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老北京城門的故事_第1頁
精品老北京城門的故事_第2頁
精品老北京城門的故事_第3頁
精品老北京城門的故事_第4頁
精品老北京城門的故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個人收集整理僅供參考學習老北京的城門1 內九外七皇城四北京人老話兒說的 內九外七皇城四”指的是內城、外城和皇城的城門。內九一一指的是內城上的九座城門,按順時針方向,分別是東城墻上的東 直門、朝陽門;南城墻上的崇文門、正陽門、宣武門;西城墻上有阜成門、西直 門;北城墻上的德勝門和安定門。它們各自有不同的名字、用途和特征。東城一一東直門:元代稱崇仁門。明代稱為崇仁門,是過往運送柴炭車的, 也叫做柴道。鎮(zhèn)門之寶外有鐵塔,內有一座石雕的藥王爺像。朝陽門:元代稱齊化門。標志是甕城門洞上刻有一枝谷穗。它是北京的糧門, 多走糧車。東城一一崇文門:元代稱文明門,別稱哈達門。崇文”是崇敬文化的意思,進北京趕考的

2、舉人要進崇文門,標志是鎮(zhèn)海的崇文鐵龜,多走酒車。兩座城門并列東西,是取 左文右武”、文治武安”的涵義。正陽門:元代稱麗正門,從離卦中“日月麗乎天”得名,正陽門又叫前門, 因為它位于皇城的正前方,所以又稱前門。標志是甕城里的金身關帝廟。北京城個人收集整理僅供參考學習的城門都各有一座廟,而唯獨正陽門有兩座,其中金身關老爺最為靈驗。是皇帝 出入之門,平民不能走,只能走兩旁的月門。宣武門:宣武”是宣揚武威的意思。元代稱順承門,也叫順治門,標志是報時 的宣武午炮,多走囚車。,死囚從此門押出,拉到菜市口斬首。出殯走宣武門。 網易西城一一阜成門:元代稱平則門。標志是甕城墻壁上刻著一朵梅花, 多走煤 車。阜成

3、門也叫“驚門”,有“公正”的意思。西直門:元代稱和義門。標志是甕城上有一塊刻著水紋的石頭,多走水車北城一一德勝門:軍隊凱旋時從此門入城,多走兵車。德勝門也叫“修門”, 有品德高尚之意,仁義之師要從此門出入,因此此門多出入兵車。安定門:軍隊出發(fā)從此門出城,鎮(zhèn)門之寶是真武大帝,多走糞車。安定門也叫“生門”,有“豐?!敝?,所以皇帝要從此門出去到地壇祈禱豐年。 其他八 座城門的甕城內都建有關帝廟,惟獨安定門甕城內修建的是真武大帝廟, 真武大 帝于是成為鎮(zhèn)門的寶物。安定門外的糞場比較多,所以糞車多從安定門出入。外城七門:永定門、左安門、右安門、廣渠門、廣安門、東便門、西便門皇城四門:”內九外七皇城四”

4、中“皇城四”指的是皇城四門一一天安門、 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這四扇門是為城里的文武百官進出宮廷用的。宮城四門:為午門、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在今天看來,內城不止九門,由于社會發(fā)展,目前已有 12門了。新增的 三個城門是和平門、復興門、建國門。其中和平門開于1926年,原稱新華門,因與中南海新華門重名,遂改名和平門。復興門、建國門開于上世紀40年代,日偽時期,東為啟明門,西為長安門,因具侵略性質,1945年改名為復興門、建國門。二門的命名是根據當時流行于校園的歌曲:”建國一定成功、民族必定復興,中華康樂無窮,”中建國“、復興”二詞得來的。然而二門只是簡易 豁口而已,并無城樓。建國門、復興門

5、:當時在內城對著長安街的東西城墻上各 開了一個豁口,東邊叫啟明門,西邊叫長安門??箲?zhàn)勝利后的第二年,改名并修 建了城門洞。個人收集整理僅供參考學習東直門明代稱為崇仁門,是過往運送柴炭車的,叫做柴道北京人都知道,老北京城分為內城、外城,原有 內九外七”共16座城門。 但是自從民國時期開始拆除部分城門、解放初期為了改善道路交通又拆除大部分 城門以來,北京內城原有的9座城門,只余正陽門城樓、箭樓、德勝門箭樓,北 京外城原有的7座城門,則無一遺存。明永樂十八年建成的北京城,平面輪廓呈正方形,只有 9座城門明洪武元年( 1368年)八月初二,明太祖朱元璋派遣的大將軍徐達攻占元 大都,將元大都改稱為 北平

6、府”。為了縮短防線,以防元朝殘余勢力反撲,徐達 下令將大都北面的城墻向南退后 5里,在今德勝門、安定門一線重建。明永樂元年(1403年),在南京稱帝的永樂皇帝朱棣下令將自己做燕王時的 封地北平升格為 北京”。此為北京得名之始。永樂四年,朱棣下令在北京興建皇 宮,整修城墻,預備遷都。永樂十七年,為擴展皇宮前方的空間,將原在長安街 一線的南面城墻南移2里,在正陽門一線重建。永樂十九年(1421年)元旦,朱棣宣布正式遷都至北京。這時的北京城, 平面輪廓呈正方形,只有9座城門。城市中軸線南起正陽門,貫穿皇宮,北抵鐘 樓。明初國勢強盛,永樂皇帝對蒙古部族采取攻勢,曾五次率軍北征,問題尚不 凸顯。后來明朝

7、實力衰落,多次被蒙古軍隊兵臨城下,至嘉靖年間,遂有官員建 議在北京城外圍增建一圈周長約 80里的外城,以策安全。因資金不足,由嚴嵩 建議改變了設計方案。增建外城工程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開始,由于當時南郊(正陽門 外)比較繁華,又有皇家祭壇天壇和先農壇,所以外城先由南線筑起。但是開工 不久,就因資金不足,難以為繼。這也反映出統(tǒng)治者的昏庸和低能,以致未能及 早妥為籌措。無奈之中,嘉靖皇帝派內閣首輔嚴嵩去想辦法。嚴嵩去工程現(xiàn)場溜達了一圈,還真想出一條雖不高明但可以對付的妙計”,即只筑南線城墻,其他三面待日后有錢時再說。南線城墻長度,也由原計劃的 20里縮減為13里,其東、西兩端,向北彎折,

8、與內城的東南、西南兩座角樓會 合。但是嘉靖君臣沒有料到,所謂 日后再說”,直至明亡再也未被說起。個人收集整理僅供參考學習明嘉靖四十三年北京外城建成,正門命名為永定門”,寓意 永遠安定”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北京外城建成,總長28里,開有7座城門。 因增建外城的動因,是為了加強北京的安全,所以城門命名多帶有追求 安定”、 安寧”的色彩,如左安門”、右安門”、廣寧門”(清代為避道光皇帝旻寧名諱 改稱 廣安門”)。外城正門 永定門”,就是寄寓 永遠安定”之意。外城建成之后,北京城的中軸線由正陽門延伸至永定門,北距鐘樓長達16里。由于外城只建了南面部分,所以此后的北京城平面輪廓就形成了四”字形

9、。而且 外城”之稱名不副實,它并不在內城的外面,而是在內城的南面,所以北京 的外城又稱南城”。清代沿用此種格局未變,只是對城門和城墻進行過多次修葺。 現(xiàn)在北京市的二環(huán)路和南二環(huán)路,就是沿這個凸”字形的輪廓線修建的。復建后的永定門,其石匾是仿照明代石匾原樣雕制的1644年,滿清建都北京之后,曾將北京各城門上用漢文題寫的明代匾額撤 下,改用滿、漢兩種文字題寫的匾額。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之后,民國初期的內務 部總長朱啟鈴請杭州名士邵章先生為北京各城門重新題寫了漢文名稱,并制成石匾鑲嵌。成書于1931年的燕都叢考記述,今日各門之額,皆邵君之書也?!?隨著北京城門的陸續(xù)拆除,邵章先生題寫的匾額大多失落無存,

10、只有正陽門箭樓 的門洞上方仍嵌有一塊。而明代城門的匾額原件,更是如鳳毛麟角,難得一見。2003年,在先農壇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門口的一株古柏樹下,發(fā)現(xiàn)了明代 原配的永定門石匾。此事2003年8月22日的北京青年報曾有報道。這塊石 匾,長2米,高0.78米,厚0.28米,楷書的 永定門”三字沉雄蒼勁,保存完好, 是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始建永定門時的原件。如今復建的永定門,門洞 上方所嵌石匾的 永定門”三字,就是仿照這塊石匾雕刻的。復建后的永定門,老城磚失而復得三臺山危險品倉庫建于一九五四年。 建成后正趕上拆除永定門,城磚就拿來 修了倉庫的圍墻。這些嘉靖年間制造的老城磚在近半個世紀后又運回來

11、了, 重新 砌在永定門的城墻上。(摘自這里是北京)加為好友個人收集整理僅供參考學習廣安門城樓西側個人收集整理僅供參考學習廣安門箭樓西側加為好友 廣安門圖為20年代初在城外從北向南拍攝的廣安門城樓、 甕城、箭樓的北側面.廣 安門城樓形制一如內城,重檐歇山三滴水樓閣式建筑,灰筒瓦綠琉璃瓦剪邊頂, 面闊三間通寬13.8米;進深一間,通進深 6米;高17.6米;樓連城臺通高26 米。甕城呈方形,兩外角為圓弧形,東西長 34米,南北寬39米,甕城墻基寬7 米、頂寬6米。箭樓為單檐歇山式灰筒瓦頂;面闊三間寬13米,進深一間6.6米,高7.8米,連城臺通高16.6米;南、東、西三面各辟箭窗二層,南面每層 7

12、 孔,東西每層3孔;北側樓門為過木式方門系冰月樓下城臺正中對著城樓門洞辟 一券洞門。廣安門城樓西側圖為20年代初在甕城內從西向東拍攝的廣安門城樓西側面 . 廣安門箭樓西側圖為20年代初在城外從西向東拍攝的廣安門箭樓的西側面。透過箭樓門洞可以 見到城樓門洞和門上匾額。個人收集整理僅供參考學習圖為20年代初在城外從南向北拍攝的廣渠門城樓、甕城、箭樓的南側面廣渠門門樓低矮,僅一層,廊面闊五間,單檐歇山頂,四周有回廊。甕城呈 弧形。箭樓為單檐山頂,正面及兩側各辟箭窗二層,正面每層 7孔,兩側每層各 3孔,共26孔。箭樓下開拱形門洞。廣渠門城樓西側圖為20年代初在城內從西向東拍攝的廣渠門城樓西側面?zhèn)€人收

13、集整理僅供參考學習走出西便門箭樓的駱駝圖為20年代初在西便門箭樓西南側拍攝的西便門箭樓南側面及箭樓門洞 畫面中卸去貨物的駝隊正在走出箭樓清末的西便門圖為清末在西便門護城河北岸處從西向東拍攝的西便門, 畫面中可以看出西 便門的甕城、箭樓是多么矮小簡陋,不僅無法與內城城內相媲美,甚至無法與外 城其他城門相比。個人收集整理僅供參考學習西便門城樓為單層單歇山小式,灰筒瓦頂,四面開方門,無窗;面闊三間寬 11.2米,進深一間深5.5米,高5.2米;其城臺正中辟過木方門,樓連城臺通高 11.2米。甕城為半圓形,東西寬30米,南北長7.5米。箭樓為單層單檐硬山小 式,灰筒瓦頂,南背面辟過木方門,東西北三面辟

14、箭窗,每面各二層,北面每層 4孔,東西面每層2孔;面闊三間寬9米,進深一間深4.6米,高4.7米;其城 臺正中辟門,外側(北半側)為拱券頂,內側(南半側)為過木方門連城臺通高 10.5 米。Q外七門一永定門個人收集整理僅供參考學習老北京網 wv, ildbeijing, net永定門位于北京,城樓形制一如內城,重檐歇山三滴水樓閣式建筑,灰筒瓦綠 琉璃瓦剪邊頂,面闊五間,通寬 24米;進深三間,通進深10.50米;樓連臺通 高26米。甕城呈方形,兩外角為圓弧形,東西寬 42米,南北長36米,甕城墻 頂寬6米。箭樓規(guī)制與城樓差距較大,不甚協(xié)調;單檐歇山式灰筒瓦頂;面闊三 間,寬12.8米,進深一間

15、6.70米,高8米,連城臺通高15.85米;南、東、西 三面各辟箭窗二層,南面每層七孔,東西每層 3孔;北側樓門為過木式方門;箭 樓下城臺正中對首城樓門洞辟一券洞門東便門外護城河及石橋圖為20世紀20年代,在東便門外石橋北端,從東北向西南方向拍攝的東便 門北側全景。東便門城樓為單層單檐歇山小式,灰筒瓦頂,四面開過木方門,無窗;面闊 三間寬11.2米,進深一間深5.5米,高5.2米;其城臺正辟過木方門,樓連城臺 通高12.2米。甕城為半圓形,東西寬27.5米,南北長15.5米,單層單檐硬山小 式,灰筒瓦頂,南背面辟過木方門,東西北三面辟箭窗,每面各二層,弱面每層 4孔,東西面每層2孔;面闊三間寬

16、9米,進深一間深4.6米,高4.7米;其城10個人收集整理僅供參考學習臺正中辟門,外側(北半側)為拱券頂,內側(南半側)為過木方門;樓連城臺 通高10.5米東便門城樓南側圖為1921年在城內自南向北拍攝的東便門城樓南側面安定門是軍隊出征時走的門ii個人收集整理僅供參考學習東直門明代稱為崇仁門,是過往運送柴炭車的,叫做柴道正陽石馬,崇文鐵龜,朝陽谷穗,東直鐵塔,安定真武,德勝石碣,西直折 柳,阜成梅花,宣武水平是為九門九景觀。12個人收集整理僅供參考學習德勝門是軍隊得勝班師回朝進入的門宣武門叫順治門,死囚從此門押出,拉到菜市口斬首。13個人收集整理僅供參考學習阜城門當時叫平則門,是運煤通道朝陽門

17、明代稱為齊化門,是運糧通道14個人收集整理僅供參考學習前門叫正陽門,是皇帝出入之門,平民不能走,只能走兩旁的月門。老北京城門的故事京城的城門素來有“內九外七皇城四”之說, 數(shù)遍這二十座城門,哪兒有復 興門?查閱民國三十年(1941年)的北平市全圖和同年的故都變遷記略, 那時還未標出或提及復興門。小時候常聽大人提到,要是到西單牌樓,走真武廟東邊的那個新開的豁子近 便多了。問奶奶什么叫豁子,奶奶告訴我就是在城墻上開口子。 復興門確實是開 辟于上世紀四十年代之后。當時在內城對著長安街的東西城墻上各開了 一個豁 口,東邊叫啟明門,西邊叫長安門??箲?zhàn)勝利后的第二年,改名為建國門、復興 門,并修建了城門洞

18、。盡管像個城門的樣子了,老百姓還是稱其為豁子,直到解 放后才漸漸地改了 口。至于復興門外大街的名稱,是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以后才 有的。頭一次見到復興門是在1947年夏天,那時我八歲了,家從月壇東夾道搬到 了月壇東壇墻與護城河之間的瓜市營房南頭兒,門臨大道,位置就在現(xiàn)月壇北街和二環(huán)路的交接處,現(xiàn)在的月壇北街就是從我家院子開過去的。那時家里養(yǎng)了一頭小牛,幾只山羊,幾只雞鴨,貼補家用。放羊的活兒就交 給了我,平時就在護城河邊上放羊。這年夏季里的一天,爸爸吃完午飯興致挺高, 提出帶著我放羊去。我們爺兒倆轟著連大帶小四只羊沿著護城河往南走,一下子就到了豁子外邊的“洋鬼子墳地”。 羊兒自由地在吃草,我們爺

19、兒倆則是在大小 不同、造型各異的墓碑間邊走邊看。這些墳墓有大理石的,有水磨石的,有漢白 玉、花崗巖的,最不濟也是洋灰的。有的墓碑上鑲有死者的照片,有的還雕出挺15個人收集整理僅供參考學習好看的花紋。每個墳墓都豎有或石或木的十字架,附近還有一座破舊的小教堂。當時只是遙望過,沒到豁子的城門洞跟前。以后我自己又多次來這里放羊, 但都 沒進過豁子。第一次進復興門是1951年的事了。那是我第一次獨自到位于西單牌樓的長 安大戲院去聽戲一一明來京劇團的徐東明、徐東來姐兒倆主演的四郎探母。 為了節(jié)省車錢,我從復興門進城步行去的。那時的復興門還有門洞,上邊沒有城門樓子,而是豎著一個木頭的大三角架 子,不知道干什

20、么用的。城門里并不直通西單牌樓,要往北拐一個小彎走臥佛寺 街,再走舊刑部街,或是向南拐一個小彎經邱祖胡同, 再經報子街才能到西單牌 樓。那時南邊的西便門關廂,北邊通往月壇的道路(即現(xiàn)南禮士路南段),與復興 門外的大馬路交叉成十字路口。南、北路口內有小飯館、小旅店、小茶攤、小鐵 匠爐、馬掌鋪、剃頭棚兒等小買賣。直到如今仍保留為地名的真武廟,在路北道 口旁邊坐北朝南。這是一座小破廟,墻皮與山門上的漆皮早已剝落,兩扇木門緊 鎖著,鎖上銹跡斑斑。山門上方石刻匾額的字模糊不清。 我曾經扒著門縫往里看 過,院子很小,殿堂也已破敗。這座廟大約在 1953年前后被拆除。當年從復興門到公主墳一帶的馬路, 路面有的地段是灰渣路,有的地段是土 路。然而,在當時來說,這里卻是全北京所有城門外大街極為少見的分為上、下 行車道的大馬路,即由東向西走北邊的路,自西向東則走南邊。在這條平行的兩條路之間,是長著雜草或露著黃土的狹長地帶, 仿佛如今馬 路中間的隔離帶。到公主墳,更是沿著圓形圍墻的單行線了。 那時公主墳的圍墻 墻皮斑駁,已經看不清原來的顏色了。圍墻內林木茂密,遠遠望去真像煙籠霧鎖 一樣,顯得倍兒神秘。復興門外與別的城門外邊大不相同一一別的城門外邊都有大街和關廂,復興門外沒有。過了護城河大橋往西看,馬路南側就是前邊提到過的外國人墳地, 北 側是菜園子。再往西一直到木樨地、公主墳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