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詩詞鑒賞_第1頁
唐宋詩詞鑒賞_第2頁
唐宋詩詞鑒賞_第3頁
唐宋詩詞鑒賞_第4頁
唐宋詩詞鑒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唐宋詩詞鑒賞 唐宋詩詞鑒賞(一) 菩薩蠻 【唐】李白平林漠漠煙如織, 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王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作者】 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綿州(今屬四川江油)人。唐玄宗時供奉翰 林。后賜金放還,漫游各地。安史亂中,曾入永王磷府,因磷敗而以“附逆” 罪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東還,晚年飄泊東南一帶,卒于當涂(今屬安徽)。其 詩與杜甫并為唐一代之冠,享譽甚隆。宋本李太白集不載其詞。尊前集 收錄“李白詞”十二首,然頗多偽托。 【注釋】 近水楊寧益零墨新箋考證菩薩蠻為古緬甸曲調(diào),唐玄宗時傳入中國, 列于教坊曲。變調(diào),四十四字,兩仄韻,兩平

2、韻。 【品評】 宋初尊前集及稍后的文學湘山野錄、楊繪時賢本事曲子集, 都載有傳為李白所作的這首菩薩蠻。黃誑唐宋諸賢絕妙詞選且將此詞 推為“百代詞典之祖”。然自明胡應(yīng)麟以來,不斷有人提出質(zhì)疑,認為它是晚 唐五代人作而托李白的。這場爭議至今仍繼續(xù)。 這是一首懷人詞,寫思婦盼望遠方行人久候而不歸的心情。開頭兩句為遠 景。高樓極目,平林秋山,橫亙天末,凝望之際,不覺日暮?!盁熑缈棥笔钦f 暮煙濃密,“傷心碧”是說山色轉(zhuǎn)深。王建江陵使至汝州詩:“日暮數(shù)峰 青似染,商人說是汝州山”。薛濤題竹郎廟詩:“竹郎廟前多古木,夕陽 沉沉山更綠?!倍嘌酝砩街?,可以參看。這兩句全從登樓望遠的思婦眼中寫 出,主觀色彩很重

3、,而行人之遠與佇望之深,盡在其中?!瓣陨眱删錇榻?, 用一“入”字由遠而近,從全景式的平林遠山拉到樓頭思婦的特寫鏡頭,突出 了“有人樓上愁”的人物主體,層次井然。下片玉階佇立仰見飛鳥,與上片登 樓遠望俯眺平楚,所見不同,思念之情則一?!八搌B歸飛急”還意在反襯行人 滯留他鄉(xiāng),未免戀戀不返。末句計歸程以卜歸期。庚信哀江南賦有“十里 五里,長亭短亭”之語。詞中著一“更”字加強了連續(xù)不斷的以至無窮無盡的 印象。征途上無數(shù)長亭短亭,不但說明歸程遙遠,同時也說明歸期無望,以與 過片“空佇立”之“空”字相應(yīng)。如此日日空候,思婦的離愁也就永無窮盡了。 結(jié)句不怨行人忘返,卻愁道路幾千,歸程迢遞,不露哀怨,語甚

4、醞藉。韓元吉 念奴嬌詞云,“尊前誰唱新詞,平林真有恨,寒煙如織。”可見南宋初這首菩薩蠻猶傳唱不絕。 漁歌子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作者】 本名龜齡,字子同,金華(今屬浙江)人。生卒年不詳。唐肅宗時待詔翰林。 后因事被貶,絕意仕進,隱居江湖間。自號玄真子,又號煙波釣徒。著書亦名 玄真子。 【注釋】 此調(diào)原為唐教坊曲,又名漁父。分單調(diào)、雙調(diào)二體。單調(diào)二十七字,平 韻,以張氏此調(diào)最為著名。雙調(diào),五十字,仄韻。西塞山:即道士磯,在 湖北大冶縣長江邊。鱖(音貴)魚:俗稱“ 花魚”、“桂魚”。箬 笠:用竹篾編成的斗笠。 【品評】 此詞在秀麗的水

5、鄉(xiāng)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愛自由、愛自 然的情懷。詞中更吸引我們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父,而是江鄉(xiāng)二月 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蒙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 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而這既體現(xiàn)了作者 的藝術(shù)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沖澹、悠然脫俗的意趣。此詞吟成后,不僅一 時唱和者甚眾,而且還流播海外,為東鄰日本的漢詩作者開啟了填詞門徑,嵯 峨天皇的漁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詞為藍本改制而成。 又,舊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張氏漁歌子詞共五首,分詠西塞山、 釣臺、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漁釣之樂,其地都不在湖州。當

6、依陸游 入蜀記所說,西塞山即鄂州的道士磯:“磯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漁父 辭所謂西塞山前白鷺風者?!碧K軾謫居黃州時,曾游其地,有云:“元 真語極清麗,恨其曲度不傳,加其語以浣溪沙歌之?!保ㄐ旄p鴣天 詞跋,見樂府雅詞卷中)蘇軾浣溪沙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散花洲 外片帆微?!鄙⒒ㄖ藜丛陂L江之中,與西塞山相對。徐俯鷓鴣天詞:“西 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镢魚肥。朝廷若覓元真子,晴在長江理釣絲?!币嘁?西塞山在長江邊。 憶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作者】 772846 ,字樂天,太原(今屬山西)人。唐德宗朝進士,元和三年(808) 拜左拾遺

7、,后貶江州(今屬江西)司馬,移忠州(今屬四川)刺史,又為蘇州 (今屬江蘇)、同州(今屬陜西大荔)刺史。晚居洛陽,自號醉吟先生、香山 居士。其詩政治傾向鮮明,重諷喻,尚坦易,為中唐大家。也是早期詞人中的 佼佼者,所作對后世影響甚大。 【注釋】 據(jù)樂府雜錄,此詞又名謝秋娘,系唐李德裕為亡姬謝秋娘作。又名 望江南、夢江南等。分單調(diào)、雙調(diào)兩體。單調(diào)二十七字,雙凋五十四 字,皆平韻。諳(音安):熟悉。藍:藍草,其葉可制青綠染料。 【品評】 此詞寫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個既淺切又圓活的“好”字,攝 盡江南春色的種種佳處,而作者的贊頌之意與向往之情也盡寓其中。同時,唯 因“好”之已甚,方能“憶”之不

8、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結(jié)句“能不憶江南”, 并與之相關(guān)闔。次句“風景舊曾諳”,點明江南風景之“好”,并非得之傳聞, 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時的親身體驗與親身感受。這就既落實了“好”字,又照應(yīng) 了“憶”字,不失為勾通一篇意脈的精彩筆墨。三、四兩句對江南之“好”進 行形象化的演繹,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紅綠相映的明艷色彩,給人以光彩奪目 的強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間的相互烘托,又有異色間的相互映襯,充分顯 示了作者善于著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憶江南”收束全詞,既托出身在洛 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贊嘆與懷念,又造成一種悠遠而又深長的韻味,把 讀者帶入余情搖漾的境界中。 菩薩蠻敦煌曲子詞枕前發(fā)盡千般愿,要休

9、且待青山爛。水面上秤錘浮,直待黃河徹底枯。 白日參辰現(xiàn),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 且待三更見日頭。 【作者】 本世紀初,大量五代寫本被發(fā)現(xiàn)于甘肅敦煌莫高窟(又稱千佛洞)。隨之而重 新問世的唐五代民間詞曲,或稱為敦煌曲子詞,或稱為敦煌歌辭。它們是千年 詞史的椎輪大輅,內(nèi)容廣泛,形式活潑,風格繁富,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和濃郁 的生活氣息,反映了詞興起于民間時的原始形態(tài)。敦煌詞的輯本,有王重民的 敦煌曲子詞集,饒宗頤的敦煌曲,任二北的敦煌歌辭總集等。 【注釋】 近水楊寧益零墨新箋考證菩薩蠻為古緬甸曲調(diào),唐玄宗時傳入中國, 列于教坊曲。變調(diào),四十四字,兩仄韻,兩平韻。休:罷休,雙方斷絕關(guān) 系。參(音申)辰

10、:星宿名。參星在西方,辰星(即商星)在東方,晚間 此出彼滅,不能并見;白天一同隱沒,更難覓得。北斗:星座名,以位置 在北、形狀如斗而得名。即:同“則”。 【品評】 此詞寫愛情的盟誓,充滿了磐石般的信念和火焰般的熱情。它以不可實現(xiàn) 之事,示不可變異之心,新穎潑辣,奇特生動,表現(xiàn)了抒情主人公對愛情的堅 貞不渝。漢樂府民歌中有一首上邪:“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逼涿馀c構(gòu) 思或為此詞所本。但上邪是一位女子對“君”剖白心跡,此詞中的誓言發(fā) 自男方抑或女方,卻任人想象,因而更見靈動活潑。不言而喻,此詞的抒情主 人公是在兩情最為濃烈與熾熱

11、的歡娛之際向?qū)Ψ疥愒~的。發(fā)愿于“枕前”,表 明他們是已結(jié)連理的伉俚。而所發(fā)誓愿多達“千般”,則見出主人公發(fā)愿時為 激情所驅(qū)滔滔不能自已,作者再現(xiàn)于筆端的只不過是其中的片言語罷了:他 時而指譬日月星辰(“白日參辰現(xiàn)”、“北斗回南面”、“三更見日頭”), 時而引喻河流山川(青山爛、黃河枯),時而又從生活中信手拈來實例(“水 面上秤錘浮”),而它們無一例外,都是絕無可能出現(xiàn)的自然現(xiàn)象,借以比況 拳拳愛心的堅貞不渝,是極為確切而又富于聯(lián)想的。作者省略了比喻之詞,而 直接托出喻體,一氣排開,直貫到底,不稍停頓,使人于目不暇接之際留下鮮 明而又深刻的印象。這正是此詞在藝術(shù)上顯著特點。同時,此詞無意象文人詞

12、 那樣追求含蓄蘊藉之致,其抒情方式以直率、熱烈、大膽、潑辣見長,遣詞造 句亦不假雕飾,形同白話,充分表現(xiàn)出民間歌辭的拙樸、自然的本色。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yīng)猶在, 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作者】 937978, 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李璟第六子,901年嗣位,史稱南唐 后主。即位后對宋稱臣納貢,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則窮奢極欲。 975年,宋 軍破金陵,他肉袒出降,雖封作違侯命,實已淪為階下囚。太平興國三年七月 卒。據(jù)宋人王至默記,蓋為宋太宗賜牽機藥所毒斃。他精于書畫,諳于音 律,工于詩

13、文,詞尤為五代之冠。前期詞多寫宮廷享樂生活,風格柔靡;后期 詞反映亡國之痛,題材擴大,意境深遠,感情真摯,語言清新,極富藝術(shù)感染 力。后人將他與李璟的作品合輯為南唐二主詞。 【注釋】 此調(diào)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 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diào),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 韻轉(zhuǎn)兩平韻。了:了結(jié),完結(jié)。砌:臺階。雕闌玉砌:指遠在金陵的 南唐故宮。應(yīng)猶:一作“依然”。朱顏改:指所懷念的人已衰老。君: 作者自稱。能:或作“都”、“那”、“還”、“卻”。 【品評】 此詞大約作于李煜歸宋后的第三年。詞中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據(jù) 說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

14、。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絕命詞了。 全詞以問起,以答結(jié);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通過凄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diào)和 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藝術(shù)結(jié)構(gòu),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 心脾的美感效應(yīng)。誠然,李煜的故國之思也許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 離不開“雕欄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宮闈秘事。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 作,在藝術(shù)上確有獨到之處:“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卻殷切企盼它早 日“了”卻;小樓“東風”帶來春天的信息,卻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 嗟嘆,因為它們都勾發(fā)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棖觸,跌襯出他的囚居異邦之愁,用 以描寫由珠圍翠繞,烹金饌玉的江南國主一變而為長歌當哭的階下囚的作者的 心境,

15、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結(jié)句“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 蓄地顯示出愁思的長流不斷,無窮無盡。同它相比,劉禹錫的竹枝調(diào)“水 流無限似儂愁”,稍嫌直率,而秦觀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 許多愁”,則又說得過盡,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梢哉f,李煜此詞所以能 引起廣泛的共鳴,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賴于結(jié)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 將愁思寫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沒有明確寫出其愁思的真實內(nèi)涵 懷念昔日紙醉金迷的享樂生活,而僅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態(tài)“恰似一江春 水向東流。這樣人們就很容易從中取得某種心靈上的呼應(yīng),并借用它來抒發(fā)自 已類似的情感。因為人們的愁思雖然內(nèi)涵各異,卻都可以具有“恰似

16、一江春水 向東流”那樣的外部形態(tài)。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詞便能在廣泛 的范圍內(nèi)產(chǎn)生共鳴而得以千古傳誦了。 浪淘沙 【南唐】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注釋】 此詞原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賣花聲等。唐人多用七言絕句 入曲,南唐李煜始演為長短句。雙調(diào),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減者),平韻, 此調(diào)又由柳永、周邦彥演為長調(diào)浪淘沙漫,是別格。潺潺:形容雨聲。 闌珊:衰殘。一作“將闌”。羅衾(音親):綢被子。不耐:受不了。 一作“不暖”。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一晌(音賞

17、):一 會兒,片刻。貪歡:指貪戀夢境中的歡樂。 【品評】 此詞上片用倒敘手法,簾外雨,五更寒,是夢后事;忘卻身份,一晌貪歡, 是夢中事。潺潺春雨和陣陣春寒,驚醒殘夢,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實人生的 凄涼景況中來。夢中夢后,實際上是今昔之比。李煜菩薩蠻詞有句:“故 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所寫情事與此差同。但菩薩蠻寫得直率,此詞 則婉轉(zhuǎn)曲折。詞中的自然環(huán)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下片 首句“獨自莫憑欄”的“莫”字, 有入聲與去聲(暮)兩種讀法。 作“莫憑 欄”,是因憑欄而見故國江山,將引起無限傷感,作“暮憑欄”,是晚眺江山 遙遠,深感“別時容易見時難”。兩說都可通?!傲魉浠ù喝ヒ病?/p>

18、,與上片 “春意闌珊”相呼應(yīng),同時也暗喻來日無多,不久于人世?!疤焐先碎g”句, 頗感迷離恍惚,眾說紛紜。其實語出白居易長恨歌:“但教心似金鈿堅, 天上人間會相見?!薄疤焐先碎g”,本是一個專屬名詞,并非天上與人間并列。 李煜用在這里,似指自已的最后歸宿。應(yīng)當指出,李煜詞的抒情特色,就是善 于從生活實感出發(fā),抒寫自已人生經(jīng)歷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凈,含蓄深沉。 這對抒情詩來說,原是不假外求的最為本色的東西。因此他的詞無論傷春傷別, 還是心懷故國,都寫得哀感動人。同時,李煜又善于把自已的生活感受,同高 度的藝術(shù)概括力結(jié)合起來。身為亡國之君的李煜,在詞中很少作帝王家語,倒 是以近乎普通人的身份,訴說自已

19、的不幸和哀苦。這些詞就具有了可與人們感 情上相互溝通、喚起共鳴的因素。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如此,此詞 亦復如此。即以“別時容易見時難”而言,便是人們在生活中通常會經(jīng)歷到是 一種人生體驗。與其說它是帝王之傷別,無寧說它概括了離別中的人們的普遍 遭遇。李煜詞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調(diào)短字少,然包孕極富,寄慨極深,沒 有高度的藝術(shù)概括力是做不到的。 相見歡 【南唐】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 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注釋】 此調(diào)原為唐教坊曲,又名烏夜啼、秋夜月、上西樓。李煜此詞 即有將此調(diào)名標為烏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韻,下片兩仄韻兩平韻。 鎖清秋:

20、深深被秋色所籠罩。離愁:指去國之愁。別是一般:另有 一種。 【品評】 詞名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此詞寫作時期難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 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屬于他宮庭生活的一個插曲,如作于歸宋以后,此詞所表 現(xiàn)的則應(yīng)當是他離鄉(xiāng)去國的錐心愴痛。起句“無言獨上西樓”,攝盡凄惋之神。 “無言”者,并非無語可訴,而是無人共語。由作者“無言”、“獨上”的滯 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見其孤獨之甚、哀愁之甚。本來,作者深諳“獨自莫憑 欄”之理,因為欄外景色往往會觸動心中愁思,而今他卻甘冒其“險”,又可 見他對故國(或故人)懷念之甚、眷戀之甚。“月如鉤”,是作者西樓憑欄之 所見。一彎殘月映照著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著

21、他視線難及的“三千里地山 河”(破陣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憶?而俯視樓下,但見深院為 蕭颯秋色所籠罩?!凹拍嗤┥钤烘i清秋”,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還 是作者,已無法、也無須分辨,因為情與景已妙合無垠。過片后“剪不斷”三 句,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歷來為人們所稱道,但更見作 者獨詣的還是結(jié)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詩詞家借助鮮明生動的藝術(shù)形 象來表現(xiàn)離愁時,或?qū)懗钪?,如李白遠離別:“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 不言此愁古”; 或?qū)懗钪L, 如李白秋浦歌:“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 長”;或?qū)憫僦?,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雙溪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或?qū)懗钪?,如秦觀千秋歲:

22、“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薄@铎洗司鋭t 寫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卻根植于作者的內(nèi)心深處,無法驅(qū)散,歷久 彌鮮;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訴諸人們的視覺,而直接訴諸人們 的心靈,讀后使人自然地結(jié)合自身的體驗而產(chǎn)生同感。這種寫法無疑有其深至 之處。 烏夜啼 【南唐】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注釋】 此調(diào)原為唐教坊曲,又名相見歡、秋夜月、上西樓。三十六字, 上片平韻,下片兩仄韻兩平韻。謝:凋謝。胭脂淚:指女子的眼淚。 女子臉上搽有胭脂淚水流經(jīng)臉頰時沾上胭脂的紅色,故云。幾時重:何時 再度相會。 【品評】 此詞將人生失

23、意的無限悵恨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中,是即景抒情的典 范之作。起句“ 林花謝了春紅 ”,即托出作者的傷春惜花之情;而續(xù)以“太 匆匆”,則使這種傷春惜花之情得以強化。狼藉殘紅,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 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傷殘的春心和破碎的春夢。因此,“太匆匆” 的感慨,固然是為林花凋謝之速而發(fā),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來日無多 的喟嘆,包蘊了作者對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一句點 出林花匆匆謝去的原因是風雨侵龔,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為過多地 櫛風沐雨?所以,此句同樣既是嘆花,亦是自嘆。“無奈”云云,充滿不甘聽 憑外力摧殘而又自恨無力改變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感愴。換頭“胭脂淚

24、”三句,轉(zhuǎn)以擬 人化的筆墨,表現(xiàn)作者與林花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這里,一邊是生逢末世, 運交華蓋的失意人,一邊是盛時不再、紅消香斷的解語花,二者恍然相對,不 勝繾綣。“胭脂淚”,遙按上片“林花謝了春紅”句,是從杜甫曲江對雨 詩“林花著雨胭脂濕”變化而來。林花為風侵欺,紅叟鮫肖(左應(yīng)加魚旁), 狀如胭脂?!半僦瑴I”者,此之謂也。但花本無淚,實際上是慣于“以我觀物” 的作者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 作者身歷世變,泣血無淚,不亦色若胭脂? “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憐人,人亦惜花;淚眼相向之際,究竟是 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難分。著一“醉”字,寫出彼此如醉如癡、眷變難 舍的情態(tài),極為傳神,而“幾時

25、重”則吁出了人與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無 法實現(xiàn)的悵惘與迷茫。 結(jié)句“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一氣呵成益見悲慨。 “人生長恨”似乎不僅僅是抒寫一已的失意情懷,而涵蓋了整個人類所共有的 生命的缺憾,是一種融匯和濃縮了無數(shù)痛苦的人生體驗的浩嘆。 蘇 幕 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 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xiāng)魂, 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 酒入愁腸, 化作相思淚。 【作者】 969 1052,字希文,吳縣(今屬江蘇)人。宋真宗朝進士。慶歷三年(1043) 七月,授參知政事,主持慶歷改革,因守舊派阻撓而未果。次年罷政,自請外 任,歷

26、知 州、鄧州、杭州、青州。卒謚文正。他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 軍事家、文學成就亦杰然可觀。散文岳陽樓記為千古名篇,詞則能突破唐 末五代詞的綺靡風氣。有范文正公集,詞僅存五首。 【注釋】 此調(diào)原為西域傳入唐教坊曲?!疤K幕遮”是當時高昌國語之音譯。宋代詞家 用此調(diào)是另度新曲。又名云霧斂、鬢云松令。雙調(diào),六十二字,上下 片各五句四仄韻。黯:形容心情憂郁。黯鄉(xiāng)魂:用江淹別賦“黯然 銷魂”語。追:追隨,可引申為糾纏。旅思:羈旅之思。 【品評】 此詞抒寫鄉(xiāng)思旅愁,以鐵石心腸人作黯然銷魂語,尤見深摯?!氨淘铺?, 黃葉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現(xiàn)了際天極地的蒼莽秋景,為元代王 實甫西廂記“長亭送別”一

27、折所本?!扒锷B波”二句,落筆于高天厚地 之間的濃郁的秋色和綿邈秋波:秋色與秋波相連于天邊,而依偎著秋波的則是 空翠而略帶寒意的秋煙。這里,碧云,黃葉,綠波,翠煙,構(gòu)成一幅色彩斑斕 的畫面?!吧接承标枴本鋸蛯⑶嗌綌z入畫面,并使天、地、山、水融為一體, 交相輝映。同時,“斜陽”又點出所狀者乃是薄幕時分的秋景。“芳草無情” 二句,由眼中實景轉(zhuǎn)為意中虛景,而離情別緒則隱寓其中。“芳草”歷來也是 別離主題賴以生發(fā)的意象之一,如傳為蔡邕所作的飲馬長城窟行:“青青 河畔草,綿綿思遠道”;李煜的清平樂:“離恨恰如草,更行更遠還生”。 埋怨“芳草”無情,正見出作者多情、重情。下片“黯鄉(xiāng)魂”二句,徑直托出 作者

28、心頭縈繞不去、糾纏不已的懷鄉(xiāng)之情和羈旅之思?!耙挂钩恰倍涫钦f 只有在美好夢境中才能暫時泯卻鄉(xiāng)愁?!俺恰闭f明舍此別無可能。但天涯孤 旅,“好夢”難得,鄉(xiāng)愁也就暫時無計可消了?!懊髟聵歉摺本漤槼猩衔模阂?間為鄉(xiāng)愁所擾而好夢難成,便想登樓遠眺,以遣愁懷;但明月團團,反使他倍 感孤獨與悵惘,于是發(fā)出“休獨倚”之嘆。歇拍二句,寫作者試圖借飲酒來消 釋胸中塊壘,但這一遣愁的努力也歸于失?。骸熬迫氤钅c,化作相思淚”。全 詞低徊婉轉(zhuǎn),而又不失沉雄清剛之氣,是真情流溢、大筆振迅之作。 漁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 燕然未勒

29、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 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注釋】 此詞為北宋年間流行歌曲,始見于北宋晏殊,因詞中有“神仙一曲漁家傲” 句,便取“漁家傲”三字作詞名。雙調(diào)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個七字句,一個 三字句,每句用韻,聲律諧婉。塞下:邊地。風景異:指景物與江南一帶 不同。衡陽雁去的倒文。湖南衡陽縣南有回雁峰,相傳雁至此不再南飛。 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五十五。邊聲:馬嘶風號之類的邊地荒寒肅殺之 聲。角:軍中的號角。嶂:像屏障一樣并列的山峰。長煙:荒漠上的 煙。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內(nèi)之杭愛山。勒:刻石記功。東漢竇憲追擊 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記功而還。燕然未勒:指邊患未平、功 業(yè)

30、未成。羌管:羌笛。霜滿地:喻夜深寒重。 【品評】 一三八年西夏昊稱帝后,連年侵宋。由于積貧積弱,邊防空虛,宋軍一 敗于延州,再敗于好水川,三敗于定川寨。一四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陜 西經(jīng)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陜西延安)。延州當西夏出入關(guān)要沖,戰(zhàn)后城寨焚掠 殆盡,戍兵皆無壁壘,散處城中。此詞可能即作于知延州時。原有數(shù)闋,皆以 “塞下秋來”為首句,歐陽修嘗稱為“窮塞外之詞”(宋魏泰東軒筆錄卷 十一)。但流傳至今的卻只有此詞。詞的上片著重寫景,而景中有情;下片著 重抒情,而情中有景。這恰與蘇幕遮仿佛。但它的題材與風格卻是有別于 蘇幕遮的。首句“寨下秋來風景異”,點明地域、時令及作者對邊地風物 的異樣感受。

31、次句“衡陽雁去無留意”以南歸大雁的徑去不留,反襯出邊地的 荒涼,這是托物寄興。接著,“四面邊聲”三句,用寫實的筆法具體展示出塞 外風光,而著重渲染戰(zhàn)時的肅殺氣象?!伴L煙落日”,畫面固不失雄闊,但續(xù) 以“孤城閉”三字氣象頓然一變,而暗示敵強我弱的不利形勢。過片后“濁酒 一杯”二句,寫戍邊將士借酒澆愁,但一杯濁酒怎能抵御鄉(xiāng)關(guān)萬里之思?久困 孤城,他們早已歸心似箭,然而邊患未平、功業(yè)未成,還鄉(xiāng)之計又何從談起? “羌管悠悠”句刻劃入夜景色,而融入其中的鄉(xiāng)戀益見濃重?!叭瞬幻隆倍洌?直道將軍戰(zhàn)士之感傷,并點出他們徹夜無眠、鬢發(fā)染霜、淚下如霰的正是這種 感傷之情。不言而喻,此詞表現(xiàn)邊地的荒寒和將士的勞苦

32、,流露出師老無功、 鄉(xiāng)關(guān)萬里的悵恨心聲,其情調(diào)與唐人建功異域、追奔逐北的邊塞詩迥不相同。 但范仲淹到延州后,選將練卒,招撫流亡,增設(shè)城堡,聯(lián)絡(luò)諸羌,深為西夏畏 憚,稱“小范老子腹中有數(shù)萬甲兵”。此詞慷慨悲涼,同樣表現(xiàn)了他抵御外患、 報國立功的壯烈情懷。而更值得重視的則是,范仲淹以其守邊的實際經(jīng)歷首創(chuàng) 邊塞詞,一掃花間派柔靡無骨的詞風,為蘇辛豪放詞導夫先路。 蝶戀花 【宋】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 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 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作者】 987? 1055?,字耆卿,初號三變。因排行七,又稱柳七。祖

33、籍河東(今屬 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屬福建)。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 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轉(zhuǎn)而厭倦官場,耽溺于旖旎 繁華的都市生活,在“倚紅偎翠”、“淺斟低唱”中尋找寄托。作為北宋第一 個專力作詞的詞人,他不僅開拓了詞的題材內(nèi)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詞,發(fā) 展了鋪敘手法,促進了詞的通俗化、口語化,在詞史上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有 樂章集。 【注釋】 此詞原為唐教坊曲,調(diào)名取義簡文帝“翻階蛺蝶戀花情”句。又名鵲踏枝、 鳳棲梧等。雙調(diào),六十字,仄韻。危樓:高樓。黯黯:迷蒙不明。 擬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時宜。對酒當歌:語出曹操短歌 行。當:與“對”意同。強:

34、勉強。強樂:強顏歡笑。衣帶漸寬: 指人逐漸消瘦。語本古詩:“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品評】 這是一首懷人詞。上片寫登高望遠,離愁油然而生?!皝幸形秋L細細”, “危樓”,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遠?!皝幸小?,則見出主人公憑 欄之久與懷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佇倚”的結(jié)果卻是“望極春愁,黯黯生天 際”?!按撼睢保磻堰h盼歸之離愁。不說“春愁”潛滋暗長于心田,反說它 從遙遠的天際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試圖化無形為有形,變抽象為具象, 增加畫面的視覺性與流動感;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其“春愁”是由天際景物所觸 發(fā)。接著,“草色煙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斷天涯時所見之景。而“無言誰會” 句既是徒自憑

35、欄、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見伊人、心曲難訴的慨嘆?!盁o言” 二字,若有萬千思緒。下片寫主人公為消釋離愁,決意痛飲狂歌:“擬把疏狂 圖一醉”。但強顏為歡,終覺“無味”。從“擬把”到“無味”,筆勢開闔動 蕩,頗具波瀾。結(jié)穴“衣帶漸寬”二句以健筆寫柔情,自誓甘愿為思念伊人而 日漸消瘦與憔悴?!敖K不悔”,即“之死無靡它”之意,表現(xiàn)了主人公的堅毅 性格與執(zhí)著的態(tài)度,詞境也因此得以升華。賀裳皺水軒詞筌認為韋莊思 帝鄉(xiāng)中的“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疑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 羞”諸句,是“作決絕語而妙”者;而此詞的末二句乃本乎韋詞,不過“氣加 婉矣”。其實,馮延已鵲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鏡里不辭朱

36、顏瘦”, 雖然語較頹唐,亦屬其類。后來,王國維在人間詞語中談到“古今之成大 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境界”,被他借用來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 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大概正是柳永的這兩句詞概括了一種鍥 而不舍的堅毅性格和執(zhí)著態(tài)度。 雨霖鈴 【宋】柳永 寒蟬凄切, 對長亭晚, 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摧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 晚風殘月。 此去經(jīng)年, 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注釋】 此調(diào)原為唐教坊曲。相傳唐玄宗避安祿山亂入蜀,時霖雨連日,棧道

37、中聽到 鈴聲。為悼念楊貴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為詞調(diào)。又名雨霖鈴慢。上 下闋,一百零三字,仄韻。驟雨:陣雨。都門帳飲:在京都郊外搭起 帳幕設(shè)宴餞行。無緒;沒有情緒,無精打采。留戀處:一作“方留亦處”。 蘭舟:據(jù)述異記載,魯班曾刻木蘭樹為舟。后用作船的美稱。凝噎: 悲痛氣塞,說不出話來。一作“凝咽”。去去:重復言之,表示行程之遠。 暮靄:傍晚的云氣。沈沈:深厚的樣子。楚天:南天。古時長江下游地區(qū)屬 楚國,故稱。經(jīng)年:一年又一年。風情:男女戀情。 【品評】 柳永多作慢詞,長于鋪敘。此詞表現(xiàn)作者離京南下時長亭送別的情景。上 片紀別,從日暮雨歇,送別都門,設(shè)帳餞行,到蘭舟摧發(fā),淚眼相對,執(zhí)手告 別,

38、依次層層描述離別的場面和雙方惜別的情態(tài),猶如一首帶有故事性的劇曲, 展示了令人傷心慘目的一幕。這與同樣表現(xiàn)離情別緒但出之以比興的唐五代小 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時柳詞不但都下傳唱,甚至遠及西夏,“凡有井水飲處, 即能歌柳詞”(避暑錄話)。柳詞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這種明白曉暢、 情事俱顯的詞風不無關(guān)系。下片述懷,承“念”字而來,設(shè)想別后情景。劉熙 載藝概卷四:“詞有點有染。柳耆卿雨霖鈴云多情自古傷離別,更 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念宵酒酲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 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確實,“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為名句, 不僅在于虛中有實,虛景實寫,更因為以景“染”情、融情入

39、景。“今宵酒醒 何處”,遙接上片“帳飲”,足見雖然“無緒”卻仍借酒澆愁以致沉醉;“楊 柳岸、曉風殘月”,則集中了一系列極易觸動離愁的意象,創(chuàng)造出一個凄清冷 落的懷人境界?!按巳ァ币韵拢郧闀?,放筆直寫,不嫌重拙,由“今宵” 想到“經(jīng)年”,由“千里煙波”想到“千種風情”,由“無語凝噎”想到“更 與何人說”,回環(huán)往復又一氣貫注地抒寫了“相見時難別亦難”的不盡愁思。 宋人論詞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詞一向被判為“俗曲”。此詞上片中的“執(zhí)手相 看淚眼”等語,確實淺近俚俗,近于秦樓楚館之曲。但下片虛實相間,情景相 生,足以與其他著名的“雅詞”相比,因此堪稱俗不傷雅,雅不避俗。 蟬 虞世南 垂纟委飲清露,流響

40、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這首托物寓意的小詩,是唐人詠蟬詩中時代最早的一首,很為后世人稱道。 首句“垂纟委飲清露”,“纟委”是古人結(jié)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好象下垂的冠纓,故說“垂纟委”。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故說“飲清露”。這一句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處處含比興象征?!按规卑凳撅@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纓指代貴宦 )。這顯貴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筆下,卻把它們統(tǒng)一在“垂纟委飲清露”的形象中了。這“貴”與“清”的統(tǒng)一,正是為三四兩句的“清”無須藉“貴”作反鋪墊,筆意頗為巧妙。 次句“流響出疏桐”寫蟬聲之遠傳。梧桐是高樹,著一“疏”字,更見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與末句“秋風”相應(yīng)?!傲黜憽睜钕s聲的長鳴不已,悅耳動與力。這一句雖只寫聲,但讀者從中卻可楨見人格化了的蟬那表華雋郎的高標逸韻。有了這一句對蟬聲遠傳的生動描寫,三四兩句的發(fā)揮才字字有根。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是全篇比興寄托的點睛之筆,它是在上兩句的基礎(chǔ)上引以出來的詩的議論。蟬聲遠傳,一般人往往以為是藉助于秋風的傳送遠。這種獨特的感受蘊含一個真理:立身品格高潔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