動律(1)顫膝動律-雙膝自然顫動、重拍向下。(2)屈伸動律-雙膝自然彎曲、伸直,連綿不斷,重拍向上。(二)踢踏動作(顫膝動律貫穿) 1、抬踏步-前腳掌抬起,落下。(分雙抬踏、交替抬踏) 2、退踏步-動力腳退一步,主力腳原地踏一步,動力腳進一步,踏死。 3、嘀嗒步-雙起單落于丁字位,雙腳交錯抬踏。 4、第一基本步-主力腳抬踏同時,動力腳全腳掌抬起,落下。 5、第二基本步-在第一

12、基本步的基礎(chǔ)上,向旁移動,腳下交替踏步。 6、七下退踏步-把退踏步和抬踏步進行綜合,增加主力腿原地踏步一次,正好七次。(三)弦子動作(屈伸動力貫穿) 1、平步-雙腳屈膝交替向前邁進,身體隨動。 2、單靠-右腳向旁平移一步,左腳屈膝抬起打開腳腕,靠于右腳斜前位。 3、長靠-右腳向斜后方平移一步,左腳伸直收于前丁字位。 4、三步一靠-在單靠的基礎(chǔ)上,向旁平移三步。 5、拖步-雙腳屈膝交替向旁邁大步,身體留住。 6、單撩-雙腳屈膝交替向前26度撩抬,落下。 7、三步一撩-在單撩的基礎(chǔ)上,向旁邁三步。 8、三步一抬-向旁邁三步,最后一拍踏死。(四)手臂動作1、單臂撩袖-單臂由下經(jīng)體前向上撩袖,到位后手

13、腕向上或向外擺動,帶動水袖,兩臂可交替撩袖。2、雙臂甩袖-雙臂曲肘平抬于胸前,手心向前,動作時雙手右胸前以腕臂向上向外掏甩袖,也可以做小臂曲肘里繞環(huán),然后雙臂曲肘回收于肩上,再雙小臂向前拋出甩袖。3、前后悠擺袖-雙臂下垂,以肘帶動全臂前后做45度擺動,手腕主動。4、橫向擺袖-雙臂下垂,多為單手的橫向擺動,手腕主動帶動小臂。5、晃袖-雙臂屈肘舉動至胸前,左右手在胸前,從內(nèi)向外至旁劃圓。雙手帶動小臂隨步法節(jié)奏的變化做左右雙繞環(huán)晃袖。6、獻哈達(雙手禮)-雙臂由腰兩側(cè)掏手向前兩側(cè)平伸開,手心向上,身體和頭略前傾,右腿為主力腿,屈膝側(cè)彎右腿全腳落地,左腿向八點直腿伸出,腿跟落地。(五)動作短句1、顫膝

14、短句-8 雙手自然垂直體旁,原地雙腿顫膝8次-8同-8 動作。-8 左腳起,顫膝進行,雙手打開收至胯前交叉。-8左腳起,顫膝后退,雙手打開至斜下位。2、基本步短句-8雙手自然垂直體旁,右腳起,第一基本步兩次。-8同-8 的動作。-8 右腳起第二基本步,單臂撩袖一次。-8 七下退踏步,雙手甩袖一次。3、屈伸短句-8雙手扶胯,原地屈伸兩次。-8原地坐懈胯先右后左,四次。-8向前平步四次。-8向后平步四次。4、靠步短句-8 先右后左單靠,橫向擺袖兩次。-8向右三步一靠,一次。-8做-8的反面動作。-8同-8的 動作。(六)教學(xué)組合1、庫馬拉組合 動作內(nèi)容前奏音樂:準備基本體態(tài)站好?!?-3】小節(jié),右

15、腳跺腳兩次,退踏步兩次?!?-7】小節(jié),七下退踏步,雙手甩袖兩次。第一段音樂:【1-4】小節(jié),先右后左,原地第一基本步四次。【5-6】小節(jié),七下退踏步一次?!?-9】小節(jié),原地退踏步三次?!?0-13】小節(jié),右腳的二三步兩次?!?4-21】小節(jié),右腳重心,原地嘀嗒步15次,踏死,再反復(fù)一次。第二段音樂:【1-4】小節(jié),同第一段音樂中【1-4】小節(jié)的動作,前進、后退各兩次?!?-6】小節(jié),同第一段音樂中【5-6】小節(jié)動作。【7-9】小節(jié),退踏步三次,分別對7、5、3點各做一次?!?0-13】小節(jié),同第一段音樂中【10-13】小節(jié)動作。【14-21】小節(jié),同第一段音樂中【1421】小節(jié)的動作。第三

16、段音樂:【1-4】小節(jié),右腳起第二基本步兩次。【5-6】小節(jié),同第一段音樂中【5-6】小節(jié)動作。【7-9】小節(jié),原地退踏步三次?!?0-13】小節(jié),先右后左交替向前25度踢腿兩次,接抬踏一次,反復(fù)一次?!?4-21】小節(jié),同第一段音樂中【14-21】小節(jié)的動作,踏活。2、弦子組合 翻身農(nóng)奴把歌唱動作內(nèi)容第一段音樂:準備8拍,基本體態(tài)站好,后四拍,雙手扶胯?!?-4】小節(jié),先右后左單靠四次?!?-8】小節(jié),向右三步一靠一次,原地單靠兩次?!?-12】小節(jié),做【5-8】小節(jié)的反面動作。第二段音樂:【1-4】小節(jié),先右后左,斜后方長靠四次。【5-6】小節(jié),三步一撩兩次?!?-8】小節(jié),三步一靠兩次。

17、【9-12】小節(jié),做【5-8】小節(jié)的動作。結(jié)束動作:【1-2】小節(jié),平步后退,雙手晃袖左手扶胯,右手折臂位?!?-4】小節(jié),獻哈達。教學(xué)提示 1、基本體態(tài),要求含胸、垂肩、懈胯,形成自如悠然的風格。 2、顫膝動律,注意膝部的松弛有力,小而彈性的顫動。 3、屈伸動律,強調(diào)膝部連綿不斷的屈伸,切記膝部不要完全伸直。三、東北秧歌三、東北秧歌 東北養(yǎng)個在漢族民間舞蹈中具有強烈的北東北養(yǎng)個在漢族民間舞蹈中具有強烈的北方地域色彩,想吐氣息濃郁,多表現(xiàn)為廣方地域色彩,想吐氣息濃郁,多表現(xiàn)為廣大人民喜愛的群眾性歌舞形式。東北秧歌大人民喜愛的群眾性歌舞形式。東北秧歌的動作特點體現(xiàn)為:以腳下的動作特點體現(xiàn)為:以腳

18、下“艮勁兒的踢艮勁兒的踢步步”,帶動,帶動“上肢的扭上肢的扭”和和“手腕的繞手腕的繞花花”。舞蹈貫穿著。舞蹈貫穿著“穩(wěn)中浪、浪中艮、艮穩(wěn)中浪、浪中艮、艮中俏中俏”的主題風格,不僅在動作上體現(xiàn)出的主題風格,不僅在動作上體現(xiàn)出收與放、靜與動、強與弱的鮮明對比,同收與放、靜與動、強與弱的鮮明對比,同時還體現(xiàn)出東北人民熱情、質(zhì)樸、剛?cè)嵯鄷r還體現(xiàn)出東北人民熱情、質(zhì)樸、剛?cè)嵯酀男愿裉攸c。濟的性格特點。(一)基本動作 1、基本手態(tài): 重心前傾,頸部弧線上提,下頜微含,立腰提臀。 2、基本手位:叉腰位、胸前位、展翅位。 3、基本腳位:正步位、踏步位、大掖步位、小八字位等。 4、基本持巾法:全把握巾、單握巾法

19、。 5、基本步伐:前踢步、后踢步、側(cè)踢步、跳踢步、走場步、十字步、碎步等。 6、基本動律(1)上下動律-用腰發(fā)力,經(jīng)腰劃下弧線上下扭動。 (2)前后動律-發(fā)力點在腰,經(jīng)腰劃下弧線前后扭動。 (3)劃圓動律-發(fā)力點在腰,劃八字弧線扭動。(三)手臂動作 1、雙臂花-雙手提至胸前和體旁同時繞花。 2、交替花-雙手胸前交替做單臂花。 3、里片花-全指握手巾,以腕為軸向里劃豎八字繞花。 4、外片花-和里片花的運動路線相反。 5、蝴蝶花-雙手胸前交叉繞花,經(jīng)下弧線至體旁繞花。(三)鼓相 東北秧歌在動作結(jié)束或情緒轉(zhuǎn)換時,伴著不同鼓點所做的各種靜止姿態(tài)稱為“鼓相”。常用的鼓點有: 一鼓:(四)動作短句1、動律

20、短句-8 壓腳后跟,先右起的上下動律。-8 加快一倍做-8的動作。-8 上右腳成前踏步位,同時雙手繞花至展翅位,劃圓動律一次。-8 收右腳回正步位,同時雙手叉腰位,前后動律兩次。2、前踢步短句-8 右腳先做前踢步一次,同時配合右雙臂花動作;后四拍重復(fù)做反面動作一次。-8 重復(fù)-8的動作。-8 加快一倍做-8腳下的動作,上身配合交替花動作。-8 腳下碎步后退,同時雙手從提前打開至叉腰位,壓腳后跟一次。3、手巾化短句-8 右手提前里片花兩次,收于叉腰位。-8 做-8 的反面動作。-8 上左腳成踏步位,雙手展翅位繞花兩次。-8 上右腳成正步位半蹲,雙手從體前至斜上再到體旁外片花四次。(五)教學(xué)組合1

21、、踢步繞花組合 月牙五更動作內(nèi)容第一段音樂:準備6拍,身體對5點正步位,雙手自然下垂,最后兩拍右轉(zhuǎn)體對1點成踏步位,雙手叉腰。1-2小節(jié),先左腳前踢步收回正步位,再做反面腳一次,配合劃圓動律。3-4小節(jié),重復(fù)1-2小節(jié)的動作。5-6小節(jié),原地壓腳后跟兩次,上身動作不變。7-12小節(jié),做前進的前踢步共四次,配合雙臂花兩次。13-15小節(jié),向左邁步成踏步位半蹲,雙手繞花左手停住,右手從8點指向2點,收回正步位,雙手叉腰。16-19小節(jié),向前的十字步兩次,配合交替花動作。20-23小節(jié),雙手外片花向左自轉(zhuǎn)一圈,反面再做一次。24-26小節(jié),正步位半蹲,雙手從前經(jīng)斜上到體旁的外片花,身體隨之站立。第二

22、段音樂:1-2小節(jié),向左行進的后踢步四次,雙手雙臂花。3-6小節(jié),原地壓腳后跟,雙手蝴蝶花兩次。7-12小節(jié),做1-6小節(jié)的反面動作。13-23小節(jié),做第一段音樂中13-23小節(jié)的動作。24-26小節(jié),碎步后退,交替花接大掖步,身體擰向8點,雙手至胸前位。教學(xué)提示 1、重點抓住踢步與手巾花的協(xié)調(diào)配合,一級踢步“出腳的速度,落腳的控制,重心的慢移”特點的體現(xiàn)。 2、注意音樂的弱拍是動作的強拍,繞花與出腳要同步進行。 3、各類鼓相都有其不同的處理,一鼓干凈利落,二鼓一氣呵成,三鼓高低對比層層遞進。四、云南花燈四、云南花燈 云南花燈是在云南漢族地區(qū)廣為流傳的一種民間歌舞,它既是遇難地區(qū)戲曲花燈劇中中

23、的重要組成部分,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舻囊魳反蠖鄬儆谙簦p快而動感性強,舞蹈風格淳樸自然,舒展明快,具有載歌載舞的邊沿特色。 “崴”是云南花燈舞蹈基本動律。云南花燈中的“崴”如小崴、正崴、反崴,雖然多姿多彩,但在動律上不做作、扭捏,沒有過多高超的技巧,全然是由自然平衡的擺動所產(chǎn)生的流暢美感。從訓(xùn)練的角度上看,“崴”這一動勢,帶動了胯部以及上身的左右弧線悠擺,形成一種獨特的動感形象。另外,豐富、多變的山花動作與身體形態(tài)相融合,更增添了云南花燈婀娜俏麗的風格。(一)基本動作 1、基本體態(tài):上身內(nèi)含,雙腳平放于地面,雙腿自然放松。 2、基本腳位:正步位;踏步位;小八字位。 3、基本持扇法:夾扇,

24、捻扇,扣推扇 4、基本步伐:十字步,柔踩步,小崴步,跳顛步,反崴探步。 5、基本動律: (1)小崴動律-在動作腿移動重心時,經(jīng)過下弧線的向下崴動。 (2)正崴動律-在動作腿移動重心時,形成了胯、腰、肋的向上崴動。 (3)反崴動律-在動作腿向前邁步時,形成流動中的三道彎。(二)手臂動作 1、放扇-捻扇轉(zhuǎn)腕時將扇面貼放在跨前,肘向上提,扇面與地面垂直。 2、別扇-由體前曲肘于胯側(cè),轉(zhuǎn)腕上提橫,扇面與胯平行,扇骨與地面垂直。 3、擺扇-夾扇手腕帶動左右橫向擺動,上身配合反崴動律。 4、揚扇-夾扇手腕帶動扇面里外轉(zhuǎn)動,上身配合收放。 5、飄扇-雙手腕自然下垂,在跨前從左至右擺動兩次,回左跨前位繞扇。(

25、三)動作短句1、小崴短句1-8 原地先左起小崴6次,7、8兩拍開扇捻扇。2-8 小崴步前進,捻扇于胸前。3-8 小崴步后退,放扇與跨前。4-8 送扇出左腳收回正步位,小崴兩次,接送扇至扛扇位。2、正崴短句1-8 原地屈伸正崴扣推扇四次。2-7 柔踩步前進,扣推扇耳旁繞扇一次。3-8 十字步,扣推扇耳旁繞扇一次。4-8 柔踩步扣推扇自轉(zhuǎn)一圈。3、反崴短句1-8 先左起反崴向前探步兩次,向后探步兩次,合扇捻扇。2-8反崴向前探步兩次,開扇繞扇,原地反崴步兩次,開扇捻扇。3-8反崴向前探步兩次,開扇擺扇,原地反崴步兩次,開扇捻扇。4-8反崴向前探步兩次,開扇繞扇,向后探步兩次,開扇擺扇。(四)教學(xué)組

26、合1、小崴組合 采茶調(diào)動作內(nèi)容第一段音樂:(準備4拍)在臺左區(qū)準備,左手叉腰,右手合扇扛扇?!?-8】小節(jié),右腳起小崴吸跳步16次,上身舞姿不變?!?-10】小節(jié),原地小崴四次,雙手自然擺動,最后一拍開扇捻扇。第二段音樂:【1-4】小節(jié),1組先前后退的小崴步兩次,上身舞姿不變,2組與1組動作互換?!?-6】小節(jié),1組與2組面對面上一步原地小崴四次,再退一步動作相同?!?-8】小節(jié),全體加快一倍的先前后退小崴步兩次,上身舞姿不變?!?-10】小節(jié),送扇出左腳收回,原地小崴,送扇接扛扇。第三段音樂:【1-4】小節(jié),后退跨前放扇8次。【5-6】小節(jié),十字步兩次,1組斜上前繞扇,2組胸前繞扇兩次?!?

27、-8】小節(jié),同【5-6】小節(jié)的動作?!?-10】小節(jié),同第二段音樂中【9-10】小節(jié)的動作。第四段音樂:【1-4】小節(jié),小崴步繞扇別扇,分別1、7、5、3點各做一次。【5-6】小節(jié),同第三段音樂中【5-6】小節(jié)的動作?!?-8】小節(jié),加快一倍的先前后退小崴步兩次右手胸前捻扇?!?-10】小節(jié),同第三段音樂中【9-10】小節(jié)的動作。2、正崴組合 采茶歌動作內(nèi)容第一段音樂:(準備四拍)自然位站好,雙手垂于體旁。1-4小節(jié),原地先左后右的正崴四次,扣推扇兩次。5-8小節(jié),原地帶屈伸的正崴四次,扣推扇耳旁繞扇一次。9-16小節(jié),十字步正崴飄扇兩次。第二段音樂:1-4小節(jié),向左自轉(zhuǎn)一圈,柔踩步扣推扇。5

28、-8小節(jié),十字步正崴飄扇一次。9-12小節(jié),做1-4小節(jié)的反面動作。13-16小節(jié),同5-8小節(jié)的動作,最后一拍雙手收于左胸前,右手夾扇。第三段音樂:1-4小節(jié),體對2點夾扇揚扇兩次,腳下配合身體動勢,而邁出收回。5-6小節(jié),雙手平開收至胸前抱扇,同時腳下小錯步半蹲輾轉(zhuǎn)一圈,直立。7-8小節(jié),左前踏步位逐步半蹲,上身動作不變。9-12小節(jié),柔踩步向前,扣推扇耳旁繞扇一次。13-16小節(jié),同第二段音樂中5-8小節(jié)的動作。教學(xué)提示 1、小崴強調(diào)腳下的輕巧,身體的崴動,以及扇花的靈動。 2、柔踩步注意膝部的控制,從小腿、腳,再到指尖層層遞進的延伸。 3、正崴要求在動作中體現(xiàn)云南女性柔美、輕盈的舞蹈特

29、點。五、膠州秧歌五、膠州秧歌 膠州秧歌流行于膠州灣一帶的地方,屬于山東三大秧歌之一。膠州秧歌含蓄且又挺拔舒展,內(nèi)涵質(zhì)樸且又圓潤流暢,給人一種美感形象視覺。這些膠州秧歌的動態(tài)質(zhì)感,是由它擰、輾、抻、韌四大動態(tài)特點所決定的。因此,在膠州秧歌民間舞教學(xué)中,應(yīng)側(cè)重于這四個方面進行。 “擰、輾”是腳下運動做的支撐點。“抻、韌”則是通過小臂動作的繞8字,手腕與臂部的配合,上下身體的協(xié)調(diào)和內(nèi)在控制能力,而呈現(xiàn)出“快發(fā)力、慢延伸、活動起來扭斷腰”的特點。除此,在膠州秧歌中還必須強調(diào)一個“扭”字。膠州秧歌又叫“扭斷腰”、“三道灣”。膠州秧歌的一舉一動都突出在“扭”上,以動力腳掌的輾擰發(fā)力,然后帶動腰以及上身的扭

30、動,形成流動中的“三道灣”體態(tài)。 我們在要求學(xué)生把握膠州秧歌四大特點的同時,還需要富于細膩、潑辣的情感宣泄,使動律和音樂融為一體,用身心去體會舞蹈內(nèi)涵。(一)基本動作 1、基本體態(tài):下頜微含,身體三道灣。 2、基本腳位:正步位、丁字腳位。 3、基本持扇法:捻扇、握扇、扣扇。 4、基本步伐:小曼走場步,正丁子步,回擰步,曼扭步。(二)手臂動作 1、8字繞扇-以扇軸帶動繞8字。 2、平推扇-雙手胸前平推至平開手位。 3、盤繞扇-以扇軸帶動環(huán)繞。 4、撥扇-雙手跨前左右撥打,手臂伸直。(三)動作短句 1、步伐短句 1-8 背手,右腳起正丁子步三次,最后一次回擰步。 2-8 正丁子步前進四次,后退兩次

31、,8字合扇繞扇。 3-8 正丁子步前進四次。 4-8 正丁子步后退四次。 2、繞扇短句 1-8 平推扇,曼扭步兩次。 2-8 盤繞扇,回擰步四次。 3-8 撥扇四次。 4-8 同1-8的動作(四)教學(xué)組合步伐組合 在希望的田野上動作內(nèi)容前奏音樂:1-2小節(jié),在后臺區(qū)準備。3-6小節(jié),雙腳并立,雙晃手至右旁,碎步出場至臺中區(qū)。第一段音樂:1-8小節(jié),背手,正丁子步前進四次,后退四次。9-16小節(jié),8字繞扇,正丁子步前進兩次,回擰兩次,完整重復(fù)兩次。17-24小節(jié),雙手平開,雙腳并立碎步前進半蹲,胸前抖扇左右各一次。25-32小節(jié),正丁字步后退四次,前進兩次。33-40小節(jié),平推扇,曼扭步兩次,最

32、后一拍,雙腳并立。41-44小節(jié),碎步變化隊形。45-48小節(jié),大掖步,纏頭扇。前奏音樂:1-2小節(jié),原地自轉(zhuǎn)兩圈。3-6小節(jié),雙腳并立,雙手收至胸前,兩組分別對3、7點轉(zhuǎn)身碎步下場。第二段音樂:1-4小節(jié),兩組相對小曼步走場步出場,8字繞扇八次。5-8小節(jié),一組撥扇前俯,二組上揚四次。9-16小節(jié),兩組交叉小曼走場步進行形成內(nèi)外兩個圓。17-24小節(jié),內(nèi)外另個圓分別順、逆時針走場。25-28小節(jié),走成三角形。29-32小節(jié),撥扇四次。33-40小節(jié),撥扇落弓步位,再分組依次落扇。41-44小節(jié),碎步變化隊形。45-48小節(jié),原地自轉(zhuǎn)兩圈,造型。教學(xué)提示 1、在組合當中,自始至終強調(diào)自下而上形

33、成的三道灣體態(tài)。 2、平推扇時保持在水平面上運動。 3、扭步要求雙膝靠攏,動力腿虛離地面。六、傣族民間舞六、傣族民間舞 傣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少數(shù)民族,自古以來傣族先民就繁衍生息在中國西南部。 傣族舞蹈優(yōu)美、恬靜、靈巧、質(zhì)樸,感情內(nèi)在含蓄。舞姿富有雕塑性,整個身體。手臂及腿部均形成特有的“三道彎”體態(tài),收的動作豐富,上身多向旁傾斜。膝部柔韌的屈伸,帶動小腿靈活的剔出,使其舞姿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 在傣族賭氣廣為流傳的舞蹈主要有孔雀舞、象腳舞和嘎光舞等。西雙版納為“孔雀的故鄉(xiāng)”,在傣族人民心中,孔雀是美麗、吉祥的象征,孔雀舞蹈舞姿優(yōu)美、動作靈活。象腳舞以舞者左肩背鼓,左手扶住胸左側(cè)的鼓首,右手

34、擊鼓而舞,顯得穩(wěn)健豪邁、有力。嘎光舞是一種自娛性的集體舞蹈,每逢喜慶節(jié)日,傣族的男女老少就會跳嘎光舞來表達他們的喜悅之情。(一)基本動作 1、基本體態(tài):(1)軀干三道彎:胸、胯、膝關(guān)節(jié)同時成彎屈狀。 (2)手臂三道彎:肩、肘、腕三關(guān)節(jié)同時彎屈。 (3)腿部三道彎:胯、膝、腳三關(guān)節(jié)同時彎屈。 2、基本手形:掌形、嘴形、眼形 3、基本腳位:旁點位、側(cè)后位、前點位 4、基本手位:一至七位(二)手臂動作 1、柔手-雙手自腕關(guān)節(jié)有韌性地提起,并逐關(guān)節(jié)呈波浪形向指推進。 2、掏手-由里向外雙手掏出,亦可交替做 3、領(lǐng)腕手-雙手叉腰位曲掌稍壓,再轉(zhuǎn)手背提至各手位,迅速打開手掌成領(lǐng)腕。 4、托按手-雙手胸前曲

35、掌,手中朝胸,稍直臂前推,手拉回胸前,左手壓腕立掌,右手內(nèi)提腕成托掌,稍高與左手。 5、提拉手-右手提至胸前,壓腕立掌下拉的同時,左手背腕上提。 6、推拉手-雙手同時向外曲掌推出,立掌拉回。(三)步伐動作 1.平步-一步一屈伸,左右交替向前或向后退步。 2.后踢步-雙膝有韌性的屈伸,弱拍直膝的同時,左腳快速勾腳向后踢起,強拍時左腳落。 3.之子走步-右腳屈伸,左腳后踢外開,邁落在右腳前一腳距離成之子位慢壓屈膝,重心移至前。 4.踮步-右腳落地,左腳掌點地,推動右腳向前邁步(也可兩腳交替進行)。(四)動作短句1、曲伸動律短句1-4小節(jié),雙手前一位,膝部曲伸8次。5-8小節(jié),在曲伸動作基礎(chǔ)上,加上胯部的橫擺動律8次。2、后踢步短句1-2小節(jié),雙手前一位,后踢步4次。3-4小節(jié),后踢步帶胯部橫擺動律4次。5-8小節(jié),做3-4小節(jié)動作,方位分別對7、5、3、1點。3、腳位短句1小節(jié),旁點位,雙手腰位曲掌下壓,手成一三位,左擰身。2小節(jié),側(cè)后點位,雙手腰位曲掌下壓,手成一三位,左擰身。3小節(jié),前點位,雙手腰位曲掌領(lǐng)腕至小二位。第二拍雙手不動,頭偏左。(五)教學(xué)組合1。手位組合 傣族舞曲動作內(nèi)容第一段音樂:準備:對1點雙跪坐。前奏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