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學化學教學中(精編版)_第1頁
淺談中學化學教學中(精編版)_第2頁
淺談中學化學教學中(精編版)_第3頁
淺談中學化學教學中(精編版)_第4頁
淺談中學化學教學中(精編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淺談中學化學教學中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yǎng)目標與路徑?jīng)龀强h職業(yè)中學謝 靜“素質教育”這一理念自上世紀 80 年代中期提出,并在 1994 年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正式確立為教育工作的目標之后,全國廣大教育理論工作者和一線教學工作者對素質教育的內涵、實施素質教育的意義、中小學素質教育目標的確定、素質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課程結構、運行機構、督導評估等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和實踐??梢哉f,經(jīng)過幾十年的探索,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以素質教育理念為核心的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正在形成,中小學素質教育呈現(xiàn)出良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但由于目前我國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沒有發(fā)生根本性的變革,直接導致素質教育仍是教育教學工作的

2、一件華麗外衣, 我們目前的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仍然是應試教育獨行天下。作為一名在基層一線直接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中學化學教師,在10 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一直在努力探尋一種在當前教學評價框架和體系中能盡可能提升學生能力素質的現(xiàn)實路徑。經(jīng)過探索、實踐,也 有一些初步的收獲?,F(xiàn)將其歸納如下,以期為廣大同仁提供一些參考。一、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目標是方向,更是標尺。這就要求在我們這些實施教學的教師心中,要有一個較為合理的目標定位,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教學實施過程更加合理有序、更能穩(wěn)步梯次推進,也更能檢驗教學工作的實效。這就需要綜合考慮以下幾方面因素:1. 教學階段。 從我國目前的學校教育制度來看,主要

3、包括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四個階段。每個階段的針對性和任務、目標都不同。如:學前教育,是根據(jù)幼兒的身心特點,對兒- 8 -童進行預備教育,逐步解除家庭在培養(yǎng)兒童時所受時間、空間、環(huán)境 的制約,讓幼兒身體、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發(fā)展;初等教育是使受教 育者打下文化知識基礎,具備基本的寫算能力,為接受更高一階段的 教育做好準備的教育;等等。這就要求我們根據(jù)不同階段的教育對象 的認知規(guī)律,來合理界定教學目標,不能降格以求,更不能急功近利、盲目拔高。比如說,教師不能以自己的認知程度為標準去衡量學生, 把一些自己認為很簡單但屬于更高階段的內容提前輸出給學生,給學 生增加額外負擔,容易使學生

4、產(chǎn)生厭學心理。同樣的,也不能把目標 隨意降低,學生壓力小了,前進的動力自然也會隨之減小,也不利于 他們健康成長。2. 所授科目。 在學校教育中, 每個階段開設什么科目, 都是根據(jù)學生的生長發(fā)育階段、生活體驗和對事物的認知能力等,經(jīng)過經(jīng)過多年實踐檢驗和科學合理的規(guī)劃設計而確定的。而且,每一科目的知識點編排次序、側重點和難點的出現(xiàn)、甚至是對一個概念的表述,都是按照人類對于事物認識階段遞次演進的。對中學化學而言,它的設置目的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主旨,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使學生獲得進一步學習和發(fā)展所需要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5、引導學生認識化學在促進社會發(fā)展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方面的重要作 用,通過化學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提高未來公民適應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能力。也就是說,對于這一階段的同學的培養(yǎng), 應該是在“博”字上下功夫。這個“博”包含三方面內容:一是感性體驗要“博”。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多地獲得實際體驗,并與其日常生活中的體驗結合起來,這樣既能讓他們對知識的認知“水到渠成” ,同時也能激發(fā)他們的探究興趣。二是傳遞的觀念要“博” 。我們知道,中學化學中的很多概念,都是在一個特定階段成立,隨著將后學習的深入,還會逐步擴展。因此,我們不能把那個概念一下子給教“死”了,而應該在教學

6、中向學生傳遞這樣一個信息,即,隨著我們對自然世界認識的深入,有很多過去認為對的東西可能不甚準確,甚至會被顛覆。實踐證明,這種觀念的傳遞更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三是輸出的知識要“博” 。在講授每一節(jié)課的時候,要了解其他相關科目的進度、內容以及同學們的生活習慣、體驗,然后在課堂上加以適當?shù)囊龑?,讓他們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 能夠較為深切地體會到知識的系統(tǒng)性、關聯(lián)性和對生活、生產(chǎn)的重要性。3. 學生實際。從筆者身邊的事例來看, 相當一部分教師往往會走向這兩個極端。一方面,對于那些基礎扎實、肯用功、頭腦比較活、成 績好的學生,總是想著要把他們的最大潛力挖掘出來,就像擰螺絲一 樣,一扣緊跟一扣,學生成績進

7、一尺,對他們的目標就會提一丈,最 終使得這些同學很少能感受到成就感和學習的樂趣,久而久之,逐步 由好學、樂學變得厭學、棄學,結果與我們的初衷背道而弛。另一方 面,對于哪些基礎差、不太愿意下功夫、學習興趣不強的學生,則抱 著一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態(tài)度,對他們只要求能夠遵守課堂紀律、不影響以自己的教學實施就行了,至于他們學不學、進步不進步、進 步大或小,那就靠他們自己了,從教師這個層面對他們施加的影響很 小。這樣一來,這些同學就處于一種“自生自滅”的狀態(tài),應該說, 這是學校教育的悲劇。這就要求我們在授課前,要仔細分析學生的特 點及其差異,根據(jù)不同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對已學過知識的掌握情況, 既要突出

8、共性目標,又要兼顧差異,分層次確定具體的教學任務、教 學重點和教學難點,設計出知識和技能、能力與方法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 值觀三維目標。例如 ,可將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先讓學生學會按順序觀察,即實驗前反應物的顏色和狀態(tài)、實驗中的現(xiàn)象、實驗后各生成物的顏色和狀態(tài),再讓學生學會用感官感受、對照觀察等) 、環(huán)保意識(針對學生愛護花草樹木、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比較薄弱,結合有關教學內容,在課上設立相關的目標進行教育)等作為共性目標去培養(yǎng)。而對于那些知識關聯(lián)度高、過程復雜、需要較強的綜合分析、推進能力的內容(如復雜方程式的配平、較為復雜的某一溶質在一溶液中飽和度的計算等),可作為探究性目標去實施。二、提升學生學習能

9、力素質的路徑和措施目標變?yōu)閷嶋H成效,還需要合理的路徑和可行的措施,在教學行為中去落實。 唯其如此, 我們的目標才不致成為 “鏡中花”、“水中月”。1. 要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首先,應該把著重提升學生素質的教育觀念,作為每名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同仁內化于心的一個自覺遵循。要樹立強烈的責任意識、問題意識、探究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針對自己 實施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問題,積極主動地去思考、研究、探索、試驗,而不是不想、不愿、不敢、不能改變過去的“套路” 。其次,應該對素質教育中的“素質”有一個全面客觀的認識。 應該說, 它是一個整體的概念,指面向全體學生的全面素質教育,而非單一的某一種素質教育。而且,

10、我認為, “素質”對于人這個具體承載,影響因素很多,不同的外部環(huán)境、不同的學習生活經(jīng)歷、不同的成長階段、 不同的自身條件, 均會形成不同的“素質”。但從教育的根本目的來看, 通俗的講,其根本取向就是要培養(yǎng)出對社會發(fā)展有用的人。至于其功用,可以各有不同,但有些基礎性的東西卻是一致的,那就是,他們 必須要有正確的價值取向,要有吃苦精神,要有感恩和合作意識,要 有創(chuàng)新能力。 第三,應該樹立科學合理的方法觀。一方面,就是要處理好眼前與長遠、“一與多”、局部與局部、局部與整體等關系,從教育教學的整體出發(fā),認真研究教育課題本體結構在全部教育結構中的 結構地位及其結構功能作用,對教育課題進行設計與整體實施,

11、實現(xiàn)最后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另一方面,要把價值觀、吃苦精神 等基礎性的素質作為重中之重,一以貫之地對其施加影響,重點引導,逐步養(yǎng)成進行強化、固化,這樣才能保證其“有用”。在此基礎上,再根據(jù)其個體差異,對其可能發(fā)揮的功用進行引導、培養(yǎng)。2. 探索構建合理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需要以合理的教學模式來 承載,輸出給學生這個受眾。而教學目標的層次性,教學內容的多元 性,教學對象的復雜性,決定了教學模式必須多樣化。多年來,廣大 教育工作者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比如, 在微觀層次上,有知識掌握與傳授模式,技能形成與訓練模式, 能力獲得與培養(yǎng)模式,行為規(guī)范的認同與示范模式,

12、態(tài)度改變與教化 模式等等;從教學內容方面來看,有概念教學模式,例題教學模式, 思想方法教學模式等等。宏觀層次上,有學習教授模式,發(fā)現(xiàn)指導模式,問題解決模式等等。當然,不管是那種教學模式,均應該注重教師與學生的聯(lián)動性,要突出體現(xiàn)教與學的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 充分反映教依賴于學、學受制于教的學與教的有機統(tǒng)一。也就是說, 每一種教學模式的實施,都應該把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地位貫穿 始終,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行為重點應放在指引、引導上,終極目 標確定在激發(f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上來。而不是為了標 新立異、嘩眾取寵,只注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操作步驟,只注重教 師的教學行為,忽視了要將知識、技能傳導給

13、學生這一終極目標,從 而舍本逐末,使課堂成了老師的表演舞臺,學生成了名符其實的觀眾。此外,我們還應認識到,每一個受教個體,不管其能力如何、專長是 什么,將來都會融入到社會這個大家庭中,都會成為推動社會發(fā)展進 步的一份子。所以,無論采取何種教育模式來實施教學,都要有意識 地把社會學的內容滲透其中,促使學生個體社會化,使學生的思想跟 上社會前進的步伐,使學生的能力適應社會的發(fā)展,使學生的行為符合社會規(guī)范,這也是素質教育題中應有之義。3. 加強實踐技能培養(yǎng)?;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瘜W實驗是化學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教師演示和學生動手操作為 主,能把書本知識由抽象變成具體,由無形變有形,

14、使學生獲取化學 知識,認識化學規(guī)律,提高各種能力的重要途徑?;瘜W實驗還可以使 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從而更好地理解、鞏固化學知識,形成化學概念。教學實踐表明,進入新世紀新階段,學生中獨生子女多,日常生活家 長的包辦代替,使得他們普遍動手操作能力、分析和解決能力較差, 只能在紙上或者在試卷上做實驗,當進入實驗室自己動手時,感覺無 從下手,甚至違反操作規(guī)則。為扭轉這種局面,我在實施實驗教學時, 探索采取以下一些措施,來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主動思考和解決實 際問題的能力。一是充分發(fā)揮實驗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激發(fā)學生 的好奇心。凡具體條件,能夠組織課堂演示的實驗,都要進行演示, 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點,吸引

15、他們的注意力。同時,注意引導學生帶著 問題看演示實驗,實驗過程中,對下一步應該如何做、為什么要這樣 做等進行討論,實驗結束后讓學生解答最初提出的問題,然后共同討 論得出實驗結論。這樣,使學生的注意力和觀察實驗的能力得到明顯 提升。二是積極創(chuàng)造學生動手參與機會。根據(jù)學校實際,除把那些教 材要求的學生實驗安排足之外,盡可能地將一些演示實驗變?yōu)閷W生的 小組實驗。甚至讓學生自己去設計實驗,探究實驗的改進思路和方法, 讓學生由被動變主動,從而有效地調動起他們對化學課的興趣和學習 的積極性、主動性。如,在講解置換反應時,把鐵與硫酸銅和銅與硝 酸銀的置換反應實驗交給學生去做,學生在教師的提示、講解下進行 具

16、體操作,同時,及時提醒他們做好實驗記錄和結論。實驗做完了, 結論也整理好了。這種措施不但增加了學生參與的意識,還促進學生 動手與動腦相結合。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訪求,使得學生對所學內容理解得既快又深刻,而且還激發(fā)起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三是改 進實驗操作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實驗積極性。為了調動學生對化學 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 讓學生根據(jù)自已所學知識來自己設計實驗, 完成實驗。例如,在做實驗室制取和收集氧氣的實驗時,讓學生根據(jù) 該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自己來設計實驗方案,選擇所需儀器,獨立完 成自己設計的實驗,并在實驗后闡釋實驗現(xiàn)象和結論。這樣安排,學 生動手實驗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增強了,也激起了他們積極思考的意 識,增強了化學實驗思維能力,主動思考的習慣得到逐步養(yǎng)成,動手 能力在幅提長。總之,面對教育改革的新形勢、新任務,提升學生能力素質已成為全社全的共識和努力方向,雖然在短時間內,對學生的評價體系和標準還不會有根本性的變化,但從進入社會的實踐中,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能力素質不足造成的不良后果。所以,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要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理論的同時,緊密聯(lián)系生活,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yǎng)成良好的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真正造就一批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參考文獻(資料):1. 新課程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教育部財政部主辦的國培化學班王武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