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屏”同步練習3_第1頁
說“屏”同步練習3_第2頁
說“屏”同步練習3_第3頁
說“屏”同步練習3_第4頁
說“屏”同步練習3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PAGE 5說屏同步練習一、給加粗字注音韶光( ) 傖俗( ) 休憩( ) 相稱( )曲屏( ) 錦屏( )( )二、根據所給的意思,寫出相應的詞語1無益地耗費勞力。_2創(chuàng)作出來的物體形象。_3恰當,恰如其分。_4根據不同地區(qū)的實際情況,采取適當的措施。_三、選用恰當的詞語填空1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裝飾的_程度,分為金屏、銀屏、錦屏、木屏、竹屏等。A美麗 B秀麗 C美觀 D華麗2可是總勾不起我的詩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夠_,色彩又覺傖俗。A精巧 B輕便 C輕巧 D精密四、閱讀(一)“屏”,我們一般都稱“屏風”,這是很富有詩意的名詞。記得童年與家人在庭院納涼,母親總要背誦唐人“銀燭秋光冷畫

2、屏,輕羅小扇撲流螢”的詩句,其情境真夠令人銷魂的了。后來每次讀到詩詞中詠屏的詩句,見到古畫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因為研究古代建筑,接觸到這種似隔非隔、在空間中起著神秘作用的東西,更覺得它實在微妙。我們的先人,善長在屏上做這種功能與美感相結合的文章,關健是在一個“巧”字上。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國人還都齊聲稱道。1文中有兩個錯別字,找出來并改在括號內。(1)( )( ) (2)( )( )2解釋加粗字:令人銷魂( ) 齊聲稱道( )3為什么作者認為“屏風”是個很有詩意的名字?4屏風有什么特點?5起初作者對屏風有什么感情?后來因為研究古代建筑,又對屏風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二)樓“重屋曰樓”,這是

3、古人常說的一句話,從古代建筑實例來看,這“重”字不限于兩重,二層以上的就可稱之為“樓”。樓有很廣泛的用途,在宋畫清明上河圖中繪有作為商業(yè)建筑的茶樓酒肆;在明、清的住宅和園林中有作為臥室、書房和觀賞風景的樓,如“見山樓”“明瑟樓”“聽櫓樓”等等。古代建筑中還有許多不同于前者的樓,如漢畫像石所刻的大住宅旁的“望樓”,北宋在汴梁城中所建監(jiān)視火警用的“望火樓”,古代城防工程中的敵樓、城樓,許多古城中的鐘樓、鼓樓。它們雖然很高,但多數不是“重屋”,下半部有的以木構架支撐,有的是夯土臺或城墻。樓的體型繁簡不一,人們常見的鐘樓、鼓樓、城樓是較簡單的型式,歷史上曾出現過體型非常復雜的樓,如宋畫中的黃鶴樓。類似

4、這樣的建筑今天已不多見,僅山西省還幸存有明、清所建的萬泉飛云樓和介體玄神樓,是極寶貴的遺構。閣閣在古代往往是對收藏貴重文獻的建筑的稱呼。歷代的寺院中??梢姷健安亟涢w”這樣的名字;漢代曾建有藏書的“天祿閣”“石渠閣”;清代乾隆皇帝為收藏四庫全書,專門修建類似國家圖書館性質的“內廷四閣”,即北京故宮的“文淵閣”,沈陽的“文溯閣”,圓明園的“文源閣”,承德避暑山莊的“文津閣”。這四閣的建筑形式均仿寧波私人藏書的“天一閣”,做成長方形平面,兩坡硬山頂,二層樓,閣的正面滿開山窗。其余三面都是實墻。閣在園林中是作觀賞風景用的建筑。例如蘇州拙政園的“留聽閣”,命名用了“留得枯荷聽雨聲”這句詩的意思,表明建它

5、是為了欣賞荷花。在一些宗教建筑群中,供奉高大佛像的多層建筑也被稱為閣,如遼代建筑的河北薊縣獨樂寺“觀音閣”,明代建筑的廣西容縣“真武閣”,清代建筑的承德普寧寺“大乘閣”、頤和園“佛香閣”等。它們的平面有長方形、凸字形、八角形,立面造型挺拔莊重,是中國多層木構建筑的代表。其中“大乘閣”在現存木構建筑中高度居第二位(39米多),“佛香閣”高度居第三位。亭亭是我國園林中幾乎不可缺少的建筑,無論公園、私園,大園、小園、古園、今園,都可找到亭子。在我國古典文學作品中,有許多名篇描寫了亭子,至今膾炙人口。亭既是供游人在內停留小憩的得景建筑,又是供游人自外觀賞的點景建筑。例如蘇州拙政園西部的“補園”,本來是

6、另一家的園子,園內小山上有一座“宜兩亭”,這個亭名據說寓意是“一亭宜作兩家春”。登上這個亭子,就可以飽覽兩園春色。由于亭子是點景建筑,人們對它們的體型推敲得更為細致,總是力求完美。匠師們依據它們所處的不同自然環(huán)境,常把它們的平面設計成三角、四面、六邊、八邊、扇面、圓形、梅花等不同的形式,供人們欣賞。軒軒是古典園林中觀賞性的小建筑,也是起點景作用的,但在軒中往往陳放簡單家具,供人們飲茶、下棋、鑒賞書畫使用,這是和亭不同的地方。軒可以露在水邊,也可以隱于半山,建筑布局較為自由,風格也多輕盈疏朗。網獅園的“竹外一支軒”和頤和園的“寫秋軒”,代表了私家園林和皇家園林中軒的不同形式。1文中作者是如何介紹

7、說明每種建筑的?2閣與樓彼此相近,作者怎樣抓住閣的特征,將閣與樓區(qū)分清楚的?3作者是如何比較軒和亭的特征的?(用原文語句回答)4本文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請舉例加以說明。(三)漫話扇子有風不動無風動,不動無風動有風。這是民間流傳的一個謎語。稍加思索,不難猜出它的謎底是扇子。提到扇子,我們總會想到它在炎炎夏日,驅酷暑送清風的功勞。可是,你知道扇子在我們這個文明古國的歷史么?我國是扇子的故鄉(xiāng),扇子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很早以前,古代的能工巧匠就開始制作扇子,而且由于時代不同,扇子的樣式也不斷發(fā)生著變化。最初的扇子叫羽扇,是用鳥的羽毛制成的。工匠們采集飛禽羽毛,選用其中又長又美麗的,按顏色配在一起,制

8、成一把把美麗的羽扇。不過,羽扇剛誕生時,并不用于扇風解暑,而是由侍者手持,為帝王遮風蔽日,有時也作為儀仗。只是到了漢代,羽扇才有了今天的用途。羽扇產生后,很快就成為文人儒將的愛物。三國演義中足智多謀的孔明軍師,手中常常輕揮一把鵝毛扇,神態(tài)瀟灑地運籌于帷幄之中。這鵝毛扇就是羽扇的一種。蘇東坡在詞中這樣描寫周瑜:“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寥寥數語,為我們描繪出一位風流倜儻的都督形象。由此可見,羽扇在三國時期已經普遍被人們使用。大約在漢末,又出現了一種新扇子團扇。用竹木或獸骨做柄,竹篾或金屬絲做成圈,蒙上白色的絹、紙而成。聰明的藝術家又在扇面上題詩作畫,團扇就更精美了。唐朝 A 的 B 中

9、有“輕羅小扇撲流螢”的詩句,這里的“輕羅小扇”應該就是指這種小扇子。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團扇漸漸只成為小姐貴婦們的寵物。紅樓夢里的“寶釵撲蝶”中,薛寶釵拿的就是這種扇子,只不過扇面上的圖案是用五彩絲繡成的。團扇上的圖案或是花鳥蟲魚,或是古代仕女,件件都是精美的工藝品。大概在唐代,折扇從朝鮮傳入我國,開始得到一些官僚貴族、文人墨客的喜愛。這種扇子是由竹、木、象牙等做骨架,上面蒙上紙或絹做成。可以折疊,打開有3040厘米寬,而折上只有23厘米寬,30厘米來長。它比較耐用,攜帶方便,因而久盛不衰,我們今天大多也使用這種扇子。折扇有幾十種,最常見的扇面是紙的,上面或題詩,或繪畫,或詩畫俱全。在扇面上作畫,

10、宋朝時就有這種風氣。北宋畫家郭熙年邁時曾在扇面上畫了一幅風景畫,后來這把扇子被蘇東坡得到。蘇東坡對郭熙繪畫技術贊嘆不已,親自為畫題詩,成為宋朝一段佳話。隨著扇子的發(fā)展,扇子藝術產生并發(fā)展起來。明朝畫家唐伯虎經常在扇面上作畫題詩。他作畫題詩的扇子,成為后人收藏的藝術珍品。到了近代,有許多畫家還舉辦了扇畫展覽。朱孔陽先生是我國現代杰出的畫家、書法家。他當年在上海賣藝時,曾與陶冷月先生合辦扇展。陶先生作畫,朱先生揮毫作書,“陶朱公賣扇”,一時傳為美談。除了上面介紹的幾種扇子外,我國勞動人民多使用植物的莖葉做成扇子。如葵扇、蒲扇、棕櫚扇等。這些扇子雖不能登“大雅之堂”,但物美價廉,經久耐用,又能就地取

11、材,因而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我國的扇子不但種類繁多,而且制作精巧,有許多是精美工藝品。其中浙江杭州的黑紙扇、湖州的羽毛扇、廣東新會的葵扇、四川自貢的竹絲扇,被譽為“扇子之王”,受到各國人民的喜愛。扇子的制作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扇子藝術也是我國古代優(yōu)秀文化的一部分。1請為A處填上作者的名字_;B處填上作品的名稱_。2本文的說明對象是_,文中抓住它的_的特點加以說明的。3文中主要說明了幾種扇子的樣式?它們各具有什么特點?4為什么“植物莖葉做成的扇子”不能“登大雅之堂”,卻受到人們普遍喜愛?5文章運用了什么說明順序?【參考答案】一、sho;cng;q;chn;q;jn;png二、1徒勞 2

12、造型 3得體 4因地制宜三、1 D 2C四、(一)1(1)善擅 (2)健鍵 2銷:離散,消失。稱:稱贊。 3因為小時候受到古詩詞中有關繪屏或詠屏的佳句的影響,就覺得屏風充滿了詩意。 4似隔非隔,在空間起著神秘的作用;功能與美感相結合。5起初作者對屏風充滿喜愛與向往之情,后來對屏風的認識加深了,認為它實在是微妙,對它的感情也加深了。 (二)1首先從樓的名稱的意義、用途和體型來介紹樓的建筑特征;然后從閣的功用特點來介紹閣的建筑特征;接著從亭的功用和體型、軒的用途和風格介紹其建筑特征。 2作者介紹閣的特征,抓住了它功用上的特點來說明,這也是與樓最明顯不同的地方,這樣就把閣與樓區(qū)分清楚了。 3軒是古典園林中觀賞性的小建筑,也是起點景作用,但在軒中往往陳放簡單家具,供人們飲茶、下棋、鑒賞書畫使用,這是和亭不同的地方。 4文中運用了分類別的方法來講述幾種古代建筑特征;介紹亭時運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例如蘇州拙政園西部的補園”;介紹閣時運用了列數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其中大乘閣在現存木構建筑中高度居第二位(39米多),佛香閣高度居第三位。” (三)1杜牧;秋夕2扇子;繁多的種類和制作的精巧 3主要介紹了三種扇子的樣子:羽扇、團扇、折扇。羽扇是用鳥的羽毛制成的。最初它并不是用于扇風解暑,而是由侍者手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