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后蘇聯(lián)自行高炮史(一):雙57毫米自行高炮列傳_第1頁
戰(zhàn)后蘇聯(lián)自行高炮史(一):雙57毫米自行高炮列傳_第2頁
戰(zhàn)后蘇聯(lián)自行高炮史(一):雙57毫米自行高炮列傳_第3頁
戰(zhàn)后蘇聯(lián)自行高炮史(一):雙57毫米自行高炮列傳_第4頁
戰(zhàn)后蘇聯(lián)自行高炮史(一):雙57毫米自行高炮列傳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列傳者,謂列敘人臣事跡,令可傳于后世。野戰(zhàn)防空在蘇聯(lián)陸軍戰(zhàn)役戰(zhàn)術理論中占有重要地位,戰(zhàn)后蘇聯(lián)紅軍一直很重視野戰(zhàn)防空尤其是自行高炮的發(fā)展,筆者嘗試用幾個典型裝備的經歷來闡述衛(wèi)國戰(zhàn)爭后蘇軍自行高炮的發(fā)展歷史,以及與中國高炮發(fā)展的對比,不當謬誤之處,請讀者海涵。1957年11月7日的紅場勝利日大閱兵二戰(zhàn)時期蘇聯(lián)紅軍雖然擁有龐大的坦克部隊,但其合成化卻很不完整,譬如很少裝備裝甲車,伴隨坦克的步兵的典型標志是一群人肉坐在T-34坦克上面。自行高炮就更加罕見,僅在戰(zhàn)時利用T-34坦克車體設計過幾種簡單的37毫米自行高炮,以及利用老式坦克裝甲車改裝的雙聯(lián)14.5毫米自行高射機槍,直到戰(zhàn)爭結束都沒有裝備部隊。

2、一般而言,自行高炮在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的軍事裝備歷史上是個空白。按照蘇聯(lián)武裝力量的統(tǒng)計,二戰(zhàn)期間,大約有68%的敵機是被25至37毫米小口徑高炮所擊落的,因而,蘇軍據此提出要搞一種37毫米的自行高炮。1945年,以蘇-76M自行火炮車體為基礎研制出ZSU-37式37毫米自行高炮,僅僅是簡單的將L/63 M1939式37毫米高炮安裝在裝甲戰(zhàn)車上,到1948年僅裝備了75輛。相對于擁有幾萬輛坦克的鋼鐵怪獸一樣的蘇聯(lián)紅軍,ZSU-37式37毫米自行高炮無論是裝備數量還是戰(zhàn)斗性能,都不能令人滿意。該炮使用兩臺嘎斯202汽油發(fā)動機,最高時速只有30公里/小時,最大行程很可憐,只有260公里。該炮配備了帶有體視

3、測距功能的一體化光學瞄準鏡,能夠自動測距并實現半自動裝表。理論射速120130發(fā)/分鐘,實際戰(zhàn)斗射速只有5060發(fā)/分鐘,有效斜距2500米,最大射高6500米。上述性能對二戰(zhàn)時期的低速螺旋槳飛機或許是有效地,但在高速噴氣式戰(zhàn)斗機已經開始大規(guī)模服役的40年代末,就有些力不從心了。曇花一現的ZSU-37式37毫米自行高炮1946年,坦克工業(yè)人民委員會提出一項以T-34車體為基礎的37毫米和57毫米兩種師團自行高炮的工程設想,但其老舊的底盤,依然敞開式的低防護炮塔,以及原始的光學瞄準設備,并不能引起蘇聯(lián)陸軍的興趣,該方案隨即被否決。蘇軍聲稱其裝甲部隊只接受以T-54坦克或最新型主戰(zhàn)坦克為底盤的57

4、毫米以上口徑的自行高炮。1947年春天,蘇聯(lián)部長會議國防委員會下達文件,命令蘇聯(lián)中央炮兵設計局開始研制一種高性能57毫米自行高炮。蘇聯(lián)火箭炮兵總局同時正式下達了戰(zhàn)術技術任務,確定該系統(tǒng)代號為ZSU-57-2(-57-2),其工廠研制代號為“500號工程”。該炮是一種以T-54主戰(zhàn)坦克為底盤的自行高炮,配備以S-60高炮為技術基礎的全新研制的高性能雙聯(lián)57毫米高炮自動機,S-60式牽引高炮是中央炮兵設計局()在.戈拉賓(.)的領導下于1944年開始研制全新的單管57毫米牽引式高炮武器系統(tǒng),該炮于1950年1月正式定型并投入大規(guī)模生產,武器系統(tǒng)由全新的57毫米自動炮、松-9雷達、PUAZ0-6光學

5、測距機、E-18型自動向量瞄準具,射擊指揮儀系統(tǒng)和傳動系統(tǒng)組成,火炮具有全天候作戰(zhàn)能力,有自動、半自動、手搖對針、手動四種瞄準方式。該炮自動化水平高、彈道性能好,很快被蘇軍確定為未來主力野戰(zhàn)高炮。但缺點也明顯,安裝在四輪炮車上的高炮及雷達、光學指揮系統(tǒng)龐大而行動不便,不能跟得上蘇軍坦克裝甲部隊的高速突擊,只能用于固定陣地的防空。中央火炮設計局很有執(zhí)行力,至1947年年底,車體部分的先期研制已經一切就緒,但整個工程卻不得不停了下來,原因很可笑,蘇聯(lián)尚無任務書里規(guī)劃的高性能雙聯(lián)57毫米高炮,炮兵設計局正在研制的這種高炮自動機需要到1949年才能拿出樣品。無奈,大家只好干等了一年。時間過得很快,19

6、49年5月,鄂木斯克174機械廠試制出兩門ZSU-57-2,1950年,牽引式S-60和自行式S-68的兩種57毫米高炮被同時投入國家靶場測試,至1952年,共有6輛57毫米自行高炮投入鑒定試驗,國家防空武器委員會的結論是:該武器系統(tǒng)可靠性高,自動化程度高,打擊范圍廣闊,斜距能夠覆蓋敵攻擊機從進入到投彈射擊再到拉起退出的全部空域,可以在行進間有效保護裝甲和機械化部隊。據庫賓卡國家坦克博物館介紹,ZSU-57-2于1955年2月14日定型,隨后投入大規(guī)模生產,1957年正式裝備,1957年11月7日的紅場勝利日大閱兵首次公開亮相。ZSU-57-2自行高炮以T-54主戰(zhàn)坦克為底盤,安裝敞開式薄裝甲

7、旋轉炮塔,車體由裝甲底盤、炮塔、雙聯(lián)火炮、發(fā)動機動力總成、瞄準系統(tǒng)、通訊和消防設備組成。整車被劃分為三個部分:駕駛艙、戰(zhàn)斗艙和動力艙。駕駛艙位于車體首部,駕駛員座椅安置于車體首部左側,這是該驅動程序;戰(zhàn)斗艙位于駕駛艙和動力艙之間,整車由裝甲鋼板焊接而成,裝甲厚度根據部位8-13毫米不等。炮塔頂部是開放式的,前部有兩個并列的炮管開口。炮塔后部還有一個小開口,用于實彈射擊時收集空藥筒和空彈夾,其后部有大網袋,由專門傳送帶送出。蘇聯(lián)冬季的惡劣嚴寒,令敞開式炮塔的裝甲車輛乘員在冬季行軍作戰(zhàn)時無法忍受,所以該車特別設計了一個折疊式帆布防風罩,罩體由厚帆布制作,輕鋼骨架可以折疊,上面安裝有13塊有機玻璃觀

8、察窗,用于行軍。該防雨罩安裝很方便,用皮帶搭扣固定在炮塔上,平時可以折疊,安放于炮塔后部的網狀儲物艙上方。ZSU-57-2自行高炮乘員6人,除駕駛員在車體前部,其余5位乘員的座位均位于炮塔內,前部左右對稱安置裝填手坐席,諸元裝訂手席位于炮塔后部中間,負責錄入目標斜距、速度和航向;他的左側是炮長兼高低操縱手,負責擊發(fā)和高低瞄準;而車長兼任方向操縱手座椅位于炮塔后部右側,負責指揮全車戰(zhàn)斗和方向瞄準。雙聯(lián)S-68高炮由兩管S-60高炮自動機組成,全炮總重量4.5噸,火炮起落部分重765公斤。為了實現炮塔兩側供彈,兩個自動機設計成左右互為鏡像的機構。炮身由炮管、復進機和炮口制退器組成,炮管比較長,為單

9、肉身管結構,24條右旋等齊膛線,采用縱動螺式旋轉閉鎖式炮閂、液壓節(jié)制桿式制退機、彈簧式復進機、筒形多孔式炮口制退器,配用兩個平衡機,復進機為彈簧式,制退機為液壓式。該炮為炮管短后坐自動原理,火炮開閂、抽筒、壓彈、關閂等動作均利用炮身后坐能量自動完成。該炮備有曳光榴彈和曳光被帽穿甲彈,彈藥基數300發(fā),采用4發(fā)彈夾供彈,炮彈可借助彈夾從側面連續(xù)不斷地壓到輸彈線上。壓彈機上有自動停射器。當壓彈機內僅剩1發(fā)彈時,火炮自動停止射擊,裝上后續(xù)彈夾后則可自動恢復射擊。大部分彈藥安放在炮塔內部周圍(176發(fā))和車體前部(72發(fā)),可由裝填手隨手裝填(共248發(fā)),其余彈藥安置在車體下部(52發(fā)),需要其他乘

10、員遞送。為了增加攜彈量,炮塔和車體的空余空間都被設計成彈藥架,雖然炮塔寬敞龐大,但車體和炮塔內的活動空間仍狹小不堪。ZSU-57-2自行高炮采用T-54主戰(zhàn)坦克底盤,由于炮塔較輕,負重輪改為4個,使用B-54式12缸V形四速液冷柴油機作為動力,在2000轉每分鐘時可發(fā)出520馬力(388千瓦)的動力,發(fā)動機排量38.88升,重量895公斤。備有三個總容量640升的車內油箱和四個各95升的外置油箱,公路最大行程420公里, 越野最大行程320公里,最大公路速度50公里/小時。S-68雙聯(lián)高炮炮塔俯視圖1、炮口制退器(左,右)2、炮管(左,右)3、左右搖架4、左右輸彈盤手柄5、右側輸彈盤6、右側輸

11、彈槽7、右側撥彈桿8、右側裝填手座椅9、齒輪減速機10、方向機11、方向機驅動機構12、右準直儀13、瞄準鏡14、車長兼任方向操縱手座椅15瞄準鏡檢查口16、距離裝訂手輪17、手輪驅動裝置18、排彈機減速器傳動裝置19、諸元裝訂手座椅20、目標航路指示器21、表尺裝訂臺22、炮長兼方向操縱手座椅23、左準直儀24、電擊發(fā)按鈕25、齒輪減速機驅動電機26、高低機驅動電機27、高低機28、高低機左踏板29、高低機右踏板30、左側裝填手座椅31、左側撥彈桿主要性能諸元:全重28.1噸全長8.46米全寬3.27米高度2.75米(安裝帆布防風罩)炮身長4368毫米身管長4110毫米后坐長315-370毫

12、米初速1000米/秒最大彈道射程12公里有效斜距65007000米最大射高8800米有效射高40005000米理論射速105120發(fā)/分鐘戰(zhàn)斗射速70發(fā)/分鐘(由于57高炮需要手動裝填彈夾,所以實際射速很低)高低射界-5至+85方向射界360炮控系統(tǒng)采用帶液壓調速器的半自動操作系統(tǒng)。瞄準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半自動瞄準,即借助液壓半自動操作系統(tǒng)根據光學機械式對空向量瞄準具提供的諸元進行瞄準;另一種是手動瞄準,即利用高低機和方向機按對空向量反射瞄準具提供的諸元進行瞄準。高低瞄準速度(電動)18/秒方向瞄準速度(電動)30/秒彈藥 該炮配備BR281曳光穿甲彈和OR281曳光榴彈兩種彈藥,各彈種的初速

13、相同,均裝有黑索今/鋁粉混合炸藥。全彈長536毫米藥筒長348毫米全彈重6.6公斤發(fā)射藥裝藥1.2公斤彈丸重2.82公斤榴彈裝裝藥量169克引信配用MD10或MG57穿甲彈裝藥量13克曳光榴彈自毀響應時間1216秒【注1】【注1】中口徑以上的高炮在作戰(zhàn)的時候,對空射擊時未命中的炮彈不可能在天上一直飛,一定要落下來,如果引信上沒有安裝自毀裝置,那么未爆炸落彈對友鄰部隊和平民的殺傷是十分嚴重的,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出現,通常在引信上設計一個自毀裝置,在炮彈飛行若干秒未命中目標以后,自動在空中爆炸。該炮主要裝備蘇聯(lián)陸軍坦克師/摩步師屬高炮團,以及國土防空軍的“薩姆-2”地空導彈團。它的作戰(zhàn)任務是為坦克師

14、/摩步師提供機動防空掩護,以及為“薩姆-2”地空導彈團提供陣地掩護。該炮的生產廠為鄂木斯克第174機械制造廠(十月革命工廠),筆者沒有查到ZSU-57-2的準確生產數量,只在庫賓卡博物館介紹中得知該廠在1957年生產了249輛自行高炮(該炮生產期為1955年至1960年),據庫賓卡博物館館藏的那輛ZSU-57-2自行高炮的車體生產編號946號,這說明前蘇聯(lián)至少生產了一千輛以上的57毫米自行高炮,大約可以組成300多個4門制高炮連,裝備三十幾個坦克師/摩步師的高炮團。相對于蘇軍龐大的坦克部隊,ZSU-57-2的產量比較小,以至于50年代末以前蘇軍不得不在坦克團使用安裝在-40和-152輪式裝甲車

15、上的雙聯(lián)-2式14.5高射機槍來進行補充防空。隨著更加現代化的ZSU-23-4“石勒河”自行高炮在1960年代初誕生,ZSU-57-2高炮迅速進入退役狀態(tài),蘇聯(lián)也開始對外出口ZSU-57-2自行高炮,先后出口波蘭、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東德等5個華沙條約國家,捷克斯洛伐克曾進口過小批ZSU-57-2作為測試,但因為性能低下,并未正式裝備。該炮也被賣到了蘇聯(lián)的一些友好國家,如古巴、埃及、伊朗、伊拉克、北朝鮮和敘利亞。越南戰(zhàn)爭時期,該炮曾作為軍援裝備輸出北越,并多次參加戰(zhàn)斗,如1972年的“復活節(jié)攻勢”和1975年“胡志明戰(zhàn)役”中,該炮均有上佳表現。該炮的最后一次作戰(zhàn)是1999年南斯拉夫抗擊

16、北約轟炸的戰(zhàn)爭中,戰(zhàn)果不詳,筆者估計戰(zhàn)果接近于零,不然南聯(lián)盟早就大吹大擂了。中國沒有從蘇聯(lián)進口過該武器系統(tǒng),但在80年代伊拉克獲得過少量樣品,并在69II型主戰(zhàn)坦克底盤上仿制了該炮,這就是80式/W88式57毫米自行高炮,性能與原裝的ZSU-57-2大同小異。由于不符合中國軍隊要求,該炮并未在我軍裝備,只用于出口。中國研仿的80式/W88式57毫米自行高炮由于57毫米牽引高炮擁有完善的雷達和指揮儀火控系統(tǒng),所以在陣地作戰(zhàn)中反而比ZSU-57-2自行高炮有優(yōu)勢。S-68自動炮的海軍兄弟-75型57毫米四聯(lián)裝艦炮ZSU-57-2自行高炮的S-68自動炮是以57毫米反坦克炮為基礎研制的,火炮結構設計

17、合理,采用了72倍口徑長炮管,增大了藥室裝藥量,初速大,彈道性能異常優(yōu)秀,具有較好的射擊精度,至今仍屬于單項性能比較優(yōu)秀的高炮,這也是我軍至今在野戰(zhàn)部隊保留57高炮的主要原因。作為前蘇聯(lián)首門被批量生產的自行高炮,ZSU-57-2自行高炮的缺點是明顯的。一是系統(tǒng)綜合度低,ZSU-57-2的炮車僅配備光學向量瞄準具,無法在機動中應用雷達自動化指揮系統(tǒng)進行整體防空作戰(zhàn),僅能在良好天氣下作戰(zhàn),無全天候戰(zhàn)斗能力,在固定陣地作戰(zhàn)能力上甚至不還如C-60牽引式57毫米高炮,因為后者擁有完善雷達目指和瞄準系統(tǒng),擁有先進的指揮儀,可以進行連齊射。二是其方向瞄準速度只有30/秒,目標跟蹤能力差,不足以應付高速噴氣式戰(zhàn)機的低空掠襲,1967年埃及軍隊在西奈半島的戰(zhàn)斗結果表明,該炮的角速度跟蹤能力極差,面對法制幻影C戰(zhàn)斗轟炸機低空侵襲時,火炮反應嚴重滯后,埃及軍隊提出只有方向瞄準速度達到50100/秒,配備自動化雷達火控設備的高炮才可能有效應對這種噴氣式攻擊機的威脅;三是火力密度低下,該炮射速極低,雙管戰(zhàn)斗射速只有70發(fā)/分鐘,二戰(zhàn)以后噴氣式攻擊機時代的飛行速度越來越高,各國都在想方設法增加高射炮的射速,力圖在單位時間內噴射出更多的彈丸以增加命中率。而蘇聯(lián)在在二戰(zhàn)后卻選擇了一款低射速的中口徑高炮作為坦克/裝甲部隊的標準野戰(zhàn)自行高炮,筆者認為這是個錯誤的選擇,這個錯誤直到ZSU-23-4時代才被糾正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