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林業(yè)檢疫性有害生物_第1頁
第二部分林業(yè)檢疫性有害生物_第2頁
第二部分林業(yè)檢疫性有害生物_第3頁
第二部分林業(yè)檢疫性有害生物_第4頁
第二部分林業(yè)檢疫性有害生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林業(yè)檢疫性有害生物林業(yè)檢疫性有害生物 松材線蟲松材線蟲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lus Nickle 紅脂大小蠹 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 椰心葉甲 Brontispa longissima 松突圓蚧 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 楊干象 Cryptorrhynchus lapathi Linnaeus 薇甘菊薇甘菊 Mikania micrantha H.B.K 蘋果蠹蛾 Cydia pomonella L. 美國白蛾 Hyphantria cunea 雙鉤異翅長蠹 Heterobost

2、rychus aequalis 獼猴桃細菌性潰瘍病菌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 Takikawa etal. 松皰銹病菌 Cronartium ribicola J.C.Fisch 蔗扁蛾 Opogona sacchari 棗大球蚧 Enlecamium gigantea 落葉松枯梢病菌 Botryosphaeria laricina Y.Z.Shang 楊樹花葉病毒 Poplar Mosaic Virus 紅棕象甲 Rhynchophorus terrugineus 青楊脊虎天牛 Xylotrechus rusticus L. 冠癭病菌冠癭病菌

3、Agrobacterium tumefadens Com 草坪草褐斑病菌 Rhizoctonia solani冠癭病冠癭病 Corwn gall 該病又稱根癌病、根瘤根癌病、根瘤病病,在世界各地廣為分布,寄主很廣,能為害600余種植物,在楊柳科、薔薇科植物上最為常見。一、分布二、寄主植物三、癥狀特點四、病原菌五、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六、傳播途徑七、檢驗檢疫方法八、除害處理方法一、分布 國內:北京、河北、遼寧、吉林、山東、浙江、福建、河南 國外:阿富汗、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以色列、日本、朝鮮、黎巴嫩、馬來西亞、沙特阿拉伯、斯里蘭卡、敘利亞、土耳其、奧地利、比利時、英國、保加利亞、塞浦路斯、捷克、斯洛

4、伐克、丹麥、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意大利、荷蘭、挪威、波蘭、羅馬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前蘇聯(lián)、前南斯拉夫、加拿大、美國、墨西哥、古巴、牙買加、波多黎各、阿根廷、新西蘭、阿爾及利亞、埃及、肯尼亞、利比亞、馬拉維、埃塞俄比亞、摩洛哥、莫桑比克、津巴布韋、塞舌爾群島、索馬里、南非、坦桑尼亞、烏干達、贊比亞。二、寄主植物 蘋果屬(Malus) 梨屬(Pyrus) 山楂屬(Crataegus) 李屬(Prunus) 薔薇屬(Rosa) 懸鉤子屬(Rubus) 楊屬(Pupulus) 柳屬(Salix) 核桃屬(Juglans) 槭屬(Acer) 獼猴桃屬(Actini-dia)等331個屬

5、的植物。三、癥狀特點 苗木、幼樹、大樹均可發(fā)病。此病主要發(fā)生在根頸根頸處。 在發(fā)病部位,開始時僅出現(xiàn)近圓形、淺黃色的小瘤,表面光滑,質地柔軟。 隨著樹木的生長,病瘤逐漸增大成不規(guī)則塊狀,在大瘤上又生出許多小瘤,表面粗糙,質地堅硬,深褐色。 后期病瘤外皮脫落,露出突起狀的木瘤。 樹木感病后,地上部分生長衰弱,枝條枯萎,甚至整株枯死。四、病原菌 病原菌屬薄壁菌門(Gracilicutes), 革蘭氏陰性好氧菌根瘤菌科(Rhizobiacea)中一種根瘤土壤桿菌:Agrobacterium tume faciens 細菌桿狀,大小13m0.40.8m,能游動,具有14根周生的短鞭毛。 在固體培養(yǎng)基上

6、能產生濕潤發(fā)光的半透明菌落。菌落小而圓,白色,稍突起。革蘭染色陰性。 在培養(yǎng)基上生長最適溫度為2530,最適酸堿度為pH7.3。五、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 根癌菌可在病瘤組織內或土壤寄主植物的殘體中存活1年以上。病菌由植株的傷口侵入。 在皮層的薄壁細胞間隙中繁殖,刺激細胞加快分裂,形成癌瘤,從病菌侵入到癥狀出現(xiàn),需數(shù)周至1年以上的時間。 病害最適合在偏堿性的土壤和濕度較大的沙壤土內發(fā)生。六、傳播途徑 病菌可由灌溉水、雨水、插條和嫁接工具、起苗和耕作的農具以及地下害蟲進行傳播,遠距離多由帶病苗木及插條的運輸所造成。七、檢驗檢疫方法1.癥狀檢驗:在產地檢疫調查時,仔細觀察苗木主干和枝條上有無病瘤;對枯枝、植

7、梢及枯死的苗木拔出后,看其根頸處有無病瘤。2.顯微鏡檢驗:取病組織分離,在液體培養(yǎng)基表面能產生較厚的白色或淡黃色的菌膜,在固體培養(yǎng)基上能產生濕潤發(fā)光的半透明菌落。挑取菌落鏡檢,病菌為桿狀細菌,具有14根周生的短邊毛,如是單鞭毛,則多為側生。八、除害處理辦法1.法規(guī)措施:把好產地檢疫關,發(fā)現(xiàn)病苗立即拔出,集中燒毀。2 . 藥 劑 處 理 : 對 可 疑 病 苗 可 用 1 % 2%CuSO4硫酸銅100倍液浸泡5min,再放入CaO50 倍液中浸泡1min。也可用鏈霉素100200g/g3.加熱處理:熱處理可使病菌失去致病性,對不同種類,不同地徑的種苗,可試用不同的溫度和時間進行處理。外來入侵生

8、物外來入侵生物薇甘菊薇甘菊 (ikania icrantha)薇甘菊是世界十大重要的害草之一, 為菊科假澤蘭屬菊科假澤蘭屬植物, 原產南美、中美洲, 現(xiàn)廣泛分布于南亞、東南亞。 這種植物因其生命力強和匍匐生長的特性而著稱,是多分枝、攀援類的草質藤本,因其營養(yǎng)生長非常迅速,故極易危害稀疏林地、果園、荔枝林和竹林, 嚴重地區(qū)可造成成片果樹死亡的現(xiàn)象。一、形態(tài)特征二、開花結果特點三、生長蔓延速度四、生態(tài)學特性五、生境的植被類型六、傳播和分布七、主要危害八、薇甘菊的治理一、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質藤本,莖細長,匍匐或攀緣,多分枝,被短柔毛近無毛,幼時綠色,近圓柱形,老莖淡褐色,具多條肋紋。 葉三角狀、卵形

9、三角狀、卵形,長413,寬29,基部心形,偶近戟形,先端漸尖先端漸尖,邊緣具數(shù)個邊緣具數(shù)個粗齒或淺波狀圓鋸齒粗齒或淺波狀圓鋸齒,兩面無毛,基部3至7出脈;葉柄長28,上部的葉漸小,葉柄亦短。頭狀花序多數(shù),在枝端常排成復傘形花序狀, 頂部的頭狀花序花先開放,依次向下逐漸開放,頭狀花序長4.56,內含小花4朵?;ㄓ邢銡?花冠白色,管狀,長34。二、開花和結果的特點開花期為1112月,12月為結實期,開花數(shù)量很大,0.252面積內,計有頭狀花序2053550297個,合小花200000朵,每朵小花的花粉數(shù)量高達12752377粒,平均為1848粒。 薇甘菊花量大,結實量也大,且與光照時數(shù)成正比。 其

10、種子為長橢圓形,亮黑色,千粒重為0.0892。三、生長及蔓延速度 薇甘菊幼苗初期生長緩慢,在一個月內苗高僅為1 1, 但隨著苗齡的增長,其生長隨之加快,其莖節(jié)極易出根,伸入土壤吸取營養(yǎng),故其營養(yǎng)莖可進行旺盛的營養(yǎng)繁殖。 由于薇甘菊的種子產量極豐富,細小且輕,易借風力或動物、昆蟲以及人類的活動而遠距離傳播,也可以通過與土壤接觸的節(jié)間與匍匐莖蔓延,且生長迅速,單株植物在生長季節(jié)幾個月內就能擴散蔓延。 根據(jù)有關資料報道,在1999年7月中旬,在深圳寶安區(qū)西鄉(xiāng)鎮(zhèn)的人工幼林中,測得薇甘菊一個節(jié)一個節(jié)1天生長近天生長近20。 在內伶仃島,薇甘菊的一個節(jié)在一年中所分枝出來的所有節(jié)的生長總長度為1007。 在

11、這些地區(qū),農產品的運輸,園林花卉的交流,交通工具的往來等是薇甘菊遠距離快速傳播的主要途徑。四、生態(tài)學特性薇甘菊的種子在2530的萌發(fā)率為83.3%, 在低溫條件下(5以下)和高溫條件下(40以上)萌發(fā)極差;需光,在黑暗的條件下難萌發(fā)。 喜光好濕,生長地區(qū)年平均溫度均在21以上, 不耐蔭和土壤干瘠 多發(fā)生在居民區(qū)附近的洼地、溝地、路旁和丟荒地等地,以及疏于管理的公園、果園、苗圃地 在山地多出現(xiàn)在低洼山谷,對灌草叢、灌叢和新植林地危害較大 而在光照條件較差的林內,生長不旺盛。此外,在海拔較高的地方,薇甘菊生長不良。五、生境的植被類型(1)灌木林:伴生的植物種類主要有:野葛、五爪金龍、雞矢藤、玉葉金

12、花、買麻藤、錫葉藤、紫玉盤、菝葜、青江藤、糞箕篤、白花酸藤果、粗葉懸鉤子、山蔞、臺灣相思、桃金娘等(2)人工林:多數(shù)為馬尾松林,大葉相思林,臺灣相思林,林緣地區(qū)有很多為薇甘菊所覆蓋,林緣的草坡,灌木叢也大多有薇甘菊向林冠層發(fā)展。(3)果樹林:如荔枝林,龍眼林,芒果林和黃皮林。 在林緣薇甘菊稍少,但很多地段也已多處出現(xiàn),特別是林邊的空曠地,灌叢處,薇甘菊亦有出現(xiàn),局部地區(qū)已為薇甘菊成片覆蓋。六、傳播和分布國外:原產南美、中美洲,1949年,印度尼西亞從巴拉圭引入薇甘菊作為橡膠園的土壤覆蓋植物,1956年,又被用作垃圾填埋場的土壤覆蓋植物。 之后,薇甘菊很快傳播至整個印度尼西亞,后來又擴散至整個東

13、南亞,太平洋地區(qū)及印度,斯里蘭卡和孟加拉等國?,F(xiàn)廣泛分布于南亞,東南亞。國內:20世紀80年代末傳入海南島、香港及珠江中的內伶仃島,現(xiàn)已在珠江三角洲廣泛擴散,已在惠州,深圳,珠海,中山,順德,陽江,新會,湛江等地分布,并確定全省已蔓延達35個縣市,其中深圳、東莞等地最為嚴重。 薇甘菊的分布以香港、深圳、東莞為中心,東部向潮汕方向,北部向增城及花都方向,西部向肇慶及湛江方向。七、主要危害能快速覆蓋生境,快速入侵,通過競競爭作用或他感作用爭作用或他感作用抑制自然植被的生長。由于薇甘菊的攀援習性,可以攀爬到高達10的樹冠或灌叢的上層,因此,清除它就免不了危及作物。危害過程 入侵定居 與其它植物競爭逐漸占優(yōu) 攀援其它植物 覆蓋其它喬、灌木 部分喬、灌木死亡后出現(xiàn)“小丘” 喬灌木死亡后出現(xiàn)薇甘菊與其它藤本及禾草類共生 草地及藤本群落面積逐漸擴大。八、薇甘菊的治理(1)人工清除:這種方法在短期內可使薇甘菊的覆蓋度明顯減少,但在36月內,防除地的薇甘菊又很快恢復,因此,必須反復不斷加以清除。(2)生態(tài)防治:發(fā)現(xiàn)菟絲子侵染薇甘菊的現(xiàn)象,尤其是田野菟絲子可大量侵染薇甘菊并可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