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第6課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課件部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1頁
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第6課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課件部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2頁
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第6課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課件部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3頁
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第6課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課件部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4頁
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第6課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課件部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6課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目 標 素 養(yǎng)1.掌握隋唐的統(tǒng)一、“貞觀之治”、武則天的統(tǒng)治、“開元盛世”等基本史實,理解“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正確認識歷史上出現的盛世局面2.了解唐朝民族交融的史實,正確認識唐朝民族交融的歷史影響3.了解安史之亂、黃巢起義和五代十國的基本史實,認識朝代更替的基本規(guī)律知 識 概 覽一、隋朝興亡 二、唐朝的繁榮與民族交融1.唐統(tǒng)一全國(1)618年,李淵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2)唐軍逐漸消滅各支起義軍和割據勢力,統(tǒng)一全國。2.盛世局面(請連線)3.民族政策 微思考1唐蕃會盟碑唐蕃會盟碑立于西藏拉薩大昭寺門前,是唐穆宗時唐朝與吐蕃會盟的遺

2、物。這次會盟史稱“長慶會盟”,盟約里寫道:“患難相恤,暴掠不作?!碧妻瑫吮泻螝v史價值?你怎樣認識盟約中的“患難相恤,暴掠不作”?提示:歷史價值:唐蕃會盟碑是唐蕃之間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也反映了唐朝開明的民族政策,具有重要史料價值。認識:會盟適應了唐蕃之間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符合當時漢藏人民的愿望,體現了漢藏的友好關系,順應了歷史發(fā)展潮流。三、安史之亂、黃巢起義和五代十國1.安史之亂(1)原因。唐玄宗在邊境重地增置軍鎮(zhèn),加強邊防,軍鎮(zhèn)長官節(jié)度使兵力隨之擴大。唐玄宗統(tǒng)治后期,國家出現外重內輕的局面,朝政趨于腐敗。(2)過程:755年,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和他的部將史思明一起發(fā)動叛亂。這場叛亂歷時八年

3、,史稱“安史之亂”。(3)結果:唐軍許多將領擁兵自重,中央集權被削弱;邊防空虛,吐蕃趁機占領河西隴右地區(qū)。(4)影響:唐朝由盛轉衰。2.唐朝中后期亂局 4.五代十國(1)五代:唐朝滅亡后,黃河流域先后經歷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短命王朝,稱為“五代”。(2)十國:南方各地先后出現吳越、南唐等九個割據政權,連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北漢,稱為“十國”。(3)周世宗改革:到五代十國后期,后周世宗柴榮順應當時形勢,努力清除五代的弊政,實力逐漸增強,為后來北宋結束五代十國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礎。3.唐朝滅亡907年,朱溫廢唐稱帝,國號梁,史稱后梁。唐朝滅亡。微思考2北宋歐陽修在他編撰的新唐書兵志中,

4、總結了從藩鎮(zhèn)林立直至唐朝覆亡的歷史線索:大盜既滅,而武夫戰(zhàn)卒以功起行陣,列為侯王者,皆除節(jié)度使。由是方鎮(zhèn)相望于內地,大者連州十余,小者猶兼三四。故兵驕則逐帥,帥強則叛上?;蚋杆雷游掌浔豢洗?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擇將吏,號為“留后”,以邀命于朝。天子顧力不能制,則忍恥含垢,因而撫之,謂之姑息之政。蓋姑息起于兵驕,兵驕由于方鎮(zhèn),姑息愈甚而兵將愈俱驕。由是號令自出,以相侵擊,虜其將帥,并其土地,天子熟視不知所為,反為和解之,莫肯聽命故兵之始重于外也,土地、民賦非天子有;既其盛也,號令、征伐非其有;又其甚也,至無尺土,而不能庇其妻子宗族,遂以亡滅。從材料可以看出藩鎮(zhèn)割據帶來怎樣的危害?提示:危害

5、:唐朝時期,藩鎮(zhèn)管轄地區(qū),大者十余州,小者三四州,有些藩鎮(zhèn)獨立性很強,形成藩鎮(zhèn)割據的局面。具體表現在,政治上,擁有自主權,可以自行任免官吏,節(jié)度使死后職位傳給兒子或部將;經濟上,擁有財權;軍事上,擁有強悍的武裝,獨霸一方。藩鎮(zhèn)割據嚴重削弱了唐朝的統(tǒng)治力量。唐朝后期,藩鎮(zhèn)割據是導致唐朝衰落的重要原因。一 隋朝的歷史地位【材料一】 隋朝政府各地都修建了許多糧倉,其中著名的有興洛倉、回洛倉、常平倉、黎陽倉、廣通倉等,存儲糧食皆在百萬石以上。隋朝已滅亡了20年,隋文帝已經死了33年,可那時的糧食布帛還未用完。唐太宗常嘆息:隋帝只憐惜糧倉不憐惜百姓。摘編自于秀娥中外管理思想史等問題探究:(1)根據材料中

6、有關糧倉的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對其進行解讀。提示:信息:糧倉多而滿。解讀:隋朝在長安、洛陽兩都和地方廣設倉庫,積儲豐富。雖然隋朝盛極一時,但搜刮嚴重,沒有改變封建剝削的本質。隋朝滅亡后,豐富的糧食和物資為唐朝的盛世奠定了經濟基礎。素養(yǎng)闡釋通過材料可以解讀出隋朝建立后在各地修建了許多糧倉并且存儲量巨大的信息??疾閷W生史料實證和時空觀念的素養(yǎng)?!静牧隙?三月,丁未,詔楊素與納言楊達、將作大匠宇文愷營建東京(洛陽),每月役丁二百萬人,徙洛州郭內居民及諸州富商大賈數萬戶以實之。命尚書右丞皇甫議發(fā)河南、淮北諸郡民,前后百余萬,開通濟渠。丁男不供(不足),始役婦人。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問題探究:(2)根據材

7、料二,概括隋煬帝在過度役使民力方面的史實,任選一例分析其對當時社會經濟、政治產生的影響。提示:史實:興建洛陽城,每月役二百萬人;開通大運河,遷徙河南、淮北人民百余萬;男丁不足,則婦女承擔勞役。舉例與影響:開通大運河在政治方面,使人民賦役負擔過重,激化了社會矛盾,加速了隋朝滅亡;經濟方面,大運河貫通南北,對鞏固統(tǒng)一、促進南北經濟交流以及運河沿岸城市發(fā)展,起了重要作用。素養(yǎng)闡釋通過閱讀材料,了解隋煬帝營建洛陽、開通大運河等征召了大量民力,增加了民眾負擔的史實。考查學生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素養(yǎng)。核心歸納隋朝的歷史地位(1)隋朝結束了漢末以來的動蕩,出現了社會繁榮、民族交融的局面。(2)隋朝統(tǒng)治者實行

8、了一系列發(fā)展經濟、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為隋唐政治制度的建立和經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3)隋朝大運河的開鑿,促進了南北經濟的交流,成為貫通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對唐朝乃至以后歷朝歷代的經濟、交通都有重要作用。(4)隋朝恢復了幾個世紀以來因割據紛亂幾乎中斷的對外關系,積極發(fā)展與亞洲各國的交流,提高了隋朝在亞洲的地位,為唐朝的對外交往打下了基礎。(5)隋朝的迅速滅亡對唐朝統(tǒng)治者有著深刻教訓,促使唐初統(tǒng)治者精心治國,為唐朝的繁盛打下了基礎。學以致用1.據史書記載,朝廷在京師及衛(wèi)州、洛州、陜州、華州等建倉置糧,廣招運丁,并在各縣建義倉。隋文帝又令各州尋便利之地,鑿水通渠,官民船舶可快速通達。由此可見()A.

9、隋朝糧食儲運體系較完善B.隋文帝有重節(jié)儉的傳統(tǒng)C.統(tǒng)治者對農民的殘酷剝削D.江南地區(qū)產糧超過北方答案:A解析:隋朝在各地建立倉庫,而且配套相應的交通設施,說明當時隋朝的糧食儲運體系較為完善,A項正確;B、C、D三項沒有在題干材料中體現,均排除。二 安史之亂的影響【材料】 以下為唐朝后期南北方戶口升降比較表。摘編自王育民論唐代南北方戶口分布比重的消長問題探究: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對表格中的數據變化作出合理的歷史解釋。提示:變化趨勢:南、北方戶數都大幅度下降,但北方下降幅度高于南方。變化原因:安史之亂與藩鎮(zhèn)割據帶來政治動蕩、經濟破壞;北方人民大批南遷。變化的影響:進一步促進了江南經濟的開發(fā)和經

10、濟重心的不斷南移;南方的社會影響力不斷增強等。素養(yǎng)闡釋通過閱讀材料,可知南北方人口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從下降幅度來看,北方明顯高于南方;從元和年間南北方戶數占全國戶數的比例來看,南方已經高于北方??疾閷W生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素養(yǎng)。核心歸納安史之亂的影響(1)破壞了北方的經濟。(2)唐軍許多將領擁兵自重,中央集權被削弱。(3)邊防空虛,吐蕃趁機占領河西隴右地區(qū)。(4)安史之亂時,北方人口部分南遷,主要遷到長江中下游。他們對江南經濟的進一步開發(fā)起了一定作用。學以致用2.唐初實行府兵制,在長安附近各州設置軍府,選揀均田農民擔任府兵衛(wèi)士。開元十年,唐玄宗接受張說的建議,募兵13萬,充當京師宿衛(wèi);開元二十五年,根據邊防需要,“召募丁壯,長充邊軍,增給田宅,務加優(yōu)恤”,由朝廷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