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件3檢索系統(tǒng)及工具_第1頁
課件3檢索系統(tǒng)及工具_第2頁
課件3檢索系統(tǒng)及工具_第3頁
課件3檢索系統(tǒng)及工具_第4頁
課件3檢索系統(tǒng)及工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三章 信息檢索工具11.信息檢索工具概述 為了從海量信息中及時獲得特定需要的信息,必須借助于一定的檢索工具。為了解決龐大信息和人們對其特定需要之間的矛盾,檢索工具應運而生。 檢索工具是人們用來報道、存儲和查找各類信息的工具,是目錄、索引、指南等的統(tǒng)稱。 2檢索工具定義:檢索工具是人們用來報道、存儲和查找各類信息的工具,是目錄、索引、指南等的統(tǒng)稱。符合以下五個特征:明確的收錄范圍 描述與標引文獻的內容特征,外表特征;每條文獻記錄必須有完整明了的檢索標識;文獻條目按一定順序形成一個有機整體;能夠提供多種檢索途徑。3 1.1 檢索工具的類型印刷型檢索工具(工具書):以傳統(tǒng)的二次、三次文獻為代表;數(shù)

2、據庫:網絡數(shù)據庫、光盤數(shù)據庫網絡資源檢索工具:搜索引擎、Telnet、E-mail等。 上述分類也被認為是傳統(tǒng)檢索工具(手工檢索工具)和面向計算機和網絡的檢索工具兩種類型。41.2 檢索工具的質量評價 各種檢索工具都必須具備存儲、檢索和報道信息的功能,檢索工具質量大致可從下述幾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1看學科收錄范圍是否廣泛,以專業(yè)面覆蓋大小、摘錄出版物的類型多少、報道量的多少為主要的衡量標準。2報道速度快慢。從文獻發(fā)表到檢索工具中的時間差。3檢索途徑多寡,索引體系是否齊全。4標引質量高低,對文獻進行標引的深度。52.常用工具書簡介工具書是根據一定的需求,以特定的編排形式和檢索方法,為人們迅速提供

3、某一方面的基本知識或資料線索,專供查閱的特定類型的圖書。6工具書的內容結構使用說明 為使用者提供必要的指導,包括編制目的、使用范圍、收錄年限、各種著錄格式、查找方法及注意事項,常以“編輯說明”、“凡例”、“編制說明”等形式作一介紹。正文部分檢索工具記錄的不是文獻的全文,僅著錄文獻的外部特征和內容特征,包括文獻篇名、著者和文獻來源。正文部分是檢索工具的主體。如果為文摘式,除上述項目外還有文摘供讀者進行文獻篩選。索引部分檢索工具正文部分多按分類編排,檢索時為提高檢索效率,可利用各種索引,如主題索引、著者索引、專利索引、條目筆畫索引等。索引種類越多,檢索途徑越多,檢索效率越高。附錄部分包括摘用的刊物

4、、各種名稱的縮寫、文字的翻譯、術語和文獻入藏單位及代號等。7工具書的類型按工具書功能特點,可將其分為詞語性工具書檢索性工具書參考性工具書表譜性工具書圖錄性工具書邊緣性工具書82.1 詞語性工具書主要是指各類字典和詞典。古代詞語性工具書主要包括:以義為系的字詞典。漢代爾雅以形體結構為系的字書。東漢 許慎說文解字清代的康熙字典以音韻為系的韻書。切韻、集韻近現(xiàn)代詞語性工具書新華字典、辭源、辭海、現(xiàn)代漢語詞典9爾雅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書,是中國古代的詞典。爾雅也是儒家的經典之一,列入十三經之中。其中“爾”是“正”的意思;“雅”是“雅言”,是某一時代官方規(guī)定的規(guī)范語言?!盃栄拧本褪鞘拐Z言接近于官方

5、規(guī)定的語言。爾雅是后代考證古代詞語的一部著作。10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是較早的解釋字義、字形的書。作者是東漢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許慎(獻給漢安帝)。許慎根據文字的形體,創(chuàng)立540個部首,將9353字分別歸入540部。540部又據形系聯(lián)歸并為14大類。字典正文就按這14大類分為14篇,卷末敘目別為一篇,全書共有15篇。11康熙字典,是張玉書、陳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學者奉康熙圣旨編撰的一部具有深遠影響的漢字辭書。該書的編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1),成書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歷時六年,因此書名叫康熙字典。由總纂官張玉書、陳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紹霄、史夔、周起渭、陳世儒等合力完成。字典采用部首

6、分類法,按筆畫排列單字,字典全書分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標識,每集又分為上、中、下三卷,并按韻母、聲調以及音節(jié)分類排列韻母表及其對應漢字,共收錄漢字四萬七千零三十五個(47,035個),為漢字研究的主要參考文獻之一。12辭源、辭海是我國兩部規(guī)模較大、影響很久、權威性極強的收字釋詞的百科辭書,是學習、科研必不可缺的重要工具書。辭源的主要特色側重古漢語詞語的溯源及演變,注意加注反切,既反映出現(xiàn)代音又反映出中古音,是一部閱讀古籍用的工具書和古典研究工作者的參考書。辭海的主要特色是介紹一般語詞和現(xiàn)代百科語詞的基本知識,只注現(xiàn)代音,采用簡化字,適用于各行各業(yè)的普通讀者。辭源重古,辭海厚今;辭源專深,辭海廣

7、博,各自適應了不同讀者的要求。這也正是兩部辭書的魅力所在。132.2 檢索性工具書 主要用于檢索文獻線索,提供文獻出處。包括書目、索引、文摘等幾種。14書目書目:即書刊目錄,是把一批相關文獻按照一定的方式編排起來提供檢索用的工具書。類型:國家圖書書目、國家報刊書目、館藏書目、聯(lián)合書目清代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按經、史、子、集四部分類。全國總書目、全國新書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15全國總書目是國內唯一的年鑒性編年總目,自1949年以來逐年編纂,收錄全國當年出版的各類圖書。 16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百度國學搜索)問題:經、史、子、集的意思和包含的內容?17經稟圣裁,垂型萬世,刪

8、定之旨,如日中天,無所容其贊述。所論次者,詁經之說而已分為十類:曰易、曰書、曰詩、曰禮、曰春秋、曰孝經、曰五經總義、曰四書、曰樂、曰小學。史之為道,撰述欲其簡,考證則欲其詳。莫簡於春秋,莫詳於左傳。 自六經以外立說者,皆子書也。 集部之目,楚辭最古,別集次之,總集次之,詩文評又晚出,詞曲則其閏馀也。 18“經”是指古代社會中的政教、綱常倫理、道德規(guī)范的教條,主要是儒家的典籍,有儒學十三經:周易、尚書、周禮、禮記、儀禮、詩經、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笆贰笔歉鞣N體裁歷史著作,分為正史、編年、紀事本末、別史雜史、詔令奏議、傳記、史鈔、載記、時令、地理、職官、政書、

9、目錄、史評十五類。 “子”是諸子百家及釋道宗教著作,分為儒家、兵家、法家、農家、醫(yī)家、天文算法、術數(shù)、藝術、諸錄、雜家、類書、小說家、釋家、道家十四類。 “集”是收歷代作家一人或多人的散文、駢文、詩、詞、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學評論、戲曲等著作,分為楚辭、別集、詩文評、詩詞五類。19索引索引:將文獻中的各種事物名稱分別摘錄或加注釋,并記明出處,按一定方法編排起來的檢索工具。篇名索引、人名索引、地名索引、字句索引全國報刊索引人大復印資料索引世界三大索引:SCI(科學引文索引 )/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A&HCI(人文藝術科學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 )、Conference Proceedi

10、ngs Citation Index(CPCI ) (會議錄索引 ) 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獻檢索系統(tǒng),是國際公認的進行科學統(tǒng)計與科學評價的主要檢索工具,其中以SCI最為重要。 20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學引文索引SSCI: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s社科引文索引A&HCI: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藝術與人文引文索引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簡稱ISI)編制。歷來被公認為世界范圍最權威的科學技術文獻的索引工具, 能夠提供科學技

11、術領域所有重要的研究成果。SCI是一部國際性的檢索刊物,包括有:自然科學、生物、醫(yī)學、農業(yè)、技術和行為科學等,主要側重基礎科學。所選用的刊物來源于94個類、40多個國家、SO多種文字,這些國家主要有美國、英國、荷蘭、德國、俄羅斯、法國、日本、加拿大等,也收錄一定數(shù)量的中國刊物。21SCI引文檢索的體系更是獨一無二, 不僅可以從文獻引證的角度評估文章的學術價值,還可以迅速方便地組建研究課題的參考文獻網絡。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被SCI收錄或引用的數(shù)量, 已被世界上許多大學作為評價學術水平的一個重要標準。 1997年, ISI公司推出了其網絡版的數(shù)據庫Web of Science, 充分利用 World

12、Wide Web 網羅天下的強大威力,一經推出即獲得了用戶的普遍好評。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 由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成為國內評價學術水平的索引之一。 22EI:Engineering Index 工程索引創(chuàng)辦于1884年10月,是由美國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c.)主辦的著名工程技術類綜合性檢索系統(tǒng)。按時出版?zhèn)鹘y(tǒng)的印刷版月刊及年刊,即為Engineering Index。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出版磁盤版電子數(shù)據庫,并可通過DIALOG、DATA-STAR、ESA-IRS、OCLC等大型聯(lián)機系統(tǒng)提供檢索服

13、務。1998年Ei在清華大學圖書館建立了Ei中國鏡像站。23ISTP: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科技會議錄索引 也由ISI編制。1978年創(chuàng)刊,報導世界上每年召開的科技會議的會議論文。 專門收錄世界各種重要的自然科學及技術方面的會議。ISTP收錄論文的多少與科技人員參加的重要國際學術會議多少或提交、發(fā)表論文的多少有關。我國科技人員在國外舉辦 的國際會議上發(fā)表的論文占被收錄論文總數(shù)的64.44%。 24ISSHP ,即社會科學和人文會議錄索引 ISSHP創(chuàng)刊于 1979 年,數(shù)據涵蓋了社會科學、藝術與人文科學領域的會議文獻。這些學科包括

14、: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藝術、文學、歷史學、公共衛(wèi)生等領域。 ISTP,ISHHP兩個會議錄索引被web of science 合并為Web of Science Proceedings數(shù)據庫(簡稱為WOSP )25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CPCI)學科涉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大領域。您可以通過 ISI Web of KnowledgeSM平臺來訪問些數(shù)據庫。CPCI可提供兩個版本:科技版(CPCI-S , 1998 年至今),社會和人文科學版(CPCI-SSH , 1998 年至今 )。主要特點:覆蓋了從 1990 年至今召

15、開的 60,000 次會議上發(fā)表的約 200 萬篇論文 每周更新;每年新增超過 400,000 條記錄, 目前有2300多萬條記錄 提供檢索入口有:會議錄標題、會議贊助方、論文作者、會議召開地點、會議說明、作者地址或日期、主題詞26文摘文摘:對一定范圍內的論文或書籍中的內容進行濃縮,概括地陳述其主要論點、數(shù)據、結論等,并證明出處,按一定的方式 編排起來的檢索工具。中國高等學校學術文摘、經濟學文摘這里的文摘是檢索性工具書,與文前的摘要、選摘性閱讀刊物是不同的(新華文摘、讀者文摘)。272.3 參考性工具書參考性工具書是能提供各種所需的具體資料的工具書。一般包括百科全書、類書、政書、年鑒、名錄、手

16、冊等。百科全書:以辭典形式編排,薈萃各門知識或一門知識的大型參考性工具書。中國大百科全書百科全書ABC28ABC百科全書(the ABCs)為英語世界中最負盛名的三部百科全書的集合俗稱,即大美百科全書、大英百科全書及科里爾百科全書,也有人夸稱為世界三大百科全書。大美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Americana)是ABC百科全書之A,全30卷,1923年出版,是標準型的綜合百科全書。內容偏重美國和加拿大的歷史、地理和人物資料。 大英百科全書( Encyclopedia Britannica)又稱不列顛百科全書,是ABC百科全書之B,1768年誕生,為公認最具有權威的大型綜合性百科全書,

17、已有210多年的歷史。1994年正式發(fā)布的大英百科全書網絡版(Encyclopedia Britannica Online)。 科里爾百科全書(Colliers Encyclopedia),是ABC百科全書之C,共24卷,是20世紀新編的大型英語綜合性百科全書,由美國科里爾出版公司于1949年創(chuàng)編,其參考書目的編選為各類百科之冠。 *來自維基百科網站“”29類書:是將一類或多類文獻資料輯錄出來,按照一定的方法,如類、韻、字等進行編排,以方便檢索和查詢的工具書,類似西方的百科全書。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類書是魏文帝時編纂的皇覽;以后歷代都有纂輯。歷史上較為著名的類書有唐代的北堂書鈔藝文類聚,宋代的太

18、平御覽冊府元龜,明代的永樂大典,清代的古今圖書集成等。其中以永樂大典規(guī)模最宏大,輯錄書籍數(shù)量最多。 如中國古代四大類書:太平御覽文苑英華冊府元龜全唐文。類書“非經非史,非子非集”。 30 永樂大典是中國最著名的一部大型古代典籍,它的規(guī)模遠遠超過了前代編纂的所有類書,為后世留下許多豐富的故事和難解之謎。永樂大典編纂于明朝永樂年間,保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百科文獻。永樂大典共計22,937卷、目錄60卷,分裝成10,095冊,全書字數(shù)約3億7千萬字。 古今圖書集成,全書共10000卷,目錄40卷,原名古今圖書匯編,是清朝康熙時期由福建侯官人陳夢雷(1650-1741)所

19、編輯的大型類書。本書編輯歷時28年,共分6編32典。是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資料最豐富的類書。 31政書:是記載歷代典章制度的史書,主要記載典章制度沿革變化及政治、經濟、文化發(fā)展狀況的專書,分門別類,按時間順序編排。 如“十通”,通典通志文獻通考續(xù)通典、續(xù)通志續(xù)文獻通考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獻通考清朝續(xù)文獻通考等十部政書的合稱。32年鑒:是按年度出版的匯集一個時期內重要資料的工具書。一般可分為綜合性年鑒、專門性年鑒和統(tǒng)計性年鑒等。名錄:一種專門對人名、地名、機構名稱進行匯集并予以簡要提示和介紹的工具書。332.4表譜性工具書表譜性工具書是一種以表格或其他較為整齊簡潔的形式,附以簡略的文字來記錄史實、

20、時間、地理等資料的工具書。主要有年表、歷表和表譜等三種。年表:按年代順序編制,專供查閱歷史年代、歷史大事等資料的檢索工具。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中國歷史年代簡表歷表:一種把不同歷法的歷日按一定的次序匯編在一起,互相對照,供查考和換算的工具書。表譜:主要用于查考人物、職官、地理及科技數(shù)據等資料。物理學常用數(shù)表周恩來年譜等。342.5 圖錄性工具書圖錄性工具書是一種以圖像、文字、符號等反映客觀事物特征的工具書。它包括歷史圖譜、文物圖錄、人物圖錄等。如中國書法全集中國美術全集35 中國美術全集(60卷) 收入了從原始時代的彩陶至現(xiàn)代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歷代書畫精品3000幅。彩陶、青銅藝術、洞穴壁畫、

21、巖畫、雕刻、工藝美術諸門齊備;山水、人物、花鳥蟲魚萬物皆有;各流派、各畫風無不包羅其中。每一圖均由專家配有解說文字。它是一座展示中國五千年美術成果的不朽豐碑,是再現(xiàn)炎黃藝術成果的美術通史和百科全書。362.6 邊緣性工具書(綜合性)邊緣性工具書指介于工具書與非工具書之間,既具有一般圖書的閱讀功能,又具備工具書查檢功用的文獻。如各類資料匯編、史書、方志等。如資治通鑒二十五史等。37資治通鑒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簡稱“通鑒”,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卷,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征淮南,計跨16個朝代

22、,共1363年。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極重要的地位。383. 信息檢索常用數(shù)據庫數(shù)據庫:按一定方式存儲在某種存儲介質上的相關數(shù)據有組織的集合,是可供計算機快速檢索、可共享的數(shù)據集合。相關:數(shù)據是有一定關系的數(shù)據有組織:按一定的結構組織起來可檢索:提供各種檢索途徑可共享:按一定的數(shù)據模型組織、描述和存儲,為所有用戶共享393.1數(shù)據庫類型通??煞譃椋簠⒖紨?shù)據庫源數(shù)據庫403.1數(shù)據庫類型(續(xù)1)1參考數(shù)據庫:主要存儲一系列描述性信息內容,指引用戶到另一信息源以獲得完整的原始信息的一類數(shù)據庫,主要包括書目數(shù)據庫和指南數(shù)據庫。如:圖書館OPAC數(shù)據庫 萬方數(shù)據庫的商務信息、科技信息

23、等數(shù)據庫 國外的索引數(shù)據庫(SCI、EI、ISTP) 文摘數(shù)據庫(劍橋科學文摘CSA、化學文摘CA、生物學文摘BA)413.1數(shù)據庫類型(續(xù)2)2源數(shù)據庫 主要存儲全文、數(shù)值、結構式等信息,能直接提供原始信息或具體數(shù)據,用戶不必再轉查其它信息源的數(shù)據庫。它主要包括全文數(shù)據庫和數(shù)值數(shù)據庫。42全文數(shù)據庫:CNKI中國知網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重慶維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萬方數(shù)字化期刊人大復印資料全文數(shù)據庫(國內四大期刊數(shù)據庫)CNKI優(yōu)秀碩博士論文數(shù)據庫萬方學位論文數(shù)據庫(國內兩大學位論文數(shù)據庫)超星電子圖書數(shù)據庫北大方正電子圖書書生之家電子圖書(圖書)43數(shù)值數(shù)據庫: 華通統(tǒng)計數(shù)據庫 國研網數(shù)據庫圖像數(shù)據庫: 中國植物圖像數(shù)據庫華藝世界美術資料庫、故宮線上資料庫44常用數(shù)據庫的訪問方式網絡遠程訪問:通過Internet訪問遠程數(shù)據庫數(shù)據庫光盤檢索:通過數(shù)據庫光盤訪問(光盤塔光盤庫)鏡像數(shù)據庫檢索:通過局域網訪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