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景》教學案(教師版)_第1頁
《江南的冬景》教學案(教師版)_第2頁
《江南的冬景》教學案(教師版)_第3頁
《江南的冬景》教學案(教師版)_第4頁
《江南的冬景》教學案(教師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江南的冬景 【學習目標】1.積累基礎知識,學習捕捉對自然萬物獨特的審美感悟。2. 交流探究,分析文章結構,品味文章的意境美。3.學習本文對比的結構特征和虛實結合的描寫手法,體會文章渾然天成的意蘊。 【學習重難點】學習對比修辭、避實就虛的寫法?!緦W習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比較賞析法   【自主學習】 【知人論世】郁達夫,名文,字達夫,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富陽滿洲弄(今達夫弄)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幼年貧困的生活促使他發(fā)憤讀書,成績斐然。他是著名的新文學團體“創(chuàng)造社”的發(fā)起人之一,他的第一本也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本小說集沉淪,被公認是震世駭俗的作品。他的散文

2、、舊體詩詞、文藝評論和雜文政論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響。 郁達夫在文學創(chuàng)作的同時,積極參加各種反帝抗日組織,先后在上海、武漢、福州等地從事抗日救國宣傳活動。1938年底,郁達夫應邀赴新加坡辦報并從事宣傳抗日救亡,星洲淪陷后流亡至蘇門答臘,因精通日語被迫做過日軍翻譯,其間利用職務之便暗暗救助、保護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難友、愛國僑領和當地居民。1945年8月29日,被日本憲兵殘酷殺害,終年四十九歲。1952年經中央人民政府批準,追認為革命烈士。 【寫作背景】:1933年4月郁達夫舉家移居杭州,修筑“風雨茅廬”,想在這里過隱士般的生活。在這期間,他寫了大量的山水游記達夫游記、屐痕處處、達夫日記、達夫散文集

3、、閑書等等,以山水力排心中苦悶,江南的冬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寫成的。在江南的冬景里,我們看到了一位逍遙在山水之間的名士,其實這位名士的逍遙不過是在現實中受阻之后為自己設計的一條解脫之路罷了。【寫作特點】郁達夫散文具有極強的美學特征:清新雋永,明麗真摯,富有神韻;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筆隨意轉,舒卷自如?!拘轮A習】1、 給加點字注音煊(xun)羊肉 蟄(zhé) 居 烏桕(jiù) 赭(zh) 色 槎椏(chá y) 給予(jy) 剝(bo)花生  剝(b)削  夾(jiá) 衣  夾(jiá) 層 夾

4、(ji) 克 泊 (bó)船 湖泊(p)   月暈(yùn)   暈(yn)頭轉向擱(g) 筆   擱(gé) 不住   煮茗(míng) 曝(pù)背 亙(gèn)古 綠(lù)林豪客 正(zhng)月 恣(zì)意 諦(dì) 聽 豐腴(yú) 間(jiàn) 或 中間(jin) 2、瀏覽課文,整體感知:(1)郁達夫筆下的“江南”指哪些地方?     對江南有明確的區(qū)域界定

5、。指江浙地區(qū)(第6小節(jié)),而不指中國極南地區(qū)閩粵地區(qū)。    (2)江南的冬景給郁達夫留下的總體印象是什么?快速瀏覽找出文眼。作者是怎樣來表現這種印象的?     提示:“江南的冬景是一種明朗的情調。”     寫了屋外,寫了植被,寫了江南的雨,雪,無雨無雪時冬郊的閑步      【合作探究】1. 作者在文章中從各個角度描寫了江南的冬天,表現自己的切身感受,描繪出了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畫,作者分別描繪出哪些畫

6、面?針對上述畫面,討論哪幾幅最精彩,并簡要說明理由。(思考角度:寫了哪些景物 景物有何特點 作者感受如何 運用何種手法 )曝背談天圖  午后郊游圖  寒村微雨圖  江南雪景圖  旱冬閑步圖 經過討論,盡管欣賞的理由各不相同,學生喜歡的畫面卻比較集中,具體有三幅,分別是午后郊游圖、寒村微雨圖以及江南雪景圖。教師就引導學生對這三幅畫面進行詳細地賞析,賞析時要求學生針對每幅畫面,回答教師提出的具有思維梯度的一組問題 寫了哪些景物 景物有何特點 作者感受如何 運用何種手法 

7、午后郊游圖賞析 (1)所寫景物:白色的蘆花、火紅的烏桕葉、雪白的烏桕籽、雜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風、溫暖的陽光。 (2)景物特點:色彩濃艷亮麗,對比鮮明。 (3)作者感受:和煦溫暖,生機盎然。 (4)所用手法:工筆細描,濃墨重彩。 寒村微雨圖賞析 (1)所寫景物:小橋流水人家、孤村細雨煙樹、烏蓬茅屋酒客。 (2)景物特點:色彩素樸淡雅,意境朦朧悠遠,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3)作者感受:情調悠閑,胸襟灑脫,得失俱亡,寵辱不驚。 (4)所用手法:淡筆素描,略加點染。 江南雪景圖賞析 郁達夫先

8、生在描繪本幅畫面時,并沒有從正面去刻畫,而是巧妙地化用了前人的詩句,借前人的詩句來表現江南雪景的意境。而詩句往往簡潔洗練,意象豐富,所以需要引導學生運用想象對詩句進行稀釋還原。在學生想象還原的基礎上,筆者對學生的想象進行了歸納整理,進而再現出江南雪景優(yōu)美圖景:日暮時分,瑞雪紛紛,寒意森森,佳釀既陳,爐火正旺,與老友圍爐對坐,推杯換盞,暖意融融。更深人靜,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陣陣酒香,沁人心脾。偶爾傳來幾聲犬吠,乃是行人叩門投宿。清晨破曉,孩童雪中嬉戲,忽一孩童跑來,報告驚喜發(fā)現:“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紅梅,傲雪怒放!”  巧引前人詩句,以補散文沒有說盡的余意、尚未抒發(fā)之

9、情愫,使文章在行文上跌宕多姿:時而使人沉浸在古典詩詞點撥的意緒中,時而又將人帶進優(yōu)美的畫境里,取得了“以少少許勝多多許”的藝術效果。 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從以下四個方面加以賞析: (1)所寫景物:圍爐對酒、月映梅花、美酒飄香、柴門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紅梅,凌寒怒放。 (2)景物特點:色彩濃淡相宜,對比強烈。 (3)作者感受:淡雅高潔、優(yōu)美寧靜。 (4)所用手法:寫意傳神,表現精髓。 2.對比手法的運用是本文的一個重要特色,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做了哪些比較?通過比較,作者寫了江南冬天什么樣的特征?通過北國與江南冬天的比較:突出

10、江南冬天的晴暖溫和,渲染北國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談天的樂趣。(和暖宜人)江南冬天與秋天的比較:作者將江南的冬天比作北方的夏夜,寫出“明朗的情調”。(明朗)閩越等地的冬天與江南比較:作者將他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做了更明確的區(qū)域界定。(富有生氣)德國與江南的寒郊散步比較:(令人感到悠閑、灑脫)3重點研讀59段,深入思考,討論: (1)文章寫景時采取了虛實結合的描寫策略。讀完這部分,你覺得哪些地方寫的是實景?哪些地方寫的是虛景?虛景傳達出作者怎樣的心境和情趣? (2)文章多次引用詩文名句,找出這些詩文名句并體會:能不能用自己的話替換這些名句?如果替換以后,會不會影響文章的語言風格? (3)這

11、篇散文寫景時做到了語言風格與景物特征的和諧,試作簡要分析。 明確: (1)第5段作者寫到了江南的植被(實寫)。江南豐腴潤澤的土地上,蘆花、紅葉、桕子、草匯合成江南冬景的底色,在青天碧落之下泛出生氣。作者將這種種富有生氣的色彩和雪萊西風頌中的名句相連接,別有一番情趣。第7段,作者為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揮毫潑墨(虛寫)。借助想像的力量,在不經意的點染之間,一幅悠閑情調的水墨畫就呈現在讀者面前。郁達夫熟稔繪畫的用色技巧,也能夠較好把握情緒的節(jié)奏,因而寫景時,他善于運用五顏六色狀物寫景,把江南冬景情意濃濃的畫面展現在讀者眼前、其中既有素描的工筆,也有濃淡適宜的寫意,繪出的,總是一幅幅情景交融的優(yōu)美圖畫。

12、 第8段寫到了江南的雪(虛寫)。作者對雪景沒有作實景的描繪,避實就虛地引了一些詩句,在品評詩句的時候寫出了雪趣。作者引用詩句、避實就虛的用意在于巧借詩句意境,并通過自己的品評將這個意境推到一個新的境界;雖則語句簡省洗練,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豐富。 結合郁達夫的創(chuàng)作風格來談,這種虛實結合的寫景方法是作者審美情趣和景物特征相融合的結果,是表現與再現的統(tǒng)一。郁達夫主張表現自我,認為小說是作者的“自敘傳”。這種直接抒寫性情的創(chuàng)作風格同樣也體現在散文寫作中,只是在散文里更注重表現與再現的結合。因此,江南的冬景在郁達夫筆下,既是一種意境,也是一種情境。 (2)不能,作者借助詩句寫出了江南冬天傍晚、夜里、早晨

13、的雪景,巧借詩歌意境,通過自己的品評,將江南雪景推向一個新的意境,增強了散文的意趣,也更能體現出作者的心境閑適。 (3)讀這篇文章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語言特色和行文風格,體會到,江南冬景的悠閑和暖、作者心境的閑適和行文時的舒緩自如在全文中水乳交融,和諧統(tǒng)一。 全文語調舒緩,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閑;語言清新、純樸,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聲調平和、敘述節(jié)奏徐緩,有利于作者對描寫對象進行多角度的反復渲染,實現景物描寫的繪畫美。畫家劉海粟對此深有感觸:“青年畫家不精讀郁達夫的游記,畫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錢塘、富陽、新安,也讀不通達夫的妙文?!边@是對郁達夫寫景散文的高度評價。 4.通過學習本文,我們可以學習

14、到散文的哪些寫法? (1)多引用詩句,多用色,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2)運用比較寫法突出景物的特點。(3)文章要融進自己的個性感受,以情馭景。(4)行文節(jié)奏要和所寫的意境相合,形散而神聚。【課堂檢測】一、閱讀江南的冬景的一段,回答文后各題。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濱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氣里時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時也會下著微雨,而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種說不出的悠閑境界。你試想想,秋收過后,河流邊三五家人家會聚在一道的一個小村子里,門 長橋,窗 遠阜,這中間又多是樹枝槎丫的雜木樹林;在這一幅冬日農村的圖上,再灑上一層細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層淡得幾不成墨的背景,你說還夠不夠悠閑?若再要點景

15、致進去,則門前可以 一只烏篷小船,茅屋里可以 幾個喧嘩的酒客,天垂暮了,還可以加一味紅黃,在茅屋窗中畫上一圈暗示著燈光的月暈。人到了這一個境界,自然會得胸襟灑脫起來,終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同了;我們總該還記得唐朝那位詩人做的“暮雨瀟瀟江上村”的一首絕句罷?詩人到此,連對綠林豪客都客氣起來了,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江南河港交流: 地濱大海: 遠阜: 天垂暮了: 【答案】交叉地流淌 靠近 土山 將近本題考查詞語的理解與解釋。可以結合句子意思和詞語本意解答。 2在文中橫線上填上合適的動詞 【答案】對 臨 泊 添本題考查錘煉語句和詞語。重點要考慮語境和詞語的搭配。3“人到了

16、這一個境界”中,“這一個境界”是怎樣的境界? 【答案】悠閑、溫馨、如詩如畫的境界。從“秋收過后”到“在茅屋窗中畫上一圈暗示著燈光的月暈”一段中概括。4給這幅江南圖起一個名字。 【答案】江南冬景圖命名時要注意簡短而概括【鞏固提升】一、基礎知識: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 煮茗(míng) 蟄(zhé)居 曝(pù)背 亙古(gèn) B 煊(xuàn)羊肉 赭(zh)色 綠(lù)林豪客 給與 (j ) C 烏桕(jiù) 恣(zì)意 諦(dì)聽 正月(zhng) D 槎椏(ch&

17、#225; y) 剝(bo)花生 月暈(yùn) 間(jiàn)或 【答案】 B 煊(xun)羊肉 2下列詞語字形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莫明其妙 暖坑 蘿卜 相應成趣 B得失具亡 綠蔭 輪廓 窗臨遠阜 C烏蓬小船 蟄居 萌動 恍然大悟 D曝背談天 逍遙 恣意 直截了當 【答案】D A炕B俱亡C烏篷小船 3下列各句中的標點符號運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以后到了濟南,才見到山,恍然大悟:山原來是這個樣子呀。 B像蘇東坡說的:“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完全是我無法想像的。 C他看到這樣的風光,慨然說:“你住在這樣好的地方,還到廬山去干嗎(嘛)呢!” D但我卻不知道

18、這一切面目全非、行將消失時,一只早年間日日以清脆嗓亮的鳴叫喚醒人們的大紅公雞、一條老無窩中的黑狗、每個午后都照在(已經消失的)門框上的那一縷夕陽是否也與一粒土一樣歸于沉寂。 【答案】B 不完整引用,引用內容做句子的一部分,前面不應用冒號。A項中冒號表提示下文。C項中感嘆號表強烈的反問,D項“是否沉寂”以及前面的主語都是“不知道”的賓語,整句是陳述。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1)我生長在江南,兒時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 特深。 (2)大約是德國南部地方,四季的 ,總也和我們的江南差仿不多。 (3)若再要點些 進去,則門前可以泊一只烏篷小船。 A感受 交換 景象 B

19、銘記 變更 風景 C記憶 變化 景物 D銘刻 變遷 景致 【答案】D 5下列加點的成語運用正確的一項是( ) A我們個人做出的任何成績和偉大的革命事業(yè)相比,只不過是滄海一粟。 B盡管兩人天各一方,但還是藕斷絲連,不絕如縷。 C洗劫后的圓明園,到處斷壁殘垣,令人嘆為觀止。 D冬天里,我經常和朋友們聚在一起,或圍爐品茗,或吃煊羊肉飲白干,享受了濃濃的天倫之樂。 【答案】A 不絕如縷:形容形勢危急或聲音細長。嘆為觀止:贊美所見的事物好到極點。天倫之樂:指父子、兄弟之間。 二、比較閱讀:閱讀老舍濟南的冬天中描寫雪景的文字,思考:同是寫雪景,二者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江南的冬景中所引用的詩句寫出了怎樣的意

20、境?  “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窗?,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像些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160;      明確:(1)濟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進行直接的描寫。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詩

21、句、避實就虛地寫江南的雪景。     (2)沒有寫景,可是優(yōu)美的詩句卻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想象。日暮時候見到老朋友了是“能飲一杯無”。更深人靜后,也許雪已經停了,月光下的梅花影子印在微雪的路上,不時地遠處還會飄來酒香,偶爾會傳來幾聲犬吠。到得早晨,雪地里狗和孩子都在興奮的嬉戲著,忽有一孩童驚喜地跑來:“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焙靡环妍愌┲忻坊▓D!這幅圖景里有色有聲還有味!雖沒有直接寫景,而意境全出了。      總結:引用詩句、避實就虛的寫法,是郁達夫散文常用的筆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

22、一些舊詩,以補散文里沒有說盡的余意,沒有抒發(fā)的情愫,使文章在整個行文上顯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詩情畫意。 【知識補充】1李涉井欄砂宿遇夜客:暮雨瀟瀟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他時不用逃名姓, 世上如今半是君。 關于這首詩,唐詩紀事上有一則饒有趣味的記載:“涉嘗過九江,至皖口(皖水入長江的渡口),遇盜,問:何人?從者曰:李博士(涉曾任太學博士)也。其豪酋曰:若是李涉博士,不用剽奪,久聞詩名,愿題一篇足矣。涉贈一絕云?!边@件趣聞不但生動地反映出唐代詩人在社會上的廣泛影響和所受到的普遍尊重,而且可以看出唐詩在社會生活中運用的廣泛甚至可以用來酬應“綠林豪客”。不過,這首詩的流傳,倒不單純由

23、于“本事”之奇,而是由于它在即興式的詼諧幽默中寓有頗為嚴肅的社會內容和現實感慨。 前兩句用輕松抒情的筆調敘事?!敖洗濉?,即詩人夜宿的皖口小村井欄砂;“知聞”,即“久聞詩名”。風高放火,月黑殺人,這似乎是“遇盜”的典型環(huán)境;此處卻不經意地點染出在瀟瀟暮雨籠罩下一片靜謐的江村。環(huán)境氣氛既富詩意,人物面貌也不猙獰可怖,這從稱對方為“綠林豪客”自可看出。看來詩人是帶著安然的詩意感受來吟詠這場饒有興味的奇遇的。“夜知聞”,既流露出對自己詩名聞于綠林的自喜,也蘊含著對愛好風雅、尊重詩人的“綠林豪客”的欣賞。環(huán)境氣氛與“綠林豪客”的不協(xié)調,他們的“職業(yè)”與“愛好”的不統(tǒng)一,本身就構成一種耐人尋味的幽默。它

24、直接來自眼前的生活,所以信口道出,自含清新的詩味。 三、四兩句即事抒感?!疤用铡奔础疤用薄⒈苈暶痪又猓ò拙右紫銧t峰下新卜山居詩有“匡廬便是逃名地”之句)。詩人早年與弟李渤隱居廬山,后來又曾失意歸隱,詩中頗多“轉知名宦是悠悠”、“一自無名身事閑”、“一從身世兩相遺,往往關門到午時”一類句子,其中不免寓有與世相違的牢騷。但這里所謂“不用逃名姓”云云,則是對上文“夜知聞”的一種反撥,是詼諧幽默之詞,意思是說,我本打算將來隱居避世,逃名于天地間,看來也不必了,因為連你們這些綠林豪客都知道我的姓名,更何況“世上如今半是君”呢? 表面上看,這里不過用詼諧的口吻對綠林豪客的久聞其詩名這件事表露了由

25、衷的欣喜與贊賞(你們弄得我連逃名姓也逃不成了),但脫口而出的“世上如今半是君”這句詩,卻無意中表達了他對現實的感受與認識。詩人生活的時代,農民起義尚在醞釀之中,亂象并不顯著,所謂“世上如今半是君”,顯然別有所指。它所指的應該是那些不蒙“盜賊”之名而所作所為卻比“盜賊”更甚的人們,是詩人劉叉在雪車中所痛斥的“相群相黨,上下為蟊賊”之輩。相比之下,這些眼前的“綠林豪客”如此敬重詩人、富于人情,倒顯得有些親切可愛了。 這首詩的寫作,頗有些“無心插柳柳成陰”的味道。詩人未必有意諷刺現實、表達嚴肅的主題,只是在特定情景的觸發(fā)下,向讀者開放了思想感情庫藏中珍貴的一角。因此它寓莊于諧,別具一種天然的風趣和耐

26、人尋味的幽默。據說豪客們聽了他的即興吟成之作,餉以牛酒,看來其中是有知音者在的。 2白居易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新釀的米酒泛起綠色的泡沫,小火爐吐露著紅色的火焰,在天空彤云密布大雪即將來臨的時侯,我希望我的朋友能來和我共同把酒話古今。于是有了這首膾炙人口、音韻和律的詩作。這是白居易被貶江州后所作,他邀請的劉十九就是劉軻,當時隱居廬山,因為和白居易性情相投而結為好友。白居易這首詩歌怡然自適、情趣盎然,字里行間看到了詩人平和舒緩的心情,確實有“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钡乃煲夂瓦m意。 面對充滿無數坎坷與磨難的現實人生,怎樣立身處世,是每一個人都必須做出回答的問題。做為古代的一個文人,當面對“兼濟”與“獨善”的矛盾沖突時,白居易的態(tài)度是:“古人云,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