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公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JTG D20-2006)修訂要點1. 根據(jù)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03)的規(guī)定 對公路等級、設計速度等做了相應修訂, 突出了 公路功能、 按設計路段選用不同設計速度 等設計理念。2. “公路通行能力”一章:新增 交通量、 通行能力、 車輛折算系數(shù)、 服務水平 等內容?!奥芬?guī)”主要修訂內容3.遵照公路建設必須符合 “安全、環(huán)保、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原則和公路設計理念, 對本規(guī)范的條文進行了修改、完善。4. 引入 采用“運行速度”、“安全性評價”進行檢驗的方法、 “全壽命”設計思想。主要修訂內容5. “公路與公路平面交叉”一章: 新增 交通管理方式、 引入 信號交叉,
2、補充、完善了 非渠化交叉、渠化交叉、環(huán)形交叉等。6. “公路與公路立體交叉”一章: 補充、完善了相關主要技術指標。主要修訂內容標準 (2003)與路規(guī)(2006)的區(qū)別標準 (2003)1 定 位:“技術標準”、“建設規(guī)?!? 規(guī) 定:“主要技術指標”3 指 標: “一般值”、“特殊值”4 適 用:新建 與 改建5 要 求:“先進性”、“延續(xù)性” 路規(guī)(2006)“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幾何設計指標”給出推薦、限定指標給出具體適用條件采用“運行速度” “安全性評價”檢驗 1 總 則 2 公路分級與等級選用 3 公路通行能力 4 總體設計 5 選 線 6 公路橫斷面 7 公路平面 8 公路
3、縱斷面 9 線形設計 10 公路與公路平面交叉 11 公路與公路立體交叉 12 公路與鐵路、鄉(xiāng)村道路、管線交叉 各 章 修 訂 簡 介 1 總 則 2 公路分級與等級選用 3 公路通行能力 4 總體設計 5 選 線 6 公路橫斷面 7 公路平面 8 公路縱斷面 9 線形設計 10 公路與公路平面交叉 11 公路與公路立體交叉 12 公路與鐵路、鄉(xiāng)村道路、管線交叉 各 章 修 訂 簡 介1.0.2 本規(guī)范根據(jù)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03) 所規(guī)定的公路分級、控制要素、路線和路線交叉的基本規(guī)定、主要技術指標而編制。各 章 修 訂 簡 介 1 總 則1 遵照“安全、環(huán)保、可持續(xù)發(fā)展”的
4、原則和理念2 2004年全國公路勘察設計工作會確立的六點新理念3 部公路司關于設計規(guī)范與設計細則分別編制的要求4 交公便字2006162號(2006-06-12) “關于公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修改意見的函”等1.0.4 公路設計應根據(jù)公路的功能、使用任務及其在路網(wǎng)中的作用,并考慮鐵路、水路、航空、管道等運輸方式,同城鎮(zhèn)、農田規(guī)劃的關系,合理確定公路等級和路線走向、走廊帶。各 章 修 訂 簡 介 1 總 則1 突出公路功能、使用任務2 考慮鐵路、水路、航空、管道等綜合運輸方式3 走廊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4 照顧發(fā)展與適度超前的原則 1.0.9 各級公路應注重線形設計宜采用運行速度進行檢驗,以改善平縱技
5、術指標或采用必要的交通安全技術、管理措施。各 章 修 訂 簡 介 1 總 則1 引入了以運行速度概念為基礎的路線設計方法 規(guī)定:“速度不同的設計路段相銜接處, 或因條件制約線形設計受限制的地段, 采用運行速度進行檢驗”3 運行速度模型的設計參數(shù)尚待進一步界定4 正編制指南以逐步推行使用 1.0.10 高速公路、一級公路 在設計完成后、或運營后、或改建時, 宜進行安全性評價,以提高行車安全。各 章 修 訂 簡 介 1 總 則1 在設計上引入了安全性評價的概念2 規(guī)定:“只要求對高速公路、一級公路”3 作為 “動態(tài)設計”,或“定量”地評價設計的一種方法和手段4 其他各級公路有條件時,可參照執(zhí)行 1
6、.0.12 改建公路利用原公路的路段經(jīng)論證該局部路段可維持原設計指標。改線路段,則應按新建公路標準執(zhí)行。各 章 修 訂 簡 介 1 總 則1 “改建”:系指二、三、四級公路的功能發(fā)生變化, 要求改進而需提高公路等級2 “擴建”:高速公路為提高通行能力與服務水平的拓寬工程3 對“利用原公路路段”的充分利用原則4 高速公路的“擴建”尚缺乏實踐經(jīng)驗,待條件成熟后再納入 1 總 則 2 公路分級與等級選用 3 公路通行能力 4 總體設計 5 選 線 6 公路橫斷面 7 公路平面 8 公路縱斷面 9 線形設計 10 公路與公路平面交叉 11 公路與公路立體交叉 12 公路與鐵路、鄉(xiāng)村道路、管線交叉 各
7、章 修 訂 簡 介 依 據(jù):標準(2003)公路功能 使用任務適應交通量 交通量預測設計速度 等級選用各 章 修 訂 簡 介 2 公路分級與等級選用 1 功 能-“干線”、“集散”、“地方道路” 2 多車道-“控制出入”、“根據(jù)需要控制出入” 3 雙車道-按 “設計速度” 遞減 4 一級公路、二級公路分別具“干線功能”和“集散功能”各 章 修 訂 簡 介 2 公路分級與等級選用 2.1 公路分級 設計交通量應按年預測 “ 遠景設計年限 ”各 章 修 訂 簡 介 2 公路分級與等級選用 2.2.1 各級公路設計交通量的預測 “按設計路段確定公路等級、設計速度”的原則 一條公路可分段選用不同的公路
8、等級。 同一公路等級可分段選用不同的設計速度。 不同公路等級、不同設計速度的設計路段間其過渡應順適、銜接應協(xié)調。各 章 修 訂 簡 介 2 公路分級與等級選用 2.2.2 公路等級的選用公路等級選用,突出與強調 走廊 不可再生的資源 考慮 綜合運輸體系 結合 路網(wǎng)規(guī)劃 突出 公路功能 按 “設計路段” 選用不同公路等級或設計速度 注重 相鄰設計路段的過渡與銜接 強調 采用不同設計速度的比選與論證各 章 修 訂 簡 介 2 公路分級與等級選用 2.2.2 公路等級的選用高速公路 應選用高的設計速度干線公路 宜選用高的設計速度集散公路 宜選用低的設計速度高速公路 可采用60km/h的設計速度二級公
9、路 可采用40km/h的設計速度各 章 修 訂 簡 介 2 公路分級與等級選用 2.2.3 設計速度的選用限定條件限定條件限定條件限定條件限定條件1 控制出入: (1)限制出、入口的數(shù)量、位置及其連接方式; (2)限制進入的車輛的種類、行駛速速,排除縱向干擾; (3)設置中央分隔帶分隔上、下行交通; (4)必須設置立體交叉,禁止平面交叉; (5)必須設置隔離設施防止行人、牲畜等橫向干擾。 2 部分控制出入:除特定條件允許設置少量平面交叉外, 其余同完全控制出入。各 章 修 訂 簡 介 2 公路分級與等級選用 2.3 控制出入3 具干線功能的一級公路:“根據(jù)需要控制出入”4 集散公路:非汽車交通
10、量大的路段,宜設置慢車道、邊分隔帶, 采用主路優(yōu)先或信號等措施,以減少縱、橫向干擾各 章 修 訂 簡 介 2 公路分級與等級選用 2.3 控制出入“控制出入” 和 “減少縱、橫向干擾”-兩個不同的概念控制出入的公路,宜在能提供緊急救援、消防、醫(yī)療等條件的地點就近設置緊急出口。緊急出口的位置應設在通視良好,與外部公路連接方便的地點。緊急出口與外部相連接公路宜為三級及其以上的公路。各 章 修 訂 簡 介 2 公路分級與等級選用 2.3.4 緊急出口 1 總 則 2 公路分級與等級選用 3 公路通行能力 4 總體設計 5 選 線 6 公路橫斷面 7 公路平面 8 公路縱斷面 9 線形設計 10 公路
11、與公路平面交叉 11 公路與公路立體交叉 12 公路與鐵路、鄉(xiāng)村道路、管線交叉 各 章 修 訂 簡 介運用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 “公路通行能力研究” 成果 對 交 通 量 設計小時交通量 通行能力 服務水平 標準車型 車輛折算系數(shù) 等 條文 與 內容 進行了修訂、完善。各 章 修 訂 簡 介 3 公路通行能力 通行能力 :涉及面廣、內容豐富、數(shù)據(jù)量大、參數(shù)極多 規(guī) 范 :要求 “ 條文簡明、 具操作性 ” 本規(guī)范僅作了定性的規(guī)定而量化的分析方法和內容可參閱公路通行能力手冊及其配套的通行能力分析程序各 章 修 訂 簡 介 3 公路通行能力1 高速公路、一級公路 路段和互通式立體交叉的匝道、
12、交織區(qū)段,必須分別進行2 二級公路、三級公路的路段和一級公路的平面交叉,應進行3 二級公路、三級公路的平面交叉,根據(jù)其重要程度宜進行各 章 修 訂 簡 介 3.1.1 公路規(guī)劃和設計中,應進行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的分析、評價。 3 公路通行能力 服務水平是用路者在不同的交通流狀況下, 所能得到的速度、舒適性、經(jīng)濟性等方面的服務程度。 設計所采用的服務水平: 既保證服務與運行質量,亦兼顧建設成本與效益。 鑒于設計小時交通量采用年第30位小時交通量, 服務水平不必過高,但也不能過低。 過低會有更多時段的交通流處于不穩(wěn)定的強制運行狀態(tài), 并導致更多的時段內發(fā)生經(jīng)常性擁堵。各 章 修 訂 簡 介 3.1
13、.3 高速公路、一級公路應按二級服務水平設計;二、三級公路按三級服務水平設計;四級公路視需要而定。 3 公路通行能力 1 總 則 2 公路分級與等級選用 3 公路通行能力 4 總體設計 5 選 線 6 公路橫斷面 7 公路平面 8 公路縱斷面 9 線形設計 10 公路與公路平面交叉 11 公路與公路立體交叉 12 公路與鐵路、鄉(xiāng)村道路、管線交叉 各 章 修 訂 簡 介總體設計 定義 總體布局:即“總圖設計”(路、橋、隧、交叉、沿線設施) 外部協(xié)調:應根據(jù)路網(wǎng) 規(guī)劃協(xié)調同綜合運輸體系、土地、水利關系 考慮因素: 確定項目起、迄點以及銜接關系 科學確定技術標準、正確運用技術指標 引入“運行速度”檢
14、驗、確保行車安全 最大限度地保護環(huán)境 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 按“全壽命”設計,使之成為完整的系統(tǒng)工程各 章 修 訂 簡 介 4.1 一般規(guī)定 4 總體設計總體設計要點 共11項各 章 修 訂 簡 介 4.2 總體設計要點 4 總體設計各 章 修 訂 簡 介 4.2.1 路線起、終點應符合路網(wǎng)規(guī)劃要求,確定起迄點位置時, 應為后續(xù)項目預留一定長度的接線方案,或擬定具體實施設計方案。 4 總體設計論證確定起、迄點位置各 章 修 訂 簡 介 4.2.2 根據(jù)公路功能、設計交通量、沿線地形與自然條件等,論證并確定公路等級、設計速度和設計路段。恰當選擇不同設計路段的銜接地點、處理好銜接處的過
15、渡及其前后一定長度范圍內的線形設計。 4 總體設計論證并確定: 公路等級 設計速度 設計路段各 章 修 訂 簡 介 4.2.3 高速公路、一級公路應根據(jù)設計交通量論證并確定車道數(shù);具集散功能的一級公路、二級公路應根據(jù)混合交通量及其交通組成論證設置慢車道的條件,并確定其設置方式、橫斷面型式與寬度。 4 總體設計高速公路、一級公路 論證并確定車道數(shù) 具集散功能的一級公路、二級公路 設置慢車道的條件、設置方式、 橫斷面型式、寬度各 章 修 訂 簡 介4.2.4 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一般情況下宜采用整體式路基;位于丘陵、山區(qū)時,應結合地形、地質條件以及橋梁、隧道的布設等論證采用分離式路基的可行性。 4
16、總體設計高速公路、一級公路論證 “整體式路基”、“分離式路基”的可行性、合理性 各 章 修 訂 簡 介4.2.5 路線設計應合理確定路堤高度,減小對沿線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并做好防護、排水、取土、棄土等的設計,防止水土流失,保護環(huán)境,使公路工程建設融入自然。當出現(xiàn)高填、深挖時,應同架橋、建隧方案進行比選論證。 4 總體設計合理確定路提高度,減小對沿線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并使公路工程建設融入自然。當出現(xiàn)高填、深挖時, 應同架橋、建隧方案進行論證比選各 章 修 訂 簡 介 4.2.6 由面到帶(走廊帶)、由帶到線(沿路線)查明工程地質、水文情況,重大自然災害、地質病害的分布、范圍、狀態(tài),及其對工程的影響程
17、度,論證并確定繞越、避讓或整治病害的方案與對策。 4 總體設計重視并查明區(qū)域工程地質與地質病害論證并確定 繞越、 避讓 或整治病害的方案與對策。各 章 修 訂 簡 介4.2.7 確定同作為控制點的城市、工礦企業(yè)、特大橋、特長隧道等的連接位置、連接方式。 4 總體設計確定同作為控制點的城市、工礦企、 特大橋、特長隧道等 連接位置、連接方式各 章 修 訂 簡 介 4.2.8 收費公路應在論證收費制式的基礎上,確定收費方式、主線收費站位置及其同被交公路的交叉型式等。 4 總體設計收費公路 論證收費制式,確定收費方式 各 章 修 訂 簡 介 4.2.9 綜合擬定互通式立體交叉、服務區(qū)、停車區(qū)、公共汽車
18、??空镜戎匾O施的位置、規(guī)模和間距,以符合功能、安全、服務所需的 最?。ɑ蜃畲螅┚嚯x。 4 總體設計擬定互通式立體交叉、服務區(qū)、公共汽車停靠站、大橋、中長隧道等重要設置的位置、規(guī)模和間距以滿足運行安全所需的最小(或最大)距離各 章 修 訂 簡 介 4.2.10 確定交通工程及沿線設施的建設規(guī)模與技術標準。 4 總體設計交通工程及沿線設施的 技術標準、建設規(guī)模各 章 修 訂 簡 介 4.2.11 擬分期修建的工程,必須在按遠期規(guī)劃的技術標準做出總體設計的基礎上,制定分期修建方案,并做出相應的設計。 4 總體設計擬分期修建的工程制定分期修建方案,并做出相應的設計 1 總 則 2 公路分級與等級選用
19、 3 公路通行能力 4 總體設計 5 選 線 6 公路橫斷面 7 公路平面 8 公路縱斷面 9 線形設計 10 公路與公路平面交叉 11 公路與公路立體交叉 12 公路與鐵路、鄉(xiāng)村道路、管線交叉 各 章 修 訂 簡 介各 章 修 訂 簡 介 5.0.1 選線應包括確定路線基本走向、路線走廊帶、路線方案至選定線位的全過程。選 線:應包括確定 路線基本走向、 路線走廊帶、 路線方案、 選定線位 等全過程。 5 選 線各 章 修 訂 簡 介 5.0.3 不同的設計階段,選線工作內容應各有所側重,后一階段是前一階段的繼續(xù)與深化,隨著勘察、設計工作的深入,應復查并優(yōu)化前一階段的路線方案,使路線線位更臻完
20、善。不同的設計階段 選線的重點不同隨設計階段的進展 選線應不斷優(yōu)化 從 工程可行性研究 初步設計 施工圖設計 后一階段 是 前一階段 選線工作的繼續(xù)、深化 5 選 線各 章 修 訂 簡 介 5.0.4 選線原則1 “由面到帶、由帶到線、由淺入深、由輪廓到具體” 2 “全局與局部” “局部難點突破對全局的影響”3 地質對工程影響程度 論證“繞、避、穿方案”4 充分利用建設用地 嚴格保護農用耕地5 文物“不可再生資源” 避讓“不可移動文物”6 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 同當?shù)刈匀痪坝^相協(xié)調7 結合城鎮(zhèn)周邊路網(wǎng) 協(xié)調發(fā)展規(guī)劃 避免穿越城鎮(zhèn)8 選線時就應考慮平、縱、橫面組合與配合 5 選 線各 章 修 訂 簡 介
21、 5.0.5 選線方法紙上定錢現(xiàn)場定線運用遙感、航測、GPS、數(shù)字技術等新技術確??辈鞆V度、深度、質量避免遺漏有價值的比較方案 5 選 線各 章 修 訂 簡 介 5 選 線選 線 -關鍵、核心設計-創(chuàng)作 1 總 則 2 公路分級與等級選用 3 公路通行能力 4 總體設計 5 選 線 6 公路橫斷面 7 公路平面 8 公路縱斷面 9 線形設計 10 公路與公路平面交叉 11 公路與公路立體交叉 12 公路與鐵路、鄉(xiāng)村道路、管線交叉 各 章 修 訂 簡 介依 據(jù):標準(2003) 車道寬度 中間帶寬度 路肩寬度 整體與分離式路基寬度 爬坡車道 避險車道 緊急停車帶 公路建筑限界各 章 修 訂 簡
22、介 6 公路橫斷面1 定義: “一般值” - 正常情況下的采用值 “最小值” - 條件受限制時可采用的值 6.1.2 路基寬度關于“一般值” 、“最小值”各 章 修 訂 簡 介 6 公路橫斷面2 同標準(97) 路規(guī)(94)的區(qū)別 “一般值”、“低限值”、“變化值” “當?shù)匦螚l件及其它特殊情況限制時, 局部地段可采用變化值, 但不得在很長路段甚至全線采用變化值?!?6.1.2 路基寬度關于“一般值” 、“最小值”各 章 修 訂 簡 介 6 公路橫斷面3 “一般值”、“最小值”的運用(1)確定路基寬度時 ,“一般值”和“最小值”應同類相加(2)高速公路、一級公路的六、八車道的路基寬度 不采用“最
23、小值”同類項相加。 6.1.2 路基寬度關于“一般值” 、“最小值”各 章 修 訂 簡 介 6 公路橫斷面公路等級高 速 公 路設計速度(km/h)12010080車 道 數(shù)86486464路基寬度(m)一般值45.0034.5028.0044.0033.5026.0032.0024.50最小值42.00-26.0041.00-24.50-21.50公路等級一 級 公 路設計速度(km/h)1008060車 道 數(shù)64644路基寬度(m)一般值33.5026.0032.0024.5023.00最小值-24.50-21.5020.00公路等級二 級 公 路三 級 公 路 四 級 公 路設計速度(
24、km/h)8060403020車 道 數(shù)22222或1路基寬度(m)一般值12.0010.008.507.506.50(雙車道)4.50(單車道)最小值10.008.50-標準(2003)整體式路基寬度 八車道高速公路120km/h 整體式路基寬度 45m 的構成:(0.75+3.0)+(3.753 + 3.50)+2.50+3.0+2.50+(3.50 + 3.753)+(3.0+0.75) 42m 的構成:(0.75+3.0)+(3.754)+0.75+3.0+0.75+(3.754)+(0.75+3.0)不設左側硬路肩內側車道寬3.75m中間帶仍為“一般值”內側車道左 側 硬路肩內側車道
25、公 路 等 級高 速 公 路設計速度 (km/h)12010080車 道 數(shù)86486464路基寬度(m)一般值22.0017.0013.7521.7516.7513.0016.0012.25最小值-13.25-12.50-11.25公 路 等 級一 級 公 路設計速度 (km/h)1008060車 道 數(shù)64644路基寬度(m)一般值16.7513.0016.0012.2511.25最小值-12.50-11.2510.25分離式路基寬度 標準(2003) 八車道高速公路120km/h 分離式路基寬度 八車道 22.00m(0.75+2.50)+(3.754)+(3.0+0.75)六車道 17
26、.00m(0.75+1.25)+(3.753)+(3.0+0.75)四車道 13.75m(0.75+1.25)+(3.752)+(3.50+0.75)四車道(最小值) 13.25m(0.75+1.25)+(3.752)+(3.00+0.75)左 側 硬路肩設 計 速 度 (km/h)1201008060403020車 道 寬 度 (m)3.753.753.753.503.503.253.00車 道 寬 度注:1 設計速度為20km/h且為單車道時,車道寬度應采用3.50m。 2 高速公路為八車道,當設置左側硬路肩時,內側車道寬度可采用3.50m。標準(2003)車 道 寬 度 標準(2003)
27、中 間 帶 寬 度設計速度(km/h)1201008060中央分隔帶寬度(m)一般值3.002.002.002.00最小值2.002.001.001.00左側路緣帶寬度(m)一般值0.750.750.500.50最小值0.750.500.500.50中 間 帶 寬 度(m)一般值4.503.503.003.00最小值3.503.002.002.00設計速度(km/h)1201008060中央分隔帶寬度(m)一般值3.002.001.501.50最小值2.001.50-左側路緣帶寬度(m)一般值0.750.750.500.50最小值0.500.500.250.25中 間 帶 寬 度(m)一般值4
28、.503.502.502.50最小值3.002.502.002.00標準(2003)中 間 帶 寬 度標準(1997)原中央分隔帶寬度1.50m 修改為2.00m中央分隔帶寬度特殊條件下 可采用1.00m左側路緣帶寬度最小值0.25m 修改為0.50m設計速度(km/h)1201008060中央分隔帶寬度(m)一般值3.002.001.501.50最小值2.001.50-左側路緣帶寬度(m)一般值0.750.750.500.50最小值0.500.500.250.25中 間 帶 寬 度(m)一般值4.503.502.502.50最小值3.002.502.002.00標準(2003)中 間 帶 寬
29、 度設計速度(km/h)1201008060中央分隔帶寬度(m)一般值3.002.002.002.00最小值2.002.001.001.00左側路緣帶寬度(m)一般值0.750.750.500.50最小值0.750.500.500.50中 間 帶 寬 度(m)一般值4.503.503.003.00最小值3.503.002.002.00標準(1997)1 應在分析大型車對通行能力的影響、建設投資、行駛費用、 整體經(jīng)濟效益等基礎上,確定是否設爬坡車道2 高速公路、一級公路的爬坡車道 可利用硬路肩寬度 外側應設置路緣帶和土路肩 六車道以上高速公路,可不設置爬坡車道3 二級公路的爬坡車道 可利用硬路肩
30、寬度 需保留原供非汽車交通行駛的硬路肩時,該部分移至外側 6.2.3 爬坡車道各 章 修 訂 簡 介 6 公路橫斷面二級公路設爬坡車道例各 章 修 訂 簡 介 6 公路橫斷面1 長陡下坡 平均縱坡4%、連續(xù)長度3km、大中型載重車 50% 且載重車缺少輔助制動裝置的路段2 失控車輛:由于機器過熱或機械發(fā)生故障致使制動失靈 因調檔失誤而使駕駛者失去對車輛的控制3 鑒于避險車道國內設置尚不多,有待研究總結 只保留了與橫斷面有關的內容,其地移細則4 根治源頭:“超限、超載” 6.2.6 避險車道各 章 修 訂 簡 介 6 公路橫斷面 1 總 則 2 公路分級與等級選用 3 公路通行能力 4 總體設計
31、 5 選 線 6 公路橫斷面 7 公路平面 8 公路縱斷面 9 線形設計 10 公路與公路平面交叉 11 公路與公路立體交叉 12 公路與鐵路、鄉(xiāng)村道路、管線交叉 各 章 修 訂 簡 介依 據(jù):標準(2003) 圓 曲 線 回 旋 線 圓曲線超高 圓曲線加寬 平曲線長度 視 距 貨車停車視距 回頭曲線 各 章 修 訂 簡 介 7 公 路 平 面 7 公 路 平 面7.4.1 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三級公路的直線同小于表 不設超高的圓曲線最小半徑徑相連接處,應設置回旋線。不設超高的圓曲線最小半徑 設計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不設超高圓 曲 線最小半徑(m)路拱2%
32、5500400025001500600350150路拱2%7500525033501900800450200各 章 修 訂 簡 介 7 公 路 平 面 7.8.1 平曲線最小長度規(guī)定如表7.8.1。平 曲 線 最 小 長 度設計速度 ( km / h )1201008060403020平曲線最小長度(m)一般值600500400 300200150100最小值200170140100705040規(guī)范規(guī)定的各級公路平曲線最小長度按緩和曲線最小長度的2倍控制;各級公路設計平曲線長度不宜過短,從線形設計要求方面考慮,曲線長以“最小值”的 58 倍為宜。本次修訂列出平曲線最小長度的“一般值”,為3倍“
33、最小值”各 章 修 訂 簡 介 7 公 路 平 面 7.9.3 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以及大型車比例高的二級公路、三級公路的下坡路段,應采用下坡段貨車停車視距對相關路段進行檢驗。下坡段貨車停車視距規(guī)定如表7.9.3。新增條文:考慮大型車的行駛安全 增加對貨車停車視距的檢驗理 由:貨車存在空載時制動性能差、軸間荷載難以保證均勻分布、 一條軸側滑會引發(fā)其它車軸失穩(wěn)、半掛車鉸接剎車不靈等各 章 修 訂 簡 介 7 公 路 平 面 7.9.3 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以及大型車比例高的二級公路、三級公路的下坡路段,應采用下坡段貨車停車視距對相關路段進行檢驗。下坡段貨車停車視距規(guī)定如表7.9.3。檢驗路段:(1)
34、減速車道及出口端部;(2)主線下坡路段且縱面豎曲線半徑小于一般值的路段;(3)主線分、匯流處,車道數(shù)減少且縱面豎曲線半徑小于一般值的路段;(4)圓曲線半徑小于2 倍“一般值”或路塹邊坡陡于1:1.5的路段;(5)公路與公路、公路與鐵路平面交叉附近。各 章 修 訂 簡 介 7 公 路 平 面 7.9.6 平曲線內側設置的人工構造物,或平曲線內側挖方邊坡妨礙視線,或中間帶設置防眩設施時,應對視距予以檢查與驗算。不符合規(guī)定要求時,可加寬路肩或中間帶、或將構造物后移,或設置交通安全設施。視距應予以檢查與驗算 平曲線內側設有人工構造物的路段 平曲線內側挖方邊坡妨礙視線的路段 中間帶設置防眩設施的路段各
35、章 修 訂 簡 介 7 公 路 平 面 7.10.3 回頭曲線各部分的技術指標規(guī)定如表7.10.3?;?頭 曲 線 技 術 指 標主線設計速度(km/h)403020回頭曲線設計速度(km/h)35302520圓曲線最小半徑(m)40302015回旋線最小長度(m)35302520超高橫坡度(%)6666雙車道路面加寬值(m)2.52.52.53.0最大縱坡(%)3.53.54.04.5改為按主線設計速度選用增加了35km/h時的技術指標各 章 修 訂 簡 介設計類技術指標與方法移入細則 如: 超高設計與過渡 圓曲線半徑與超高值表 圓曲線內側橫凈距各 章 修 訂 簡 介 7 公 路 平 面 1
36、 總 則 2 公路分級與等級選用 3 公路通行能力 4 總體設計 5 選 線 6 公路橫斷面 7 公路平面 8 公路縱斷面 9 線形設計 10 公路與公路平面交叉 11 公路與公路立體交叉 12 公路與鐵路、鄉(xiāng)村道路、管線交叉 各 章 修 訂 簡 介依 據(jù):標準(2003) 路基設計洪水頻率 縱 坡 平均縱坡 坡 長 爬坡車道設置 合成坡度 豎曲線 各 章 修 訂 簡 介 8 公路縱斷面 1 120、100、80km/h的高速公路 受地形條件或其它特殊情況限制時, 經(jīng)技術經(jīng)濟論證,最大縱坡可增加1%2 設計速度為40、30、20km/h的公路, 改建中利用原有公路的路段, 經(jīng)技術經(jīng)濟論證,最大
37、縱坡可增加1% 8.2.1 公路的最大縱坡規(guī)定如表8.2.1。各 章 修 訂 簡 介 8 公路縱斷面 公路縱坡坡度與坡長限制專題研究認為:二、三、四級公路相對高差為200500m時,平均縱坡不應大于5.5%; 相對高差大于500m時平均縱坡不應大于5%, 且任意連續(xù)3km路段的平均縱坡不應大于5.5%。 按此進行控制,是可行的 8.2.7 平均縱坡各 章 修 訂 簡 介 8 公路縱斷面 高速公路、一級公路: 由于缺乏類似的樣本條件,不具備分析與驗證 考慮到超載車輛在下坡時事故率很高這一客觀情況 且短期內很難管理、限制 繼續(xù)研究后再作規(guī)定 8.2.7 平均縱坡各 章 修 訂 簡 介 8 公路縱斷
38、面 公路縱坡坡度與坡長限制專題研究認為:高速公路、一級公路 建議:治理交通事故源頭-“超限超載” 采用運行速度驗算、進行安全性評價 并設置相應交通安全設施 必要時可設置避險車道以策安全 8.2.7 平均縱坡各 章 修 訂 簡 介 8 公路縱斷面 關于“縱坡長度限制” 中、西部地區(qū),要求放寬“縱坡長度限制”在公路縱坡坡度與坡長限制專題研究項目驗收意見: “仍采用標準(97)的值為妥,僅作個別調整” 但對路規(guī)(94)而言,則修改較大 8.3.2 公路不同縱坡的最大坡長規(guī)定如表8.3.2。各 章 修 訂 簡 介 8 公路縱斷面 載重汽車在縱坡上行駛時- “穩(wěn)定車速”、“穩(wěn)定坡長”穩(wěn)定坡長-車輛動力性
39、能、駛入行車速度、坡頂要求速度考慮:減速沖坡的坡長、車輛運行速度變化、汽車工業(yè)的發(fā)展 起始速度-85%位載重汽車車速 坡頂速度-15%位載重汽車速度得出:不同縱坡最大坡長規(guī)定值 8.3.2 公路不同縱坡的最大坡長規(guī)定如表8.3.2。各 章 修 訂 簡 介 8 公路縱斷面 設 計 速 度(km/h)1201008060403020縱坡坡度(%)3900100011001200-470080090010001100110012005-60070080090090010006-5006007007008007-5005006008 - - - -3003004009-20030020010-200不
40、 同 縱 坡 最 大 坡 長 ( m )對標準(97)的修改1 爬坡車道設置條件2 爬坡車道超高3 爬坡車道曲線加寬4 爬坡車道右側設置緊急停車帶5 爬坡車道的起、終點與長度 8.4 爬 坡 車 道 8 公路縱斷面 各 章 修 訂 簡 介 1 總 則 2 公路分級與等級選用 3 公路通行能力 4 總體設計 5 選 線 6 公路橫斷面 7 公路平面 8 公路縱斷面 9 線形設計 10 公路與公路平面交叉 11 公路與公路立體交叉 12 公路與鐵路、鄉(xiāng)村道路、管線交叉 各 章 修 訂 簡 介第6、7、8章 橫、平、縱面的“幾何設計技術指標”第9章 線形設計 “設 計”- 本身是“ 創(chuàng)造性工作 ”
41、應具 “ 創(chuàng)意 ” 不是 “ 套標準 ”、“ 套規(guī)范 ” 更不是 “ 套標準圖 ” “線形設計”- “ 幾何設計技術指標 ” 的運用 既有 “ 規(guī)定 ”,也有 “ 指導原則 ” 是勘察、設計的總結、濃縮、升華 體現(xiàn)幾何設計原則、思想、“ 理念 ”各 章 修 訂 簡 介 9 線 形 設 計 1 在“一般規(guī)定”中 突出了“以人為本”的原則各 章 修 訂 簡 介 9 線 形 設 計 2 提出了線形設計的要求與內容 應隨公路功能、設計速度的不同 而各有側重的思路。各 章 修 訂 簡 介 9 線 形 設 計 3 明確規(guī)定: 各級公路平、縱面技術指標變化大的路段; 或條件受限制采用平、縱、橫面技術指標最大
42、值(最小值)路段; 或平、縱面組合有異議的路段; 或實際行駛速度可能超出(或低于)設計速度的路段等 應采用運行速度進行檢驗各 章 修 訂 簡 介 9 線 形 設 計 4 回旋線的運用改變了原按“分類”的寫法, 使之符合規(guī)范的編制規(guī)定。 原卵形曲線圖形有誤,進行了勘定。各 章 修 訂 簡 介 9 線 形 設 計 5 “路線線形組合設計”節(jié)中 納入了對線形組合設計的特殊路段 應采用運行速度進行驗算,以調整超高的內容各 章 修 訂 簡 介 9 線 形 設 計 1 總 則 2 公路分級與等級選用 3 公路通行能力 4 總體設計 5 選 線 6 公路橫斷面 7 公路平面 8 公路縱斷面 9 線形設計 1
43、0 公路與公路平面交叉 11 公路與公路立體交叉 12 公路與鐵路、鄉(xiāng)村道路、管線交叉 各 章 修 訂 簡 介標準(97)主要是針對前四章做了修訂,路線交叉部分沒有進行修改。本次列公路與公路交叉技術標準專題研究項目對公路交叉設計的標準、規(guī)模和主要技術指標進行了研究。各 章 修 訂 簡 介 10 公路與公路平面交叉 主要研究內容: 互通式立體交叉的類型、間距; 一、二級公路的平面交叉設計; 信號交叉; 渠化設計等進行了修訂和完善。各 章 修 訂 簡 介 10 公路與公路平面交叉 本規(guī)范在修訂中 針對平面交叉缺乏相關規(guī)定、 設計極不規(guī)范等普遍存在的問題, 作了較為詳細的規(guī)定, 內容亦較豐富,更具指
44、導和操作性。 增加的內容有:各 章 修 訂 簡 介 10 公路與公路平面交叉 1 在交通管理中由原: 設置信號的平面交叉、 不設置信號的平面交叉兩種”修改為: 信號交叉、 主路優(yōu)先、 無優(yōu)先交叉三種”。各 章 修 訂 簡 介 10 公路與公路平面交叉 2 信號交叉的引入改變了“公路不設信號交叉”的傳統(tǒng)作法,這對具有集散功能的公路更能確保暢通、安全。本規(guī)范對設置信號交叉作出了較明確的規(guī)定。各 章 修 訂 簡 介 10 公路與公路平面交叉 標準(2003)中規(guī)定: 一、二級公路具有干線和集散兩種功能。為配合其安全的需要,對平面交叉的最小間距分別按: 干線公路 集散公路作了規(guī)定。各章修訂簡介 10
45、公路與公路平面交叉 在平面交叉的類型中,分別對: 渠化交叉 非渠化交叉做了補充規(guī)定,并對適用條件給予了規(guī)定。 四車道以上的多車道公路的平面交叉必須作渠化設計。 二級公路的平面交叉,應作渠化設計。 三級公路的平面交叉,當轉彎交通量較大時應作渠化設計。 三級公路、四級公路的平面交叉交通量較小時,可不作渠化設計。 各章修訂簡介 10 公路與公路平面交叉 增加了“轉彎設計”, 規(guī)定轉彎曲線應以車輛轉彎時的行跡作為設計控制。各章修訂簡介 10 公路與公路平面交叉 平面交叉的立面設計、環(huán)形交叉設計等 作了補充、完善,更便于設計人員使用。各章修訂簡介 10 公路與公路平面交叉 1 總 則 2 公路分級與等級選用 3 公路通行能力 4 總體設計 5 選 線 6 公路橫斷面 7 公路平面 8 公路縱斷面 9 線形設計 10 公路與公路平面交叉 11 公路與公路立體交叉 12 公路與鐵路、鄉(xiāng)村道路、管線交叉 各 章 修 訂 簡 介本章同“第10章公路與公路平面交叉”情況一樣, 對立體交叉作了較為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森林公園施工合同
- 汽車維修勞動合同
- 磋商與訂立合同三
- 月嫂居間合同協(xié)議書
- 2燕子(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
- 山東管理學院《有機化學G》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福建技術師范學院《推拿及運動損傷治療》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韶關學院《化工設備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貴陽學院《基礎化學實驗(4)》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黃淮學院《中學物理實驗訓練與研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電子商務法律法規(guī)》電子商務專業(yè)全套教學課件
- 《產后出血預防與處理指南(2023)》解讀課件
- 全套教學課件《工程倫理學》
- 江蘇省建筑與裝飾工程計價定額(2014)電子表格版
- 清華大學考生自述
- 幼兒園中班繪本:《我喜歡我的小毯子》
- 小學二年級體育課《團身滾動》教案
- 級本科診斷學緒論+問診課件
- 熱導檢測器(TCD)原理與操作注意事項
- 初中足球選拔測試標準
- 法社會學(上課)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