殽之戰(zhàn)教案_2010107133110941_第1頁
殽之戰(zhàn)教案_2010107133110941_第2頁
殽之戰(zhàn)教案_2010107133110941_第3頁
殽之戰(zhàn)教案_2010107133110941_第4頁
殽之戰(zhàn)教案_201010713311094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PAGE PAGE - 6 -殽之戰(zhàn)教案一教學目的一、理解課文圍繞中心、詳細得當?shù)奶攸c。了解人物語言的個性化及在政治斗爭中運用外交辭令的高度技巧。二、掌握“乘”“免”“辭”“辱”“所”等多義詞的用法,弄清名詞用如動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等詞類活用現(xiàn)象。三、認識利令智昏、一意孤行者必敗的道理。教學設(shè)想一、課文語言有一定難度,人物形象,學生較為生疏,所以第一步要求先對照注解逐字逐句閱讀全文,把文字上的問題大體弄通,然后理出全文時、地、人、事的頭緒,概括各段中心。二、翻譯課文,立信求達,特別注意指導學生進入“角色”,休會當事人的地位、身分、性格,譯出對話特別是外交辭令的風味及所含感情。為此,要讓學生聯(lián)

2、系上下文在反復誦讀中體會文句的含意,挖掘外交辭令的內(nèi)蘊。三、講析完課文后,讓學生寫評論文章,也可以按“思考和練習”題一的要求寫一段讀書筆記或?qū)⒄n文某一段落改寫成一個小故事,有興趣的還可以將它編成戲劇。教學時數(shù)2-3教時教學過程第一教時一、導入新課。思考:初中時學過選自左傳的什么課文?師說中“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中的“傳”是什么意思?明確:“傳”是解釋經(jīng)書的著作。左傳是我國古代的一部編年史,相傳是春秋時期魯國人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春秋記事太簡,于是有三本為這部經(jīng)書作解釋的“傳”,除左傳外,還有春秋公羊傳和春秋谷梁傳。二、研習新課。1.學習課文第1段。翻譯。正音:殽() 蹇() 悖() 與(

3、)師虛詞:無乃(恐怕)不可乎! 其(難道)誰不知?吾見師之(結(jié)構(gòu)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出而不見其入也!句式:爾何知?。ㄒ蓡柎~作賓語,賓語前置,譯為“你懂什么!”)詞類活用:勞(使動用法,使勞累。) 師以襲遠(形容詞用如名詞,遠方的國家。)秦師遂東(方位名詞用如動詞,向東進軍。)分析理解。思考:蹇叔判定秦師“必死是間”的根據(jù)是什么?他的話反映了什么性格?明確:根據(jù)是他對秦、鄭、晉三方的分析。秦:“勞師襲遠”,“師勞力竭”,“勤而無所,必有悖心”。鄭:“師之所為,鄭必知之”,“遠主備之”。晉:“且行千里,其誰不知!”從而得出結(jié)論:“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卞渴宓姆治霰憩F(xiàn)了他的料事如神,他不顧被

4、嘲弄的恥辱和殺身的危險,用哭師的形式諍諫,使人感受到了一個老臣的忠誠、慈父的悲切和智者的執(zhí)著。思考:課文寫了秦穆公的哪些言行?反映了他的什么性格?明確:寫了秦穆公的一“訪”一“辭”一“罵”,表現(xiàn)了他貪婪虛偽、剛愎自用的性格。2.學習課文第2段。翻譯。正音:胄() 乘()詞類活用:左右免胄而下(方位名詞用如動詞,下車步行。) 入險(形容詞用如名詞,險要的地方。)分析理解。思考:王孫滿判定秦師“必敗”的根據(jù)是什么?明確:根據(jù)有二:一是“輕而無禮”“輕則寡謀,無禮則脫”;二是“入險而脫,又不能謀”。思考:本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確:蹇叔說秦師必敗,王孫滿小孩子也說必敗,不謀而合,進一步反映了秦師必

5、敗無疑。同時,也顯示了“尚幼”的王孫滿的聰明才智。三、布置作業(yè):1.讀譯課文1、2段,熟悉內(nèi)容,理清脈絡。2.預習課文3、4、5段。第二教時一、復習舊課。學生朗讀,翻譯課文1、2段,重點檢查“國”“諸”“勤”“悖”“拱”“御”“胄”“脫”幾個詞語的意思,“之”的不同用法及賓語前置句式。二、研習新課。1.學習課文第3段。翻譯。正音:犒() 腆() 遽()句讀: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詞語:吾子(尊稱對方,可譯成:“您”)出(經(jīng)過)于敞邑(我國。敞,謙詞)敢(表敬副詞,可譯成“冒昧地”)犒從者為(介詞,讀)從者之淹 行出備一夕之衛(wèi)(動詞用如名詞,保衛(wèi)工作)分析理解。思考:本段塑造了一個熱愛祖國的商人形象

6、。當發(fā)現(xiàn)祖國遇到危難時,弦高立即舍棄私利為國解憂。他的機智勇敢體現(xiàn)在哪幾個方面?明確:兩個方面:當機立斷,隨機應變。一方面自稱奉鄭君之命來犒勞秦師,一方面又迅速派人回國內(nèi)報告。從容鎮(zhèn)定,言辭得體。他向秦軍主帥說出一段貌似謙恭、實則強硬的言辭,很符合一個“使者”的身分,使秦軍對鄭國早已準備與之周旋深信不疑。2.學習課文第4段。翻譯。正音:圃() 脯() 餼() 囿()虛詞:使皇武子辭焉(兼詞,于之,向他們) 為吾子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班嵵性裕q秦之有具囿也”中的“之”用法同此)將行也詞類活用:束載(動詞用名詞,裝載之物) 秣(名詞用如動詞,喂草料)馬 以閑(形容詞使動用法,使閑暇)省

7、略句:鄭穆公使(人)視客館(省賓語)(鄭穆公)使皇武子辭焉(省主語) 杞子奔(于)齊,逢孫、楊孫奔(于)宋(省介詞) (秦師)滅滑而還(省主語)分析理解。思考:皇武子的話有什么弦外之音?明確:皇武子對杞子等人說的話是一段頗為婉轉(zhuǎn)、很有分寸而又字挾風霜的外交辭令,貌似客氣的話語中暗示已窺破了秦的陰謀,是語帶嘲笑的逐客令。思考:為什么略寫“滅滑”?點一下又有什么深意?明確:“滅滑”是秦軍襲鄭的直接后果,無關(guān)殽戰(zhàn)的成敗,所以只點了一下,但也可以由此充分看出秦軍的貪殘。孟明在被動的情況下乘虛滅滑,不使秦軍“勤而無所”獲,也反映了他作為秦軍統(tǒng)帥的才能。3.學習課文第5段。翻譯。正音:軫() 欒() 衰绖

8、()詞類活用:以貪勤(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勞苦)民 子墨(形容詞用如動詞,穿上染黑的喪服。“遂墨以葬文公”、“晉于是始墨”中的“墨”用法同此)衰绖分析理解。思考:本段寫先軫與欒枝的爭論,實際上還暗寫了哪一個人?明確:先軫與欒枝的爭論,說明晉國在戰(zhàn)前作了戰(zhàn)略辯論,暗寫了晉襄公的擇善而從,與秦穆公的獨斷專行、不聽勸告形成鮮明的對比。思考:本段哪些內(nèi)容再次印證了蹇叔的預見?明確:蹇叔早就斷定“且行千里,其誰不知”,晉國的軍事討論就印證了這點。原軫主張伏擊秦師的道義上的根據(jù)是“秦違蹇叔,而以貪勤民,天奉我也”。這恰恰從道理上與蹇叔說的“勤而無所,必有悖心”呼應。晉“敗秦師于殽”,不僅直接證實了蹇叔“御師

9、于殽”的推斷的正確性,也證明他的勞師遠征,“師勞力竭”的觀點是正確的。4.學生自讀、理解課文3、4、5段,教師個別答疑。二、布置作業(yè):1.復習3、4、5段,預習6、7段。2.多義詞歸類。第三教時一、復習舊課。1.朗讀課文3、4段,翻譯“以乘韋先”、“不腆敞邑”、“淹”、“束載、厲兵、秣馬”。2.朗讀翻譯第5段。二、研習新課。1.學習課文第6段。翻譯。正音:墮() 唾() 累() 稽()首 陽處父()詞語:文嬴語(請求釋放)三帥 吾舍(釋放)之矣 武夫力而拘諸(之于。之,他們,指三帥;于,在?!懊庵T國”“及諸河”中的“諸”用法同此)原 釋(解下)左驂 稽首(叩頭) 若從(賴)君惠(恩惠)而免(赦

10、免)之(我們)分析理解。思考:先軫反對釋秦囚的“亡無日矣”的嘆息是上段中他與欒枝爭論時那句話的進一步闡發(fā)?明確:是上段“縱敵,患生”的進一步闡發(fā),說得更激憤。思考:本段與上段反映了先軫怎樣的性格?明確:先軫堅定地站在晉國的立場上,深刻認識到放虎歸山的危害性。他義憤填膺地感慨晉“亡無日矣”,他忘了君臣之禮,直呼文嬴為“婦人”,他先是“怒”,后是“唾”,他的忠直之心、剛烈之性在上段力主擊秦師時已經(jīng)表現(xiàn)得很明顯,在這段怒斥縱囚的過程中更顯示得淋漓盡致。思考:孟明的話有什么言外之意?明確:孟明故作感激之態(tài),重點在最后一句:“若從君惠而免之,三年將拜君賜?!毖酝庵馐恰拔乙悄鼙W∵@條命,三年之后一定要

11、來報仇”,顯示了坦率、堅強、自尊而又自信的大將風度。2.學習課文第7段。翻譯。正音:眚()詞語:秦伯素服(名詞用如動詞,穿上無文采的衣服)郊(名詞作狀語,在效外)次孤違蹇叔(這里指蹇叔的勸告),以辱(使動用法,使受辱)二三(不是實數(shù),諸位)子。分析理解。思考:本段如何照應開頭?明確:這一段用秦伯哭師與蹇叔哭師遙相呼應?!肮逻`蹇叔”照應開頭,印證了蹇叔的預言“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突出了文章中心蹇叔所說秦師必敗的必然性。思考:這段文字又反映了秦穆公怎樣的性格?這段課文寫秦穆公認識到殽山之敗全由自己不聽蹇叔一意孤行所造成的。他“鄉(xiāng)師而哭”,一再聲稱“孤之罪也”“孤之過也”,引咎自責,表現(xiàn)得非常

12、沉痛。他“不替孟明”,“不以一眚掩大德”。這些都反映了他在剛愎自用之外,還有著勇于承認錯誤和不遷怒、善用人的品質(zhì),塑造了一個性格完整豐滿有血有肉的真人。3.總結(jié)分析。文章寫了七個場面,以蹇叔論戰(zhàn)為全文綱領(lǐng),按時間順序(秦軍東征活動始末)把三方四重矛盾有條不紊地組織起來,從各個側(cè)面與戰(zhàn)爭的前因后果,印證篇首蹇叔對這場戰(zhàn)爭的分析。作者的意圖不在于“敘戰(zhàn)”,而在于“論戰(zhàn)”揭示戰(zhàn)爭勝負的因果規(guī)律:貪暴輕狂必敗,知己知彼必勝。文中人物語言,不僅顯示了人物的個性,而且反映了那個時代政治斗爭中外交辭令的高度技巧。本文中有三處外柔內(nèi)剛的外交辭令的典型例子:一是弦高的話委婉中透露鋒芒,二是皇武子的話以殷勤之詞表

13、嚴正之態(tài),三是孟明的話在謙卑中包藏殺機。殽之戰(zhàn)教案二教學目標1.掌握課文中重要的字詞,加深對古漢語語法的理解,培養(yǎng)語感。2.掌握相關(guān)的歷史文化常識。3.引導學生體會課文中體現(xiàn)出的左傳的藝術(shù)成就。說明:作為一篇文言文,首先要把它看作語言材料,要通過課文鞏固學過的語言知識,培養(yǎng)語感。所以必須進行課前預習,先要過字詞關(guān),必要的話可以讓學生全文翻譯,并且應該反復誦讀以培養(yǎng)語感。但是我們的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語言層面,還要將語言背后的東西挖出來。所以一方面我們要教給學生相關(guān)的歷史文化知識,另一方面又要通過對文章的分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對文章的鑒賞能力。本文選自左傳,左傳不僅僅是歷史著作,更是文學著作,所

14、以可以引導學生以課文為依托,通過細讀文本來總結(jié)左傳的藝術(shù)特色。教學重點與難點1.重點:在字詞過關(guān)對課文理解準確的基礎(chǔ)上分析課文寫戰(zhàn)爭和塑造人物形象的特點。 2.難點:對課文中外交辭令的理解與賞析。說明:因為高超的敘事藝術(shù),左傳被劉知幾在史通中稱為“敘事之最”。左傳敘事很注重事件的前因后果,戰(zhàn)爭描寫在這一點上特別突出,不局限于對交戰(zhàn)過程的描寫,而是深入揭示戰(zhàn)爭的起因、醞釀過程以及對各國關(guān)系的影響。左傳的記人也是十分出色的,將人物放在歷史事件中體現(xiàn)其性格特征。課文中的許多人物如蹇叔、穆公、弦高、原軫都栩栩如生,總結(jié)這些任務的個性有助于加深同學對課文的理解。左傳中的外交辭令婉而有致,有時妙趣橫生,可

15、謂言近而旨遠,辭淺而義深。對此進行賞析,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鑒賞能力,更能夠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培養(yǎng)學習興趣。教學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預設(shè)學生活動預設(shè)設(shè)計意圖介紹左傳提供背景1.“傳”是解釋經(jīng)書的著作。左傳是我國古代的一部編年史,相傳為左丘明所作。春秋記事太簡,左傳就是為這部經(jīng)書作解釋的“傳”。另外還有春秋公羊傳和春秋谷梁傳,合稱為“春秋三傳”。2. “殽之戰(zhàn)”發(fā)生的背景:春秋時,秦晉兩國為了各自的利益,有時結(jié)盟,有時開戰(zhàn)。晉獻公把女兒嫁給秦穆公,后來秦穆公又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晉獻公的兒子流亡在外的重耳,并支持他回國取得政權(quán),重耳也就是晉文公。 “殽之戰(zhàn)”的前二年,秦晉聯(lián)合,圍攻依附

16、楚國的鄭國,秦穆公卻背著晉國,單獨與鄭結(jié)盟,并留下杞子等人助鄭防守,以對付晉國。1.學生回憶學過的曹劌論戰(zhàn),回憶“五經(jīng)”是哪五部經(jīng)書。2、學生自由發(fā)言,說說春秋的形勢和對秦晉兩國的認識。1.知識性的東西要掌握。2.課文內(nèi)容距離現(xiàn)實比較遠,不進行背景介紹將使學生無法理解殽之戰(zhàn)中各國的反應,也難以理解人物的語言行為如欒枝所說的“未報秦施”。分析情節(jié)解讀人物1.細讀課文,分段解析,然后宏觀概括課文內(nèi)容。請同學總結(jié)文章寫了哪些片段??偨Y(jié)敘事特點:和曹劌論戰(zhàn)類似,文章對戰(zhàn)爭前的準備、交戰(zhàn)雙方及內(nèi)部錯綜復雜的關(guān)系花費筆墨很多,真正的戰(zhàn)爭過程卻比較簡略,這也是左傳描寫戰(zhàn)爭經(jīng)常采用的方法。2.秦穆公為何詢問蹇

17、叔的意見?他對蹇叔的態(tài)度體現(xiàn)出他的什么性格特點?3.你從王孫滿論師中讀出了什么?4.弦高具有什么樣的特點?5.先軫的特點是什么?6.秦伯悔過體現(xiàn)出什么?補充:尚書秦誓中秦穆公解釋自己為何急著要出征:“我心之憂:日月逾邁,若弗云來。”那是因為自己憂愁時間流逝,霸業(yè)未成。又面對全軍將士檢討自己未聽蹇叔的意見:“惟今之謀人,姑將以為親?!?.蹇叔的話在情節(jié)的展開中是如何一一得到印證的?1.學生課堂閱讀概括。主要內(nèi)容:蹇叔哭師、王孫滿論秦師、弦高犒師、鄭穆公逐客、殽之戰(zhàn)、文嬴釋囚、秦伯悔過。2.秦穆公已經(jīng)打定主意襲鄭,“訪諸蹇叔”只是為了尋求支持,而非真正想聽不同的意見。這體現(xiàn)出他的剛愎自用。3.體現(xiàn)

18、了王孫滿的聰明敏銳,觀察細致,也為秦軍的失敗做好了鋪墊。4.弦高能夠隨機應變,十分機智,并且具有愛國精神。5.先軫與欒枝的論爭體現(xiàn)出他的多謀善斷,對國君釋囚的憤怒體現(xiàn)出他的耿直剛烈。6.知錯能改。7. “弦高犒師”和“鄭穆公逐客”印證了“鄭必知之”、“遠主備之”?!皵∏貛熡卩U”印證了“晉人御師必于郩”。這些體現(xiàn)了蹇叔的高瞻遠矚,料事如神。只有細讀文本,才能體會作者寫文章的思路、敘述方式、詳略處理的方法及人物個性的塑造方法等等,才能體會到文章的妙處。分析片段體會語言1.細讀“鄭穆公逐客”部分,體會皇武子的話是什么意思。2.細讀陽處父追孟明一段。為何陽處父要釋左驂,以晉襄公的名義贈孟明?孟明的話中

19、“三年,將拜君賜”到底是什么意思?1.學生討論如果家里有自己不喜歡的客人,想逐客,會用什么方法??赡苁前凳?,如看表等等?;饰渥邮强蜌獾刳s杞子等人走。2.陽處父贈馬,是想要騙孟明下船。以晉襄公的名義更正式,按禮節(jié)孟明要下船拜謝。孟明看透了這一點,不肯下船,在船上稽首。孟明的話明含感激,暗藏殺機。拜君賜的意思其實是復仇。引導學生分析文章里面體現(xiàn)出來的外交辭令之美,不僅有助于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讀出味道來,激發(fā)學習興趣。課后作業(yè)擴展閱讀1.熟讀課文。2.閱讀左傳中城濮之戰(zhàn)(僖公二十八年)、燭之武退秦師(僖公三十年)及晉公子重耳之亡(僖公二十三年),泛讀,了解大意。學生按要求完成作業(yè)。

20、前兩篇可以幫助進一步了解左傳寫戰(zhàn)爭的藝術(shù)。后一篇與本文的背景有關(guān),而且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左傳記人的藝術(shù)。思路點撥 作為文言文,語言層面的教學任務有兩種處理方法,一種是先字詞再思想和藝術(shù),一種是兩者穿插。前一種的好處是比較明確和集中,后一種的好處是不枯燥。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情況靈活選擇。在分析文章時,也可以不采用按段分析,而采取全文總體概括的方式。當然也可以重點分析作者如何處理詳略,寫人記事用什么手法或者人物語言與身份地位以及當時形勢有何關(guān)聯(lián)等等。練習舉隅1.假定你是鄭國的大夫,請你試著為國君分析此次戰(zhàn)爭的情況,并就國家以后的外交關(guān)系提出一些建議。2.請分組合作將“文嬴釋囚”部分寫成一個劇本,并

21、在課下排演,進行課本劇表演比賽。殽之戰(zhàn)譯文杞子從鄭國派人向秦國報告說:“鄭國人讓我掌管他們國都北門的鑰匙,如果偷偷派兵來襲擊,鄭國就可以得到了?!鼻啬鹿珵檫@事征求蹇叔的意見。蹇叔說:“興師動眾去襲擊遠方(的國家),不是我所聽說過的。軍隊勞累不堪,力量消耗盡了,遠方的君主防備著我們??峙虏豢梢园桑浚ㄎ覀儯┸婈牭男袆?,鄭國一定會知道,勞師動眾而無所得,士兵們必然產(chǎn)生怨恨之心。況且行軍千里,誰會不知道呢?”秦穆公謝絕(蹇叔的勸告)。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們帶兵從東門外出發(fā)。蹇叔為這事哭著說:“孟子,我今天看著軍隊出征,卻看不到他們回來啊!”秦穆公(聽了)派人對他說:“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七

22、十歲,你墳上的樹早就長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獨子加入這次出征的軍隊,(蹇叔)哭著送他說:“晉國人必然在肴山設(shè)伏兵截擊我們的軍隊。肴有南北兩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國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過風雨的地方。(你)一定會死在這兩座山之間的峽谷中,我準備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秦國的軍隊于是向東進發(fā)了。 (魯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軍經(jīng)過周都城的北門。(兵車上)左右兩邊的戰(zhàn)士都脫下戰(zhàn)盔,下車(致敬),接著有三百輛兵車的戰(zhàn)士跳躍著登上戰(zhàn)車。王孫滿這時還小,看到這種情形,向周王說:“秦國的軍隊輕狂而不講禮貌,一定會失敗。輕狂就少謀略,沒禮貌就紀律不嚴。進入險境而紀律不嚴,又缺少謀略,能不失敗嗎?”經(jīng)過滑國

23、的時候,鄭國商人弦高將要到周都城去做買賣,在這里遇到秦軍。(弦高)先送上四張熟牛皮,再送十二頭牛慰勞秦軍,說:“敝國國君聽說你們將要行軍經(jīng)過敝國,冒昧地來慰勞您的部下。敝國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給一天的食糧;要走,就準備好那一夜的保衛(wèi)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鄭國報信。 鄭穆公派人到賓館察看,(原來杞子及其部下)已經(jīng)捆好了行裝,磨快了兵器,喂飽了馬匹(準備好做秦軍的內(nèi)應)。(鄭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辭,說:“你們在敝國居住的時間很長了,只是敝國吃的東西快完了。你們也該要走了吧。鄭國有獸園,秦國也有獸園,你們回到本國的獸園中去獵取麋鹿,讓敝國得到安寧,怎么樣?”(于是)杞子逃到劉國、逢孫、揚孫逃到宋國。孟明說:“鄭國有準備了,不能指望什么了。進攻不能取勝,包圍又沒有后援的軍隊,我們還是回去吧!”(于是)滅掉滑國就回秦國去了。 晉國的原軫說:“秦國違背蹇叔的意見,因為貪得無厭而使老百姓勞苦不堪,(這是)上天送給我們的好機會。送上門的好機會不能放棄,敵人不能輕易放過。放走了敵人,就會產(chǎn)生后患,違背了天意,就會不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